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騎士部隊與匈奴人碰撞在一起的時候,雙方進行了一場在裝備上並不對稱的戰鬥。[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秦軍部隊大量普及了鐵器裝備,這一點是匈奴人無法比擬的。


    在匈奴人當中,隻有少數一部分人員得以裝備鐵製裝備,而更多的匈奴騎士,隻能夠使用少量的鐵製兵刃或者是鍛打出來的青銅矛頭來作為自己的標準配備。


    這些武器的殺傷力相對於基本上列裝了鐵劄甲的秦軍騎士而言,很難造成相對有效的殺傷。


    因為哪怕是一些青銅矛頭能夠刺穿鐵劄甲防禦的軀體部位,都很難深入要害部位,更加不用說,有經驗的匈奴人騎士,在思考一番之後,決定直接攻擊敵軍防禦較為薄弱的四肢。


    這種攻擊很難對一個秦軍騎士帶來即刻死亡的打擊,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一旦這些秦軍騎士的手腕或者是腳部受傷,在戰馬上能夠發揮出來的戰鬥力確實是大打折扣。


    但是,隻有少數匈奴人的老兵知道這樣的方式,而大部分匈奴人騎士在發現了自己的武器居然無法給予敵人有效的殺傷效果之後,不禁微微一愕。


    而等待他們的將會是秦軍騎士的反擊或者是從旁邊支援過來的協同攻擊。


    “殺!!!”


    戰場上不斷響起喊殺聲以及慘叫聲,而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雙方騎士加入到戰陣當中,雙方的交戰區域也變得越來越大。


    盡管在一開始,蘇璘以及陳恒兩人的部隊是分開的。但是總體而言,這兩支部隊的距離並不算太大,而匈奴人直接衝向了兩支秦軍騎士之間的中間,也就是秦軍騎士戰線的中部。


    這樣的攻勢確實是讓兩支部隊邊緣的秦軍騎士陷入困境,但是匈奴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根本無法一下子衝破秦軍騎士的陣線,而是被兩支秦軍騎士的側翼官兵有效的牽製在相應的距離。


    而這個戰況,逐漸演變成對匈奴人相當不利的局麵,因為兩支秦軍騎士的另外一個方向的官兵們,很快就從左右包抄過來。


    匈奴騎士部隊後方的陣型雖然迅速分出一部分官兵來抵擋秦軍騎士,但是相對於秦軍騎士的總體兵力,匈奴人的戰鬥力量眼下甚至是無法維持約為秦軍騎士一半的差距。


    雖然說,一支精銳的部隊,真正善於作戰的人員很少,但是一支平均戰鬥力相當高的部隊,反而是能夠在對抗一支單兵素質更強的部隊當中,占據更大的利好因素。


    而這個時候的匈奴人騎士與遼寧郡騎士部隊之間,雙方的單兵戰鬥力差距雖然是還是匈奴人略微占優,但是因為裝備上的差距較大,一旦一個匈奴人騎士被秦軍騎士纏住,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這個匈奴人騎士所要麵對的可是兩個甚至是三個以上的秦軍騎士。


    所以,在雙方交戰的範圍逐漸變大的情況下,秦軍騎士的人數優勢正好在這麽一個情況下,發揮得更好。


    而匈奴人的騎士在這個時候,有逐漸被秦軍騎士包抄成功的苗頭。


    ……


    匈奴左賢王當然知道這麽一個情況,但是他並沒有打算從自己麾下官兵進攻東胡人的主力部隊當中,抽調相應的兵力來進行增援。因為這麽一個安排,不僅僅是會削弱自己進攻東胡人的兵力,甚至是有可能讓東胡人趁機反擊成功,導致這一戰的失敗。(.無彈窗廣告)


    在他的想法當中,隻要這一支騎士部隊能夠拖延秦軍騎士更長的時間,讓他能夠集中其他部隊的兵力擊潰東胡人,那麽在東胡人崩潰之後,他就能夠聚集更多的部隊來反擊秦軍。


    匈奴左賢王的這麽一個想法也不算是錯誤,甚至是可以說在他決定了先擊破東胡人之後,這個思路已經可以說是非常的正常以及合理。


    但是麽,這個左賢王忽視了一點,那就是這一支側翼的麾下騎手們雖然不算是烏合之眾,同時也沒有參加過今天的作戰,完全就是有充足的體力以及一定的作戰能力。


    而他忽視的,自然不是匈奴騎士的自身力量,而是大秦帝國的騎士部隊的總體戰鬥力。


    左賢王的想法是自己麾下的騎手們,雖然也不算是真正的精銳,但是作為從小就從馬背上長大的人,弓馬嫻熟自當是不在話下。


    這種情況下,與大秦帝國的騎士部隊相比,自己麾下的騎手自然是有將對方擊敗或者是拖延更長時間的優勢。


    而很可惜,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支秦軍官兵在他決定了不調派援軍支援逐漸被圍困的側翼騎士部隊之後,很快就將這一支人數隻剩下三千餘人的匈奴騎士,逐漸圍困在自己的陣勢當中。


