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來調兵遣將均是需要一些時日,若徐敬業能夠緊抓機會,在叛亂起初便率領匡複軍沿著大運河北上勤王,朝廷因征討大軍尚未集結,肯定會出現應接不暇之態,倘若能夠取得一場了不得的大勝,那麽就勤王有望了。
隻可惜徐敬業卻龜縮在揚州一隅之地,看似招兵買馬壯大實力,實則乃目光短淺迂闊至極!
揚州能有多大?能夠對抗整個朝廷麽?
即便是匡複軍召集再多兵馬,陸瑾相信也並非是三十萬征討軍的對手。
況且他已經聽說,朝廷決定棄守西域,征調最是精銳的兩萬安西軍前來平叛,那可是經常與西突厥、吐蕃人血戰拚殺的武勇之師,而主帥亦為通曉兵法,就連他陸瑾也甚為佩服的黑齒常之。
徐敬業拿什麽跟朝廷鬥?
況且徐敬業指名道姓要擁立廬陵王,那他置高坐在廟堂上的聖人為何?
如此一來,這豈不是將原本可以拉攏的聖人也推到了對立麵,更將廢黜廬陵王、擁立聖人的裴炎、程務挺等人也推到了對立麵,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也不知徐敬業是否懵懂無知,居然接二連三在下臭棋。
如此愚笨之人,何言匡複大業!
想到這裏,陸瑾忍不住暗自一歎。
李多祚等人卻不知道陸瑾複雜的心思,拱手請教目前的方略:“陸帥,現在征伐之事實在必行,不知道咱們是功是守,還望陸帥早作決斷1
目前情況尚未明朗,陸瑾自然不願意主動進攻,沉吟一番出言道:“目前我軍本處於弱勢,況且現在李孝逸所率領的征討大軍尚未集結完畢,實在不宜搶先進攻,當防守為上。”
眾將明白在沒有完全的把握之下,陸瑾肯定不願意與兵力強勢的叛軍硬碰硬,紛紛頷首表示理解。
而陸瑾也準備利用這一段時間,多多熟悉水師戰略,以便掌握其要領。
正待陸瑾與荊州大都督府將領們商議軍情的時候,位於東麵千裏之地的揚州城揚州大都督府,卻是陷入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當中。
今日,匡複軍上將、英國公、揚州大都督府都督徐敬業召集諸位將軍幕僚,商討匡複軍行止。
畢竟舉起匡扶大旗已經有月餘時間,匡複軍勢力也漸漸發展強大,究竟是應該立即北上洛陽與官軍決戰,還是應該防守反攻,總得拿個主意才是。
軍議沒多久,將領幕僚們便各抒己見爭執不下,其後主要分為了兩派。
一派是以匡扶軍軍師魏思溫為代表,主張立即北上勤王。
魏思溫認為這次匡複大業可謂震撼舉國,更有不少厭惡武後當政的朝臣暗地裏響應,倘若乘朝廷大軍尚未集結完畢,匡複軍便沿通濟渠北上,席卷大半個中原,取得關東士族的相應,然後將與朝廷的戰場擺在洛陽附近,對武後形成兵威之勢,再請朝廷宰相以內逼迫武後交權,達到匡複的目的。
可以說魏思溫想得想得非常透徹,那就是速戰速決,不給武後絲毫喘息的機會,隻要能夠贏得一兩場大勝,那麽迫於內外壓力,武後必定會還政給聖人。
而另一派是以揚州大都督府司馬薛仲璋為代表,主張南下渡江攻打潤州。
薛仲璋覺得目前匡複軍根基不勞,臨時征召的兵卒更是缺乏鍛煉,實在不宜與朝廷速戰。
當務之急,該乘朝廷征討大軍尚未到來之時繼續壯大匡複軍的實力,南下攻取江南道諸州,以便獲得一個穩定而有富饒的大後方,然後在形成割據之勢,從容麵對朝廷的討伐。
