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有沒有用文醜不清楚,傳到鄴城之後的反響如何,也很難判斷,但是他知曉的一個情況也許會幫到他,那就是袁紹一直以來在冀州可以把內部分為的三大派係,而在這三大派係之間的矛盾幾乎已經到了公開的程度,而在政見上,如果有一方出現支持攻打兗州的情況,勢必就會有反對的一方,所以他這封信一旦傳到鄴城,一定會引起非常大的震動,最少能夠讓他們包括主公在內就自己的看法進行再一次探討,這就是文醜所希望看到的結果,當然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他都接受,他隻是缺少一個能夠讓主公聽到他聲音的機會,而現在因為楊弘,這個機會出現了,而這已經足夠了。
文醜會希望攻打廣陵,雖然有劉瀾的原因,但是就如楊弘說的那樣,大將軍主政冀州,都說他是靠著軍力的強盛主政一方,但其實很少有人知曉的一點是,比起軍事袁紹更為注視民生,假如沒有他對民生的重視,冀州的經濟絕對不會恢複的這麽多,更不可能保證他在冀州之戰大敗之後戰勝公孫瓚,而這一切說白了都是因為袁紹對民生的重視才有了幾天的成功,反之如果真選擇攻打兗州和豫州的話,到時候肯定會被這兩州拖延攻打劉瀾的戰事,就這一點他就必須要選擇先打廣陵,政治他不懂,可是軍事尤其是前線指揮,他對全局或者看得不如後方大將軍和那些謀主們長遠,但就眼下的局麵來說,打劉瀾迫在眉睫,有些事情在後方的主公自然不明白,可是他在前線,非常清楚,徐州一戰,所謂的大勝,消滅多少徐州軍,都是被誇大了的,如此匯報,當然不是他為了功績,可他不為政績不為軍功,但帳下的士兵卻需要這樣去做,拿百姓的首級冒領軍功,可以說這種事這天下大部分的部隊都會做,就算文醜也清楚這裏麵水分很大,可是他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一來向上匯報的時候,並不是徐州軍的首級就隻能匯報成被消滅的徐州軍,這一來二去其實徐州軍並沒有被消滅多少人,但是在軍報之上,徐州軍現在已經損失了大半主力。
可真實的情況卻是,徐州軍幾乎沒有損失多少人馬,但是在大將軍那裏掌握的情況,卻是徐州軍已經不堪一擊,這樣的後果非常嚴重,一旦東窗事發,連他自己都會有麻煩,所以他需要盡可能的出兵廣陵,如果能夠順利拿下廣陵甚至是消滅劉瀾最好,就算是劉瀾退到秣陵,那也不用再去擔心了,那時候的劉瀾治下不過秣陵一郡,還能翻起什麽大浪來?
那個時候,主公再去打兗州和豫州,拿下了,想怎麽發展兩州的民生都沒有問題,甚至他還巴不得主公去發展兩州的民生,因為那時控製了數州的大將軍對上不過一郡的劉瀾,不管是速戰還是消耗,必死無疑。
至於曹操攻打河內的愁和怨,說白了是完全可以放下來的,甚至還能夠繼續與曹操聯手對付劉瀾,當然現在再聯手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所以讓他自己與劉瀾正麵作戰,雖然他的底氣並不是很足。
這一點說白了也是他自己為難的地方,如果讓他自己選擇,他肯定不願意與劉瀾作戰,實力懸殊,對就是懸殊,看起來雙方兵力相等,但就戰鬥力來說,要戰勝徐州軍非常困難,尤其是缺少了曹操這樣的外援,獨自麵對劉瀾。
