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皓得到消息要連夜反回了秣陵,而在劉瀾和軍師府的決議下,最終做出奔襲九江的決定。
黃忠在攻打南昌以及奔襲九江猶豫不決,但關鍵一點是他無法激活陳到,可軍師府就不一樣了,在經過多方研究和推演後,軍師府一致認為眼下奔襲九江是最好的選擇,當然激活陳到則是重中之重。
在有了軍師府製定的計劃後,黃忠算是徹底放下心來,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管亥馳援,這讓他信心倍增,許褚等人陸續來到大帳,急切的許褚便迫不及待的問了起來,道:“將軍,主公有什麽建議,我們合適出兵,攻打哪裏?”
黃忠示意他先坐下來,才說:“主公的命令和軍師府的作戰計劃已經傳達了過來,奔襲九江,到時候會有人配合我軍奪下九江,至於出兵因為現在攝山營管亥部正在從馬鞍山大營趕來,如果要等管亥,那麽最少需要五天時間,可戰爭向來都是兵貴神速,五天之後誰會知道局勢又會變化成什麽樣子,而眼下出兵,他又感覺太過太倉促了,雖然主公有暗棋,但就現在這點部隊,黃忠還真是沒有多少底氣,正因如此,所以他現在完全就是一副亂成一團的感覺,不知該如何做決定。”
“如果南昌可以不去理會,那我們也就沒有任何忌憚可言,大不了交由管亥,而我們一定要越快趕往九江越好,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反之我們耽擱越久,一旦被九江發覺,也就徹底失去了偷襲的機會,就算內部有我們的人,也難成功。”
徐盛和魯肅三言兩語使黃忠笑了起來,其實就如劉瀾在秣陵時對黃忠的評價那樣,在經曆了多年的詆毀以及失去帶兵資格之後,黃忠現在正是信心極度缺乏,並且備受打擊,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黃忠在做任何軍事決定時,都是力求於穩,而以前那般天馬行空的戰爭藝術也就再也無法出現。
而在豫章之戰這件事情上,從開始到現在因為顧慮與謹慎他都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了,反倒沒有徐盛和魯肅看得明白,此刻聽二人這麽一解釋,也就沒有什麽可再猶豫的了,立即說道:“有些話,我不妨對幾位明說,主公對這次豫章之戰非常不滿,從信中我能明白他的意思,所以這次九江之戰,不僅是我也是諸位的一次機會,我想主公一定在拿這次九江之戰來考量我們,如果九江之戰一旦出現任何差池,之後的事情就算我不說我想大家也都能想到吧,所以我的壓力很大,大家肩上的擔子也很重,這一仗既然已經做出決定,那麽我就隻有一句話,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黃忠非常明白,這一回他們或者說是他在劉瀾那裏的印象大打折扣,以後能否再次統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九江之戰能否取勝,而且還要勝的漂亮,在劉瀾帳下,眼下說句實話真的不缺帶兵的將領,能者居之,誰行誰上,就這麽簡單,如果這次機會把握住,那他在劉瀾軍中也就真正有了一席之地,反之,那他也就隻能繼續留在劉瀾中軍,扮演者以前張飛的角色。
魯肅點了點頭,道:“這一仗隻需成功不許失敗,九江必須要拿下,這也是我此行的唯一目標!”
