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命規律
在一二三號的那個“陰間”中,有的是靈魂,若是隻有靈魂才能幫助靈魂,那麽,紅綾的辦法,確然可行。就算幫不了陳長青,那麽,至少靈魂比較容易了解靈魂的處境,陳長青究竟是在一種甚麽樣的困境之中,通過靈魂去了解,也比較容易明白。
紅綾道:“我立刻請媽去和宣姨聯絡。”
白素和李宣宣的交情甚好,隨時聯絡,也不成問題,我想了一想,向溫寶裕望去。
我們兩人,都比較了解陳長青的為人,所以溫寶裕道:“他脾氣古怪,還是先等聯絡上了他再說,或許他不喜歡把事情鬧得盡人皆知。”
——在這裏,加插幾句題外話。
陳長青在第一次和溫寶裕溝通時,曾一再說“我說了你也不懂”,“我也不知道怎麽說”,那並不是他在故弄玄虛,而是有許多話,涉及靈魂這種存在形式的,確然沒有人類的語言,可供表達。
像上一段的文字之中,“陳長青的為人”,這“為人”一詞,就成問題,他已不是人,怎麽“為人”,該說“為鬼”才是。
還有,“把事情鬧得盡人皆知”,也得改成“鬧得盡鬼皆知”才行。
這還是可以變通的,有更多的情形,是無法變通的,所以就“說了也不懂”,“說不出來”了。
這個故事,和靈魂有大大的關係,所以有些地方,雖然我盡力想把事情說得明白,但由於我不是靈魂,使用的是人類的文字,所以也難以把真正具體的情形,像寫人一樣地寫出來。
不過,也不是完全不能令人明白的,在隱隱約約之間,總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理解,至於理解程度的多寡,那就各安天命,不是可以勉強得來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完全不知道,也不會有甚麽損失,因為每一個人,都有靈魂和身體分開的一天,等到成了靈魂的時候,自然一切恍然,再也沒有甚麽神秘可言了。
所以,這個故事,在有些部分,若發現有“詞不達意”之處,並非我之罪,實在是因為一種存在,無法徹底解釋另一種存在。
這種情形,舉一個最淺的例子,生物學家常很肯定地說:“蜻蜓(或其他生物)的眼中看出來,看到的情形是這樣的——”這種說法,不科學之至——蜻蜓的眼中看出來的東西是甚麽樣的,隻有蜻蜓才知道,而蜻蜓無法把它的所知告訴人,所以人絕對無法知道蜻蜓看出來的東西究竟是甚麽樣的,生物學家可以做假設,不能有肯定的結論。
話扯遠了,再收回來。
卻說當時,大家都同意,先和陳長青聯絡,以弄明白他究竟是在甚麽樣的困境之中,再作道理。
藍絲來了,自然不會立刻就走,她和溫寶裕咕咕噥噥,有說不完的話,我和紅綾告辭,回到了家中,自然第一時間,便和白素說了一切經過。
這種情形,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普通之至,我或她,在外麵如果遇到了甚麽新奇的事,或是不可思議的經曆,都會第一時間說給對方聽。
而白素永遠是最好的聽眾,在聽我敘述之際,絕少打岔,隻是靜聽,那和我恰好相反,我會問很多很多問題,有時問得連白素都會喝止。
這次,也是一樣,我向白素敘述著經過,她用心聽著,這次有紅綾在旁,她也不時加上幾句話,所以我們的共同敘述,可以說是有聲有色,十分熱鬧。
白素有點異於尋常的是,她聽到了一半,便有略有所悟的神情。
接著,她眉心打結,表情沉重,我停止敘述,問了她幾次,她隻是要求我說下去。
等到我說完,她的神色,更是凝重。我和紅綾,都等著聽她的意見。她道:“我們的好朋友陳長青,遭到的是大麻煩,不是普通的麻煩。”
她特地鄭重其事,在陳長青的名字之上,加上“我們的好朋友”這樣的稱呼,以示事情的嚴重性,所以我和紅綾,都感染到了這一點。
我們早已判斷過,陳長青身在困境之中,但是卻不知道是甚麽樣的困境。
白素如今,說得如此嚴重和肯定,那確然令人憂心。
我忙道:“何所據而雲然?”
