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擋-誘-惑,不是那麽容易。
沒有頑強的意誌,堅韌-不--拔的精神,根本無法做到。
孟清和一邊捏著鼻子,一邊抵擋著誘--惑,脖子以下全部沒在水中。
整個過程,做不到目不斜視,也盡量不讓眼睛亂瞟。
無奈,沈侯爺的存在感著實太強,濃眉挺鼻,寬肩窄腰,黑發烏眸……想裝作暫時-性-失明都不成。
長相迷人,身材更迷人。
孟清和仰頭,隻覺得有一隻錘子舉在他的腦門上,一下接一下的敲,腦袋發漲,嗡嗡作響。
理智瀕臨崩潰,隻剩下一個念頭,撲還是撲?
如果不是在最後一秒清醒過來,牡丹花下死,或許會真實上演。
孟清和捏著鼻子,艱難的轉過頭。用力將布巾撲在臉上,暗暗咬牙,守禮什麽的,都該丟到牆角踹碎,踩成渣渣,這世界就美好了。
正鬱悶著,肩頭突然襲上溫熱的觸感。
哢嚓。
孟十二郎幾乎能聽到“堅持”碎裂的聲音。
好不容易堅持到現在,莫非要功虧一簣?
僵硬的側過頭,緊盯著那隻修長的手,聲音都有些發顫,“侯……爺?”
如果手不收回去,後果會很嚴重,他保證。
沈瑄輕笑,笑容在熱氣中氤氳,“十二郎可是頭暈?”
孟清和搖頭,“沒……”
“不暈?”手指從肩頭移開,牽起一縷被水打濕的發,“我為十二郎擦背。如何?”
“……”
孟清和心頭一跳,當真想哭。
如此尋常的詞語,從沈侯爺口中吐出,為何會令他浮想聯翩?
果然是他的思想太不-純--潔?
沈瑄側頭,眼底也有了笑意,“十二郎?”
“我頭暈。”
孟清和一頭撐頭,一手握住沈瑄的手腕。
推開?有點舍不得,觸感太好。
腦海再次轟鳴,不成,堅持住,九十九步都走完了,最後一步退回去,堅決不行!
“頭暈?”沈瑄又靠近了些,黑色的雙眼,鮮紅的唇,語氣愈發低沉,“剛剛十二郎說,不暈。”
“剛剛不暈,現在暈。”
對著眼前這麽一位,不暈也暈。
沈侯爺說他會守禮,就當真沒做出格的舉動。可他的一舉一動都在碾壓孟清和的理智,稍不注意,就會徹底淪陷。
孟清和掐了自己一下,發熱的大腦終於有了一絲冷卻。
抬頭,探究一般的望入沈瑄的雙眼。
結果,頭又開始暈。
轉頭,捂臉。
幸好沒流鼻血。
似乎覺得孟清和的反應很有趣,沈瑄靠後,靠在桶壁上,彎著嘴角,柔和了眉眼,心情非一般的好。
做好心理建設,轉頭,看一眼,孟清和再次捂臉,這當真不是一般人能抵擋住的。
深吸一口氣,孟清和果決的起身,離開會惹事的源頭方為上策。
大丈夫能屈能伸!
沒膽?反正他也不是英雄。
身後傳來幾聲低笑。
孟清和係腰帶的動作一頓,咬牙,堅決不回頭。
推開門,幾乎是落荒而逃。
不貼切,卻絕對真實。
下巴搭在前臂上,沈瑄笑得愈發肆意,笑聲中帶著純粹的愉悅。
假如孟清和不是腳步匆匆,如果他再多一絲好奇心,隻要回頭看一眼,百分之兩百會把理智再次丟開,飛一般的撲回去。
該感歎孟十二郎意誌堅定,精神可嘉。
雖說會有那麽一絲遺憾,到底還是撐住了!
換上便服,捧起還有些燙嘴的薑湯,一飲而盡。
放下瓷碗,孟清和用力一抹嘴。麵對如此糖衣-炮彈,都能堅定立場絕不動搖,今後還有什麽能打倒他?絕對不會有!
