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顧名思義,就是劉伯溫收錄了他所知的100個戰例而加以相關引述整理出來的著作。
這也是《百戰奇略》在現世之後為何受到相當多推崇的關鍵所在。
……
舟戰:
大凡與敵人交戰於江河湖泊之上,一定要備有艦船,並且必須占據上風頭和上遊處。因為,居於上風頭,可以借助順風之勢,用火燒毀敵船;居於上遊處,可以乘著水流之勢,用戰船衝擊敵船。這樣,就能戰無不勝。誠如兵法所說:“要與敵人水上交戰,就不要逆流迎敵。”
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光率軍攻打楚國。楚國令尹陽匄占卜戰爭勝敗,結果顯現不吉利之兆。但司馬子魚卻說:“我們地處上遊,為什麽說不吉利?”於是,揮軍乘流衝擊吳軍,結果大敗吳軍。
公子光就是吳王闔閭,在這一戰當中,公子光闔閭戰敗而且丟失先王的船。因為懼怕獲罪,整師再戰的公子光偷襲楚軍,奪回王船後才回軍。
車戰:
大凡車兵同步、騎兵交戰於平原曠野之上時,必須用偏箱、鹿角車組成方陣,憑借此方陣對敵作戰,就能取得勝利。以偏箱、鹿角車組成方陣作戰,其作用就是通常所說的:一能保持鬥力不衰,二能正麵抗拒敵人,三能維係隊形不亂。誠如兵法所說:“在開闊地域作戰,就要使用戰車部隊。”
西晉時期,涼州刺史楊欣因與羌族關係不和睦,而被羌人所殺,致使河西地區與中原朝廷斷絕聯係。晉武帝司馬炎常為西部邊境安全憂慮,每次臨朝議政都歎息地說:“誰能為我打開通往涼州之路,而討平羌敵呢?”朝臣沒有應答者。唯有司馬督馬隆上前奏道:“陛下如能任用我,我能討平涼州叛亂。”晉武帝說:“你若能消滅此敵,怎麽會不任用你呢?隻是不知將采取什麽辦法?”馬隆說:“陛下如能任用我,就應當聽任臣下的自我主張。”武帝問道:“請講講你將采用什麽辦法?”馬隆回答說:“我請求陛下準許招募勇士三千人,但不要過問他們以往是幹什麽的,我將率領他們大張旗鼓地向河西地區開進。憑借陛下的崇高威德,此敵何愁不能消滅!”晉武帝答應了馬隆的請求,並任命他為武威太守。馬隆受命後,立即招募勇士,其條件是,能靠腰部力量拉開三十六鈞強弩的人,並且當場立靶測試。
自清晨至中午,共招到這種勇士三千五百人。馬隆自信地說:“足夠用了。”於是,親率其所募勇士向西進發,渡過溫水後,與敵相遇。羌族一部落首領樹機能等以萬金騎兵,或者憑據險要阻擋,馬隆前進,或者埋設伏兵截擊晉軍後路。針對此情,馬隆依據古法八陣圖製作了偏箱車,進入開闊地域時,就設置鹿角車營,遇到狹路地段,就做木屋裝在車上,一邊戰鬥一邊前進,晉軍箭矢所射之處,羌兵紛紛應弦而倒。晉軍轉戰千裏之遙,殺傷敵眾數以千計。馬隆率兵抵達武威後,羌族部落首領猝跋韓、且萬能等人率眾萬餘不戰而歸降,馬隆前後擊殺和收降的羌兵達數萬人。其後,馬隆又率羌族歸順的部落首領沒骨能等眾,大戰樹機能,並將其擊斬,涼州叛亂完全平定。
信戰:
大凡對敵交戰時,士卒們踏上萬死一生的戰場,而無後悔畏懼之心的,都是由於將帥平時真誠不欺的思想品格感化而使他們這樣做的。將帥講求信義以誠待人,那麽,士卒便會報之以盡心用力而無猶豫之意。所以,打起仗來就能無往而不勝。誠如兵法所說:“為將帥者應當具備誠信而不欺詐的思想品格。”
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征討蜀國,親自從洛陽來到長安,派遣宣王司馬懿督統左將軍張郃所部及雍、涼二州等精兵三十萬人,隱蔽進發,窺向蜀地劍閣。蜀國丞相諸葛亮當時駐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裝備,都用在扼守險要之處,部隊將有十分之二的人換防離去,留在戰場的將士隻有八萬人。正當魏軍開始布陣之時,恰值蜀軍換防交接過程,諸葛亮的參謀人員都認為敵軍強盛,沒有足夠的兵力是製勝不了對方的,因此紛紛建議把換下來的部隊暫留一月,以便壯大蜀軍聲威。
但諸葛亮卻說:“我統兵打仗,一向以信義為根本,那種‘得原失信’的作法,是為古人痛惜而不取的。現在,換防該去的士卒已經迅速打點好行裝等待歸期,他們的妻子則引領切盼而逐日計算著丈夫歸來的時間。因此,目前我們雖然麵臨征戰的困難,但恪守信義的原則不可廢棄。”說完,便下令催促換防下來的士卒盡快啟程返鄉。於是,該走的都很高興,願意留下參加戰鬥;該留的則鬥誌昂揚,決心拚死一戰。他們互相勉勵說:“諸葛丞相對我們的恩德,我們即使拚上性命也報答不完!”
