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劉瀾帳下還有很多沒有實權的雜號將軍,但從哪個角度來看,都輪不到賀齊,雖然劉瀾嘴上不說,但在他心裏,這些人裏就算是呂布帳下八健將,也都不如賀齊在他心中的位置,但這麽多雙眼睛盯著,劉瀾總要一視同仁,就算真想偏心,那也要有一個讓他們心服口服的借口,不然有些人就要不服氣了,平時陰陽怪氣也就罷了,他怕的是因為自己的決定讓賀齊成為出頭鳥。
畢竟這種事情,為上位的人會不服氣,上位的人也會這樣認為,不患寡而患不均,人事方麵是最考驗一個人情商的,稍有不慎,可就害了賀齊,劉瀾記得在後世曾經看到過一篇關於此人的評價,雖然在遊戲裏他的評分並不是很高,但是這篇評價卻把賀齊說的是天上少有,地下難尋,歸咎一點就是說他的武勇可以堪比徐晃與張遼,而他的謀略更是不在法正與張良之下。
當然這個時期的賀齊聲名還沒那麽顯赫,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戰績也就是他早年間為剡縣縣長時率領衙役與百姓共同擊潰了近兩千人的匪徒,從此威震山越,而他之所以能夠進入到劉瀾的視線,還是因為當初山越之亂,當時為了平定山越之亂,劉瀾親自任命張飛為將,而張飛也是頭一次討伐山越,讓這些蠻族耍了個團團轉,根本就摸不清他們的詭計。
這個時候也算是機緣巧合下吧,威震山越的賀齊便出現在了張飛的視野之中,當然這裏麵張萍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正是他的推薦,仍舊不服氣卻又拿山越毫無辦法的張飛隻能親自派人前往會稽去見了此人,哪想到時太末、豐浦兩地發生叛亂,他們到時,賀齊已經被任命為太末長前往平叛,等信使一路趕來,叛亂已經被他鎮壓,而從賀齊抵達到平叛其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這事自然到了張飛的耳中,當然也到了劉瀾的耳中,為此劉瀾更是親自傳書,希望他能夠來到秣陵幫助自己平定山越,雖然賀齊委婉拒絕,但他還是在回信中表達出了對自己以及關羽和張飛相識的渴望。
若問文人心裏想些什麽,那劉瀾未必能夠知曉,可這樣的武人,他們些什麽劉瀾能不知曉,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賀齊在心中未必就真的服氣在武榜之上排名頗高的關張趙,而除了這些之外,似賀齊這樣的武人,同樣也更渴望與天下英雄交朋友,所以劉瀾就借此為由頭,希望他能到秣陵來,哪怕隻是小聚幾日,也好與他這樣的真英雄相識。
賀齊能不知道他的身份算什麽狗屁的真英雄,連邊都沾不到,但劉瀾口中的關羽張飛趙雲毫無疑問個個都是當世英雄,且不說到達秣陵之後有沒有與他們交手的機會,光是能與他們這樣的天下英雄相識就足以讓他心動了。
賀齊就這樣來到了秣陵,也毫無疑問的留了下來,雖然是沒有實權的雜號將軍,可不要忘記他不過隻是太末長,隻是一員小吏罷了,孝廉他沒這個機會,而察舉眼前不就是?所以賀齊此行算得上是真的魚躍龍門,從吏變為了官。
