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起心沉,崔莞毫無血色的小臉不由又白三分。
“姑子?”性情忠厚的碧落,終察覺出不對之處,隻是她剛開口,卻被崔莞抬手止住。
“我要得知近一年來建康中所生大事,另外,將墨十八喚來,我要見他。”
崔莞抬眼望向碧落,縱使麵色蒼白,但一雙眸子清冷沉定,哪見一絲慌亂之色?
“姑子是打算……”碧落呆了呆,旋即應道:“諾!”
瞥了一眼碧落匆匆消失在門邊的身影,崔莞闔眼,幾口綿長的氣息吸吐過後,驚慌已被壓下,可一絲氣苦之味卻驀然湧上心頭。
當初月下示情之後,隔日那人便悄無聲息的不見了蹤影,若非枕邊的一張殘留冷香的小箋,以及成為崔府護衛的墨十八與貼身侍婢的碧落,她幾欲要生疑,那一夜亭中的繾綣,無非是南柯夢一場。
那張唯有一字,卻能表心的小箋,她近身收藏,原想著魏人進犯一事尚有餘地,待年後隨母親前往建康時,再與他細說,卻不想……
崔莞捏了捏係在腰間,裝有小箋的精致荷囊,指尖冰涼泛白。
一飲一啄自有天定,劉珩也好,秦四郎也好,皆因她的出現,一改前世閱曆,而魏人進犯比上一世提早了足足一載,此事說不定也與她有著千絲萬縷的幹係。
愈想,崔莞心底的不安便愈濃,前往裕園陪伴崔陸氏時,眉間那一縷難掩的焦色,便落入了崔陸氏眼中。
閑談幾句,崔陸氏便揮手打發了屋中服侍的侍婢,拉起崔莞便一落坐於軟榻上,入手的冰涼讓她柳眉一蹙,頓時緊張的問道:“出了何事?惹得你一整日心不在焉。”
關切的聲音,稍稍打消了崔莞心底的不安,她抬眸一笑,輕聲應道:“無事,許是昨夜落雨大了些,未睡安穩之故。”
這一載,崔陸氏幾乎日日都與女兒同處,府中家長裏短,外出賞花赴宴,件件不落,雖說崔莞未憶起往事,脾性喜好也與以往不同,然而母女間當有的默契,卻未少半分。
此時此刻,崔陸氏何嚐看不出,崔莞口中所說,隻是一番安撫之言,她抬手攬過崔莞的薄肩,歎聲道:“阿莞,雖說這一載光陰,你日日隨在我身旁,可不知怎的,我這心,未有一刻落得踏實。”
尤其是當她得知崔誠的心意,欲將崔莞嫁入宮中,便更是愁得夜不能寐,旁人興許不知,然而曾奉召入宮覲見崔太後的崔陸氏,卻是清清楚楚。
那身受先帝榮寵,為崔氏整族帶來昌繁的崔太後,並不似外人所見的那般,否則,盛寵之下,又如何不見半個子嗣?
可當夜崔莞與劉珩亭中相會之事,以及劉珩為崔莞的所作所為,已讓身為過來人的崔陸氏明白,愛女情關已動,再加阻攔,也為時已晚。
“你已過及笄之年,我也知,你素來心思聰穎,非常人能及。”崔陸氏閉了閉眼,忍回眼底的酸澀,繼續言道:“好叫你明白,我隻盼你往後能平平安安,莫要再如那三年……”
“母親。”崔莞心底一澀,伸手摟住崔陸氏的腰身,沉聲道:“母親且放心,阿莞不會重蹈覆轍。”
她已不再似上一世那般,孑然一生,了無牽掛。
親族猶在,君心猶在,她定不會讓任何人,毀去眼前這得來不易的一切。
碧落並未讓崔莞久等,待她用過午膳,自裕園返回所居的菀園時,幾封密信已置於案頭之上,與碧落一同入園的墨十八,則悄無聲息的立在門外,靜候差遣。
崔莞也不多問,徑直拆開密信,細細觀之,一封接一封,神情時青,時白,時而沉凝不解,時而恍然大悟,直至天色漸暗,她才緩緩放下手中的密信,明亮的燭光下,灼美的小臉神情盡斂,歸於一片平靜。
“碧落,備筆墨。”
“諾。”
雪白的凝光紙鋪陳開來,崔莞端坐於幾前,持筆點墨,懸腕疾書,於此同時,心中不斷浮現出方才密信上所載的兩句驚駭之言。
——大晉永昌十四年,三月初春,太子劉珩風寒,貴體沉珂,至東宮閉門靜養。
可永昌十四年三月初春,正是她前往王氏赴宴,歸途遇襲之時,劉珩分明與她一同在鍾山山脈養傷,又怎會至東宮閉門靜養?
