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莞靜靜的坐在馬車中,麵色沉冷,一雙微微眯起的眸子,比往常愈發清透明亮,眉目間的慌亂漸隱,對劉珩的牽掛,迫使她不得不竭力令自己鎮定下來,思索脫身之法。
老趙既然背信棄義,那他口中言詞,定不可全信,太子率援軍入城一事,究竟是真是假,隻怕難置與否。不過,依照那將士的言行,此話應當為虛,若不然,那將士豈會輕易鬆口,放碧落等人離去?
顯然,對方也不願節外生枝,另外則很可能存有讓碧落等人通風報信的心思。
種種跡象,足以表明,劉珩十有八九不在城中!
想到此,崔莞心頭微鬆,臨別前,她攥住碧落的手,趁眾人未覺,悄悄寫下一個“彳”字,言下之意,便是讓碧落盡快離去,搜尋劉珩的蹤跡,隻要將她被擄一事透出,以劉珩的才智,定能察覺出雍城有變。
馬車搖晃,崔莞抬頭透過飄起的窗紗,瞥了一眼車外沉寂的街道,她不知與老趙的相遇,是機緣巧合還是有人刻意為之,若是巧合倒也罷了,可若是有人謀算……
纖細的身子倏然一顫,若當真是有人謀算,那謀算之人非但將她與老趙的幹係查得一清二楚,甚至連她這一路上的行蹤也了若指掌,否則如何能令她湊巧救下老趙?
以對方埋伏於貨倉四周來看,早就知曉這條通向城外的密道,隻要起一絲殺心,於密道中前後夾擊,光憑碧落等人,根本無法抵禦那幾乎可一箭穿心的弓弩。
會是誰?
擄而不殺,定是她仍有利用的價值,而那人既然能指示守城衛兵,定與城主府交情匪淺,甚至極有可能是雍城城主周肅……
可周肅又是如何得知她的身份?
她已不再是上一世那名動雍城的花魁莞姬,離開雍城時,隻是一名落魄的小姑子罷了,斷不可能引起周肅的注目才是。
……
紛遝而至的疑慮,一個接一個,絞得崔莞百思不得其解,直至馬車緩緩停下,車簾被人高高掀起,她方回過神,目光清冷的看向探頭望來的婦人。
“還請貴客下車。”莫約三十出頭的婦人,衣著略顯莊重,似乎是一名內宅管事,平凡的五官上麵無表情,冷冷瞅著崔莞,大有她不依言行事,便差人動手的架勢。
崔莞斂回目光,慢條斯理的起身,緩緩下了馬車,她雙足方踏實地,那名婦人便伸手一揮,立在其身後幾名膀圓腰粗的婆子上前,將崔莞“請”到帛帷小車上,穿門過院,行入一處奢華的庭院間。
“備水,我要沐浴更衣。”一下小車,崔莞便對迎來的兩名侍婢淡聲言道。
方才在內院穿行,細細打量之下,略帶一絲熟悉的景致入目,她心中已有疑,而目及兩名迎出門的侍婢,尤其是左邊高挑娟麗的那名,頓時便令她醒悟,此處乃是秦氏別院!
而那名高挑的侍婢,正是當年身中媚生香後,於西院中照看她的畫錦。
至此,些許謎團迎刃而解,崔莞提起的心,也終於慢慢落下。
畫錦顯然未認出崔莞,輕應一聲後,她便連同另外一名為倩雪的侍婢,引著崔莞入了屋,前往耳房。
一入門,便見水霧氤氳,絲絲花香自池子中漾出,滿室生香,靠牆的矮幾上,衣物配飾,應有盡有,掃了一圈,崔莞唇角勾起絲冷意,看來一切都在他的算計之中。
將人引進耳房後,畫錦便要上前替崔莞寬衣,哪知崔莞抬手阻下她伸來的雙手,漠然言道:“不必侍奉,你們出去守著便好。”
畫錦與倩雪相似一眼,行禮退出耳房,隨後崔莞步上前,合緊耳房木門,這才轉身邊解開身上沾滿塵埃與散發出絲絲餿臭氣味的衣袍,邊行到盛滿熱水的漢白玉池旁,沿著水下若隱若現的石階,慢慢浸入水中。
這一路風餐露宿,她確實已有好幾日未曾沐浴了,便是烏發下的頭皮,也隱隱有些發癢,不過,此時提出沐浴更衣之舉,並非是貪圖舒適,而是她尚未想好,該如何麵對秦四郎。
是當視若無睹,還是虛與委蛇?
