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嘉師本身並沒有想過之後的事情,他也許在眼下麵對匈奴人的全麵攻擊,也不會預料到自己日後會有跟羅馬共和國作戰的一天。(.)
而在某個意義上,公元前200年前後的羅馬共和國,事實上已經逐漸的走向強盛。
這個時期的羅馬共和國的第一個大敵,並不是自顧不暇的大秦帝國,而按照原來的曆史,哪怕是終漢一朝,都沒有跟羅馬共和國以及羅馬帝國正式爆發戰爭的事情。
在兩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02年,羅馬人在紮馬戰役當中,取得了一次輝煌的勝利。
因為這一次的勝利,在某個意義上宣布羅馬對於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受到其多年壓製的曆史終結。
……
紮馬戰役發生於公元前月19日,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阿非利加的)統率的羅馬軍隊(2.5—3萬步兵,騎兵)在紮馬(北非古城,在迦太基西南120公裏處,今卡夫地區)附近與漢尼拔統率的迦太基軍隊(3.5萬步兵,騎兵,80頭戰象)進行的一次作戰。
這一次是當時的名將漢尼拔與大西庇阿的唯一一次正麵衝突,並使漢尼拔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戰敗。
當時的漢尼拔由於深入意大利,雖然攪得羅馬人心,但也由於自身兵力得不到補充,而不敢再進行大的正麵衝突,而羅馬人也忌憚漢尼拔而不敢主動攻擊他,公元前208年,漢尼拔的弟弟哈斯德魯巴爾仿效哥哥的行軍路線從西班牙前往意大利支援哥哥,羅馬讓人自然不會讓他們再次得逞,而哈斯德魯巴爾也沒有哥哥那樣的才能,前207年尼祿於梅托汝斯河戰役全殲了這支援軍,這次失利對漢尼拔來說是不可想象的,這使得他在直到紮馬會戰的前期不敢再有任何行動。
羅馬沒了這個鑽心刺,也開始有所行動了,大西庇阿基本控製了西班牙半島,開始看向了迦太基非洲本土,他先聯合了迦太基後方的努米底亞,然後開始進軍非洲,兩次烏提卡戰役他以微弱的傷亡勝利,從而在非洲站穩了腳跟,並軟硬兼施的威脅著迦太基本土。這時漢尼拔也奉旨回到非洲,漢尼拔15年的意大利征伐成了無用功,還為他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敵對兩軍戰鬥隊形編成的原則是:輕裝步兵在前,其後兩列橫隊是重裝步兵;兩翼是騎兵。羅馬人特別加強了自己戰鬥隊形的右翼,在此配置了努米底亞騎兵;在左翼是羅馬騎兵。迦太基人把自己的騎兵平均分配,而將戰象和輕裝步兵置前,並把戰鬥隊形的第二列橫隊配置在第一列之後200米。為了同迦太基的戰象鬥爭,西庇阿指定了專門投擲手。受過訓練和具有經驗的羅馬軍隊在素質上超過迦太基軍隊。戰鬥由迦太基人發起,把戰象投入衝擊。但由於羅馬軍隊投擲手機智行動,並用喇叭和號角發出強烈的喧囂聲,致使迦太基戰象調頭回走,在步兵和騎兵隊伍中造成混亂。羅馬騎兵趁此轉入衝擊,爾後有意後退並將迦太基騎兵從戰場上吸引開。漢尼拔決心以自己的步兵包圍敵人兩翼,並為此使軍隊的兩列橫隊從兩翼開進。羅馬人也重複了這種機動,於是戰鬥成為戰線正麵的衝突。在激烈戰鬥過程中,西庇阿命第二列橫隊的軍人——主力兵成大隊地前出至兩翼側並拉長戰鬥橫隊而包圍敵人。迦太基人由於受到從兩翼的衝擊,開始後退。羅馬人將最有經驗的軍人——後備兵投入戰鬥,編成方陣(10列)並衝擊由老兵組成的迦太基人的第二列橫隊。迦太基人經受住了這次突擊。
但這時他們受到展開的羅馬騎兵從後方的衝擊,於是這就決定了交戰的結局。迦太基的軍隊被粉碎。其損失達萬人之眾。漢尼拔得以逃命。羅馬人共損失1500人。點評:在紮馬的交戰中第一次實行了戰鬥隊形的梯次配置,擴大了軍隊的機動能力。戰鬥隊形的第二列橫隊得以機動靈活打退突擊或向敵人翼側和後方實施突擊。戰鬥隊形的縱深增大了。不僅騎兵,而且成縱深梯次配置的步兵也成了機動的手段。對羅馬人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交戰開始之前東努米底亞皇帝馬西尼薩轉到了他們一方,他強有力的騎兵在羅馬人的騎兵中造成了總的優勢。