可是換個角度來說,難道曹操就是軟柿子了嗎,也不是,那麽既然都不輕鬆,那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自然選擇劉瀾是最好的結果,畢竟他和劉瀾之間的仇太大了,這一仗他到徐州,始終沒有忘記的一件事就是替顏良報仇,反觀曹操,不說這麽多年來一直協同作戰,光是他自己就與曹操有著不錯的私交。
而這幾點原因,再加上楊弘哪天的一番話,可以說直擊他的內心深處,這才有了他今日與楊弘的再次見麵,而再一次的見麵,對於結果文醜是非常滿意的,因為二人很快就在所有的問題上取得了一致,這讓他非常滿意,甚至連煩惱都消失不見了,雖然最終的結果還要等待,可是他發現這個楊弘真的是人才,不愧是袁術帳下的長史,文官第一人這個位置自然不是普普通通什麽人都能當的,最少是有點真本事的人,而從他來徐州這一係列的表現,說句實話已經讓他刮目相看了,他甚至有那麽一刻的衝動,想收他到自己的府中,為自己的幕僚,但是給他安排什麽職位才好呢,或者說就算是讓他當自己的主簿,都難免屈了他的才華,這樣的人就該舉薦給大將軍。
這封信有沒有用文醜不清楚,傳到鄴城之後的反響如何,也很難判斷,但是他知曉的一個情況也許會幫到他,那就是袁紹一直以來在冀州可以把內部分為的三大派係,而在這三大派係之間的矛盾幾乎已經到了公開的程度,而在政見上,如果有一方出現支持攻打兗州的情況,勢必就會有反對的一方,所以他這封信一旦傳到鄴城,一定會引起非常大的震動,最少能夠讓他們包括主公在內就自己的看法進行再一次探討,這就是文醜所希望看到的結果,當然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他都接受,他隻是缺少一個能夠讓主公聽到他聲音的機會,而現在因為楊弘,這個機會出現了,而這已經足夠了。
文醜會希望攻打廣陵,雖然有劉瀾的原因,但是就如楊弘說的那樣,大將軍主政冀州,都說他是靠著軍力的強盛主政一方,但其實很少有人知曉的一點是,比起軍事袁紹更為注視民生,假如沒有他對民生的重視,冀州的經濟絕對不會恢複的這麽多,更不可能保證他在冀州之戰大敗之後戰勝公孫瓚,而這一切說白了都是因為袁紹對民生的重視才有了幾天的成功,反之如果真選擇攻打兗州和豫州的話,到時候肯定會被這兩州拖延攻打劉瀾的戰事,就這一點他就必須要選擇先打廣陵,政治他不懂,可是軍事尤其是前線指揮,他對全局或者看得不如後方大將軍和那些謀主們長遠,但就眼下的局麵來說,打劉瀾迫在眉睫,有些事情在後方的主公自然不明白,可是他在前線,非常清楚,徐州一戰,所謂的大勝,消滅多少徐州軍,都是被誇大了的,如此匯報,當然不是他為了功績,可他不為政績不為軍功,但帳下的士兵卻需要這樣去做,拿百姓的首級冒領軍功,可以說這種事這天下大部分的部隊都會做,就算文醜也清楚這裏麵水分很大,可是他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一來向上匯報的時候,並不是徐州軍的首級就隻能匯報成被消滅的徐州軍,這一來二去其實徐州軍並沒有被消滅多少人,但是在軍報之上,徐州軍現在已經損失了大半主力。
可真實的情況卻是,徐州軍幾乎沒有損失多少人馬,但是在大將軍那裏掌握的情況,卻是徐州軍已經不堪一擊,這樣的後果非常嚴重,一旦東窗事發,連他自己都會有麻煩,所以他需要盡可能的出兵廣陵,如果能夠順利拿下廣陵甚至是消滅劉瀾最好,就算是劉瀾退到秣陵,那也不用再去擔心了,那時候的劉瀾治下不過秣陵一郡,還能翻起什麽大浪來?