白素深深吸了一口氣道:“首先我,同意『陳長青已不是人』這個推斷。”
我點頭:“這一點,應該沒有疑問。”
白素又道:“我推測,陳長青是在『修行』的過程中,達到了靈魂和身體分離的。”
我略呆了一呆:“你的意思是,他『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如此?”
白素道:“是,他是跟隨了一批專門研究靈魂,研究生命秘奧的僧人離去的。”這些人的信仰,就是要靈魂和身體分離,以達『永生』之目的。“我想了一想:“可以這樣說。”
白素道:“當然,我這樣說法很粗糙,真正的內容自然要精細得多,但可以不必討論。“
我同意:“對,總之是經曆了一定的過程之後,他達到了靈魂和身體分離之目的。”
白素瞪了我一眼:“當然不至於那麽粗糙。”
我承認白素的指責,因為要出現那樣的情形,隻要結束生命就可以了。陳長青經曆的過程,當然不是那麽簡單,雖然結果是靈魂和身體的分離,但是,道家的“飛升”、佛家的”涅盤”,和普通的死亡,當然不能相提並論。
總之是陳長青的生命形式,升華到了另一個境界,也就是說,他達到了目的。
當我們的推測,到了這一點之際,又有了問題:陳長青追求的生命另一形式是怎樣的情形?
我先說我的想法:“他是跟著一群僧人走的,雖然佛門理義,五花八門,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也就是釋迦牟尼最早提出的人生多苦難,修行的目的,是要脫離苦海,解決人生中生老病死的苦難。”
白素道:“你又回到老路上來了——他靈魂和身體分開了。”
我道:“是,我一再翻來覆去地強調這一點,是針對普通的認識,普通的認識是:既然人生苦難來自身體,那麽,舍棄身體,也等於舍棄了苦難。”
白素長歎了一聲,過了半晌,才道:“陳長青的悲劇,也正源於此。”
我又震動了一下,白素竟然運用了“悲劇”這名詞來形容陳長青如今的處境。
我失聲道:“不至於吧?”
在一二三號的那個“陰間”中,有的是靈魂,若是隻有靈魂才能幫助靈魂,那麽,紅綾的辦法,確然可行。就算幫不了陳長青,那麽,至少靈魂比較容易了解靈魂的處境,陳長青究竟是在一種甚麽樣的困境之中,通過靈魂去了解,也比較容易明白。
紅綾道:“我立刻請媽去和宣姨聯絡。”
白素和李宣宣的交情甚好,隨時聯絡,也不成問題,我想了一想,向溫寶裕望去。
我們兩人,都比較了解陳長青的為人,所以溫寶裕道:“他脾氣古怪,還是先等聯絡上了他再說,或許他不喜歡把事情鬧得盡人皆知。”
——在這裏,加插幾句題外話。
陳長青在第一次和溫寶裕溝通時,曾一再說“我說了你也不懂”,“我也不知道怎麽說”,那並不是他在故弄玄虛,而是有許多話,涉及靈魂這種存在形式的,確然沒有人類的語言,可供表達。
像上一段的文字之中,“陳長青的為人”,這“為人”一詞,就成問題,他已不是人,怎麽“為人”,該說“為鬼”才是。
還有,“把事情鬧得盡人皆知”,也得改成“鬧得盡鬼皆知”才行。
這還是可以變通的,有更多的情形,是無法變通的,所以就“說了也不懂”,“說不出來”了。
這個故事,和靈魂有大大的關係,所以有些地方,雖然我盡力想把事情說得明白,但由於我不是靈魂,使用的是人類的文字,所以也難以把真正具體的情形,像寫人一樣地寫出來。
不過,也不是完全不能令人明白的,在隱隱約約之間,總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理解,至於理解程度的多寡,那就各安天命,不是可以勉強得來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完全不知道,也不會有甚麽損失,因為每一個人,都有靈魂和身體分開的一天,等到成了靈魂的時候,自然一切恍然,再也沒有甚麽神秘可言了。
所以,這個故事,在有些部分,若發現有“詞不達意”之處,並非我之罪,實在是因為一種存在,無法徹底解釋另一種存在。
