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角的心中,匈奴人的實力越來越大他也不是視若無睹,但是對於蘇角而言,他作為一個郡守,也有自己需要思量的地方。[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就好比是這一次出兵,他麾下的遼寧郡郡兵部隊可是主力。
若是因為自己過於冒進或者是輕敵而付出慘重的代價,不要說張嘉師的想法如何,他自己都無法過自己的那一關。
所以,這也就是蘇角並沒有一開始全軍掩殺,增援東胡人的前提。
……
劄別赫雖然也算是拚了老命來進行戰鬥,但是戰爭持續到現在,東胡人越來越虛弱的情況可不是他所能夠避免的。
所以,這一次決戰,確實是關乎東胡人延續下去的關鍵一戰。
他也不是沒有看出,秦軍有些裹足不前的打算,但是眼下他可不是跟過來增援的秦軍官兵撕破臉的最好時機。要知道一點,若是他現在跟秦軍撕破臉的話,那麽下一次匈奴人再次大舉進攻的話,等待劄別赫的將會是一個絕望的局麵。
所以,劄別赫更多的隻能夠將心中的不滿埋藏起來,而是繼續奮力指揮殘餘的東胡人部隊抵擋匈奴人的攻勢。
當然,劄別赫也有心思將秦軍官兵也拖進這一次大戰當中,為了做到這一點,他甚至是不得不冒險將自己的戰線逐漸向秦軍的弩戰車部隊靠攏。
而之前的那一個情況劄別赫雖然不太了解秦軍為什麽會這樣做,但是他隱約明白,秦軍對靠近他們陣型的東胡人以及匈奴人格殺勿論,更多是因為避免雙方衝散了需要集中在一起才能夠更有效發揮出一定戰鬥力的秦軍弩戰車戰陣。
所以,在率領殘部逐漸跟秦軍弩戰車部隊靠攏的時候,劄別赫就讓自己麾下的官兵不要太過於接近秦軍的弩戰車部隊,避免對方會誤殺自己麾下的部屬或者是故意這麽做,變相削弱東胡人已經殘存無幾的最後戰力。
雙方在弩戰車戰陣北麵的作戰區域,因為劄別赫的有意安排,逐漸向南移動。
秦軍弩戰車部隊的指揮官,一開始也不是太明白這是什麽情況,但是當時間一長,這個指揮官還不知道這是劄別赫“禍水東引”的計劃,那麽他早就不可能升任這個職位。
在分析出眼前的戰場態勢之後,這個秦軍的弩戰車部隊指揮官,迅速下令弩戰車緩緩前進的戰陣,逐漸停頓下來,然後組成了以三輛弩戰車為一組的防禦陣型。
這種防禦陣型主要是將這些戰車盡可能靠攏在一起,然後以弩戰車上的九個能夠使用武器作戰的官兵,集中力量防禦一個方向的敵人。
這些作戰的官兵,包含的還有秦軍弩戰車的馭手。
雖然說秦軍弩戰車的馭手並不是主要的作戰力量,但是在這麽一個情況下,采取防禦陣勢的秦軍弩戰車還是能夠得以讓這些馭手發揮出自己的戰鬥力。
他們手中配備的武器,並不是撅張弩,而是一種比較輕巧的單發手弩。<strong>.</strong>
這種手弩的射程不遠,但是裝填簡易,而且以馭手的力量而言,也能夠發揮出這種手弩的相應作戰能力。
在布置這種防禦陣型之前,最外圍的弩戰車馭手需要將弩戰車倒轉,讓車廂的後方變成對外的態勢。
而在完成這一點之後,弩戰車上的一些主要是抵禦輕型弓弩射出來的箭鏃的木製擼盾也會擺放起來。
於是一輛弩戰車的三個作戰人員,就能夠憑借這種能夠提供一定防禦能力的弩戰車車廂作為射擊平台,向外麵接近防禦陣型的敵人進行射擊。
這也是張嘉師主要取自後世明軍車陣的一種改良方式。
畢竟這種弩戰車相對於後世明軍的車陣的配備而言,更多是進攻傾向的配置,而非被動防禦騎兵突襲的馬車。
……
而在外圍的弩戰車後方,大批的弩戰車在馭手們的控製下,也停止前進,而是向最近的弩戰車防禦線靠攏。
這些人的任務,主要是集中力量射擊大批敵人來襲的方向,掩護前方的弩戰車的防禦體係。
這麽一種協同作戰的方式,對於現在的秦軍而言,可以說比較新穎,但是也不是讓他們覺得非常的難以接受。