戰鬥看起來似乎在兵力上勢均力敵,但其實不然,漢尼拔戰法的精髓就在於兩翼騎兵的機動性和包夾,而這時候漢尼拔精銳騎兵努米底亞騎兵在意大利已幾乎損失殆盡,到非洲後雖有些許補充,但臨時拚湊的隊伍顯得不堪一擊,“萊利烏斯與馬西尼薩已將漢尼拔的騎兵逐出戰場並回頭衝擊迦太基軍的後方”,可見這支騎兵已不具備當年的雄風了,大量新加入的非洲步兵(主要是馬戈的部隊以及來自毛裏塔尼亞、利古裏亞、高盧、巴利阿裏群島與利比亞的步兵)更是未戰先怯,直接導致了失敗。
……
漢尼拔的兵敗原因,在某個意義上與其弟在之前率領援軍支援,最終兵敗戰死有著相當的因果關係。
若是哈斯德魯巴爾成功與漢尼拔匯合,漢尼拔統帥一支生力軍,說不定可以對羅馬人發起再一次的乘勝追擊。
隻不過曆史沒有假如,漢尼拔在紮馬戰役戰敗之後,最終也走向了最後的人生道路:
迦太基在此役戰敗後對漢尼拔的軍事能力失去了信心,於是隨即向羅馬投降,正式結束第二次步匿戰爭。戰後羅馬向迦太基定下了極為苛刻的條款,除了巨額戰爭賠款之外,迦太基失去了所有海外領土,海軍解散至隻剩下十艘防海盜的軍船,並從此不得在未經羅馬許可下建立軍隊。
四十六歲的漢尼拔在此時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並證明他在內政上的能力不亞於他的軍事才華。戰後他先低調行事了一陣子,但迦太基政局的腐敗使他不久之後便出頭予以整治,他被選為行政官後恢複了這個職位的威信,並進行了一係列成效顯彰的改革,使得迦太基可望在不大幅增加稅收的情況下分期付清對羅馬的戰爭賠款。
紮馬戰役之後七年,羅馬人開始顧慮迦太基人複蘇的經濟會對他們再次造成威脅,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漢尼拔。漢尼拔為此自願流放離開迦太基。他首先拜訪了迦太基的故鄉腓尼基的推羅城,隨之旅行至以弗所,被準備向羅馬開戰的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三世奉為上賓。
漢尼拔不久便發現安條克的軍隊無法與羅馬軍的力量抗衡,因此建議他派遣艦隊登陸意大利南部,並自願率領這批軍隊。但聽信內臣進言後的安條克三世不願將任何重要職位交給漢尼拔,因此未予采納。據斯特拉波與普魯塔克所記,在這段期間內他亦花了一段時間在亞美尼亞王國宮廷中,幫國王阿爾塔克西一世興建新首都artaxata。
公元前190年,漢尼拔受命指揮安條克的艦隊,但在錫德戰役被羅馬的盟軍擊敗。安條克在連串戰役中敗給羅馬之後,有意向羅馬人求和並交出漢尼拔,因此漢尼拔逃至克裏特島,但不久便再次返回小亞細亞,投靠當時正與羅馬盟國帕加馬交戰的比提尼亞國王普魯西阿斯一世。漢尼拔在這場戰爭中為普魯西亞斯立下戰功,再次讓羅馬人決心使其就擒。在羅馬的要求下,普魯西亞斯同意將其交出,但決心不落入羅馬人手下的漢尼拔至此服毒自盡,據推測是服毒自盡。
其死亡的正確年代仍受到爭議,但曆史學家李維的著作似乎暗示漢尼拔與小其十二歲的大西庇阿同於公元前183年過世,享年六十四歲。
……
而作為漢尼拔的最強大敵,大西庇阿在紮馬戰役之後的人生也走向了輝煌:
西庇阿返回羅馬之後獲得了一次盛大的凱旋式並被贈予“征服非洲的”(africanvs)的稱號。他拒絕被給予其它更高的榮譽(曾有一些西庇阿的支持者甚至提出授予他終身執政官或獨裁官職位)。前199年西庇阿當選為監察官。在從監察官職位卸任後,他在許多年裏都沒有參與政治活動,直到前194年第二次出任執政官。
前193年西庇阿與其他幾名代表一起前往非洲,試圖調解正在擴張中的馬西尼薩與業已衰落的迦太基之間的尖銳矛盾。由於羅馬人明顯偏向馬西尼薩,這次調解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前191年,羅馬與東方最強大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爆發戰爭。這次戰爭的起因是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侵入巴爾幹,然而羅馬人的擴張意圖也起了決定作用。
