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公孫氏經曆了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淵三代,時間長達四十八年,名義上是曹魏的一個郡,還實際上是半獨立勢力。
公孫度治遼東時,趁著漢末動蕩之機,大力招攬管寧等人才,對周邊的少數部族勢力進行恩威並施,東伐高句驪,西擊烏丸,威行海外。
公孫康上任後,繼續威服異族,重點對日漸強大的高句麗進行打壓。幾次發兵征討,致使高句麗“移都於丸都”。
這還不算完,按《三國誌高句麗傳》記載,高句麗王子拔奇、涓奴加各率領三萬人投降公孫康,王子都被打得投降,把高句麗的臉麵都打沒了。這一點史書上有記錄,但後世的某國常常視而不見,真是令人無語。
公孫淵從公孫恭手裏搶了遼東太守之後,想在曹魏與東吳兩家找平衡,也就是“騎牆”。他曾遣使分別到曹魏和東吳。
在魏國朝堂上,公孫淵的兄長公孫晃曾稱“遼東在滄海之東,擁兵百萬。”,這當然是誇張,百萬兵不會是軍隊,應是指人口數量,按一比十的比例,公孫氏控弦之士估計有十萬餘眾。
這個軍隊數量已經相當的厲害了,曆史上的蜀漢,正規軍也不過十萬人上下,也就是說,公孫氏政權在最強大時,和蜀漢相差無幾。
當然,這隻是從軍隊數量方麵來判斷,論及綜合國力來說,公孫氏比起蜀漢來,還是要差了不少,僅就人才儲備這一點,燕國就拍馬也趕不上蜀漢。
曆史上,蜀漢與公孫淵並無直接聯係,東吳與公孫淵倒是秋波頻頻,你來我往,很是一番熱鬧。
孫權久攻合肥不下,對海上夾攻曹魏的策略很是支持,不僅封了公孫淵一個燕王,還遣了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率一萬餘人的艦隊渡海北上。
結果很不幸,背刺王孫權遇上了出賣王公孫淵,張彌的一萬人剛到遼東沒多久,就被公孫淵賣給了魏國,落了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從這一點上來看,公孫淵這人的人品很有問題,不值得信任。
孫權被公孫淵欺騙,自然相當的氣憤,東吳再富庶,也禁不住損失萬餘將士和一支遠航艦隊的損失。
從時間點上推斷,張彌這支隊伍的主力艦船就是衛溫、諸葛直遠航到達台灣的船隊,這次被公孫淵黑了之後,東吳大航海計劃也隨之束之高閣。
東吳之後,像衛溫這樣以官方身份,率龐大艦隊出海探索新大陸的行動,要到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才恢複。
不得不說,這是國人的遺憾。
劉封穿越之後,魏蜀吳三國的國力和格局大不一樣,公孫淵這個半獨立勢力的外交政策也有了新的變化。
公孫淵在謀取遼東太守之後,遣了兒子公孫修、女兒公孫寶月到南方來,目的就是聯結東吳和蜀漢,引為外援,為下一步遼東獨立謀取支持。
公孫修一到南方,就發現情況不對,東吳屢敗於曹魏,在三國之中實力有居末位之嫌,曹魏真正的對手是蜀漢。
公孫修在驚訝之餘,對蜀漢崛起的經曆很感興趣,經過一番打探之後,他發現蜀漢實權人物中,曹魏最頭疼的人不是劉禪,也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封。
劉封領軍以來,屢敗曹魏多名大將,立下赫赫戰功,如今更是以荊州之主的身份,成為左右魏蜀吳三國形勢的關鍵人物。
而更令公孫修驚歎的是,劉封的年紀隻有三十歲出頭,正是精力旺盛、壯年之時,這樣的一個英雄人物,非常值得公孫氏大力結交。
劉封在得知公孫修到來之後,抽空在鄧芝的陪同下,見了一麵。
態度上,劉封表現的很是熱情,拉著公孫修的手,一個勁的攀公孫瓚和劉備同窗好友的關係,讓公孫修點頭也不是,搖頭也不是。
公孫瓚、公孫度雖然都姓公孫,但一個是遼西人,一個是遼東人,搭不上什麽關係。
劉封對公孫氏的興趣,主要在雙方的外交政策層麵,蜀漢和遼東,一個在西南,一個在東北,距離遙遠。對照戰國七雄的版圖來看,就是秦國和燕國,而曹魏就是夾在中間的趙國。
