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意義上,華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狂生,這一點從他的“治安藥石”的相關內容當中就能夠看出來。


    在執政一地之後,張嘉師在觀看青玉靈書當中關於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不得不吐糟一句:“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一個小小的官員居然對治國大計評頭論足,甚至是讓你的想法在沒有經過詳細考慮或者是輔助實踐的情況下就影響到最高層,這一點就說明一個事情,諸葛亮可是沒幾個,但是將自己當成諸葛亮都得看看有沒有這麽一個能耐再說。”


    ……


    臣嶽聞兵法起於黃帝、風後、玄女,授受於鬼穀子、黃石公、少室山人。而富國強兵之事,尤詳於《陰符》一經。故將忌三世,出於道書。至於縱橫辟闔,亦莫不本於其說。夫黃老氏,好生也,兵武何祖焉?蓋兵本於不殺,武在於止戈。《司馬法》論殺人所以安人,以戰所以止戰。是宜道家者流,更相授受無靳也。


    恭維皇帝陛下視民如傷,偃兵不用。即位以來,百軌順度,安強之效,超邁前古。粵自奸臣擅朝,專務結托,將不知兵,兵不知戰,開釁三邊,流毒四海。雖公道開明,元惡翦除,而軍國之事,尚廑聖慮。臣愚欲望陛下詳黃老氏好生惡殺之意,明《司馬法》安人止戰之方。兵不得輕舉,謀不得妄發。迨夫人材既出,機會可投,則越王夫差之舉、光武昆陽之事,有不足為。而前日之敗,乃他日大功業之所由成就也。


    臣嶽郊野散材,本非書生,承平日久,莫究所長,例遊場屋,濫叨教養。偶自開禧乙醜上書,言韓侂胄興兵誤國,致被誣摭妄亂敷奏,編置建安,迨至三載。雖君門萬裏,而畎畝不忘之念,日切於懷。待罪以來,無所用心,謹摭當世利害,編次成集,以備采擇。其有機密幽深不敢聞泄者,姑俟他日。今所既者:軍國之大計一,邊防之要務三,破敵之長技一,將帥之小數八,器用之小節十有三,采探之法五,戒飭將帥之道四,守邊待敵之策二,足兵便民之策四。總四十有一篇,分四卷,名曰《治安藥石》。即所謂治安不可無兵,猶膏粱不可無藥石之義也。


    伏望聖慈特賜睿旨批降,付三省、樞密院、執政、台諫、侍從考覽,如臣所言不謬,乞劄付諸道將帥參酌行用。不特使棄逐之驅得著涓埃,上報君父十年教養之恩,亦使山林江湖英雄豪傑之士,知所風曉引領輩出,上副任使。幹冒天威,罪當萬死。


    軍國大計——和議:


    臣聞夷狄之為中國患,其來久矣。蠻夷猾夏見於《書》,獫狁匪茹見於《詩》,鬼方見於《易》,赤狄、白狄、山戎、陸渾、雒戎、戎蠻子見於《春秋》。自後世觀之,四夷不庭,征之可也。考之當時舞幹之化、薄伐之舉、三年之克、五利之議,未嚐逞威兵革,以從事於殺戮。而古人於此方且反躬自咎,謙恭退抑,聽其自附而信其自去。何邪?蓋聖賢論中興之本,不先於外攘,而先於內修政事。夫子論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而兵武之事絕口不及。如其論至夷狄,乃喻以虎狼之暴,抗以戈戟,則必致於傷人。蚊虻之螫未傷筋骨,決意於一毆者,必被其蠆。伯業之盛,二百四十二年之中,莫晉若也。晉之為晉,宜若曲盡夫製外之術矣。而魏絳之答晉侯,顧以和戎狄為中國之福,未嚐舉征討之事。嚴尤、劉貺論周漢之得策,他不暇恤,獨以兵連禍結為戒。其間惟善於交通者,皆躐等而取之。


