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曆史即將進入十七世紀,也就是公元1600年之前,萬曆朝鮮戰爭可以說是東方古代火器體係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舞台。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而在之後,中國與日本先後進入了自己的又一次大規模動蕩時期。
中國則是先後爆發了女真人叛亂以及包括著名的明末農民起義在內的諸多變故。
明帝國在這一連串的變故下,最終成為了曆史的塵埃。
而在日本,由於豐臣秀吉在萬裏朝鮮戰爭結束之後不久,病死在伏見城的天守閣當中,日本曆史進入了安土桃山時代到德川幕府之間的動蕩時期。
……
也就是因為如此,中日雙方的古代火器交鋒同樣成為了曆史名詞。
但是哪怕是在這個時候的西方,在效率上比起火繩槍更有優勢的燧發槍,已經出現在西方的曆史舞台上。
……………………………………………………分割線……………………………………
燧發槍,由世紀中葉)出生在槍炮工匠、鎖匠和鍾表匠家庭的法國人馬漢發明,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取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普遍裝備燧發槍,一直1848年,足足裝備了200多年。
16世紀中葉出生在槍炮工匠、鎖匠和鍾表匠家庭的法國人馬漢,一心要改變轉輪火槍的弊端。在他眼中,轉輪火槍結構複雜,造價昂貴,而且在鋼輪上有汙染時還不能可靠地發火。
馬漢那雙精妙的手,最終取掉了那個源於鍾表的帶發條鋼輪,轉而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了一塊燧石。他還在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
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
撞擊式燧發槍的優勢不言而喻,它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就在馬漢製作出第一支燧發槍後,他的名聲迅速傳遍歐洲大陸。
馬漢的發明,為法國人在歐洲贏得了聲譽,法王亨利四世更是喜不自禁。1598年亨利四世為此召見馬漢,他驚奇地發現,這個燧發槍的發明者,不但會發明槍械,在繪畫和雕刻領域,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才。亨利四世於是委任馬漢作為他的“宮廷貼身侍從”。
馬漢的命運由此改寫,可是燧發槍的命運,卻沒有這麽順利。
1610年5月14日,亨利四世乘坐馬車去探望大臣蘇利的路上,被人舉刀刺殺。隨著亨利四世的去世,燧發槍裝備部隊的進程停滯了。許多法國將領反對裝備燧發槍,理由是:“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點燃黑火藥。”
但曆史的洪流是不可阻擋的。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開始裝備燧發槍。讓人震驚的是,燧發槍裝備軍隊後,一發不可收拾,一直用到1848年,才結束裝備。
……
但是燧發槍的發明在西方是有爭論的。
燧發槍的發展曆程分為轉輪打火槍到燧發槍。轉輪打火槍是人們在克服火繩槍種種不便的基礎上產生的,但是,關於其誕生,卻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有人認為是德國鍾表師約翰?基弗斯發明了這種槍,也有人說是意大利科學家發明了轉輪式發火裝置,更有人活靈活現地說這種槍的發明者是一個意大利的偷雞者,並編出了這樣一個似乎可信的故事:這個偷雞賊經常在夜間去作梁上君子,他偷雞時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火繩槍,但是,火繩槍又容易暴露目標,於是,他開動腦筋,發明了這種較為隱蔽的轉輪打火槍。
一般認為德國鍾表師約翰?基弗斯發明轉輪打火槍的故事較為可信。故事中說,出身於16世紀初的基弗斯在鍾表界頗有名氣,他不僅能造出各種造型別致的精美手表,對各種槍械也有濃厚的興趣,並親手製作過不少精美的火繩槍。一天,基弗斯家中來了個客人,客人在抽煙點火時,用的不是當時流行的火柴,而是用古老的燧石摩擦點火方式,燧石閃亮的火花瞬間引起了基弗斯的靈感,他把鍾表上那帶鋸齒的旋轉鋼輪與能夠產生火花的燧石相結合,憑著他的經驗和智慧,於1515年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轉輪打火槍。
基弗斯發明成功的轉輪打火槍引起德國軍方的關注,很快,這種槍便開始裝備德軍騎兵和步兵,1544年,德國與法國交戰,當時德軍騎兵裝備了轉輪打火槍,法國軍隊仍裝備火繩槍。戰鬥進行中,突然風雨大作,裝備火繩槍的法軍幾乎沒能打出一槍一彈,而以轉輪打火槍為主要武器的德軍騎兵則越戰越勇,將法軍士兵打得落花流水。不久,屢遭失敗的法國國王也雇用了相當數量的同類騎兵,這些騎兵也配備了轉輪打火槍。這樣,轉輪打火槍慢慢成為騎兵的主要武器。
然而,轉輪打火槍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它不僅結構複雜,造價昂貴,使用麻煩,而且在鋼輪上有汙染時還不能可靠地發火,於是,人們又開始研製新的“點火”方式。
不久,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人發明了燧發槍,他們取掉了那個源於鍾表的帶發條鋼輪,而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到16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的軍隊都裝備了這種撞擊式燧發槍。
而馬漢則是很有可能是對這種撞擊式的火槍設計進行改良,最終讓燧發槍成為了戰爭史上的火器又一關鍵作品。
……
後世認為,燧發槍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火藥。燧發槍的平均口徑大約為13.7毫米,由於還沒有發明後裝彈式火槍,所以這對當時的彈藥裝填技術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裝填方法,裝填彈丸時,需將彈丸放到膛口,用木榔頭打送彈棍,推槍彈進膛,這是非常費時間的,在戰場上,就意味著浪費生命。後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槍械師創造了一種加快裝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亞麻布或鹿皮片包著彈丸,裝入膛口,減少了摩擦,不僅加快了裝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閉氣作用,精度隨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據說美國的曆史,差點因燧發槍而改寫。
