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騎兵,在張嘉師心中就是一種裝備輕裝鎧甲,擁有一定近戰能力的弓騎兵。[.超多好看小說]
事實上,這種突擊騎兵在大秦帝國以及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已經有一部分人員成為了這樣的兵種。
但是因為缺少雙邊馬鐙,馬蹄跌以及高橋馬鞍這三樣騎兵寶物,大秦帝國以及其他中原國家的輕裝弓騎兵的戰鬥力,更多隻能夠依靠自身的實力來作為發揮基準。
而毫無疑問的是,很多時候,無論是趙國,燕國,秦國亦或是大秦帝國,這些輕裝弓騎兵的戰鬥力,整體而言還很難比擬北方的遊牧民族。
要不然,蒙恬也不會在河套陰山之戰當中,利用步兵部隊以及弩陣來作為自己抵擋匈奴人如同海潮一般的衝擊,最後還是奪取了最後的勝利。毫無疑問,在蒙恬時期的秦軍輕裝弓騎兵,依舊是缺乏作為一個主要衝擊力量的兵種。
在長平之戰當中的相關記載有點扯談,那就是白起派遣的那些騎士部隊,更多的隻能夠輪番對趙國的運輸部隊進行騷擾作戰而不是真正的堵截在道路上。
當然,白起在回憶起這麽一個情況的時候,說出了一些讓張嘉師很是意外的情況。
……
一:這一支趙軍運輸部隊並不是從邯鄲出發,而是從廉頗原來存放糧食的一個倉庫進行運輸。
二:這些運輸部隊的護衛力量雖然看上去人數不少,但是其戰鬥力或者是說戰鬥意誌相對較差。固然當其時秦軍的騎士也有一部分人相對精通於騎射打擊技巧,但是毫無疑問的是,若是這一支趙軍運輸部隊能夠發揮出相應的實力,五千騎士還不足以抵擋這一支趙軍運輸部隊前往趙括被圍困的區域的通道。
三:這一支運輸隊在潰敗之後,其運輸的並不是大量的糧食,而是表麵上鋪灑了一層麥子的大量的沙子。由此可見,趙軍缺糧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
而趙括的主動出擊並不是有勇無謀,而是無論是趙軍亦或者是趙國,再也無法在糧秣供應這一方麵堅持下去。
所以,當其時他的那五千騎士所謂的斷絕趙軍糧道成為了決定性的關鍵,更多的是一種扯談。
因為趙軍在不得不缺糧出戰的時候,趙軍的敗局早已經確定了。
趙括縱使是用通天之能,恐怕都無法扭轉這種極端不利的局麵。
聽到了這些事情的張嘉師,不禁想起了另外一個情況,那就是趙奢是否對趙括的評價很差?
