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對手可能他並不認知,甚至連他的名字都從未聽過,但是他卻有著非常強的軍事能力,這樣的人才留在桂陽真的是太屈才了,如果可以的話,他非常樂意收入到自己的麾下。
但孫策真正想要探知的除了自己現在的對手之外就是桂陽太守前後的變化,如果之前他友好的態度是因為張羨的那封書信,那之後劇烈的反差就讓他有點不知所措了,很明顯他會突然如此針對自己絕不可能像帳下那幾人說的那樣,是害怕賴在桂陽不走。
如果真是這樣,那最該做的不應該是自己想要什麽他就會給什麽,趕快把自己這個瘟神送走嗎?他現在處處刁難自己,不僅不是希望自己快點離開桂陽,反而更像是恨不得把自己留在桂陽。
他要做什麽,他又想做些什麽?居然敢不惜與自己一戰,這可能會是現在表麵看上去如此簡單的摩擦那麽簡單的事情嗎?孫策現在也不是當年那個魯莽衝動的年輕人了,這麽多年多年發生的一切早已讓他心性成熟起來,可越是這樣,他就越是擔心這幕後到底是誰在慫恿桂陽太守?
在他自己看來,桂陽太守前恭後倨是有很大問題的,那麽這背後到底是何人在主使?他首先想到的一種可能自然就是劉瀾,但很快他就否定了這個可能,如果真是劉瀾在背後搗鬼,那秣陵軍必然已經知曉自己就在桂陽,那劉瀾一定不會繼續留在零陵追擊孫召,沒必要去浪費這個時間,所以由此可見劉瀾並不知曉自己的下落,那劉瀾乃是背後主使的可能性也就幾乎為零。
在否決了劉瀾為背後主使後,接下來他想到的第二個人則是張羨,但他的可能性比劉瀾還小,因為他真的要對付自己,完全沒必要兜這麽大一個圈子,因為他可是親眼見到過他在長沙暗中積蓄的力量,所以他的軍事實力消滅自己是非常輕鬆的事情,何況他如果真心對付自己,最簡單的事情就是不贈送任何錢糧,那麽他早在半個月前就會因為糧草不濟而內部四散崩潰。
劉瀾和張羨都不可能,那還有誰呢?孫策前思後想最後卻突然想到了一個他從未見過麵,但對他卻恨之入骨的人,不錯是荊州牧劉表,而當想到他的那一刻,孫策幾乎可以肯定桂陽太守前恭後倨多半就是他在背後搗鬼。
劉表,說起來他們兩人之間的仇才是永遠無法調和的死仇,他如果落在劉瀾手裏,活下來的可能性很大,可如果是落在劉表的手裏,那就是必死無疑,更準確的說是他們孫家上上下下幾百口子人,劉表都不會放過。
斬草除根,對,這種事情別說是劉表會做,如果換成他孫策是劉表,也會毫不留情的下這個殺手,更何況劉表並不會走到台前,一切都會由桂陽太守去替自己完成,到時候就算有人指摘,劉表也能把自己摘得幹幹淨淨。
而那桂陽太守孫策甚至覺得他早就為自己安排好了後路和借口,就是張羨的那封書信,到時候他大可把一切都推到張羨的身上,借刀殺人。
這才是真正的一箭雙雕,解決了仇人之子,又解決了心腹大患,劉表何樂不為?可是一直以來不都說荊南四大郡守與劉表的關係都很僵硬嗎,怎麽桂陽太守會對劉表言聽計從?可能這就是劉表的過人之處吧。
不過如果自己猜測當真的話,那回報如此之大的事情,付出再大的代價都值了,反正他要是劉表,桂陽太守不管要什麽,他都會毫不猶豫的答應,統統滿足他,就算是他要長沙太守的位置,也許諾給他。
在荊南,有實力的就一個張羨,可以說如果沒有張羨,他們其他幾人劉表又怎麽可能放在眼裏,所以他給出的承諾看起來很誘人,但桂陽太守最後能不能吃到,那就真的要看劉表的心情了,如果劉表一個心情不好,連本帶利都拿回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正是有了這些分析之後,孫策才會在朱治、孫靜等人的要求下出兵,倒不是真的打算奪下桂陽城,而是他要試探下桂陽的反應,以此來判斷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不過現在看起來,好像有些困難。
可越困難那就越說明有問題,他實在想不到桂陽這種地界怎麽可能突然冒出這麽一位用兵如神的大將來,這要是中原地區他也就認了,臥虎藏龍類似的情況出現也不會讓他感覺到意外,但是這裏,那就大有問題了。
看看桂陽軍可憐的戰鬥力吧,如果不是這位將領的優秀指揮能力,他們早就如之前的前兩道防線那樣被他輕鬆攻破,又怎麽可能在這裏攔下他們的進攻,能夠在如此斷的時間內,把這麽一群毫無戰鬥力可言的部隊糅合成一個整體。
他們的戰鬥力可以說是孫策見過最弱的,甚至都不如他曾經遇到過的一些山匪和強盜,就這麽些單拎出來九江軍一個能打十個的兵,結果就卻在他的指揮下,與九江軍殺了個難解難分?