在秣陵能有他如此境遇者,除了徐盛他就是第二人了,但徐盛畢竟是特殊時期的特例,賀齊想要成為第二個徐盛顯然不大可能,畢竟徐盛到沛縣時,正是劉瀾帳下人才奇缺之際,徐盛雖然沒有任何在軍中效力的經曆,但既然有能力,自然就會被拿來使用。
可眼下在秣陵,不說軍中將校等待升遷者就有成百上千,光是將軍府裏每月拿月俸的雜號將軍就有幾十員,這些人其中更是不乏郝萌、成廉等原呂布投降將領,還有劉繇帳下如張英等人,這些人不管從哪論起,都要比賀齊更有資曆,就像張英,他在劉繇帳下時那是什麽身份,結果太史慈現在風頭正勁,而他卻在將軍府裏混吃等死,這樣的落差本來就讓他抱怨連連,如果又被賀齊捷足先登,那不生亂子才有鬼。
所以劉瀾必須要先想個辦法把這些人安排好,比如劉瀾打算設立的岸防部隊,雖然都是由郡國兵來擔任,但也算是對這些人有了一個合適的安排,當然如果真有能力,哪怕不留在將軍府等待機會,劉瀾也打算把他們安排到各都督府去,就好像侯成這樣,當然如果他們願意。
如果不願意,那就不是劉瀾的問題了,給你機會,你自己不接受,那你也就不要再抱怨,所以賀齊劉瀾的態度就是讓他跟關羽一同去平定吳郡與會稽,吳郡不說,但會稽畢竟賀齊在那裏生活了幾十年,各方麵都很熟悉,有他在,平定會稽也會更輕鬆,相信關羽也很樂意。
所以劉瀾對賀齊的安排,就是讓他暫時去關羽的攝山營,如果關羽給他安排了部隊,那就不是他的問題了,別人也不會有什麽話說,這是關羽攝山營的正常任免與安排,莫說是他們了,就是劉瀾都懶得去過問。
很簡單的道理,以他劉瀾現在的身份,就是這艘船的船長,隻要把握好方向就是了,其它的事情就算他有這個資格也不會去過問,什麽事都要親自過問,劉瀾別說沒那麽多的精力,就算有這樣過問下去,遲早也得累死。
所以內閣的安排看起來是他最大的放權,可真要說起來,這樣的安排,不就是讓更多的人去負責原本屬於他的事情,而他隻要做好兩件事,軍事與財政,部隊不亂那秣陵就永遠不會亂,錢糧有數,那秣陵就永遠不會生變。
1902
當然劉瀾要提拔賀齊,要重用賀齊,那就必須要給他一次嶄露頭角的機會,九江之戰可惜了,但吳郡、會稽之戰說什麽也不能再讓他錯過了,關羽雖然自負,但似賀齊這樣真有本事的將才也是喜愛有佳,如果知道自己把他安排到他的攝山營,肯定高興。
當然以關羽的性子,他如何能不明白自己的心思,肯定不會留賀齊在攝山營,反而還會躲給賀齊露臉的機會,讓他立功之後成為獨領一軍的將領,這一點如果是別人,或許劉瀾還真怕他們藏私,但關羽不會,不說張南關羽有舉薦之功,光是黃巾三傑,關羽就舉薦了多少回,如果不是他三人堅持,早就各種領兵了。
雖然這使得關羽的帳下幾年都沒有變動,但關羽也很清楚他們三人的存在勢必打壓著下麵那些想要升遷的將領,所以他在無法舉薦黃巾三傑的前提下,就隻能退軍下麵的將領,而這也是張南能夠成為廣陵太守的原因,如果不是關羽推薦,張南絕不會有今天。
不管關羽對士大夫如何,他對自己的帳下不管是將校還是普通的官兵,那是發自內心的好,甚至是傾盡全力的幫助他們,也正是關羽愛兵如子的特性,攝山營才能有戰無不勝的傳說,三軍敢用命,還有什麽樣的敵人能是他們的對手?
