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師很清楚小心駛得萬年船的道理。[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棉_._.花_._.糖_._.小_._.說_._.網<<<$.]畢竟自己的兒子以及一些妻妾在一些情況下,可以說並沒有還手之力。
若是目標是他的話,他反而不會擔心什麽,畢竟張嘉師有著自信,那就是即使是麵對幾個頂級好手的圍攻,他也能夠做到盡可能的打不過就跑。
但是若是幾個一流好手將嬴珣以及嬴玥汐當作目標的話,那麽他還真的是分身乏術了。
張嘉師沒有想到的事情,那就是他雖然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但是他沒有預料到的是,對方居然也會選擇在一些地方特意安排襲擊人員。
按照正常的情況而言,這樣的安排無疑是一個削弱力量的方式。但是麵對著張嘉師的故布疑陣,他們也就隻能夠將有限的人手分攤一些,盡可能的找到攻擊很有可能是大秦帝國高級官員的機會。
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居然是張嘉師帶著自己的兒子,大秦帝國的三世皇帝嬴珣以及他的一些妻妾子女出來進行微服私訪。
……
張嘉師沒有想到,這一次負責在關中地區挑起混亂的人,居然是劉邦以及項羽麾下潛逃的文武。
而張嘉師更加沒有想到的,劉邦這邊的負責人是雍齒,而項羽那邊的人員負責人則是季布。
在張嘉師所知道的曆史當中,雍齒是秦末漢初泗水郡沛縣人。原為沛縣世族,與王陵素善。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雍齒素輕劉邦,翌年,在劉邦起義的初始階段,雍齒獻出了豐邑投靠了魏國周市。劉邦大怒,二次攻打豐邑而不下,隻好到薛(今山東滕州)投奔項梁,項梁隨後借兵給劉邦,才得以打敗雍齒。
漢高祖六年(前201)。劉邦聽從張良的意見,封雍齒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戶,位次居五十七。
漢惠帝三年(前192)雍齒卒,諡肅侯,葬於什邡西郊。他的第三代(曾)孫雍桓,襲爵終侯。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九月,發夜郎兵,下牂牁,會番禺。終倨不肯從軍擊南越;又因所籌酎金和獻祭事不合要求,被削掉侯位,計其後代先後在什邡世襲共八十九年。
雍齒封侯的原因可以說很是戲劇性:
漢六年(前201)正月,封賞功臣。張良不曾有戰功,高帝說:“出謀劃策於營帳之中,決定勝負在千裏之外,這就是子房的功勞。讓張良自己從齊國選擇三萬戶作為封邑。”張良說:“當初我在下邳起事,與主上會合在留縣,這是上天把我交給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計謀,幸而經常生效,我隻願受封留縣就足夠了,不敢承受三萬戶。”於是封張良為留侯,同蕭何等人一起受封。
劉邦封賞大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人日夜爭功,不能決定高下,未能進行封賞。[]劉邦在洛陽南宮,從橋上望見一些將領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議論。劉邦說:“這些人在說什麽?”留侯說:“陛下不知道嗎?這是在商議反叛呀。”劉邦說:“天下剛剛安定,為什麽還要謀反呢?”留侯說:“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著這些人取得了天下,現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賞的都是蕭何、曹參這些陛下所親近寵幸的老友,所誅殺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軍官們計算功勞,認為天下的土地不夠一一封賞的,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懷疑到平生的過失而至於遭受誅殺,所以就聚在一起圖謀造反了。”劉邦於是憂心忡忡地說:“這件事該怎麽辦呢?”留侯說:“劉邦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誰最突出?”劉邦說:“雍齒與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殺掉他,因為他的功勞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說:“現在趕緊先封賞雍齒來給群臣看,群臣見雍齒都被封賞,那麽每人對自己能受封就堅信不疑了。”於是劉邦便擺設酒宴,封雍齒為什方侯,並緊迫地催促丞相、禦史評定功勞,施行封賞。群臣吃過酒後,都高興地說:“雍齒尚且被封為侯,我們這些人就不用擔憂了。”
所以從曆史的情況而言,張嘉師雖然不知道雍齒的死活,但是心中卻先入為主的認為雍齒眼下應該是輕視劉邦,而不會為他繼續報仇。
而丁公的情況也是一樣:
