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布萊恩·奧唐納最後一句話,銀幕暗下,放映廳內燈光還沒來得及亮起,就已經響起了嗡嗡的議論聲。
能夠參加首映的觀眾,要麽是特邀嘉賓和媒體記者,要麽就是特工電影宇宙的忠實影迷。所有人一眼就認出來,彩蛋中的嬌小女孩便是兩年前《007之皇家賭場》裏的安吉拉·琳得,女主角維斯珀·琳得的妹妹,一位極客範兒十足的天才少女,同時也是查理偵探事務所的後備天使。
《007之皇家賭場》結尾,邦德將安吉拉·琳得交給了三人組照顧,隻是這個角色卻並沒有出現在暑期檔上映的《霹靂嬌娃3》當中。
雖然安吉拉·琳得這個角色在《007之皇家賭場》裏的戲份很少,但也頗為亮眼。很多特工電影宇宙的忠實影迷都希望女孩能夠回歸,卻沒想到,她會出現在《速度與激情》的彩蛋中,因此不由猜測起影片將來可能發生的劇情。
當然,在角色之外,也有不少人想起安吉拉·琳得的扮演者,克裏斯蒂娜·阿奎萊拉,螢火蟲唱片目前一直在主推的青少年流行歌手之一,對方最近兩年的幾首單曲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反響,據說馬上就要發行第一張專輯。
紛紛的議論聲中,燈光亮起,主創們再次上台,放映廳內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簡單的謝幕和媒體互動之後,首映式結束,大部分觀眾開始退場,另外一部分受到邀請的嘉賓也開始轉移到米高梅為首映禮舉辦的餘興派對上。
由於首映式上所有的觀眾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第二天,媒體上出現關於《速度與激情》的評論基本上都是好評為主,影迷們的期待值也越發高漲。
兩天時間很快過去,經過首映式的最後一波宣傳造勢,新的一年元旦當天,《速度與激情》正式在全美3100家影廳大規模上映,同一時間,影片的評論和口碑也大規模鋪展開來。
“……一部好萊塢標準三段式劇本布局打造的完美爆米花電影,影片的世界觀設定非常完善,每一個主角都有其各自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更加難得的是,這樣完善的世界觀布局,卻絲毫沒有影響到電影的敘事節奏,火爆而刺激的追車場麵,更是讓人每一秒都沉浸其中。”
“……好萊塢電影中從來不乏飆車場景,專注於這一題材同時又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影片卻是少之又少。多年前湯姆·克魯斯的《雷霆壯誌》更像是一部文藝片,簡·德·邦特的《生死時速》同樣犯罪元素多於飆車,相比起來,《速度與激情》無疑開創了一個題材的先河。可以想見,影片中連續幾場飆車大戲,絕對會成為將來很多同類影片的模仿對象。”
“……《速度與激情》的飆車場麵無疑讓人熱血沸騰,但同時,影片在細節方麵做的同樣出色。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多米尼克家聚會上,雖然嘈雜的音樂和交談聲掩蓋了電視機的聲音,但電視屏幕上播放的一家夜店發生嚴重鬥毆事件的新聞,無疑便是《霹靂嬌娃3》開場中三人組突襲幽靈黨外圍基地的場景。而且,如果我的猜測沒錯,布萊恩·奧唐納在影片中不止一次提到的兒時玩伴羅曼,絕對會在影片的續集中出場,當然,如果還有續集的話,不過,這件事似乎也沒有任何懸念。”
“……這麽多年來,羅伯·科恩終於拿出了一部突破自我的作品。米高梅在一片爭議聲中啟用的新人演員同樣提交了一份還算讓人滿意的答卷。”
雖然大部分傳統影評人都對純粹的爆米花電影一向沒有太多好感,不過,在一片叫好聲中,《速度與激情》還是非常強勢地取得了平均達到8分的媒體評分。