白起當時聽到了張嘉師的這種想法之後,沉默了好一會才說道:“按照我對趙奢此人的了解,其人並不是這種武斷的人。趙括的能耐早就在趙奢拜會樂毅的時候,被樂毅所看重。”
說到這裏的白起,沉默一下才繼續說下去說道:“趙奢此人的品性以及性格都有剛毅的一麵,其人也不是那種虛榮之輩。但是在對方的用兵上,卻有一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思維。(.好看的小說棉花糖”
“在戰場上,這樣的對手是相當難對付的。胡傷當其時就是因為中了趙奢的死間之計謀,繼而全軍覆沒。胡傷其人雖然在客卿當中也算是相當有能耐,其戰術能力甚至在王陵之上,但是其性格有些粗心,對於一些方麵的事情雖然有所思考甚至是謹慎,但是其很容易忽視一些比較無用,但是其實很重要的信息。”
白起說道這裏的語氣有些傷感,因為他當其時跟胡傷的關係也算是不錯的,在聽到了胡傷戰死的消息之後,白起隻能夠請求當其時的秦昭襄王放過其一個年歲甚小的孩子。
畢竟在秦國當中,這樣的全軍覆沒的戰敗,即使胡傷已經戰死,但是其家人的下場不會好得去什麽地方。
而張嘉師在這個時候則是想到了關於胡傷的相關記載,其人的主要曆史記載則是分別為公元前273年與白起合作的華陽之戰以及公元前270年的閼與之戰:
華陽之戰的相關記載是:
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秦將白起和胡陽聯合指揮在華陽(今河南新鄭北)各個擊破趙、魏聯軍的一次長途奔襲作戰。四十年,趙軍與魏軍聯合進攻韓國,包圍韓國重要城邑華陽。韓國求救於秦,秦昭襄王令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陽率軍救韓。聯軍與韓軍膠著於華陽,而華陽距秦地較遠,魏、趙估計援韓秦軍短期內不會趕到而疏於防範。
白起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方針。大軍由鹹陽出發,以平均每日百裏的急行軍進行遠途奔襲,僅8天就到達華陽城下。立即向魏軍發起攻擊,一舉殲滅魏軍13萬人,生擒3名魏將,魏國宰相芒卯敗逃;接著,又進攻趙將賈偃,經激戰,大敗趙軍,溺斃趙卒2萬人,遂乘勝直逼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境)。魏軍主力多被殲滅,無力再戰,割讓南陽(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地區)地向秦求和。秦聞知燕、趙聯合起兵救魏,便接受魏國南陽地後退兵。同年,也是在華陽之戰前,胡陽自己統率軍隊攻占了魏國的卷、蔡陽、長灶三城。
而閼與之戰的相關記載則是:
秦昭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以趙不履行協義為由。派中更胡陽率大軍攻趙閼與。趙惠文王急召名將廉頗、樂乘等,詢問是否可救。兩人均認為閼與距邯鄲(今河北境)甚遠,道路崎嶇險阻,難以救援。唯趙奢認為,兩軍相逢勇者勝。於是,趙惠文王命趙奢率軍救援閼與。趙奢軍出邯鄲30裏即築壘紮營,按兵不動。為隱蔽作戰企圖,傳令軍中:“有敢於談及軍事者,一律斬首”。秦軍一部進屯武安(今河北武安市境內)西麵,擊鼓呐喊,欲誘趙軍援救武安,鉗製趙軍。趙奢立斬一名要求救援武安的士兵,不為秦軍所動。駐屯28天之久,繼續增強營壘防禦,造成趙軍怯弱,唯保邯鄲假象。
秦派間諜潛入趙營探聽虛實,趙奢佯作不知,令屬下讓其任意活動,並放歸秦營,以麻痹秦軍。秦間諜把趙軍情況告於胡陽。胡陽大喜,認為閼與即可攻取,放鬆了對趙援軍的戒備。趙奢遂率全軍偃旗息鼓,疾馳兩天一夜,趕到距閼與城50裏處築壘設營。秦軍攻閼與不克,突聞趙援兵到來,倉促分兵迎擊。趙奢采納軍士許曆建議,發兵萬人搶占閼與北山高地。秦軍後到,攻山不下。趙奢乘勢,居高臨下,猛擊秦軍。閼與守軍也出城配合。秦軍不支,死傷逃散過半,大敗而歸,閼與之圍遂解。趙奢因功被封為馬服君。
……
想到了這些記載的張嘉師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其時的閼與以及趙奢原本屯駐的武安地區的秦軍到底是該一個怎麽樣的情況。畢竟張嘉師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從武安地區前往出發閼與,確實不算很長距離,兩天一夜的騎兵以及戰車部隊調動,確實能夠調動這些部隊趕往閼與……
然而,武安這個地方可是邯鄲西麵不到五十裏的一處城塞,而且趙國並沒有失去這個地方的控製權,而史記當中的記載,很明顯出現錯誤。
張嘉師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得到的是白起的兩點糾正:
第一點,趙奢的死間事實上是一早已經派出去的,在完成了這一點之後,趙奢隨後率軍從邯鄲一帶的軍營率軍出發。
第二點,武安並不是秦軍的控製區,他的武安君封號,並不是以地名為主,而是以一種名譽性稱謂為封號。
張嘉師這個時候才想起一點,那就是古代的封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地名為主,一種則是以類似於武安,武穆等等比較名譽的稱號為主的封號。
比如說武安,其封號的含義就是: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最早出自西周,曆朝曆代國之能安邦勝敵者均號“武安”。“君”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
曆朝曆代國之能安邦勝敵者均號“武安”,武安君亦如此,戰國時期盛行的封君製是春秋時期分封卿大夫的繼續。“君”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
《儀禮?喪服》篇講:“君,至尊也。”鄭玄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賈公彥又疏道:“以其有地則有臣故也。”這裏指出了稱君的兩個條件,一是據有土地;二是屬有臣子。
在一些史書當中描述武安是指武安一地,明顯是一種錯誤。
而白起在這個時候,則是有些促狹的說出一個問題:“你該不會是以為馬服子在兵敗之後被趙王殺了全家吧?”
