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作為一支在中華文化的又一個新的巔峰期所存在的北方邊患,其在史書當中,尤其是隋唐兩個朝代的曆史,占據著很大的地位。
突厥人的起源不詳,或者是突厥人來源的說法不少。
在青玉靈書當中,就有著幾個記載:
李延壽編撰的《北史》(此書被列入二十四史,與《南史》一起作為李延壽父子的著作)當中有著這樣的描述:
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後為鄰國所破,盡滅其族。有一兒,年且十歲,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乃刖足斷其臂,棄草澤中。有牝狼以肉餌之,及長,與狼交合,遂有孕焉。
彼王聞此兒尚在,重遣殺之。使者見在狼側,並欲殺狼。於時若有神物,投狼於西海之東,落高昌國西北山。山有洞穴,**有平壤茂草,周迥數百裏,四麵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長,外托妻孕,其後各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最賢,遂為君長,故牙門建狼頭纛,示不忘其本也。漸至數百家,經數世,有阿賢設者,率部落出穴中,臣於蠕蠕。
先不說這個跟羅馬人先祖有些相近的傳說真偽如何,但是在這部分描述當中,突厥人屬於胡人。
《周書》當中的描述是:
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謗步,兄弟七十人,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生也。阿謗卻等性並愚癡,國遂被滅。泥師都既別感異氣,能征占風雨。取二妻,雲是夏神、冬神之女。
一孕而生四男:其一變為白鴻;其一國於阿輔水、劍水之間,號為契骨;其一國於處折水;其一居跋斯處折施山,即其大兒也。山上仍有阿謗步種類,並多寒露,大兒為出火溫養之,鹹得全濟,遂共奉大二為主,號為突厥。
《周書》當中的這個說法,事實上有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匈奴人以北的勢力,根據《史記》以及《漢書》的描述,並沒有索國這個勢力。
隻不過《周書》當中也有另外一個說法:
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後被鄰國所滅,當時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士兵見他年小,沒忍心殺死他,便將他砍去雙腳扔到荒草中。後來,小孩被一隻母狼救去,長大以後與狼結合,
鄰國國王聽說這小孩已長大,怕有後患,便派人將他殺了,殺他的人,見他身旁有一條狼,也想一起殺掉,狼逃跑了,逃到高昌北邊的山洞裏。在那個山洞裏,狼生下10個小男孩,他們逐漸長大成人,各自成家,繁衍後代。其中一支,生活在阿爾泰山一帶,阿爾泰山形似作戰時的頭盔,當地人稱其為突厥,所以他們就以突厥為族號了。
這個說法比起“索國”一說更有說服力,很有可能,匈奴人曾經與突厥人有過交流甚至是曾經奴役過突厥人,但是這個想法更多是一種推測。
而突厥人最早出現在史書的時間,不詳,但是突厥汗國的建立,似乎早於《周書》編撰的時間:
阿史那土門,阿史那氏,名土門,是北方遊牧民族突厥部落的首領。關於突厥的起源,曆史上說法眾多,一說是匈奴別種;一說是出自匈奴北部的索國;一說是出自平涼雜胡。
突厥最初居住在金山的南部,臣服於當時北方強族柔然,其族人擔任為柔然打鐵的匠工。金山的形狀似頭盔,其風俗稱頭盔為“突厥”,於是便以此為稱號。
土門繼任首領之後,突厥部落逐漸強盛,開始到邊塞買賣繒帛絲棉,願意和中原王朝交往。
西魏大統十一年(545年),西魏權臣、丞相宇文泰派遣酒泉胡人安諾槃陁出使突厥。突厥人皆慶賀說:“如今大國的使者來到,我國將要興盛。
大統十二年(546年),土門派遣使者向西魏貢獻特產。當時鐵勒(亦作丁零、高車等)將要討伐柔然,土門率領部眾半路阻擊,打敗鐵勒,使鐵勒五萬多部落全部投降。土門仗恃著自己力量強盛,就向柔然求婚。
柔然首領頭兵可汗阿那瑰大怒,派人前來責罵羞辱土門,說:“你本來是我的打鐵的奴才,怎麽膽敢說出這種求婚的話!”土門憤怒,便把柔然的使者殺死,從此與柔然斷絕外交關係,轉而向西魏求婚[9],得到宇文泰的同意。