沈瑄靠在門邊,看著自我驕傲中的孟清和,沒忍住,又笑了。
半幹的黑發披在肩頭,隻鬆散的係著綢帶,藍色的常服,未束腰帶。
很少能看到沈瑄如此慵懶的樣子,低沉的笑聲像羽毛擦過心頭,差點讓孟清和再次-破-功。
沈侯爺的性格很難琢磨,私底下,尤其同孟清和獨處時,臉上時常帶笑,貴氣和儒雅之氣盡顯,看似相當無害。
一旦肅起麵容,變回眾人口中的殺神,周身煞氣彌漫,敢和韃子對砍的軍漢也會心裏發怵,頭皮發麻。
孟清和是極少數不會被沈瑄冷臉嚇到的勇壯之士。
實際上,他也害怕過,被沈瑄深幽的雙眸盯著,也會後背冒涼氣。但不知何時開始,他不再害怕沈瑄,對視半晌,臉色照常,隻是耳根會習慣-性-的發紅。
軍漢們佩服孟伯爺的勇敢。孟清和的“真漢子”之名同沈瑄的殺神外號一同廣為流傳。
朱高燧也曾對此發表過感歎,孟十二郎做謙虛狀,隻言殿下謬讚,沈侯看似冷血,實則很是平易近人。
聽到這種解釋,朱高燧無語,看著孟清和,就像在看一個外星來客。
孟十二郎頂住壓力,充分發揮演技,表示自己說的都是真的!反正打死朱高燧,他也不會親自去探尋沈瑄“平易近人”的證據。
如若不然,說出真相,道明一切都是愛情的力量?
別說朱高燧會不會以為他瘋了,孟清和自己都會起一身雞皮疙瘩。
京城雖有傳言,定遠侯同興寧伯關係匪淺,動不動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幾乎夜夜爬牆。事實也相去不遠。可往往越是真相,越不會有人相信。
最顯著的例子,永樂大帝。
沈瑄幾次說實話,朱棣永遠堅定相信,他心中的答案才是一切的真相。
對此,沈瑄也十分無奈。
作為朱棣的兒子,朱高燧會相信孟清和未出口的真相?可能性極低。
朱高燧不相信,不代表孟清和的話不會傳開。
很快,“殺神定遠侯實則平易近人”一事,成為了北疆新的傳說。
邊軍還會偶爾產生一下動搖,曾被沈瑄各種欺負的草原部落堅決不相信。
“這是陰謀,肯定是陰謀!”
殺神會平易近人?
真當草原的勇士隻會套馬打仗不會動腦子?
當得知這則“北疆神話”是由大寧鎮守,興寧伯孟清和傳出後,一個“奸詐”的大戳狠狠蓋在了孟十二郎的頭上。
摸摸蓋了個紅印的腦門,孟清和很是不解。他的確沒說實話,但和奸詐也靠不上邊吧?
再想不明白,大寧鎮守的奸詐之名也在草原上流傳開來,越傳越廣,甚至有“妖-魔-化”的傾向。到了後來,連韃靼可汗鬼力赤和瓦剌首領馬哈木都有耳聞。
孟十二郎不得不感歎,古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果然很不豐富,這樣不靠譜的傳言都有如此大的力量。
說他奸詐狡猾,心機深沉?完全脫離事實,是造-謠!
脫離實際嗎?但凡和興寧伯有過接觸的人,尤其是被他坑過的,都對此持保留意見。
孟清和喝過薑湯,直接被沈瑄丟到塌上,裹上被子,抱個滿懷。
名曰:保暖。
雨水敲擊石磚的聲音像是催眠曲。
孟清和被熟悉的冷香包裹,困意很快湧上,不由得打了個哈欠,眼睛半合,沉沉欲-睡。
天子決定北征,分派下籌糧的任務之後,孟清和一直沒能睡個安穩覺。
如今全身放鬆,不免一個接著一個的打哈欠。
“倦了?”
“恩。”
孟清和蹭了蹭絲滑的布料,睡意朦朧,到底惦記著軍糧的事。
“……二十萬石,還能湊齊……三十萬石,真的不行。”
“二十萬石?”沈瑄拍了拍孟清和的背部,“大寧有這麽多糧食?”
“啊。”被沈瑄抱著,拍著,孟清和的眼睛當真是睜不開了,“麥子,蕎麥,還有其他的穀物,勉強能湊齊。還可以從屯田的商人那裏換一些。大寧庫倉裏有不少毛皮……”
沈瑄沒-插-言,靜靜聽著孟清和似囈語的陳述,聽他羅列想出的各種籌糧辦法,聽到最後,明白孟清和已是盡了全力。換成任何人,哪怕是自己,都未必能如他做得好。
“湊不齊,有負天子之命。”
孟清和閉上眼,那樣的話,他是不是應該先一步請罪,爭取寬大處理?
沈瑄沒有接言,沒有了說話聲,隻有淅淅瀝瀝的雨聲,成為在空氣中敲打的唯一音符。
良久,沈瑄梳過孟清和的發,唇落在他的發間。
“將你所言寫成奏疏,呈送天子。”
孟清和一個激靈,睡意去了一半。
“明日,我和你一同覲見陛下。”沈瑄托著孟清和的後頸,對上他的雙眼,“天子聖明,實言以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實話實說?”