聽到了這麽一個問題的張嘉師,一開始也沒有留意,而是輕輕地嗯了一聲。
而白起則是無奈的搖了搖頭:“趙國沒有誅九族,馬服子的家人確實是死了,但是死的隻有三族而已。”
聽到了白起的這句話,張嘉師才想起這麽一個問題確實是他搞錯了:
……
“九族”泛指親屬。但“九族”所指,諸說不同。
一說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嶽父、嶽母。
古代的誅滅家族,分為幾個時期的演變:
在連坐法興起的時期,主要是誅殺三族,這三族一般是指父母妻兒,兄弟姐妹這種有著血緣關係的直係親屬。
隋朝興起的誅殺五族則是指父母妻兒,兄弟姐妹以及祖父孫子。
九族主要是第二種說法: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嶽父、嶽母。
誅十族是中國古代牽連最廣的刑罰,但是隻有一個人嚐試過這麽一種情況:
方孝孺被稱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輔佐朱元璋孫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滿朝廷(其實是一大派係)。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後,第一個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兩次見新皇帝都是披麻戴孝、嚎啕痛哭,朱棣低聲下氣請他代擬詔書(逼他表態),他隻寫了“燕賊篡位”四個大字。朱棣問他:“難道你不怕死嗎?”方孝孺答:“要殺便殺,詔不可草。”朱棣:“難道不顧及你的九族嗎?”方孝孺:“不要說九族,誅十族也不怕。”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門生”湊成十族,統統殺掉。
由此可見,趙孝文王在趙括兵敗之後,殺死的主要是趙括的母親,兄弟姐妹以及他的妻兒。
要不然,作為趙括侄子的第一任武安侯(這個是地名封號)趙興不可能活到秦末亂世。
當然,趙興與趙括劃分界線,主要還是因為其父,也就是趙括的弟弟趙牧被牽連而死的事情:
戰國時趙國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牧,亦為趙將,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將趙牧之子趙興遷徙至陝西鹹陽。
在項羽攻破鹹陽之後,其為紀念祖父之戰功以趙奢的封號為姓氏“馬服”,後改為馬姓。武安侯馬興也被奉為馬氏改姓祖。
由此可見,趙興在年紀尚在弱冠之際,其父親就被牽連處死,這樣的話,其心中怨恨趙括,自然也不是無中生有的事情。
這麽一來,趙孝成王殺死的人是趙括的三族,但是並不包括趙興這個侄子。
但是對於馬思括以及趙高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而言,趙興的存在隻不過是一個親戚而已。
馬思括並沒有尋找自己素未謀麵的親戚,但是對於趙高以及趙成兄弟而言,趙興被遷入鹹陽的安排,不出意外的話,就是他們所安排的事情。
畢竟在趙括死後,馬服君的稱號同樣也被趙孝成王收回。
事實上,這種突擊騎兵在大秦帝國以及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已經有一部分人員成為了這樣的兵種。
但是因為缺少雙邊馬鐙,馬蹄跌以及高橋馬鞍這三樣騎兵寶物,大秦帝國以及其他中原國家的輕裝弓騎兵的戰鬥力,更多隻能夠依靠自身的實力來作為發揮基準。
而毫無疑問的是,很多時候,無論是趙國,燕國,秦國亦或是大秦帝國,這些輕裝弓騎兵的戰鬥力,整體而言還很難比擬北方的遊牧民族。
要不然,蒙恬也不會在河套陰山之戰當中,利用步兵部隊以及弩陣來作為自己抵擋匈奴人如同海潮一般的衝擊,最後還是奪取了最後的勝利。毫無疑問,在蒙恬時期的秦軍輕裝弓騎兵,依舊是缺乏作為一個主要衝擊力量的兵種。