——八月,太子病愈,朝堂為士請命被駁,十一月,士寒爭鬥之勢,盡起,大晉亂象,顯。
八月……清河與建康,往來行程莫約是兩個月,也便是說,當初劉珩不辭而別,乃是因得知士族受挫的緣故?
不,不對。
士族受挫,發生於五月,恰好是她與劉珩前往清河途中,即便快馬加鞭,也絕對難以在一個月裏,將此信傳入劉珩耳內。
莫名的,崔莞手中筆微微一頓,她記起沿途時常目及的信雀。
或許,早在途中他便得知士族出了變故,可卻未及時返回建康,仍陪她一同前來清河,直至她認親一事塵埃落定,才急急動身……
“十一月,士寒爭鬥之勢,盡起,大晉亂象,顯。”
“永昌十五年一月,魏國趁亂進犯。”
果然……
崔莞呢喃,持筆的小手輕顫,魏人提前作亂一事,果然與她有關。
無論劉珩使了何法,令世人皆以為他抱恙靜養,均不能一改太子未能露麵這一事實,淮晉兩地民亂,十有八九便是二皇子劉冀等人趁此故意設下的圈套,隻是所料未及,這一舉動,卻引來了虎視眈眈的魏人。
……
雖說上一世,五城百姓也曾遭滅頂之災,可卻與她無關,不像此時,這千絲萬縷的牽連,令崔莞心中仿若壓著一塊巨石,沉悶不已。
“還有兩城。”崔莞咬了咬牙,穩住心緒,繼續奮筆疾書。
餘下那兩城,還有劉珩的性命,無論如何,她須得護住!
不多時,一卷凝光紙上落滿娟秀的小楷,崔莞略掃了一眼,便將墨跡未幹的紙張輕輕撚起,擱置到長幾一側的空處,隨後將筆鋒探到硯中輕巧一滾,沾染的墨汁不濃不淡,恰到好處。
一連三封信箋,擱筆之際,崔莞抬眸看向碧落,“去將籠箱中的沉香錦盒取來。”
碧落依言而去,少頃便捧出一隻巴掌大的錦盒,行到幾案前,崔莞已將墨跡幹透的信箋折好入封,她取了最上一封信箋,置在錦盒之上,揚聲喚了墨十八進屋。
將兩物交予墨十八後,崔莞低低的碎語一聲,不顧墨十八驚詫的神色,厲聲道:“此物,你須親手送至,無論發生何事,都不可假手他人!”
墨十八一凜,重重點頭,“諾!”
待墨十八走後,崔莞將餘下的兩封信箋收妥,又吩咐碧落準備遠行事物,末了又道:“一切暗中著手,莫要讓母親察覺。”
“諾。”碧落雖不知崔莞為何突然有這般大的舉動,但身為墨衛,自是不會多問,遺照崔莞的吩咐,暗中安排車馬事宜。
一夜焦心等待,翌日清晨,天色未明,整個清河郡尚未全然蘇醒,兩匹飛奔的駿馬穿過街頭,朝剛剛洞開的城門疾馳而去!