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夠獲得所有人的認可,因此,雖然《速度與激情》口碑爆棚,但另外一批對電影的批評之聲也隨之而來。
或者,用批評並不能算是準確,作為米高梅經過多年特工電影宇宙運作之後精心打造的爆米花電影,影片各方麵都很少有值得挑剔的地方。因此,媒體對《速度與激情》的批評,說成是爭議或許更加準確一些。
“……不可否認,《速度與激情》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電影。不過,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米高梅為了從特工電影宇宙品牌中榨取更多利潤,強行將這部電影與特工電影宇宙關聯在一起。看完影片,我實在想不出一群飆車黨能夠與特工電影宇宙產生多少關聯,難道詹姆斯·邦德或者伊森·亨特等人需要司機嗎?雖然米高梅此前就已經多次聲明《速度與激情》係列不會與特工電影宇宙產生過多的交集,但這種聲明無疑更表現出了米高梅的心虛。”
“……特工電影宇宙絕對是好萊塢電影史上一次非常偉大的創舉,但是,唯利是圖的米高梅卻正在毀掉這一切。將一部街頭飆車電影與足以載入電影史冊的三大係列強行聯動,簡直讓人生厭。毫無疑問,接下來,我們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特工電影宇宙衍生係列’,我相信,總有一部會讓觀眾對這一品牌徹底失望。”
雖然從一開始就有所預料,但評論界對於將《速度與激情》和特工電影宇宙進行聯動的質疑聲還是遠遠出乎米高梅的預料。這股爭議趨勢甚至很快蔓延到了互聯網上,而且,雖然大部分網友都習慣於圍觀看熱鬧,但發出聲音的影迷們對於《速度與激情》是否能夠加入特工電影宇宙的觀點卻都非常鮮明,要麽強烈支持,要麽堅決反對,兩派人馬在互聯網各大電影社區論壇上吵得不可開交,並迅速成為各大新聞門戶網站的熱點話題。
“為什麽不能聯動,難道就因為多米尼克他們沒有拯救世界嗎,如果這樣的話,特工電影宇宙幹脆改名叫拯救世界總動員好了。”
“雖然我在電影院裏同樣為男女主角們的飆車大戲感到熱血沸騰,但事後冷靜下來,我卻不得不思考,這和特工電影宇宙有什麽關係,影片彩蛋中安吉拉·琳得的出場更是讓人感覺突兀,我原本非常期待這一角色的回歸,現在看來,米高梅卻正在強行毀掉這一切。”
好萊塢從來都有著一種非常普遍的準則。
一部電影,如果口碑很爛,話題度也很低,那它注定會失敗。如果口碑很好,話題度很低,那它的票房隻會中規中矩。如果口碑爆棚,話題度同樣爆棚,那麽,這部電影無疑也會票房大爆。
雖然引起了強烈的爭議,但《速度與激情》係列,無疑處在最後一種狀態中。
在一片火爆的媒體討論中,《速度與激情》首周末開畫三天,票房就已經達到5733萬美元,首周七天票房更是輕鬆突破八千萬大關,達到8121萬美元。
雖然沒有達到感恩節檔期《泰迪熊》首周8700多萬美元的票房成績,但首周票房突破8000萬美元,同樣已經遠遠出乎米高梅的預料。畢竟,《泰迪熊》有著非常廣泛的知名度和人氣基礎,那部電影對泰迪熊形象的顛覆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因此首周的超高票房也在情理之中。
相比起來,雖然打著特工電影宇宙外圍衍生係列的名號,但《速度與激情》有著天生的短板。那就是,在車輛非常普遍的西方世界,人們對於飆車電影的興趣從來都不是很高,就像你每天都習慣於吃麵包,看到別人吃同樣的食物,哪怕對方的麵包更香,也不會產生太多羨慕之情。很多普通人甚至還對飆車黨深惡痛絕。
而且,好萊塢雖然並不缺少飆車賽車之類的影片,但這種類型從來都是小眾,一直都沒有固定的觀影人氣基礎。
