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最後的掙紮當中,有兩個人可以說是中流砥柱。


    一個是為了實施抱負而向賈似道靠攏的南宋能臣李庭芝,另外一個則是南宋最後的名將張世傑。


    而相對於這兩個人而言的南宋朝廷,元朝在當其時可以說是將星雲集,謀臣如雨。


    張嘉師雖然敬佩文天祥跟陸秀夫的節操,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兩人在軍事上的建樹……嗬嗬。


    李庭芝雖然說是經曆有點瑕疵,但是不能說是李庭芝主動投靠賈似道。而這一點以張嘉師作為一個穿越者的眼光來看,恰好要比文天祥跟陸秀夫兩個節操滿滿,忠肝義膽的南宋三傑,他能夠做到的事情更加多。


    ……


    李庭芝的出身有些神道的傳說:在李庭芝出生的時候,在他家的屋梁上生長有靈芝,同鄉裏人聚集觀看,以為是生男孩的吉祥之兆,於是以它作為名字。他少年時特別聰穎,每天能誦讀數千個字,而其智慧知識常常出於長者、老者之上。


    王旻任隨州知州,李庭芝當時十八歲,告訴他的各位叔、伯與父親說:“王旻貪殘而不撫恤下屬,下屬多有怨言,隨州一定會出禍亂,請把家遷徙到德安避禍。”叔、伯與父親勉強聽他的話舉家遷徙,遷後不到十天,王旻果然被他的部曲挾持著發動叛亂,隨州民眾死的很多。


    而嚴格來說,李庭芝可以說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嘉熙末年長江的防務很是緊急,李庭芝不能得到鄉舉,以策論上書荊州的將帥孟珙,請求為國效力。孟珙善於為人相麵,而且晚上又夢見車騎稱李尚書來拜謁自己,第二天李庭芝到了。


    孟珙見他身材魁偉,回頭對他的兒子們說:“我相過的人很多,沒有像李庭芝這樣的,他的名位將來一定超過我。”當時四川有軍務警報,即以李庭芝暫時擔任施州的建始縣知縣。李庭芝到後,訓練農民,治理軍務,選壯士參雜在官軍中教其武藝。過了一年多,民眾都知道如何戰、如何守,善於騎馬打仗,無事則帶著武器耕作,兵寇到了則全部出動與其作戰。夔州的將帥在他的轄區也推行這個辦法。


    淳祐初年,李庭芝才離開建始縣,參加科舉考試,錄取為進士。擔任孟珙的幕僚,主管機密、文字事宜。


    孟珙死後,上遺表舉薦賈似道自代其職,而又向賈似道推薦李庭芝。李庭芝感恩孟珙為知己,於是扶送他的棺柩葬於興國縣,隨即棄官而歸故裏,為孟珙服喪三年。


    賈似道鎮守京湖,李庭芝起初擔任製置司參議,後來移居鎮守兩淮,與賈似道議設柵清河五河口,增設淮南烽火台一百二十處。接著,擔任濠州知州,又在荊山設城以備淮南。都切中要害。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賈似道擔任京湖宣撫使,留李庭芝暫時任揚州知州。不久,因為大兵在巴蜀一帶,奏請擔任峽州知州,以防守巴蜀長江出口。朝廷任命趙與訔擔任淮南製置使,李應庚擔任參議官。李應庚指揮兩路兵駐紮南城,大暑中渴死的有幾萬人。蒙將李璮觀察他沒有謀略,攻奪漣水三城,渡過淮河攻奪南城。


    鄂州兵解圍,李庭芝服母喪離職。朝廷議論選擇駐守揚州的將帥,宋理宗說:“沒有哪個比得上李庭芝。”於是奪情主管兩淮製置司事。李庭芝又打敗李璮的軍隊,殺死其將帥厲元帥,平定南城而回。


    景定元年,李庭芝又在喬村打敗李璮,攻下東海、石圃等城邑。景定三年,李璮投降,遷徙三城的民眾到通州、泰州之間。又攻破蘄縣,殺死守將。


    在這個時候而言,李庭芝能夠擊敗李璮,就足以說明他的軍事能力。


    因為李璮可以說是一個並非易與之輩:


    李璮是元朝初創時期的一個最大的叛亂者。


    在其舉事之前,朝廷對他的用心即已有所察覺。


    粘合南合和張宏等人,曾在事先向世祖進言,謂李璮必反。由於當日北邊未靖,中原守備空虛,世祖隻能對他專用安撫、姑息之策,表麵上不動聲色。


    中統元、二兩年之間,元廷加璮為江淮大都督,賜金、銀符共六十餘枚,褒賞獎諭竟至再三。種種殊遇,其實都是為了將他暫時穩住。三年初,李彥簡逃歸山東,世祖立即召謀臣姚樞入對,要他預測李璮動向。可見朝廷對益都事態始終保持著高度警覺。