在曆史上的丁公可以說是一個被劉邦殺雞儆猴的倒黴蛋,史書記載: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於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可以說,丁公認為自己當時放過劉邦,讓劉邦最終能夠得到天下,是對劉邦有著莫大的功勞。
但是毫無疑問,劉邦需要的不是償還丁公的恩情,有可能是應驗“升米恩,鬥米仇”的諺語,劉邦認為償還丁公當初釋放他的恩惠,必然會付出很多不必要的代價,而且在另外方麵而言,劉邦同樣也不希望丁公的做法會得到褒獎,從而引發一些讓自己麾下文武的不必要的想法,所以最終丁公成為了被劉邦在這一方麵樹立的典型,從而被劉邦殺雞儆猴。
(升米恩,鬥米仇的典故很是發人深省: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家比較富裕。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隻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裏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
回家後,家裏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麽?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裏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麽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裏,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麽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這就是“升米恩,鬥米仇”。
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兩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隻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上癮的。)
……
而在這個世界當中,丁公的弟弟季布在張嘉師的第一次東征作戰當中,因為援助魏豹而被張嘉師麾下的英布所部官兵,在戰鬥中擊殺。
但是在原來的世界當中,季布因為與丁公截然不同的遭遇,成為了一個讓劉邦同樣樹立相應典型而加以厚待的人:
季布是楚地人,為人好逞意氣,愛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氣。
項羽派他率領軍隊,曾屢次使漢王劉邦受到困窘。等到項羽滅亡以後,劉邦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並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論罪要滅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當中。
周家說:“陛下懸賞捉拿你非常緊急,追蹤搜查就要到我家來了,將軍您能夠聽從我的話,我才敢給你獻個計策;如果不能,我情願先自殺。”季布答應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頭發剃掉,用鐵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運貨的大車裏,將他和周家的幾十個奴仆一同出賣給魯地的朱家。
朱家心裏知道是季布,便買了下來安置在田地裏耕作,並且告誡他的兒子說:“田間耕作的事,都要聽從這個傭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樣的飯。”
朱家便乘坐輕便馬車到洛陽去了,拜見了汝陰侯夏侯嬰。夏侯嬰留朱家喝了幾天酒。朱家乘機對夏侯嬰說:“季布犯了什麽大罪,陛下追捕他這麽急迫?”夏侯嬰說:“季布多次替項羽窘迫陛下,陛下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甘休。”朱家說:“您看季布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夏侯嬰說:“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朱家說:“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項羽差遣,這完全是職分內的事。項羽的臣下難道可以全都殺死嗎?現在陛下剛剛奪得天下,僅僅憑著個人的怨恨去追捕一個人,為什麽要向天下人顯示自己器量狹小呢!再說憑著季布的賢能,陛下追捕又如此急迫,這樣,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這種忌恨勇士而去資助敵國的舉動,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屍體的原因了。您為什麽不尋找機會向陛下說明呢?”