在長平之戰當中的相關記載有點扯談,那就是白起派遣的那些騎士部隊,更多的隻能夠輪番對趙國的運輸部隊進行騷擾作戰而不是真正的堵截在道路上。
當然,白起在回憶起這麽一個情況的時候,說出了一些讓張嘉師很是意外的情況。
……
一:這一支趙軍運輸部隊並不是從邯鄲出發,而是從廉頗原來存放糧食的一個倉庫進行運輸。
二:這些運輸部隊的護衛力量雖然看上去人數不少,但是其戰鬥力或者是說戰鬥意誌相對較差。固然當其時秦軍的騎士也有一部分人相對精通於騎射打擊技巧,但是毫無疑問的是,若是這一支趙軍運輸部隊能夠發揮出相應的實力,五千騎士還不足以抵擋這一支趙軍運輸部隊前往趙括被圍困的區域的通道。
三:這一支運輸隊在潰敗之後,其運輸的並不是大量的糧食,而是表麵上鋪灑了一層麥子的大量的沙子。由此可見,趙軍缺糧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
而趙括的主動出擊並不是有勇無謀,而是無論是趙軍亦或者是趙國,再也無法在糧秣供應這一方麵堅持下去。
所以,當其時他的那五千騎士所謂的斷絕趙軍糧道成為了決定性的關鍵,更多的是一種扯談。
因為趙軍在不得不缺糧出戰的時候,趙軍的敗局早已經確定了。
趙括縱使是用通天之能,恐怕都無法扭轉這種極端不利的局麵。
聽到了這些事情的張嘉師,不禁想起了另外一個情況,那就是趙奢是否對趙括的評價很差?
白起當時聽到了張嘉師的這種想法之後,沉默了好一會才說道:“按照我對趙奢此人的了解,其人並不是這種武斷的人。趙括的能耐早就在趙奢拜會樂毅的時候,被樂毅所看重。”
說到這裏的白起,沉默一下才繼續說下去說道:“趙奢此人的品性以及性格都有剛毅的一麵,其人也不是那種虛榮之輩。但是在對方的用兵上,卻有一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思維。(.好看的小說棉花糖”
“在戰場上,這樣的對手是相當難對付的。胡傷當其時就是因為中了趙奢的死間之計謀,繼而全軍覆沒。胡傷其人雖然在客卿當中也算是相當有能耐,其戰術能力甚至在王陵之上,但是其性格有些粗心,對於一些方麵的事情雖然有所思考甚至是謹慎,但是其很容易忽視一些比較無用,但是其實很重要的信息。”
白起說道這裏的語氣有些傷感,因為他當其時跟胡傷的關係也算是不錯的,在聽到了胡傷戰死的消息之後,白起隻能夠請求當其時的秦昭襄王放過其一個年歲甚小的孩子。
畢竟在秦國當中,這樣的全軍覆沒的戰敗,即使胡傷已經戰死,但是其家人的下場不會好得去什麽地方。
而張嘉師在這個時候則是想到了關於胡傷的相關記載,其人的主要曆史記載則是分別為公元前273年與白起合作的華陽之戰以及公元前270年的閼與之戰:
華陽之戰的相關記載是:
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秦將白起和胡陽聯合指揮在華陽(今河南新鄭北)各個擊破趙、魏聯軍的一次長途奔襲作戰。四十年,趙軍與魏軍聯合進攻韓國,包圍韓國重要城邑華陽。韓國求救於秦,秦昭襄王令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陽率軍救韓。聯軍與韓軍膠著於華陽,而華陽距秦地較遠,魏、趙估計援韓秦軍短期內不會趕到而疏於防範。
白起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方針。大軍由鹹陽出發,以平均每日百裏的急行軍進行遠途奔襲,僅8天就到達華陽城下。立即向魏軍發起攻擊,一舉殲滅魏軍13萬人,生擒3名魏將,魏國宰相芒卯敗逃;接著,又進攻趙將賈偃,經激戰,大敗趙軍,溺斃趙卒2萬人,遂乘勝直逼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境)。魏軍主力多被殲滅,無力再戰,割讓南陽(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地區)地向秦求和。秦聞知燕、趙聯合起兵救魏,便接受魏國南陽地後退兵。同年,也是在華陽之戰前,胡陽自己統率軍隊攻占了魏國的卷、蔡陽、長灶三城。
