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林小意
第二天,幾乎所有的香港報紙和一部分的國內娛樂、財經報紙都登載了這個小小的影業公司舉行的大型酒會。
大家都能猜到,所謂一千五百萬的注冊資金隻是做一個殼子而已,這個中華人影業,肯定是家底豐厚,他們要把大量資金,用在正式的電影拍攝上。
隻不過,大家都在疑惑的是,以這幾年香港電影市場低迷慘淡的情形,這些年輕人居然還如此高調的出擊香港電影業,不知道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已經有不少所謂的觀察家和老資格的財經評論人在預言,這個公司不過是一群敗家成性的富家子弟在玩票,等這個公司第一部電影拍出來,轉眼就要把公司賠光。
尤其是在公司成立酒會結束後的記者招待會上,中華人影業年輕的總經理和藝術創作總監易青導演居然對記者說,他們這個公司要改變原本香港和國內電影資本運作,尤其是人力資源配置的模式——這令一些老前輩感到非常荒唐可笑,覺得年輕人真是異想天開。
傳統的電影運營模式,就如普通人所知道的,都是——先由電影公司招募簽約導演;然後由公司和導演找到劇本或拍攝題材;接著公司撥款或者找到投資商,派出監製監督整個電影的拍攝;最後由監製和導演組建招募演職人員,組成劇組進行拍攝。
換言之,傳統的電影運作,隻有監製和發行製片人員是公司的正式職員;導演是公司簽約雇傭的人;除了這兩方麵以外,所有演員和其他劇組成員,全是臨時雇傭來的。
多少年來,人們看到的絕大多數電影、電視劇都是用這種方式拍攝出來的。廣大的影視行業工作者,其實是一群自由職業者。劇組成員之間,原本毫無關係,為了一個作品聚集在一起,拍完戲又各奔東西。
劇組成員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多的是從未謀麵的陌生人,在一起工作毫不熟悉,絲毫沒有默契可言,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好容易經過一段時間磨合的可以了,戲又拍完了,大家又不得不解散了等待下一個戲,跟另一批人再重演一遍浪費資源的磨合期和默契培養期。
這種落後的草台班子臨時拉的模式,實際上是導致了大量資源的疊加重複浪費,也使影視從業人員完全沒有安全感,不能穩定的把心思和精力完全投入到創作中去。
然而重要的弊端還不止於此。
這種體製正是所謂三年不開工,開工吃三年,要想有工開,必須自己去找門路。
而這個門路,在中國,就是要依靠那些千絲萬縷人際關係、裙帶關係——影視圈八成以上的黑幕,九成以上的醜聞,皆由這種機製而起。
...
易青在建立公司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中華人影業公司內部,先改革這種落後的運營模式。
他的作法,是在公司內部成立藝術創作部,再根據現代電影的編、導、演、攝、錄、美、製片七個創作組成,把藝創部門成七個小組。
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麵向全社會、全行業搜集、網羅專業的、優秀的影視從業人才,用招聘的形式,把這些人聘為公司的坐班人員。
換言之,是用公司的資本,把整個劇組需要的要害關鍵部門的人才全部養起來。有戲拍的時候,大家開工;沒戲拍的時候,回到公司寫字樓裏,大家在一起聊天上網,照樣有錢發,一起等待公司的下一部戲。
這樣一來,原本滿世界沒頭蒼蠅一樣亂撞找門路的一群自由職業者,就變成了每天打卡上班出入寫字樓的城市職業白領。這些影視從業人員們就可以把原來滿世界求人找門路找劇組的時間,騰出來專心的考慮藝術創作本身的事。
更重要的是,工作拍戲的時候,這些人的合作夥伴全是天天見麵,早已熟悉的公司同事,彼此非常了解對方的工作習慣和能力,做起事情來得心應手,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拍攝質量和工作進度。
當然這種新的運營模式也是有明顯的弊病的。
第一,這樣一來,電影公司的運營成本就大大提高了。一個月光是工資表要打老長老長的一大張單子,開銷很大。
所以易青和孫茹請了專業會計師進行了反複的成本核算,製定了一個基本的工資製度初步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比方一個道具師從前接一個戲,拍六個月拿三萬塊,平均一個月五千塊;那麽他在中華人影業的月工資標準可能就定在兩千元左右。表麵看起來好象是月收入少了,但是實際上,原本這個道具師可能三年都接不到兩個收入三萬塊的戲,而現在卻每月都有錢拿。這樣算下來,實際上的收入一點也沒有減少,還增加了一種安全感。
更何況,除了薪水之外,還有影片的票房提成。
因為這種新模式的另一大弊病是,因為大家都拿固定工資了,這種情形有點象計劃經濟時代的大鍋飯,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反正戲拍的好不好都是老板的,不關拿固定工資的職員的事。
對於這一點,易青借鑒了自己上次拍攝《兩個人的奧運》時的成功經驗,根據一個劇組中各部門人員的多少和勞動強度的高低,核算出他們應分得的票房利潤的比例——當然,如果某個電影票房賠錢,那大家就都沒錢分了。
這樣一來,就把職員們的工作和公司電影資本的盈利直接掛鉤聯係起來了,大家必須努力幹,拍完戲才會有錢分;如果戲砸了不賺錢,職員和公司一起承擔結果。
...