雖然九江軍戰力確實也就那麽回事,比不了江東軍,但就算再差,那也比桂陽這些老爺強吧?
一個個肥頭大耳,哪裏有士兵的樣子,說他們都是地主富家翁還差不多,可就是這樣的一直部隊,卻擋下了九江軍的左衝右突,甚至還發起了幾次衝鋒,將他們的給殺退了,到最後如果不是他下了死命令,潘璋上去拚命的話可能他們真的就又要被殺退四散了。
被這樣的一支部隊逼到這個份上,說出來還真的有點難以啟齒,可這也足以說明了對手的恐怖,孫策終於沒有忍住,不過他並不是自己親自出手,而是派出了弟弟孫權的大將潘璋。
他在得到命令之後,立刻就帶著本部加入到戰鬥之中,開始與敵軍進行搏殺,一馬當先,說什麽也要用最短的時間將這些看上去士氣高昂的敵軍囂張氣焰全給壓下去,一馬當先的潘璋舞動大刀左劈右砍連殺數人,舉刀狂呼一聲:“九江軍的兄弟們,跟我衝啊,殺入桂陽城!”有他這般英勇的殺敵作為表率,身後的九江兵一個個士氣高昂的瘋狂喊殺,同時也更加瘋狂的衝殺而來。
而隨著潘璋加入到戰鬥之後,桂陽城樓上方卻突然打出了一道隻有桂陽軍才能夠知曉答案的旗語,旗語官在打出命令之後,便見桂陽軍好像瘋了一樣又衝殺了古來,而這時潘璋也是毫不示弱,殺向了桂陽軍,雖然現在的情形誰也看不出最終的局勢將會如何,但有一點毫無疑問,你就是他們桂陽軍一定會努力爭取他們自己的利益。
在潘璋的帶領下,九江軍的士兵們一個個都變得悍勇無比,他們瘋狂向著桂陽軍殺去,每一名士兵手中的兵器都是五花八門的,畢竟孫策可不像秣陵和其他的諸侯那樣有著工坊和工人為部隊打造武器,所以秣陵軍的武器早就統一了規模,但是其他諸侯,比如說他這個喪家之犬,就隻能用各種五花八門的兵械,想要統一規模,那就隻能自己打造,不過現在的他可沒這個實力。
所以九江軍的兵器從最初就非常的多,在這裏你能看到古代作戰都會用什麽樣的兵器,當然,對麵的桂陽軍也不比他們強多少,甚至還不如他們呢,最少在戰鬥力,他們可沒拿著根棍子就叫囂著要殺敵啊。
棍子能不能傷人,肯定可以,可與長槍樸刀比起來,那棍子的好像瞬間就失去了所有光輝,指望棍子殺敵,也就更會讓孫策覺得可笑,這些人還真的悍不懼死啊,提著棍子就來了,誰都知道這本來就是在調侃,但孫策已經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桂陽軍背後一定有人在支持,不然的話桂陽又何必與他們這麽拚命?