因此,米高梅對《速度與激情》首周的票房預期原本隻有6000萬美元,北美總票房預期也在1.2億美元到1.5億美元之間。公司隻希望通過第一部打下人氣基礎,而且,雖然預算成本是6000萬美元,但因為車企讚助和廣告植入,米高梅投入的製作資金實際上隻有4000萬美元,算上另外3000萬美元的宣發費用,總投入也才7000萬美元。隻要影片北美票房突破1.2億美元,影片基本上就等於收回成本,海外發行和將來的周邊就將直接給米高梅帶來豐厚的利潤。
現在的情況卻遠遠出乎螢火蟲的預料,但這還沒有結束。
由於影片口碑和話題度的增加,很多原本對於飆車電影絲毫不感興趣的路人觀眾也逐漸加入到了觀影人群當中。
而且,新年之後,再也沒有重量級影片上映的空蕩市場,無疑也給了《速度與激情》更多的發揮空間。
因此,首周8121萬美元之後,按照通常商業片的票房曲線規律,《速度與激情》次周票房跌幅原本應該在50%左右,但實際上,電影次周票房跌幅卻隻有38%,再收5035萬美元,隻是兩周時間,《速度與激情》的北美總票房就達到1億3156萬美元,這已經超過了米高梅對這部影片的北美全部票房預期隻是兩周票房,米高梅就已經收回了全部成本並實現了盈利。
首周8000萬美元,次周5000萬美元,跌幅保持在40%以內,可以想見,按照這種票房趨勢,《速度與激情》無疑將會成為1999年度第一部北美票房突破2億美元的電影。
北美票房的出色表現,同樣也將大大刺激海外市場對《速度與激情》的關注度。即使對《速度與激情》是否能夠加入米高梅特工電影宇宙的爭議一直存在,但毫無疑問,這個係列已經算是一炮打響,未來即使米高梅真的取消這一係列與特工電影宇宙的聯動,也絲毫不會影響到影片將來的票房前景。
隨著《速度與激情》係列的成功,影片的幾位菜鳥演員也在瞬間一躍成為好萊塢的準一線大咖。
原時空中,範·迪塞爾在《速度與激情》係列第一部成功之後,就直接因為片酬問題和環球影業鬧掰,直到第三部才再次回歸。但經曆了特工電影宇宙開發過程中一係列片酬爭端後,米高梅這一次自然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影片開拍之前,米高梅就已經與範·迪塞爾、保羅·沃克兩人簽署了嚴格地全係列合約,甚至突破了好萊塢傳統最多隻提前簽三部片約的傳統。
艾瑞克當初也隻是希望先與兩人簽署三部片約,但在丫頭和艾米等人的運作下,這份合約直接變成了六部,與斯圖爾特·朗克爾和螢火蟲簽署的《蜘蛛俠》片約類似。
不過,斯圖爾特的合約還隻是三部正傳加三部交叉集,而且,螢火蟲也很慷慨地給了斯圖爾特一定的議價權。但作為新人菜鳥,保羅·沃克和範·迪塞爾自然得不到這些優待。
可以說,這一次,範·迪塞爾和保羅·沃克兩人等於直接被牢牢地綁在了這個係列上麵,除非米高梅允許,或者對方支付基本上不可能承受的高價違約金,否則,範·迪塞爾和保羅·沃克甚至不可以在完成《速度與激情》合約之前出演其他電影。
隨著《速度與激情》係列的成功,雖然各方麵都簽署有保密合約,但這樣一份類似於賣身契的綁定合約,還是被神通廣大的媒體很快挖掘了出來。聯係到螢火蟲體係目前在好萊塢的強大勢力,一些媒體甚至開始驚呼,好萊塢大片場時代再次回歸,好萊塢明星將再次成為大製片廠的簽約演員。
這種非常有市場的論調迅速擴散開來。
最近幾年,螢火蟲體係在好萊塢的強勢是眾所周知的。
特別是去年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之後,好萊塢七大電影公司的格局,螢火蟲體係就已經占據了四家,這已經相當於控製了大半個好萊塢,由於連續幾年在影視業務上的強勢表現,螢火蟲體係對好萊塢的實際影響力甚至還要更大。因此,幾乎沒有人會懷疑,螢火蟲體係此時已經擁有了再一次改變好萊塢規則的實力。
自然而然地,隨著媒體拋出‘大片場時代’的回歸論調,在一些人的刻意推動下,也有一部分媒體開始討論聯邦政府是否應該出手對日益強大的螢火蟲體係進行限製。
