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一直是豐滿的,譬如當初安史之亂的發起,到後來導致“宛轉蛾眉馬前死”,他們不會直接提及誰來繼位的問題。(.)目標隻有一個,廢了那個惑亂朝綱的周皇後。周皇後年逾五十,如果說年輕時是個美人,到了五十高齡,顏色早就凋零得所剩無幾了,再配上惑亂二字,委實有點牽強。但這是一招很有效的政治手段,隔山打牛。皇後倒台,相應的梁王也就倒台了,母子兩個也許還有機會一起進麗景門內的大牢裏吃兩天牢飯。


    信王與庸王大軍殺到,戍守山南道的楚王受命阻擊,結果這位王爺是個高手,戴著和事佬的麵具與二位兄弟周旋,雷聲大雨點小的仗也打過兩次,都以手足不相殺的聖人訓條不了了之了。長安就像隻拔光了毛的雞,沒有外援,隻得肉搏。


    還好帝王手中有兵權,南北兩衙加上府兵,少說可以抵擋兩三個月。這時候定王遞了密折入長安,要替主分憂,安撫四海,定諸王之亂。其實長安未到彈盡糧絕的境地,老皇帝知道這幾個兒子相爭,不管誰獲勝,肉還在鍋裏。但要是定王加入,那麽威脅就大了,到最後恐怕會鬧得江山易主。


    中原亂成了漿糊,今上的病又加重了幾分。待緩過氣來,匆匆忙忙命中書省擬詔,下令定王按兵不動繼續鎮守關外。結果詔書送達時,定王大軍已經到了扁都口。


    是戰是退,定王又開始猶豫。如果那五王忽然醒轉,調轉矛頭一致對外,那麽他的計劃難免受挫。問國師,國師的答案很簡單,“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殿下隻需靜待,待那兩路大軍與府兵殺得兩敗俱傷時,殿下可坐收漁翁之利。”


    定王的心終於沉澱下來,距離中原隻有一步之遙,他甚至已經能夠聽到久違的鄉音。此時的確不該再舉棋不定了,他將那段黃帛卷起來,隨意扔在了案幾上,“那麽依國師之見,大軍何時入關為宜?”


    國師搖著扇子站在帳前遠望叢山,這條咽喉要道氣候瞬息萬變,越快通過這裏越好。便道:“三日之內必須穿過扁都口,等過了關隘,在武威稍事休整,然後靜觀其變。請殿下下令三軍,備齊充足的禦寒衣物、炭料及厚氈披掛。待到用時方恨少,就來不及了。”


    定王聽了他的話有些狐疑,抬頭看天色,驕陽在頭頂灼烤著,放隻瓜在太陽底下,不消三刻就能曬裂。這樣的天氣,行軍途中背負冬衣,對眾兵將來說實在是個不小的負擔。


    他將信將疑,但依舊令都尉去辦。事實證明國師果然神機,大軍入峽穀的第二天夜裏突降暴雪,十三萬人馬被困住,若無冬衣和炭火,凍死者恐怕要過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渡亡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尤四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尤四姐並收藏渡亡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