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好選,但要選擇出合適的人來就沒那麽容易了,畢竟選出這樣一個人來,關鍵還是要成為雙方之間的粘合劑,這一點多少有點像那個口燦蓮花的簡雍,可類似簡雍這樣的縱橫之士他荊州有很多,但現在要找的是武將,而武將要達成類似簡雍的效果,可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一件事情。
而在荊州能拿得出手的武將就那麽多,最後不得已還擴大了選拔的範圍,甚至連一些校尉裨將都被考慮了進來,但選到最後,卻發現比較合適的人選就隻有劉磐和文聘二人,至於能合格的人選,那是一個都沒有。
連合適的都難選,就更不要提完全合格的人了,就這一點對劉表自信的打擊可謂是極其大的,原本他對荊州還是有些自信的,就算弱也還是能有一戰之力的,可這一刻,他算是看明白了,看兵力是否強盛,關鍵可不是看他的部隊有多少,而是看他帳下有幾員大將,而荊州武將居然就這麽幾員,連像樣的都拿不出手來,可想而知就眼下這個情況,他都有些懷疑荊州如果一旦真的與類似曹操、袁紹甚至是劉瀾這些實力強勁的勢力對上,是否有自保的能力。
越想越是害怕,越想越是恐懼,他從初平元年到建安四年,一轉眼都快十年時間了,而在他經營下的荊州雖然富庶,可實力實在是太弱了,或許這就是武夫和他這樣的文吏最大的區別所在吧。
畢竟這十年間,不管是曹操還是袁紹包括劉瀾,他們打著匡扶漢室的大旗,卻爭了整整十年時間的地盤,最後得到的是什麽呢?除了白骨累累,還有就是堆積了如山的屍骨,而他呢,卻將荊州治理的生活安定,五穀豐登,這都是劉表的功勞,能夠讓荊州十年無戰事,就這一點連當年的陶謙與他比都要稍遜一籌。
可把荊州治理成眼下這個樣子,換來的不就和當年陶謙一樣,成為了很多人眼中的肥肉,誰都惦記著想來分一杯羹,這一點或許以前劉表沒這麽主意,畢竟天下大亂多年,荊州也確實需要休養生息,但是一味的休養生息,而沒有加強一定的武備,那麽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真正開始警惕起來,尤其是在這個時候,他居然會想到司馬法中的那一句名言: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或許這麽多年他唯一投入的錢糧也就是對江夏以及水軍進行了必要的投入,其它至於步兵還真沒下多少本錢,現在看起來在步兵上他的投入甚至是收攏的人才都太缺乏了,乃至於現在帳下居然沒有幾個可戰之人。
似蔡瑁,這或許是他最得力的幫手了,但那也是在水軍上有所建樹,現在想來,以後看來必須要有所傾瀉了,想到這裏,其實他心中有一個比較合適的人選,那就是宛城的張繡,如果能真正將此人收為己用,那對於陸地上的防禦一定是一大幫助,可是這太難了,如果真能收編的話,他又何須等到今天,早就成功了。
不過說句實話,以前劉表還真沒有這個想法,倒是蒯越提過這麽一句嘴,那時候的劉表哪會顧慮到這些,就想著能在自家這一畝三分地逍遙快活就得了,就算蒯越提了這麽一句,說實話也沒多少反應,能招降最好,招降不了,留著他守著荊州也不是不成。
就這樣雖然蒯越在兩地終日奔波,但礙於劉表的態度這件事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為此蒯越都快氣死了,但凡劉表能上點心,情況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可蒯越也知道無法改變劉表,所以雖然失望但也隻能作罷。
畢竟這種事情羨慕是羨慕不來的,攤上這樣的一個主公,對荊州好不就是他們這些世家最希望見到的?想到這裏他也就不再有任何埋怨了,畢竟如果劉表真是那種有野心想要對外擴張的州牧,或許當年他們也不會扶劉表坐穩荊州牧的位置。
這些現在想想確實有些有些後悔,但現在要組織一支能戰的部隊雖說有點晚了,但與劉瀾的結盟,卻也讓他有了一定的時間,這或許就是這次與劉瀾結盟隱性的好處吧,這樣一來就算部隊依然沒有一戰之力,但最少還能有一個堅定的盟友在。
這是一次機會,當然對他來說何嚐不是一次大膽的冒險,或者極有可能與劉瀾結盟變成一把雙刃劍,傷敵殺己,但有些事情就好像是一場賭局,不打開賭盅你根本就不知道結果,既然這樣,那為何不賭大一點?