而且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
薛仲璋曾在私底下對徐敬業提及,潤州江寧縣昔日本就是帝王之地,有帝王氣象,隻是不幸毀於戰火。
若匡扶軍能攻下江寧形成割據,以揚州水師鎖長江天塹,再向北以圖中原,這樣進可攻,退可守,可成匡扶大業。
這一席話當即說得徐敬業怦然心動,而且更讓徐敬業振奮的是潤州刺史李思文乃是他的叔叔,若能將他策反招降,那麽匡扶軍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奪取整個潤州。
故而這場爭論並沒有持續多久,最終以徐敬業支持薛仲璋的意見而解釋。
軍師魏思溫大失所望,隻得搖頭暗暗歎息。
決定當先攻取潤州之後,徐敬業立即下了數道軍令。
第一道軍令,令左長史唐之奇率軍三萬守衛揚州城。
第二,令徐敬猷率軍兩萬屯淮陰,韋超領軍兩萬屯都梁山。
三人形成掎角之勢,防守整個揚州全境。
與此同時,李敬業親率主力大軍渡江攻打潤州及周邊州郡。
同時,李敬業又接受了薛仲璋的建議,以薛仲璋為帥發揚州水師八萬,艦船數百艘逆江而上攻取荊州。
此舉一來可以開疆拓土,二來更可以解救廬陵王完成匡扶大業。
於是乎,大江水麵上戰船相連,檣櫓似林,白帆如雲,大唐最是精銳的揚州水師起錨鼓帆,朝著荊州徐徐而去。
陡然間,天下風雲突變,大戰一觸即發。
※※※
揚州城北,有著一間普普通通的民房。
之所以說是普通,是因為這間民房深隱在偏僻幽靜之內,若不是有心人前去尋找,根本不知道居然還有一棟孤零零,而又古樸破舊的民居坐落於此。
金靖鈞與陸長青兩人已在這間民房內呆了足足三天時間。
那日陸瑾接到朝廷詔書,無奈之下隻得前去荊州統兵,將拯救太平公主的重任交給了金靖鈞與陸長青兩人。
對於此事,金靖鈞和陸長青雖然心內沒底,但還是決定不管如何都會努力完成這個重托,並非是他們貪戀權勢,想要巴結陸瑾這個天官侍郎以及高高在上的太平公主,而是完全因為那份兄弟情意。
離開蘇州北上,除了他倆之外,金靖鈞更是在雲蛟幫內帶上了百餘武功精湛的好手,為求隱蔽,也沒有給他們言及前來揚州所為何事,隻是要求他們隱蔽妥當,全都化整為零的分布在揚州城內。
隻可惜徐敬業卻龜縮在揚州一隅之地,看似招兵買馬壯大實力,實則乃目光短淺迂闊至極!
揚州能有多大?能夠對抗整個朝廷麽?
即便是匡複軍召集再多兵馬,陸瑾相信也並非是三十萬征討軍的對手。
況且他已經聽說,朝廷決定棄守西域,征調最是精銳的兩萬安西軍前來平叛,那可是經常與西突厥、吐蕃人血戰拚殺的武勇之師,而主帥亦為通曉兵法,就連他陸瑾也甚為佩服的黑齒常之。
徐敬業拿什麽跟朝廷鬥?
況且徐敬業指名道姓要擁立廬陵王,那他置高坐在廟堂上的聖人為何?
如此一來,這豈不是將原本可以拉攏的聖人也推到了對立麵,更將廢黜廬陵王、擁立聖人的裴炎、程務挺等人也推到了對立麵,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也不知徐敬業是否懵懂無知,居然接二連三在下臭棋。
如此愚笨之人,何言匡複大業!