在隧發槍縱橫戰場的200年間,許多政治、軍事事件與燧發槍緊密相連,特別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曆史,差點因隧發槍而改寫。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國人民誌願組織成的一支民兵組織向英國殖民主義者打響了獨立戰爭第一槍。英美雙方均使用燧發槍較量,從1775年4月19日一直打到1783年9月,英國政府被迫同意美國獨立。在這次獨立戰爭的第3年,即月的一天,英美雙方軍隊在相距碼的陣地上對峙,英國殖民軍神槍手福開森少校接到命令,讓他幹掉一個美國重要人物——北美十三州人民推舉的總司令華盛頓。
有一天,美方陣地上出現了一個衣著隨便的軍官,連一個衛兵都沒有帶,身旁僅站著一個副官模樣的人,當福開森端著隧發槍罵陣時,這個漫不經心的美國人一直盯著英國陣地,絲毫沒有要逃離的樣子,福開森認為他不可能是多大的官,不值得他這個神槍手去取他的性命,故沒有開槍。後來,福開森得知,此人不僅是大官,而且竟是大名鼎鼎的華盛頓。試想當時福開森開了槍,華盛頓也許會失去性命,那樣,美國的曆史真的可能會是另一個模樣。
這個傳說的真偽先不說真假,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那就是在十八世紀末的燧發槍,其性能以及精度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
而這個情況也影響著一場對於中國人而言,算是災難開始的戰爭。
這一場戰爭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
……………………………………………………分割線……………………………………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是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餘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雖然這場戰爭隻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
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係列戰鬥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製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曆史新篇章。
……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也就是19世紀初,英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並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國。而它在亞洲下一個主要的侵略目標就是中國。
自清朝初期到鴉片戰爭前夕,清朝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曾經的國勢,從乾隆末年就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封建製度已嚴重地阻礙著新的現代經濟的發展。明代中葉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到鴉片戰爭前,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占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土地兼並日趨嚴重,在全國成為普遍現象。吏治敗壞,封建****發展到了極點。清政府用“四書”、“五經”將人們的思想禁錮起來,對不滿情緒或評議時政者,實行殘酷鎮壓。國防空虛,軍備廢弛。對外關係上,清朝長期實行閉關政策,嚴重地阻礙著中國對外貿易和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
隨著清朝統治的日趨腐敗和對人民剝削壓迫的加重,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統治麵臨深刻的危機,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
正當清王朝日趨衰落的時候,英、法、美各國的資本主義卻在迅速發展。18世紀60年代起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大機器工業逐漸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工業的發展,工業產量急劇上升,“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努力尋找新的資源及產品生存空間。
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資本主義國家,到鴉片戰爭前夕,法國工業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國在鴉片戰爭前夕資本主義工業並不發達,但它正處於上升階段。19世紀30年代,美國資產階級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歐洲資本主義在拉丁美洲的勢力,全麵控製市場,因此,美國在19世紀中葉沒有足夠的力量侵犯中國。
美國充當了英國侵略者的幫手,追隨英國侵入中國。俄國1861年農奴製改革後,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發展。俄國從北麵虎視眈眈注視著中國,隨時準備奪取中國的領土。
19世紀4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攜工業革命的雄風,蒸蒸日上。歐美列強為了擴大商品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加緊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動,中國的周邊國家和鄰近地區,陸續成為它們的殖民地或勢力範圍。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國家,自然成為殖民主義者侵略擴張選擇的最佳對象。
而就在這個基礎下,清帝國以對西方列強的認識不足以及自身國力衰弱的前提下,最終通過一連串的曆史選擇,與英國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