“然。”
“沒有其他辦法?”
“大寧能湊齊糧食?”
“不能,可……”和他一起覲見,豈不是也被拉下水?
“十二郎之事,即瑄之事。”沈瑄輕笑,抵住孟清和的額頭,“從瑄之言即可。”
孟清和突然耳根發紅。
沈瑄捏了一下孟清和的耳垂,笑意更深,側頭,吻上了孟清和的嘴唇。
窗外,雨越下越大,天地間連成一片透明的雨幕。
偶爾震響天際的滾雷和-金-紅-色的閃電,成為單調色彩中的唯一點綴。
燕王府內,朱高燧站在朱棣麵前,垂首認錯狀。
朱高煦陪站,不能出言相幫,至少在老爹發怒要抽鞭子時,幫弟弟擋幾下。
朱棣麵無表情,一下一下敲著桌子,實在看不出怒氣指數。
如果徐皇後在,八成能斷明朱棣現在心情。關鍵是徐皇後不在,朱高煦和朱高燧隻能挺直身板,在老爹跟前認錯罰站。
“父皇,是兒臣的錯。”朱高燧道,“兒臣為表功,刻意誇大,請父皇降罪。但大寧委實沒有那麽多糧食,請父皇莫要怪罪興寧伯及大寧都司上下。”
朱棣沒說話。
氣氛太壓抑,朱高燧餘下的話險些噎回了嗓子裏。可想起在大寧城的種種,還是出言道:“父皇,是兒臣好大喜功,與他人無幹,請父皇降罪!”
朱高燧光棍一把,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朱棣還是沒說話。
朱高燧沒轍了,朱高煦出言道:“父皇,三弟言行雖然急躁,本意卻非為己。且大寧屯田確有實功,兒臣在開平衛,時聞大寧都司開墾荒田,改良農具,種植穀麥之外,又遍植粟米,蕎麥。更鼓勵商屯養殖牲畜,邊軍貼戶樵采漁獵,以皮毛等換取良種。數月間,大寧城開墾出的荒地,複歸軍民,已超遼東諸衛。”
見朱棣神情有所緩和,朱高煦再接再厲,順便不著痕跡的踢了朱高燧一腳,他在這裏幫忙,正主不能不出聲!
朱高燧是個機靈人,見勢,立刻接言道:“不瞞父皇,兒臣嚐同興寧伯言,以如今大寧,十幾萬石糧食應能籌集,二十萬石也可,但三十萬石,委實太多。軍糧籌措不及,罪責尚在其後,延誤大軍才是兒臣之罪!”
“父皇,兒臣請父皇責罰!”
說完,朱高燧眼圈發紅,後悔之情顯露無疑。
朱棣終於出聲了,“起來吧。”
“父皇?”
“朕不會怪罪你。”
“那興寧伯?”
朱棣眼睛一瞪,朱高燧和朱高煦同時打了個哆嗦。
“五日後,朕親往大寧。真如你二人所說,興寧伯非但無罪,反而有功。”
“父皇?”
朱棣沒好氣的哼了一聲,“朕下令籌集軍糧,可說何時為限?”
好像……沒有。
“朕言征沙漠,可言何時發兵?”
似乎……也沒有。
瞪著還有些雲裏霧裏的兩個兒子,朱棣手癢,下意識摸向腰間,明顯又想動鞭子了。
還是朱高煦反應快點,“父皇如此說,莫非不欲近期北征?”
朱高燧慢一拍,卻也想到了這點。
兄弟倆一起看向老爹,真是這個意思?
“占書曰:金星出昴北,北軍勝出,昴南,南軍勝。”朱棣負手道,“朕仰觀天象,金星出昴北而我軍在南,宜慎。”
朱高煦&朱高燧:“……”
“昔靖難之時,火球天降,吉兆也,旬日大風,我軍勝。今有占星之兆,更不可忽略。”
朱高煦&朱高燧:“……”
老爹是認真的?
還是個對外的借口?
雖說-迷-信-天兆不太靠譜,可老爹這麽說了,再不靠譜也必須相信。
甭管老爹是突發奇想還是事先計劃好的,總之,能順利解決籌措軍糧的事,不令興寧伯獲罪,朱高燧也樂於應承。
至於朱高煦,堅信老爹說的話,踩著老爹的腳印走,老爹的旗幟高於一切!