    根據姚樞的判斷,李璮舉事之後,有三種戰略可供選擇:“使璮乘吾北征之釁,瀕海搗燕,閉關居庸,惶駭人心,為上策;與宋連和,負固持久,數擾邊,使吾罷於奔救,為中策;如出兵濟南,待山東諸侯應援,此成擒耳。”忽必烈追問“今賊將安出”,姚樞斷然回答:“出下策。”


    事態的發展,完全證實了姚樞的看法。


    二月三日,李璮稱亂時,他本人似乎難在漣、海一線。璮事先雖已遣人向南宋納款,但晚至二月初一降書方遞達臨安。宋廷認為“情偽難憑”,要李璮實獻出漣、海,以示誠信。


    李璮於初十致書宋廷,保證“來意真確”,在此前後,宋朝方正式接收漣、海諸城,遂於二十四日詔封李璮為保信寧武軍節度使、督視京東河北等路軍馬、齊郡王。這段交涉表明,李璮在公開叛亂之前,並沒有與宋取得確實的聯絡;起事後即匆匆領兵北走益都、濟南。自二月末至五月,宋兩淮邊軍乘李璮之亂,在滕、徐、邳、宿一線頻頻出攻。李璮也沒有向南移兵,以期與宋軍腹背相倚。


    可見他向宋納款,仍是玩弄“挾敵國以要朝廷”的故伎,根本沒有認真考慮過“與宋連和,負固持久”的策略。


    另一方麵,李璮返益都不久,即進據濟南;此後頓兵濟南達兩月之久,直至被元軍團團圍住。又可見他也根本沒有奔襲燕京,拒元北征之師於居庸之外,乘中原人心未定,以亂求變的膽魄。他采取的,恰恰是姚樞所說的“下策”,即出兵濟南,坐待山東諸侯應援。


    李璮起兵之後,便立即從漣海趨赴益都。初八日,璮入據益都,發府庫犒其將校。十七日,元廷詔令山東各地修築被拆毀的城垣以禦李璮。這時,河北山東各路世侯從征北的軍隊雖已班師南還但似乎還來不及回到各自原來的駐地。因此元廷隻好指令他們“盡發管內民為兵以備”。同時,命令濟南萬戶張宏、歸德萬戶邸浹、武衛軍炮手元帥薛軍勝等部主力會濱、棣,割斷在平灤擔任總管的李璮之子李南山與山東的聯係。


    而水軍萬戶解成,張榮實,大名萬戶王文廣,東平萬戶嚴忠範所部則集結東平。


    二十日,元廷又詔令匯集於濱棣、東平的軍隊分別由北、南兩路向濟南靠攏,以期將李璮封鎖在山東東路。但是,李璮比元軍搶先一步抵達濟南。張宏守城之卒數不滿千,隻好攜祖父張榮棄城出奔。二十六日,李璮占領濟南。


    張宏在告變京師途中遇討璮元軍,遂充前鋒回攻濟南。在益都一線相峙。他雖然也屢次出擊元軍,但是總的戰略意圖都是用主力固守濟南,坐待北方世侯的響應。以致在最關鍵的幾十天裏,他在軍事上竟一無進展。


    蒙古取代遼金以來,以宋為正朔的觀念在北方淡漠已久,因此恢複宋室的號召很難有多少政治感召力;漢人世侯們親眼看到了蒙古軍隊的作戰能力,也認識到諸侯之間實力均衡、互相牽製的複雜形勢,所以往往滿足於大汗君臨之下割據一方的實權和地位;在蒙古最高統治集團中,世祖的確更被他們視為最適合於推行漢法的君主人選。


    因而盡管這些漢人軍閥在平時的私下談論裏或有誹議朝政的不遜之辭,但如果沒有充分的把握,他們絕對不肯輕易地舉兵,反抗元廷的。李璮稱亂後即傳檄各路,結果隻有太原路總管李毅奴哥,達魯花赤戴曲薛以及邳州萬戶張邦直響應。其他人非但不起而支持,而且多在元廷督責之下帶兵參加對他的圍剿。李璮把成功的賭注完全壓在不切實際的空想上,結果隻能一步步地將自己引向坐而待斃的死路。