戰國時,著名的辯士、外交天才張儀曾為秦國定下“遠交近攻”的連橫之策,放眼到漢末三國的天下格局中,這一策略同樣適用。
因此,劉封對公孫淵的態度也很明確,雙方就是一個相互利用,蜀漢這邊需要遼東在後方牽製曹魏,而公孫淵也需要蜀漢在南方牽製曹魏。
既然是互相都有好處,那就平待相待,誰也不欠誰的。
公孫修來荊州,劉封好好接待,這是戰略上的天然盟友,但涉及到具體增援的事務上,劉封則模棱兩可,並不想出力。
孫權那樣的冤大頭,劉封可不想當。
公孫修在與鄧芝、宗預等蜀漢官員洽淡了多日之後,終於察覺出了劉封在蜀漢的影響力和真實意圖。
象冊封公孫淵為燕王這樣的事情,劉封答應得很快,他這邊一行公文,成都的蜀漢朝堂上很快就下了詔令,要不是公孫淵還不敢立即和曹魏翻臉,這燕王的任命已經拿在公孫修手裏了。
但在蜀漢向遼東出兵或支援人員、財帛的事情上,劉封的態度就很值得商榷了,軍隊方麵,劉封借口兩邊道路不通,直接給回絕了,人員和財帛方麵,又言稱蜀漢現在麵臨曹魏的施壓,實在抽不出多餘的力量。
公孫修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
襄陽驛館內。
公孫修困守館內多日,臉上不見初來時的自信,他心中已經決定,這幾日啟程離開襄陽,往吳國的建業遊說,看看孫權那邊有沒有好處可尋。
在公孫修的身旁,幾個身穿著遼東襖服的人正低頭私語,其中還有一個鼻梁筆直、胸脯高挺的年輕少女。
“寶月,你帶人收拾行李,我們明日一早啟程往江東。”公孫修對這少女吩咐道。
“兄長,劉封的態度到底如何?還是不願相助嗎?”公孫寶月皺了皺鼻子,露出一絲不耐的神色。
這一次跟著兄長公孫修到荊州來,她本想著要見一見打敗魏軍諸將的劉封,但卻一直得不到準許。
公孫修歎了口氣,道:“漢國冊封父親燕王之事,倒是有眉目了,但其他方麵,怕是難有進展了,說到底,我們和劉封還是沒什麽交情,關係不緊密,被拒絕也是正常。”
公孫寶月沉默了一會,忽然說道:“兄長,聽說劉封此人對貌美女子會另眼相看,小妹想與劉封見上一麵,還望兄長相助。”
公孫度治遼東時,趁著漢末動蕩之機,大力招攬管寧等人才,對周邊的少數部族勢力進行恩威並施,東伐高句驪,西擊烏丸,威行海外。
公孫康上任後,繼續威服異族,重點對日漸強大的高句麗進行打壓。幾次發兵征討,致使高句麗“移都於丸都”。
這還不算完,按《三國誌高句麗傳》記載,高句麗王子拔奇、涓奴加各率領三萬人投降公孫康,王子都被打得投降,把高句麗的臉麵都打沒了。這一點史書上有記錄,但後世的某國常常視而不見,真是令人無語。
公孫淵從公孫恭手裏搶了遼東太守之後,想在曹魏與東吳兩家找平衡,也就是“騎牆”。他曾遣使分別到曹魏和東吳。
在魏國朝堂上,公孫淵的兄長公孫晃曾稱“遼東在滄海之東,擁兵百萬。”,這當然是誇張,百萬兵不會是軍隊,應是指人口數量,按一比十的比例,公孫氏控弦之士估計有十萬餘眾。
這個軍隊數量已經相當的厲害了,曆史上的蜀漢,正規軍也不過十萬人上下,也就是說,公孫氏政權在最強大時,和蜀漢相差無幾。
當然,這隻是從軍隊數量方麵來判斷,論及綜合國力來說,公孫氏比起蜀漢來,還是要差了不少,僅就人才儲備這一點,燕國就拍馬也趕不上蜀漢。
曆史上,蜀漢與公孫淵並無直接聯係,東吳與公孫淵倒是秋波頻頻,你來我往,很是一番熱鬧。
孫權久攻合肥不下,對海上夾攻曹魏的策略很是支持,不僅封了公孫淵一個燕王,還遣了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率一萬餘人的艦隊渡海北上。
結果很不幸,背刺王孫權遇上了出賣王公孫淵,張彌的一萬人剛到遼東沒多久,就被公孫淵賣給了魏國,落了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從這一點上來看,公孫淵這人的人品很有問題,不值得信任。
孫權被公孫淵欺騙,自然相當的氣憤,東吳再富庶,也禁不住損失萬餘將士和一支遠航艦隊的損失。