能夠參加首映的觀眾,要麽是特邀嘉賓和媒體記者,要麽就是特工電影宇宙的忠實影迷。所有人一眼就認出來,彩蛋中的嬌小女孩便是兩年前《007之皇家賭場》裏的安吉拉·琳得,女主角維斯珀·琳得的妹妹,一位極客範兒十足的天才少女,同時也是查理偵探事務所的後備天使。
《007之皇家賭場》結尾,邦德將安吉拉·琳得交給了三人組照顧,隻是這個角色卻並沒有出現在暑期檔上映的《霹靂嬌娃3》當中。
雖然安吉拉·琳得這個角色在《007之皇家賭場》裏的戲份很少,但也頗為亮眼。很多特工電影宇宙的忠實影迷都希望女孩能夠回歸,卻沒想到,她會出現在《速度與激情》的彩蛋中,因此不由猜測起影片將來可能發生的劇情。
當然,在角色之外,也有不少人想起安吉拉·琳得的扮演者,克裏斯蒂娜·阿奎萊拉,螢火蟲唱片目前一直在主推的青少年流行歌手之一,對方最近兩年的幾首單曲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反響,據說馬上就要發行第一張專輯。
紛紛的議論聲中,燈光亮起,主創們再次上台,放映廳內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簡單的謝幕和媒體互動之後,首映式結束,大部分觀眾開始退場,另外一部分受到邀請的嘉賓也開始轉移到米高梅為首映禮舉辦的餘興派對上。
由於首映式上所有的觀眾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第二天,媒體上出現關於《速度與激情》的評論基本上都是好評為主,影迷們的期待值也越發高漲。
兩天時間很快過去,經過首映式的最後一波宣傳造勢,新的一年元旦當天,《速度與激情》正式在全美3100家影廳大規模上映,同一時間,影片的評論和口碑也大規模鋪展開來。
“……一部好萊塢標準三段式劇本布局打造的完美爆米花電影,影片的世界觀設定非常完善,每一個主角都有其各自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更加難得的是,這樣完善的世界觀布局,卻絲毫沒有影響到電影的敘事節奏,火爆而刺激的追車場麵,更是讓人每一秒都沉浸其中。”
“……好萊塢電影中從來不乏飆車場景,專注於這一題材同時又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影片卻是少之又少。多年前湯姆·克魯斯的《雷霆壯誌》更像是一部文藝片,簡·德·邦特的《生死時速》同樣犯罪元素多於飆車,相比起來,《速度與激情》無疑開創了一個題材的先河。可以想見,影片中連續幾場飆車大戲,絕對會成為將來很多同類影片的模仿對象。”
“……《速度與激情》的飆車場麵無疑讓人熱血沸騰,但同時,影片在細節方麵做的同樣出色。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多米尼克家聚會上,雖然嘈雜的音樂和交談聲掩蓋了電視機的聲音,但電視屏幕上播放的一家夜店發生嚴重鬥毆事件的新聞,無疑便是《霹靂嬌娃3》開場中三人組突襲幽靈黨外圍基地的場景。而且,如果我的猜測沒錯,布萊恩·奧唐納在影片中不止一次提到的兒時玩伴羅曼,絕對會在影片的續集中出場,當然,如果還有續集的話,不過,這件事似乎也沒有任何懸念。”
“……這麽多年來,羅伯·科恩終於拿出了一部突破自我的作品。米高梅在一片爭議聲中啟用的新人演員同樣提交了一份還算讓人滿意的答卷。”
雖然大部分傳統影評人都對純粹的爆米花電影一向沒有太多好感,不過,在一片叫好聲中,《速度與激情》還是非常強勢地取得了平均達到8分的媒體評分。
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夠獲得所有人的認可,因此,雖然《速度與激情》口碑爆棚,但另外一批對電影的批評之聲也隨之而來。