很多人都明白,但隻有魯肅才知道劉瀾對九江是多麽的看重,這裏是進入荊州的關鍵,正因為對九江的看重,所以劉瀾才會連續發兵,而他更是被劉瀾委以重任,出任九江太守和鄱陽都督。
這一回,不僅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全局,確實就像黃忠說的那樣,隻許成功,不許失敗,一旦出現任何差池,那麽值錢所有的努力都失去了意義,而且還是在如此關鍵的時刻,袁紹和曹操隨時都會交戰,如果這樣都沒能把握如此良機,反而還前功盡棄,那可就不隻是簡單的失敗,而是耽誤大事了,那時就算再出兵,可能也沒什麽意義了。”
~~~~~~~
南昌城內,如今外界的情況淩操一無所知,更不知曉他們現在的情況主公到底是否知曉,但看著城外秣陵軍,他們都知道想要突圍的可能性極地,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決定死守南昌。
很快,十天過去,這十天中沒有發生過一場戰鬥,秣陵軍有什麽目的,他不關心,他真正關心的是主公那邊是否已經知曉他們這裏發生的一切,雖然他始終都認為南昌是九江之戰的核心,但就眼下的南昌來說,已經沒有繼續保護的意義了。
如果他知道孫策還想著保住南昌,那他一定會反對,現在不僅是南昌沒有繼續保的意義,包括九江也沒有繼續留下來的意義,他們都清楚,九江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兵力再來救援了,以九江現在的兵力到了南昌也無濟於事。
南昌經過之前九江軍多日進攻,早就沒有多少防禦能力,如果秣陵軍真的發起猛攻的話,淩操也知道根本就不可能防得住,但口號必須得先喊出來,能不能守得住那都是後話了,反正就是能堅持幾天算幾天。
這一堅持,就堅持了十天,城外秣陵軍軍旗遮天蔽日,營帳延綿數裏,這樣的情形,原本屬於他們,但因為一仗敗北,現在已徹底發生了改變,但好在他們並沒有主公攻打殘破的南昌城,這對淩操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畢竟南昌已殘破不堪,就算沒有什麽重型工程器械,主要秣陵軍願意,也會在一瞬間破城,真正的原因,他覺得還是因為秣陵軍有更大的陰謀,或困死他們,又或者圍城打援,反正他們肯定是不會輕易放過他們,給他們任何可能的生機。
正因如此,所以他們都相信秣陵軍不急是另有原因,城頭上,淩操和鄧當幾人每天都會來觀察城外的情況,向來天不怕地不怕的三人早已收起了那僅剩的傲慢,眼中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恐懼,孤立無援,困在一座孤城,而最讓他們害怕的還是覺得秣陵軍是打算圍城打援的時候。
相比於其他三人,可能呂蒙最為淡定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當然關鍵還是之前並沒有經曆過像樣的戰爭,至於守城的經驗,那就更不要提了,此時在他眼裏,秣陵軍守了五天,還是主動棄城,他們如果防禦的話,也不會比秣陵軍差多少。
當然他這番話可不敢說出來,還是當著淩操三人的麵,就算是對著姐夫鄧當,可能也會被罵個狗血噴頭,雖然他不知哪裏有錯,但他卻知道一點,自己想到的,三人不會想不到,要麽就是他是對的,他們三人錯了,要麽就是他是錯的,他們三人是對的,而要驗證對錯,很簡單,時間會檢驗一切。
這個時候,可能最明白呂蒙心思的就是鄧當了,他雖然被一致壓製著,不會做任何冒頭出彩的事情,可這畢竟是他刻意的一種打壓,為的就是在等他的最終的爆發與反彈,但有一點不要忘記,他終歸是年輕人,非常衝動易怒,當南昌城守軍在敗給秣陵軍後都嚇破了膽的時候,隻有他依然堅信著能夠反敗為勝。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要分開論,首先好的一麵是在這樣的時刻,呂蒙的士氣是急需的,也是可用的,犯過看呢,如果真的不管不顧去拚,那南昌不管有多少人最終都會葬送在他的手中.