到了交戰那天,蜀軍無不拔劍爭先,衝鋒陷陣,以一當十,擊殺了魏將張郃,打退了主帥司馬懿。蜀軍一戰而獲大勝,這正是諸葛亮以信義為治軍根本所取得的成效。
此戰的引述嚴格來說謬誤很大,張郃死於木門道,而且算是在原來的魏國控製區內作戰,並非是進攻蜀國兵敗身亡。
教戰:
大凡要興兵打仗,必須首先訓練部隊學會怎樣作戰。全軍將士隻有平時經過嚴格訓練,全麵掌握疏開、收攏、集結、分散的戰術方法,完全熟悉停止、行動、前進、後退的作戰號令,那麽,使用這樣的部隊對敵作戰時,他們在看到指揮旗幟的不同揮動而應變自如,聽見鳴金擊鼓的不同聲響而進退得當。這樣,就能戰無不勝。誠如兵法所說:“使用未經訓練的民眾去作戰,就意味著白白拋棄他們的生命。”
戰國時期,魏國將領吳起說:“將士常常戰死於沒有打仗的本領,失敗於缺乏靈活的戰術。所以,用兵的法則,以教育訓練為先決條件。一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十人;十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百人;百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千人;千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萬人;萬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全軍。
戰法訓練要教會部隊運用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陣法與戰術訓練要教會部隊懂得怎樣由圓陣變方陣,由跪姿變立姿,由前進變停止,由向左轉向右,由向前轉向後,由分散變收攏,由集結變疏開。各種戰法、陣法和戰術變化都進行認真訓練之後,才可以給部隊配發兵器。這就是為將帥者的職責。”
眾戰:
大凡作戰,如果兵力對比我眾敵寡時,不可與敵交戰於險狹之地,一定要選擇平坦開闊地域作戰場,以便於部隊聽到鼓聲就前進,聽到鑼音就收兵。這樣,對敵作戰就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指揮大部隊作戰,可進就進,不可進就停止。”
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前秦帝苻堅率領大軍進至壽陽,並臨淝水一岸而擺好陣勢,同晉將謝玄隔水對峙。謝玄派人對苻堅說:“你率軍長途跋涉深入我境,卻臨水列陣,這分明是不想同我速戰。你們要能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使雙方將士得以從容周旋交戰,我與諸君騎馬慢行而觀戰,不也是件樂事嗎?”苻堅的部將都說:“應當憑據淝水阻截晉軍,不讓其渡河衝上岸來。我軍兵多,對方兵少,隻有這樣,才是萬全必勝之策。”苻堅不以為然地說:“隻管退軍,讓它渡河,我們以數十萬騎兵,逼向河中而殲滅之。”苻融也讚成這樣做。於是,苻堅下令秦軍後撤。不料部隊因動而大亂,竟一退而不能停止。晉將謝玄與謝琰、桓伊等人率領精兵八千順利渡過淝水。晉軍都督謝石率部進攻秦軍張蠔所部,不利稍退,而謝玄和謝琰依然揮軍奮擊,與敵激戰於淝水之南,苻堅部隊慘遭失敗。
此戰例的因素嚴格來說完全無視了作為淝水之戰的關鍵人物——朱序所起到的作用。
寡戰:
大凡作戰,如果是用較少的兵力抗擊較多兵力的敵人,一定要選在日落黃昏時分,或者於草木深處暗設伏兵,或者在隘口險路截擊敵人,這樣作戰必能取勝。誠如兵法所說:“使用小部隊對敵作戰時,務必選擇險隘的地形條件。”