想到這裏,陸瑾忍不住暗自一歎。
李多祚等人卻不知道陸瑾複雜的心思,拱手請教目前的方略:“陸帥,現在征伐之事實在必行,不知道咱們是功是守,還望陸帥早作決斷1
目前情況尚未明朗,陸瑾自然不願意主動進攻,沉吟一番出言道:“目前我軍本處於弱勢,況且現在李孝逸所率領的征討大軍尚未集結完畢,實在不宜搶先進攻,當防守為上。”
眾將明白在沒有完全的把握之下,陸瑾肯定不願意與兵力強勢的叛軍硬碰硬,紛紛頷首表示理解。
而陸瑾也準備利用這一段時間,多多熟悉水師戰略,以便掌握其要領。
正待陸瑾與荊州大都督府將領們商議軍情的時候,位於東麵千裏之地的揚州城揚州大都督府,卻是陷入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當中。
今日,匡複軍上將、英國公、揚州大都督府都督徐敬業召集諸位將軍幕僚,商討匡複軍行止。
畢竟舉起匡扶大旗已經有月餘時間,匡複軍勢力也漸漸發展強大,究竟是應該立即北上洛陽與官軍決戰,還是應該防守反攻,總得拿個主意才是。
軍議沒多久,將領幕僚們便各抒己見爭執不下,其後主要分為了兩派。
一派是以匡扶軍軍師魏思溫為代表,主張立即北上勤王。
魏思溫認為這次匡複大業可謂震撼舉國,更有不少厭惡武後當政的朝臣暗地裏響應,倘若乘朝廷大軍尚未集結完畢,匡複軍便沿通濟渠北上,席卷大半個中原,取得關東士族的相應,然後將與朝廷的戰場擺在洛陽附近,對武後形成兵威之勢,再請朝廷宰相以內逼迫武後交權,達到匡複的目的。
可以說魏思溫想得想得非常透徹,那就是速戰速決,不給武後絲毫喘息的機會,隻要能夠贏得一兩場大勝,那麽迫於內外壓力,武後必定會還政給聖人。
而另一派是以揚州大都督府司馬薛仲璋為代表,主張南下渡江攻打潤州。
薛仲璋覺得目前匡複軍根基不勞,臨時征召的兵卒更是缺乏鍛煉,實在不宜與朝廷速戰。
當務之急,該乘朝廷征討大軍尚未到來之時繼續壯大匡複軍的實力,南下攻取江南道諸州,以便獲得一個穩定而有富饒的大後方,然後在形成割據之勢,從容麵對朝廷的討伐。
而且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
薛仲璋曾在私底下對徐敬業提及,潤州江寧縣昔日本就是帝王之地,有帝王氣象,隻是不幸毀於戰火。
若匡扶軍能攻下江寧形成割據,以揚州水師鎖長江天塹,再向北以圖中原,這樣進可攻,退可守,可成匡扶大業。
這一席話當即說得徐敬業怦然心動,而且更讓徐敬業振奮的是潤州刺史李思文乃是他的叔叔,若能將他策反招降,那麽匡扶軍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奪取整個潤州。
故而這場爭論並沒有持續多久,最終以徐敬業支持薛仲璋的意見而解釋。
軍師魏思溫大失所望,隻得搖頭暗暗歎息。
決定當先攻取潤州之後,徐敬業立即下了數道軍令。
第一道軍令,令左長史唐之奇率軍三萬守衛揚州城。
第二,令徐敬猷率軍兩萬屯淮陰,韋超領軍兩萬屯都梁山。
三人形成掎角之勢,防守整個揚州全境。
與此同時,李敬業親率主力大軍渡江攻打潤州及周邊州郡。
同時,李敬業又接受了薛仲璋的建議,以薛仲璋為帥發揚州水師八萬,艦船數百艘逆江而上攻取荊州。
此舉一來可以開疆拓土,二來更可以解救廬陵王完成匡扶大業。
於是乎,大江水麵上戰船相連,檣櫓似林,白帆如雲,大唐最是精銳的揚州水師起錨鼓帆,朝著荊州徐徐而去。
陡然間,天下風雲突變,大戰一觸即發。
※※※
揚州城北,有著一間普普通通的民房。
之所以說是普通,是因為這間民房深隱在偏僻幽靜之內,若不是有心人前去尋找,根本不知道居然還有一棟孤零零,而又古樸破舊的民居坐落於此。
金靖鈞與陸長青兩人已在這間民房內呆了足足三天時間。
那日陸瑾接到朝廷詔書,無奈之下隻得前去荊州統兵,將拯救太平公主的重任交給了金靖鈞與陸長青兩人。
對於此事,金靖鈞和陸長青雖然心內沒底,但還是決定不管如何都會努力完成這個重托,並非是他們貪戀權勢,想要巴結陸瑾這個天官侍郎以及高高在上的太平公主,而是完全因為那份兄弟情意。
離開蘇州北上,除了他倆之外,金靖鈞更是在雲蛟幫內帶上了百餘武功精湛的好手,為求隱蔽,也沒有給他們言及前來揚州所為何事,隻是要求他們隱蔽妥當,全都化整為零的分布在揚州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