    左賢王在這個時候改變主意的話,也許還能夠救出不少還沒有被完全消滅的匈奴人騎手,但是被欲望蒙蔽的左賢王,現在則是更加關注自己麾下主力跟東胡人的激戰,而逐漸放棄了自己的那些用來阻擋秦軍騎士進軍速度的騎手們。


    這麽一個情況,事實上是對這些騎手的生存希望,進行了最殘忍的扼殺。


    而在這麽一個情況下,秦軍騎士們基本上將這些匈奴騎手圍困在自己的戰陣當中,雖然說在一時半會之間,這些秦軍騎士想要消滅三千餘人還得付出不少功夫甚至是相當的代價,但是麽,這麽一個戰況發展,對於秦軍部隊而言,可是讓左賢王始料未及,那就是這些秦軍騎士確實是被有效牽製住,而對於上千輛秦軍的弩戰車而言,他們並沒有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騎士袍澤上,而是直接從交戰區域的一側繞過去。


    按照這麽一個戰況的發展,這些秦軍騎士的戰鬥可是要在步兵部隊趕上之後才能夠逐漸脫離交戰區域,而他們眼下也無法過多的涉足在這種作戰當中,因為自己手中的強弓勁弩發射出去的箭鏃,可是有一定的概率會誤傷到自己的袍澤。


    所以弩戰車部隊的指揮官,並不會讓自己麾下的官兵摻和到這種戰鬥當中。再說了,蘇角可是有命令,那就是這些弩戰車部隊的任務,是直接增援東胡人。


    ……


    秦軍弩戰車部隊的主流配備是撅張弩甚至是蹶張弩,因為在弩戰車的車廂內作戰的秦軍弩手們,隻要車速不是太快,還是能夠在移動的時候裝填箭鏃的。


    當然,這些弩戰車的弓弩手他們的武器配備,現在可不僅僅是弓弩,還有一杆加長了刀柄的偃月刀。或者是說,這種偃月刀的作用,主要就是用來清除靠近戰車兩翼或者是後麵的敵軍步兵。


    雖然說這種偃月刀的長度也不是在戰車上作戰的好用武器,而且一旦用力過猛,一些力氣較小的弓弩手,反而是有可能會被帶飛出去。


    不過麽,這種武器主要還是用來衝擊敵軍步兵或者是敵軍營壘的時候用來拆除敵軍營壘的木製屏障的裝備,弩戰車部隊主要的戰鬥手段,還是使用弓弩來進行遠程打擊。


    張嘉師也不是沒有想過仿效西方的輕型戰車,用一個馭手來駕駛同時作為投矛手來使用。


    但是投矛的射程很短,在這麽一個情況下,張嘉師隻好放棄這個想法。因為張嘉師自己都能夠想到,一輛這樣的輕型戰車的戰鬥力,未必比得上一個裝備了高橋馬鞍以及雙馬蹬的突擊騎士。


    而且這種戰車的速度,雖然說有兩匹馬或者是三匹馬來牽引,不算是太慢,隻不過,這種速度也就是比弩戰車快上一些,完全比不上騎士的速度。


    所以張嘉師因為性價比的原因,最後還是放棄了自己的這個想法。


    ……


    千餘輛弩戰車排列成十幾排,每排六七十輛的陣勢在繞過了騎士們交戰的區域之後,繼續向前推進。


    這種戰術說實話,弱點很多,甚至是張嘉師都無法尋找到能夠有效彌補缺點的辦法。


    但是不得不否認,這種陣勢的衝擊力確實是非常大。


    而兩排戰車之間的距離拉開不少的同時,而每一輛戰車的橫向距離都能夠讓兩輛戰車通過。


    這樣也避免了就算是因為後麵的馭手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而撞上前麵翻側的弩戰車的事情。


    當然,該撞上的話,還是很難躲避的,所以張嘉師在這方麵的情況思考一番之後,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一旦前麵的戰車出現問題,後續部隊的戰車的馭手有權利自己思考自己是否應該停下。


    這麽一個讓馭手做出決定的想法,並不是張嘉師一時之間的心血來潮。


    雖然說張嘉師有意識要淘汰掉笨重而且機動性相應不佳的弩戰車,但是基於弩戰車的特點以及能夠輔助攜帶相應的補給的功能,張嘉師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為出擊匈奴的話,弩戰車的運輸能力能夠有效減輕隊伍的臃腫程度。