大統十七年(551年)六月,西魏將長樂公主元氏嫁給土門為妻。同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去世,土門派使者前來吊唁,贈送二百匹馬。
西魏廢帝元年(552年)正月,土門派兵襲擊柔然,在懷荒北部大敗柔然。阿那瑰自殺,其子庵羅辰等人率領部落民眾投奔北齊,剩下的部落民眾擁立阿那瑰堂侄鐵伐為首領。土門於是自稱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國,並且與北齊通使往來。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土門去世,其子阿史那科羅繼任可汗,自稱乙息記可汗。
553年,伊利可汗死,兩兒科羅、燕都相繼立,其中燕都號木杆可汗,“勇而多智,遂擊茹茹滅之”,“又西破囐噠,東走契丹,北並契骨,威服塞外諸國。”。
他的工作主要是征服了金山以東蒙古草原諸族。而他們的叔叔,莫賀咄葉護(葉護為突厥高爵),即在突厥汗國分裂後被尊為室點密可汗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則開拓了西域和中亞。這樣,突厥汗國的疆域“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萬裏,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裏皆屬焉”。(西海即裏海,沙漠疑為塔克拉瑪幹沙漠或中亞沙漠,北海指貝加爾湖,因此沙漠也可能指漠南戈壁)。汗國的牙庭設在於鄂爾渾河上遊的於都斤山。
公元583年,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二汗國,西突厥汗國為牙庭設在應娑,其址約在焉耆西北300公裏。可汗是室密點可汗的子孫;******汗國牙庭為原汗國牙庭,可汗則為創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孫。
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間,突厥人就建立了一個疆域超過一萬華裏的國家。這是講突厥語的人頗自豪的一段曆史。由於處在這樣的地理位置,這個汗國在整個亞洲和東南歐洲的政治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如在室密點可汗管轄西域時就離間拜占庭帝國和波斯的關係,並慫恿他們戰爭,結果,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在571年起進行20多年的戰爭。
而在東亞,利用北周和北齊之間的矛盾,就不斷極盡縱橫之能事,或出兵北齊謀北周,或聯合北周攻打北齊,從中漁利,幹擾中原的統一進程。
隋帝國581年統一中國後,對突厥汗國采取分化離間兼以軍事進攻等政策。
583年,隋分軍八路反攻突厥。突厥本是一個靠軍事力量在很短時間內建立起來的多民族國家,部落之間、民族之間經濟文化強弱參差不齊,矛盾在鐵腕政策下被壓抑下來,隨著對隋的軍事行動的失利及隋的分化離間政策成功,突厥汗國最終分裂了。
此後,東西突厥的相繼複興,也沒能恢複西到裏海,東至小興安嶺的廣闊疆土。
599年,******南下降隋,隋文帝冊封其突利可汗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隋政府並遷其屬於河套等地。
603年,西突厥達頭可汗在內亂中流亡中國青海,不知所終,至此,名震中亞、東羅馬各國的西突厥也走向分解。
但是,政治勢力的影響總是此消彼長,隋末年,煬帝治國窮兵黷武,東西兩突厥便有東山再起之勢。特別是******,其始畢可汗竟把視察邊防的隋煬帝圍在雁門,幸得可賀敦(可汗妻的稱號)義城公主說好話,得歸。史稱雁門事變。此後到唐統一,******一直是北踞蒙古草原的強勢軍事集團。
以致隋末亂世時的軍閥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王世充,甚至李淵,這幫人為奪取中央政權都先後向******始畢可汗稱臣,以求其軍事援助。並且有人打著其名號招搖。
唐統一後,629年(貞觀三年)唐太宗便著手解決突厥,派李靖與張公謹領軍北擊。曆二年(在630年),******再次衰亡,直至679年的五十年間,淪為唐帝國的屬國。
