永樂三年正月壬子,天子以元宵節賜宴文武群臣,皇後於坤寧宮賜宴朝中五品以上命婦。(平南文學網)未得賜宴者,賞寶鈔一錠。


    南京北京皆有燈市,自皇城東門迤北,每到夜間,各式花燈驟亮,樣式繁多,五彩斑斕,燈最多處,亮如白晝。並有各式小吃及雜耍攤位-穿--插-其間,穿著新衣的男女老少,提燈行走,摩肩接踵,熱鬧非常。


    往年的大寧是不舉燈市的,邊塞之地,多是軍漢和軍人家屬,忙著備邊屯糧便已是耗盡精力,過年整治一桌好菜,放上一掛鞭炮,就當是除舊迎新。


    有了興寧伯,規矩自然要改。


    邊塞之地怎麽了?


    邊塞之地照樣要熱熱鬧鬧的過大年!


    鞭炮要放,燈市照辦,怎麽熱鬧怎麽來,反正咱有錢!


    說這句話時,孟清和相當有底氣。


    據南北兩京戶部統計,永樂二年,大寧繳納的糧稅和都司庫中屯糧,在全國遙遙領先。加上同韃靼女真交換來的牲畜,皮毛和草藥,大寧邊軍的富裕程度,力壓邊鎮,傲視遼東,甚至可以同江南膏腴之地比上一比。


    往年,北邊屯田最多的是甘肅,總兵官宋晟屢次受到天子表揚,無可出其右者。


    永樂二年,大寧這匹黑馬橫空出世,後邊還跟著朱高煦鎮守的宣府和沈瑄率領下的順天八府。寧夏,遼東等地也不甘落後,開墾的荒田和糧稅數目直線攀升,逃戶和流民的數量卻是直線下降。認真統計,竟有萬餘邊民南歸,上報朝廷,又是不小的政績。


    宋晟頓時壓力山大。


    輸給了大寧可以當做意外,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可連第二名都保不住,被寧夏宣府等地-壓-過去,不亞於當頭驚雷。


    當戶部統計結果出來,宋晟立刻召集麾下將領,瞪著眼睛,桌子拍得山響,說,這事怎麽辦?!


    眾將也是撓頭。


    按理說,大家都沒偷懶,糧食的產量也不比往年少,甚至還多出了許多,怎麽偏偏會是這個結果?


    “總戎,卑職等已是盡力了。大寧等地的屯田之數及畝產量,實在是高得出乎預料。”


    換句話說,不是咱們不努力,全因對手實非常人。


    興寧伯,定國公,漢王,趙王。


    大寧,順天八府,宣府,開原,廣寧。


    不說同氣連枝,擰成一股繩子,也是互相幫扶,互通有無,技術共享。連晉王和周王都托關係走後門,派人到大寧取經,取得豐產。若非藩王的屯田產量不計入戶部,甘肅的排位還要靠後。


    往年的領頭羊,如今卻落到中遊,難怪總兵官會氣得吹胡子瞪眼。


    麵子裏子都沒了,換成誰都要腦袋冒氫氣。


    宋晟發過脾氣,冷靜下來,知道麾下將領說的都是實話,這事委實不能怪他們。拂過頜下長髯,最終下定決心,出了正月,立刻派人到大寧去學習先進經驗。


    麵子是次要,能多產糧食才是最緊要之事。保障了糧草的供應,邊軍就能有更多的力氣-操-練,戰鬥力就能強上幾分。


    對於邊塞守將來說,還有什麽比防禦北邊的鄰居更重要?


    雖說韃靼和瓦剌正打得熱鬧,難保哪一天突然回過味來,握手言和,不打了,轉而來找大明的麻煩。


    到了那個時候,堅固的城池地堡,強悍的邊軍,才是能夠擋住這些惡鄰的根本。


    宋晟做了決定,麾下將領舉雙手讚成。


    若非守將不得擅離崗位,他們當真很想親自到大寧去看看,往昔荒涼的城池,如今到底變成了什麽樣。


    同宋晟一樣想法的,還有寧夏總兵官何福。


    沒人會嫌糧食太多,多收一鬥是一鬥。機會送到眼前,何福比宋晟更善於把握。他不隻派人到大寧取經,還遣人去了宣府,名義上是給鄭亨送信,實際上卻是到漢王親自耕種的軍屯去觀摩一下。


    兩地情況類似,到宣府學習,更優於大寧。


    何福會做出這個決定,實因朱高煦在屯田一事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據聞,宣府進獻朝廷的嘉禾就是漢王親手種出來的。


    天子大感欣慰,更是在兄弟間相當有麵子。


    瞧見沒有?這是我兒子種出來的!