兄弟倆互看一眼,同聲道:“父皇聖明。”
待兄弟二人退下,朱棣召來鄭和,令他去孟清和處傳達口諭,“朕知其一心為國,籌集軍糧之事,盡力即可。另朕不日往大寧,令其隨駕。”
“奴婢遵旨。”
鄭和躬身行禮,叫來侯顯換崗,自己披上蓑衣戴上雨帽,往興寧伯處傳口諭。
穿過廊廡,碰上傍晚巡職的錦衣校尉,又遇見要到天子處匯報韃子情報的楊鐸,鄭和點頭,不見多少熱絡。
楊鐸笑著抱拳,“鄭公公有禮,可是出府?”
鄭和道:“咱家要到興寧伯處傳天子口諭。”
“鄭公公要尋興寧伯,可到定遠侯宅邸。”
“楊指揮使如何知道?”
楊鐸笑道:“在王府外遇上了。本官同興寧伯有舊,閑談兩句,言及於此。雨大,未免公公冒雨繞路,才出言提醒,並無他意。”
鄭和看著楊鐸,楊鐸淡然依舊。
“如此,咱家謝過楊指揮使。”
“不敢。”
抱拳頷首,鄭和帶著的內侍同錦衣校尉擦身而過。
楊鐸臉上的笑容漸漸隱去,一路穿過廊廡,到承運殿前,解下佩刀,經通報入殿,下拜,道:“臣楊鐸,拜見陛下。”
沈瑄府中,鄭和向孟清和傳達天子口諭,言天子不咎籌集軍糧之事,五日後將移駕大寧。
“屆時,定遠侯與興寧伯皆需伴駕。”
“臣領旨。”
心中大石落地,孟清和輕鬆之餘,不免思索,是誰幫他在天子跟前說了話。
不是沈瑄,還能是誰?
“是趙王和漢王求了天子。”
鄭和實話實說,也是提醒孟清和,欠了這兩位的人情,怕是不好還。
孟清和謝過鄭和,決定明日照計劃求見天子。
一為謝恩,二來也是表態。
漢王和趙王為他說話解圍,他卻不能立刻丟開,高枕無憂。有個正確的態度,才能再刷一刷朱棣的好感度。
何況,天子要移駕大寧,多少探一探,也能心中有底。
送走鄭和,孟清和將想法告知沈瑄,沈瑄點頭,道:“明日,我與你一同覲見天子。”
孟清和沒拒絕。
有沈侯爺在,心中更有底氣。
大雨下了一夜。
翌日,天空放晴。
孟清和和沈瑄入燕王府,求見天子。
朱棣早飯用得有些晚,內侍通稟之後,直接讓二人到暖閣裏回話。
朱高煦和朱高燧坐在朱棣下首,父子三人都是手裏拿著兩張厚餅,餅裏夾著鹹鴨蛋和鹹菜,麵前的大碗裏是熱氣騰騰的米粥,一口餅一口粥,吃得正香。
沈瑄習慣了,沈良沒被奪爵充軍之前,他曾和朱元璋一起用飯。到了北平,也經常被朱棣叫到身邊。
謹守君臣之禮不錯,對眼前的場麵倒也不陌生。
“瑄兒用飯沒有?沒用過,一起用。”
沈瑄沒客氣,謝恩之後,接過內侍捧上的粥碗,一口就是小半碗。
“興寧伯也用些。”
天子有命,孟十二郎自然也不敢客氣。
一頓早飯,耗去小半個時辰。
孟清和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捧著粥碗數米粒。
朱棣父子卻是吃相豪邁,碼成摞的麵餅,頃刻間見底。
孟清和算是又一次見到了永樂大帝“平凡”的一麵。就算和第一家庭一起啃過肘子,見到這樣的場景,他還是會感到新奇。
撤下碗盤,送上茶水,孟清和取出奏疏呈上。
北平設立行部,卻沒有通政使司的分部,奏疏直接呈送天子駕前,基本也能說得過去。
“聞聖上將移駕大寧,特以緊要呈報陛下。”
奏疏出自孟清和之手,經沈瑄潤色,將大寧屯田,開荒,收攬邊民,改進工具等事一一列明。並附上開互市的條目,結合孟清和駐守大寧期間的心得,更有可實行-性。
在奏疏之後,附有目前大寧城能籌集軍糧的數目,和朱高燧告知朱棣的並無太大出入。
“陛下隆恩,不罪愚臣。愚臣肝腦塗地不足以報答萬一。隻能同麾下竭力戍衛北疆,屯田開荒,以豐邊軍。”
“愛卿請起。”
這個稱呼出口,除朱棣之外的人都是一愣。
能被朱棣叫愛卿的,要麽是心腹之人,如朱能。要麽就是肯定要倒黴的,如解縉。
孟清和暗自考量自己屬於哪一種。
從目前狀況來看,怎麽著,都不會和解大才子一樣吧?