新的中華人影業集團辦公地點在中環一幢新建的寫字大廈裏。目前公司規模還小,易青和孫茹沒有買自己的大樓,隻是租用了一層寫字樓而已。
公司成立後的幾天裏,易青、孫茹、寧倩華和新招聘來的行政部門主管們,天天在開會商量新的公司製度、工資製度、管理模式這些問題,務求在細節上盡可能的興利除弊。
這天早晨的例會上,易青又提出了在北京建立公司分部的想法。
易青道:"公司藝創部門的一些主要部門創作帶頭人,比如編劇、男女主演、攝影指導、美術指導這些要害位置上的人,當然我們要做到自己的嫡係部隊和香港本土的電影人才相結合,相兼顧。因為畢竟我們拍的電影下階段的市場重點是在香港市場,是要麵對香港觀眾的,所以薪水再貴這些錢也不能省;
...但是劇組其他部門的一些基礎配置人員,尤其是一些技術工種,象燈光、道具、美術工人、劇務、場工這些人員的職業水準,無論是國內還是香港的從業人員,其實都是一樣的。"
"什麽一樣的。"寧倩華笑道:"說實話,這些技術工種,國內還比香港專業的多。畢竟職業基礎培訓和專業訓練機製方麵,香港和內地被沒辦法比,香港連一所大電影廠和電影大學都沒有。香港的從業人員,他們的專業能力都是自己在實踐中憑經驗摸索出來的。"
"所以啊..."易青道:"所以我覺得這些基礎人員和技術性人員,根本就不應該在香港聘請,應該利用回內地的人才資源。同樣質素的工作人員,在香港的消費水準下,聘他們要兩三萬一個月;在內地,隻要給一個月八千到一萬,就是非常高的薪資標準了。一來二去,成本相差非常大。公司沒必要多花這一部分錢。"
寧倩華點頭道:"對,我們華新集團當初也是考慮到這方麵的問題,才在北京成立了華新北京分公司。同樣的運作,同樣水平的一批人,大陸的人力當然便宜很多。"
孫茹點頭道:"那是了,就這樣辦吧!不過以後我們就要經常兩頭跑了。"
易青道:"也不一定。關鍵是能不能找到可以信任的有才能的人幫我們管理北京那攤子事。我打算這次親自回去一趟,讓依依陪我回去。這趟回去除了搞好依依他們的實習手續之外,還有就是在北京成立分部的事。目前還隻是做一個辦事處吧,先把劇組要用的技術人員招齊了,咱們就可以拍公司第一部戲了。我的打算是,回到我們電影學院的管理係去招聘一批人才來。"
"管理係?"孫茹低頭想了想,笑道:"這個選擇倒不錯。我們學校的管理係畢業生在北京的職業圈子裏一直很受歡迎。不過沒有幾個是真正做影視行業或者在電影公司裏做管理的。大多數人都因為沒有門路,在影視行業沒有用武之地而不得不放棄本專業去一些廣告公司或者商貿集團裏做行政管理或者企業管理方麵的工作了。要是能在這方麵招幾位高才生或者退休的老師過來,就能改善我們公司目前行政管理人才缺乏的情況了。"
易青壞笑道:"嘿嘿,為什麽非要是退休的老師呢?就算在職的老師,隻要我們出的工資合理,也可以挖來嘛!"