《北史》記載:西魏大統三年,東魏將領高歡率軍西渡黃河後,直逼西魏華州,因華州刺史王羆防守嚴密難克,不得不轉兵渡過洛水,而駐紮在許原之西。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奉命率軍抗擊高歡軍。宇文泰進至渭水之南,所征諸州之兵尚未會齊,諸將以敵眾己寡為由,請求暫且等待高歡繼續西進而觀察形勢再作決策。宇文泰則反駁說:“高歡倘若進至鹹陽,民心將會動蕩不安。現在乘其剛到立足未穩,正好可以攻擊它。”
於是,立即造浮橋於渭水之上,命部隊攜帶三天口糧,以輕裝騎兵迅速渡過渭水,而以運輸部隊自渭水南岸沿河向西運動。十月初一,宇文泰率軍進至沙苑,距高歡軍僅六十餘裏。高歡聞訊立即率軍趕來。騎兵偵察員報告說高歡軍即將到來,宇文泰馬上召集眾將商議對策。驃騎大將軍李弼說:“因為敵眾我寡,我們不可以在平坦開闊之地設陣同敵交戰。從這裏向東十裏,有渭水一彎曲處,可以搶先占領該地以等待敵軍。”宇文泰遂率軍進至那裏,且背靠渭水自東向西列陣,以李弼所部為右翼,以趙貴所部為左翼,命令士兵都把武器放倒在蘆葦之中,聽到鼓聲立即奮起出擊。黃昏時分,高歡率軍到達這裏,看到西魏軍少,所部爭相前進,致使部隊混亂而不成戰鬥隊形。當兩軍即將交戰之際,宇文泰突然擂響戰鼓,其部眾聞聲都驟然奮起出擊。驃騎大將軍於謹等將率主力直撲高歡軍正麵,李弼、趙貴率部從左、右兩翼出擊,將敵軍分割為兩段,以正麵突擊與兩翼橫擊相結合的戰術,一舉大敗高歡軍。
愛戰:
大凡對敵作戰,士卒之所以寧肯前進而死,卻不願後退而生的,這都是由於將帥平時對他們實行恩惠、愛護的結果。
全軍士卒深知將帥愛護他們如同愛子那樣無微不至,那麽,他們熱愛將帥也會像熱愛自己的父親那樣至敬至誠。所以,作戰中盡管陷入危亡境地,卻沒有不願以拚死奮戰來報答將帥恩德的。誠如兵法所說:“將帥對待士卒如同對待自己的愛子,士卒可以同將帥在危難中生死與共。”
戰國時期,魏國將領吳起出任西河太守時,能和最下層的士卒穿同樣衣服、吃同樣飯菜;睡覺時不鋪墊軟席,行軍時不乘車騎馬;親自包紮攜帶軍糧,替士卒分擔勞苦。有個士卒長了膿瘡,吳起為他吮吸膿汁。這個士卒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後便哭了起來。有人問她說:“你兒子不過是個士卒,而將軍親口為他吮吸膿瘡,你為什麽還哭呢?”她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往年吳公曾為他父親吮吸膿瘡,他父親因此在作戰中奮勇直前而不後退,結果就戰死在沙場。如今吳公又為其子吮吸膿瘡,我不知道他又會戰死在什麽地方。所以,我是在為他哭泣。”魏文侯鑒於吳起善於用兵,廉潔公正,深得士卒擁護,就委派他為將鎮守西河地區。在此期間,他先後同諸侯大戰七十六次,而獲全勝的作戰有六十四次之多。
威戰:
大凡對敵作戰,士卒之所以奮勇前進而不敢後退的,是由於畏懼將帥的威嚴而不畏懼敵人的緣故;如果敢於後退而不敢前進的,那是由於畏懼敵人而不畏懼將帥的緣故。將帥命令士卒赴場蹈火而不敢違抗的,是由於威嚴的軍紀促使他們這樣做的。誠如兵法所說:“威嚴的軍紀克服了單純的憐愛,作戰就會取得成功。”
春秋齊景公執政期間,晉國攻打齊國的東阿和鄄城,而燕國則侵犯齊國黃河南岸的領土。齊國軍隊被打敗了。齊景公非常憂慮這件事。大臣晏嬰為此而向景公推薦田穰苴,說:“穰苴雖為田氏門中偏房所生,可是此人論文韜能使眾人歸服,論武略可令敵人畏懼。希望君王用他試一試。”景公於是召見田穰苴,同他談論用兵之事,非常高興,就任命他為將軍率兵抗擊燕、晉入侵軍。穰苴受任後,對景公說:“我本人一向地位低下,君王突然把我從平民中提拔起來,加官於大夫之上,士兵不會服從,百姓不會親近。人的地位低微就沒有權威可言,因此,請求派一個為君王所寵信、全國所尊崇的人來作監軍,才可以統軍作戰。”