沒有頑強的意誌,堅韌-不--拔的精神,根本無法做到。
孟清和一邊捏著鼻子,一邊抵擋著誘--惑,脖子以下全部沒在水中。
整個過程,做不到目不斜視,也盡量不讓眼睛亂瞟。
無奈,沈侯爺的存在感著實太強,濃眉挺鼻,寬肩窄腰,黑發烏眸……想裝作暫時-性-失明都不成。
長相迷人,身材更迷人。
孟清和仰頭,隻覺得有一隻錘子舉在他的腦門上,一下接一下的敲,腦袋發漲,嗡嗡作響。
理智瀕臨崩潰,隻剩下一個念頭,撲還是撲?
如果不是在最後一秒清醒過來,牡丹花下死,或許會真實上演。
孟清和捏著鼻子,艱難的轉過頭。用力將布巾撲在臉上,暗暗咬牙,守禮什麽的,都該丟到牆角踹碎,踩成渣渣,這世界就美好了。
正鬱悶著,肩頭突然襲上溫熱的觸感。
哢嚓。
孟十二郎幾乎能聽到“堅持”碎裂的聲音。
好不容易堅持到現在,莫非要功虧一簣?
僵硬的側過頭,緊盯著那隻修長的手,聲音都有些發顫,“侯……爺?”
如果手不收回去,後果會很嚴重,他保證。
沈瑄輕笑,笑容在熱氣中氤氳,“十二郎可是頭暈?”
孟清和搖頭,“沒……”
“不暈?”手指從肩頭移開,牽起一縷被水打濕的發,“我為十二郎擦背。如何?”
“……”
孟清和心頭一跳,當真想哭。
如此尋常的詞語,從沈侯爺口中吐出,為何會令他浮想聯翩?
果然是他的思想太不-純--潔?
沈瑄側頭,眼底也有了笑意,“十二郎?”
“我頭暈。”
孟清和一頭撐頭,一手握住沈瑄的手腕。
推開?有點舍不得,觸感太好。
腦海再次轟鳴,不成,堅持住,九十九步都走完了,最後一步退回去,堅決不行!
“頭暈?”沈瑄又靠近了些,黑色的雙眼,鮮紅的唇,語氣愈發低沉,“剛剛十二郎說,不暈。”
“剛剛不暈,現在暈。”
對著眼前這麽一位,不暈也暈。
沈侯爺說他會守禮,就當真沒做出格的舉動。可他的一舉一動都在碾壓孟清和的理智,稍不注意,就會徹底淪陷。
孟清和掐了自己一下,發熱的大腦終於有了一絲冷卻。
抬頭,探究一般的望入沈瑄的雙眼。
結果,頭又開始暈。
轉頭,捂臉。
幸好沒流鼻血。
似乎覺得孟清和的反應很有趣,沈瑄靠後,靠在桶壁上,彎著嘴角,柔和了眉眼,心情非一般的好。
做好心理建設,轉頭,看一眼,孟清和再次捂臉,這當真不是一般人能抵擋住的。
深吸一口氣,孟清和果決的起身,離開會惹事的源頭方為上策。
大丈夫能屈能伸!
沒膽?反正他也不是英雄。
身後傳來幾聲低笑。
孟清和係腰帶的動作一頓,咬牙,堅決不回頭。
推開門,幾乎是落荒而逃。
不貼切,卻絕對真實。
下巴搭在前臂上,沈瑄笑得愈發肆意,笑聲中帶著純粹的愉悅。
假如孟清和不是腳步匆匆,如果他再多一絲好奇心,隻要回頭看一眼,百分之兩百會把理智再次丟開,飛一般的撲回去。
該感歎孟十二郎意誌堅定,精神可嘉。
雖說會有那麽一絲遺憾,到底還是撐住了!
換上便服,捧起還有些燙嘴的薑湯,一飲而盡。
放下瓷碗,孟清和用力一抹嘴。麵對如此糖衣-炮彈,都能堅定立場絕不動搖,今後還有什麽能打倒他?絕對不會有!