崔莞垂眸盯著水麵上飄蕩聚散的花瓣,心思湧動,覆舟山穀崖一別,至今莫約近兩載不見,無論如何,她都未曾想過,再相見,又是這般勾心鬥角的情形。
隻是士寒勢不兩立,她既擇了劉珩,便必然會與秦四郎為敵,此情此景,理所當然。
思量清楚,崔莞微亂的心也隨之一清,清洗幹淨後,便起身踏出玉池,擦幹身子,穿上備在矮幾上的裙裳,持著寬大的白棉巾攏起濕潤的烏發細細絞幹。
待她打開耳房的木門時,已是月上中天,柔和的月華透過薄如蟬翼的窗紗,盈盈撒入屋堂之中,鋪陳在端坐在一張長幾後,寬衣束發,舉樽獨飲的人影上。
聞及木門轉動的窸窣細響,秦四郎抬首望去,隻見一襲白裳的崔莞,自門內緩緩走出,半幹的鴉發隨意鬆散於身後,精致的五官在氤氳的水汽熏染下,一別往日所見的清冷,顯得格外嬌柔,好似易碎的琉璃,令人忍不住嗬護備至。
仿若未見秦四郎眼中的柔如月華的情愫,崔莞慢慢行到堂中,這才發覺偌大的廳堂內,隻擺了一幾一席,若她要入席,勢必就與秦四郎隔幾相對。
“阿莞……”看出崔莞的抗拒,秦四郎無奈的皺了皺眉,輕輕開口喚道。
崔莞頭也不回,徑直行到大門旁,就這般倚著門扉,抬眼望向秦四郎,“說罷,你差人將我擄來,又意欲為何?”
這般目下無人的冷漠,到底還是讓秦四郎早有準備的心悶痛不已,他對上崔莞清冷的目光,歎聲道:“你我就不能安坐下來,好好說上一番話?”
崔莞眸光輕閃,卻又極快的隱回眸底,“你當知曉,自覆舟山一事過後,已是不能了。”
提及那一夜,秦四郎麵色微微一白,胸口起伏數次,道:“阿莞,你明知我無意傷你,我隻是……”
“你隻是以我為餌,誘出劉珩,無論是在覆舟山,還是在今日,皆是如此,可對?”
老趙既然背信棄義,那他口中言詞,定不可全信,太子率援軍入城一事,究竟是真是假,隻怕難置與否。不過,依照那將士的言行,此話應當為虛,若不然,那將士豈會輕易鬆口,放碧落等人離去?
顯然,對方也不願節外生枝,另外則很可能存有讓碧落等人通風報信的心思。
種種跡象,足以表明,劉珩十有八九不在城中!
想到此,崔莞心頭微鬆,臨別前,她攥住碧落的手,趁眾人未覺,悄悄寫下一個“彳”字,言下之意,便是讓碧落盡快離去,搜尋劉珩的蹤跡,隻要將她被擄一事透出,以劉珩的才智,定能察覺出雍城有變。
馬車搖晃,崔莞抬頭透過飄起的窗紗,瞥了一眼車外沉寂的街道,她不知與老趙的相遇,是機緣巧合還是有人刻意為之,若是巧合倒也罷了,可若是有人謀算……
纖細的身子倏然一顫,若當真是有人謀算,那謀算之人非但將她與老趙的幹係查得一清二楚,甚至連她這一路上的行蹤也了若指掌,否則如何能令她湊巧救下老趙?
以對方埋伏於貨倉四周來看,早就知曉這條通向城外的密道,隻要起一絲殺心,於密道中前後夾擊,光憑碧落等人,根本無法抵禦那幾乎可一箭穿心的弓弩。
會是誰?
擄而不殺,定是她仍有利用的價值,而那人既然能指示守城衛兵,定與城主府交情匪淺,甚至極有可能是雍城城主周肅……
可周肅又是如何得知她的身份?