於是,景公答應了他的請求,派寵臣莊賈為監軍。田穰苴辭別了齊景公,與莊賈約定說:“明天中午於軍營門會齊。”第二天,穰苴先趕到軍營,設置了測日影的標竿和計時間的漏壺,以等待莊賈的到來。莊賈向以顯貴而驕橫,這次又認為穰苴所率士卒是他自己的軍隊,而他自己又是君王委派的監軍,故對如約赴軍之事不很著急在意。親戚朋友為他送行,留他宴飲,到了中午時分他還沒有到達軍營。田穰苴便放倒測影標竿,撤掉計時漏壺,然後進入軍營,檢閱隊伍,指揮士兵,宣布軍紀。部署完畢,待到傍晚時分,莊賈才來到軍營。田穰苴質問莊賈說:“為什麽過了約定時間才到?”莊賈滿不在乎地回答道:“不才受大臣和親戚們盛情餞行,故留飲有所耽擱。”穰苴厲聲指斥說:“身為將帥,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應忘掉自己的家庭;親臨戰陣指揮部隊,就應忘掉自己的父母;擂鼓進擊的緊急時刻,就應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敵人侵入我國內地,國內人心動蕩,士卒們日曬夜露於邊境之上,君王為此睡不安穩,吃不香甜,百姓的性命都係在你的手裏,還說什麽送行呢?”說罷,就把軍法官叫來,問道:“軍法上對於約期而遲到的人,規定該怎樣處置?”軍法官回答說:“應當處斬。”莊賈這時才感到害怕起來,並立即派人飛馬報告齊景公,請求解救。莊賈派出的人尚未返回時,田穰苴已按軍法將莊賈斬首示眾了。全軍將士都震驚戰栗不已。過了好久,齊景公所派使者手持符節乘車來救莊賈,徑直衝入軍營。田穰苴對使者說:“將領在軍中執行軍務,君王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他又問軍法官,說:“軍營中不準車馬馳入,如今使者這樣幹,軍法規定該怎樣辦?”軍法官回答說:“應當處斬。”使者一聽大為恐懼。但田穰苴卻說:“君王的使者是不可以殺掉的。”於是,就斬了使者的仆人、砍斷車子左邊的車轅、殺了左邊駕車的馬匹,並向全軍示眾。田穰苴讓使者還報齊景公,然後又繼續布置軍務。對於部隊的行軍宿營、掘井埋灶、士卒夥食、看病吃藥等事宜,田穰苴都親自過問和布置。他還把自己那份官俸糧餉全部拿出來,供士卒們享用,自己同士卒一樣平分糧食,特別是照顧到那些體弱有病的士卒。三天之後率軍出發,生病的士卒都請求跟隨部隊一同出征,大家奮勇爭先地為報答將軍的關懷而去戰鬥。晉軍聽到這個消息後,便撤兵而去;燕國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渡過黃河向北撤走,齊國的危急得以解除。田穰苴揮軍追擊,收複了所有淪陷的國土,然後率軍凱旋而歸。
這也是《百戰奇略》在現世之後為何受到相當多推崇的關鍵所在。
……
舟戰:
大凡與敵人交戰於江河湖泊之上,一定要備有艦船,並且必須占據上風頭和上遊處。因為,居於上風頭,可以借助順風之勢,用火燒毀敵船;居於上遊處,可以乘著水流之勢,用戰船衝擊敵船。這樣,就能戰無不勝。誠如兵法所說:“要與敵人水上交戰,就不要逆流迎敵。”
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光率軍攻打楚國。楚國令尹陽匄占卜戰爭勝敗,結果顯現不吉利之兆。但司馬子魚卻說:“我們地處上遊,為什麽說不吉利?”於是,揮軍乘流衝擊吳軍,結果大敗吳軍。