夏侯嬰知道朱家是位大俠客,猜想季布一定隱藏在他那裏,便答應說:“好。”
夏侯嬰等待機會,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劉邦奏明。劉邦於是就赦免了季布。在這個時候,許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稱讚季布能變剛強為柔順,朱家也因此而在當時出了名。後來季布被劉邦召見,表示服罪,劉邦任命他做了郎中。
漢惠帝的時候,季布擔任中郎將。匈奴單於曾經寫信侮辱呂後,而且出言不遜,呂後大為惱火,召集眾位將領來商議這件事。上將軍樊噲說:“我願帶領十萬人馬,橫掃匈奴。”各位將領都迎合呂後的心意,齊聲說:“好。”季布說:“樊噲真該處死啊!當年,高皇帝率領四十萬大軍尚且被圍困在平城,如今樊噲怎麽能用十萬人馬就能橫掃匈奴呢?這是當麵撒謊!再說秦王朝正因為對匈奴用兵,才引起陳勝等人起義造反。直到現在,天下因為連年戰亂所帶來的創傷還沒有治好,而樊噲又當麵阿諛逢迎,想要使天下動蕩不安。”在這個時候,殿上的將領都感到驚恐,呂後因此退朝,終於不再議論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東郡守,漢文帝的時候,有人說他很有才能,漢文帝便召見他,打算任命他做禦史大夫。又有人說他很勇敢,但好發酒瘋,難以接近。季布來到京城長安,在客館居留了一個月,漢文帝召見之後就讓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對漢文帝說:“我沒有什麽功勞卻受到了您的恩寵,在河東郡任職。現在陛下無緣無故地召見我,這一定是有人妄譽我來欺騙陛下;現在我來到了京城,沒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罷,遣回原郡,這一定是有人在您麵前毀謗我。陛下因為一個人讚譽我就召見,又因為一個人的毀謗而要我回去,我擔心天下有見識的人聽了這件事,就窺探出您為人處事的深淺了。”漢文帝默然不作聲,覺得很難為情,過了很久才說道:“河東對我來說是一個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見你啊!”於是季布就辭別了漢文帝漢,回到了河東郡守的原任。
……
從關於季布的情況來說,若是此次的刺殺行動由季布進行相應的安排,恐怕還有可能會取得成功。
但是在這個世界,季布早已經在數年前戰死,眼下召集了不少依舊不服從大秦帝國統治的楚國餘孽的丁公,與在張嘉師第三次南征的時候,據說率軍增援紀信,最終不知所蹤的雍齒,在一次偶然下,組成了反對大秦帝國的聯盟。
他們打算在時機合適的時候再次發起一次起義,但是鑒於在楚國被秦軍攻滅,而項伯等項氏一族不知所蹤的情況下,他們缺乏的是一個有威望的領導者。
但是在經過多次商討之後,丁公認為隻有在關中地區做出一些事情,才會有可能讓大秦帝國方寸大亂,若是因為這樣而引起混亂的話,那麽就是他們再次起事的良機。
若是目標是他的話,他反而不會擔心什麽,畢竟張嘉師有著自信,那就是即使是麵對幾個頂級好手的圍攻,他也能夠做到盡可能的打不過就跑。
但是若是幾個一流好手將嬴珣以及嬴玥汐當作目標的話,那麽他還真的是分身乏術了。
張嘉師沒有想到的事情,那就是他雖然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但是他沒有預料到的是,對方居然也會選擇在一些地方特意安排襲擊人員。
按照正常的情況而言,這樣的安排無疑是一個削弱力量的方式。但是麵對著張嘉師的故布疑陣,他們也就隻能夠將有限的人手分攤一些,盡可能的找到攻擊很有可能是大秦帝國高級官員的機會。
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居然是張嘉師帶著自己的兒子,大秦帝國的三世皇帝嬴珣以及他的一些妻妾子女出來進行微服私訪。
……
張嘉師沒有想到,這一次負責在關中地區挑起混亂的人,居然是劉邦以及項羽麾下潛逃的文武。
而張嘉師更加沒有想到的,劉邦這邊的負責人是雍齒,而項羽那邊的人員負責人則是季布。
在張嘉師所知道的曆史當中,雍齒是秦末漢初泗水郡沛縣人。原為沛縣世族,與王陵素善。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雍齒素輕劉邦,翌年,在劉邦起義的初始階段,雍齒獻出了豐邑投靠了魏國周市。劉邦大怒,二次攻打豐邑而不下,隻好到薛(今山東滕州)投奔項梁,項梁隨後借兵給劉邦,才得以打敗雍齒。
漢高祖六年(前201)。劉邦聽從張良的意見,封雍齒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戶,位次居五十七。
漢惠帝三年(前192)雍齒卒,諡肅侯,葬於什邡西郊。他的第三代(曾)孫雍桓,襲爵終侯。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九月,發夜郎兵,下牂牁,會番禺。終倨不肯從軍擊南越;又因所籌酎金和獻祭事不合要求,被削掉侯位,計其後代先後在什邡世襲共八十九年。
雍齒封侯的原因可以說很是戲劇性:
漢六年(前201)正月,封賞功臣。張良不曾有戰功,高帝說:“出謀劃策於營帳之中,決定勝負在千裏之外,這就是子房的功勞。讓張良自己從齊國選擇三萬戶作為封邑。”張良說:“當初我在下邳起事,與主上會合在留縣,這是上天把我交給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計謀,幸而經常生效,我隻願受封留縣就足夠了,不敢承受三萬戶。”於是封張良為留侯,同蕭何等人一起受封。
劉邦封賞大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人日夜爭功,不能決定高下,未能進行封賞。[]劉邦在洛陽南宮,從橋上望見一些將領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議論。劉邦說:“這些人在說什麽?”留侯說:“陛下不知道嗎?這是在商議反叛呀。”劉邦說:“天下剛剛安定,為什麽還要謀反呢?”留侯說:“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著這些人取得了天下,現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賞的都是蕭何、曹參這些陛下所親近寵幸的老友,所誅殺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軍官們計算功勞,認為天下的土地不夠一一封賞的,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懷疑到平生的過失而至於遭受誅殺,所以就聚在一起圖謀造反了。”劉邦於是憂心忡忡地說:“這件事該怎麽辦呢?”留侯說:“劉邦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誰最突出?”劉邦說:“雍齒與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殺掉他,因為他的功勞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說:“現在趕緊先封賞雍齒來給群臣看,群臣見雍齒都被封賞,那麽每人對自己能受封就堅信不疑了。”於是劉邦便擺設酒宴,封雍齒為什方侯,並緊迫地催促丞相、禦史評定功勞,施行封賞。群臣吃過酒後,都高興地說:“雍齒尚且被封為侯,我們這些人就不用擔憂了。”