畢竟這種方式確實是有違過往戰車部隊作戰的相應規則,但是這不代表這些弩戰車的官兵接受不了張嘉師的這種新穎戰術。
相反,在經過相應的訓練之後,這些弩戰車的官兵認為這種弩戰車的作戰方式,有效提高戰車人員的存活能力。
……
當然,張嘉師並不僅僅是對於弩戰車這種作戰兵種做出相應的布置,在這麽幾個月的時間當中,張嘉師通過跟白起的演練以及跟韓信等人的商討之後,這種弩戰車完全能夠勝任相應的協同作戰。
但是張嘉師還是無法讓這些部隊的相應協同那樣,做到如同後世的那種步坦協同一樣。
……
後世的步坦協同作戰,更多是一種步兵,坦克,隨軍前進的火炮的一種混合戰術:
炮兵實施火力掩護,保障步兵、坦克兵開進和展開。
衝擊前,進行炮火準備,破壞敵防禦陣地,殺傷敵有生力量。步兵、坦克兵發起衝擊後,炮兵以火力壓製敵防禦支撐點和縱深目標,製止敵兵力、兵器機動,支援步兵、坦克兵衝擊。向敵縱深內發展進攻時,炮兵逐次向前轉移陣地,以火力護送步兵、坦克兵發展進攻。步兵、坦克兵利用炮火效果,由坦克兵引導步兵衝擊或坦克以火力支援步兵衝擊,協調一致地消滅敵人。隨伴火炮在步兵、坦克兵戰鬥隊形內,以火力摧毀阻礙步兵、坦克兵前進的敵坦克、火力點,步兵及時給坦克兵和炮兵指示目標。
機動時步兵積極為坦克兵、炮兵偵察道路、排除障礙物,坦克搭載步兵和輕便炮兵運動。
防禦時,炮兵壓製敵炮兵,攔阻衝擊之敵,支援步兵、坦克兵抗擊敵人衝擊,阻止敵人突破和擴張;坦克兵重點摧毀敵坦克和步兵戰車,切斷敵步坦間的聯係,主動支援步兵消滅突入之敵,保障其行動安全。
敵人突入前沿陣地後,炮兵集中火力壓製突入之敵,攔阻敵後續梯隊,支援步兵、坦克兵反衝擊或反擊;坦克兵引導步兵實施反衝擊,消滅突入之敵;步兵主動配合坦克兵行動,防敵機降兵和縱深攻擊部隊襲擊炮陣地,適時給坦克兵、炮兵指示突擊目標,並協助其實施機動。
為遂行共同的戰鬥任務,步兵、坦克兵、炮兵在統一計劃下協調一致的行動。目的是使步兵、坦克兵、炮兵密切配合,形成整體力量,有效地殲滅或抗擊敵人。
……
但是麽,現在想要很完美的做到這一點,不僅僅是過大的技術差距問題,而且還有相應的戰術難題需要解決。
弩戰車部隊,作為張嘉師構思並且確立發展路線的重要兵種,在眼下這麽一個情況而言,確實是也能夠充當“裝甲部隊”這麽一個範疇。
但是在步兵的配合而言,張嘉師隻能夠表示自己確實是想多了。
因為後世的步兵部隊,在跟隨裝甲部隊作戰的同時,還能夠依靠自己的先進武器來進行援助作戰效果。
但是眼下……張嘉師還真的無法指望若是自己麾下的步兵部隊在作戰的時候,而是躲在弩戰車後麵的話,戰況到底是一個怎麽樣的混亂情況。
雖然說弩戰車部隊的衝擊力不算太弱,但是麵對著敵人大批的部隊,單獨衝鋒的弩戰車會有什麽下場,張嘉師自己用膝蓋想都知道。
所以出於很多方麵的考慮,以及時間方麵的不足,張嘉師更多的隻能夠讓自己麾下的步兵部隊配合弩戰車部隊,演練一番關於這種古代版本的步坦協同戰術的防禦體係構築。
畢竟張嘉師可不希望自己的部隊會因為他的異想天開而吃大虧。
……
在步兵與弩戰車部隊組成的防禦體係當中,弩戰車作為外圍的防禦力量中堅,它們承擔的角色就是避免讓敵人成功突破到防禦體係的內部。
而當弩戰車官兵的身邊有來自步兵部隊的袍澤,那麽這些步兵官兵將會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當步兵的強弩手作為遠程輸出的時候,這種配合的遠程輸出方式所發揮出來的戰鬥力並不是單獨的弩戰車上的射手們能夠比擬的。
在經過了實際測試之後,一輛弩戰車的車廂上,能夠提供四個人的射擊平台。
這種射擊方式主要是輪換射擊,畢竟就算是四個人都能夠站在車廂上,他們手中的弓弩都無法完全發揮出作用,畢竟這種作戰方式的相應空間還是太少了些。
