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沒有想到隻是因為許都抓捕了幾名太學生,沒想到卻會引起這麽大的聲討行動,最後甚至變成了對皇甫嵩的批判,認為如果不是皇甫嵩,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對於這些劉瀾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畢竟這是對曹操的一次聲討,現在他巴不得他麽恩把聲討曹操的行動搞得越大越好,這樣豈不是會給冀州的袁紹一種特別強的暗示,到那時袁曹之間開戰也就十拿九穩了。


    可是到第二日,也是劉瀾施行內閣製度後真正意義上由他親自參加的第二次正式議會上,卻突然發生了一件連他都沒有想到的事情,本來這次會議,主要是爭對近期熱點話題發表看法,一件徹底明確出兵九江的事宜,可是沒有人想到就在這次會議中,張昭一開場就發表了一件十分突然的提議。


    當張昭當眾念出了他的那道勸清議疏後,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其實劉瀾對於清議也並不是太過支持的,當然了不支持並不是不允許,更不是不給學生們說話的權利,甚至有些時候他也在想,如果不是漢末興起的清議,或許曹操早就稱帝了,當然這都隻是一個假設,可當張昭當眾提出,甚至還是以一道勸清議疏的方式來表達對於清議堅決態度,這就讓劉瀾一時之間有些難以下定決心是同意還是拒絕了。


    劉瀾沒有說話,而這被張昭視為這一道奏疏的力道還沒有讓劉瀾動心,畢竟與下達一道禁止清議的命令比起來,還是差了一些火候,所以他不為人察的皺了皺眉後,說道:“現在不管是鄭學生還是太學生,他們多年來一直非議朝政,雖然對我們的一些政策不像朝政那般大力抨擊,但是這樣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卑職害怕,如果不加以禁止,卑職相信遲早會有一日他們會變本加厲,以後內閣再有任何政令發出,難免會受到流俗影響。


    劉瀾一直不清楚為什麽張昭突然對清議這般上心,但現在他算是知道了,原來他這些時間裏可沒少受到那幫鄭學學子的抨擊,本來劉瀾的那些新政就已經讓這些學子們百般詆毀,現在好了,劉瀾徹底放權了,再罵劉瀾雖然也算正常,可問題是隨著內閣的成立,反而劉瀾置身事外了,張昭和內閣們卻處在了風口浪尖上,很多時候坊間給他的壓力甚至讓他都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


    這讓他早就有了要動一動這幫鄭學生的想法了,不然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日後內閣如果有什麽政策通過,難不成太學生們反對還要收回?那他們這個內閣的意義何在?又繼續說道:“聖人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鄭學生們現在是學生,他們現在就是要努力學習,雖然關心朝政無可厚非,但是妄議朝政得失可就大為不妥了,甚至可能會被有心人所利用,到最後好的政策施行緩慢,甚至還會因為觸及到一些人的利益而被利用,導致他們的抗議,最後影響到政策的施行,就好像當年義倉在廣陵無法施行一樣,所以卑職以為太學生們可以議論朝政,但必須要加以限製,不然他們隨時可以引導輿論,對秣陵新政必然是一大隱患。”


    不管如何,劉瀾是在都覺得應該給太學生們說話的權利,這基於在這個時代,沒有新聞的監督,其實太學生們的存在,往往就起到了一個監督的作用,當然如果不加以管製,讓他們想到什麽就說什麽,也不行,這樣隻會被有心人利用,這種事例已經發生過太多次了,就好像廣陵義倉,這件事徹底讓劉瀾明白了一點,原來一直讓他所看不上的那些鄉紳們甚至是小吏們的影響力是那麽的強,換言之,連他們都能夠引導輿論風向,那太學生們在這件事情上那就是其鼻祖了。


    而此時如今的丹陽郡守,也是內閣內實力較重的孫邵心裏就有些急了,這位在另一個時空吳國的第一任相國卻有著與張昭不同的想法,畢竟這個時代,太學生對他們這樣的儒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而孫邵就對於清議非常的支持,甚至年輕時他也非常喜歡在清議之中抨擊時政,甚至是發表一些自己的施政理念,可以說他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在為了實現當年的理想。