沈瑄靠在門邊,看著自我驕傲中的孟清和,沒忍住,又笑了。
半幹的黑發披在肩頭,隻鬆散的係著綢帶,藍色的常服,未束腰帶。
很少能看到沈瑄如此慵懶的樣子,低沉的笑聲像羽毛擦過心頭,差點讓孟清和再次-破-功。
沈侯爺的性格很難琢磨,私底下,尤其同孟清和獨處時,臉上時常帶笑,貴氣和儒雅之氣盡顯,看似相當無害。
一旦肅起麵容,變回眾人口中的殺神,周身煞氣彌漫,敢和韃子對砍的軍漢也會心裏發怵,頭皮發麻。
孟清和是極少數不會被沈瑄冷臉嚇到的勇壯之士。
實際上,他也害怕過,被沈瑄深幽的雙眸盯著,也會後背冒涼氣。但不知何時開始,他不再害怕沈瑄,對視半晌,臉色照常,隻是耳根會習慣-性-的發紅。
軍漢們佩服孟伯爺的勇敢。孟清和的“真漢子”之名同沈瑄的殺神外號一同廣為流傳。
朱高燧也曾對此發表過感歎,孟十二郎做謙虛狀,隻言殿下謬讚,沈侯看似冷血,實則很是平易近人。
聽到這種解釋,朱高燧無語,看著孟清和,就像在看一個外星來客。
孟十二郎頂住壓力,充分發揮演技,表示自己說的都是真的!反正打死朱高燧,他也不會親自去探尋沈瑄“平易近人”的證據。
如若不然,說出真相,道明一切都是愛情的力量?
別說朱高燧會不會以為他瘋了,孟清和自己都會起一身雞皮疙瘩。
京城雖有傳言,定遠侯同興寧伯關係匪淺,動不動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幾乎夜夜爬牆。事實也相去不遠。可往往越是真相,越不會有人相信。
最顯著的例子,永樂大帝。
沈瑄幾次說實話,朱棣永遠堅定相信,他心中的答案才是一切的真相。
對此,沈瑄也十分無奈。
作為朱棣的兒子,朱高燧會相信孟清和未出口的真相?可能性極低。
朱高燧不相信,不代表孟清和的話不會傳開。
很快,“殺神定遠侯實則平易近人”一事,成為了北疆新的傳說。
邊軍還會偶爾產生一下動搖,曾被沈瑄各種欺負的草原部落堅決不相信。
“這是陰謀,肯定是陰謀!”
殺神會平易近人?
真當草原的勇士隻會套馬打仗不會動腦子?
當得知這則“北疆神話”是由大寧鎮守,興寧伯孟清和傳出後,一個“奸詐”的大戳狠狠蓋在了孟十二郎的頭上。
摸摸蓋了個紅印的腦門,孟清和很是不解。他的確沒說實話,但和奸詐也靠不上邊吧?
再想不明白,大寧鎮守的奸詐之名也在草原上流傳開來,越傳越廣,甚至有“妖-魔-化”的傾向。到了後來,連韃靼可汗鬼力赤和瓦剌首領馬哈木都有耳聞。
孟十二郎不得不感歎,古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果然很不豐富,這樣不靠譜的傳言都有如此大的力量。
說他奸詐狡猾,心機深沉?完全脫離事實,是造-謠!
脫離實際嗎?但凡和興寧伯有過接觸的人,尤其是被他坑過的,都對此持保留意見。
孟清和喝過薑湯,直接被沈瑄丟到塌上,裹上被子,抱個滿懷。
名曰:保暖。
雨水敲擊石磚的聲音像是催眠曲。
孟清和被熟悉的冷香包裹,困意很快湧上,不由得打了個哈欠,眼睛半合,沉沉欲-睡。
天子決定北征,分派下籌糧的任務之後,孟清和一直沒能睡個安穩覺。
如今全身放鬆,不免一個接著一個的打哈欠。
“倦了?”
“恩。”
孟清和蹭了蹭絲滑的布料,睡意朦朧,到底惦記著軍糧的事。
“……二十萬石,還能湊齊……三十萬石,真的不行。”
“二十萬石?”沈瑄拍了拍孟清和的背部,“大寧有這麽多糧食?”
“啊。”被沈瑄抱著,拍著,孟清和的眼睛當真是睜不開了,“麥子,蕎麥,還有其他的穀物,勉強能湊齊。還可以從屯田的商人那裏換一些。大寧庫倉裏有不少毛皮……”
沈瑄沒-插-言,靜靜聽著孟清和似囈語的陳述,聽他羅列想出的各種籌糧辦法,聽到最後,明白孟清和已是盡了全力。換成任何人,哪怕是自己,都未必能如他做得好。
“湊不齊,有負天子之命。”
孟清和閉上眼,那樣的話,他是不是應該先一步請罪,爭取寬大處理?
沈瑄沒有接言,沒有了說話聲,隻有淅淅瀝瀝的雨聲,成為在空氣中敲打的唯一音符。
良久,沈瑄梳過孟清和的發,唇落在他的發間。
“將你所言寫成奏疏,呈送天子。”
孟清和一個激靈,睡意去了一半。
“明日,我和你一同覲見陛下。”沈瑄托著孟清和的後頸,對上他的雙眼,“天子聖明,實言以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實話實說?”