在曆史即將進入十七世紀,也就是公元1600年之前,萬曆朝鮮戰爭可以說是東方古代火器體係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舞台。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而在之後,中國與日本先後進入了自己的又一次大規模動蕩時期。
中國則是先後爆發了女真人叛亂以及包括著名的明末農民起義在內的諸多變故。
明帝國在這一連串的變故下,最終成為了曆史的塵埃。
而在日本,由於豐臣秀吉在萬裏朝鮮戰爭結束之後不久,病死在伏見城的天守閣當中,日本曆史進入了安土桃山時代到德川幕府之間的動蕩時期。
……
也就是因為如此,中日雙方的古代火器交鋒同樣成為了曆史名詞。
但是哪怕是在這個時候的西方,在效率上比起火繩槍更有優勢的燧發槍,已經出現在西方的曆史舞台上。
……………………………………………………分割線……………………………………
燧發槍,由世紀中葉)出生在槍炮工匠、鎖匠和鍾表匠家庭的法國人馬漢發明,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取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普遍裝備燧發槍,一直1848年,足足裝備了200多年。
16世紀中葉出生在槍炮工匠、鎖匠和鍾表匠家庭的法國人馬漢,一心要改變轉輪火槍的弊端。在他眼中,轉輪火槍結構複雜,造價昂貴,而且在鋼輪上有汙染時還不能可靠地發火。
馬漢那雙精妙的手,最終取掉了那個源於鍾表的帶發條鋼輪,轉而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了一塊燧石。他還在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
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
撞擊式燧發槍的優勢不言而喻,它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就在馬漢製作出第一支燧發槍後,他的名聲迅速傳遍歐洲大陸。
馬漢的發明,為法國人在歐洲贏得了聲譽,法王亨利四世更是喜不自禁。1598年亨利四世為此召見馬漢,他驚奇地發現,這個燧發槍的發明者,不但會發明槍械,在繪畫和雕刻領域,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才。亨利四世於是委任馬漢作為他的“宮廷貼身侍從”。
馬漢的命運由此改寫,可是燧發槍的命運,卻沒有這麽順利。
1610年5月14日,亨利四世乘坐馬車去探望大臣蘇利的路上,被人舉刀刺殺。隨著亨利四世的去世,燧發槍裝備部隊的進程停滯了。許多法國將領反對裝備燧發槍,理由是:“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點燃黑火藥。”
但曆史的洪流是不可阻擋的。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開始裝備燧發槍。讓人震驚的是,燧發槍裝備軍隊後,一發不可收拾,一直用到1848年,才結束裝備。
……
但是燧發槍的發明在西方是有爭論的。
燧發槍的發展曆程分為轉輪打火槍到燧發槍。轉輪打火槍是人們在克服火繩槍種種不便的基礎上產生的,但是,關於其誕生,卻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有人認為是德國鍾表師約翰?基弗斯發明了這種槍,也有人說是意大利科學家發明了轉輪式發火裝置,更有人活靈活現地說這種槍的發明者是一個意大利的偷雞者,並編出了這樣一個似乎可信的故事:這個偷雞賊經常在夜間去作梁上君子,他偷雞時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火繩槍,但是,火繩槍又容易暴露目標,於是,他開動腦筋,發明了這種較為隱蔽的轉輪打火槍。
一般認為德國鍾表師約翰?基弗斯發明轉輪打火槍的故事較為可信。故事中說,出身於16世紀初的基弗斯在鍾表界頗有名氣,他不僅能造出各種造型別致的精美手表,對各種槍械也有濃厚的興趣,並親手製作過不少精美的火繩槍。一天,基弗斯家中來了個客人,客人在抽煙點火時,用的不是當時流行的火柴,而是用古老的燧石摩擦點火方式,燧石閃亮的火花瞬間引起了基弗斯的靈感,他把鍾表上那帶鋸齒的旋轉鋼輪與能夠產生火花的燧石相結合,憑著他的經驗和智慧,於1515年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轉輪打火槍。
基弗斯發明成功的轉輪打火槍引起德國軍方的關注,很快,這種槍便開始裝備德軍騎兵和步兵,1544年,德國與法國交戰,當時德軍騎兵裝備了轉輪打火槍,法國軍隊仍裝備火繩槍。戰鬥進行中,突然風雨大作,裝備火繩槍的法軍幾乎沒能打出一槍一彈,而以轉輪打火槍為主要武器的德軍騎兵則越戰越勇,將法軍士兵打得落花流水。不久,屢遭失敗的法國國王也雇用了相當數量的同類騎兵,這些騎兵也配備了轉輪打火槍。這樣,轉輪打火槍慢慢成為騎兵的主要武器。
然而,轉輪打火槍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它不僅結構複雜,造價昂貴,使用麻煩,而且在鋼輪上有汙染時還不能可靠地發火,於是,人們又開始研製新的“點火”方式。
不久,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人發明了燧發槍,他們取掉了那個源於鍾表的帶發條鋼輪,而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到16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的軍隊都裝備了這種撞擊式燧發槍。
而馬漢則是很有可能是對這種撞擊式的火槍設計進行改良,最終讓燧發槍成為了戰爭史上的火器又一關鍵作品。
……
後世認為,燧發槍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火藥。燧發槍的平均口徑大約為13.7毫米,由於還沒有發明後裝彈式火槍,所以這對當時的彈藥裝填技術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裝填方法,裝填彈丸時,需將彈丸放到膛口,用木榔頭打送彈棍,推槍彈進膛,這是非常費時間的,在戰場上,就意味著浪費生命。後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槍械師創造了一種加快裝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亞麻布或鹿皮片包著彈丸,裝入膛口,減少了摩擦,不僅加快了裝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閉氣作用,精度隨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據說美國的曆史,差點因燧發槍而改寫。