孫茹聽了這話,笑得直搖頭,指著易青道:"哦...你壞了,易青!剛剛才畢業就琢磨著回去挖母校的牆角。"
易青得意的道:"豈止呢!我不止要回去挖母校的牆角,我還要去挖北影廠的。你記不記得以前我在北影做過一陣子群頭兒?我打算把那批群眾演員給挖來。"
"啊?"孫茹嚇了一跳,道:"你連群眾演員都要招固定的嗎?公司已經要養三四百口人了呀!"
易青不屑的白了孫茹一眼,笑道:"孫茹同學,據說您也是正經院校裏學導演出來的哦?你不會看不起群眾演員或者認為群眾演員不重要這麽業餘吧?"
孫茹衝他哼了一下,沒有作聲,不得不承認他說的其實很有道理。
群眾演員的工作其實是劇組拍攝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個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場麵,群眾演員的失誤和男一號、女一號的失誤結果其實是一樣的——都要廢掉一條重拍。
可是群眾演員多是農村外來務工人員,文化底子薄弱,又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他們出現失誤的機會其實比專業演員大的多。
有的群眾演員永遠也站不好位置。因為拍攝的時候有機位、角度、焦點轉換這些講究,所以鏡頭中人物所站的位置,所走的路線就非常重要,這就是所謂的走調度。
大部分的群眾演員,他們要走的調度通常都要導演、副導演手把手的教,還要方方麵麵全兼顧到了,隻要一個群眾演員出紕漏,所有人的努力全白費。
好容易把調度走好了,沒受過係統訓練群眾演員在表演上又老出問題,也就是常說的"不給戲"。
比如說,明明是要拍一個槍戰驚險的鏡頭——在一個商場裏突然槍聲大作,人群四散驚叫的散開——就是這麽簡單的一個鏡頭,有些導演拍了二十幾條還通不過。
為什麽呢?這類鏡頭最經常出現的狀況就是錄音師那邊槍聲一放出來,群眾演員們倒是如導演要求的一哄而散了,但是他們不是驚叫的散開,而是哄笑著嘻嘻哈哈的跑開了。
聽起來這是個很奇怪的事,有什麽好笑的呢?但是這類問題幾乎每個導演都遇到過,這用專業術語說叫"下意識笑場"。隨便拉過一個群眾演員問他,你剛才為什麽笑?他一定說他沒有笑。
其實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笑了。這就是受沒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之間重要的區別之一。
許多考電影學院的考生在考場上演應試小品時也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下意識的在笑場了,還演得挺起勁。
這是人們麵對鏡頭和麵對他人注視時一種下意識的減輕心理壓力的本能反應,就象小孩子撒謊時常常會神情不自然的微笑一樣。
這是一個演員信念感不足,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強烈不信服、不相信的表現。
專業的演員,比如在電影學院表演係的專業學生,他們會有一整套專門的訓練方案來用很長時間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對群眾演員怎麽可能提出這樣的要求?
所以在片場,最令導演氣的發瘋、氣得吐血的經常都是這些群眾演員。常常是一個小問題搞了十幾二十遍永遠也OK不了。但是導演們對此毫無辦法,所謂不知者不罪,職業演員笑場你可以指著鼻子罵;群眾演員做不到是非常正常的,你導演能怎麽辦?
所以當易青這樣一說,孫茹馬上想起當初和他一起拍《兩個人的奧運》時的一些事,立刻了解到他的用意。
易青顯然是要改變這種情形,在北京分部聘用和長期培訓一群專業的群眾演員,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讓他們懂得一些必備的從業知識,同時學一點淺顯的表演知識。
這樣一來,將來中華人影業開始拍戲的時候,就能有一批同行業裏絕無僅有的,素質相當高的群眾演員來使用,光從這一點,就能省去許多不必要的拍攝成本損耗了。
這天會上,大家又商量了一些公司行政管理上的細節問題,然後確定了由易青帶著依依、喬帆一起回北京籌建分部的事,孫茹坐鎮香港總部。此外,寧倩華也有很多自己華新的業務要處理,近期還要回北京分公司一趟,正好和易青他們一起去。
...