“姑子?”性情忠厚的碧落,終察覺出不對之處,隻是她剛開口,卻被崔莞抬手止住。
“我要得知近一年來建康中所生大事,另外,將墨十八喚來,我要見他。”
崔莞抬眼望向碧落,縱使麵色蒼白,但一雙眸子清冷沉定,哪見一絲慌亂之色?
“姑子是打算……”碧落呆了呆,旋即應道:“諾!”
瞥了一眼碧落匆匆消失在門邊的身影,崔莞闔眼,幾口綿長的氣息吸吐過後,驚慌已被壓下,可一絲氣苦之味卻驀然湧上心頭。
當初月下示情之後,隔日那人便悄無聲息的不見了蹤影,若非枕邊的一張殘留冷香的小箋,以及成為崔府護衛的墨十八與貼身侍婢的碧落,她幾欲要生疑,那一夜亭中的繾綣,無非是南柯夢一場。
那張唯有一字,卻能表心的小箋,她近身收藏,原想著魏人進犯一事尚有餘地,待年後隨母親前往建康時,再與他細說,卻不想……
崔莞捏了捏係在腰間,裝有小箋的精致荷囊,指尖冰涼泛白。
一飲一啄自有天定,劉珩也好,秦四郎也好,皆因她的出現,一改前世閱曆,而魏人進犯比上一世提早了足足一載,此事說不定也與她有著千絲萬縷的幹係。
愈想,崔莞心底的不安便愈濃,前往裕園陪伴崔陸氏時,眉間那一縷難掩的焦色,便落入了崔陸氏眼中。
閑談幾句,崔陸氏便揮手打發了屋中服侍的侍婢,拉起崔莞便一落坐於軟榻上,入手的冰涼讓她柳眉一蹙,頓時緊張的問道:“出了何事?惹得你一整日心不在焉。”
關切的聲音,稍稍打消了崔莞心底的不安,她抬眸一笑,輕聲應道:“無事,許是昨夜落雨大了些,未睡安穩之故。”
這一載,崔陸氏幾乎日日都與女兒同處,府中家長裏短,外出賞花赴宴,件件不落,雖說崔莞未憶起往事,脾性喜好也與以往不同,然而母女間當有的默契,卻未少半分。
此時此刻,崔陸氏何嚐看不出,崔莞口中所說,隻是一番安撫之言,她抬手攬過崔莞的薄肩,歎聲道:“阿莞,雖說這一載光陰,你日日隨在我身旁,可不知怎的,我這心,未有一刻落得踏實。”
尤其是當她得知崔誠的心意,欲將崔莞嫁入宮中,便更是愁得夜不能寐,旁人興許不知,然而曾奉召入宮覲見崔太後的崔陸氏,卻是清清楚楚。
那身受先帝榮寵,為崔氏整族帶來昌繁的崔太後,並不似外人所見的那般,否則,盛寵之下,又如何不見半個子嗣?
可當夜崔莞與劉珩亭中相會之事,以及劉珩為崔莞的所作所為,已讓身為過來人的崔陸氏明白,愛女情關已動,再加阻攔,也為時已晚。
“你已過及笄之年,我也知,你素來心思聰穎,非常人能及。”崔陸氏閉了閉眼,忍回眼底的酸澀,繼續言道:“好叫你明白,我隻盼你往後能平平安安,莫要再如那三年……”
“母親。”崔莞心底一澀,伸手摟住崔陸氏的腰身,沉聲道:“母親且放心,阿莞不會重蹈覆轍。”
她已不再似上一世那般,孑然一生,了無牽掛。
親族猶在,君心猶在,她定不會讓任何人,毀去眼前這得來不易的一切。
碧落並未讓崔莞久等,待她用過午膳,自裕園返回所居的菀園時,幾封密信已置於案頭之上,與碧落一同入園的墨十八,則悄無聲息的立在門外,靜候差遣。
崔莞也不多問,徑直拆開密信,細細觀之,一封接一封,神情時青,時白,時而沉凝不解,時而恍然大悟,直至天色漸暗,她才緩緩放下手中的密信,明亮的燭光下,灼美的小臉神情盡斂,歸於一片平靜。
“碧落,備筆墨。”
“諾。”
雪白的凝光紙鋪陳開來,崔莞端坐於幾前,持筆點墨,懸腕疾書,於此同時,心中不斷浮現出方才密信上所載的兩句驚駭之言。
——大晉永昌十四年,三月初春,太子劉珩風寒,貴體沉珂,至東宮閉門靜養。
可永昌十四年三月初春,正是她前往王氏赴宴,歸途遇襲之時,劉珩分明與她一同在鍾山山脈養傷,又怎會至東宮閉門靜養?