所以從曆史的情況而言,張嘉師雖然不知道雍齒的死活,但是心中卻先入為主的認為雍齒眼下應該是輕視劉邦,而不會為他繼續報仇。
而丁公的情況也是一樣:
在曆史上的丁公可以說是一個被劉邦殺雞儆猴的倒黴蛋,史書記載: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於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可以說,丁公認為自己當時放過劉邦,讓劉邦最終能夠得到天下,是對劉邦有著莫大的功勞。
但是毫無疑問,劉邦需要的不是償還丁公的恩情,有可能是應驗“升米恩,鬥米仇”的諺語,劉邦認為償還丁公當初釋放他的恩惠,必然會付出很多不必要的代價,而且在另外方麵而言,劉邦同樣也不希望丁公的做法會得到褒獎,從而引發一些讓自己麾下文武的不必要的想法,所以最終丁公成為了被劉邦在這一方麵樹立的典型,從而被劉邦殺雞儆猴。
(升米恩,鬥米仇的典故很是發人深省: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家比較富裕。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隻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裏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
回家後,家裏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麽?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裏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麽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裏,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麽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這就是“升米恩,鬥米仇”。
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兩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隻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上癮的。)
……
而在這個世界當中,丁公的弟弟季布在張嘉師的第一次東征作戰當中,因為援助魏豹而被張嘉師麾下的英布所部官兵,在戰鬥中擊殺。
但是在原來的世界當中,季布因為與丁公截然不同的遭遇,成為了一個讓劉邦同樣樹立相應典型而加以厚待的人:
季布是楚地人,為人好逞意氣,愛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氣。
項羽派他率領軍隊,曾屢次使漢王劉邦受到困窘。等到項羽滅亡以後,劉邦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並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論罪要滅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當中。
周家說:“陛下懸賞捉拿你非常緊急,追蹤搜查就要到我家來了,將軍您能夠聽從我的話,我才敢給你獻個計策;如果不能,我情願先自殺。”季布答應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頭發剃掉,用鐵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運貨的大車裏,將他和周家的幾十個奴仆一同出賣給魯地的朱家。
朱家心裏知道是季布,便買了下來安置在田地裏耕作,並且告誡他的兒子說:“田間耕作的事,都要聽從這個傭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樣的飯。”
朱家便乘坐輕便馬車到洛陽去了,拜見了汝陰侯夏侯嬰。夏侯嬰留朱家喝了幾天酒。朱家乘機對夏侯嬰說:“季布犯了什麽大罪,陛下追捕他這麽急迫?”夏侯嬰說:“季布多次替項羽窘迫陛下,陛下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甘休。”朱家說:“您看季布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夏侯嬰說:“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朱家說:“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項羽差遣,這完全是職分內的事。項羽的臣下難道可以全都殺死嗎?現在陛下剛剛奪得天下,僅僅憑著個人的怨恨去追捕一個人,為什麽要向天下人顯示自己器量狹小呢!再說憑著季布的賢能,陛下追捕又如此急迫,這樣,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這種忌恨勇士而去資助敵國的舉動,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屍體的原因了。您為什麽不尋找機會向陛下說明呢?”
