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黃巾以來,為抵禦黃巾,漢帝允許各地氏族大家與各郡縣長自組義兵抵抗匪軍,自此私兵之風大興,導致尾大難除,漢室也自此失去了對地方的控製,而劉瀾必然是不希望再度出現這樣的事情,那麽他首先就必須在掌握所有軍隊的前提下,裁掉地方上不管是郡守縣令還是世家大族的私兵。


    曆史上孫策其實做了和劉瀾一樣的事情,隻不過他失敗了,而劉瀾正是了解這些,所以他才從最初就不允許私兵在他的治下出現,當然對付世家確實有心無力,如果放在十幾年前,或許劉瀾也會做出與孫策一眼的決定來,畢竟年紀相仿,一旦衝動也就沒什麽可顧及的了,可現在他就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當然也是因為有孫策的‘前車之鑒’,所以必然不會做出那麽偏激的事情,非要殺光了那些世家不可,相反他現在按兵不動,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日後在拿下吳郡和會稽之後來削弱這些世家,而最好的辦法,那肯定是借刀殺人甚至是拿他當槍使。


    讓他們出錢出糧甚至是出人,這就是他想出來溫水煮青蛙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削弱這些世家的實力,如果連這樣的辦法都沒用,那麽就幹脆把這些世家的兵將直接派去戰場送死,那時候他們就算反應過來,也隻是待宰羔羊罷了,當然隻要他的兵將在,那就算挑明了到時候也不會怕他們會有任何反彈,至於世家會不會聽他的命令去送死,那就更不用擔心,到了他的軍中,沒人能違背軍令,如果誰敢,劉瀾有幾百種辦法解決他們。


    當然周泰也不傻,甚至比很多人看得更清楚明白,劉瀾不動他們說白了就是留一後手,為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進行提前準備,如果真的要動這些世家,那麽用他的本部出手還是用他?


    或者說到時候就算劉瀾不說什麽,他也會主動請令,畢竟被當槍使可不是什麽人都能有的榮幸,而幹這種得罪人的事情,他也沒那麽大的負擔,反正這幫世家不是常說他是水賊出身,是滾刀肉嘛,那他還對這些人客氣個什麽,更何況以為當水匪的時候,打劫的不僅是這些世家,所以和他們的關係早就水火不容了,主公借自己的手對付世家那是再合適不過的。


    正因為種種原因,他的水軍才能夠沒有被裁更有機會來到九江,可以說這一次九江之戰,他甚至都沒有真的去指揮,因為在他來九江之前,軍師府的計劃他都已經看到了,所以他知道九江之戰所有一切的安排,而雖然豫章之戰是如何進展的雖然還不清楚,但就最終的結果來看,是完全與之前的計劃一模一樣的,所以他這一路根本就沒有考慮過任何事情,完全是按照自取軍師府的計劃進行著。


    這一仗可以說是他有生之年最輕鬆的一場戰鬥了,但也是真正讓他瞠目結舌的一戰,想到軍師府的那些的那些軍師們實在是太恐怖了,居然能夠將把一場戰鬥從頭到尾都算計其中,似孫策這樣的一方諸侯勢力就這樣被擊潰,何況是他?更不敢有任何其他心思了。


    如果以前他可能還有些其他想法,那麽在劉瀾身邊這麽久,他就更不敢有二心了,一門心思的追隨劉瀾,這一點他相信臧霸也是如此,有異心卻又沒那個膽量,因為他必然和急的想法一樣。


    正是想明白了這些,所以才會一門心思的衝向九江軍,這一仗他們已經獲勝,但是接下來能否獲得一場大勝才是真正決定著這場戰爭的走向的關鍵,就像軍師府在作戰計劃中分析的那樣,一旦被九江軍主力逃走,那勢必會加大他們討伐的難度,所以結束九江之戰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九江結束戰鬥!