    而聽到張昭的這些建議之後,他的心裏就有些著急起來了,雖然劉瀾沒有表態,但他的猶豫卻說明了劉瀾是有些心動的,如果他是支持清議的,那麽他大可以直接拒絕張昭的奏疏提議,所以如果再繼續讓張昭不停的說下去,那劉瀾可能就會誤解為內閣所有人都在支持張昭。


    內閣裏,人數本來就少,張昭、關羽、國淵、步騭、甄儼、再加上一個他,可以說張昭代表著將軍府內的文職官員,關羽代表了武將集團,陳宮代表了徐州氏族,當然因為他的病情,現在由糜竺暫時接替,國淵則為農業,步騭不僅是江東氏族代表,同時也是主持工業的主官,甄儼已經從秣陵太守走上了商業主官,至於孫邵則是丹陽太守,他這個位置非常的重要,可以說他和張昭的存在一個是在官麵上的統籌,一個是以將軍府作為統籌,可以說這是兩個部門,兩個招牌,這些人裏,很多人都直屬於丹陽太守,但是呢又受到將軍府節製,所以在明麵上孫邵和張昭算得上是整個秣陵城內的文官第一人,隻不過互不統屬,都是直接聽命劉瀾的,所以在內閣裏,這兩人爭鬥最凶,反倒是向來強勢的關羽,在內個裏卻很少說話,基本上不怎麽參合,所以在表決時,他這一票,就變得至關重要。


    當然在現在的內閣裏,顯然張昭更有號召力,因為他的存在,步騭、糜竺都是向著他的,這三個人是一心,反之國淵和甄儼以及關羽態度就較為搖擺了,所以除非孫邵的建議當真受到認可,不然的話每一次他都會被張昭所壓製。


    而在這件事情上,可以說二人再一次戰到了對立麵,孫邵當眾起身,出階說道:“將軍,卑職以為長史所慮,雖不無道理,但清議在大漢朝已經出現了三十餘年,可以說禁止清議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但是不管是桓帝還是靈帝乃至於獻帝都沒有同意,甚至連董卓與曹操也沒有限製太學生們對時政的討論,而且因為太學生們的存在,清議往往能夠震懾一些朝官。


    卑職這些年,一直在縣裏、郡內主政一方,見到太過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是這些官吏在處理一些事情上,往往都是采用欺上瞞下的方式,而這樣的奸滑之吏更是數不勝數,雖然各州有刺史下的督郵,各郡有郡守下的督郵來檢舉各地不法之吏,然而這樣的監督卻並不理想,反倒是一些惹起民憤的在經過太學生們的檢舉,有效的被發現,並最終在審查之後盡數被繩之以法,所以太學生們在清議上雖然對政務多有抨擊,但是卻也不能忽略他們在監督官員上起到的作用。”


    “真是可笑,大漢朝自有律法,如官員犯罪,自有督郵、禦史與漢律法度進行約束,靠太學生監管,豈不是舍本求末?如果一名官吏本是好官,卻因為太學生造謠誹謗而入獄,屆時審查清楚,還其清表,可世人信否?到最後還不又是我們在官官相護?”張昭不屑一顧,一柄寶劍,能殺敵,也會被殺,而太學生對他來說,就是這把雙刃劍,而偏偏這把雙刃劍殺敵不多,被害的可能性卻更大,所以他無論如何也希望要取締他們對時政的清議,最少也要加以限製,不能讓他們肆意妄為,造謠生事。


    張昭的顧慮是說的有一定道理,畢竟這個時代的宣傳可沒後世那般發達,就算是後世,辟謠也同樣會跑斷腿,何況是這個年代,想辟謠根本就沒那麽簡單,都是口耳相傳,可再辟謠也不會比這幫鄭學生們造謠來的更快。