這也是為什麽當他提出自己的想法後會讓鄧當非常生氣的原因,雖然這一次鄧當沒有再去指點他其中的原因,但真相卻是他希望呂蒙能夠自己仔細想清楚,想明白而不是遇到什麽事情,都輕易做出一個決定,就算做出決定,也要想清楚,而不會顯得魯莽甚至是不切合實際。
好在呂蒙有一點非常讓他滿意,那就是他不像一些人那樣固執己見,也不會像一些‘老太婆’那樣不管對錯不停地在他耳邊叨念,當然從眼下來看,他還是沒有想明白。
必須要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呂蒙的起點太高了,這份起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似一些名將,早期往往都是從軍中脫穎而出,但是在脫穎而出之前,卻是多年的積累與蟄伏。
但呂蒙卻缺少這些這樣足夠的積累,因為鄧當深知沒有誰一口就能吃成一個胖子,呂蒙沒有那個實力,他現在缺少的是戰場經驗,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沉澱,而隻有沉澱到一定程度之後,量變才會發生質變。
這是一件非常需要時間的事情,也是一件漫長的事情,好在他不過才剛剛及冠,還很年輕,隻要時間充足,他是完全可以兌現自己的天賦的,不過這是相對於呂蒙這樣有天賦的年輕人來說,還有大把人是達不到他這個能力和潛力的,當然還有一些人則是屬於那種天賦異稟。
就好像鄧當所知曉的孫策和周瑜,就是這樣的典型,十四五歲就率軍打仗,剛及冠便已身經百戰,有著頂級的天賦再加上足夠的幸運,才成就了他們的今天,畢竟這樣的經曆可不是什麽人都能有。
就好像他一樣,在三十四歲的時候才遇到了孫策,什麽文才武略,什麽戰陣搏殺,都是這些年學來的,這些不僅是他還包括淩操和陳武,所以就起點來說,他們是無法與呂蒙相提並論的,而這也是為什麽等待會更看好呂蒙能夠超越他的的原因。
就在這時,突然一名士兵快步跑商了城頭,喘著粗氣來到淩操身邊低語數聲,聞訊後,淩操急急忙忙向城樓下方離去,不一會兒一名士兵被帶到了他的麵前,此人是主公孫策派來,帶來了書信,詢問豫章一戰具體內情。
士兵奔上前單膝跪下,將書信呈給淩操,“啟稟將軍,這是主公的親筆信,請過目。”淩操打開書信,蓋著孫策的官印與私印,可以確定內容不會有詐,隨即匆匆看了一遍,眼中露出了驚恐之色,一回頭,正好看到了陳武與鄧當二人跟了上來,並一臉疑問的看著他,將書信遞給了二人,鄧當搶先一步接過,看完後又交給了陳武,直到兩人都看完,鄧當才不無擔憂,道:“看樣子主公心意已決了,我們該如何是好?”
“勸,無論如何也要勸他不能來南昌!”
“勸不住呢?”
淩操鬱悶的直拍額頭,害怕什麽來什麽,可能這真的是天亡我們吧,本來希望孫策能夠在得知他們的情況後作出英明的決定,盡早離開九江,結果這反而讓孫策下定決心要在南昌與秣陵軍一決生死。”
“主公向來就不是一個畏手畏腳的人,如果我們這邊取得一場勝仗,可能他沒什麽反應,但偏生敗了,他又怎麽可能無動於衷?”
陳武的話讓三人都冷靜下來,鄧當說道:“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清楚一件事,既然我們改變不了主公的決心,那我們就必須要提前做好一旦主公出兵南昌的準備,就算不能確保擊敗秣陵軍,也要確保在失敗的時候能夠保證主公絕對的安全。
“可是我們拿什麽保證?”陳武有些無奈的說道,雖然他不否認鄧當說的不假,可是難度太大了,他們現在連自身都難保,又怎麽能保證主公的安全呢?
城外的情況大家都看到了眼中,如果能撤離的話,他們早就走了,何苦在這裏苦苦守著這麽一座孤城?何苦他們三人更是深深嚐到了秣陵軍的厲害,沒有半點敢輕視他們的意思,糧草想了想,最後更是發出了一聲不屑地冷笑聲,道:“我最後說一句,既然主公要來,我們盡量阻止,如果阻止不了,那就不用管那麽多了,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隻要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就好!”
