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很親密而說的話卻又很見外,就會被疏遠;關係很疏遠而說的話又很深入就會有危險。


    不要將別人所不樂意接受的強加於人;不要將別人所不知道的,去教訓別人。


    別人有所喜愛,可以學習迎合他的興趣;別人有所憎惡,回避而不要言及,所以用隱密的方法進行,然後公開地收獲。


    所以要去除某事就可以放縱它,放縱的目的在於尋找可乘之機。那些不輕易喜形於色的人,可以將大事托付給他。


    可知心的人,就可以任用;不能知心的人,深謀遠慮的人不會任用他。


    所以說:“為政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絕對不可以被人控製。”控製人的人是手握大權的統治者,被人控製的人是唯命是從的被統治者。


    因此君子立身處世之道是屬於陰,小人的立身處世之道是屬於陽。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較容易,沒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較困難。


    由此看來,國家滅亡就很難複興,國家騷亂就很難安定;然而無為和智慧最為重要。


    智慧是用在眾人所不知道的地方,才幹是用在眾人所看不見的地方。施展才智如果可行,選擇事情去做,這是為自己去做;如果不可行,選擇事情去做,這是為別人去做。


    所以前代君王做事貴在隱秘。古語說:“天地之造化在於莫測高深,聖人之道在於隱匿藏形,非單純講求仁慈、義理、忠慶、信守,而取中正、無為不言”。


    如果能徹底認清這種道理的真義,就可以與人交談,假如雙方談得很投機,就可以發展長遠的和眼前的關係。


    《鬼穀子》一書到底與鬼穀一派到底有沒有直接關係,在青玉靈書當中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是在兵家陰陽的觀念當中,《鬼穀子》的地位也很高。


    但是在軍事學角度而言,《鬼穀子》並不算著名,甚至是武經七書都很難找到與《鬼穀子》理念重疊的相關內容。


    因為《鬼穀子》的核心內容所在,就在其《權謀》兩篇之中。


    ……


    權篇第九:


    說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應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佞言者,諂而幹忠;諛言者,博而幹智;平言者,決而幹勇;戚言者,權而幹信;靜言者,反而幹勝。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策選進謀者,權也;縱舍不疑者,決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幾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奸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睹要得理。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諱忌也;“眾口鑠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蟲之捍也,必以堅厚。螫蟲之動也,必以毒螫。故禽獸知用其長,而談者亦知用其用也。


    故曰:辭言有五,曰病、曰怨、曰憂、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怨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拙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過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曰言,不失其類,故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妄。聽貴聰,智貴明,辭貴奇。


    權篇第九的譯文大致如下:


    遊說,就是勸說別人;勸說人,就是資助人。帶有裝飾性的說詞,都是不真實的謊言;不真實的謊言,既有好處也有壞處。所謂進退應對,必須有伶俐的外交口才;所謂伶俐的外交口才,乃是一種輕浮的言辭。具有義理的言論,必須闡明真偽;闡明真偽,是為了符合應驗。指責的言辭,是反對的言論;反對的言論,是誘導對方隱藏的細微之處。花言巧語,是以諂言來求取忠名;以不實之辭來奉承人,是以貌似廣博的虛浮之辭來求取智慧之名;平實的言語,果決不疑而求取勇的名聲;憂愁之言,是運用計策求得信任;裝飾之言,自己不足而指責他人求取勝利。為實現自己的意圖來鑽別人欲望空子的就是諂媚;用很多美麗辭藻來誇張的就是吹噓,精選謀略而獻策的人就是攬權;即使舍棄也無疑慮的就是果決,自己不對反而責備他人的就是背叛。


    口,是言語發出之處,是用來宣布或閉鎖情意的。耳朵和眼睛,是思維的輔助,可以察知發現奸詐邪惡。所以說:“隻要心、眼、耳三者協調呼應,就會走向有利的道路。”所以煩瑣的言辭不能紊亂,言辭縱橫自如而不迷亂,言辭形式或內容有改變而不危險,重要的在於抓準要點,掌握規律。所以對色彩感覺不敏銳的人,不能給他欣賞各種色彩;對聽覺不敏銳的人,不能跟他談論音樂。所以不能前去遊說他,是因為他暗滯,不值得開啟;不能前去遊說他,是因為他淺薄,沒有接受的能力。事物不通達,故而不能成就大事。古人有句話說:“嘴是用來吃東西的,不可以發言。”因為說話容易犯忌,這就是所謂的眾口鑠金,是形容言語容易偏邪不正。


    人之常情,進行遊說希望能被采納,辦事就希望能成功。所以一個聰明人,不用自己的短處,而用愚魯人的長處;不用自己的笨處,而用愚魯人的巧處,因此自己永遠遇不到困難。當說到對方的長處時,就要發揮對方的長處;當說到對方的短處時,就回避對方的短處。所以甲蟲保護自己,充分利用堅硬的甲殼。有毒刺的蟲采取行動,一定要用它的毒刺。可見禽獸也知道用它們的長處,而進言的人更要知道用他該用的遊說術。