相較以前猶猶豫豫,這一回他是該給自己堅定下信心了,以往買大怕小買小開大,這一回他要賭大一點,搏大一回,萬一當真出了豹子呢?那不就大小通吃了?所以這次讓他堅定信心,也就等於認準了劉瀾,抱定青山不放鬆,反正以他這個情況,真要是袁曹大軍壓境那也就是輸個精光,那何不打賭一次,賺他個盆滿缽滿?
至於登基稱帝這種事情他還真有那麽一點想法可這不過我以往不切實際的想法罷了,那時候夜郎自大,以為有這個能耐,現在才算是真正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他就安安穩穩選好一方勢力,保證自己的權利家人的安穩就得了。
不過真要說起來的話,那以現在天下格局來看,選擇袁紹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對於這幫氏族子弟,劉表實在是太了解了,這幫人是什麽德行他能不知曉?別看現在勢力強,可打徐州就能看出他們那些德行了,動員那麽久,居然最後讓劉瀾安全撤回,不僅沒損失一兵一卒,反而還損失了上萬兵力,還搭上了顏良,就這麽一個情況,他還真不看好袁紹至於曹操那就更不要提了。
所以他是非常認可夫人那句話的,劉瀾有沒有爭霸中原稱霸天下的能力他不知曉,但劉瀾要是真想割據一方的話,她並不認為袁紹又或是曹操能有戰勝他的能力,就這一點就足夠讓他做出選擇了。
更何況到那個時候,他們拿不下劉瀾,必然要轉向荊州來,那麽他是投降還是要繼續割據一方?投降很容易,但肯定不會有他在荊州的權勢,那要保證自己的安穩,繼續坐穩荊州,引劉瀾入局必然是首選。
反正既然此刻要做出選擇,那就必然要入局,既然要入局,那就早點入局,逼著劉瀾不得不入局,既然這盤棋是劉瀾所下,與其當他手中的那枚棋子,那與其最後有可能被當作棄子,何不來大一些?這就是他現在的想法,他這次不僅不要劉瀾手中任人擺布的棄子,反之還要變成博弈人,不說反把劉瀾變成棋子,但也要讓自己掌握主動權。
他現在算是想明白了,就拿劉瀾來說,不說他以往在幽州的事情,打從劉表得知這個劉瀾的那一天起,說白了他當時的地位與身份說白了也不過就是一枚棋子,可劉瀾呢,連當棋子的資格都沒有。
但這才幾年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劉瀾從連棋子都不夠格變成如今左右天下局勢的博弈人,如果每一次他都和自己一樣,隻願意當棋子而不是想著成為博弈人的話,也不可能有今天,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從棋子成為博弈人的過程,至於未來能否有機會問鼎中原他不關心,也無所謂,畢竟很多事情不是他能左右,可最少也得有護住冀州的實力吧,讓荊州能有個好的結果。
這一點劉表還是非常識趣的,用他的話說那就是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掌握自己的棋枰,至於最後的結果如何,那就隻能聽天由命了,識時務者為俊傑,最後的結局肯定不會差。
為何會說這番話,還是因為他也明白,架劉瀾沒那麽容易,到時候人家幫不幫你都不知道呢,所以很多時候還是要靠自己,這就讓他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曹操,跟著袁紹的時候是什麽樣,現在呢,自立門戶又是什麽樣,說白了還得靠自己,而他找劉瀾為外援,說白了不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步兵更強大?