西突厥在603年分解後,在611年由達頭可汗之孫射匱可汗乘中華大亂而組合起來,占有準噶爾盆地,東北至阿爾泰,東南到玉門,西北到裏海,西南至興都庫什山的大片中亞土地。
從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起,太宗高宗父子二帝悉心經理西域。
唐太宗在突利可汗故地設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頡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雲中都督府。
永徽元年(650年)唐平突厥車鼻可汗,“突厥諸部盡為封疆之臣”,乃於其地設瀚海都護府,領狼山、雲中、桑幹三都督府,蘇農等二十四州,與燕然都護府壤地交錯。
龍朔三年(663年),移治雲中古城,改名雲中都護府,移燕然都護府於磧北,並改名瀚海都護府,遂以磧為界,磧南諸都督府州隸雲中。
麟德元年(664年),改名單於大都護府,轄境北距大漠,南抵黃河。
唐軍在659年斬真珠葉護於雙河,西突厥滅亡。
657年(唐顯慶二年)春。唐朝派出兩路人馬向西突厥進發。冬十二月,蘇定方軍抵達金山(今阿爾泰山)西,擊敗五咄陸之一處木昆部,該部俟斤歸降。蘇定方率軍至曳咥河(今喀喇額爾齊斯河)西,賀魯舉西突厥十萬騎兵來拒。
蘇定方以唐及回紇萬餘騎兵迎敵,賀魯大敗。第二天唐軍繼續追擊,五弩失畢全部投唐。五咄陸得知賀魯兵敗,奔南道歸附唐安撫大使阿史那步真。
蘇定方命令蕭嗣業和回紇婆閏追擊賀魯,唐軍冒雪晝夜兼程前進。至金牙山,縱兵破賀魯牙帳,俘敵數萬人。賀魯渡伊麗水西逃。
蘇定方追至碎葉水,盡奪賀魯部眾。賀魯及子咥運逃至石國蘇咄城,城主伊涅達幹將他們逮捕,送往石國。石國王將賀昏父子交給唐將蕭嗣業和阿史那元爽。至此,西突厥國亡。
657年(唐顯慶二年)唐平賀魯以後,在五咄陸部設置昆陵都護府,以阿史那彌射為興昔亡可汗,兼驃騎大將軍,昆陵都護。在五咄陸的處木昆部落置匐延都督府,胡祿屋闕部落置鹽泊都督府,攝舍提墩部落置雙河都督府,鼠尼施處半部落置鷹娑都督府,突騎施索葛莫賀部落置嗢鹿州都督府,突騎施阿利施部落置潔山都督府。
658年(顯慶三年),又在葛邏祿三部置三府:謀落部落置陰山州都督府,踏實部落置玄池州都督府,熾俟部落置大漠州都督府。後來又從大漠州中劃分出一部分另置金附州都督府。
742年(天寶元年)秋八月,拔悉密、回紇、葛邏祿三部聯合攻殺骨咄葉護,推舉拔悉密酋長為頡跌伊施可汗,回紇和葛邏祿的首領分別擔任左、右葉護。後突厥另立判闕特勤之子為烏蘇米施可汗,並以其子葛臘哆為西殺。
唐玄宗遣使勸說烏蘇米施可汗內附,他不聽勸告。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列重兵於磧口,進行威脅。烏蘇米施害怕,口頭上表示願降,但實際上進行拖延,並不前來。王忠嗣動員拔悉密、維吾爾、葛邏祿進攻後突厥。烏蘇米施逃走。王忠嗣出兵,取突厥右廂。
後突厥貴族“西殺”妻子、默啜之孫勃德支特勤、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伊然可汗小妻餘塞匐、登利可汗女餘燭公主、宰相康阿義屈達幹以及後突厥西葉護阿布思、阿史德等部落投降於唐朝。
744年秋八月,拔悉密攻殺烏蘇米施可汗。後突厥殘部立其弟鶻隴匐白眉特勤繼位,是為白眉可汗。後突厥大亂。唐玄宗命朔方節度使王忠嗣乘其亂出擊,破後突厥左廂阿波達幹等11部。
回紇和葛邏祿一起攻殺拔悉密頡跌伊施可汗。回紇首領骨力裴羅占領突厥故地,745年(天寶四載)正月,骨力裴羅擊殺後突厥白眉可汗,送其首級至長安。後突厥毗伽可汗妻骨咄祿婆匐可敦率眾歸唐。
至此,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後突厥,在唐朝和回紇的聯合攻擊下,國亡。從此以後,突厥在中國北方退出曆史舞台,繼之而起的是回紇汗國。後突厥滅亡以後,突厥部分並入回紇,部分融入唐朝,突厥一詞逐漸少見於中國史冊。
………………………………………………分割線…………………………………………
突厥人在後突厥滅亡之後,逐漸絕跡於東方國家的舞台上,但是這不代表突厥人逐漸成為曆史的塵埃,相反,在唐帝國同時期的曆史當中,在波斯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和後來的西方人的史籍中,一批批名為“突厥人”的民族卻在中亞大地上縱橫馳騁,給世界曆史留下深遠的影響,他們就是突厥語民族,是突厥化的中亞和西亞人。
