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懂中文的人,一看到“無常”這個詞,自然首先想到,這是一個形容詞,是變幻不定的意思;“人生無常”,是說人生的際遇,變幻不定,難以預測,很早就用了這個形容詞的是荀子:“趨舍無定,謂之無常。”


    可是“無常”也是一個名詞,是佛家的專門用語,要詳細解釋起來,十分複雜,簡單來說,是佛教的一種教,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生滅無常。又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刹那無常”,一種是“相續無常”。真的複雜之極,除非是對佛法有深入研究的興趣,不然,就知道有這樣的兩個詞,都很夠。


    或許是由於佛家有“無常”這個詞,所以,在許多由佛教教義衍化而來的故事之中,也就有了“無常”這個“人物”。


    中國的民間傳說,不論是源於佛家,或是源於道家的,久而久之,都自成一個係統,至於判官,則是衙門中的師爺——陰間審定靈魂的所在,和陽世間的官衙,十分相似,自然是創造者根據陽世間的情形來設想的。黑無常和白無常,要拘魂的時候,也不是亂來的,他們自己沒有決定權,而隻接受命令,命令來自閻王,閻王有一本“生死簿”,記著所有人的姓名和壽元,某某人,該四十一歲壽終,到了該他壽終的這一刻,就會派黑白無常出動,一陣陰風過處,某某人就在陽世消失了!


    黑白無常隻是奉命行事,這其中就有相當程序的想像,如果黑白無常奉命去拘魂的人是他們十分喜受的人,不得違抗。


    如果黑白無常十分痛恨某個人、希望他在陽世消失的,他們也無權自行決定,必須聽從閻王的命令。


    閻王才是絕對的權威:“閻王注定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


    同樣的,閻王若是注定一個人不死,也就沒有甚麽人可以令這個人死,生死大權的掌握者是閻王。黑白無常看來雖然十分有權,但是實際上,他們隻不過是生和死的執行者,可以想像,有很多情形之下,大有身不由主的情形存在——那是任何執行者無可避免的事。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創造黑白無常形象的人,在他們的高帽子上,寫上了“天下太平”、“一見發財”這八個字。這八個字所寫的,正是陽世間許多人的願望,太平盛世,做個發財人,還有甚麽比這個更值得高興快樂的?可是矛盾的是,不論甚麽人,一見了黑白無常,都是魂赴陰間之時,天下太平不太平,是不是會發財,似乎也與之無關,因為他已與世長辭了!很喜歡在說故事之前加些“前言”,但是也很少把前言說得如此之長的,再說下去,隻怕要變成“無常專論”了,就此打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白無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倪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倪匡並收藏黑白無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