在安條克三世被趕出希臘後,羅馬元老院決心派遣遠征軍入侵位於亞洲的塞琉古帝國本土。大西庇阿的弟弟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被元老院任命為羅馬軍隊的指揮官,而大西庇阿與他同行(作這種安排的原因是,西庇阿剛於前194年的執政官職位卸任,尚未達到再次出任執政官的時間間隔)。很有可能,真正掌握軍隊領導權的是大西庇阿。前190年,羅馬軍隊在馬格尼西亞(位於小亞細亞)徹底打敗了安條克三世。大西庇阿由於生病沒有親自指揮這場戰鬥。在返回羅馬後,他的弟弟盧基烏斯獲得了“征服亞洲的”的稱號。
西庇阿對希臘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偏愛以及他個人性格上的某些缺點給他豎立了不少政敵。老加圖是西庇阿的反對者中的代表人物;加圖以嚴厲和簡樸著稱,他認為西庇阿追求浮華並對其十分厭惡。當西庇阿兄弟結束了與安條克三世的戰爭返回羅馬後,西庇阿的敵人們找到了打擊他的把柄。表麵上,打擊行動是針對大西庇阿的弟弟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的。前187年,保民官指控盧基烏斯挪用了安條克三世償付羅馬的賠款。西庇阿不得不出麵為弟弟進行辯護,盡管他知道政敵們真正的目標是他本人。西庇阿在法庭上質問,為何保民官如此關注3000塔蘭特黃金的去向,而不關注已經進入國庫的15000塔蘭特;他是在暗示,羅馬能獲得賠款一事本身就是盧基烏斯的功勞。這種高調的舉動弄得法官們不知所措,於是這次審判不了了之。
但事情並沒有這樣了結,這問題接連糾纏了西庇阿兄弟好幾年(實際上,大西庇阿去世後盧基烏斯終於被定罪,被課以罰款並險些坐牢)。前185年,西庇阿本人遭到指控,他被控在戰爭期間接受了安條克三世的賄賂。這事一直被鬧到公民大會。根據記載,西庇阿在公民大會上發表了一篇演說。他在演說中完全不提審判本身,而是向民眾強調他對羅馬的貢獻,尤其提醒民眾注意審判他的這天正是他在紮馬戰役中戰勝漢尼拔的日子。結果他成功地在人民中引起了一場支持他的狂熱,許多人,包括一些法官都簇擁到他身旁,一直跟著他到卡皮托裏山(羅馬七丘中的一座,朱庇特神廟位於其上)上去了。他們在那裏舉行祭典並向神祈禱給予羅馬更多像大西庇阿這樣的傑出統帥。於是西庇阿利用自己的個人威望擺脫了審判。雖然後來又有好幾次審判他的企圖,但都被他未來的女婿提比略?塞姆普羅尼烏斯?格拉古(老格拉古)巧妙地給阻止了。老格拉古的兒子、大西庇阿的外孫提比略?格拉古是古羅馬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在經曆了這些事情之後,西庇阿的精神受到很大打擊,精力明顯衰退。他決定隱居,於是離開羅馬到利特爾盧姆(在坎帕尼亞)自家的莊園去居住。他在那裏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光。
大西庇阿的死亡時間並沒有定論,但是後人似乎很喜歡將其的死亡時間與漢尼拔列為同一年:
大西庇阿可能去世於前183年9月。他的確切去世日期不詳。李維最開始甚至說西庇阿死於前187年,後來發現了西庇阿在公民大會的演說才認為他的去世時間不可能早於前185年。波裏比阿認為西庇阿死於前183年,這個年份被大多數現代學者所接受。很諷刺地,西庇阿的對手漢尼拔也死於這一年。
據記載,西庇阿拒絕葬在阿皮亞大道沿線的西庇阿祖祖輩輩的墓地裏,原因是墓地在羅馬境內。西庇阿留下遺言,直譯過來是:“不知感恩的祖國,你們有何資格擁有我的遺骨。”因此他的墓位於利特爾盧姆。(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
張嘉師本身並沒有想過之後的事情,他也許在眼下麵對匈奴人的全麵攻擊,也不會預料到自己日後會有跟羅馬共和國作戰的一天。(.)