劉瀾看到徐庶不解,示意他先坐下,把自己的考慮一五一十的告訴他,不是不用賀齊,而是用他也要讓所有人都說不出話來,尤其是到時候做出任命,已經不隻是他自己一道任命那麽簡單了,他這裏要蓋將印,而內閣也同樣要蓋八人的印璽。
這是如今秣陵的最大變化,軍隊上的事情,劉瀾會用征東將軍印,而郡內的事物則會加蓋揚州牧大印,而內閣八人,隻要有四人通過,那劉瀾的命令就會實施,而如果劉瀾反對,但是內閣票數過半也會實施。
所以劉瀾現在雖然權利越來越大,但是他自己卻無形之中為自己加上了一把枷鎖,這把枷鎖時好時壞暫時來看顯然好處更多,因為他非常明白一個道理,當一切都有他自己一個人說的算時,那離死亡與覆沒也就不晚了,就算他來自後世,就算他對於接下來會發生的一切都有所遇見,但是這樣過度依靠他的情況最終會造成一旦他做出了錯誤的決定時,可能會導致現在所有的一切在瞬間化為泡影。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劉瀾必須要給自己加上這把鎖,讓秣陵更為健康的發展,而不是再靠他自己,當然了,如果在一些事情上劉瀾的意見需要實施的話,那麽內閣之中也會在瞬間有過半之人站隊他。
四人用心腹四人用剛直之人,在秣陵這樣的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張昭了,大忠似偽,以搏直名,這就是張昭在坊間被不斷詆毀的說辭,真相到底如何,隻有他自己知曉,劉瀾嘛懶得去想也懶得去猜,因為他需要張昭這樣‘魏征’似的人存在,哪怕他有些時候完全就是在無理取鬧,但他現在確實需要似張昭這樣能夠站在自己對立麵的人來提醒自己。
雖然他更喜歡馬屁精一些,尤其是那種馬匹拍得不露痕跡,非常委婉之人,但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這種人要有,張昭式的人物也要有,陰陽調和不就這個道理嘛。
仔細想想張昭反對自己用兵無度,好戰必亡的那些言辭,雖然非常不爽,畢竟身處亂世,用陳群那句話,推行文教休養兵民雖好,但這樣做的後果不就是讓他治下成為人人眼饞的肥肉?
更何況身處亂世,你不出擊,就被別人吞噬,也許因為財政的原因劉瀾在吳郡、會稽乃至交州之戰後會進入一個休兵再裁軍的時期,但是這對他來說隻不過是一個期限罷了,並不會真正阻止他爭霸天下的雄心。
“卑職曾與賀齊討論過出兵吳郡、會稽的戰略,他的建議很簡單就是若要打此二郡,務必要謹遵一點,那就是兵貴神速,不給兩郡任何反應的時間,如若不然,兩郡一旦聯手,共同對抗我軍,則我軍若要拿下兩郡,也會付出極大的代價,而要破兩郡之盟,則比先破許貢,破許貢則會稽不會與烏程嚴白虎聯合,那麽我軍便可各個擊破,甚至可以同時兵法兩路,一路前往烏程滅嚴白虎,一路直奔會稽,會稽雖然地域廣,但人口稀少,且都集中於縣城周邊,所以要打會稽必先奪會稽十四縣,而要先奪會稽十四縣,則必先破郡治山陰,山陰破則會稽破。”徐庶說完,看向劉瀾,隻見他已經示意許褚找出了一副會稽地圖,在馬背之上,劉瀾動作非常輕盈,雙手打開地圖察看的同時,雙腿勒緊馬腹繼續緩步向前。
若換做別人,敢如此騎馬徐庶一定要為他捏一把汗,但是主公劉瀾天下人都知道的馬術精湛,這樣的表現對他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更不會有任何的影響,甚至比他這牽著馬韁之人還要穩當。