而輪番裝填射擊的方式,在同一時間的攻擊密度而言,也許會稀疏了一些,但是若是論攻擊間隔的縮短的好處而言,這種不是缺點的缺點,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張嘉師很清楚一點,那就是對抗匈奴人的話,這種戰術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說大也不大,但是說小也不小。
這種戰術主要是步兵所能夠作戰的區域,才能夠發揮出相應的效果。
這一個情況換一句話來說,就是在靠近長城一線的時候,這種方式還是能夠讓外圍的匈奴人或者是東胡人比較忌憚。因為他們想要突破這種由弩戰車為主體構築的防禦體係,還是有相當難度的。
隻不過,一旦作戰區域深入到匈奴人的腹地,也就是步兵部隊無法企及的地區,這種戰術方式就形同虛設。
所以,張嘉師本身對於這種協同作戰的相應訓練並沒有太大的期望。
而張嘉師自己無法想象到的事情是,他沒有太大期望的相應布置,居然會在明年匈奴人發動對大秦帝國的全麵進攻的時候,會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
………………………………………………分割線…………………………………………
有一句話,叫做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這麽一句話實際上雖然不完全正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一點有著它的必然性。
就好比是以弱國對抗強國,就算是防禦做的再好,因為雙方之間的國力差距越來越大,一旦對方的實力已經不是這個弱國能夠對抗的話,再好的防禦就會變得形同虛設。
這麽一個情況,迦太基的執政官漢尼拔,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等人的理解可以說相當深刻。
迦太基若非是主動進攻羅馬,一旦迦太基的國力衰弱或者是與羅馬人的爭鋒當中出於劣勢,那麽對於迦太基而言,就是是一場滅頂之災。
而蜀漢的情況也差不多,但是更加險峻的是蜀漢與曹魏之間的國力差距非常巨大。
所以,諸葛亮跟薑維的連年北伐,並不單純的勞民傷財,以及為了完成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做出的決定。
以蜀漢的情況而言,在諸葛亮以及薑維北伐時期,蜀漢基本沒有遭受過曹魏的進攻。
但是在費禕蔣琬等人當政的時期,曹魏就發起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勢。這一場戰爭叫做興勢之戰,若非當其時的曹爽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強行進攻蜀漢,恐怕蜀漢的國祚還能不能延續到公元263年還是一個問題。
而在薑維被迫在遝中屯田之後,準備完成的曹魏再次發起對蜀漢的攻勢,而因為蜀漢此時的國力與曹魏的差距過大,而且因為很多蜀漢將領的失誤,最終蜀漢還是被曹魏所滅。
這也就是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在戰略上的相對情況。
在戰術上,主動進攻也能夠有效的擾亂對方的陣勢布置以及相應的作戰思維。
但是這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主動進攻敵人到底能不能夠發揮出撼動敵人防禦體係的效果。
匈奴左賢王同樣也是看到了劄別赫以及東胡人的盤算,他很清楚,眼下已經是無法阻止秦軍的介入,他隻能夠寄望於擊敗秦軍與東胡人的聯軍之後,正式奠定這一場作戰的勝負關鍵。