而在某個意義上,公元前200年前後的羅馬共和國,事實上已經逐漸的走向強盛。
這個時期的羅馬共和國的第一個大敵,並不是自顧不暇的大秦帝國,而按照原來的曆史,哪怕是終漢一朝,都沒有跟羅馬共和國以及羅馬帝國正式爆發戰爭的事情。
在兩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02年,羅馬人在紮馬戰役當中,取得了一次輝煌的勝利。
因為這一次的勝利,在某個意義上宣布羅馬對於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受到其多年壓製的曆史終結。
……
紮馬戰役發生於公元前月19日,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阿非利加的)統率的羅馬軍隊(2.5—3萬步兵,騎兵)在紮馬(北非古城,在迦太基西南120公裏處,今卡夫地區)附近與漢尼拔統率的迦太基軍隊(3.5萬步兵,騎兵,80頭戰象)進行的一次作戰。
這一次是當時的名將漢尼拔與大西庇阿的唯一一次正麵衝突,並使漢尼拔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戰敗。
當時的漢尼拔由於深入意大利,雖然攪得羅馬人心,但也由於自身兵力得不到補充,而不敢再進行大的正麵衝突,而羅馬人也忌憚漢尼拔而不敢主動攻擊他,公元前208年,漢尼拔的弟弟哈斯德魯巴爾仿效哥哥的行軍路線從西班牙前往意大利支援哥哥,羅馬讓人自然不會讓他們再次得逞,而哈斯德魯巴爾也沒有哥哥那樣的才能,前207年尼祿於梅托汝斯河戰役全殲了這支援軍,這次失利對漢尼拔來說是不可想象的,這使得他在直到紮馬會戰的前期不敢再有任何行動。
羅馬沒了這個鑽心刺,也開始有所行動了,大西庇阿基本控製了西班牙半島,開始看向了迦太基非洲本土,他先聯合了迦太基後方的努米底亞,然後開始進軍非洲,兩次烏提卡戰役他以微弱的傷亡勝利,從而在非洲站穩了腳跟,並軟硬兼施的威脅著迦太基本土。這時漢尼拔也奉旨回到非洲,漢尼拔15年的意大利征伐成了無用功,還為他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敵對兩軍戰鬥隊形編成的原則是:輕裝步兵在前,其後兩列橫隊是重裝步兵;兩翼是騎兵。羅馬人特別加強了自己戰鬥隊形的右翼,在此配置了努米底亞騎兵;在左翼是羅馬騎兵。迦太基人把自己的騎兵平均分配,而將戰象和輕裝步兵置前,並把戰鬥隊形的第二列橫隊配置在第一列之後200米。為了同迦太基的戰象鬥爭,西庇阿指定了專門投擲手。受過訓練和具有經驗的羅馬軍隊在素質上超過迦太基軍隊。戰鬥由迦太基人發起,把戰象投入衝擊。但由於羅馬軍隊投擲手機智行動,並用喇叭和號角發出強烈的喧囂聲,致使迦太基戰象調頭回走,在步兵和騎兵隊伍中造成混亂。羅馬騎兵趁此轉入衝擊,爾後有意後退並將迦太基騎兵從戰場上吸引開。漢尼拔決心以自己的步兵包圍敵人兩翼,並為此使軍隊的兩列橫隊從兩翼開進。羅馬人也重複了這種機動,於是戰鬥成為戰線正麵的衝突。在激烈戰鬥過程中,西庇阿命第二列橫隊的軍人——主力兵成大隊地前出至兩翼側並拉長戰鬥橫隊而包圍敵人。迦太基人由於受到從兩翼的衝擊,開始後退。羅馬人將最有經驗的軍人——後備兵投入戰鬥,編成方陣(10列)並衝擊由老兵組成的迦太基人的第二列橫隊。迦太基人經受住了這次突擊。
但這時他們受到展開的羅馬騎兵從後方的衝擊,於是這就決定了交戰的結局。迦太基的軍隊被粉碎。其損失達萬人之眾。漢尼拔得以逃命。羅馬人共損失1500人。點評:在紮馬的交戰中第一次實行了戰鬥隊形的梯次配置,擴大了軍隊的機動能力。戰鬥隊形的第二列橫隊得以機動靈活打退突擊或向敵人翼側和後方實施突擊。戰鬥隊形的縱深增大了。不僅騎兵,而且成縱深梯次配置的步兵也成了機動的手段。對羅馬人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交戰開始之前東努米底亞皇帝馬西尼薩轉到了他們一方,他強有力的騎兵在羅馬人的騎兵中造成了總的優勢。