公子光就是吳王闔閭,在這一戰當中,公子光闔閭戰敗而且丟失先王的船。因為懼怕獲罪,整師再戰的公子光偷襲楚軍,奪回王船後才回軍。
車戰:
大凡車兵同步、騎兵交戰於平原曠野之上時,必須用偏箱、鹿角車組成方陣,憑借此方陣對敵作戰,就能取得勝利。以偏箱、鹿角車組成方陣作戰,其作用就是通常所說的:一能保持鬥力不衰,二能正麵抗拒敵人,三能維係隊形不亂。誠如兵法所說:“在開闊地域作戰,就要使用戰車部隊。”
西晉時期,涼州刺史楊欣因與羌族關係不和睦,而被羌人所殺,致使河西地區與中原朝廷斷絕聯係。晉武帝司馬炎常為西部邊境安全憂慮,每次臨朝議政都歎息地說:“誰能為我打開通往涼州之路,而討平羌敵呢?”朝臣沒有應答者。唯有司馬督馬隆上前奏道:“陛下如能任用我,我能討平涼州叛亂。”晉武帝說:“你若能消滅此敵,怎麽會不任用你呢?隻是不知將采取什麽辦法?”馬隆說:“陛下如能任用我,就應當聽任臣下的自我主張。”武帝問道:“請講講你將采用什麽辦法?”馬隆回答說:“我請求陛下準許招募勇士三千人,但不要過問他們以往是幹什麽的,我將率領他們大張旗鼓地向河西地區開進。憑借陛下的崇高威德,此敵何愁不能消滅!”晉武帝答應了馬隆的請求,並任命他為武威太守。馬隆受命後,立即招募勇士,其條件是,能靠腰部力量拉開三十六鈞強弩的人,並且當場立靶測試。
自清晨至中午,共招到這種勇士三千五百人。馬隆自信地說:“足夠用了。”於是,親率其所募勇士向西進發,渡過溫水後,與敵相遇。羌族一部落首領樹機能等以萬金騎兵,或者憑據險要阻擋,馬隆前進,或者埋設伏兵截擊晉軍後路。針對此情,馬隆依據古法八陣圖製作了偏箱車,進入開闊地域時,就設置鹿角車營,遇到狹路地段,就做木屋裝在車上,一邊戰鬥一邊前進,晉軍箭矢所射之處,羌兵紛紛應弦而倒。晉軍轉戰千裏之遙,殺傷敵眾數以千計。馬隆率兵抵達武威後,羌族部落首領猝跋韓、且萬能等人率眾萬餘不戰而歸降,馬隆前後擊殺和收降的羌兵達數萬人。其後,馬隆又率羌族歸順的部落首領沒骨能等眾,大戰樹機能,並將其擊斬,涼州叛亂完全平定。
信戰:
大凡對敵交戰時,士卒們踏上萬死一生的戰場,而無後悔畏懼之心的,都是由於將帥平時真誠不欺的思想品格感化而使他們這樣做的。將帥講求信義以誠待人,那麽,士卒便會報之以盡心用力而無猶豫之意。所以,打起仗來就能無往而不勝。誠如兵法所說:“為將帥者應當具備誠信而不欺詐的思想品格。”
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征討蜀國,親自從洛陽來到長安,派遣宣王司馬懿督統左將軍張郃所部及雍、涼二州等精兵三十萬人,隱蔽進發,窺向蜀地劍閣。蜀國丞相諸葛亮當時駐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裝備,都用在扼守險要之處,部隊將有十分之二的人換防離去,留在戰場的將士隻有八萬人。正當魏軍開始布陣之時,恰值蜀軍換防交接過程,諸葛亮的參謀人員都認為敵軍強盛,沒有足夠的兵力是製勝不了對方的,因此紛紛建議把換下來的部隊暫留一月,以便壯大蜀軍聲威。
但諸葛亮卻說:“我統兵打仗,一向以信義為根本,那種‘得原失信’的作法,是為古人痛惜而不取的。現在,換防該去的士卒已經迅速打點好行裝等待歸期,他們的妻子則引領切盼而逐日計算著丈夫歸來的時間。因此,目前我們雖然麵臨征戰的困難,但恪守信義的原則不可廢棄。”說完,便下令催促換防下來的士卒盡快啟程返鄉。於是,該走的都很高興,願意留下參加戰鬥;該留的則鬥誌昂揚,決心拚死一戰。他們互相勉勵說:“諸葛丞相對我們的恩德,我們即使拚上性命也報答不完!”