她已不再是上一世那名動雍城的花魁莞姬,離開雍城時,隻是一名落魄的小姑子罷了,斷不可能引起周肅的注目才是。
……
紛遝而至的疑慮,一個接一個,絞得崔莞百思不得其解,直至馬車緩緩停下,車簾被人高高掀起,她方回過神,目光清冷的看向探頭望來的婦人。
“還請貴客下車。”莫約三十出頭的婦人,衣著略顯莊重,似乎是一名內宅管事,平凡的五官上麵無表情,冷冷瞅著崔莞,大有她不依言行事,便差人動手的架勢。
崔莞斂回目光,慢條斯理的起身,緩緩下了馬車,她雙足方踏實地,那名婦人便伸手一揮,立在其身後幾名膀圓腰粗的婆子上前,將崔莞“請”到帛帷小車上,穿門過院,行入一處奢華的庭院間。
“備水,我要沐浴更衣。”一下小車,崔莞便對迎來的兩名侍婢淡聲言道。
方才在內院穿行,細細打量之下,略帶一絲熟悉的景致入目,她心中已有疑,而目及兩名迎出門的侍婢,尤其是左邊高挑娟麗的那名,頓時便令她醒悟,此處乃是秦氏別院!
而那名高挑的侍婢,正是當年身中媚生香後,於西院中照看她的畫錦。
至此,些許謎團迎刃而解,崔莞提起的心,也終於慢慢落下。
畫錦顯然未認出崔莞,輕應一聲後,她便連同另外一名為倩雪的侍婢,引著崔莞入了屋,前往耳房。
一入門,便見水霧氤氳,絲絲花香自池子中漾出,滿室生香,靠牆的矮幾上,衣物配飾,應有盡有,掃了一圈,崔莞唇角勾起絲冷意,看來一切都在他的算計之中。
將人引進耳房後,畫錦便要上前替崔莞寬衣,哪知崔莞抬手阻下她伸來的雙手,漠然言道:“不必侍奉,你們出去守著便好。”
畫錦與倩雪相似一眼,行禮退出耳房,隨後崔莞步上前,合緊耳房木門,這才轉身邊解開身上沾滿塵埃與散發出絲絲餿臭氣味的衣袍,邊行到盛滿熱水的漢白玉池旁,沿著水下若隱若現的石階,慢慢浸入水中。
這一路風餐露宿,她確實已有好幾日未曾沐浴了,便是烏發下的頭皮,也隱隱有些發癢,不過,此時提出沐浴更衣之舉,並非是貪圖舒適,而是她尚未想好,該如何麵對秦四郎。
是當視若無睹,還是虛與委蛇?
崔莞垂眸盯著水麵上飄蕩聚散的花瓣,心思湧動,覆舟山穀崖一別,至今莫約近兩載不見,無論如何,她都未曾想過,再相見,又是這般勾心鬥角的情形。
隻是士寒勢不兩立,她既擇了劉珩,便必然會與秦四郎為敵,此情此景,理所當然。
思量清楚,崔莞微亂的心也隨之一清,清洗幹淨後,便起身踏出玉池,擦幹身子,穿上備在矮幾上的裙裳,持著寬大的白棉巾攏起濕潤的烏發細細絞幹。
待她打開耳房的木門時,已是月上中天,柔和的月華透過薄如蟬翼的窗紗,盈盈撒入屋堂之中,鋪陳在端坐在一張長幾後,寬衣束發,舉樽獨飲的人影上。
聞及木門轉動的窸窣細響,秦四郎抬首望去,隻見一襲白裳的崔莞,自門內緩緩走出,半幹的鴉發隨意鬆散於身後,精致的五官在氤氳的水汽熏染下,一別往日所見的清冷,顯得格外嬌柔,好似易碎的琉璃,令人忍不住嗬護備至。
仿若未見秦四郎眼中的柔如月華的情愫,崔莞慢慢行到堂中,這才發覺偌大的廳堂內,隻擺了一幾一席,若她要入席,勢必就與秦四郎隔幾相對。
“阿莞……”看出崔莞的抗拒,秦四郎無奈的皺了皺眉,輕輕開口喚道。
崔莞頭也不回,徑直行到大門旁,就這般倚著門扉,抬眼望向秦四郎,“說罷,你差人將我擄來,又意欲為何?”
這般目下無人的冷漠,到底還是讓秦四郎早有準備的心悶痛不已,他對上崔莞清冷的目光,歎聲道:“你我就不能安坐下來,好好說上一番話?”
崔莞眸光輕閃,卻又極快的隱回眸底,“你當知曉,自覆舟山一事過後,已是不能了。”
提及那一夜,秦四郎麵色微微一白,胸口起伏數次,道:“阿莞,你明知我無意傷你,我隻是……”
“你隻是以我為餌,誘出劉珩,無論是在覆舟山,還是在今日,皆是如此,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