    此不特後世之君臣其說爾也。昔者太王居豳,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犬馬、珠玉,俱不得免。而後知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當是之時,從之者如歸市,似可以決去就矣。大王乃謂:“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始甘心於岐山之易。故仁人之稱,見於當時;培植之意,有及於八百年垂世之遠。君子不以大王之避狄為畏怯不武,而取其能屈己愛民,以為周家立國之本。越王勾踐困辱於會稽之棲,臥薪嚐膽十有八年,未嚐汲汲於兵,以求快意。迨夫黃池之會有釁可乘,於是一舉而敗吳,再舉而亡之。君子不以其屈意於先者為可恥,而嘉其成功於憔悴無聊之後者為善慮敵。漢高帝誅秦蹙項,力非不足也。而匈奴之事,力主和親,以為五世之利。文帝海內富庶,兵非不強也。而遣使外夷,結轍於道,一於和議是主。武帝不從韓安國之說,窮兵黷武,海內虛耗,後世至與秦皇同日而非詆之。非治外太嚴,他日反有以自弊歟?馬燧之為將,誠智矣。而其論息師之便,則以盟戎百年無虜患為利。陸贄之論諫,後世未易擬議也。而其論夷狄一節,亦謂和戎雖非善經,亦時事有不得已,不若姑令和親。噫!尺蠖之屈,將以求伸。鷙鳥之擊,卑飛斂翼。凡天下之物,惟其有所抑也,而後有所逞也。


    古有常言:縉紳之儒則守和親,介胄之士則言征伐。此固各主一見,以為去就之計,實人情之通患也。且今日之事,中外之臣初皆以為進取矣。自郭倪不得漣、泗,李汝翼、田俊邁、郭倬不得符離,李爽不得二蔡,皇甫不得唐、鄧,而後進取之說始不入於廟堂大臣之耳,次皆以為退守矣。自魏友諒不守神馬坡,陳孝慶不守南巢,林管不守複沙,郭亻巽不守胥浦橋,夏興祖、商榮不守喻口、淮口,而退守之說始不愜於廟堂大臣之心。至進戰、退守之策兩皆不得,而廟堂一意於和議也。中外之士鹹曰:祖宗之大仇未報,中原之塊土未複;胡運已衰,虜勢尤弱。與其供輸幣帛以益其糧饋,孰若效死於一戰?殊不知驅吾之赤子以就鋒鏑,與夫通金帛以息民者,其失為孰多?耗天下之財饋,以資遺黎塗炭之苦,其與夫卑辭下禮、暫屈一時之重,以免天下元元之愁歎者,其得為孰多?此和議之講,實今日之先務也。


    今之竊議者不過曰:罷招軍之令,則挫天下豪傑之心;結宣招之局,則失天下將帥之望。殊不知將不去邊,兵不撤備,外雖住招,而內反有以全吾軍息肩弛擔之心,豪傑之心實未嚐挫;急於自固,緩於求勝,外雖罷局,而內反有以全吾軍養銳待敵之策,將帥之望實未嚐失。和議何損於豪傑、將帥邪?又不過曰:昔柳渾謂夷狄人麵獸心,易以兵製,難以信結,後果有變;韋倫言吐蕃狼子野心,難事信約,宜謹邊備,後果有為所誤。殊不知匈奴之叛,在於漢人恃和無備之時;吐蕃之渝盟,在於唐人恃和罷兵之日。備之既去,則變之所必生;兵之既罷,則誤之所必至。和奚罪邪?又不過曰:靖康之變始於二三大臣專主和議,而不任兵革,以故虜道無厭,百求皆副,至於窮極,而北狩之禍終於不免。殊不知靖康之變,事出權臣,國無良將,忠義之氣不伸,守禦之備不設。兵則恐其傷於和而不敢言,謀則狃其主於和而不敢發。京師之兵有名而無實,勤王之兵久發而不至。此其為禍,和奚罪邪?


    臣嚐遍觀古今中國之所以待夷狄者矣:兵爭之失在於士大夫逞忿恃兵,而諱言和議;和議之失在於士大夫懲已往之咎,而恥言用兵。故征伐者不至於困弊之極,則不複言和議;和議者不至於罷兵撤備為敵所誤,則不複言征伐。二者胥失也。人皆知唐突厥寇太原,且遣使和親。帝問計,德彝曰:“彼有輕中國之心,謂我不能戰。若乘其急擊之勢,必勝。勝而後和,威德兩全矣。”暗者於此,遂以為德彝之論先戰後和,足以使終帝之世無突厥患;今日之未勝而和,非威德之不相濟歟?臣竊以為不然。考帝之於突厥,小大之戰不過數遇,南北之兵不過數萬。唐據堂堂中國之全勝;突厥雖曰盛強,不過夷之中一偏虜耳。德彝之論,所謂以大製小。而今日之事,所謂以小製大也。威德兩全之策倒施於今,豈不反速夫敗亡之禍邪?