到了交戰那天,蜀軍無不拔劍爭先,衝鋒陷陣,以一當十,擊殺了魏將張郃,打退了主帥司馬懿。蜀軍一戰而獲大勝,這正是諸葛亮以信義為治軍根本所取得的成效。
此戰的引述嚴格來說謬誤很大,張郃死於木門道,而且算是在原來的魏國控製區內作戰,並非是進攻蜀國兵敗身亡。
教戰:
大凡要興兵打仗,必須首先訓練部隊學會怎樣作戰。全軍將士隻有平時經過嚴格訓練,全麵掌握疏開、收攏、集結、分散的戰術方法,完全熟悉停止、行動、前進、後退的作戰號令,那麽,使用這樣的部隊對敵作戰時,他們在看到指揮旗幟的不同揮動而應變自如,聽見鳴金擊鼓的不同聲響而進退得當。這樣,就能戰無不勝。誠如兵法所說:“使用未經訓練的民眾去作戰,就意味著白白拋棄他們的生命。”
戰國時期,魏國將領吳起說:“將士常常戰死於沒有打仗的本領,失敗於缺乏靈活的戰術。所以,用兵的法則,以教育訓練為先決條件。一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十人;十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百人;百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千人;千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萬人;萬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全軍。
戰法訓練要教會部隊運用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陣法與戰術訓練要教會部隊懂得怎樣由圓陣變方陣,由跪姿變立姿,由前進變停止,由向左轉向右,由向前轉向後,由分散變收攏,由集結變疏開。各種戰法、陣法和戰術變化都進行認真訓練之後,才可以給部隊配發兵器。這就是為將帥者的職責。”
眾戰:
大凡作戰,如果兵力對比我眾敵寡時,不可與敵交戰於險狹之地,一定要選擇平坦開闊地域作戰場,以便於部隊聽到鼓聲就前進,聽到鑼音就收兵。這樣,對敵作戰就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指揮大部隊作戰,可進就進,不可進就停止。”
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前秦帝苻堅率領大軍進至壽陽,並臨淝水一岸而擺好陣勢,同晉將謝玄隔水對峙。謝玄派人對苻堅說:“你率軍長途跋涉深入我境,卻臨水列陣,這分明是不想同我速戰。你們要能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使雙方將士得以從容周旋交戰,我與諸君騎馬慢行而觀戰,不也是件樂事嗎?”苻堅的部將都說:“應當憑據淝水阻截晉軍,不讓其渡河衝上岸來。我軍兵多,對方兵少,隻有這樣,才是萬全必勝之策。”苻堅不以為然地說:“隻管退軍,讓它渡河,我們以數十萬騎兵,逼向河中而殲滅之。”苻融也讚成這樣做。於是,苻堅下令秦軍後撤。不料部隊因動而大亂,竟一退而不能停止。晉將謝玄與謝琰、桓伊等人率領精兵八千順利渡過淝水。晉軍都督謝石率部進攻秦軍張蠔所部,不利稍退,而謝玄和謝琰依然揮軍奮擊,與敵激戰於淝水之南,苻堅部隊慘遭失敗。
此戰例的因素嚴格來說完全無視了作為淝水之戰的關鍵人物——朱序所起到的作用。
寡戰:
大凡作戰,如果是用較少的兵力抗擊較多兵力的敵人,一定要選在日落黃昏時分,或者於草木深處暗設伏兵,或者在隘口險路截擊敵人,這樣作戰必能取勝。誠如兵法所說:“使用小部隊對敵作戰時,務必選擇險隘的地形條件。”
《北史》記載:西魏大統三年,東魏將領高歡率軍西渡黃河後,直逼西魏華州,因華州刺史王羆防守嚴密難克,不得不轉兵渡過洛水,而駐紮在許原之西。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奉命率軍抗擊高歡軍。宇文泰進至渭水之南,所征諸州之兵尚未會齊,諸將以敵眾己寡為由,請求暫且等待高歡繼續西進而觀察形勢再作決策。宇文泰則反駁說:“高歡倘若進至鹹陽,民心將會動蕩不安。現在乘其剛到立足未穩,正好可以攻擊它。”
於是,立即造浮橋於渭水之上,命部隊攜帶三天口糧,以輕裝騎兵迅速渡過渭水,而以運輸部隊自渭水南岸沿河向西運動。十月初一,宇文泰率軍進至沙苑,距高歡軍僅六十餘裏。高歡聞訊立即率軍趕來。騎兵偵察員報告說高歡軍即將到來,宇文泰馬上召集眾將商議對策。驃騎大將軍李弼說:“因為敵眾我寡,我們不可以在平坦開闊之地設陣同敵交戰。從這裏向東十裏,有渭水一彎曲處,可以搶先占領該地以等待敵軍。”宇文泰遂率軍進至那裏,且背靠渭水自東向西列陣,以李弼所部為右翼,以趙貴所部為左翼,命令士兵都把武器放倒在蘆葦之中,聽到鼓聲立即奮起出擊。黃昏時分,高歡率軍到達這裏,看到西魏軍少,所部爭相前進,致使部隊混亂而不成戰鬥隊形。當兩軍即將交戰之際,宇文泰突然擂響戰鼓,其部眾聞聲都驟然奮起出擊。驃騎大將軍於謹等將率主力直撲高歡軍正麵,李弼、趙貴率部從左、右兩翼出擊,將敵軍分割為兩段,以正麵突擊與兩翼橫擊相結合的戰術,一舉大敗高歡軍。
愛戰:
大凡對敵作戰,士卒之所以寧肯前進而死,卻不願後退而生的,這都是由於將帥平時對他們實行恩惠、愛護的結果。
全軍士卒深知將帥愛護他們如同愛子那樣無微不至,那麽,他們熱愛將帥也會像熱愛自己的父親那樣至敬至誠。所以,作戰中盡管陷入危亡境地,卻沒有不願以拚死奮戰來報答將帥恩德的。誠如兵法所說:“將帥對待士卒如同對待自己的愛子,士卒可以同將帥在危難中生死與共。”
戰國時期,魏國將領吳起出任西河太守時,能和最下層的士卒穿同樣衣服、吃同樣飯菜;睡覺時不鋪墊軟席,行軍時不乘車騎馬;親自包紮攜帶軍糧,替士卒分擔勞苦。有個士卒長了膿瘡,吳起為他吮吸膿汁。這個士卒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後便哭了起來。有人問她說:“你兒子不過是個士卒,而將軍親口為他吮吸膿瘡,你為什麽還哭呢?”她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往年吳公曾為他父親吮吸膿瘡,他父親因此在作戰中奮勇直前而不後退,結果就戰死在沙場。如今吳公又為其子吮吸膿瘡,我不知道他又會戰死在什麽地方。所以,我是在為他哭泣。”魏文侯鑒於吳起善於用兵,廉潔公正,深得士卒擁護,就委派他為將鎮守西河地區。在此期間,他先後同諸侯大戰七十六次,而獲全勝的作戰有六十四次之多。
威戰:
大凡對敵作戰,士卒之所以奮勇前進而不敢後退的,是由於畏懼將帥的威嚴而不畏懼敵人的緣故;如果敢於後退而不敢前進的,那是由於畏懼敵人而不畏懼將帥的緣故。將帥命令士卒赴場蹈火而不敢違抗的,是由於威嚴的軍紀促使他們這樣做的。誠如兵法所說:“威嚴的軍紀克服了單純的憐愛,作戰就會取得成功。”