而閼與之戰的相關記載則是:
秦昭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以趙不履行協義為由。派中更胡陽率大軍攻趙閼與。趙惠文王急召名將廉頗、樂乘等,詢問是否可救。兩人均認為閼與距邯鄲(今河北境)甚遠,道路崎嶇險阻,難以救援。唯趙奢認為,兩軍相逢勇者勝。於是,趙惠文王命趙奢率軍救援閼與。趙奢軍出邯鄲30裏即築壘紮營,按兵不動。為隱蔽作戰企圖,傳令軍中:“有敢於談及軍事者,一律斬首”。秦軍一部進屯武安(今河北武安市境內)西麵,擊鼓呐喊,欲誘趙軍援救武安,鉗製趙軍。趙奢立斬一名要求救援武安的士兵,不為秦軍所動。駐屯28天之久,繼續增強營壘防禦,造成趙軍怯弱,唯保邯鄲假象。
秦派間諜潛入趙營探聽虛實,趙奢佯作不知,令屬下讓其任意活動,並放歸秦營,以麻痹秦軍。秦間諜把趙軍情況告於胡陽。胡陽大喜,認為閼與即可攻取,放鬆了對趙援軍的戒備。趙奢遂率全軍偃旗息鼓,疾馳兩天一夜,趕到距閼與城50裏處築壘設營。秦軍攻閼與不克,突聞趙援兵到來,倉促分兵迎擊。趙奢采納軍士許曆建議,發兵萬人搶占閼與北山高地。秦軍後到,攻山不下。趙奢乘勢,居高臨下,猛擊秦軍。閼與守軍也出城配合。秦軍不支,死傷逃散過半,大敗而歸,閼與之圍遂解。趙奢因功被封為馬服君。
……
想到了這些記載的張嘉師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其時的閼與以及趙奢原本屯駐的武安地區的秦軍到底是該一個怎麽樣的情況。畢竟張嘉師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從武安地區前往出發閼與,確實不算很長距離,兩天一夜的騎兵以及戰車部隊調動,確實能夠調動這些部隊趕往閼與……
然而,武安這個地方可是邯鄲西麵不到五十裏的一處城塞,而且趙國並沒有失去這個地方的控製權,而史記當中的記載,很明顯出現錯誤。
張嘉師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得到的是白起的兩點糾正:
第一點,趙奢的死間事實上是一早已經派出去的,在完成了這一點之後,趙奢隨後率軍從邯鄲一帶的軍營率軍出發。
第二點,武安並不是秦軍的控製區,他的武安君封號,並不是以地名為主,而是以一種名譽性稱謂為封號。
張嘉師這個時候才想起一點,那就是古代的封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地名為主,一種則是以類似於武安,武穆等等比較名譽的稱號為主的封號。
比如說武安,其封號的含義就是: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最早出自西周,曆朝曆代國之能安邦勝敵者均號“武安”。“君”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
曆朝曆代國之能安邦勝敵者均號“武安”,武安君亦如此,戰國時期盛行的封君製是春秋時期分封卿大夫的繼續。“君”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
《儀禮?喪服》篇講:“君,至尊也。”鄭玄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賈公彥又疏道:“以其有地則有臣故也。”這裏指出了稱君的兩個條件,一是據有土地;二是屬有臣子。
在一些史書當中描述武安是指武安一地,明顯是一種錯誤。
而白起在這個時候,則是有些促狹的說出一個問題:“你該不會是以為馬服子在兵敗之後被趙王殺了全家吧?”