所以他現在所做的一切,說白了都是為了日後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為了這一天,忍耐是必須的,如果仔細想想曹操,他在袁紹手下忍耐了多久才終於熬出頭,所以這顯然是必須經曆的一個過程,畢竟一部成功哪有那麽容易,不然的話這些年他在荊州也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這一夜的長談,讓劉表對他的蔡夫人刮目相看,是真的有想法,而這些道理也成功說服了他,道理可不就是這麽個道理,前前後後裏裏外外說通了也就想明白了,畢竟就現今這個天下大勢,就算全看不明白也能看出個一半來。
用很多世家嘴裏的話那就是知天下大勢不可為而為之的劉瀾與他聯盟毫無意義,可他卻非常清楚一件事,真正要說有逆天而行能耐的,還真有可能會是劉瀾,最初知曉劉瀾這個名字,還是因為小衛青,可那時候聽到月旦評對他如此評價的劉表也不過就是哦了那麽一聲,而這還是因為他乃老友劉元起的螟蛉之子,那他就必須要拿劉瀾當親侄子看待,這就是這個時代的規矩。
如果因為劉元起劉表才對劉瀾有了最初印象的話,那麽再次聽說劉瀾的名字就到了三郡烏丸造反,他入京雒陽了,短時間內從聲名遠播到享譽全國,也就一年時間吧,這一次算是劉表真正開始重視甚至有點關注劉瀾了。
而之後很多年他都會不定期收集他的消息,尤其是到了荊州,雖然這個時期尤其是討董時期,他都對他的情況知曉一些,但是說句老實話,討董時期的劉瀾還真沒有當年入雒陽名聲大噪,如果不是他刻意打探,還真不會有任何關於他的消息傳到自己的耳中。
可以說真正開始不斷有消息傳來還是他到了小沛之後,從這以後劉瀾便算是真正的一飛衝天了,但真正讓他詫異的其實還是他居然親自來到荊州,當時很多人都笑他,認為他就算來荊州想要聯盟也是不自量力的表現。
他們完全沒有那個和徐州聯盟的必要,這是實話,可出於和劉元起為世交,所以他也隻能先晾他幾日,但最後還是被他說服了,這一次他才算是真正認識了劉瀾,完全和他之前所想的形象不同。
以前那個不管是在軍事還是內政上都做出了一些成績的劉瀾,不過都是他憑空想象,所以在見到劉瀾本人之後你會發現,這些形象完全不符合劉瀾,無法與他的身份融合,可有一點真正讓他吃驚的還是因為他太像劉元起了。
因為是義子,就算是螟蛉之子與親子無貳,但他所知曉的劉瀾不過就是在武功方麵享譽天下的將軍罷了,可這一次見麵之後,他的見識與才華卻是當真吸引到他了,那一刻他甚至覺得他和形象居然與劉元起融合到了一起,甚至脫口而出了一句頗有乃父之風。
尤其是他的酒量,這或許才是劉表真正認可劉瀾的原因吧,畢竟在他的眼中,能不能喝酒是能否與他建立友誼的關鍵,哪怕你是老友劉元起的兒子。
可以說劉表真正認可劉瀾,並且決定暗中答應結盟並且願意在水軍方麵對劉瀾進行支援,完全就是因為這一頓酒,好爽不耍滑,像幽州的漢子,這樣性子的人如何不值得信任,那他實在想不到什麽人才能讓他信任了。
而這些可能是劉瀾自己都不知曉的,因為一頓酒而讓劉表發生了改變,曾幾何時劉瀾一頓忌酒,就算現在其實他也很少再沾,除非是過節或者是慶功,畢竟酒之一物不僅不是好東西,關鍵還誤事,可萬萬沒有想到,卻成就了他和劉表之間的聯盟。
而在荊州能拿得出手的武將就那麽多,最後不得已還擴大了選拔的範圍,甚至連一些校尉裨將都被考慮了進來,但選到最後,卻發現比較合適的人選就隻有劉磐和文聘二人,至於能合格的人選,那是一個都沒有。
連合適的都難選,就更不要提完全合格的人了,就這一點對劉表自信的打擊可謂是極其大的,原本他對荊州還是有些自信的,就算弱也還是能有一戰之力的,可這一刻,他算是看明白了,看兵力是否強盛,關鍵可不是看他的部隊有多少,而是看他帳下有幾員大將,而荊州武將居然就這麽幾員,連像樣的都拿不出手來,可想而知就眼下這個情況,他都有些懷疑荊州如果一旦真的與類似曹操、袁紹甚至是劉瀾這些實力強勁的勢力對上,是否有自保的能力。
越想越是害怕,越想越是恐懼,他從初平元年到建安四年,一轉眼都快十年時間了,而在他經營下的荊州雖然富庶,可實力實在是太弱了,或許這就是武夫和他這樣的文吏最大的區別所在吧。
畢竟這十年間,不管是曹操還是袁紹包括劉瀾,他們打著匡扶漢室的大旗,卻爭了整整十年時間的地盤,最後得到的是什麽呢?除了白骨累累,還有就是堆積了如山的屍骨,而他呢,卻將荊州治理的生活安定,五穀豐登,這都是劉表的功勞,能夠讓荊州十年無戰事,就這一點連當年的陶謙與他比都要稍遜一籌。
可把荊州治理成眼下這個樣子,換來的不就和當年陶謙一樣,成為了很多人眼中的肥肉,誰都惦記著想來分一杯羹,這一點或許以前劉表沒這麽主意,畢竟天下大亂多年,荊州也確實需要休養生息,但是一味的休養生息,而沒有加強一定的武備,那麽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真正開始警惕起來,尤其是在這個時候,他居然會想到司馬法中的那一句名言: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或許這麽多年他唯一投入的錢糧也就是對江夏以及水軍進行了必要的投入,其它至於步兵還真沒下多少本錢,現在看起來在步兵上他的投入甚至是收攏的人才都太缺乏了,乃至於現在帳下居然沒有幾個可戰之人。