    你兒子行嗎?不行吧?


    哈哈哈哈!


    朕囂張?


    朕就囂張了,你能怎麽著吧!


    新年時,進京朝賀的王府長史,基本都是精神抖擻進殿,風中淩亂出-宮。帶著天子寫給自家上司的書信,腳步發飄的踏上歸程。


    等各地藩王接到書信,無不咬牙切齒,大有舉起鞋底-狠-抽-朱老四小人的-衝-動。


    顯擺你兒子了不起?!不就是種田嗎?


    誰沒有兒子?咱兒子也行!


    於是乎,永樂三年的春耕時節,各藩王封地的百姓見識到了一幕奇景,王府的世子和郡王們除掉華服,挽起褲腳,扛起鋤頭,光著腳丫子下田耕地。


    耕牛?不用!


    朱家的子孫,就要這麽犀利!


    藩王老爹們叉腰站在田埂上監工,手裏的鞭子和木棍舞得虎虎生風,一點也不肯放鬆。


    慢了,偷懶,立刻-鞭-棍-伺-候!


    鞭子在尋常人手裏,是策馬趕牛的工具。


    在朱家人手裏,絕對是教育兒子的不二選擇。


    世子和郡王們一邊揮舞著鋤頭,在田地裏揮汗如雨,一邊恨不能把朱高煦紮成篩子,砍成肉泥。


    你小子想在老爹麵前表現,別帶累兄弟下水啊。


    你老爹是什麽人,咱們老爹又是什麽人?受刺激就要蹦高的主。


    這下好了,書讀不成了,王府教授跳腳也沒用,一句“糧為國本,食為民天,宗室當以身作則”就給堵了回去。


    戲也聽不成了,哪個敢消極怠工,鞭子和棍子立馬招呼上來。


    老朱家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同時發現,自己老子的武力值很是不低,不能上馬打仗,把兒子全都揍趴下還是綽綽有餘。


    由此,藩王監工,世子郡王種田,成為了藩王領地上的常例。


    所謂前人嚐苦,後人品甜的說法,在老朱家完全說不通。


    自己被老爹收拾過了,自己的兒子,兒子的兒子,也甭想逃過這一遭。


    洪武帝的兒孫,就要想他人不能想,做他人不能做。情商低些不要緊,智商和體力高就行。


    永樂帝的顯擺之舉,引起了宗室耕田的風潮。皇室在民間的風評,尤其是天子在百姓間的聲望,頓時節節-拔-高。


    連番遭到表揚,朱高煦不免寫信和好兄弟好朋友顯擺。


    接到朱高煦的來信,孟清和有點暈。明朝曆史上,有宗室集體上-山-下-鄉,憶-苦-思-甜這回事嗎?


    思來想去,心中沒準,幹脆不想。


    反正不是件壞事,有宗室帶頭艱苦奮鬥,朝中文武也該仔細想想,改變一下觀念。不然,非但天子看不慣,百姓的口水都能把人淹死。


    以往,皇族宗室總是官員口中的反麵教材,各種橫--征-暴-斂,欺-男-霸-女,擾-亂-市場。戰鬥中的言官時刻眼睛擦亮,逮住尾巴就要參上一本。


    如今,永樂帝的兄弟侄子們不-橫-征-暴-斂,也不-欺--男-霸-女,開始一心一意的種田,發展生產。期間6續有藩王上表,請裁減王府護衛,降低稅收,並出錢大力支持天子的航海計劃,進而帶動其他宗室成員紛紛效仿,一心一意為大明的經濟騰飛做貢獻,想參也沒地方下手。