拚其實最容易也就困難,孫策身邊的士兵們可以說道了現在哪一個不去拚,但拚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贏,拚隻是一個態度,告訴身邊的隊友和同袍們他們在奮勇衝殺,尤其是潘璋,手中大刀舞的那叫一個虎虎生風,隻見他在桂陽軍中大開殺戒,橫掃千軍是最難,但又是最初步和觸及,所以他們看著徐盛,就自然去接下雨不愁,可隨著敵軍發表了一封討賊文後,他就知道接下來的戰鬥不僅困難,關鍵還吊著人的胃口。
潘璋在軍中左右衝殺殺敵無數,看著他要麽斜劈斬敵,要麽當頭落下,將桂陽軍殺得那叫一個淒慘,而且他下手非常準,幾乎刀刀都是直取敵軍項上人頭,就孫策自己,就看到了他砍下人家腦袋就有十多次了,而這還隻是他加入戰鬥不到一刻鍾的時間。
潘璋揮動大刀,周遭桂陽軍提著環手刀還未靠近,就已經被潘璋第一時間砍殺,潘璋可不是軍營裏出來的將領,但是他現在做的,卻和軍營裏出來的將領們沒有任何區別,都是一擊斃敵的殺招,絕不拖泥帶水,看這樣的將領陣前殺敵,那絕對是一種享受,雖然看熱鬧的不嫌事大,可如果真輪到他們,也就早跑了,誰還敢繼續?
對此他早就能夠猜到了,所以手裏更是絕不會有片刻的容情,隻見他再次殺入敵陣,然後就看到在他的瘋狂殺戮下,桂陽軍被殺了一個潰不成軍?
而就在孫策打算再投入一直部隊助潘璋一臂之力的一刻,就看到他突然大吼一聲:“兄弟們,加把勁,桂陽軍可就再我們殺退嘍!”潘璋再一次衝擊敵軍,但是隨著最新的旗語打出來之後,桂陽軍的反應變得越發熱烈起來。
一個要守,一個要攻,天生的矛與盾,不過因為潘璋的存在,那一身黃金色戰甲更是耀眼,見此之後,潘璋可就直接奔襲了過來,方才桂陽軍那麽做不就是在挑釁自己嗎?那就容易了,讓你見識下我的厲害。
潘璋在眼下的孫策軍中實力絕對是最強的,當然就他的能耐來說,肯定達不到,但是他還是通過自己的強悍,不斷衝擊著桂陽軍的第三道防線。
“殺啊!”
戰場之上到處都可以聽到雙方士兵的喊殺聲,一時之間,喊聲響徹在天邊,而觀望戰場的孫策則需要不斷的忍耐,不僅是為了不把自己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關鍵還有一點原因就是他帳下的大將,幾乎都折在了荊南。
麵對突然瘋狂的九江軍,桂陽軍也不甘示弱,看著隻是一瞬間,之前的優勢又被扳了回去,身邊的朱治有些急了,直接請戰,道:“伯符,讓我帶兵上去吧,可能是杯水車薪,但這個時候還不挺身而出,我害怕就沒下次了。”
是不是危言損聽?如果不是的話,為什麽潘璋饒這麽大的一個圈子?如果是的話,那這些年他可就太敗家了。
孫策幾乎把能投入的部隊都突然到了桂陽之戰,除了他的三千本部,而桂陽也不甘示弱,而關鍵之處還在於,根本就沒有休整的時間,何況桂陽城到底底線在哪裏,潘璋與孫策始終都沒有試探出來,這感覺就好像是殺之不盡。
確實,現在你要問秣陵軍或者秣陵百姓任何一人,桂陽到底還有多守軍,是全部都投入到了第三道防線,還是預備著大量的預備兵?沒人敢亂猜,不管是潘璋還是孫策,都一樣,因為你並不知道一旦猜錯會引起什麽樣的麻煩。
當然,如果隻是問孫策的話,一直在觀察戰場局勢的孫策卻相信這還沒有到桂陽的極限,最少還有上萬人,甚至幾萬人,區區桂陽居然有這麽多部隊,著實讓人覺得恐怖和害怕,本來他們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但現在看起來不敬沒有任何優勢,甚至還有點不占優了。
那繼續戰鬥下去,他們是否還有拿下桂陽的可能?如果拿不下,接下來他們又當如何?