春秋齊景公執政期間,晉國攻打齊國的東阿和鄄城,而燕國則侵犯齊國黃河南岸的領土。齊國軍隊被打敗了。齊景公非常憂慮這件事。大臣晏嬰為此而向景公推薦田穰苴,說:“穰苴雖為田氏門中偏房所生,可是此人論文韜能使眾人歸服,論武略可令敵人畏懼。希望君王用他試一試。”景公於是召見田穰苴,同他談論用兵之事,非常高興,就任命他為將軍率兵抗擊燕、晉入侵軍。穰苴受任後,對景公說:“我本人一向地位低下,君王突然把我從平民中提拔起來,加官於大夫之上,士兵不會服從,百姓不會親近。人的地位低微就沒有權威可言,因此,請求派一個為君王所寵信、全國所尊崇的人來作監軍,才可以統軍作戰。”
於是,景公答應了他的請求,派寵臣莊賈為監軍。田穰苴辭別了齊景公,與莊賈約定說:“明天中午於軍營門會齊。”第二天,穰苴先趕到軍營,設置了測日影的標竿和計時間的漏壺,以等待莊賈的到來。莊賈向以顯貴而驕橫,這次又認為穰苴所率士卒是他自己的軍隊,而他自己又是君王委派的監軍,故對如約赴軍之事不很著急在意。親戚朋友為他送行,留他宴飲,到了中午時分他還沒有到達軍營。田穰苴便放倒測影標竿,撤掉計時漏壺,然後進入軍營,檢閱隊伍,指揮士兵,宣布軍紀。部署完畢,待到傍晚時分,莊賈才來到軍營。田穰苴質問莊賈說:“為什麽過了約定時間才到?”莊賈滿不在乎地回答道:“不才受大臣和親戚們盛情餞行,故留飲有所耽擱。”穰苴厲聲指斥說:“身為將帥,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應忘掉自己的家庭;親臨戰陣指揮部隊,就應忘掉自己的父母;擂鼓進擊的緊急時刻,就應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敵人侵入我國內地,國內人心動蕩,士卒們日曬夜露於邊境之上,君王為此睡不安穩,吃不香甜,百姓的性命都係在你的手裏,還說什麽送行呢?”說罷,就把軍法官叫來,問道:“軍法上對於約期而遲到的人,規定該怎樣處置?”軍法官回答說:“應當處斬。”莊賈這時才感到害怕起來,並立即派人飛馬報告齊景公,請求解救。莊賈派出的人尚未返回時,田穰苴已按軍法將莊賈斬首示眾了。全軍將士都震驚戰栗不已。過了好久,齊景公所派使者手持符節乘車來救莊賈,徑直衝入軍營。田穰苴對使者說:“將領在軍中執行軍務,君王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他又問軍法官,說:“軍營中不準車馬馳入,如今使者這樣幹,軍法規定該怎樣辦?”軍法官回答說:“應當處斬。”使者一聽大為恐懼。但田穰苴卻說:“君王的使者是不可以殺掉的。”於是,就斬了使者的仆人、砍斷車子左邊的車轅、殺了左邊駕車的馬匹,並向全軍示眾。田穰苴讓使者還報齊景公,然後又繼續布置軍務。對於部隊的行軍宿營、掘井埋灶、士卒夥食、看病吃藥等事宜,田穰苴都親自過問和布置。他還把自己那份官俸糧餉全部拿出來,供士卒們享用,自己同士卒一樣平分糧食,特別是照顧到那些體弱有病的士卒。三天之後率軍出發,生病的士卒都請求跟隨部隊一同出征,大家奮勇爭先地為報答將軍的關懷而去戰鬥。晉軍聽到這個消息後,便撤兵而去;燕國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渡過黃河向北撤走,齊國的危急得以解除。田穰苴揮軍追擊,收複了所有淪陷的國土,然後率軍凱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