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9章 番外八:沒有嬌嬌的上一世。
七零:美豔嬌氣包帶千億資產穿書 作者:阿哆u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佑康認真看起了杭市那份報紙,因為這份報紙對案子的細枝末節描寫的更加詳細。
說起來,這是個非常可憐的故事,大案的凶手也根本讓人恨不起來。
當年,那個村子還是公社底下的第五大隊,隊裏有一個一把年紀還沒成家,但是小有餘錢的老實男人,還有一個遊手好閑,滿肚子歪心思的二流子。
這個二流子和寡婦表妹生下一個孩子沒幾年,寡婦表妹病入膏肓命不久矣,於是兩人一合計,盯上了老實男人的家產,沒幾天可活的寡婦表妹就告訴自己兒子,讓他去找親爹。
當初的日子是真的難,誰也沒能力去養活一個沒爹沒媽的孩子,於是在寡婦死後,這孩子就在村裏人的幫助下,跑去認爹了。
出了這樣的大事,第五公社挨家挨戶都跑去看熱鬧,一時間說什麽的人都有。
哪怕老實男人發誓自己沒有做過,梗著脖子就是不認,不信的人還是占了大多數。
在家人的幫助下,男人跑到弟媳婦娘家避了一段時間風頭。可在那個去哪都要介紹信,逃避不了下地掙工分的年代,男人想躲也躲不了幾天,到了時間還得回大隊生活。
原以為他的態度可以讓幕後的人看到結果,能夠收手平息事情。
可是沒有。
他回家之時,就是那個孩子再次上門之時。原本偏僻溫馨的小院裏天天擠滿了看熱鬧不嫌事大,逼著他認下孩子的村民,於是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冬夜,男人吊死在了家裏的房梁上。
他死在了改革的前夕,死在了黎明的前夕,用這樣慘烈的方式證明自己的清白。
可是他的死亡依舊沒有換來清白,背後說什麽的人依舊大把,甚至在他靈堂裏,孩子在遠房親戚的陪同下還要來爭家產。
在沒有dna親子鑒定的年代,在大多都是愚昧無知的人的地方,要怎麽證明孩子是不是那個人的,很難很難。
最後的結果,老實男人的畢生積蓄一分為三,一份給了他的弟弟一家,兩份給了孩子,而他精心打理的溫馨小居,也被分給了那個孩子。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是沒有公正可言的,現實的背後盡是荒唐。
對於很多很多看熱鬧的人來說,他們覺得這個分配簡直太合理太公正了,可以讓那個可憐的,親爹不都認他的孩子有個歸宿,能夠平安長大,簡直太圓滿了。
可對於死去的男人,還有他的弟弟一家,這樣的結果無疑是屈辱可恨的。
男人的弟弟想盡辦法去追查真相,還自己哥哥一個清白。
最後在一個闔家團圓的中秋夜,他出現在了大隊的小池塘裏,已是一具屍體……
犯下這滅門慘案的凶手一共兩人,正是這家的大兒子和二兒子。
伯伯的死,父親的死,以及遭遇這一連串打擊沒幾年就病逝的母親。
一共三條人命的背後真相,兄弟二人為此努力了十幾年,直到將弟弟妹妹拉扯長大,送他們離開村子,尋到答案的兩人才開始實施行動。
滅門慘案那天,那家人家裏的女眷和孩子都不在,其餘各個都有參與他們父親的死,對伯伯當年的事情也知情,因此他們下手一點都沒留情。
一個貪婪念頭的背後,要用十幾條人命去填,也讓兩個本該有美好人生的青年,再也沒了以後。
王佑康看完兩份報紙,揉了揉眉心,心裏那口沉重的濁氣,怎麽也沒辦法吐出來。
原本想打開電視看看,緩和一下心情。
可一打開後就是新聞,新聞裏也在講述一起大案,和報紙裏的,是不一樣的悲,不一樣的慘,卻是同樣的讓人沉悶。