飛機到首都機場的時候,易青他們沾了寧倩華的光,北京華新派了兩輛車來接他們。
易青上車前笑著對寧倩華道:"放心,寧姐,等這趟我們公司的北京分部成立了。下回我也用我們北京公司的車送你,保證沒拖沒欠。"
寧倩華現在對易青的工作能力已經是非常欣賞。短短一個月,這麽大的一個公司,這麽多事情,全在易青談笑之間有條不紊的辦成了;而且公司上下齊心,幾百號人團結的象一個人一樣,這份本事足以證明易青確實是個可以做大事的材料。
北京華新的司機對依依在北京的家是非常熟悉了。於是先把易青和喬帆一起送到了依依家裏。
易青也很久沒有見周媽媽了,上樓去坐了坐,跟她聊了幾句。
周媽媽非常高興,而且一眼就認出喬帆是《兩個人的奧運》裏頭那個非常滑稽的男主角,拉著他說了好一陣子話。
中午易青和依依兩人露了一手,在周媽媽的廚房給大家做了頓飯吃。易青的廚藝是以前在孫老爺子手下鍛煉出來的,當然把喬帆吃得讚不絕口。
易青吃了幾口,放下碗道:"下午,我和依依先去電影學院辦她們三個表演係的實習手續;喬帆你先去北影廠蹲活兒的那些人當中打聽打聽,有個叫大鼻子鄧哥的,這是我以前做群頭兒的時候的手下一夥計。"
"行,我先去找,"喬帆應道:"你們完事快點過來。"
...
下午兩點多。易青和依依辦完了手續,跟學院老師聊了一會兒天。老師們對於易青和孫茹開公司的事大加讚賞勉勵,說了好一陣子話,直到易青擔心喬帆等急了,主動提出告辭才罷。
電影學院和北影廠距離很近,易青和依依連車都沒拿,直接走過小巷,從北影廠後門進去了。
剛走出家屬區,就聽見前麵圍了一大群人在那裏不知看什麽熱鬧,議論紛紛。
"哎喲,打起來了!"
"真是!這個小夥子真是個漢子,一個人打這麽多人。"
"咦,我怎麽看他眼熟啊?是不是在什麽電視上見過?"
"這有什麽希奇?咱們北影這塊兒,跑出頭耗子沒準都上過電視呢!"
易青對這種路邊熱鬧向來沒什麽興趣,依依更是懶得看,兩人剛要走開,突然聽見人群中有人大吼了一聲:"操!你們這幫缺德帶冒煙兒的!"
易青一聽這聲音嚇了一跳,這明明就是喬帆的聲音嘛!喬帆這個人平時非常溫和,性子又慢,真難想象這樣一個人居然會跟人家打架。
易青和依依連忙擠進人群一看,果然是喬帆,大概是天氣太熱了,他脫了個光膀子,露出在學校學表演時鍛煉出來的六塊腹肌,外套都不知道扔到什麽地方去了,顯然是憤怒已極;脖子上青筋暴起,怒目圓睜的瞪著自己對麵的人。
喬帆對麵站著一幫衣衫邋遢的人,為首的一個穿得倒象個有點錢的,一個酒糟大鼻子,指著喬帆罵罵咧咧的;大鼻子後麵這幫人在他的唆使下正蠢蠢欲動,躍躍欲試,好象隨時要衝上來打人一樣;幸虧這幫人中有個老漢,拚死攔住幾個衝動的年輕人,並且不停的勸喬帆道:"後生!你快走吧後生!你一個人是要吃虧的,你快走吧!"
易青一看跟喬帆吵架的這個大鼻子,立刻笑了。這就是當年易青不幹這個群頭兒後,北影廠接替他帶這批群眾演員的新群頭兒,外號叫大鼻子老鄧,又叫鄧哥。
易青見原來對方是認識的,連忙笑嗬嗬的出來道:"這是怎麽話說的。大水衝了龍王廟了。鄧哥,是我,小易!"
鄧哥扭頭一看是易青,更來勁了,拍著胸口,大聲道:"不用你幫忙!等我撂倒了這小B養的再說!"
易青連忙攔到他和喬帆之間,連聲道:"誤會,誤會了!鄧哥,這是我兄弟。"
一麵轉頭對喬帆道:"我讓你來找鄧哥,你怎麽跟人家打起來了?"
喬帆怒不可遏的向旁邊一閃,大聲道:"你自己看!你自己看看!"
易青往喬帆身後一看,發現原來在他身後一直瑟縮著蹲著一個人!