    這一點張昭是深受其害,或者連劉瀾也在其中,當年取消工籍、商籍的時候可不就是吃了啞巴虧,被這幫士子和氏族聯手對他進行了無數詆毀,最後氣得劉瀾幹脆要派兵去清剿這些氏族,可想而知,當張昭以此舉例的時候,還真收到了包括關羽和劉瀾在內的認可。


    不限製歸不限製,但是必須要承擔一定的後果,不能讓造謠者肆無忌憚,這樣的事情,在太學裏太常見了,畢竟不可能每一名太學生都沒有一點私心,而大漢朝當年出現這樣的情況,也隻是啞巴吃黃連,但劉瀾可不想出現這樣的情況。


    孫邵見到劉瀾的反應,心裏不由一顫,雖然劉瀾搞出了這麽一個內閣,對丹陽的政務徹底放手,但在一些問題上劉瀾的一句話,往往能決定內閣的態度,包括張昭也清楚,不管是關羽還是國淵這都是他最為心腹的二人,如果再加上糜竺、甄儼以及步騭三個小舅子,有什麽政策不是立刻就會通過的,所以這所謂的內閣,其實還是劉瀾自己一言堂,隻不過對於內政,因為精力不足以因對,所以才會看起來徹底放手,但如果他放話的話,那就沒有什麽政策不被通過。


    此刻,孫邵和張昭明爭暗鬥雖然還沒有真正的白熱化,但是此刻他已經發現了,劉瀾已經鬆動了,或者說從一開始他就已經被說動了,而這一切都是張昭從最初的強勢取締變為了加以限製,這個時候如果自己再繼續堅持的話,那麽到時候必然會很難看,這豈不是讓張昭白白壓了自己一頭,當即想通了的孫邵便也不栽堅持,說道:“卑職以為,徹底取締鄭學學子清議不合時宜,畢竟這會引起學子們極大的反彈,得不償失,可如果進行有效監管,使得清議學子為他們的言行負責,勢必會讓他們不敢輕易造謠誣陷,所以卑職以為,清議學子這件事最好能夠交給丹陽郡來進行監管。”


    既然改變不了,那孫邵就一定要在監管這件事情上搶占先機,絕對不能把監管的權利交給將軍府交給張昭的手中。而張昭也沒想到以往與他鬥得不可開交的孫邵居然會以退為進的方式瞬間讓他陷入被動,畢竟從一開始他的真實目的就是要對清議進行監管,隻有這樣,那麽在以後內閣施政時才能夠掌握主動權,甚至是借助鄭學生有效的打擊孫邵,忙出列道:“卑職以為,丹陽郡機構臃腫,人員龐雜,與其再分出人手監管清議,倒不如由將軍府出馬,卑職長史下麵的屬官完全可以勝任。”


    將軍府的屬官其實在這次遷徙之後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減,下屬吏官不在臃腫,但是丹陽郡就不同了,因為加設了工曹與商曹,機構變得越來越龐雜,人員也是一再擴充,甚至劉瀾都想把其中的一些機構直接剝離出去,另外開府,畢竟都擠在郡守府確實太龐雜了。


    而且對於秣陵縣令這件事情上,最初很多人都是建議仿效慣例,不必設,交給丹陽郡進行直管就可以了,但是劉瀾沒有同意,因為他非常清楚,如果秣陵新城建設好之後,丹陽郡根本就不足以同時管理秣陵以及丹陽郡內的其他縣,所以對於縣內的事情,還是要交給秣陵縣來管,也就是說一些原本秣陵縣內一直由丹陽郡所管轄的衙門,完全可以剝離交給秣陵縣。


    這樣一來其實就能夠有效的控製丹陽郡衙門現在龐雜的屬官,當然劉瀾現在更希望把一些諸如農、商、工甚至是監獄這些全部剝離出去,尤其是監獄,沒必要非得建在郡守府旁,就好像後世那樣,把辦事機構全部遷移出去,當然這都是需要新城建設完成的,而現在他能想到的,隻有這些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