主持人用略帶沉重的語氣,講述這起震驚全夏國的大案。如果說滅門慘案殺了一家十餘口人已經是大案,那麽這起讓一整個村子無一活口的屠村案件,可以稱得上建國後聞所未聞了。
不過同樣的,這個案件的受害者並不讓人同情,因為那個村是拐子村,除了早早被放走的一些被拐賣來的女人孩子,被殺的那些,全都是拐子。
能夠做到屠盡全村,聽起來似乎需要很多人,可事實上犯下這件案子的總共就兩人。
新聞裏沒有犯人的照片,因為那兩人憑著一口氣屠完全村後也倒下了,和漫天大火的村子一起化為了焦土。被找到時,兩人身上竟然總共有十幾顆子彈和彈片……
事情的起因是為了找他們失蹤的妹妹,十幾年的努力,最後和他們早就屍骨無存的妹妹一起留在了那片罪惡的土地。
原本,他們都有光明的未來,自打出生起就身體不好的妹妹也在兩人的拚搏下,攢夠錢慢慢養好了身體。原本,他們的結局再怎麽樣也不該是這樣的……
曹康……陳福生……
王佑康看著電視,慢慢念出了兩人的名字。
兩人十幾年來,幫助警方打掉了很多很多人販子老巢,讓數不清的家庭得以重聚。
他們是犯下命案的凶手,也是王佑康和無數人心目中的英雄。
放空大腦,王佑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直到屋外太陽落山,屋裏漸漸變暗,想起自己連午飯都還沒吃的王佑康這才站起身,匆匆隨便做了點東西將就對付一口。
將家裏打掃一番,他回屋收拾了一點行李,準備明天啟程去滬市。
因為後天,就是季懷安的忌日了。
翌日清晨,王佑康踩著由自己和季懷安出資修建的平坦水泥路,從家門口出發,準備去村口等昨晚打電話約好的司機。
“佑康出門啦,是去滬市?”
“嗯,去滬市。”
“好好好,多走走才行,別總是待家裏。”
桃花村的清晨被薄霧包裹,空氣裏帶著淡淡的濕意。
因為村裏大部分青年都去城市打工了,現如今村頭的百年銀杏樹下從清晨就熱鬧了起來,不少頭發半白的人坐在樹下喝粥、吃粽子、年糕。
這些人基本都是王佑康認識的長輩,和他媽媽差不多的年紀。
他一一打過招呼,隨後坐上了趕來的老舊小車。
說起來,這是個非常可憐的故事,大案的凶手也根本讓人恨不起來。
當年,那個村子還是公社底下的第五大隊,隊裏有一個一把年紀還沒成家,但是小有餘錢的老實男人,還有一個遊手好閑,滿肚子歪心思的二流子。
這個二流子和寡婦表妹生下一個孩子沒幾年,寡婦表妹病入膏肓命不久矣,於是兩人一合計,盯上了老實男人的家產,沒幾天可活的寡婦表妹就告訴自己兒子,讓他去找親爹。
當初的日子是真的難,誰也沒能力去養活一個沒爹沒媽的孩子,於是在寡婦死後,這孩子就在村裏人的幫助下,跑去認爹了。
出了這樣的大事,第五公社挨家挨戶都跑去看熱鬧,一時間說什麽的人都有。
哪怕老實男人發誓自己沒有做過,梗著脖子就是不認,不信的人還是占了大多數。
在家人的幫助下,男人跑到弟媳婦娘家避了一段時間風頭。可在那個去哪都要介紹信,逃避不了下地掙工分的年代,男人想躲也躲不了幾天,到了時間還得回大隊生活。
原以為他的態度可以讓幕後的人看到結果,能夠收手平息事情。
可是沒有。
他回家之時,就是那個孩子再次上門之時。原本偏僻溫馨的小院裏天天擠滿了看熱鬧不嫌事大,逼著他認下孩子的村民,於是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冬夜,男人吊死在了家裏的房梁上。
他死在了改革的前夕,死在了黎明的前夕,用這樣慘烈的方式證明自己的清白。
可是他的死亡依舊沒有換來清白,背後說什麽的人依舊大把,甚至在他靈堂裏,孩子在遠房親戚的陪同下還要來爭家產。
在沒有dna親子鑒定的年代,在大多都是愚昧無知的人的地方,要怎麽證明孩子是不是那個人的,很難很難。