但孫策真正想要探知的除了自己現在的對手之外就是桂陽太守前後的變化,如果之前他友好的態度是因為張羨的那封書信,那之後劇烈的反差就讓他有點不知所措了,很明顯他會突然如此針對自己絕不可能像帳下那幾人說的那樣,是害怕賴在桂陽不走。
如果真是這樣,那最該做的不應該是自己想要什麽他就會給什麽,趕快把自己這個瘟神送走嗎?他現在處處刁難自己,不僅不是希望自己快點離開桂陽,反而更像是恨不得把自己留在桂陽。
他要做什麽,他又想做些什麽?居然敢不惜與自己一戰,這可能會是現在表麵看上去如此簡單的摩擦那麽簡單的事情嗎?孫策現在也不是當年那個魯莽衝動的年輕人了,這麽多年多年發生的一切早已讓他心性成熟起來,可越是這樣,他就越是擔心這幕後到底是誰在慫恿桂陽太守?
在他自己看來,桂陽太守前恭後倨是有很大問題的,那麽這背後到底是何人在主使?他首先想到的一種可能自然就是劉瀾,但很快他就否定了這個可能,如果真是劉瀾在背後搗鬼,那秣陵軍必然已經知曉自己就在桂陽,那劉瀾一定不會繼續留在零陵追擊孫召,沒必要去浪費這個時間,所以由此可見劉瀾並不知曉自己的下落,那劉瀾乃是背後主使的可能性也就幾乎為零。
在否決了劉瀾為背後主使後,接下來他想到的第二個人則是張羨,但他的可能性比劉瀾還小,因為他真的要對付自己,完全沒必要兜這麽大一個圈子,因為他可是親眼見到過他在長沙暗中積蓄的力量,所以他的軍事實力消滅自己是非常輕鬆的事情,何況他如果真心對付自己,最簡單的事情就是不贈送任何錢糧,那麽他早在半個月前就會因為糧草不濟而內部四散崩潰。
劉瀾和張羨都不可能,那還有誰呢?孫策前思後想最後卻突然想到了一個他從未見過麵,但對他卻恨之入骨的人,不錯是荊州牧劉表,而當想到他的那一刻,孫策幾乎可以肯定桂陽太守前恭後倨多半就是他在背後搗鬼。
劉表,說起來他們兩人之間的仇才是永遠無法調和的死仇,他如果落在劉瀾手裏,活下來的可能性很大,可如果是落在劉表的手裏,那就是必死無疑,更準確的說是他們孫家上上下下幾百口子人,劉表都不會放過。
斬草除根,對,這種事情別說是劉表會做,如果換成他孫策是劉表,也會毫不留情的下這個殺手,更何況劉表並不會走到台前,一切都會由桂陽太守去替自己完成,到時候就算有人指摘,劉表也能把自己摘得幹幹淨淨。
而那桂陽太守孫策甚至覺得他早就為自己安排好了後路和借口,就是張羨的那封書信,到時候他大可把一切都推到張羨的身上,借刀殺人。
這才是真正的一箭雙雕,解決了仇人之子,又解決了心腹大患,劉表何樂不為?可是一直以來不都說荊南四大郡守與劉表的關係都很僵硬嗎,怎麽桂陽太守會對劉表言聽計從?可能這就是劉表的過人之處吧。
不過如果自己猜測當真的話,那回報如此之大的事情,付出再大的代價都值了,反正他要是劉表,桂陽太守不管要什麽,他都會毫不猶豫的答應,統統滿足他,就算是他要長沙太守的位置,也許諾給他。
在荊南,有實力的就一個張羨,可以說如果沒有張羨,他們其他幾人劉表又怎麽可能放在眼裏,所以他給出的承諾看起來很誘人,但桂陽太守最後能不能吃到,那就真的要看劉表的心情了,如果劉表一個心情不好,連本帶利都拿回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正是有了這些分析之後,孫策才會在朱治、孫靜等人的要求下出兵,倒不是真的打算奪下桂陽城,而是他要試探下桂陽的反應,以此來判斷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不過現在看起來,好像有些困難。
可越困難那就越說明有問題,他實在想不到桂陽這種地界怎麽可能突然冒出這麽一位用兵如神的大將來,這要是中原地區他也就認了,臥虎藏龍類似的情況出現也不會讓他感覺到意外,但是這裏,那就大有問題了。
看看桂陽軍可憐的戰鬥力吧,如果不是這位將領的優秀指揮能力,他們早就如之前的前兩道防線那樣被他輕鬆攻破,又怎麽可能在這裏攔下他們的進攻,能夠在如此斷的時間內,把這麽一群毫無戰鬥力可言的部隊糅合成一個整體。
他們的戰鬥力可以說是孫策見過最弱的,甚至都不如他曾經遇到過的一些山匪和強盜,就這麽些單拎出來九江軍一個能打十個的兵,結果就卻在他的指揮下,與九江軍殺了個難解難分?