三人齊齊點頭,有些事情既然無法改變,那也就無須改變了,盡人事聽天命,做到最好就是了。
黃忠在攻打南昌以及奔襲九江猶豫不決,但關鍵一點是他無法激活陳到,可軍師府就不一樣了,在經過多方研究和推演後,軍師府一致認為眼下奔襲九江是最好的選擇,當然激活陳到則是重中之重。
在有了軍師府製定的計劃後,黃忠算是徹底放下心來,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管亥馳援,這讓他信心倍增,許褚等人陸續來到大帳,急切的許褚便迫不及待的問了起來,道:“將軍,主公有什麽建議,我們合適出兵,攻打哪裏?”
黃忠示意他先坐下來,才說:“主公的命令和軍師府的作戰計劃已經傳達了過來,奔襲九江,到時候會有人配合我軍奪下九江,至於出兵因為現在攝山營管亥部正在從馬鞍山大營趕來,如果要等管亥,那麽最少需要五天時間,可戰爭向來都是兵貴神速,五天之後誰會知道局勢又會變化成什麽樣子,而眼下出兵,他又感覺太過太倉促了,雖然主公有暗棋,但就現在這點部隊,黃忠還真是沒有多少底氣,正因如此,所以他現在完全就是一副亂成一團的感覺,不知該如何做決定。”
“如果南昌可以不去理會,那我們也就沒有任何忌憚可言,大不了交由管亥,而我們一定要越快趕往九江越好,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反之我們耽擱越久,一旦被九江發覺,也就徹底失去了偷襲的機會,就算內部有我們的人,也難成功。”
徐盛和魯肅三言兩語使黃忠笑了起來,其實就如劉瀾在秣陵時對黃忠的評價那樣,在經曆了多年的詆毀以及失去帶兵資格之後,黃忠現在正是信心極度缺乏,並且備受打擊,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黃忠在做任何軍事決定時,都是力求於穩,而以前那般天馬行空的戰爭藝術也就再也無法出現。
而在豫章之戰這件事情上,從開始到現在因為顧慮與謹慎他都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了,反倒沒有徐盛和魯肅看得明白,此刻聽二人這麽一解釋,也就沒有什麽可再猶豫的了,立即說道:“有些話,我不妨對幾位明說,主公對這次豫章之戰非常不滿,從信中我能明白他的意思,所以這次九江之戰,不僅是我也是諸位的一次機會,我想主公一定在拿這次九江之戰來考量我們,如果九江之戰一旦出現任何差池,之後的事情就算我不說我想大家也都能想到吧,所以我的壓力很大,大家肩上的擔子也很重,這一仗既然已經做出決定,那麽我就隻有一句話,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黃忠非常明白,這一回他們或者說是他在劉瀾那裏的印象大打折扣,以後能否再次統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九江之戰能否取勝,而且還要勝的漂亮,在劉瀾帳下,眼下說句實話真的不缺帶兵的將領,能者居之,誰行誰上,就這麽簡單,如果這次機會把握住,那他在劉瀾軍中也就真正有了一席之地,反之,那他也就隻能繼續留在劉瀾中軍,扮演者以前張飛的角色。
魯肅點了點頭,道:“這一仗隻需成功不許失敗,九江必須要拿下,這也是我此行的唯一目標!”