突厥人的起源不詳,或者是突厥人來源的說法不少。
在青玉靈書當中,就有著幾個記載:
李延壽編撰的《北史》(此書被列入二十四史,與《南史》一起作為李延壽父子的著作)當中有著這樣的描述:
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後為鄰國所破,盡滅其族。有一兒,年且十歲,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乃刖足斷其臂,棄草澤中。有牝狼以肉餌之,及長,與狼交合,遂有孕焉。
彼王聞此兒尚在,重遣殺之。使者見在狼側,並欲殺狼。於時若有神物,投狼於西海之東,落高昌國西北山。山有洞穴,**有平壤茂草,周迥數百裏,四麵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長,外托妻孕,其後各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最賢,遂為君長,故牙門建狼頭纛,示不忘其本也。漸至數百家,經數世,有阿賢設者,率部落出穴中,臣於蠕蠕。
先不說這個跟羅馬人先祖有些相近的傳說真偽如何,但是在這部分描述當中,突厥人屬於胡人。
《周書》當中的描述是:
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謗步,兄弟七十人,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生也。阿謗卻等性並愚癡,國遂被滅。泥師都既別感異氣,能征占風雨。取二妻,雲是夏神、冬神之女。
一孕而生四男:其一變為白鴻;其一國於阿輔水、劍水之間,號為契骨;其一國於處折水;其一居跋斯處折施山,即其大兒也。山上仍有阿謗步種類,並多寒露,大兒為出火溫養之,鹹得全濟,遂共奉大二為主,號為突厥。
《周書》當中的這個說法,事實上有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匈奴人以北的勢力,根據《史記》以及《漢書》的描述,並沒有索國這個勢力。
隻不過《周書》當中也有另外一個說法:
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後被鄰國所滅,當時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士兵見他年小,沒忍心殺死他,便將他砍去雙腳扔到荒草中。後來,小孩被一隻母狼救去,長大以後與狼結合,
鄰國國王聽說這小孩已長大,怕有後患,便派人將他殺了,殺他的人,見他身旁有一條狼,也想一起殺掉,狼逃跑了,逃到高昌北邊的山洞裏。在那個山洞裏,狼生下10個小男孩,他們逐漸長大成人,各自成家,繁衍後代。其中一支,生活在阿爾泰山一帶,阿爾泰山形似作戰時的頭盔,當地人稱其為突厥,所以他們就以突厥為族號了。
這個說法比起“索國”一說更有說服力,很有可能,匈奴人曾經與突厥人有過交流甚至是曾經奴役過突厥人,但是這個想法更多是一種推測。
而突厥人最早出現在史書的時間,不詳,但是突厥汗國的建立,似乎早於《周書》編撰的時間:
阿史那土門,阿史那氏,名土門,是北方遊牧民族突厥部落的首領。關於突厥的起源,曆史上說法眾多,一說是匈奴別種;一說是出自匈奴北部的索國;一說是出自平涼雜胡。
突厥最初居住在金山的南部,臣服於當時北方強族柔然,其族人擔任為柔然打鐵的匠工。金山的形狀似頭盔,其風俗稱頭盔為“突厥”,於是便以此為稱號。
土門繼任首領之後,突厥部落逐漸強盛,開始到邊塞買賣繒帛絲棉,願意和中原王朝交往。
西魏大統十一年(545年),西魏權臣、丞相宇文泰派遣酒泉胡人安諾槃陁出使突厥。突厥人皆慶賀說:“如今大國的使者來到,我國將要興盛。
大統十二年(546年),土門派遣使者向西魏貢獻特產。當時鐵勒(亦作丁零、高車等)將要討伐柔然,土門率領部眾半路阻擊,打敗鐵勒,使鐵勒五萬多部落全部投降。土門仗恃著自己力量強盛,就向柔然求婚。
柔然首領頭兵可汗阿那瑰大怒,派人前來責罵羞辱土門,說:“你本來是我的打鐵的奴才,怎麽膽敢說出這種求婚的話!”土門憤怒,便把柔然的使者殺死,從此與柔然斷絕外交關係,轉而向西魏求婚[9],得到宇文泰的同意。
大統十七年(551年)六月,西魏將長樂公主元氏嫁給土門為妻。同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去世,土門派使者前來吊唁,贈送二百匹馬。