**
**
(ps:今天兩章並一章更。從今天到月底,會盡量多爆發一點。活色生香現在已經落到第十二名了,而且比第十名差了三百多票,手裏有票的兄弟不要再捏著了吧?)(未完待續)
第二天,幾乎所有的香港報紙和一部分的國內娛樂、財經報紙都登載了這個小小的影業公司舉行的大型酒會。
大家都能猜到,所謂一千五百萬的注冊資金隻是做一個殼子而已,這個中華人影業,肯定是家底豐厚,他們要把大量資金,用在正式的電影拍攝上。
隻不過,大家都在疑惑的是,以這幾年香港電影市場低迷慘淡的情形,這些年輕人居然還如此高調的出擊香港電影業,不知道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已經有不少所謂的觀察家和老資格的財經評論人在預言,這個公司不過是一群敗家成性的富家子弟在玩票,等這個公司第一部電影拍出來,轉眼就要把公司賠光。
尤其是在公司成立酒會結束後的記者招待會上,中華人影業年輕的總經理和藝術創作總監易青導演居然對記者說,他們這個公司要改變原本香港和國內電影資本運作,尤其是人力資源配置的模式——這令一些老前輩感到非常荒唐可笑,覺得年輕人真是異想天開。
傳統的電影運營模式,就如普通人所知道的,都是——先由電影公司招募簽約導演;然後由公司和導演找到劇本或拍攝題材;接著公司撥款或者找到投資商,派出監製監督整個電影的拍攝;最後由監製和導演組建招募演職人員,組成劇組進行拍攝。
換言之,傳統的電影運作,隻有監製和發行製片人員是公司的正式職員;導演是公司簽約雇傭的人;除了這兩方麵以外,所有演員和其他劇組成員,全是臨時雇傭來的。
多少年來,人們看到的絕大多數電影、電視劇都是用這種方式拍攝出來的。廣大的影視行業工作者,其實是一群自由職業者。劇組成員之間,原本毫無關係,為了一個作品聚集在一起,拍完戲又各奔東西。
劇組成員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多的是從未謀麵的陌生人,在一起工作毫不熟悉,絲毫沒有默契可言,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好容易經過一段時間磨合的可以了,戲又拍完了,大家又不得不解散了等待下一個戲,跟另一批人再重演一遍浪費資源的磨合期和默契培養期。
這種落後的草台班子臨時拉的模式,實際上是導致了大量資源的疊加重複浪費,也使影視從業人員完全沒有安全感,不能穩定的把心思和精力完全投入到創作中去。
然而重要的弊端還不止於此。
這種體製正是所謂三年不開工,開工吃三年,要想有工開,必須自己去找門路。
而這個門路,在中國,就是要依靠那些千絲萬縷人際關係、裙帶關係——影視圈八成以上的黑幕,九成以上的醜聞,皆由這種機製而起。
...
易青在建立公司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中華人影業公司內部,先改革這種落後的運營模式。
他的作法,是在公司內部成立藝術創作部,再根據現代電影的編、導、演、攝、錄、美、製片七個創作組成,把藝創部門成七個小組。
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麵向全社會、全行業搜集、網羅專業的、優秀的影視從業人才,用招聘的形式,把這些人聘為公司的坐班人員。
換言之,是用公司的資本,把整個劇組需要的要害關鍵部門的人才全部養起來。有戲拍的時候,大家開工;沒戲拍的時候,回到公司寫字樓裏,大家在一起聊天上網,照樣有錢發,一起等待公司的下一部戲。
這樣一來,原本滿世界沒頭蒼蠅一樣亂撞找門路的一群自由職業者,就變成了每天打卡上班出入寫字樓的城市職業白領。這些影視從業人員們就可以把原來滿世界求人找門路找劇組的時間,騰出來專心的考慮藝術創作本身的事。
更重要的是,工作拍戲的時候,這些人的合作夥伴全是天天見麵,早已熟悉的公司同事,彼此非常了解對方的工作習慣和能力,做起事情來得心應手,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拍攝質量和工作進度。
當然這種新的運營模式也是有明顯的弊病的。
第一,這樣一來,電影公司的運營成本就大大提高了。一個月光是工資表要打老長老長的一大張單子,開銷很大。
所以易青和孫茹請了專業會計師進行了反複的成本核算,製定了一個基本的工資製度初步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比方一個道具師從前接一個戲,拍六個月拿三萬塊,平均一個月五千塊;那麽他在中華人影業的月工資標準可能就定在兩千元左右。表麵看起來好象是月收入少了,但是實際上,原本這個道具師可能三年都接不到兩個收入三萬塊的戲,而現在卻每月都有錢拿。這樣算下來,實際上的收入一點也沒有減少,還增加了一種安全感。
更何況,除了薪水之外,還有影片的票房提成。
因為這種新模式的另一大弊病是,因為大家都拿固定工資了,這種情形有點象計劃經濟時代的大鍋飯,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反正戲拍的好不好都是老板的,不關拿固定工資的職員的事。
對於這一點,易青借鑒了自己上次拍攝《兩個人的奧運》時的成功經驗,根據一個劇組中各部門人員的多少和勞動強度的高低,核算出他們應分得的票房利潤的比例——當然,如果某個電影票房賠錢,那大家就都沒錢分了。
這樣一來,就把職員們的工作和公司電影資本的盈利直接掛鉤聯係起來了,大家必須努力幹,拍完戲才會有錢分;如果戲砸了不賺錢,職員和公司一起承擔結果。
...