——八月,太子病愈,朝堂為士請命被駁,十一月,士寒爭鬥之勢,盡起,大晉亂象,顯。
八月……清河與建康,往來行程莫約是兩個月,也便是說,當初劉珩不辭而別,乃是因得知士族受挫的緣故?
不,不對。
士族受挫,發生於五月,恰好是她與劉珩前往清河途中,即便快馬加鞭,也絕對難以在一個月裏,將此信傳入劉珩耳內。
莫名的,崔莞手中筆微微一頓,她記起沿途時常目及的信雀。
或許,早在途中他便得知士族出了變故,可卻未及時返回建康,仍陪她一同前來清河,直至她認親一事塵埃落定,才急急動身……
“十一月,士寒爭鬥之勢,盡起,大晉亂象,顯。”
“永昌十五年一月,魏國趁亂進犯。”
果然……
崔莞呢喃,持筆的小手輕顫,魏人提前作亂一事,果然與她有關。
無論劉珩使了何法,令世人皆以為他抱恙靜養,均不能一改太子未能露麵這一事實,淮晉兩地民亂,十有八九便是二皇子劉冀等人趁此故意設下的圈套,隻是所料未及,這一舉動,卻引來了虎視眈眈的魏人。
……
雖說上一世,五城百姓也曾遭滅頂之災,可卻與她無關,不像此時,這千絲萬縷的牽連,令崔莞心中仿若壓著一塊巨石,沉悶不已。
“還有兩城。”崔莞咬了咬牙,穩住心緒,繼續奮筆疾書。
餘下那兩城,還有劉珩的性命,無論如何,她須得護住!
不多時,一卷凝光紙上落滿娟秀的小楷,崔莞略掃了一眼,便將墨跡未幹的紙張輕輕撚起,擱置到長幾一側的空處,隨後將筆鋒探到硯中輕巧一滾,沾染的墨汁不濃不淡,恰到好處。
一連三封信箋,擱筆之際,崔莞抬眸看向碧落,“去將籠箱中的沉香錦盒取來。”
碧落依言而去,少頃便捧出一隻巴掌大的錦盒,行到幾案前,崔莞已將墨跡幹透的信箋折好入封,她取了最上一封信箋,置在錦盒之上,揚聲喚了墨十八進屋。
將兩物交予墨十八後,崔莞低低的碎語一聲,不顧墨十八驚詫的神色,厲聲道:“此物,你須親手送至,無論發生何事,都不可假手他人!”
墨十八一凜,重重點頭,“諾!”
待墨十八走後,崔莞將餘下的兩封信箋收妥,又吩咐碧落準備遠行事物,末了又道:“一切暗中著手,莫要讓母親察覺。”
“諾。”碧落雖不知崔莞為何突然有這般大的舉動,但身為墨衛,自是不會多問,遺照崔莞的吩咐,暗中安排車馬事宜。
一夜焦心等待,翌日清晨,天色未明,整個清河郡尚未全然蘇醒,兩匹飛奔的駿馬穿過街頭,朝剛剛洞開的城門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