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朝廷南遷以來,淮北的局勢一直動蕩,朝廷和幾個割劇勢力紛爭不已,間或胡人也會插上一腳,這裏的州郡差不多都曾幾經易手,政出多門。[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目前,匈奴人所建的趙國、羯人所建的秦國和鮮卑人所建的燕國,還有盧水胡人、烏桓人、鮮卑人、羌人等正打成一團,無心南下,所以朝廷雖不能控製淮北,但這裏還不盡是胡人的天下,而是幾個大勢力分而治之,其間更有無數各種小勢力。(.無彈窗廣告)


    最有趣的是很多實力集團都打出朝廷的旗號,自稱是朝廷封的北征將軍、衛將軍、大將軍等,亂世為王,朝廷也根本管不了他們。但也從側麵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心向背,北地的人心還是向著朝廷的。


    司馬十七郎對淮北的形勢比較熟悉,當年平蘇峻之亂時他就曾出兵此處,而眼下淮北最大的兩個世家陶家和尚家曾是他共同戰鬥過的盟友。因此他在出發前就給陶耀光和尚爽寫信,並與他們約定再結同盟,共同抗擊胡人。


    十多天前司馬十七郎到了淮北後,先是與陶尚兩家的使者會合,接受了他們的慰問,並重申了共同抗胡的宗旨,然後帶兵去了淮南最東部的一塊荒地,選了當地最高的大青山腳下做為駐軍之地。


    之所以選這樣一塊地方,也是在淮南時就仔細規劃好的。這裏離陶尚兩家的地盤和北麵胡人建立的縣城都有一些距離,目前屬於無人管理的地區;司馬十七郎查閱典籍知道大青山中有一處早就荒廢了的漢代鐵礦,正可以冶鐵練兵,而盧八娘看好這裏背靠大海可以煮鹽做軍資。


    渡過淮河後,再向東北走五十餘裏,就到了大青山的大山腳下,這裏距海邊隻有百餘裏,營前是淮河的一條支流,依山傍水,正是駐紮大軍極好的地勢。


    盧八娘很高興地看到河兩岸的土地原本是良田,隻不過早已經荒蕪,但恢複起來並不是難事。幾千年來,淮河兩岸都是中國最肥沃的土地之一。


    聽司馬十七郎說,大青山雖然荒僻,但也不是絕無人煙,山中本有一個山寨,是當地百姓為自保而建,共有幾百人,麵對先皇親封的淮北王駕臨,寨子很快就歸順了。除了實力絕對勝出,也因為司馬十七郎占著大義,漢人們還是一心向著朝廷正統,歸順正是應有之義。


    寨子的態度也讓司馬十七郎很滿意,他對率眾投奔他的木寨主格外禮遇,授予他校尉的官職,他手下的青壯依舊歸他帶領,將家眷老弱等並入軍中的後營――這裏正是隨軍的家眷們的所在。


    有了立足之處,接下來的事情就更多了。司馬十七郎分派手下各將修建哨所,修營柵、造房屋、采礦冶鐵、鑄造兵器鎧甲、巡營……


    盧八娘先建了倉庫,安頓了淮北軍的所有淄重,每日發放糧草、組織家眷們縫製冬衣、漿洗衣物等等,她還從司馬十七郎手中要了人、在大青山下種下一片冬小麥,又派人上山打獵、下河捕魚、采摘野生果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浮生小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波灩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波灩灩並收藏浮生小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