聽到了這麽一個問題的張嘉師,一開始也沒有留意,而是輕輕地嗯了一聲。
而白起則是無奈的搖了搖頭:“趙國沒有誅九族,馬服子的家人確實是死了,但是死的隻有三族而已。”
聽到了白起的這句話,張嘉師才想起這麽一個問題確實是他搞錯了:
……
“九族”泛指親屬。但“九族”所指,諸說不同。
一說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嶽父、嶽母。
古代的誅滅家族,分為幾個時期的演變:
在連坐法興起的時期,主要是誅殺三族,這三族一般是指父母妻兒,兄弟姐妹這種有著血緣關係的直係親屬。
隋朝興起的誅殺五族則是指父母妻兒,兄弟姐妹以及祖父孫子。
九族主要是第二種說法: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嶽父、嶽母。
誅十族是中國古代牽連最廣的刑罰,但是隻有一個人嚐試過這麽一種情況:
方孝孺被稱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輔佐朱元璋孫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滿朝廷(其實是一大派係)。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後,第一個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兩次見新皇帝都是披麻戴孝、嚎啕痛哭,朱棣低聲下氣請他代擬詔書(逼他表態),他隻寫了“燕賊篡位”四個大字。朱棣問他:“難道你不怕死嗎?”方孝孺答:“要殺便殺,詔不可草。”朱棣:“難道不顧及你的九族嗎?”方孝孺:“不要說九族,誅十族也不怕。”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門生”湊成十族,統統殺掉。
由此可見,趙孝文王在趙括兵敗之後,殺死的主要是趙括的母親,兄弟姐妹以及他的妻兒。
要不然,作為趙括侄子的第一任武安侯(這個是地名封號)趙興不可能活到秦末亂世。
當然,趙興與趙括劃分界線,主要還是因為其父,也就是趙括的弟弟趙牧被牽連而死的事情:
戰國時趙國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牧,亦為趙將,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將趙牧之子趙興遷徙至陝西鹹陽。
在項羽攻破鹹陽之後,其為紀念祖父之戰功以趙奢的封號為姓氏“馬服”,後改為馬姓。武安侯馬興也被奉為馬氏改姓祖。
由此可見,趙興在年紀尚在弱冠之際,其父親就被牽連處死,這樣的話,其心中怨恨趙括,自然也不是無中生有的事情。
這麽一來,趙孝成王殺死的人是趙括的三族,但是並不包括趙興這個侄子。
但是對於馬思括以及趙高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而言,趙興的存在隻不過是一個親戚而已。
馬思括並沒有尋找自己素未謀麵的親戚,但是對於趙高以及趙成兄弟而言,趙興被遷入鹹陽的安排,不出意外的話,就是他們所安排的事情。
畢竟在趙括死後,馬服君的稱號同樣也被趙孝成王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