新的中華人影業集團辦公地點在中環一幢新建的寫字大廈裏。目前公司規模還小,易青和孫茹沒有買自己的大樓,隻是租用了一層寫字樓而已。
公司成立後的幾天裏,易青、孫茹、寧倩華和新招聘來的行政部門主管們,天天在開會商量新的公司製度、工資製度、管理模式這些問題,務求在細節上盡可能的興利除弊。
這天早晨的例會上,易青又提出了在北京建立公司分部的想法。
易青道:"公司藝創部門的一些主要部門創作帶頭人,比如編劇、男女主演、攝影指導、美術指導這些要害位置上的人,當然我們要做到自己的嫡係部隊和香港本土的電影人才相結合,相兼顧。因為畢竟我們拍的電影下階段的市場重點是在香港市場,是要麵對香港觀眾的,所以薪水再貴這些錢也不能省;
...但是劇組其他部門的一些基礎配置人員,尤其是一些技術工種,象燈光、道具、美術工人、劇務、場工這些人員的職業水準,無論是國內還是香港的從業人員,其實都是一樣的。"
"什麽一樣的。"寧倩華笑道:"說實話,這些技術工種,國內還比香港專業的多。畢竟職業基礎培訓和專業訓練機製方麵,香港和內地被沒辦法比,香港連一所大電影廠和電影大學都沒有。香港的從業人員,他們的專業能力都是自己在實踐中憑經驗摸索出來的。"
"所以啊..."易青道:"所以我覺得這些基礎人員和技術性人員,根本就不應該在香港聘請,應該利用回內地的人才資源。同樣質素的工作人員,在香港的消費水準下,聘他們要兩三萬一個月;在內地,隻要給一個月八千到一萬,就是非常高的薪資標準了。一來二去,成本相差非常大。公司沒必要多花這一部分錢。"
寧倩華點頭道:"對,我們華新集團當初也是考慮到這方麵的問題,才在北京成立了華新北京分公司。同樣的運作,同樣水平的一批人,大陸的人力當然便宜很多。"
孫茹點頭道:"那是了,就這樣辦吧!不過以後我們就要經常兩頭跑了。"
易青道:"也不一定。關鍵是能不能找到可以信任的有才能的人幫我們管理北京那攤子事。我打算這次親自回去一趟,讓依依陪我回去。這趟回去除了搞好依依他們的實習手續之外,還有就是在北京成立分部的事。目前還隻是做一個辦事處吧,先把劇組要用的技術人員招齊了,咱們就可以拍公司第一部戲了。我的打算是,回到我們電影學院的管理係去招聘一批人才來。"
"管理係?"孫茹低頭想了想,笑道:"這個選擇倒不錯。我們學校的管理係畢業生在北京的職業圈子裏一直很受歡迎。不過沒有幾個是真正做影視行業或者在電影公司裏做管理的。大多數人都因為沒有門路,在影視行業沒有用武之地而不得不放棄本專業去一些廣告公司或者商貿集團裏做行政管理或者企業管理方麵的工作了。要是能在這方麵招幾位高才生或者退休的老師過來,就能改善我們公司目前行政管理人才缺乏的情況了。"
易青壞笑道:"嘿嘿,為什麽非要是退休的老師呢?就算在職的老師,隻要我們出的工資合理,也可以挖來嘛!"