“然。”
“沒有其他辦法?”
“大寧能湊齊糧食?”
“不能,可……”和他一起覲見,豈不是也被拉下水?
“十二郎之事,即瑄之事。”沈瑄輕笑,抵住孟清和的額頭,“從瑄之言即可。”
孟清和突然耳根發紅。
沈瑄捏了一下孟清和的耳垂,笑意更深,側頭,吻上了孟清和的嘴唇。
窗外,雨越下越大,天地間連成一片透明的雨幕。
偶爾震響天際的滾雷和-金-紅-色的閃電,成為單調色彩中的唯一點綴。
燕王府內,朱高燧站在朱棣麵前,垂首認錯狀。
朱高煦陪站,不能出言相幫,至少在老爹發怒要抽鞭子時,幫弟弟擋幾下。
朱棣麵無表情,一下一下敲著桌子,實在看不出怒氣指數。
如果徐皇後在,八成能斷明朱棣現在心情。關鍵是徐皇後不在,朱高煦和朱高燧隻能挺直身板,在老爹跟前認錯罰站。
“父皇,是兒臣的錯。”朱高燧道,“兒臣為表功,刻意誇大,請父皇降罪。但大寧委實沒有那麽多糧食,請父皇莫要怪罪興寧伯及大寧都司上下。”
朱棣沒說話。
氣氛太壓抑,朱高燧餘下的話險些噎回了嗓子裏。可想起在大寧城的種種,還是出言道:“父皇,是兒臣好大喜功,與他人無幹,請父皇降罪!”
朱高燧光棍一把,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朱棣還是沒說話。
朱高燧沒轍了,朱高煦出言道:“父皇,三弟言行雖然急躁,本意卻非為己。且大寧屯田確有實功,兒臣在開平衛,時聞大寧都司開墾荒田,改良農具,種植穀麥之外,又遍植粟米,蕎麥。更鼓勵商屯養殖牲畜,邊軍貼戶樵采漁獵,以皮毛等換取良種。數月間,大寧城開墾出的荒地,複歸軍民,已超遼東諸衛。”
見朱棣神情有所緩和,朱高煦再接再厲,順便不著痕跡的踢了朱高燧一腳,他在這裏幫忙,正主不能不出聲!
朱高燧是個機靈人,見勢,立刻接言道:“不瞞父皇,兒臣嚐同興寧伯言,以如今大寧,十幾萬石糧食應能籌集,二十萬石也可,但三十萬石,委實太多。軍糧籌措不及,罪責尚在其後,延誤大軍才是兒臣之罪!”
“父皇,兒臣請父皇責罰!”
說完,朱高燧眼圈發紅,後悔之情顯露無疑。
朱棣終於出聲了,“起來吧。”
“父皇?”
“朕不會怪罪你。”
“那興寧伯?”
朱棣眼睛一瞪,朱高燧和朱高煦同時打了個哆嗦。
“五日後,朕親往大寧。真如你二人所說,興寧伯非但無罪,反而有功。”
“父皇?”
朱棣沒好氣的哼了一聲,“朕下令籌集軍糧,可說何時為限?”
好像……沒有。
“朕言征沙漠,可言何時發兵?”
似乎……也沒有。
瞪著還有些雲裏霧裏的兩個兒子,朱棣手癢,下意識摸向腰間,明顯又想動鞭子了。
還是朱高煦反應快點,“父皇如此說,莫非不欲近期北征?”
朱高燧慢一拍,卻也想到了這點。
兄弟倆一起看向老爹,真是這個意思?
“占書曰:金星出昴北,北軍勝出,昴南,南軍勝。”朱棣負手道,“朕仰觀天象,金星出昴北而我軍在南,宜慎。”
朱高煦&朱高燧:“……”
“昔靖難之時,火球天降,吉兆也,旬日大風,我軍勝。今有占星之兆,更不可忽略。”
朱高煦&朱高燧:“……”
老爹是認真的?
還是個對外的借口?
雖說-迷-信-天兆不太靠譜,可老爹這麽說了,再不靠譜也必須相信。
甭管老爹是突發奇想還是事先計劃好的,總之,能順利解決籌措軍糧的事,不令興寧伯獲罪,朱高燧也樂於應承。
至於朱高煦,堅信老爹說的話,踩著老爹的腳印走,老爹的旗幟高於一切!