或者,用批評並不能算是準確,作為米高梅經過多年特工電影宇宙運作之後精心打造的爆米花電影,影片各方麵都很少有值得挑剔的地方。因此,媒體對《速度與激情》的批評,說成是爭議或許更加準確一些。
“……不可否認,《速度與激情》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電影。不過,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米高梅為了從特工電影宇宙品牌中榨取更多利潤,強行將這部電影與特工電影宇宙關聯在一起。看完影片,我實在想不出一群飆車黨能夠與特工電影宇宙產生多少關聯,難道詹姆斯·邦德或者伊森·亨特等人需要司機嗎?雖然米高梅此前就已經多次聲明《速度與激情》係列不會與特工電影宇宙產生過多的交集,但這種聲明無疑更表現出了米高梅的心虛。”
“……特工電影宇宙絕對是好萊塢電影史上一次非常偉大的創舉,但是,唯利是圖的米高梅卻正在毀掉這一切。將一部街頭飆車電影與足以載入電影史冊的三大係列強行聯動,簡直讓人生厭。毫無疑問,接下來,我們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特工電影宇宙衍生係列’,我相信,總有一部會讓觀眾對這一品牌徹底失望。”
雖然從一開始就有所預料,但評論界對於將《速度與激情》和特工電影宇宙進行聯動的質疑聲還是遠遠出乎米高梅的預料。這股爭議趨勢甚至很快蔓延到了互聯網上,而且,雖然大部分網友都習慣於圍觀看熱鬧,但發出聲音的影迷們對於《速度與激情》是否能夠加入特工電影宇宙的觀點卻都非常鮮明,要麽強烈支持,要麽堅決反對,兩派人馬在互聯網各大電影社區論壇上吵得不可開交,並迅速成為各大新聞門戶網站的熱點話題。
“為什麽不能聯動,難道就因為多米尼克他們沒有拯救世界嗎,如果這樣的話,特工電影宇宙幹脆改名叫拯救世界總動員好了。”
“雖然我在電影院裏同樣為男女主角們的飆車大戲感到熱血沸騰,但事後冷靜下來,我卻不得不思考,這和特工電影宇宙有什麽關係,影片彩蛋中安吉拉·琳得的出場更是讓人感覺突兀,我原本非常期待這一角色的回歸,現在看來,米高梅卻正在強行毀掉這一切。”
好萊塢從來都有著一種非常普遍的準則。
一部電影,如果口碑很爛,話題度也很低,那它注定會失敗。如果口碑很好,話題度很低,那它的票房隻會中規中矩。如果口碑爆棚,話題度同樣爆棚,那麽,這部電影無疑也會票房大爆。
雖然引起了強烈的爭議,但《速度與激情》係列,無疑處在最後一種狀態中。
在一片火爆的媒體討論中,《速度與激情》首周末開畫三天,票房就已經達到5733萬美元,首周七天票房更是輕鬆突破八千萬大關,達到8121萬美元。
雖然沒有達到感恩節檔期《泰迪熊》首周8700多萬美元的票房成績,但首周票房突破8000萬美元,同樣已經遠遠出乎米高梅的預料。畢竟,《泰迪熊》有著非常廣泛的知名度和人氣基礎,那部電影對泰迪熊形象的顛覆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因此首周的超高票房也在情理之中。
相比起來,雖然打著特工電影宇宙外圍衍生係列的名號,但《速度與激情》有著天生的短板。那就是,在車輛非常普遍的西方世界,人們對於飆車電影的興趣從來都不是很高,就像你每天都習慣於吃麵包,看到別人吃同樣的食物,哪怕對方的麵包更香,也不會產生太多羨慕之情。很多普通人甚至還對飆車黨深惡痛絕。
而且,好萊塢雖然並不缺少飆車賽車之類的影片,但這種類型從來都是小眾,一直都沒有固定的觀影人氣基礎。