在隧發槍縱橫戰場的200年間,許多政治、軍事事件與燧發槍緊密相連,特別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曆史,差點因隧發槍而改寫。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國人民誌願組織成的一支民兵組織向英國殖民主義者打響了獨立戰爭第一槍。英美雙方均使用燧發槍較量,從1775年4月19日一直打到1783年9月,英國政府被迫同意美國獨立。在這次獨立戰爭的第3年,即月的一天,英美雙方軍隊在相距碼的陣地上對峙,英國殖民軍神槍手福開森少校接到命令,讓他幹掉一個美國重要人物——北美十三州人民推舉的總司令華盛頓。
有一天,美方陣地上出現了一個衣著隨便的軍官,連一個衛兵都沒有帶,身旁僅站著一個副官模樣的人,當福開森端著隧發槍罵陣時,這個漫不經心的美國人一直盯著英國陣地,絲毫沒有要逃離的樣子,福開森認為他不可能是多大的官,不值得他這個神槍手去取他的性命,故沒有開槍。後來,福開森得知,此人不僅是大官,而且竟是大名鼎鼎的華盛頓。試想當時福開森開了槍,華盛頓也許會失去性命,那樣,美國的曆史真的可能會是另一個模樣。
這個傳說的真偽先不說真假,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那就是在十八世紀末的燧發槍,其性能以及精度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
而這個情況也影響著一場對於中國人而言,算是災難開始的戰爭。
這一場戰爭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
……………………………………………………分割線……………………………………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是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餘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雖然這場戰爭隻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
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係列戰鬥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製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曆史新篇章。
……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也就是19世紀初,英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並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國。而它在亞洲下一個主要的侵略目標就是中國。
自清朝初期到鴉片戰爭前夕,清朝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曾經的國勢,從乾隆末年就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封建製度已嚴重地阻礙著新的現代經濟的發展。明代中葉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到鴉片戰爭前,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占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土地兼並日趨嚴重,在全國成為普遍現象。吏治敗壞,封建****發展到了極點。清政府用“四書”、“五經”將人們的思想禁錮起來,對不滿情緒或評議時政者,實行殘酷鎮壓。國防空虛,軍備廢弛。對外關係上,清朝長期實行閉關政策,嚴重地阻礙著中國對外貿易和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
隨著清朝統治的日趨腐敗和對人民剝削壓迫的加重,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統治麵臨深刻的危機,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
正當清王朝日趨衰落的時候,英、法、美各國的資本主義卻在迅速發展。18世紀60年代起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大機器工業逐漸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工業的發展,工業產量急劇上升,“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努力尋找新的資源及產品生存空間。
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資本主義國家,到鴉片戰爭前夕,法國工業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國在鴉片戰爭前夕資本主義工業並不發達,但它正處於上升階段。19世紀30年代,美國資產階級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歐洲資本主義在拉丁美洲的勢力,全麵控製市場,因此,美國在19世紀中葉沒有足夠的力量侵犯中國。
美國充當了英國侵略者的幫手,追隨英國侵入中國。俄國1861年農奴製改革後,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發展。俄國從北麵虎視眈眈注視著中國,隨時準備奪取中國的領土。
19世紀4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攜工業革命的雄風,蒸蒸日上。歐美列強為了擴大商品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加緊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動,中國的周邊國家和鄰近地區,陸續成為它們的殖民地或勢力範圍。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國家,自然成為殖民主義者侵略擴張選擇的最佳對象。
而就在這個基礎下,清帝國以對西方列強的認識不足以及自身國力衰弱的前提下,最終通過一連串的曆史選擇,與英國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