孫茹聽了這話,笑得直搖頭,指著易青道:"哦...你壞了,易青!剛剛才畢業就琢磨著回去挖母校的牆角。"
易青得意的道:"豈止呢!我不止要回去挖母校的牆角,我還要去挖北影廠的。你記不記得以前我在北影做過一陣子群頭兒?我打算把那批群眾演員給挖來。"
"啊?"孫茹嚇了一跳,道:"你連群眾演員都要招固定的嗎?公司已經要養三四百口人了呀!"
易青不屑的白了孫茹一眼,笑道:"孫茹同學,據說您也是正經院校裏學導演出來的哦?你不會看不起群眾演員或者認為群眾演員不重要這麽業餘吧?"
孫茹衝他哼了一下,沒有作聲,不得不承認他說的其實很有道理。
群眾演員的工作其實是劇組拍攝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個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場麵,群眾演員的失誤和男一號、女一號的失誤結果其實是一樣的——都要廢掉一條重拍。
可是群眾演員多是農村外來務工人員,文化底子薄弱,又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他們出現失誤的機會其實比專業演員大的多。
有的群眾演員永遠也站不好位置。因為拍攝的時候有機位、角度、焦點轉換這些講究,所以鏡頭中人物所站的位置,所走的路線就非常重要,這就是所謂的走調度。
大部分的群眾演員,他們要走的調度通常都要導演、副導演手把手的教,還要方方麵麵全兼顧到了,隻要一個群眾演員出紕漏,所有人的努力全白費。
好容易把調度走好了,沒受過係統訓練群眾演員在表演上又老出問題,也就是常說的"不給戲"。
比如說,明明是要拍一個槍戰驚險的鏡頭——在一個商場裏突然槍聲大作,人群四散驚叫的散開——就是這麽簡單的一個鏡頭,有些導演拍了二十幾條還通不過。
為什麽呢?這類鏡頭最經常出現的狀況就是錄音師那邊槍聲一放出來,群眾演員們倒是如導演要求的一哄而散了,但是他們不是驚叫的散開,而是哄笑著嘻嘻哈哈的跑開了。
聽起來這是個很奇怪的事,有什麽好笑的呢?但是這類問題幾乎每個導演都遇到過,這用專業術語說叫"下意識笑場"。隨便拉過一個群眾演員問他,你剛才為什麽笑?他一定說他沒有笑。
其實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笑了。這就是受沒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之間重要的區別之一。
許多考電影學院的考生在考場上演應試小品時也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下意識的在笑場了,還演得挺起勁。
這是人們麵對鏡頭和麵對他人注視時一種下意識的減輕心理壓力的本能反應,就象小孩子撒謊時常常會神情不自然的微笑一樣。
這是一個演員信念感不足,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強烈不信服、不相信的表現。
專業的演員,比如在電影學院表演係的專業學生,他們會有一整套專門的訓練方案來用很長時間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對群眾演員怎麽可能提出這樣的要求?
所以在片場,最令導演氣的發瘋、氣得吐血的經常都是這些群眾演員。常常是一個小問題搞了十幾二十遍永遠也OK不了。但是導演們對此毫無辦法,所謂不知者不罪,職業演員笑場你可以指著鼻子罵;群眾演員做不到是非常正常的,你導演能怎麽辦?
所以當易青這樣一說,孫茹馬上想起當初和他一起拍《兩個人的奧運》時的一些事,立刻了解到他的用意。
易青顯然是要改變這種情形,在北京分部聘用和長期培訓一群專業的群眾演員,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讓他們懂得一些必備的從業知識,同時學一點淺顯的表演知識。
這樣一來,將來中華人影業開始拍戲的時候,就能有一批同行業裏絕無僅有的,素質相當高的群眾演員來使用,光從這一點,就能省去許多不必要的拍攝成本損耗了。
這天會上,大家又商量了一些公司行政管理上的細節問題,然後確定了由易青帶著依依、喬帆一起回北京籌建分部的事,孫茹坐鎮香港總部。此外,寧倩華也有很多自己華新的業務要處理,近期還要回北京分公司一趟,正好和易青他們一起去。
...