    今中外之臣、草茅之士,徒知痛二陵不反之冤,洗三朝未雪之恥。見幣帛之輸,莫不含穢忍忿,思與之不共戴天;見詞命之遣,莫不泣血銘心,思與之不並生於斯世。此三尺童子之所通知,而愚夫愚婦之所共曉者也。籲!邊民失其故業,內地苦於征徭;版曹內虛,總司外耗;將帥無謀,士卒悖命;軍儲無蓄,國用不充。當是之時,利於兵爭邪,抑利於和議邪?夫萬金之囊,窮博於終夜之力,所存無幾。取其未盡之資卷而懷之,以俟夫他日再舉。周旋於勝負未分之地,猶愈於索手於一決。弈黑白於一枰之交,智者知其未必勝,寧負已輸之名,而掩其終不可救之跡,猶為存體。今日之勢,大恥之未雪,未足以為國家之重輕。再戰而不利,三戰而不捷,則天下乘其弊而起,在國家何以為自存之策?故陵之未反,塊土之未複,未足以係今日之安危。生靈之塗炭,將士之死傷,邊民之餓莩,父兄死於疆場,複驅其子弟於敗衄之場,安危之機實在此一決耳。古人非不知子女之不可遣,玉帛之不可遺,土地之不可割也。湯事葛,文王事昆夷,君子以為仁;大王事獯鬻,勾踐事吳,君子以為智。然則今日之和,非真怯也,全吾仁以待他日可乘之機耳;非真畏也,養吾智以俟異時可投之隙耳。今行人屢遣詞說、屢通幣帛之好已成,諭成之使已至,可謂國家之大福,生靈之大幸矣。臣愚猶慮虜庭或有邀求,而廟堂大臣不俞其請;虜使或肆傲慢,而廟堂大臣不加之禮。使前日屈尊忍辱之舉,敗於九仞一簣之微。師徒無備,邊野不實,其利害尤甚於兵爭之日。豈不大有可畏!欲望聖慈,上體三代之君所以待夷狄之心,下效漢唐之君所以事夷狄之意,忍一時之辱,圖萬世之利。毋惑於草萊書生之談,毋動搖於武夫將士之論,期與斯民同歸於安靖和平之域,以壽吾國家千萬斯年之脈。實天下幸甚。雖然,和議之獻已詳於前矣。臣嚐聞之,和未成而張兵,則必有以啟敵人之疑心;和已成而廢兵,則他日之禍蓋有甚於未和之先者。故越人臥薪嚐膽之舉,柳渾後變之論,韋倫後誤之策,德彝之計,靖康之鑒,如前所論,未易枚舉。倘果以為和可恃而廢兵,則將見奮臂一呼,帶甲百萬,招旌一揮,下城數十,堂堂之中國為無人之境矣。豈不畏哉!豈不畏哉!故臣專以戰守之策著於後篇,願陛下毋以為書生之常談而忽之。此臣所謂今日之大計。


    ……


    和議是一個國家的國策選擇之一,華嶽對於和議是取傾向性態度的,這一點是無可厚非。開禧北伐的慘敗似乎成為了華嶽上疏的一個利好因素。


    但是,從很多方麵而言,和議事實上並非是好事,開禧北伐的慘敗固然是韓侂胄咎由自取,隻不過更多地確實有客觀因素所影響。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金章宗時期是金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是在金世宗時期的治理以及金章宗時期的守成下,金國的國力對於南宋而言是更為強盛的。


    而韓侂胄雖然得到朝野大部分人員的支持,但是無奈南宋事實上積弱已久,即使是在之前采石磯之戰大敗金軍,但是這個更多是金國事實上已經處於內亂的情況下出現的軍事頹勢。


    對於金國而言,南宋軍能打的沒幾個。在開禧北伐當中,除了畢再遇麾下的宋軍之外,其他均被擊敗就可見一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