    而且在紮營的時候,弩戰車也可以像後世明軍那樣,作為營壘的一道外圍屏障。


    雖然說這種外圍屏障的作用實際不算太大,但是張嘉師很清楚,隻要讓匈奴人無法長驅直入的話,這種“車城”的防禦體係還是有足夠的效果的。


    ……


    而相對於秦軍弩戰車部隊繼續北上的情況,左賢王可是有些傻眼了。


    因為他可真的沒有想到過,秦軍的戰車居然敢脫離步兵的掩護,而直接作為一種部隊發起攻勢。這可是讓他有些反應不過來,因為在他的心中,秦軍或者是說中原戰車部隊給他的印象,就是帶領步兵部隊衝擊敵人的“領頭羊”。


    這麽一個情況也不怪左賢王,因為左賢王的理解算是在某個方麵沒有什麽錯誤。


    那就是在很多時候,戰車的作用確實是帶領步兵衝鋒。


    在很有可能是偽書的《六韜》當中,有關於對戰車用法的相應描述:


    武王問太公曰:“戰車奈何?”


    太公曰:“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也,凡車之死地有十,其勝地有八。”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太公曰:“往而無以還者,車之死地也;越絕險阻,乘敵遠行者,車之


    竭地也:前易後險者,車之困地也;陷之險阻而難出者,車之絕地也;圮下漸澤、黑上黏植5者,車之勞地也:左險右易,上陵仰阪者,車之逆地也;殷草橫畝,犯曆深澤者,車之拂”地也;車少地易,與步不敵者,車之敗地白話六韜也;後有溝瀆,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車之壞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潰陷,前不能進,後不能解者,車之陷地也。此十者,車之死地也。故拙將之所以見擒,明將之所以能避也。”


    武王曰:“八勝之地奈何?”


    太公曰:“敵之前後行陳未定,即陷之;族旗擾亂,人馬數動,即陷之;十卒或前或後,或左或右,即陷之;陳不堅固,士卒前後相顧,即陷之;前往而疑,後恐而怯,即陷之;三軍卒驚,皆薄而起,即陷之;戰於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遠行而暮舍,三軍恐懼,即陷之,此八者,車之勝地也。將明於十害八勝,敵雖圍周,千乘萬騎,前驅旁馳,萬戰必勝。”


    武王曰:“善哉!”


    這些內容的重點就是說明了戰車的優缺點以及它們的效用。


    “步兵作戰貴在熟悉情況變化,戰車作戰貴在熟悉地形狀況,騎兵作戰貴在熟悉別道捷徑。車、步、騎都是作戰部隊,隻是用法有所不同。戰車作戰有十種死地,也有八種有利的情況。”


    十種死地的描述:


    “可以前進而不能退回的,就是戰車的死地;逾越險阻、長途追逐敵人的,就是戰車的竭地;前麵平坦易行,後麵險阻難通的,就是戰車的困地;陷於險阻而難以出來的,就是戰車的絕地;毀塌積水的黏泥地帶,就是戰車的勞地;左麵險阻有麵平坦,還要向上爬坡的,就是戰車的逆地;盛草遍地,還要渡過深水的,就是戰車的拂地;戰車數量少,地形平坦,戰車與步兵又配合不當的,就是戰車的敗地;後麵有溝渠,左麵有深水,右麵有高坡,就是戰車的壞地;晝夜大雨,連日不停,道路毀壞,前不能進,後不能退的,就是戰車的陷地。這十種地形都是戰車的死地。所以愚將由於不了解這十種死地的危害而失敗被擒,智將由於能避開這十種死地而取得勝利。”


    八種有利情況的描述:


    太公答道:“敵人的前後行陣尚未布定,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旌旗紊亂,人馬不斷調動,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士卒有的向前,有的退後,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陣勢不穩,士兵在前後相互觀望,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前進則猶疑不定。後退時恐懼害怕,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全軍突然驚亂,擠成一團,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在平坦地形上與我交戰,至日暮時還未結束戰鬥,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長途行軍,至大黑才宿營,三軍恐懼不安,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這八種情況都對戰車作戰有利。將帥知道了上述戰車作戰的十種死地和八種有利情況,即使敵人把我四麵包圍,用千乘萬騎向我正麵進攻,兩側突擊,我也能每戰心勝。”


    ……


    這麽一個情況,讓左賢王確實是很錯愕。


    而他永遠都沒有想到,張嘉師建立弩戰車部隊的構思,就是來源於後世裝甲部隊對於敵人的突破能力來進行作為建設基調。


    要不然,張嘉師可不會將大量的價格高昂的強弓勁弩作為弩戰車部隊的標準裝備。


    ps:《六韜》《三略》作為偽書的可能性很大,主要是內容之中的很多方麵的著筆太過超前,比如說一些三國時期的官職的相應描述內容,則是有可能是西漢之後的增補,至於薑子牙有沒有這方麵的理論流傳,天曉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