    所以說,言辭有五種,即病言、怨言、憂言、怒言、喜言。病言,就是指有衰竭之氣而精神不足的言辭;怨言,就是哀怨斷腸而沒有主見的言辭;憂言,就是關閉阻塞不能宣泄的言辭;怒言,就是草率決定而沒有條理的語言;喜言,就是鬆散抓不住要領的語言。以上這五種外交言辭,精煉之後才可以使用,便利之後才可以推行。所以跟智者說話時,要依靠淵博;跟拙者說話時,要依靠詳辯;跟辯者說話時,要依靠簡單;跟貴者說話時,要依靠氣勢;跟富者說話時,要依靠高雅;跟貧者說話時,要依靠利害;跟賤者說話時,要依靠謙敬;跟勇者說話時,要依靠果敢;跟有過失的人說話時,要依靠敏銳。所有這些都是待人接物之術;然而很多人卻背道而馳。因此跟聰明的人說話就要用這些來加以闡明,跟不聰明的人說話就要用這些來進行教誨;然而事實上卻很難做到。所以言談有多種方法,事物有多種變化。所以即使整日言談,也不會失去方法,事情不會錯亂。整日不言談,不變化宗旨,所以智慧的可貴之處在於不紊亂。聽力要好,智慧要高明,言辭要巧妙,這樣才能處處成功。


    ……


    謀篇第十:


    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於古之所從。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同異之分,其類一也。故牆壞於其隙,木毀於其節,斯蓋其分也。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製,因以製於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數也。


    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智者達於數,明於理,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故為強者積於弱也,有餘者積於不足也,此其道術行也。


    故外親而內疏者說***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比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無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而陽取之也。故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貴製人,而不貴見製於人。製人者握權也,見製於人者製命也。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製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於此義者,則可與言。由能得此,則可與穀遠近之義。


    謀篇的譯文大致如下:


    各種謀略規劃都有一定的規律,一定要弄清事物的起因,把握有關的實際情況。弄明白實情,就可以確立“三儀”標準。所謂“三儀”,就是“上智”、“中才”、“下愚”,三者相輔相成才能產生奇跡,而奇跡是沒有什麽壅蔽的,這是自古以來就被遵從的規律。所以鄭國的人挖掘玉石,用安裝有指南針的車子裝載,是為了不迷失方向。度量才幹、能力,揣測實情,也是行事的指南。所以凡是觀念相同而又親密的人,必然是在各方麵都很成功的人;凡是欲望相同而又互相疏遠的人,必然是隻在一方麵很成功的人。假如同時受到憎恨可又互相親密,一定是都受到損害;同時受到憎恨卻又互相疏遠,是隻有一方受害。所以假如能互相有好處就感情親近,反之,假如互相有壞處感情就疏遠,這都是常常發生的事情,同時這也是判斷異同,進行分類的一種方法。所以牆壁都是由於有裂痕才崩毀,而樹木都是由於蛀蟲毀壞了枝節才折斷,這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事物變化會生出事端,有事變就生出計謀,有計謀就會有籌劃,籌劃產生議論的基礎,議論產生學說,學說產生進退,進退確立規章製度,因而用來製約事物。由此可見各種事物遵循一個道理,各種道理遵循一個法度。


    一個有德行的君子,自然會輕視財貨,因此不能用金錢來誘惑他們,反而可以讓他們捐出資財;一個勇敢果斷的壯士,自然會輕視困難,因此不能用憂患來恐嚇他們,反而要讓他們鎮守危地;一個通達術數的聰明人,他們明白事理,因此不能用謊言來欺騙他們,而是應該和他們講明道理,同時也使他們建立功業;這就是所謂仁德、勇士、才者的“三才”。所以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害怕,貪婪的人容易受誘惑。這些要根據不同特點巧妙裁奪。所以強大是由弱小積聚而成,有餘是由不足積累而成,這是道術的體現。


    所以表麵親近而內心疏遠的要從內心著手進行遊說,內心親近而表麵疏遠的要從外表入手遊說。因而,要根據對方的疑惑來改變,根據對方的表現來推移,更根據對方的說詞來歸納,根據對方的趨勢來組織,根據對方的缺陷來權衡,根據對方的憂患來排斥。揣摩之後加以威脅,抬高之後加以策動,削弱之後加以扶正,符瑞之後加以驗合;擁護之後加以堵塞,騷亂之後加以迷惑,這就叫作“計謀”。計謀的運用,公開不如隱密,隱密不如同心相結,親密無間。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計一出則不可阻止。所以向人君遊說的人,必須先談論奇策;同理,向人臣遊說時,必須先進行私交。


    關係很親密而說的話卻又很見外,就會被疏遠;關係很疏遠而說的話又很深入就會有危險。不要將別人所不樂意接受的強加於人;不要將別人所不知道的,去教訓別人。別人有所喜愛,可以學習迎合他的興趣;別人有所憎惡,回避而不要言及,所以用隱密的方法進行,然後公開地收獲。所以要去除某事就可以放縱它,放縱的目的在於尋找可乘之機。那些不輕易喜形於色的人,可以將大事托付給他。可知心的人,就可以任用;不能知心的人,深謀遠慮的人不會任用他。所以說:“為政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絕對不可以被人控製。”控製人的人是手握大權的統治者,被人控製的人是唯命是從的被統治者。因此君子立身處世之道是屬於陰,小人的立身處世之道是屬於陽。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較容易,沒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較困難。由此看來,國家滅亡就很難複興,國家騷亂就很難安定;然而無為和智慧最為重要。智慧是用在眾人所不知道的地方,才幹是用在眾人所看不見的地方。施展才智如果可行,選擇事情去做,這是為自己去做;如果不可行,選擇事情去做,這是為別人去做。所以前代君王做事貴在隱秘。古語說:“天地之造化在於莫測高深,聖人之道在於隱匿藏形,非單純講求仁慈、義理、忠慶、信守,而取中正、無為不言”。如果能徹底認清這種道理的真義,就可以與人交談,假如雙方談得很投機,就可以發展長遠的和眼前的關係。


    ……


    而有一點很有意思的是,後世的厚黑學理論,很多都有著《權謀》兩篇內容的相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