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嶺猛地醒了。


    鍾聲一聲接一聲,外頭傳來驚慌的聲音,他馬上伸手,摸到榻畔佩劍,於那嘈雜聲音中分辨出一句:


    “元軍來了!”


    這是兩年中第二次元軍襲擊上京,上一次也是快要入秋之時,相隔恰好一年。段嶺立即背上劍,摘下客廳裏懸掛的長弓,剛到庭院,便看到巨石與火罐飛入,大火開始蔓延。


    外頭有人奔走,高喊救火,段嶺穿過一條街,加入遞桶的人群,未幾,又一枚巨石飛入。


    “這裏頂不住了!”段嶺喊道,“都朝城北撤——!”


    上京城西一片混亂,元軍神不知鬼不覺已兵臨城下,竟是誰也沒有發現,烈火四起,攻城雲梯已架上了西門,更有元兵高舉武器,殺進了城裏。


    城還沒有破!隻是被打了場偷襲戰!段嶺躍上房頂,拉開長弓,一箭射死落單的元兵,一名元兵搶到馬匹,從後街經過,正在四處放火,又被段嶺一箭射下了馬。


    第三箭,已有敵人發現了他,破口大罵,以強弩朝他招呼,段嶺躲到屋簷後,翻身下來,抽劍在手,從後院繞出去,一劍刺死一人。


    巡防司從四麵八方湧來,斬殺衝城敵軍,總算控製住了亂局,然而城外開始擂鼓,耶律大石率軍匆匆趕來,城門徹底放下,阻截了所有通路。


    天亮時,段嶺跑向蔡閆家,蔡府大門緊閉,找不到人,段嶺又去赫連博家——也沒有人,街上一片混亂,念佛的念佛,逃難的逃難,段嶺隻得又回家去,見家門前等著一名女子,發現是瓊花院的,卻叫不出名字來。


    “夫人請段公子去一趟。”那女孩躬身說。


    段嶺收起弓箭,跟著女孩走。上京漸漸地安靜下來,偶有少許哭聲,午後的陽光白得刺眼。到得瓊花院時,女孩說:“請段公子在此處休息,夫人處理完手頭事務後便來求見。”


    “去吧。”段嶺說。


    女孩仍未走,丁芝卻跟了過來,彼此點了點頭,丁芝說:“公子想吃點什麽?這就吩咐人去做。”


    “不必麻煩了。”段嶺答道。


    丁芝一躬身,退了出去,段嶺喝了點水,用過些許糕點果腹,放下劍和弓,走出房去,越過院牆,遠遠地眺望,見城中黑煙四起,便索性翻身上屋,踏著瓦當,坐在那裏看。


    “夫人求見。”下麵清脆的聲音說。


    段嶺朝下看了一眼,尋春來了,尋春先是屏退左右,再朝段嶺行了一禮。


    “怎麽個說法?”段嶺問。


    “不久前南方靖難,王爺與趙奎對決劍門關前,趙奎緊急抽調東路玉璧關三萬兵馬南下。”尋春沉聲道,“欲奔襲江州,斷去王爺後路,就此兩麵夾擊,但兵調走了,這一仗卻沒打成,沒等援兵趕到,牧曠達便裏應外合,劍門就此陷落。”


    “兩天內。”尋春望向院中,說,“西川路全境收複,鍾山九響,三王爺入主西川城。”


    “同時因玉璧關下守備空虛,元人越將軍嶺天險,進犯遼國,繞胡昌城不入,直取上京。三日前,他們派人偽裝成一隊塞外胡商。進城後昨夜發動埋伏,殺死守門軍,開城門,幸而及時發現,西門得守。”


    尋春最後說:“外頭有十萬元軍,如入無人之境,城中唯餘巡防司兩千,統軍一萬,北院大王在敵軍合圍之前,分派信使,往南路、西路求援。”


    “我爺爺呢?”段嶺問。


    “駕崩了。”尋春說,“王爺臨走時吩咐,隻要南方大局一定,無論繼位者是他還是四王爺,您都是太子殿下,須得以國君之禮待您。”