似蔡瑁,這或許是他最得力的幫手了,但那也是在水軍上有所建樹,現在想來,以後看來必須要有所傾瀉了,想到這裏,其實他心中有一個比較合適的人選,那就是宛城的張繡,如果能真正將此人收為己用,那對於陸地上的防禦一定是一大幫助,可是這太難了,如果真能收編的話,他又何須等到今天,早就成功了。
不過說句實話,以前劉表還真沒有這個想法,倒是蒯越提過這麽一句嘴,那時候的劉表哪會顧慮到這些,就想著能在自家這一畝三分地逍遙快活就得了,就算蒯越提了這麽一句,說實話也沒多少反應,能招降最好,招降不了,留著他守著荊州也不是不成。
就這樣雖然蒯越在兩地終日奔波,但礙於劉表的態度這件事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為此蒯越都快氣死了,但凡劉表能上點心,情況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可蒯越也知道無法改變劉表,所以雖然失望但也隻能作罷。
畢竟這種事情羨慕是羨慕不來的,攤上這樣的一個主公,對荊州好不就是他們這些世家最希望見到的?想到這裏他也就不再有任何埋怨了,畢竟如果劉表真是那種有野心想要對外擴張的州牧,或許當年他們也不會扶劉表坐穩荊州牧的位置。
這些現在想想確實有些有些後悔,但現在要組織一支能戰的部隊雖說有點晚了,但與劉瀾的結盟,卻也讓他有了一定的時間,這或許就是這次與劉瀾結盟隱性的好處吧,這樣一來就算部隊依然沒有一戰之力,但最少還能有一個堅定的盟友在。
這是一次機會,當然對他來說何嚐不是一次大膽的冒險,或者極有可能與劉瀾結盟變成一把雙刃劍,傷敵殺己,但有些事情就好像是一場賭局,不打開賭盅你根本就不知道結果,既然這樣,那為何不賭大一點?
相較以前猶猶豫豫,這一回他是該給自己堅定下信心了,以往買大怕小買小開大,這一回他要賭大一點,搏大一回,萬一當真出了豹子呢?那不就大小通吃了?所以這次讓他堅定信心,也就等於認準了劉瀾,抱定青山不放鬆,反正以他這個情況,真要是袁曹大軍壓境那也就是輸個精光,那何不打賭一次,賺他個盆滿缽滿?
至於登基稱帝這種事情他還真有那麽一點想法可這不過我以往不切實際的想法罷了,那時候夜郎自大,以為有這個能耐,現在才算是真正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他就安安穩穩選好一方勢力,保證自己的權利家人的安穩就得了。
不過真要說起來的話,那以現在天下格局來看,選擇袁紹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對於這幫氏族子弟,劉表實在是太了解了,這幫人是什麽德行他能不知曉?別看現在勢力強,可打徐州就能看出他們那些德行了,動員那麽久,居然最後讓劉瀾安全撤回,不僅沒損失一兵一卒,反而還損失了上萬兵力,還搭上了顏良,就這麽一個情況,他還真不看好袁紹至於曹操那就更不要提了。
所以他是非常認可夫人那句話的,劉瀾有沒有爭霸中原稱霸天下的能力他不知曉,但劉瀾要是真想割據一方的話,她並不認為袁紹又或是曹操能有戰勝他的能力,就這一點就足夠讓他做出選擇了。
更何況到那個時候,他們拿不下劉瀾,必然要轉向荊州來,那麽他是投降還是要繼續割據一方?投降很容易,但肯定不會有他在荊州的權勢,那要保證自己的安穩,繼續坐穩荊州,引劉瀾入局必然是首選。
反正既然此刻要做出選擇,那就必然要入局,既然要入局,那就早點入局,逼著劉瀾不得不入局,既然這盤棋是劉瀾所下,與其當他手中的那枚棋子,那與其最後有可能被當作棄子,何不來大一些?這就是他現在的想法,他這次不僅不要劉瀾手中任人擺布的棄子,反之還要變成博弈人,不說反把劉瀾變成棋子,但也要讓自己掌握主動權。
他現在算是想明白了,就拿劉瀾來說,不說他以往在幽州的事情,打從劉表得知這個劉瀾的那一天起,說白了他當時的地位與身份說白了也不過就是一枚棋子,可劉瀾呢,連當棋子的資格都沒有。
但這才幾年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劉瀾從連棋子都不夠格變成如今左右天下局勢的博弈人,如果每一次他都和自己一樣,隻願意當棋子而不是想著成為博弈人的話,也不可能有今天,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從棋子成為博弈人的過程,至於未來能否有機會問鼎中原他不關心,也無所謂,畢竟很多事情不是他能左右,可最少也得有護住冀州的實力吧,讓荊州能有個好的結果。
這一點劉表還是非常識趣的,用他的話說那就是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掌握自己的棋枰,至於最後的結果如何,那就隻能聽天由命了,識時務者為俊傑,最後的結局肯定不會差。
為何會說這番話,還是因為他也明白,架劉瀾沒那麽容易,到時候人家幫不幫你都不知道呢,所以很多時候還是要靠自己,這就讓他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曹操,跟著袁紹的時候是什麽樣,現在呢,自立門戶又是什麽樣,說白了還得靠自己,而他找劉瀾為外援,說白了不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步兵更強大?