很多人都明白,但隻有魯肅才知道劉瀾對九江是多麽的看重,這裏是進入荊州的關鍵,正因為對九江的看重,所以劉瀾才會連續發兵,而他更是被劉瀾委以重任,出任九江太守和鄱陽都督。
這一回,不僅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全局,確實就像黃忠說的那樣,隻許成功,不許失敗,一旦出現任何差池,那麽值錢所有的努力都失去了意義,而且還是在如此關鍵的時刻,袁紹和曹操隨時都會交戰,如果這樣都沒能把握如此良機,反而還前功盡棄,那可就不隻是簡單的失敗,而是耽誤大事了,那時就算再出兵,可能也沒什麽意義了。”
~~~~~~~
南昌城內,如今外界的情況淩操一無所知,更不知曉他們現在的情況主公到底是否知曉,但看著城外秣陵軍,他們都知道想要突圍的可能性極地,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決定死守南昌。
很快,十天過去,這十天中沒有發生過一場戰鬥,秣陵軍有什麽目的,他不關心,他真正關心的是主公那邊是否已經知曉他們這裏發生的一切,雖然他始終都認為南昌是九江之戰的核心,但就眼下的南昌來說,已經沒有繼續保護的意義了。
如果他知道孫策還想著保住南昌,那他一定會反對,現在不僅是南昌沒有繼續保的意義,包括九江也沒有繼續留下來的意義,他們都清楚,九江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兵力再來救援了,以九江現在的兵力到了南昌也無濟於事。
南昌經過之前九江軍多日進攻,早就沒有多少防禦能力,如果秣陵軍真的發起猛攻的話,淩操也知道根本就不可能防得住,但口號必須得先喊出來,能不能守得住那都是後話了,反正就是能堅持幾天算幾天。
這一堅持,就堅持了十天,城外秣陵軍軍旗遮天蔽日,營帳延綿數裏,這樣的情形,原本屬於他們,但因為一仗敗北,現在已徹底發生了改變,但好在他們並沒有主公攻打殘破的南昌城,這對淩操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畢竟南昌已殘破不堪,就算沒有什麽重型工程器械,主要秣陵軍願意,也會在一瞬間破城,真正的原因,他覺得還是因為秣陵軍有更大的陰謀,或困死他們,又或者圍城打援,反正他們肯定是不會輕易放過他們,給他們任何可能的生機。
正因如此,所以他們都相信秣陵軍不急是另有原因,城頭上,淩操和鄧當幾人每天都會來觀察城外的情況,向來天不怕地不怕的三人早已收起了那僅剩的傲慢,眼中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恐懼,孤立無援,困在一座孤城,而最讓他們害怕的還是覺得秣陵軍是打算圍城打援的時候。
相比於其他三人,可能呂蒙最為淡定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當然關鍵還是之前並沒有經曆過像樣的戰爭,至於守城的經驗,那就更不要提了,此時在他眼裏,秣陵軍守了五天,還是主動棄城,他們如果防禦的話,也不會比秣陵軍差多少。
當然他這番話可不敢說出來,還是當著淩操三人的麵,就算是對著姐夫鄧當,可能也會被罵個狗血噴頭,雖然他不知哪裏有錯,但他卻知道一點,自己想到的,三人不會想不到,要麽就是他是對的,他們三人錯了,要麽就是他是錯的,他們三人是對的,而要驗證對錯,很簡單,時間會檢驗一切。
這個時候,可能最明白呂蒙心思的就是鄧當了,他雖然被一致壓製著,不會做任何冒頭出彩的事情,可這畢竟是他刻意的一種打壓,為的就是在等他的最終的爆發與反彈,但有一點不要忘記,他終歸是年輕人,非常衝動易怒,當南昌城守軍在敗給秣陵軍後都嚇破了膽的時候,隻有他依然堅信著能夠反敗為勝。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要分開論,首先好的一麵是在這樣的時刻,呂蒙的士氣是急需的,也是可用的,犯過看呢,如果真的不管不顧去拚,那南昌不管有多少人最終都會葬送在他的手中.