    段嶺點了點頭,尋春又道:“所以,殿下,切勿以身犯險。有何事,請盡管吩咐一聲。”


    “謝了。”段嶺從飛簷上躍下,尋春轉身翩然離去。


    蔡閆不知去了何處,當夜段嶺便在瓊花院中住了下來,院裏就像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外頭依舊嘈雜,眾女卻在花園內製七夕節的糕點。段嶺發現每當他經過有人的地方,瓊花院中無論男女,都會停下,躬身朝他行禮。


    他擔心蔡閆,恐怕蔡聞死後,他會不顧一切地去給兄長報仇,便讓人去打聽他的下落。


    西川。


    李漸鴻坐在帝位上,這把椅子是從京畿帶過來的,奈何當初放這把椅子的地方,現在已經成了遼人的國土。


    “父皇當年體質便不大好。”李漸鴻說。


    李衍秋站在角落裏,透過窗格朝外看,黃昏時的光芒一條一條地射進來。


    “我還記得小時候,常與三哥你在那把椅子前追著玩。”李衍秋說,“一眨眼便這麽多年了。”


    “你當皇帝吧。”李漸鴻說。


    李衍秋說:“你當。”


    李漸鴻:“你當,不許再說了,就這麽定了。”


    李衍秋無奈地搖搖頭,李漸鴻卻笑了起來。


    “三哥有一個兒子。”李漸鴻說,“你見了他,定會喜歡。”


    “藏在什麽地方?”李衍秋問。


    “上京,過得幾日,待你登基了便去接他。”李漸鴻說。


    李衍秋答道:“定將視若己出。”


    李漸鴻點點頭,兄弟二人沉默良久,李衍秋又說:“要遷都了?”


    “西川終究是牧家的地盤,便留給牧家吧。”李漸鴻沉聲道,“當初遷來西川,我便是一直反對的。”


    李衍秋說:“你須得提防他。”


    “眼下萬萬不能動他。”李漸鴻說,“新朝未穩,川中士族盤踞,隻得先行蟄伏。”


    李衍秋長長歎了口氣。


    李漸鴻吹了聲口哨,在殿內顯得尤其突兀,外頭有侍衛推門進來。


    “將那家夥帶進來。”李漸鴻說,“也是時候了。”


    李衍秋說:“你本該放任昌流君殺了他,何苦呢?”


    “不想再殺了。”李漸鴻疲憊地說,“這一路,殺的人夠多了,牧家想不想對付我,也不在這麽一個人身上。”


    不片刻,手下將武獨帶了進來,武獨一臉青腫,身上的傷都包裹住了,手上纏著繃帶。


    “說吧。”李漸鴻靠在龍椅上,李衍秋坐在一旁,看著武獨。


    “你的話,決定了誰活,誰死。”李漸鴻閉著眼睛,“包括你自己的一條性命,說。”


    武獨沉默注視著地麵的白玉磚,白虎紋栩栩如生。


    “我留你一條命,不是想看一個啞巴。”李漸鴻說,“趙奎的計劃裏,牧曠達參與了多少?”


    “沒有。”武獨說,“忘悲大師有一名徒弟,也是殺手。”


    “牧曠達說的?”李漸鴻問。


    “將軍說的。”武獨答道,“他想請此人來對付陛下。”


    李漸鴻問:“牧相答應了沒有?”


    “沒有。”武獨答道。


    “拒絕了沒有?”李衍秋又問。


    “也沒有。”武獨答道。


    李衍秋笑了起來,說:“當真老狐狸。”


    “還有什麽?”李漸鴻說,“若是我部下,這麽問一句答一句,說不得問到第二句,腦袋便會被我斬下來。”


    武獨答道:“從頭到尾,他隻說不做,沒有證據。但他確有不臣之心。”


    “不臣之心若能定罪。”李漸鴻說,“這天底下不知有多少人早已死了,罷了,且先留他一命。”


    武獨抬頭,看著李漸鴻。


    “你走吧。”李漸鴻說,“隨你去何處。”


    武獨退後一步,猶豫不決,其時,殿外大門洞開,信使氣喘籲籲地衝進,跪在殿前,雙手捧軍報呈上。


    “元人南下,十萬騎兵圍困上京,耶律大石求援!懇請陛下一解上京之圍!”