最後的結果,老實男人的畢生積蓄一分為三,一份給了他的弟弟一家,兩份給了孩子,而他精心打理的溫馨小居,也被分給了那個孩子。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是沒有公正可言的,現實的背後盡是荒唐。
對於很多很多看熱鬧的人來說,他們覺得這個分配簡直太合理太公正了,可以讓那個可憐的,親爹不都認他的孩子有個歸宿,能夠平安長大,簡直太圓滿了。
可對於死去的男人,還有他的弟弟一家,這樣的結果無疑是屈辱可恨的。
男人的弟弟想盡辦法去追查真相,還自己哥哥一個清白。
最後在一個闔家團圓的中秋夜,他出現在了大隊的小池塘裏,已是一具屍體……
犯下這滅門慘案的凶手一共兩人,正是這家的大兒子和二兒子。
伯伯的死,父親的死,以及遭遇這一連串打擊沒幾年就病逝的母親。
一共三條人命的背後真相,兄弟二人為此努力了十幾年,直到將弟弟妹妹拉扯長大,送他們離開村子,尋到答案的兩人才開始實施行動。
滅門慘案那天,那家人家裏的女眷和孩子都不在,其餘各個都有參與他們父親的死,對伯伯當年的事情也知情,因此他們下手一點都沒留情。
一個貪婪念頭的背後,要用十幾條人命去填,也讓兩個本該有美好人生的青年,再也沒了以後。
王佑康看完兩份報紙,揉了揉眉心,心裏那口沉重的濁氣,怎麽也沒辦法吐出來。
原本想打開電視看看,緩和一下心情。
可一打開後就是新聞,新聞裏也在講述一起大案,和報紙裏的,是不一樣的悲,不一樣的慘,卻是同樣的讓人沉悶。
主持人用略帶沉重的語氣,講述這起震驚全夏國的大案。如果說滅門慘案殺了一家十餘口人已經是大案,那麽這起讓一整個村子無一活口的屠村案件,可以稱得上建國後聞所未聞了。
不過同樣的,這個案件的受害者並不讓人同情,因為那個村是拐子村,除了早早被放走的一些被拐賣來的女人孩子,被殺的那些,全都是拐子。
能夠做到屠盡全村,聽起來似乎需要很多人,可事實上犯下這件案子的總共就兩人。
新聞裏沒有犯人的照片,因為那兩人憑著一口氣屠完全村後也倒下了,和漫天大火的村子一起化為了焦土。被找到時,兩人身上竟然總共有十幾顆子彈和彈片……
事情的起因是為了找他們失蹤的妹妹,十幾年的努力,最後和他們早就屍骨無存的妹妹一起留在了那片罪惡的土地。
原本,他們都有光明的未來,自打出生起就身體不好的妹妹也在兩人的拚搏下,攢夠錢慢慢養好了身體。原本,他們的結局再怎麽樣也不該是這樣的……
曹康……陳福生……
王佑康看著電視,慢慢念出了兩人的名字。
兩人十幾年來,幫助警方打掉了很多很多人販子老巢,讓數不清的家庭得以重聚。
他們是犯下命案的凶手,也是王佑康和無數人心目中的英雄。
放空大腦,王佑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直到屋外太陽落山,屋裏漸漸變暗,想起自己連午飯都還沒吃的王佑康這才站起身,匆匆隨便做了點東西將就對付一口。
將家裏打掃一番,他回屋收拾了一點行李,準備明天啟程去滬市。
因為後天,就是季懷安的忌日了。
翌日清晨,王佑康踩著由自己和季懷安出資修建的平坦水泥路,從家門口出發,準備去村口等昨晚打電話約好的司機。
“佑康出門啦,是去滬市?”
“嗯,去滬市。”
“好好好,多走走才行,別總是待家裏。”
桃花村的清晨被薄霧包裹,空氣裏帶著淡淡的濕意。
因為村裏大部分青年都去城市打工了,現如今村頭的百年銀杏樹下從清晨就熱鬧了起來,不少頭發半白的人坐在樹下喝粥、吃粽子、年糕。
這些人基本都是王佑康認識的長輩,和他媽媽差不多的年紀。
他一一打過招呼,隨後坐上了趕來的老舊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