    相比之下,朝中官員的火炭冰炭,各種孝敬成為了最突出的弊病。每次接下孝敬,總覺得燙手,不曉得是收下好處還是得了麻煩。


    大明宗室的舉動,不是孟清和能置喙的,即使被賜姓,戶籍做了變動,他也隻能算半個編外人員,頂多是對藩王和世子們的舉動拍幾下巴掌,大力讚揚。


    藩王們隻是為了自保,做表麵文章,還是真心實意為國奉獻,那是天子該操心的事情。


    孟清和要做的是紮根大寧,大力發展本地經濟,充實軍事實力,豐富邊軍和邊民的文化生活,將大寧發展成塞北的一顆明珠,引得草原上的鄰居各種流口水,就是看得見摸不著。


    想想,忍不住就要大笑三聲。


    好吧,他又蘇了。


    摸摸下巴,這真怪不得他,實在是近段時間好事太多。


    大寧的豐產屢得朝廷誇獎,天子的恩賞一到,都司上下無不喜氣洋洋,孟清和自然也不能例外。


    沈瑄來大寧過年,兩人一同守歲,其間種種,不必多提,提了就要臉紅。


    正月裏,大寧第一次開燈市,燈火輝煌中,沈瑄牽起他的手,將一盞走馬燈遞到他的手中。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吾願同十二郎結發,共今生之好。”


    麵具擋住了孟清和的臉,卻遮不住他通紅的耳朵。


    他不曉得自己是如何跟著人群繞城一周走百病的,也不記得自己是如何回到伯府的,隻記得握住自己的那隻大手和流淌在耳邊的聲音。


    溫熱的掌心,指腹和虎口的繭子,連同那雙深黑色的眸子,都深深印入了他的心中。


    一夜。


    何等的瘋狂。


    清晨醒來,不願睜開雙眼。


    如果是夢,他想一直留在夢裏。直到額頭上落下一個輕吻,才不得不從迷思中清醒,看著緋袍玉帶的美人,頭更暈了。


    他果然還在做夢,對吧?


    想起當時的傻樣,孟清和捂臉垂淚。兩輩子的臉,都在一個早晨丟沒了。


    可他的樣子似乎取悅了沈瑄。


    張開手指,摸了摸頸側,不由得又笑了起來。


    捧著公文尋來的都事立在門外,該不該這個時候敲門,他很是猶豫。自從定國公巡北路過大寧,興寧伯就變得不太對勁。離開之後,仍不見好轉。


    難道是韃靼和瓦剌有了異動?


    看樣子不像啊。


    都事歎了口氣,希望興寧伯隻是間歇性發作。畢竟,有個能幹又為人和善的好上司不容易。


    出了正月,煙-花-爆-竹-的味道漸漸消散,城中集市也恢複了往昔。


    留在大寧城中過年的韃靼和女真人6續返回部落和駐地,此次大寧之行收獲頗豐,貨物售罄不說,正月裏遇上的熱鬧也是回到部落裏的談資。


    建州衛指揮嗬哈出和毛憐衛指揮西陽哈親自到大寧都司拜訪了孟清和,感謝他在朝廷設立軍民指揮使司時的提醒和幫忙。新設立不久的虎兒文衛指揮也兒古尼也來拜了碼頭,還送了價值不菲的禮物。


    孟清和不解,待了解到虎兒文衛所處的位置以及三個女真部落之間的關係後,才恍然大悟。


    在嗬哈出等人離開後,立刻將送來的東西分類造冊,上疏朝廷,並給開原的朱高燧送去書信,朝廷的分化拉攏之策初見成效,野人女真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權利爭鬥初見端倪,正是下大力氣的良機。


    是打是壓,是拉攏是幫扶,端看朝廷取舍。


    上疏中附有一份女真諸衛的輿圖,雖不甚詳盡,卻將女真各部落的位置大體標明,各部落之間的矛盾也做了備注。


    永樂帝看完奏疏,第一時間召見了兵部尚書和職方清吏司郎中,將孟清和獻上的輿圖遞到兩人麵前。


    意思很明白,幾個月前,他就下了重訂北疆輿圖的聖旨,興寧伯一介武將都有此等表現,兵部至今沒給一個準信,是不是動作太慢了點?