戰鬥看起來似乎在兵力上勢均力敵,但其實不然,漢尼拔戰法的精髓就在於兩翼騎兵的機動性和包夾,而這時候漢尼拔精銳騎兵努米底亞騎兵在意大利已幾乎損失殆盡,到非洲後雖有些許補充,但臨時拚湊的隊伍顯得不堪一擊,“萊利烏斯與馬西尼薩已將漢尼拔的騎兵逐出戰場並回頭衝擊迦太基軍的後方”,可見這支騎兵已不具備當年的雄風了,大量新加入的非洲步兵(主要是馬戈的部隊以及來自毛裏塔尼亞、利古裏亞、高盧、巴利阿裏群島與利比亞的步兵)更是未戰先怯,直接導致了失敗。
……
漢尼拔的兵敗原因,在某個意義上與其弟在之前率領援軍支援,最終兵敗戰死有著相當的因果關係。
若是哈斯德魯巴爾成功與漢尼拔匯合,漢尼拔統帥一支生力軍,說不定可以對羅馬人發起再一次的乘勝追擊。
隻不過曆史沒有假如,漢尼拔在紮馬戰役戰敗之後,最終也走向了最後的人生道路:
迦太基在此役戰敗後對漢尼拔的軍事能力失去了信心,於是隨即向羅馬投降,正式結束第二次步匿戰爭。戰後羅馬向迦太基定下了極為苛刻的條款,除了巨額戰爭賠款之外,迦太基失去了所有海外領土,海軍解散至隻剩下十艘防海盜的軍船,並從此不得在未經羅馬許可下建立軍隊。
四十六歲的漢尼拔在此時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並證明他在內政上的能力不亞於他的軍事才華。戰後他先低調行事了一陣子,但迦太基政局的腐敗使他不久之後便出頭予以整治,他被選為行政官後恢複了這個職位的威信,並進行了一係列成效顯彰的改革,使得迦太基可望在不大幅增加稅收的情況下分期付清對羅馬的戰爭賠款。
紮馬戰役之後七年,羅馬人開始顧慮迦太基人複蘇的經濟會對他們再次造成威脅,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漢尼拔。漢尼拔為此自願流放離開迦太基。他首先拜訪了迦太基的故鄉腓尼基的推羅城,隨之旅行至以弗所,被準備向羅馬開戰的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三世奉為上賓。
漢尼拔不久便發現安條克的軍隊無法與羅馬軍的力量抗衡,因此建議他派遣艦隊登陸意大利南部,並自願率領這批軍隊。但聽信內臣進言後的安條克三世不願將任何重要職位交給漢尼拔,因此未予采納。據斯特拉波與普魯塔克所記,在這段期間內他亦花了一段時間在亞美尼亞王國宮廷中,幫國王阿爾塔克西一世興建新首都artaxata。
公元前190年,漢尼拔受命指揮安條克的艦隊,但在錫德戰役被羅馬的盟軍擊敗。安條克在連串戰役中敗給羅馬之後,有意向羅馬人求和並交出漢尼拔,因此漢尼拔逃至克裏特島,但不久便再次返回小亞細亞,投靠當時正與羅馬盟國帕加馬交戰的比提尼亞國王普魯西阿斯一世。漢尼拔在這場戰爭中為普魯西亞斯立下戰功,再次讓羅馬人決心使其就擒。在羅馬的要求下,普魯西亞斯同意將其交出,但決心不落入羅馬人手下的漢尼拔至此服毒自盡,據推測是服毒自盡。
其死亡的正確年代仍受到爭議,但曆史學家李維的著作似乎暗示漢尼拔與小其十二歲的大西庇阿同於公元前183年過世,享年六十四歲。
……
而作為漢尼拔的最強大敵,大西庇阿在紮馬戰役之後的人生也走向了輝煌:
西庇阿返回羅馬之後獲得了一次盛大的凱旋式並被贈予“征服非洲的”(africanvs)的稱號。他拒絕被給予其它更高的榮譽(曾有一些西庇阿的支持者甚至提出授予他終身執政官或獨裁官職位)。前199年西庇阿當選為監察官。在從監察官職位卸任後,他在許多年裏都沒有參與政治活動,直到前194年第二次出任執政官。
前193年西庇阿與其他幾名代表一起前往非洲,試圖調解正在擴張中的馬西尼薩與業已衰落的迦太基之間的尖銳矛盾。由於羅馬人明顯偏向馬西尼薩,這次調解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前191年,羅馬與東方最強大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爆發戰爭。這次戰爭的起因是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侵入巴爾幹,然而羅馬人的擴張意圖也起了決定作用。