西魏廢帝元年(552年)正月,土門派兵襲擊柔然,在懷荒北部大敗柔然。阿那瑰自殺,其子庵羅辰等人率領部落民眾投奔北齊,剩下的部落民眾擁立阿那瑰堂侄鐵伐為首領。土門於是自稱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國,並且與北齊通使往來。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土門去世,其子阿史那科羅繼任可汗,自稱乙息記可汗。
553年,伊利可汗死,兩兒科羅、燕都相繼立,其中燕都號木杆可汗,“勇而多智,遂擊茹茹滅之”,“又西破囐噠,東走契丹,北並契骨,威服塞外諸國。”。
他的工作主要是征服了金山以東蒙古草原諸族。而他們的叔叔,莫賀咄葉護(葉護為突厥高爵),即在突厥汗國分裂後被尊為室點密可汗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則開拓了西域和中亞。這樣,突厥汗國的疆域“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萬裏,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裏皆屬焉”。(西海即裏海,沙漠疑為塔克拉瑪幹沙漠或中亞沙漠,北海指貝加爾湖,因此沙漠也可能指漠南戈壁)。汗國的牙庭設在於鄂爾渾河上遊的於都斤山。
公元583年,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二汗國,西突厥汗國為牙庭設在應娑,其址約在焉耆西北300公裏。可汗是室密點可汗的子孫;******汗國牙庭為原汗國牙庭,可汗則為創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孫。
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間,突厥人就建立了一個疆域超過一萬華裏的國家。這是講突厥語的人頗自豪的一段曆史。由於處在這樣的地理位置,這個汗國在整個亞洲和東南歐洲的政治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如在室密點可汗管轄西域時就離間拜占庭帝國和波斯的關係,並慫恿他們戰爭,結果,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在571年起進行20多年的戰爭。
而在東亞,利用北周和北齊之間的矛盾,就不斷極盡縱橫之能事,或出兵北齊謀北周,或聯合北周攻打北齊,從中漁利,幹擾中原的統一進程。
隋帝國581年統一中國後,對突厥汗國采取分化離間兼以軍事進攻等政策。
583年,隋分軍八路反攻突厥。突厥本是一個靠軍事力量在很短時間內建立起來的多民族國家,部落之間、民族之間經濟文化強弱參差不齊,矛盾在鐵腕政策下被壓抑下來,隨著對隋的軍事行動的失利及隋的分化離間政策成功,突厥汗國最終分裂了。
此後,東西突厥的相繼複興,也沒能恢複西到裏海,東至小興安嶺的廣闊疆土。
599年,******南下降隋,隋文帝冊封其突利可汗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隋政府並遷其屬於河套等地。
603年,西突厥達頭可汗在內亂中流亡中國青海,不知所終,至此,名震中亞、東羅馬各國的西突厥也走向分解。
但是,政治勢力的影響總是此消彼長,隋末年,煬帝治國窮兵黷武,東西兩突厥便有東山再起之勢。特別是******,其始畢可汗竟把視察邊防的隋煬帝圍在雁門,幸得可賀敦(可汗妻的稱號)義城公主說好話,得歸。史稱雁門事變。此後到唐統一,******一直是北踞蒙古草原的強勢軍事集團。
以致隋末亂世時的軍閥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王世充,甚至李淵,這幫人為奪取中央政權都先後向******始畢可汗稱臣,以求其軍事援助。並且有人打著其名號招搖。
唐統一後,629年(貞觀三年)唐太宗便著手解決突厥,派李靖與張公謹領軍北擊。曆二年(在630年),******再次衰亡,直至679年的五十年間,淪為唐帝國的屬國。
西突厥在603年分解後,在611年由達頭可汗之孫射匱可汗乘中華大亂而組合起來,占有準噶爾盆地,東北至阿爾泰,東南到玉門,西北到裏海,西南至興都庫什山的大片中亞土地。