“這就是賀齊的平吳會之策?”劉瀾笑了笑,倒不是不認同他的策略,而是感歎著他的眼界,雖然後世說他能與法正、馬良媲美,但之前劉瀾隻是把他當做張頜、太史慈這樣的武夫,但現在看起來或許賀齊還真有可能與張遼等人媲美。
他的平吳會之策,其實完美的把三方勢力都算計了,三方勢力之中,許貢無疑是起著粘合劑的作用,因為不管是吳郡也好會稽郡也罷,他們和嚴白虎交手多年,聯合的情況幾乎沒有,而許貢之所以會放低姿態與嚴白虎這群山匪聯合,說白了也是被他們打怕了,麻痹想要防住他們就必須聯合一切能夠聯合的人,所以由他劇中調和,沒有吃過他們苦頭的會稽,自然也就不會反對,反正他們真正看重的也隻是與許貢的聯盟罷了。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戰能夠擊敗許貢,那麽嚴白虎和會稽之間的聯盟也就蕩然無存了,那麽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分而擊之了,以他們兩方的勢力,就算是聯合也未必是攝山營的對手,這個時候分化了,如果真按照賀齊的計劃,同時出兵攻打的勝算還是很大的。
畢竟這種事情,為上位的人會不服氣,上位的人也會這樣認為,不患寡而患不均,人事方麵是最考驗一個人情商的,稍有不慎,可就害了賀齊,劉瀾記得在後世曾經看到過一篇關於此人的評價,雖然在遊戲裏他的評分並不是很高,但是這篇評價卻把賀齊說的是天上少有,地下難尋,歸咎一點就是說他的武勇可以堪比徐晃與張遼,而他的謀略更是不在法正與張良之下。
當然這個時期的賀齊聲名還沒那麽顯赫,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戰績也就是他早年間為剡縣縣長時率領衙役與百姓共同擊潰了近兩千人的匪徒,從此威震山越,而他之所以能夠進入到劉瀾的視線,還是因為當初山越之亂,當時為了平定山越之亂,劉瀾親自任命張飛為將,而張飛也是頭一次討伐山越,讓這些蠻族耍了個團團轉,根本就摸不清他們的詭計。
這個時候也算是機緣巧合下吧,威震山越的賀齊便出現在了張飛的視野之中,當然這裏麵張萍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正是他的推薦,仍舊不服氣卻又拿山越毫無辦法的張飛隻能親自派人前往會稽去見了此人,哪想到時太末、豐浦兩地發生叛亂,他們到時,賀齊已經被任命為太末長前往平叛,等信使一路趕來,叛亂已經被他鎮壓,而從賀齊抵達到平叛其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這事自然到了張飛的耳中,當然也到了劉瀾的耳中,為此劉瀾更是親自傳書,希望他能夠來到秣陵幫助自己平定山越,雖然賀齊委婉拒絕,但他還是在回信中表達出了對自己以及關羽和張飛相識的渴望。
若問文人心裏想些什麽,那劉瀾未必能夠知曉,可這樣的武人,他們些什麽劉瀾能不知曉,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賀齊在心中未必就真的服氣在武榜之上排名頗高的關張趙,而除了這些之外,似賀齊這樣的武人,同樣也更渴望與天下英雄交朋友,所以劉瀾就借此為由頭,希望他能到秣陵來,哪怕隻是小聚幾日,也好與他這樣的真英雄相識。
賀齊能不知道他的身份算什麽狗屁的真英雄,連邊都沾不到,但劉瀾口中的關羽張飛趙雲毫無疑問個個都是當世英雄,且不說到達秣陵之後有沒有與他們交手的機會,光是能與他們這樣的天下英雄相識就足以讓他心動了。