他在思考一番之後,決定讓自己在追擊東胡人或者是正在與東胡人僵持的部隊,向秦軍的弩戰車陣型掩殺過去,希望能夠憑借他們自身的人員以及機動力的優勢,擊潰這一支孤軍深入的秦軍戰車部隊。
若是因為自己過於冒進或者是輕敵而付出慘重的代價,不要說張嘉師的想法如何,他自己都無法過自己的那一關。
所以,這也就是蘇角並沒有一開始全軍掩殺,增援東胡人的前提。
……
劄別赫雖然也算是拚了老命來進行戰鬥,但是戰爭持續到現在,東胡人越來越虛弱的情況可不是他所能夠避免的。
所以,這一次決戰,確實是關乎東胡人延續下去的關鍵一戰。
他也不是沒有看出,秦軍有些裹足不前的打算,但是眼下他可不是跟過來增援的秦軍官兵撕破臉的最好時機。要知道一點,若是他現在跟秦軍撕破臉的話,那麽下一次匈奴人再次大舉進攻的話,等待劄別赫的將會是一個絕望的局麵。
所以,劄別赫更多的隻能夠將心中的不滿埋藏起來,而是繼續奮力指揮殘餘的東胡人部隊抵擋匈奴人的攻勢。
當然,劄別赫也有心思將秦軍官兵也拖進這一次大戰當中,為了做到這一點,他甚至是不得不冒險將自己的戰線逐漸向秦軍的弩戰車部隊靠攏。
而之前的那一個情況劄別赫雖然不太了解秦軍為什麽會這樣做,但是他隱約明白,秦軍對靠近他們陣型的東胡人以及匈奴人格殺勿論,更多是因為避免雙方衝散了需要集中在一起才能夠更有效發揮出一定戰鬥力的秦軍弩戰車戰陣。
所以,在率領殘部逐漸跟秦軍弩戰車部隊靠攏的時候,劄別赫就讓自己麾下的官兵不要太過於接近秦軍的弩戰車部隊,避免對方會誤殺自己麾下的部屬或者是故意這麽做,變相削弱東胡人已經殘存無幾的最後戰力。
雙方在弩戰車戰陣北麵的作戰區域,因為劄別赫的有意安排,逐漸向南移動。
秦軍弩戰車部隊的指揮官,一開始也不是太明白這是什麽情況,但是當時間一長,這個指揮官還不知道這是劄別赫“禍水東引”的計劃,那麽他早就不可能升任這個職位。
在分析出眼前的戰場態勢之後,這個秦軍的弩戰車部隊指揮官,迅速下令弩戰車緩緩前進的戰陣,逐漸停頓下來,然後組成了以三輛弩戰車為一組的防禦陣型。
這種防禦陣型主要是將這些戰車盡可能靠攏在一起,然後以弩戰車上的九個能夠使用武器作戰的官兵,集中力量防禦一個方向的敵人。
這些作戰的官兵,包含的還有秦軍弩戰車的馭手。
雖然說秦軍弩戰車的馭手並不是主要的作戰力量,但是在這麽一個情況下,采取防禦陣勢的秦軍弩戰車還是能夠得以讓這些馭手發揮出自己的戰鬥力。
他們手中配備的武器,並不是撅張弩,而是一種比較輕巧的單發手弩。<strong>.</strong>
這種手弩的射程不遠,但是裝填簡易,而且以馭手的力量而言,也能夠發揮出這種手弩的相應作戰能力。
在布置這種防禦陣型之前,最外圍的弩戰車馭手需要將弩戰車倒轉,讓車廂的後方變成對外的態勢。
而在完成這一點之後,弩戰車上的一些主要是抵禦輕型弓弩射出來的箭鏃的木製擼盾也會擺放起來。
於是一輛弩戰車的三個作戰人員,就能夠憑借這種能夠提供一定防禦能力的弩戰車車廂作為射擊平台,向外麵接近防禦陣型的敵人進行射擊。
這也是張嘉師主要取自後世明軍車陣的一種改良方式。
畢竟這種弩戰車相對於後世明軍的車陣的配備而言,更多是進攻傾向的配置,而非被動防禦騎兵突襲的馬車。
……
而在外圍的弩戰車後方,大批的弩戰車在馭手們的控製下,也停止前進,而是向最近的弩戰車防禦線靠攏。
這些人的任務,主要是集中力量射擊大批敵人來襲的方向,掩護前方的弩戰車的防禦體係。
這麽一種協同作戰的方式,對於現在的秦軍而言,可以說比較新穎,但是也不是讓他們覺得非常的難以接受。
畢竟這種方式確實是有違過往戰車部隊作戰的相應規則,但是這不代表這些弩戰車的官兵接受不了張嘉師的這種新穎戰術。
相反,在經過相應的訓練之後,這些弩戰車的官兵認為這種弩戰車的作戰方式,有效提高戰車人員的存活能力。
……