    不然的話,到時候連他們都無法判斷戰爭的走向最終會變成哪一種。


    所以,此刻不僅是周泰,包括陳到與陳果也都明白這一點,必須要抓緊時間拿下九江軍主力,更要抓住孫策,徹底結束九江之戰,隻有這樣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至於前往荊南,沒人能保證在那裏又會遇到什麽樣的意外與敵人,周泰立即下令,水軍立即加大了追擊的速度。


    ~~~~~~~~~


    周泰並不知曉孫策在哪裏,他到現在還認為現在追擊的九江軍就是孫策和周瑜的部隊,相反陳到、陳果其實也沒有機會去問周泰,但是因為知道孫策去了水營,而秣陵水軍又殺了過來,這就說明九江水營已經被拿下,所以他們都覺得孫策和周瑜已經被擊敗,這才會全力以赴追擊程普,決不讓他們逃走。


    而此時的孫策則與周瑜一路向長沙而去,這是他第二次狼狽而逃,當他從長沙出來之後,其實就下定決心再也不會回去了,就好像當年他離開壽春前往丹陽時的情形是一樣的,不成功便成仁,這就是他當時的想法,可是這一回他卻不得不再一次退回去。


    心中非常不甘,但是想到這一次的失敗,他又非常痛心,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沒有識人之明,在選將用人上犯下了錯誤,才會導致了豫章之戰的慘敗,更導致接下來九江之戰的失敗,如果丹陽之戰他還能找些借口的話,那這一次孫策將所有的責任都攬到了自己的身上,如果不是他太過貪心,如果不是他隻顧眼前小利,九江之戰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如果之前很多人都在不斷提及一個詞,說他孫策氣量狹窄難成大器,那時他還想著去證明自己的話,那麽現在他也徹底承認了,現在的他自身難保,別說東山再起了,就是能不能活下去都是未知。


    就算是逃到了長沙,以他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他在長沙幾個月,對張羨可以說對他有著非常清晰了解,以張羨的態度,他是一門心思要投曹操和漢室的,所以想要靠他翻身根本就沒有可能,而又因為他有著忠於漢室的想法,所以也必然不大可能會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來,所以徐州之戰的時候,孫策才會決定離開張羨,不再借助他而是自己出來單幹。


    自黃巾以來,為抵禦黃巾,漢帝允許各地氏族大家與各郡縣長自組義兵抵抗匪軍,自此私兵之風大興,導致尾大難除,漢室也自此失去了對地方的控製,而劉瀾必然是不希望再度出現這樣的事情,那麽他首先就必須在掌握所有軍隊的前提下,裁掉地方上不管是郡守縣令還是世家大族的私兵。


    曆史上孫策其實做了和劉瀾一樣的事情,隻不過他失敗了,而劉瀾正是了解這些,所以他才從最初就不允許私兵在他的治下出現,當然對付世家確實有心無力,如果放在十幾年前,或許劉瀾也會做出與孫策一眼的決定來,畢竟年紀相仿,一旦衝動也就沒什麽可顧及的了,可現在他就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當然也是因為有孫策的‘前車之鑒’,所以必然不會做出那麽偏激的事情,非要殺光了那些世家不可,相反他現在按兵不動,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日後在拿下吳郡和會稽之後來削弱這些世家,而最好的辦法,那肯定是借刀殺人甚至是拿他當槍使。


    讓他們出錢出糧甚至是出人,這就是他想出來溫水煮青蛙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削弱這些世家的實力,如果連這樣的辦法都沒用,那麽就幹脆把這些世家的兵將直接派去戰場送死,那時候他們就算反應過來,也隻是待宰羔羊罷了,當然隻要他的兵將在,那就算挑明了到時候也不會怕他們會有任何反彈,至於世家會不會聽他的命令去送死,那就更不用擔心,到了他的軍中,沒人能違背軍令,如果誰敢,劉瀾有幾百種辦法解決他們。


    當然周泰也不傻,甚至比很多人看得更清楚明白,劉瀾不動他們說白了就是留一後手,為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進行提前準備,如果真的要動這些世家,那麽用他的本部出手還是用他?