從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起,太宗高宗父子二帝悉心經理西域。
唐太宗在突利可汗故地設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頡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雲中都督府。
永徽元年(650年)唐平突厥車鼻可汗,“突厥諸部盡為封疆之臣”,乃於其地設瀚海都護府,領狼山、雲中、桑幹三都督府,蘇農等二十四州,與燕然都護府壤地交錯。
龍朔三年(663年),移治雲中古城,改名雲中都護府,移燕然都護府於磧北,並改名瀚海都護府,遂以磧為界,磧南諸都督府州隸雲中。
麟德元年(664年),改名單於大都護府,轄境北距大漠,南抵黃河。
唐軍在659年斬真珠葉護於雙河,西突厥滅亡。
657年(唐顯慶二年)春。唐朝派出兩路人馬向西突厥進發。冬十二月,蘇定方軍抵達金山(今阿爾泰山)西,擊敗五咄陸之一處木昆部,該部俟斤歸降。蘇定方率軍至曳咥河(今喀喇額爾齊斯河)西,賀魯舉西突厥十萬騎兵來拒。
蘇定方以唐及回紇萬餘騎兵迎敵,賀魯大敗。第二天唐軍繼續追擊,五弩失畢全部投唐。五咄陸得知賀魯兵敗,奔南道歸附唐安撫大使阿史那步真。
蘇定方命令蕭嗣業和回紇婆閏追擊賀魯,唐軍冒雪晝夜兼程前進。至金牙山,縱兵破賀魯牙帳,俘敵數萬人。賀魯渡伊麗水西逃。
蘇定方追至碎葉水,盡奪賀魯部眾。賀魯及子咥運逃至石國蘇咄城,城主伊涅達幹將他們逮捕,送往石國。石國王將賀昏父子交給唐將蕭嗣業和阿史那元爽。至此,西突厥國亡。
657年(唐顯慶二年)唐平賀魯以後,在五咄陸部設置昆陵都護府,以阿史那彌射為興昔亡可汗,兼驃騎大將軍,昆陵都護。在五咄陸的處木昆部落置匐延都督府,胡祿屋闕部落置鹽泊都督府,攝舍提墩部落置雙河都督府,鼠尼施處半部落置鷹娑都督府,突騎施索葛莫賀部落置嗢鹿州都督府,突騎施阿利施部落置潔山都督府。
658年(顯慶三年),又在葛邏祿三部置三府:謀落部落置陰山州都督府,踏實部落置玄池州都督府,熾俟部落置大漠州都督府。後來又從大漠州中劃分出一部分另置金附州都督府。
742年(天寶元年)秋八月,拔悉密、回紇、葛邏祿三部聯合攻殺骨咄葉護,推舉拔悉密酋長為頡跌伊施可汗,回紇和葛邏祿的首領分別擔任左、右葉護。後突厥另立判闕特勤之子為烏蘇米施可汗,並以其子葛臘哆為西殺。
唐玄宗遣使勸說烏蘇米施可汗內附,他不聽勸告。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列重兵於磧口,進行威脅。烏蘇米施害怕,口頭上表示願降,但實際上進行拖延,並不前來。王忠嗣動員拔悉密、維吾爾、葛邏祿進攻後突厥。烏蘇米施逃走。王忠嗣出兵,取突厥右廂。
後突厥貴族“西殺”妻子、默啜之孫勃德支特勤、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伊然可汗小妻餘塞匐、登利可汗女餘燭公主、宰相康阿義屈達幹以及後突厥西葉護阿布思、阿史德等部落投降於唐朝。
744年秋八月,拔悉密攻殺烏蘇米施可汗。後突厥殘部立其弟鶻隴匐白眉特勤繼位,是為白眉可汗。後突厥大亂。唐玄宗命朔方節度使王忠嗣乘其亂出擊,破後突厥左廂阿波達幹等11部。
回紇和葛邏祿一起攻殺拔悉密頡跌伊施可汗。回紇首領骨力裴羅占領突厥故地,745年(天寶四載)正月,骨力裴羅擊殺後突厥白眉可汗,送其首級至長安。後突厥毗伽可汗妻骨咄祿婆匐可敦率眾歸唐。
至此,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後突厥,在唐朝和回紇的聯合攻擊下,國亡。從此以後,突厥在中國北方退出曆史舞台,繼之而起的是回紇汗國。後突厥滅亡以後,突厥部分並入回紇,部分融入唐朝,突厥一詞逐漸少見於中國史冊。
………………………………………………分割線…………………………………………
突厥人在後突厥滅亡之後,逐漸絕跡於東方國家的舞台上,但是這不代表突厥人逐漸成為曆史的塵埃,相反,在唐帝國同時期的曆史當中,在波斯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和後來的西方人的史籍中,一批批名為“突厥人”的民族卻在中亞大地上縱橫馳騁,給世界曆史留下深遠的影響,他們就是突厥語民族,是突厥化的中亞和西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