在安條克三世被趕出希臘後,羅馬元老院決心派遣遠征軍入侵位於亞洲的塞琉古帝國本土。大西庇阿的弟弟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被元老院任命為羅馬軍隊的指揮官,而大西庇阿與他同行(作這種安排的原因是,西庇阿剛於前194年的執政官職位卸任,尚未達到再次出任執政官的時間間隔)。很有可能,真正掌握軍隊領導權的是大西庇阿。前190年,羅馬軍隊在馬格尼西亞(位於小亞細亞)徹底打敗了安條克三世。大西庇阿由於生病沒有親自指揮這場戰鬥。在返回羅馬後,他的弟弟盧基烏斯獲得了“征服亞洲的”的稱號。
西庇阿對希臘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偏愛以及他個人性格上的某些缺點給他豎立了不少政敵。老加圖是西庇阿的反對者中的代表人物;加圖以嚴厲和簡樸著稱,他認為西庇阿追求浮華並對其十分厭惡。當西庇阿兄弟結束了與安條克三世的戰爭返回羅馬後,西庇阿的敵人們找到了打擊他的把柄。表麵上,打擊行動是針對大西庇阿的弟弟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的。前187年,保民官指控盧基烏斯挪用了安條克三世償付羅馬的賠款。西庇阿不得不出麵為弟弟進行辯護,盡管他知道政敵們真正的目標是他本人。西庇阿在法庭上質問,為何保民官如此關注3000塔蘭特黃金的去向,而不關注已經進入國庫的15000塔蘭特;他是在暗示,羅馬能獲得賠款一事本身就是盧基烏斯的功勞。這種高調的舉動弄得法官們不知所措,於是這次審判不了了之。
但事情並沒有這樣了結,這問題接連糾纏了西庇阿兄弟好幾年(實際上,大西庇阿去世後盧基烏斯終於被定罪,被課以罰款並險些坐牢)。前185年,西庇阿本人遭到指控,他被控在戰爭期間接受了安條克三世的賄賂。這事一直被鬧到公民大會。根據記載,西庇阿在公民大會上發表了一篇演說。他在演說中完全不提審判本身,而是向民眾強調他對羅馬的貢獻,尤其提醒民眾注意審判他的這天正是他在紮馬戰役中戰勝漢尼拔的日子。結果他成功地在人民中引起了一場支持他的狂熱,許多人,包括一些法官都簇擁到他身旁,一直跟著他到卡皮托裏山(羅馬七丘中的一座,朱庇特神廟位於其上)上去了。他們在那裏舉行祭典並向神祈禱給予羅馬更多像大西庇阿這樣的傑出統帥。於是西庇阿利用自己的個人威望擺脫了審判。雖然後來又有好幾次審判他的企圖,但都被他未來的女婿提比略?塞姆普羅尼烏斯?格拉古(老格拉古)巧妙地給阻止了。老格拉古的兒子、大西庇阿的外孫提比略?格拉古是古羅馬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在經曆了這些事情之後,西庇阿的精神受到很大打擊,精力明顯衰退。他決定隱居,於是離開羅馬到利特爾盧姆(在坎帕尼亞)自家的莊園去居住。他在那裏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光。
大西庇阿的死亡時間並沒有定論,但是後人似乎很喜歡將其的死亡時間與漢尼拔列為同一年:
大西庇阿可能去世於前183年9月。他的確切去世日期不詳。李維最開始甚至說西庇阿死於前187年,後來發現了西庇阿在公民大會的演說才認為他的去世時間不可能早於前185年。波裏比阿認為西庇阿死於前183年,這個年份被大多數現代學者所接受。很諷刺地,西庇阿的對手漢尼拔也死於這一年。
據記載,西庇阿拒絕葬在阿皮亞大道沿線的西庇阿祖祖輩輩的墓地裏,原因是墓地在羅馬境內。西庇阿留下遺言,直譯過來是:“不知感恩的祖國,你們有何資格擁有我的遺骨。”因此他的墓位於利特爾盧姆。(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