雖然九江軍戰力確實也就那麽回事,比不了江東軍,但就算再差,那也比桂陽這些老爺強吧?
一個個肥頭大耳,哪裏有士兵的樣子,說他們都是地主富家翁還差不多,可就是這樣的一直部隊,卻擋下了九江軍的左衝右突,甚至還發起了幾次衝鋒,將他們的給殺退了,到最後如果不是他下了死命令,潘璋上去拚命的話可能他們真的就又要被殺退四散了。
被這樣的一支部隊逼到這個份上,說出來還真的有點難以啟齒,可這也足以說明了對手的恐怖,孫策終於沒有忍住,不過他並不是自己親自出手,而是派出了弟弟孫權的大將潘璋。
他在得到命令之後,立刻就帶著本部加入到戰鬥之中,開始與敵軍進行搏殺,一馬當先,說什麽也要用最短的時間將這些看上去士氣高昂的敵軍囂張氣焰全給壓下去,一馬當先的潘璋舞動大刀左劈右砍連殺數人,舉刀狂呼一聲:“九江軍的兄弟們,跟我衝啊,殺入桂陽城!”有他這般英勇的殺敵作為表率,身後的九江兵一個個士氣高昂的瘋狂喊殺,同時也更加瘋狂的衝殺而來。
而隨著潘璋加入到戰鬥之後,桂陽城樓上方卻突然打出了一道隻有桂陽軍才能夠知曉答案的旗語,旗語官在打出命令之後,便見桂陽軍好像瘋了一樣又衝殺了古來,而這時潘璋也是毫不示弱,殺向了桂陽軍,雖然現在的情形誰也看不出最終的局勢將會如何,但有一點毫無疑問,你就是他們桂陽軍一定會努力爭取他們自己的利益。
在潘璋的帶領下,九江軍的士兵們一個個都變得悍勇無比,他們瘋狂向著桂陽軍殺去,每一名士兵手中的兵器都是五花八門的,畢竟孫策可不像秣陵和其他的諸侯那樣有著工坊和工人為部隊打造武器,所以秣陵軍的武器早就統一了規模,但是其他諸侯,比如說他這個喪家之犬,就隻能用各種五花八門的兵械,想要統一規模,那就隻能自己打造,不過現在的他可沒這個實力。
所以九江軍的兵器從最初就非常的多,在這裏你能看到古代作戰都會用什麽樣的兵器,當然,對麵的桂陽軍也不比他們強多少,甚至還不如他們呢,最少在戰鬥力,他們可沒拿著根棍子就叫囂著要殺敵啊。
棍子能不能傷人,肯定可以,可與長槍樸刀比起來,那棍子的好像瞬間就失去了所有光輝,指望棍子殺敵,也就更會讓孫策覺得可笑,這些人還真的悍不懼死啊,提著棍子就來了,誰都知道這本來就是在調侃,但孫策已經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桂陽軍背後一定有人在支持,不然的話桂陽又何必與他們這麽拚命?