賀齊就這樣來到了秣陵,也毫無疑問的留了下來,雖然是沒有實權的雜號將軍,可不要忘記他不過隻是太末長,隻是一員小吏罷了,孝廉他沒這個機會,而察舉眼前不就是?所以賀齊此行算得上是真的魚躍龍門,從吏變為了官。
在秣陵能有他如此境遇者,除了徐盛他就是第二人了,但徐盛畢竟是特殊時期的特例,賀齊想要成為第二個徐盛顯然不大可能,畢竟徐盛到沛縣時,正是劉瀾帳下人才奇缺之際,徐盛雖然沒有任何在軍中效力的經曆,但既然有能力,自然就會被拿來使用。
可眼下在秣陵,不說軍中將校等待升遷者就有成百上千,光是將軍府裏每月拿月俸的雜號將軍就有幾十員,這些人其中更是不乏郝萌、成廉等原呂布投降將領,還有劉繇帳下如張英等人,這些人不管從哪論起,都要比賀齊更有資曆,就像張英,他在劉繇帳下時那是什麽身份,結果太史慈現在風頭正勁,而他卻在將軍府裏混吃等死,這樣的落差本來就讓他抱怨連連,如果又被賀齊捷足先登,那不生亂子才有鬼。
所以劉瀾必須要先想個辦法把這些人安排好,比如劉瀾打算設立的岸防部隊,雖然都是由郡國兵來擔任,但也算是對這些人有了一個合適的安排,當然如果真有能力,哪怕不留在將軍府等待機會,劉瀾也打算把他們安排到各都督府去,就好像侯成這樣,當然如果他們願意。
如果不願意,那就不是劉瀾的問題了,給你機會,你自己不接受,那你也就不要再抱怨,所以賀齊劉瀾的態度就是讓他跟關羽一同去平定吳郡與會稽,吳郡不說,但會稽畢竟賀齊在那裏生活了幾十年,各方麵都很熟悉,有他在,平定會稽也會更輕鬆,相信關羽也很樂意。
所以劉瀾對賀齊的安排,就是讓他暫時去關羽的攝山營,如果關羽給他安排了部隊,那就不是他的問題了,別人也不會有什麽話說,這是關羽攝山營的正常任免與安排,莫說是他們了,就是劉瀾都懶得去過問。
很簡單的道理,以他劉瀾現在的身份,就是這艘船的船長,隻要把握好方向就是了,其它的事情就算他有這個資格也不會去過問,什麽事都要親自過問,劉瀾別說沒那麽多的精力,就算有這樣過問下去,遲早也得累死。
所以內閣的安排看起來是他最大的放權,可真要說起來,這樣的安排,不就是讓更多的人去負責原本屬於他的事情,而他隻要做好兩件事,軍事與財政,部隊不亂那秣陵就永遠不會亂,錢糧有數,那秣陵就永遠不會生變。
1902
當然劉瀾要提拔賀齊,要重用賀齊,那就必須要給他一次嶄露頭角的機會,九江之戰可惜了,但吳郡、會稽之戰說什麽也不能再讓他錯過了,關羽雖然自負,但似賀齊這樣真有本事的將才也是喜愛有佳,如果知道自己把他安排到他的攝山營,肯定高興。
當然以關羽的性子,他如何能不明白自己的心思,肯定不會留賀齊在攝山營,反而還會躲給賀齊露臉的機會,讓他立功之後成為獨領一軍的將領,這一點如果是別人,或許劉瀾還真怕他們藏私,但關羽不會,不說張南關羽有舉薦之功,光是黃巾三傑,關羽就舉薦了多少回,如果不是他三人堅持,早就各種領兵了。
雖然這使得關羽的帳下幾年都沒有變動,但關羽也很清楚他們三人的存在勢必打壓著下麵那些想要升遷的將領,所以他在無法舉薦黃巾三傑的前提下,就隻能退軍下麵的將領,而這也是張南能夠成為廣陵太守的原因,如果不是關羽推薦,張南絕不會有今天。
不管關羽對士大夫如何,他對自己的帳下不管是將校還是普通的官兵,那是發自內心的好,甚至是傾盡全力的幫助他們,也正是關羽愛兵如子的特性,攝山營才能有戰無不勝的傳說,三軍敢用命,還有什麽樣的敵人能是他們的對手?