因此,米高梅對《速度與激情》首周的票房預期原本隻有6000萬美元,北美總票房預期也在1.2億美元到1.5億美元之間。公司隻希望通過第一部打下人氣基礎,而且,雖然預算成本是6000萬美元,但因為車企讚助和廣告植入,米高梅投入的製作資金實際上隻有4000萬美元,算上另外3000萬美元的宣發費用,總投入也才7000萬美元。隻要影片北美票房突破1.2億美元,影片基本上就等於收回成本,海外發行和將來的周邊就將直接給米高梅帶來豐厚的利潤。
現在的情況卻遠遠出乎螢火蟲的預料,但這還沒有結束。
由於影片口碑和話題度的增加,很多原本對於飆車電影絲毫不感興趣的路人觀眾也逐漸加入到了觀影人群當中。
而且,新年之後,再也沒有重量級影片上映的空蕩市場,無疑也給了《速度與激情》更多的發揮空間。
因此,首周8121萬美元之後,按照通常商業片的票房曲線規律,《速度與激情》次周票房跌幅原本應該在50%左右,但實際上,電影次周票房跌幅卻隻有38%,再收5035萬美元,隻是兩周時間,《速度與激情》的北美總票房就達到1億3156萬美元,這已經超過了米高梅對這部影片的北美全部票房預期隻是兩周票房,米高梅就已經收回了全部成本並實現了盈利。
首周8000萬美元,次周5000萬美元,跌幅保持在40%以內,可以想見,按照這種票房趨勢,《速度與激情》無疑將會成為1999年度第一部北美票房突破2億美元的電影。
北美票房的出色表現,同樣也將大大刺激海外市場對《速度與激情》的關注度。即使對《速度與激情》是否能夠加入米高梅特工電影宇宙的爭議一直存在,但毫無疑問,這個係列已經算是一炮打響,未來即使米高梅真的取消這一係列與特工電影宇宙的聯動,也絲毫不會影響到影片將來的票房前景。
隨著《速度與激情》係列的成功,影片的幾位菜鳥演員也在瞬間一躍成為好萊塢的準一線大咖。
原時空中,範·迪塞爾在《速度與激情》係列第一部成功之後,就直接因為片酬問題和環球影業鬧掰,直到第三部才再次回歸。但經曆了特工電影宇宙開發過程中一係列片酬爭端後,米高梅這一次自然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影片開拍之前,米高梅就已經與範·迪塞爾、保羅·沃克兩人簽署了嚴格地全係列合約,甚至突破了好萊塢傳統最多隻提前簽三部片約的傳統。
艾瑞克當初也隻是希望先與兩人簽署三部片約,但在丫頭和艾米等人的運作下,這份合約直接變成了六部,與斯圖爾特·朗克爾和螢火蟲簽署的《蜘蛛俠》片約類似。
不過,斯圖爾特的合約還隻是三部正傳加三部交叉集,而且,螢火蟲也很慷慨地給了斯圖爾特一定的議價權。但作為新人菜鳥,保羅·沃克和範·迪塞爾自然得不到這些優待。
可以說,這一次,範·迪塞爾和保羅·沃克兩人等於直接被牢牢地綁在了這個係列上麵,除非米高梅允許,或者對方支付基本上不可能承受的高價違約金,否則,範·迪塞爾和保羅·沃克甚至不可以在完成《速度與激情》合約之前出演其他電影。
隨著《速度與激情》係列的成功,雖然各方麵都簽署有保密合約,但這樣一份類似於賣身契的綁定合約,還是被神通廣大的媒體很快挖掘了出來。聯係到螢火蟲體係目前在好萊塢的強大勢力,一些媒體甚至開始驚呼,好萊塢大片場時代再次回歸,好萊塢明星將再次成為大製片廠的簽約演員。
這種非常有市場的論調迅速擴散開來。
最近幾年,螢火蟲體係在好萊塢的強勢是眾所周知的。
特別是去年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之後,好萊塢七大電影公司的格局,螢火蟲體係就已經占據了四家,這已經相當於控製了大半個好萊塢,由於連續幾年在影視業務上的強勢表現,螢火蟲體係對好萊塢的實際影響力甚至還要更大。因此,幾乎沒有人會懷疑,螢火蟲體係此時已經擁有了再一次改變好萊塢規則的實力。
自然而然地,隨著媒體拋出‘大片場時代’的回歸論調,在一些人的刻意推動下,也有一部分媒體開始討論聯邦政府是否應該出手對日益強大的螢火蟲體係進行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