夏侯嬰知道朱家是位大俠客,猜想季布一定隱藏在他那裏,便答應說:“好。”
夏侯嬰等待機會,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劉邦奏明。劉邦於是就赦免了季布。在這個時候,許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稱讚季布能變剛強為柔順,朱家也因此而在當時出了名。後來季布被劉邦召見,表示服罪,劉邦任命他做了郎中。
漢惠帝的時候,季布擔任中郎將。匈奴單於曾經寫信侮辱呂後,而且出言不遜,呂後大為惱火,召集眾位將領來商議這件事。上將軍樊噲說:“我願帶領十萬人馬,橫掃匈奴。”各位將領都迎合呂後的心意,齊聲說:“好。”季布說:“樊噲真該處死啊!當年,高皇帝率領四十萬大軍尚且被圍困在平城,如今樊噲怎麽能用十萬人馬就能橫掃匈奴呢?這是當麵撒謊!再說秦王朝正因為對匈奴用兵,才引起陳勝等人起義造反。直到現在,天下因為連年戰亂所帶來的創傷還沒有治好,而樊噲又當麵阿諛逢迎,想要使天下動蕩不安。”在這個時候,殿上的將領都感到驚恐,呂後因此退朝,終於不再議論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東郡守,漢文帝的時候,有人說他很有才能,漢文帝便召見他,打算任命他做禦史大夫。又有人說他很勇敢,但好發酒瘋,難以接近。季布來到京城長安,在客館居留了一個月,漢文帝召見之後就讓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對漢文帝說:“我沒有什麽功勞卻受到了您的恩寵,在河東郡任職。現在陛下無緣無故地召見我,這一定是有人妄譽我來欺騙陛下;現在我來到了京城,沒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罷,遣回原郡,這一定是有人在您麵前毀謗我。陛下因為一個人讚譽我就召見,又因為一個人的毀謗而要我回去,我擔心天下有見識的人聽了這件事,就窺探出您為人處事的深淺了。”漢文帝默然不作聲,覺得很難為情,過了很久才說道:“河東對我來說是一個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見你啊!”於是季布就辭別了漢文帝漢,回到了河東郡守的原任。
……
從關於季布的情況來說,若是此次的刺殺行動由季布進行相應的安排,恐怕還有可能會取得成功。
但是在這個世界,季布早已經在數年前戰死,眼下召集了不少依舊不服從大秦帝國統治的楚國餘孽的丁公,與在張嘉師第三次南征的時候,據說率軍增援紀信,最終不知所蹤的雍齒,在一次偶然下,組成了反對大秦帝國的聯盟。
他們打算在時機合適的時候再次發起一次起義,但是鑒於在楚國被秦軍攻滅,而項伯等項氏一族不知所蹤的情況下,他們缺乏的是一個有威望的領導者。
但是在經過多次商討之後,丁公認為隻有在關中地區做出一些事情,才會有可能讓大秦帝國方寸大亂,若是因為這樣而引起混亂的話,那麽就是他們再次起事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