飛機到首都機場的時候,易青他們沾了寧倩華的光,北京華新派了兩輛車來接他們。
易青上車前笑著對寧倩華道:"放心,寧姐,等這趟我們公司的北京分部成立了。下回我也用我們北京公司的車送你,保證沒拖沒欠。"
寧倩華現在對易青的工作能力已經是非常欣賞。短短一個月,這麽大的一個公司,這麽多事情,全在易青談笑之間有條不紊的辦成了;而且公司上下齊心,幾百號人團結的象一個人一樣,這份本事足以證明易青確實是個可以做大事的材料。
北京華新的司機對依依在北京的家是非常熟悉了。於是先把易青和喬帆一起送到了依依家裏。
易青也很久沒有見周媽媽了,上樓去坐了坐,跟她聊了幾句。
周媽媽非常高興,而且一眼就認出喬帆是《兩個人的奧運》裏頭那個非常滑稽的男主角,拉著他說了好一陣子話。
中午易青和依依兩人露了一手,在周媽媽的廚房給大家做了頓飯吃。易青的廚藝是以前在孫老爺子手下鍛煉出來的,當然把喬帆吃得讚不絕口。
易青吃了幾口,放下碗道:"下午,我和依依先去電影學院辦她們三個表演係的實習手續;喬帆你先去北影廠蹲活兒的那些人當中打聽打聽,有個叫大鼻子鄧哥的,這是我以前做群頭兒的時候的手下一夥計。"
"行,我先去找,"喬帆應道:"你們完事快點過來。"
...
下午兩點多。易青和依依辦完了手續,跟學院老師聊了一會兒天。老師們對於易青和孫茹開公司的事大加讚賞勉勵,說了好一陣子話,直到易青擔心喬帆等急了,主動提出告辭才罷。
電影學院和北影廠距離很近,易青和依依連車都沒拿,直接走過小巷,從北影廠後門進去了。
剛走出家屬區,就聽見前麵圍了一大群人在那裏不知看什麽熱鬧,議論紛紛。
"哎喲,打起來了!"
"真是!這個小夥子真是個漢子,一個人打這麽多人。"
"咦,我怎麽看他眼熟啊?是不是在什麽電視上見過?"
"這有什麽希奇?咱們北影這塊兒,跑出頭耗子沒準都上過電視呢!"
易青對這種路邊熱鬧向來沒什麽興趣,依依更是懶得看,兩人剛要走開,突然聽見人群中有人大吼了一聲:"操!你們這幫缺德帶冒煙兒的!"
易青一聽這聲音嚇了一跳,這明明就是喬帆的聲音嘛!喬帆這個人平時非常溫和,性子又慢,真難想象這樣一個人居然會跟人家打架。
易青和依依連忙擠進人群一看,果然是喬帆,大概是天氣太熱了,他脫了個光膀子,露出在學校學表演時鍛煉出來的六塊腹肌,外套都不知道扔到什麽地方去了,顯然是憤怒已極;脖子上青筋暴起,怒目圓睜的瞪著自己對麵的人。
喬帆對麵站著一幫衣衫邋遢的人,為首的一個穿得倒象個有點錢的,一個酒糟大鼻子,指著喬帆罵罵咧咧的;大鼻子後麵這幫人在他的唆使下正蠢蠢欲動,躍躍欲試,好象隨時要衝上來打人一樣;幸虧這幫人中有個老漢,拚死攔住幾個衝動的年輕人,並且不停的勸喬帆道:"後生!你快走吧後生!你一個人是要吃虧的,你快走吧!"
易青一看跟喬帆吵架的這個大鼻子,立刻笑了。這就是當年易青不幹這個群頭兒後,北影廠接替他帶這批群眾演員的新群頭兒,外號叫大鼻子老鄧,又叫鄧哥。
易青見原來對方是認識的,連忙笑嗬嗬的出來道:"這是怎麽話說的。大水衝了龍王廟了。鄧哥,是我,小易!"
鄧哥扭頭一看是易青,更來勁了,拍著胸口,大聲道:"不用你幫忙!等我撂倒了這小B養的再說!"
易青連忙攔到他和喬帆之間,連聲道:"誤會,誤會了!鄧哥,這是我兄弟。"
一麵轉頭對喬帆道:"我讓你來找鄧哥,你怎麽跟人家打起來了?"
喬帆怒不可遏的向旁邊一閃,大聲道:"你自己看!你自己看看!"
易青往喬帆身後一看,發現原來在他身後一直瑟縮著蹲著一個人!
**
**
(ps:今天兩章並一章更。從今天到月底,會盡量多爆發一點。活色生香現在已經落到第十二名了,而且比第十名差了三百多票,手裏有票的兄弟不要再捏著了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