從時間點上推斷,張彌這支隊伍的主力艦船就是衛溫、諸葛直遠航到達台灣的船隊,這次被公孫淵黑了之後,東吳大航海計劃也隨之束之高閣。
東吳之後,像衛溫這樣以官方身份,率龐大艦隊出海探索新大陸的行動,要到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才恢複。
不得不說,這是國人的遺憾。
劉封穿越之後,魏蜀吳三國的國力和格局大不一樣,公孫淵這個半獨立勢力的外交政策也有了新的變化。
公孫淵在謀取遼東太守之後,遣了兒子公孫修、女兒公孫寶月到南方來,目的就是聯結東吳和蜀漢,引為外援,為下一步遼東獨立謀取支持。
公孫修一到南方,就發現情況不對,東吳屢敗於曹魏,在三國之中實力有居末位之嫌,曹魏真正的對手是蜀漢。
公孫修在驚訝之餘,對蜀漢崛起的經曆很感興趣,經過一番打探之後,他發現蜀漢實權人物中,曹魏最頭疼的人不是劉禪,也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封。
劉封領軍以來,屢敗曹魏多名大將,立下赫赫戰功,如今更是以荊州之主的身份,成為左右魏蜀吳三國形勢的關鍵人物。
而更令公孫修驚歎的是,劉封的年紀隻有三十歲出頭,正是精力旺盛、壯年之時,這樣的一個英雄人物,非常值得公孫氏大力結交。
劉封在得知公孫修到來之後,抽空在鄧芝的陪同下,見了一麵。
態度上,劉封表現的很是熱情,拉著公孫修的手,一個勁的攀公孫瓚和劉備同窗好友的關係,讓公孫修點頭也不是,搖頭也不是。
公孫瓚、公孫度雖然都姓公孫,但一個是遼西人,一個是遼東人,搭不上什麽關係。
劉封對公孫氏的興趣,主要在雙方的外交政策層麵,蜀漢和遼東,一個在西南,一個在東北,距離遙遠。對照戰國七雄的版圖來看,就是秦國和燕國,而曹魏就是夾在中間的趙國。
戰國時,著名的辯士、外交天才張儀曾為秦國定下“遠交近攻”的連橫之策,放眼到漢末三國的天下格局中,這一策略同樣適用。
因此,劉封對公孫淵的態度也很明確,雙方就是一個相互利用,蜀漢這邊需要遼東在後方牽製曹魏,而公孫淵也需要蜀漢在南方牽製曹魏。
既然是互相都有好處,那就平待相待,誰也不欠誰的。
公孫修來荊州,劉封好好接待,這是戰略上的天然盟友,但涉及到具體增援的事務上,劉封則模棱兩可,並不想出力。
孫權那樣的冤大頭,劉封可不想當。
公孫修在與鄧芝、宗預等蜀漢官員洽淡了多日之後,終於察覺出了劉封在蜀漢的影響力和真實意圖。
象冊封公孫淵為燕王這樣的事情,劉封答應得很快,他這邊一行公文,成都的蜀漢朝堂上很快就下了詔令,要不是公孫淵還不敢立即和曹魏翻臉,這燕王的任命已經拿在公孫修手裏了。
但在蜀漢向遼東出兵或支援人員、財帛的事情上,劉封的態度就很值得商榷了,軍隊方麵,劉封借口兩邊道路不通,直接給回絕了,人員和財帛方麵,又言稱蜀漢現在麵臨曹魏的施壓,實在抽不出多餘的力量。
公孫修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
襄陽驛館內。
公孫修困守館內多日,臉上不見初來時的自信,他心中已經決定,這幾日啟程離開襄陽,往吳國的建業遊說,看看孫權那邊有沒有好處可尋。
在公孫修的身旁,幾個身穿著遼東襖服的人正低頭私語,其中還有一個鼻梁筆直、胸脯高挺的年輕少女。
“寶月,你帶人收拾行李,我們明日一早啟程往江東。”公孫修對這少女吩咐道。
“兄長,劉封的態度到底如何?還是不願相助嗎?”公孫寶月皺了皺鼻子,露出一絲不耐的神色。
這一次跟著兄長公孫修到荊州來,她本想著要見一見打敗魏軍諸將的劉封,但卻一直得不到準許。
公孫修歎了口氣,道:“漢國冊封父親燕王之事,倒是有眉目了,但其他方麵,怕是難有進展了,說到底,我們和劉封還是沒什麽交情,關係不緊密,被拒絕也是正常。”
公孫寶月沉默了一會,忽然說道:“兄長,聽說劉封此人對貌美女子會另眼相看,小妹想與劉封見上一麵,還望兄長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