    或者說到時候就算劉瀾不說什麽,他也會主動請令,畢竟被當槍使可不是什麽人都能有的榮幸,而幹這種得罪人的事情,他也沒那麽大的負擔,反正這幫世家不是常說他是水賊出身,是滾刀肉嘛,那他還對這些人客氣個什麽,更何況以為當水匪的時候,打劫的不僅是這些世家,所以和他們的關係早就水火不容了,主公借自己的手對付世家那是再合適不過的。


    正因為種種原因,他的水軍才能夠沒有被裁更有機會來到九江,可以說這一次九江之戰,他甚至都沒有真的去指揮,因為在他來九江之前,軍師府的計劃他都已經看到了,所以他知道九江之戰所有一切的安排,而雖然豫章之戰是如何進展的雖然還不清楚,但就最終的結果來看,是完全與之前的計劃一模一樣的,所以他這一路根本就沒有考慮過任何事情,完全是按照自取軍師府的計劃進行著。


    這一仗可以說是他有生之年最輕鬆的一場戰鬥了,但也是真正讓他瞠目結舌的一戰,想到軍師府的那些的那些軍師們實在是太恐怖了,居然能夠將把一場戰鬥從頭到尾都算計其中,似孫策這樣的一方諸侯勢力就這樣被擊潰,何況是他?更不敢有任何其他心思了。


    如果以前他可能還有些其他想法,那麽在劉瀾身邊這麽久,他就更不敢有二心了,一門心思的追隨劉瀾,這一點他相信臧霸也是如此,有異心卻又沒那個膽量,因為他必然和急的想法一樣。


    正是想明白了這些,所以才會一門心思的衝向九江軍,這一仗他們已經獲勝,但是接下來能否獲得一場大勝才是真正決定著這場戰爭的走向的關鍵,就像軍師府在作戰計劃中分析的那樣,一旦被九江軍主力逃走,那勢必會加大他們討伐的難度,所以結束九江之戰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九江結束戰鬥!


    不然的話,到時候連他們都無法判斷戰爭的走向最終會變成哪一種。


    所以,此刻不僅是周泰,包括陳到與陳果也都明白這一點,必須要抓緊時間拿下九江軍主力,更要抓住孫策,徹底結束九江之戰,隻有這樣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至於前往荊南,沒人能保證在那裏又會遇到什麽樣的意外與敵人,周泰立即下令,水軍立即加大了追擊的速度。


    ~~~~~~~~~


    周泰並不知曉孫策在哪裏,他到現在還認為現在追擊的九江軍就是孫策和周瑜的部隊,相反陳到、陳果其實也沒有機會去問周泰,但是因為知道孫策去了水營,而秣陵水軍又殺了過來,這就說明九江水營已經被拿下,所以他們都覺得孫策和周瑜已經被擊敗,這才會全力以赴追擊程普,決不讓他們逃走。


    而此時的孫策則與周瑜一路向長沙而去,這是他第二次狼狽而逃,當他從長沙出來之後,其實就下定決心再也不會回去了,就好像當年他離開壽春前往丹陽時的情形是一樣的,不成功便成仁,這就是他當時的想法,可是這一回他卻不得不再一次退回去。


    心中非常不甘,但是想到這一次的失敗,他又非常痛心,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沒有識人之明,在選將用人上犯下了錯誤,才會導致了豫章之戰的慘敗,更導致接下來九江之戰的失敗,如果丹陽之戰他還能找些借口的話,那這一次孫策將所有的責任都攬到了自己的身上,如果不是他太過貪心,如果不是他隻顧眼前小利,九江之戰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如果之前很多人都在不斷提及一個詞,說他孫策氣量狹窄難成大器,那時他還想著去證明自己的話,那麽現在他也徹底承認了,現在的他自身難保,別說東山再起了,就是能不能活下去都是未知。


    就算是逃到了長沙,以他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他在長沙幾個月,對張羨可以說對他有著非常清晰了解,以張羨的態度,他是一門心思要投曹操和漢室的,所以想要靠他翻身根本就沒有可能,而又因為他有著忠於漢室的想法,所以也必然不大可能會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來,所以徐州之戰的時候,孫策才會決定離開張羨,不再借助他而是自己出來單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