    就在李璮頓兵觀望的時候,元廷逐漸完成了圍攻濟南的軍事部署。四月初,濟南郊外已集結了“十七路人馬”,高麗軍隊也奉調助攻。


    元軍開始樹柵鑿塹,圍困濟南。四月底,詔右丞相史天澤專征山東,諸將皆受節度。史天澤接受軍前行中書省參議宋子貞的建議,與前線統帥宗王合必赤商定,急增深溝高壘,“以歲月斃之”。


    五月初,元軍又在原有圍城工事基礎上進一步構築環城。是月中旬,濟南被完全困死。從此李璮身陷孤城,不複得出。六月初,宋軍曾由海路北上,進攻滄、濱等州,是舉或有接應李璮的意圖,但未克成功。除濟南、益都等大城池外,山東東路大部很快被元軍規複。


    而不說李璮的結果如何,可以說一點的是,若非是史天澤麾下的軍隊占據了相對優勢,在其與李璮處於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史天澤不見得真的能夠擺平李璮。


    ……


    1269年冬,南宋朝廷命李庭芝以京湖製置大使督師入援襄陽。範文虎聽說李庭芝到襄陽,送信給賈似道:“我率兵幾萬人進攻襄陽,一戰即可平敵取勝,隻是不要讓我聽命於京湖製置使,事成則功勞歸功於恩相。”賈似道為此高興,即任命範文虎擔任福州觀察使,其軍隊也由他統帥。


    範文虎每天帶著漂亮的小妾,走馬擊球在軍中為樂。李庭芝多次想進兵,範文虎回答說:“我派人取旨令還沒回。”


    第二年六月,漢水泛濫,範文虎不得已才令出兵,軍隊還沒到鹿門,中途就逃走了。李庭芝多次親自彈劾他請代替其職,沒有批準,結果,喪失了襄陽。陳宜中請誅殺範文虎,賈似道袒護他,隻降了一級擔任安慶府知府,而貶謫李庭芝及部將蘇劉義、範友信去廣南。李庭芝罷官居於京口。


    而從這裏就可以看到,李庭芝雖然也算是賈似道一派的人,但是相對於不學無術的範文虎而言,李庭芝在賈似道心中完全算是可有可無之人。


    德祐元年十月,元丞相伯顏進入臨安,留元帥阿術駐紮鎮江以遏阻淮南的軍隊。阿術進攻揚州久攻不下,於是築工事長期圍困揚州。冬天,城中食物吃盡,死的人滿街都是。


    第二年二月,饑荒更加厲害,赴濠水自殺的人每天幾百,路上有死人,眾人都爭相割他的肉吃,一會兒就完了。


    宋朝滅亡,謝太後與瀛國公為詔諭勸降,李庭芝登上城牆說:“我奉詔令守城,沒有聽說有詔諭投降的。”


    此後,兩宮入朝,到瓜洲,又詔令李庭芝說:“近來,詔令你納錢款,長久沒有聽到你的回報,難道你不知道我的意思,還是想堅持自為牢圉呢?現在我與太子都已經臣服於元,你還為誰守揚州呢?”


    李庭芝不回答他的話,令發箭弩射殺來使,殺斃一人,其餘的人都退走了。薑才出兵想奪回兩宮,未取勝,又關上城門駐守。三月,夏貴以淮南西路地降,阿術驅降兵到揚州城下讓他們看,旌旗遍野,幕客中有用語言來試探李庭芝,李庭芝說:“我隻有一死而已。”


    阿術的使者拿著詔令來招降,李庭芝打開門讓他進去後,就殺了他,把詔令放在城牆上燒了。而後,得知淮安州許文德、知盱眙軍張思聰、知泗州劉興祖都因為糧食耗盡而降。


    李庭芝還搜括民間的糧粟以供應軍隊,粟吃完後,又令官人出粟,粟又被吃盡,又令將校出粟,雜以牛皮、麩蛐一起吃,士兵有煮自己的兒子的肉來吃的,還每天出來苦戰。


    德祐二年七月,阿術請求赦免李庭芝焚燒詔令的罪行,要求他投降,有詔令一起送來。李庭芝也不接受。益王派遣使者以少保、左丞相的職務召回李庭芝,李庭芝令朱煥駐守揚州,與薑才率兵七千人東進至海,到泰州,阿術率兵圍剿他。朱煥以城降元,驅逐李庭芝的將士、妻子兒女到泰州城下,副將孫貴、胡惟孝等開門投降。


    李庭芝聽說有變亂,跳赴蓮池,因水淺而沒有淹死。


    隨後李庭芝被抓住送到揚州,朱煥請示說:“揚州自從用兵以來,屍骨滿地成堆,這都是李庭芝與薑才所造成的,不殺他們還等什麽呢?”於是殺了他。死的那天,揚州的民眾都傷心地流下了眼淚。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