劉瀾看到徐庶不解,示意他先坐下,把自己的考慮一五一十的告訴他,不是不用賀齊,而是用他也要讓所有人都說不出話來,尤其是到時候做出任命,已經不隻是他自己一道任命那麽簡單了,他這裏要蓋將印,而內閣也同樣要蓋八人的印璽。
這是如今秣陵的最大變化,軍隊上的事情,劉瀾會用征東將軍印,而郡內的事物則會加蓋揚州牧大印,而內閣八人,隻要有四人通過,那劉瀾的命令就會實施,而如果劉瀾反對,但是內閣票數過半也會實施。
所以劉瀾現在雖然權利越來越大,但是他自己卻無形之中為自己加上了一把枷鎖,這把枷鎖時好時壞暫時來看顯然好處更多,因為他非常明白一個道理,當一切都有他自己一個人說的算時,那離死亡與覆沒也就不晚了,就算他來自後世,就算他對於接下來會發生的一切都有所遇見,但是這樣過度依靠他的情況最終會造成一旦他做出了錯誤的決定時,可能會導致現在所有的一切在瞬間化為泡影。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劉瀾必須要給自己加上這把鎖,讓秣陵更為健康的發展,而不是再靠他自己,當然了,如果在一些事情上劉瀾的意見需要實施的話,那麽內閣之中也會在瞬間有過半之人站隊他。
四人用心腹四人用剛直之人,在秣陵這樣的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張昭了,大忠似偽,以搏直名,這就是張昭在坊間被不斷詆毀的說辭,真相到底如何,隻有他自己知曉,劉瀾嘛懶得去想也懶得去猜,因為他需要張昭這樣‘魏征’似的人存在,哪怕他有些時候完全就是在無理取鬧,但他現在確實需要似張昭這樣能夠站在自己對立麵的人來提醒自己。
雖然他更喜歡馬屁精一些,尤其是那種馬匹拍得不露痕跡,非常委婉之人,但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這種人要有,張昭式的人物也要有,陰陽調和不就這個道理嘛。
仔細想想張昭反對自己用兵無度,好戰必亡的那些言辭,雖然非常不爽,畢竟身處亂世,用陳群那句話,推行文教休養兵民雖好,但這樣做的後果不就是讓他治下成為人人眼饞的肥肉?
更何況身處亂世,你不出擊,就被別人吞噬,也許因為財政的原因劉瀾在吳郡、會稽乃至交州之戰後會進入一個休兵再裁軍的時期,但是這對他來說隻不過是一個期限罷了,並不會真正阻止他爭霸天下的雄心。
“卑職曾與賀齊討論過出兵吳郡、會稽的戰略,他的建議很簡單就是若要打此二郡,務必要謹遵一點,那就是兵貴神速,不給兩郡任何反應的時間,如若不然,兩郡一旦聯手,共同對抗我軍,則我軍若要拿下兩郡,也會付出極大的代價,而要破兩郡之盟,則比先破許貢,破許貢則會稽不會與烏程嚴白虎聯合,那麽我軍便可各個擊破,甚至可以同時兵法兩路,一路前往烏程滅嚴白虎,一路直奔會稽,會稽雖然地域廣,但人口稀少,且都集中於縣城周邊,所以要打會稽必先奪會稽十四縣,而要先奪會稽十四縣,則必先破郡治山陰,山陰破則會稽破。”徐庶說完,看向劉瀾,隻見他已經示意許褚找出了一副會稽地圖,在馬背之上,劉瀾動作非常輕盈,雙手打開地圖察看的同時,雙腿勒緊馬腹繼續緩步向前。
若換做別人,敢如此騎馬徐庶一定要為他捏一把汗,但是主公劉瀾天下人都知道的馬術精湛,這樣的表現對他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更不會有任何的影響,甚至比他這牽著馬韁之人還要穩當。
“這就是賀齊的平吳會之策?”劉瀾笑了笑,倒不是不認同他的策略,而是感歎著他的眼界,雖然後世說他能與法正、馬良媲美,但之前劉瀾隻是把他當做張頜、太史慈這樣的武夫,但現在看起來或許賀齊還真有可能與張遼等人媲美。
他的平吳會之策,其實完美的把三方勢力都算計了,三方勢力之中,許貢無疑是起著粘合劑的作用,因為不管是吳郡也好會稽郡也罷,他們和嚴白虎交手多年,聯合的情況幾乎沒有,而許貢之所以會放低姿態與嚴白虎這群山匪聯合,說白了也是被他們打怕了,麻痹想要防住他們就必須聯合一切能夠聯合的人,所以由他劇中調和,沒有吃過他們苦頭的會稽,自然也就不會反對,反正他們真正看重的也隻是與許貢的聯盟罷了。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戰能夠擊敗許貢,那麽嚴白虎和會稽之間的聯盟也就蕩然無存了,那麽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分而擊之了,以他們兩方的勢力,就算是聯合也未必是攝山營的對手,這個時候分化了,如果真按照賀齊的計劃,同時出兵攻打的勝算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