拚其實最容易也就困難,孫策身邊的士兵們可以說道了現在哪一個不去拚,但拚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贏,拚隻是一個態度,告訴身邊的隊友和同袍們他們在奮勇衝殺,尤其是潘璋,手中大刀舞的那叫一個虎虎生風,隻見他在桂陽軍中大開殺戒,橫掃千軍是最難,但又是最初步和觸及,所以他們看著徐盛,就自然去接下雨不愁,可隨著敵軍發表了一封討賊文後,他就知道接下來的戰鬥不僅困難,關鍵還吊著人的胃口。
潘璋在軍中左右衝殺殺敵無數,看著他要麽斜劈斬敵,要麽當頭落下,將桂陽軍殺得那叫一個淒慘,而且他下手非常準,幾乎刀刀都是直取敵軍項上人頭,就孫策自己,就看到了他砍下人家腦袋就有十多次了,而這還隻是他加入戰鬥不到一刻鍾的時間。
潘璋揮動大刀,周遭桂陽軍提著環手刀還未靠近,就已經被潘璋第一時間砍殺,潘璋可不是軍營裏出來的將領,但是他現在做的,卻和軍營裏出來的將領們沒有任何區別,都是一擊斃敵的殺招,絕不拖泥帶水,看這樣的將領陣前殺敵,那絕對是一種享受,雖然看熱鬧的不嫌事大,可如果真輪到他們,也就早跑了,誰還敢繼續?
對此他早就能夠猜到了,所以手裏更是絕不會有片刻的容情,隻見他再次殺入敵陣,然後就看到在他的瘋狂殺戮下,桂陽軍被殺了一個潰不成軍?
而就在孫策打算再投入一直部隊助潘璋一臂之力的一刻,就看到他突然大吼一聲:“兄弟們,加把勁,桂陽軍可就再我們殺退嘍!”潘璋再一次衝擊敵軍,但是隨著最新的旗語打出來之後,桂陽軍的反應變得越發熱烈起來。
一個要守,一個要攻,天生的矛與盾,不過因為潘璋的存在,那一身黃金色戰甲更是耀眼,見此之後,潘璋可就直接奔襲了過來,方才桂陽軍那麽做不就是在挑釁自己嗎?那就容易了,讓你見識下我的厲害。
潘璋在眼下的孫策軍中實力絕對是最強的,當然就他的能耐來說,肯定達不到,但是他還是通過自己的強悍,不斷衝擊著桂陽軍的第三道防線。
“殺啊!”
戰場之上到處都可以聽到雙方士兵的喊殺聲,一時之間,喊聲響徹在天邊,而觀望戰場的孫策則需要不斷的忍耐,不僅是為了不把自己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關鍵還有一點原因就是他帳下的大將,幾乎都折在了荊南。
麵對突然瘋狂的九江軍,桂陽軍也不甘示弱,看著隻是一瞬間,之前的優勢又被扳了回去,身邊的朱治有些急了,直接請戰,道:“伯符,讓我帶兵上去吧,可能是杯水車薪,但這個時候還不挺身而出,我害怕就沒下次了。”
是不是危言損聽?如果不是的話,為什麽潘璋饒這麽大的一個圈子?如果是的話,那這些年他可就太敗家了。
孫策幾乎把能投入的部隊都突然到了桂陽之戰,除了他的三千本部,而桂陽也不甘示弱,而關鍵之處還在於,根本就沒有休整的時間,何況桂陽城到底底線在哪裏,潘璋與孫策始終都沒有試探出來,這感覺就好像是殺之不盡。
確實,現在你要問秣陵軍或者秣陵百姓任何一人,桂陽到底還有多守軍,是全部都投入到了第三道防線,還是預備著大量的預備兵?沒人敢亂猜,不管是潘璋還是孫策,都一樣,因為你並不知道一旦猜錯會引起什麽樣的麻煩。
當然,如果隻是問孫策的話,一直在觀察戰場局勢的孫策卻相信這還沒有到桂陽的極限,最少還有上萬人,甚至幾萬人,區區桂陽居然有這麽多部隊,著實讓人覺得恐怖和害怕,本來他們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但現在看起來不敬沒有任何優勢,甚至還有點不占優了。
那繼續戰鬥下去,他們是否還有拿下桂陽的可能?如果拿不下,接下來他們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