這也是為什麽當他提出自己的想法後會讓鄧當非常生氣的原因,雖然這一次鄧當沒有再去指點他其中的原因,但真相卻是他希望呂蒙能夠自己仔細想清楚,想明白而不是遇到什麽事情,都輕易做出一個決定,就算做出決定,也要想清楚,而不會顯得魯莽甚至是不切合實際。
好在呂蒙有一點非常讓他滿意,那就是他不像一些人那樣固執己見,也不會像一些‘老太婆’那樣不管對錯不停地在他耳邊叨念,當然從眼下來看,他還是沒有想明白。
必須要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呂蒙的起點太高了,這份起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似一些名將,早期往往都是從軍中脫穎而出,但是在脫穎而出之前,卻是多年的積累與蟄伏。
但呂蒙卻缺少這些這樣足夠的積累,因為鄧當深知沒有誰一口就能吃成一個胖子,呂蒙沒有那個實力,他現在缺少的是戰場經驗,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沉澱,而隻有沉澱到一定程度之後,量變才會發生質變。
這是一件非常需要時間的事情,也是一件漫長的事情,好在他不過才剛剛及冠,還很年輕,隻要時間充足,他是完全可以兌現自己的天賦的,不過這是相對於呂蒙這樣有天賦的年輕人來說,還有大把人是達不到他這個能力和潛力的,當然還有一些人則是屬於那種天賦異稟。
就好像鄧當所知曉的孫策和周瑜,就是這樣的典型,十四五歲就率軍打仗,剛及冠便已身經百戰,有著頂級的天賦再加上足夠的幸運,才成就了他們的今天,畢竟這樣的經曆可不是什麽人都能有。
就好像他一樣,在三十四歲的時候才遇到了孫策,什麽文才武略,什麽戰陣搏殺,都是這些年學來的,這些不僅是他還包括淩操和陳武,所以就起點來說,他們是無法與呂蒙相提並論的,而這也是為什麽等待會更看好呂蒙能夠超越他的的原因。
就在這時,突然一名士兵快步跑商了城頭,喘著粗氣來到淩操身邊低語數聲,聞訊後,淩操急急忙忙向城樓下方離去,不一會兒一名士兵被帶到了他的麵前,此人是主公孫策派來,帶來了書信,詢問豫章一戰具體內情。
士兵奔上前單膝跪下,將書信呈給淩操,“啟稟將軍,這是主公的親筆信,請過目。”淩操打開書信,蓋著孫策的官印與私印,可以確定內容不會有詐,隨即匆匆看了一遍,眼中露出了驚恐之色,一回頭,正好看到了陳武與鄧當二人跟了上來,並一臉疑問的看著他,將書信遞給了二人,鄧當搶先一步接過,看完後又交給了陳武,直到兩人都看完,鄧當才不無擔憂,道:“看樣子主公心意已決了,我們該如何是好?”
“勸,無論如何也要勸他不能來南昌!”
“勸不住呢?”
淩操鬱悶的直拍額頭,害怕什麽來什麽,可能這真的是天亡我們吧,本來希望孫策能夠在得知他們的情況後作出英明的決定,盡早離開九江,結果這反而讓孫策下定決心要在南昌與秣陵軍一決生死。”
“主公向來就不是一個畏手畏腳的人,如果我們這邊取得一場勝仗,可能他沒什麽反應,但偏生敗了,他又怎麽可能無動於衷?”
陳武的話讓三人都冷靜下來,鄧當說道:“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清楚一件事,既然我們改變不了主公的決心,那我們就必須要提前做好一旦主公出兵南昌的準備,就算不能確保擊敗秣陵軍,也要確保在失敗的時候能夠保證主公絕對的安全。
“可是我們拿什麽保證?”陳武有些無奈的說道,雖然他不否認鄧當說的不假,可是難度太大了,他們現在連自身都難保,又怎麽能保證主公的安全呢?
城外的情況大家都看到了眼中,如果能撤離的話,他們早就走了,何苦在這裏苦苦守著這麽一座孤城?何苦他們三人更是深深嚐到了秣陵軍的厲害,沒有半點敢輕視他們的意思,糧草想了想,最後更是發出了一聲不屑地冷笑聲,道:“我最後說一句,既然主公要來,我們盡量阻止,如果阻止不了,那就不用管那麽多了,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隻要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就好!”
三人齊齊點頭,有些事情既然無法改變,那也就無須改變了,盡人事聽天命,做到最好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