    李漸鴻剛回西川,後院突然起火,一時間竟令他不知所措。


    元人來得實在太快,趙奎前腳剛把戎防軍抽調走,元人便長驅直入,打進了遼國領土,更麻煩的是,遼人幾乎毫無抵擋之力,胡昌城以北的領地大片淪陷。中京已派出軍隊前往支援,耶律大石火速召回李漸鴻借走的軍隊,希望他能一救燃眉之急。


    “臣以為,不可出兵。”牧曠達說。


    西川金殿等了將近十年,終於等來了一位所有大臣都得俯首帖耳的主事者。


    然而李漸鴻未曾皇袍加身,那脾氣與曆任皇帝也有所不同,大臣們逃過一場來自趙奎的清洗,極盡忠誠地勸說他此時正是一舉拿下遼元的最好時機——理由很簡單: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淮水之戰以來,等了這麽多年,才等到一個元遼大舉開戰的機會,當年上梓與京師大仇未報,怎麽能擅自出兵?


    退一萬步說,把借來的遼軍還回去,也就是了。


    不能失信於耶律大石,讓天下人恥笑,那麽慢點去,總是可以的吧?


    陛下您為耶律大石守住了上京城,遼人報恩,乃是天經地義。


    ……


    李漸鴻隻是不耐煩地聽著,眉頭擰成一個結。


    “陛下?”牧曠達試探地問道。


    李漸鴻:“都說完了?”


    殿內大臣俱眼望李漸鴻,早就聽過北良王固執的性子,果然如此。


    “陛下。”牧曠達說,“先皇駕崩,國不可一日無君,此時須得盡快登基,以安撫民心,出兵一事,大可從長計議。世間絕沒有哪一國在沒有國君的情況下,出兵前去協助鄰國的,於情於理,都不妥當。”


    李漸鴻答道:“先別忙著叫陛下,我答應你們了?現在去準備,四王爺明日便登基繼位,兵部清點,盤餘,明日午後出征。”


    “可是登基都要選日子……”欽天監說。


    李漸鴻瞥了一眼欽天監,欽天監跪在地上,說:“這不合規矩呐!”


    “陛下。”牧曠達堅持道,“長幼有序,不可逾矩,哪怕是天家,也得遵守。”


    “孤王被趙奎手下追得在北疆到處跑的時候。”李漸鴻隨口道,“怎麽就不見你們說長幼有序了?”


    殿內肅靜,李漸鴻的話中帶著威脅之意——不讓我出兵,便等著被翻案吧。


    “那麽陛下也須先登基。”牧曠達終於讓步,說,“非常時期,可盡快完禮,陛下坐鎮朝中,再派出顏州、虎賁軍配合鷹隊,襲擊玉璧關元軍防線,窩闊台不得不回軍自救,如此,遼國之危可解。”


    “遼國之危可解。”李漸鴻冷冷道,“可上京,就剩不下什麽了。”


    “元人打一城,自然屠一城。”牧曠達說,“如此業報,來日都將應在其子孫身上,昔年遼人鐵蹄踐踏我大陳國土之時,亦是如此,陛下,上京想必是保不住的。”


    李漸鴻沒有再說,隨口道:“退朝吧,明日登基,一切從簡,兵部吩咐下去,今夜準備糧草,明日午時,耽擱不發,自己提頭來見,退朝。”


    李漸鴻聽了這麽久,油鹽不入,若誰敢陽奉陰違,想必這將成為史上第一個提著劍挨個親手處決大臣的皇帝。官員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知道一個時代已經過去,各自搖搖頭,唏噓半晌,隻得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相見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天夜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天夜翔並收藏相見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