    如果南京兵部做不到,他就下令北京兵部全權負責此事。


    “朝廷不養無用之士,朕不用無能之人。”


    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務,主動點,給有能力的人讓出位置。新科進士在六部觀政的不少,再不成,到翰林院裏挑,庶吉士不夠,國子監裏直接舉賢才。


    八荒**,泱泱大明,挑不出幾個會辦事會堪輿的人?簡直是笑話!


    兵部尚書和職方郎中先承認錯誤,才接著表示,之所以遲遲未有輿圖呈送禦覽,實是派往北疆和西南實地考察的人員尚未歸來,且為保輿圖不出錯漏,必須再三核對,才耽擱了時間。


    這個理由,朱棣勉強可以接受,但也提出要求,必須盡快把他要的輿圖做出來,尤其是北疆西南等地。


    “朕有大用。”


    “臣遵旨。”


    走出奉天殿西暖閣,兵部尚書和職方郎中都出了一身的冷汗。


    北疆,西南。


    天子為何重點提及這兩處?


    莫非是有興兵的打算?


    若真是如此,輿圖一事更不可耽擱。


    正如天子所言,自己完不成天子交代的事,坐不穩官位,後邊早有人排隊等著。


    永樂三年二月丁卯,天子遣官釋奠先師孔子。


    旬日,下令召宣府總兵官鄭亨回京,改鎮西南。


    據南寧遠州土官同知力吉罕上奏,自洪武三十七年,安南胡氏屢次出兵,攻奪其所轄猛慢等七寨,又擄掠人口,搶占糧食牲畜,發七寨之民苦役。連力吉罕的女兒女婿都被擄走,寨民更是困苦不堪。


    力吉罕實在沒辦法,講理不可能,打又打不過,隻能派人向大明哭訴告狀。


    力吉罕派遣的使者一邊向永樂帝哭訴寨民受苦受難,一邊大罵胡氏膽大包天,狼子野心。


    自洪武年間,力吉罕就收到明朝的冊封,被授予明朝官職。安南搶奪力吉罕管轄的土地,無異於向大明-示--威,在明朝的頭上動土!


    “請上國矜憫所苦,懲戒胡氏!”


    哭到最後,使者表明了最終意圖。


    小弟受欺負,被人搶地盤燒房子,隻能向大佬求助。以大佬的實力,打死還是打殘,不過是出兵多少的問題。


    甭管是哪種,力吉罕都歡迎。


    隻要幫他出了這口氣,地盤搶回來,他願領寨民徹底歸入大明,成為大明的一個州縣。


    聽完使者的哭訴,朱棣震怒,表示一定嚴查。查明情況屬實,定然給力吉罕撐腰。


    使者痛哭流涕,叩頭謝恩。隨後,使者被安排住進會同館,見到了政-治-避-難-中的陳王子,頓時如遇知音,執手相看,將胡氏罵了個狗血噴頭。末了,共同麵向夕陽,眼含熱淚,暢想著大明出兵那一天的到來。


    事實上,力吉罕使者哭訴的情況,朱棣已經知曉。


    黔寧侯沐晟和在西南的錦衣衛,早將詳細情況報知。


    朱棣扣押下安南朝貢的使團,不許他們送出消息,卻遲遲沒有下旨斥責胡氏國王,也沒有出兵的跡象,不是對安南網開一麵,隻是在等鄭和船隊歸來。


    他需要了解安南國內最真實的情況,製定最完備的作戰計劃,讓惹到他的人永不得返身。


    二月壬申,鄭和率領的船隊終於從安南返回。比起去時,船隊後邊多了不下二十艘商船和番邦朝貢的使團。


    站在船頭,英武的鄭公公和王公公都是百感交集。


    活著出去,活著回來,當真是不容易。


    終於被允許走出船艙的迪亞士,兩眼放光的看著船隻靠岸。想到能踏上朝思暮想的土地,激動之下,又抱住了身邊的軍漢。


    結果可想而知,終於來到夢想國度的迪亞士,被抬下了海船。


    昏迷中,口裏仍喃喃的念著:哈利路亞!


    路過的丁千戶再次懷疑,他從海裏撈上來一個傻子。不免開始猶豫,將這個夷人帶到興寧伯麵前,真的不會出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