當然,張嘉師並不僅僅是對於弩戰車這種作戰兵種做出相應的布置,在這麽幾個月的時間當中,張嘉師通過跟白起的演練以及跟韓信等人的商討之後,這種弩戰車完全能夠勝任相應的協同作戰。
但是張嘉師還是無法讓這些部隊的相應協同那樣,做到如同後世的那種步坦協同一樣。
……
後世的步坦協同作戰,更多是一種步兵,坦克,隨軍前進的火炮的一種混合戰術:
炮兵實施火力掩護,保障步兵、坦克兵開進和展開。
衝擊前,進行炮火準備,破壞敵防禦陣地,殺傷敵有生力量。步兵、坦克兵發起衝擊後,炮兵以火力壓製敵防禦支撐點和縱深目標,製止敵兵力、兵器機動,支援步兵、坦克兵衝擊。向敵縱深內發展進攻時,炮兵逐次向前轉移陣地,以火力護送步兵、坦克兵發展進攻。步兵、坦克兵利用炮火效果,由坦克兵引導步兵衝擊或坦克以火力支援步兵衝擊,協調一致地消滅敵人。隨伴火炮在步兵、坦克兵戰鬥隊形內,以火力摧毀阻礙步兵、坦克兵前進的敵坦克、火力點,步兵及時給坦克兵和炮兵指示目標。
機動時步兵積極為坦克兵、炮兵偵察道路、排除障礙物,坦克搭載步兵和輕便炮兵運動。
防禦時,炮兵壓製敵炮兵,攔阻衝擊之敵,支援步兵、坦克兵抗擊敵人衝擊,阻止敵人突破和擴張;坦克兵重點摧毀敵坦克和步兵戰車,切斷敵步坦間的聯係,主動支援步兵消滅突入之敵,保障其行動安全。
敵人突入前沿陣地後,炮兵集中火力壓製突入之敵,攔阻敵後續梯隊,支援步兵、坦克兵反衝擊或反擊;坦克兵引導步兵實施反衝擊,消滅突入之敵;步兵主動配合坦克兵行動,防敵機降兵和縱深攻擊部隊襲擊炮陣地,適時給坦克兵、炮兵指示突擊目標,並協助其實施機動。
為遂行共同的戰鬥任務,步兵、坦克兵、炮兵在統一計劃下協調一致的行動。目的是使步兵、坦克兵、炮兵密切配合,形成整體力量,有效地殲滅或抗擊敵人。
……
但是麽,現在想要很完美的做到這一點,不僅僅是過大的技術差距問題,而且還有相應的戰術難題需要解決。
弩戰車部隊,作為張嘉師構思並且確立發展路線的重要兵種,在眼下這麽一個情況而言,確實是也能夠充當“裝甲部隊”這麽一個範疇。
但是在步兵的配合而言,張嘉師隻能夠表示自己確實是想多了。
因為後世的步兵部隊,在跟隨裝甲部隊作戰的同時,還能夠依靠自己的先進武器來進行援助作戰效果。
但是眼下……張嘉師還真的無法指望若是自己麾下的步兵部隊在作戰的時候,而是躲在弩戰車後麵的話,戰況到底是一個怎麽樣的混亂情況。
雖然說弩戰車部隊的衝擊力不算太弱,但是麵對著敵人大批的部隊,單獨衝鋒的弩戰車會有什麽下場,張嘉師自己用膝蓋想都知道。
所以出於很多方麵的考慮,以及時間方麵的不足,張嘉師更多的隻能夠讓自己麾下的步兵部隊配合弩戰車部隊,演練一番關於這種古代版本的步坦協同戰術的防禦體係構築。
畢竟張嘉師可不希望自己的部隊會因為他的異想天開而吃大虧。
……
在步兵與弩戰車部隊組成的防禦體係當中,弩戰車作為外圍的防禦力量中堅,它們承擔的角色就是避免讓敵人成功突破到防禦體係的內部。
而當弩戰車官兵的身邊有來自步兵部隊的袍澤,那麽這些步兵官兵將會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當步兵的強弩手作為遠程輸出的時候,這種配合的遠程輸出方式所發揮出來的戰鬥力並不是單獨的弩戰車上的射手們能夠比擬的。
在經過了實際測試之後,一輛弩戰車的車廂上,能夠提供四個人的射擊平台。
這種射擊方式主要是輪換射擊,畢竟就算是四個人都能夠站在車廂上,他們手中的弓弩都無法完全發揮出作用,畢竟這種作戰方式的相應空間還是太少了些。
而輪番裝填射擊的方式,在同一時間的攻擊密度而言,也許會稀疏了一些,但是若是論攻擊間隔的縮短的好處而言,這種不是缺點的缺點,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張嘉師很清楚一點,那就是對抗匈奴人的話,這種戰術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說大也不大,但是說小也不小。