這種情形,舉一個最淺的例子,生物學家常很肯定地說:“蜻蜓(或其他生物)的眼中看出來,看到的情形是這樣的——”這種說法,不科學之至——蜻蜓的眼中看出來的東西是甚麽樣的,隻有蜻蜓才知道,而蜻蜓無法把它的所知告訴人,所以人絕對無法知道蜻蜓看出來的東西究竟是甚麽樣的,生物學家可以做假設,不能有肯定的結論。
話扯遠了,再收回來。
卻說當時,大家都同意,先和陳長青聯絡,以弄明白他究竟是在甚麽樣的困境之中,再作道理。
藍絲來了,自然不會立刻就走,她和溫寶裕咕咕噥噥,有說不完的話,我和紅綾告辭,回到了家中,自然第一時間,便和白素說了一切經過。
這種情形,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普通之至,我或她,在外麵如果遇到了甚麽新奇的事,或是不可思議的經曆,都會第一時間說給對方聽。
而白素永遠是最好的聽眾,在聽我敘述之際,絕少打岔,隻是靜聽,那和我恰好相反,我會問很多很多問題,有時問得連白素都會喝止。
這次,也是一樣,我向白素敘述著經過,她用心聽著,這次有紅綾在旁,她也不時加上幾句話,所以我們的共同敘述,可以說是有聲有色,十分熱鬧。
白素有點異於尋常的是,她聽到了一半,便有略有所悟的神情。
接著,她眉心打結,表情沉重,我停止敘述,問了她幾次,她隻是要求我說下去。
等到我說完,她的神色,更是凝重。我和紅綾,都等著聽她的意見。她道:“我們的好朋友陳長青,遭到的是大麻煩,不是普通的麻煩。”
她特地鄭重其事,在陳長青的名字之上,加上“我們的好朋友”這樣的稱呼,以示事情的嚴重性,所以我和紅綾,都感染到了這一點。
我們早已判斷過,陳長青身在困境之中,但是卻不知道是甚麽樣的困境。
白素如今,說得如此嚴重和肯定,那確然令人憂心。
我忙道:“何所據而雲然?”
白素深深吸了一口氣道:“首先我,同意『陳長青已不是人』這個推斷。”
我點頭:“這一點,應該沒有疑問。”
白素又道:“我推測,陳長青是在『修行』的過程中,達到了靈魂和身體分離的。”
我略呆了一呆:“你的意思是,他『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如此?”
白素道:“是,他是跟隨了一批專門研究靈魂,研究生命秘奧的僧人離去的。”這些人的信仰,就是要靈魂和身體分離,以達『永生』之目的。“我想了一想:“可以這樣說。”
白素道:“當然,我這樣說法很粗糙,真正的內容自然要精細得多,但可以不必討論。“
我同意:“對,總之是經曆了一定的過程之後,他達到了靈魂和身體分離之目的。”
白素瞪了我一眼:“當然不至於那麽粗糙。”
我承認白素的指責,因為要出現那樣的情形,隻要結束生命就可以了。陳長青經曆的過程,當然不是那麽簡單,雖然結果是靈魂和身體的分離,但是,道家的“飛升”、佛家的”涅盤”,和普通的死亡,當然不能相提並論。
總之是陳長青的生命形式,升華到了另一個境界,也就是說,他達到了目的。
當我們的推測,到了這一點之際,又有了問題:陳長青追求的生命另一形式是怎樣的情形?
我先說我的想法:“他是跟著一群僧人走的,雖然佛門理義,五花八門,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也就是釋迦牟尼最早提出的人生多苦難,修行的目的,是要脫離苦海,解決人生中生老病死的苦難。”
白素道:“你又回到老路上來了——他靈魂和身體分開了。”
我道:“是,我一再翻來覆去地強調這一點,是針對普通的認識,普通的認識是:既然人生苦難來自身體,那麽,舍棄身體,也等於舍棄了苦難。”
白素長歎了一聲,過了半晌,才道:“陳長青的悲劇,也正源於此。”
我又震動了一下,白素竟然運用了“悲劇”這名詞來形容陳長青如今的處境。
我失聲道:“不至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