兄弟倆互看一眼,同聲道:“父皇聖明。”
待兄弟二人退下,朱棣召來鄭和,令他去孟清和處傳達口諭,“朕知其一心為國,籌集軍糧之事,盡力即可。另朕不日往大寧,令其隨駕。”
“奴婢遵旨。”
鄭和躬身行禮,叫來侯顯換崗,自己披上蓑衣戴上雨帽,往興寧伯處傳口諭。
穿過廊廡,碰上傍晚巡職的錦衣校尉,又遇見要到天子處匯報韃子情報的楊鐸,鄭和點頭,不見多少熱絡。
楊鐸笑著抱拳,“鄭公公有禮,可是出府?”
鄭和道:“咱家要到興寧伯處傳天子口諭。”
“鄭公公要尋興寧伯,可到定遠侯宅邸。”
“楊指揮使如何知道?”
楊鐸笑道:“在王府外遇上了。本官同興寧伯有舊,閑談兩句,言及於此。雨大,未免公公冒雨繞路,才出言提醒,並無他意。”
鄭和看著楊鐸,楊鐸淡然依舊。
“如此,咱家謝過楊指揮使。”
“不敢。”
抱拳頷首,鄭和帶著的內侍同錦衣校尉擦身而過。
楊鐸臉上的笑容漸漸隱去,一路穿過廊廡,到承運殿前,解下佩刀,經通報入殿,下拜,道:“臣楊鐸,拜見陛下。”
沈瑄府中,鄭和向孟清和傳達天子口諭,言天子不咎籌集軍糧之事,五日後將移駕大寧。
“屆時,定遠侯與興寧伯皆需伴駕。”
“臣領旨。”
心中大石落地,孟清和輕鬆之餘,不免思索,是誰幫他在天子跟前說了話。
不是沈瑄,還能是誰?
“是趙王和漢王求了天子。”
鄭和實話實說,也是提醒孟清和,欠了這兩位的人情,怕是不好還。
孟清和謝過鄭和,決定明日照計劃求見天子。
一為謝恩,二來也是表態。
漢王和趙王為他說話解圍,他卻不能立刻丟開,高枕無憂。有個正確的態度,才能再刷一刷朱棣的好感度。
何況,天子要移駕大寧,多少探一探,也能心中有底。
送走鄭和,孟清和將想法告知沈瑄,沈瑄點頭,道:“明日,我與你一同覲見天子。”
孟清和沒拒絕。
有沈侯爺在,心中更有底氣。
大雨下了一夜。
翌日,天空放晴。
孟清和和沈瑄入燕王府,求見天子。
朱棣早飯用得有些晚,內侍通稟之後,直接讓二人到暖閣裏回話。
朱高煦和朱高燧坐在朱棣下首,父子三人都是手裏拿著兩張厚餅,餅裏夾著鹹鴨蛋和鹹菜,麵前的大碗裏是熱氣騰騰的米粥,一口餅一口粥,吃得正香。
沈瑄習慣了,沈良沒被奪爵充軍之前,他曾和朱元璋一起用飯。到了北平,也經常被朱棣叫到身邊。
謹守君臣之禮不錯,對眼前的場麵倒也不陌生。
“瑄兒用飯沒有?沒用過,一起用。”
沈瑄沒客氣,謝恩之後,接過內侍捧上的粥碗,一口就是小半碗。
“興寧伯也用些。”
天子有命,孟十二郎自然也不敢客氣。
一頓早飯,耗去小半個時辰。
孟清和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捧著粥碗數米粒。
朱棣父子卻是吃相豪邁,碼成摞的麵餅,頃刻間見底。
孟清和算是又一次見到了永樂大帝“平凡”的一麵。就算和第一家庭一起啃過肘子,見到這樣的場景,他還是會感到新奇。
撤下碗盤,送上茶水,孟清和取出奏疏呈上。
北平設立行部,卻沒有通政使司的分部,奏疏直接呈送天子駕前,基本也能說得過去。
“聞聖上將移駕大寧,特以緊要呈報陛下。”
奏疏出自孟清和之手,經沈瑄潤色,將大寧屯田,開荒,收攬邊民,改進工具等事一一列明。並附上開互市的條目,結合孟清和駐守大寧期間的心得,更有可實行-性。
在奏疏之後,附有目前大寧城能籌集軍糧的數目,和朱高燧告知朱棣的並無太大出入。
“陛下隆恩,不罪愚臣。愚臣肝腦塗地不足以報答萬一。隻能同麾下竭力戍衛北疆,屯田開荒,以豐邊軍。”
“愛卿請起。”
這個稱呼出口,除朱棣之外的人都是一愣。
能被朱棣叫愛卿的,要麽是心腹之人,如朱能。要麽就是肯定要倒黴的,如解縉。
孟清和暗自考量自己屬於哪一種。
從目前狀況來看,怎麽著,都不會和解大才子一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