這種戰術主要是步兵所能夠作戰的區域,才能夠發揮出相應的效果。
這一個情況換一句話來說,就是在靠近長城一線的時候,這種方式還是能夠讓外圍的匈奴人或者是東胡人比較忌憚。因為他們想要突破這種由弩戰車為主體構築的防禦體係,還是有相當難度的。
隻不過,一旦作戰區域深入到匈奴人的腹地,也就是步兵部隊無法企及的地區,這種戰術方式就形同虛設。
所以,張嘉師本身對於這種協同作戰的相應訓練並沒有太大的期望。
而張嘉師自己無法想象到的事情是,他沒有太大期望的相應布置,居然會在明年匈奴人發動對大秦帝國的全麵進攻的時候,會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
………………………………………………分割線…………………………………………
有一句話,叫做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這麽一句話實際上雖然不完全正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一點有著它的必然性。
就好比是以弱國對抗強國,就算是防禦做的再好,因為雙方之間的國力差距越來越大,一旦對方的實力已經不是這個弱國能夠對抗的話,再好的防禦就會變得形同虛設。
這麽一個情況,迦太基的執政官漢尼拔,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等人的理解可以說相當深刻。
迦太基若非是主動進攻羅馬,一旦迦太基的國力衰弱或者是與羅馬人的爭鋒當中出於劣勢,那麽對於迦太基而言,就是是一場滅頂之災。
而蜀漢的情況也差不多,但是更加險峻的是蜀漢與曹魏之間的國力差距非常巨大。
所以,諸葛亮跟薑維的連年北伐,並不單純的勞民傷財,以及為了完成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做出的決定。
以蜀漢的情況而言,在諸葛亮以及薑維北伐時期,蜀漢基本沒有遭受過曹魏的進攻。
但是在費禕蔣琬等人當政的時期,曹魏就發起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勢。這一場戰爭叫做興勢之戰,若非當其時的曹爽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強行進攻蜀漢,恐怕蜀漢的國祚還能不能延續到公元263年還是一個問題。
而在薑維被迫在遝中屯田之後,準備完成的曹魏再次發起對蜀漢的攻勢,而因為蜀漢此時的國力與曹魏的差距過大,而且因為很多蜀漢將領的失誤,最終蜀漢還是被曹魏所滅。
這也就是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在戰略上的相對情況。
在戰術上,主動進攻也能夠有效的擾亂對方的陣勢布置以及相應的作戰思維。
但是這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主動進攻敵人到底能不能夠發揮出撼動敵人防禦體係的效果。
匈奴左賢王同樣也是看到了劄別赫以及東胡人的盤算,他很清楚,眼下已經是無法阻止秦軍的介入,他隻能夠寄望於擊敗秦軍與東胡人的聯軍之後,正式奠定這一場作戰的勝負關鍵。
他在思考一番之後,決定讓自己在追擊東胡人或者是正在與東胡人僵持的部隊,向秦軍的弩戰車陣型掩殺過去,希望能夠憑借他們自身的人員以及機動力的優勢,擊潰這一支孤軍深入的秦軍戰車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