所以他現在所做的一切,說白了都是為了日後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為了這一天,忍耐是必須的,如果仔細想想曹操,他在袁紹手下忍耐了多久才終於熬出頭,所以這顯然是必須經曆的一個過程,畢竟一部成功哪有那麽容易,不然的話這些年他在荊州也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這一夜的長談,讓劉表對他的蔡夫人刮目相看,是真的有想法,而這些道理也成功說服了他,道理可不就是這麽個道理,前前後後裏裏外外說通了也就想明白了,畢竟就現今這個天下大勢,就算全看不明白也能看出個一半來。
用很多世家嘴裏的話那就是知天下大勢不可為而為之的劉瀾與他聯盟毫無意義,可他卻非常清楚一件事,真正要說有逆天而行能耐的,還真有可能會是劉瀾,最初知曉劉瀾這個名字,還是因為小衛青,可那時候聽到月旦評對他如此評價的劉表也不過就是哦了那麽一聲,而這還是因為他乃老友劉元起的螟蛉之子,那他就必須要拿劉瀾當親侄子看待,這就是這個時代的規矩。
如果因為劉元起劉表才對劉瀾有了最初印象的話,那麽再次聽說劉瀾的名字就到了三郡烏丸造反,他入京雒陽了,短時間內從聲名遠播到享譽全國,也就一年時間吧,這一次算是劉表真正開始重視甚至有點關注劉瀾了。
而之後很多年他都會不定期收集他的消息,尤其是到了荊州,雖然這個時期尤其是討董時期,他都對他的情況知曉一些,但是說句老實話,討董時期的劉瀾還真沒有當年入雒陽名聲大噪,如果不是他刻意打探,還真不會有任何關於他的消息傳到自己的耳中。
可以說真正開始不斷有消息傳來還是他到了小沛之後,從這以後劉瀾便算是真正的一飛衝天了,但真正讓他詫異的其實還是他居然親自來到荊州,當時很多人都笑他,認為他就算來荊州想要聯盟也是不自量力的表現。
他們完全沒有那個和徐州聯盟的必要,這是實話,可出於和劉元起為世交,所以他也隻能先晾他幾日,但最後還是被他說服了,這一次他才算是真正認識了劉瀾,完全和他之前所想的形象不同。
以前那個不管是在軍事還是內政上都做出了一些成績的劉瀾,不過都是他憑空想象,所以在見到劉瀾本人之後你會發現,這些形象完全不符合劉瀾,無法與他的身份融合,可有一點真正讓他吃驚的還是因為他太像劉元起了。
因為是義子,就算是螟蛉之子與親子無貳,但他所知曉的劉瀾不過就是在武功方麵享譽天下的將軍罷了,可這一次見麵之後,他的見識與才華卻是當真吸引到他了,那一刻他甚至覺得他和形象居然與劉元起融合到了一起,甚至脫口而出了一句頗有乃父之風。
尤其是他的酒量,這或許才是劉表真正認可劉瀾的原因吧,畢竟在他的眼中,能不能喝酒是能否與他建立友誼的關鍵,哪怕你是老友劉元起的兒子。
可以說劉表真正認可劉瀾,並且決定暗中答應結盟並且願意在水軍方麵對劉瀾進行支援,完全就是因為這一頓酒,好爽不耍滑,像幽州的漢子,這樣性子的人如何不值得信任,那他實在想不到什麽人才能讓他信任了。
而這些可能是劉瀾自己都不知曉的,因為一頓酒而讓劉表發生了改變,曾幾何時劉瀾一頓忌酒,就算現在其實他也很少再沾,除非是過節或者是慶功,畢竟酒之一物不僅不是好東西,關鍵還誤事,可萬萬沒有想到,卻成就了他和劉表之間的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