那個時候,主公再去打兗州和豫州,拿下了,想怎麽發展兩州的民生都沒有問題,甚至他還巴不得主公去發展兩州的民生,因為那時控製了數州的大將軍對上不過一郡的劉瀾,不管是速戰還是消耗,必死無疑。
至於曹操攻打河內的愁和怨,說白了是完全可以放下來的,甚至還能夠繼續與曹操聯手對付劉瀾,當然現在再聯手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所以讓他自己與劉瀾正麵作戰,雖然他的底氣並不是很足。
這一點說白了也是他自己為難的地方,如果讓他自己選擇,他肯定不願意與劉瀾作戰,實力懸殊,對就是懸殊,看起來雙方兵力相等,但就戰鬥力來說,要戰勝徐州軍非常困難,尤其是缺少了曹操這樣的外援,獨自麵對劉瀾。
可是換個角度來說,難道曹操就是軟柿子了嗎,也不是,那麽既然都不輕鬆,那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自然選擇劉瀾是最好的結果,畢竟他和劉瀾之間的仇太大了,這一仗他到徐州,始終沒有忘記的一件事就是替顏良報仇,反觀曹操,不說這麽多年來一直協同作戰,光是他自己就與曹操有著不錯的私交。
而這幾點原因,再加上楊弘哪天的一番話,可以說直擊他的內心深處,這才有了他今日與楊弘的再次見麵,而再一次的見麵,對於結果文醜是非常滿意的,因為二人很快就在所有的問題上取得了一致,這讓他非常滿意,甚至連煩惱都消失不見了,雖然最終的結果還要等待,可是他發現這個楊弘真的是人才,不愧是袁術帳下的長史,文官第一人這個位置自然不是普普通通什麽人都能當的,最少是有點真本事的人,而從他來徐州這一係列的表現,說句實話已經讓他刮目相看了,他甚至有那麽一刻的衝動,想收他到自己的府中,為自己的幕僚,但是給他安排什麽職位才好呢,或者說就算是讓他當自己的主簿,都難免屈了他的才華,這樣的人就該舉薦給大將軍。
這封信有沒有用文醜不清楚,傳到鄴城之後的反響如何,也很難判斷,但是他知曉的一個情況也許會幫到他,那就是袁紹一直以來在冀州可以把內部分為的三大派係,而在這三大派係之間的矛盾幾乎已經到了公開的程度,而在政見上,如果有一方出現支持攻打兗州的情況,勢必就會有反對的一方,所以他這封信一旦傳到鄴城,一定會引起非常大的震動,最少能夠讓他們包括主公在內就自己的看法進行再一次探討,這就是文醜所希望看到的結果,當然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他都接受,他隻是缺少一個能夠讓主公聽到他聲音的機會,而現在因為楊弘,這個機會出現了,而這已經足夠了。
文醜會希望攻打廣陵,雖然有劉瀾的原因,但是就如楊弘說的那樣,大將軍主政冀州,都說他是靠著軍力的強盛主政一方,但其實很少有人知曉的一點是,比起軍事袁紹更為注視民生,假如沒有他對民生的重視,冀州的經濟絕對不會恢複的這麽多,更不可能保證他在冀州之戰大敗之後戰勝公孫瓚,而這一切說白了都是因為袁紹對民生的重視才有了幾天的成功,反之如果真選擇攻打兗州和豫州的話,到時候肯定會被這兩州拖延攻打劉瀾的戰事,就這一點他就必須要選擇先打廣陵,政治他不懂,可是軍事尤其是前線指揮,他對全局或者看得不如後方大將軍和那些謀主們長遠,但就眼下的局麵來說,打劉瀾迫在眉睫,有些事情在後方的主公自然不明白,可是他在前線,非常清楚,徐州一戰,所謂的大勝,消滅多少徐州軍,都是被誇大了的,如此匯報,當然不是他為了功績,可他不為政績不為軍功,但帳下的士兵卻需要這樣去做,拿百姓的首級冒領軍功,可以說這種事這天下大部分的部隊都會做,就算文醜也清楚這裏麵水分很大,可是他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一來向上匯報的時候,並不是徐州軍的首級就隻能匯報成被消滅的徐州軍,這一來二去其實徐州軍並沒有被消滅多少人,但是在軍報之上,徐州軍現在已經損失了大半主力。
文醜會希望攻打廣陵,雖然有劉瀾的原因,但是就如楊弘說的那樣,大將軍主政冀州,都說他是靠著軍力的強盛主政一方,但其實很少有人知曉的一點是,比起軍事袁紹更為注視民生,假如沒有他對民生的重視,冀州的經濟絕對不會恢複的這麽多,更不可能保證他在冀州之戰大敗之後戰勝公孫瓚,而這一切說白了都是因為袁紹對民生的重視才有了幾天的成功,反之如果真選擇攻打兗州和豫州的話,到時候肯定會被這兩州拖延攻打劉瀾的戰事,就這一點他就必須要選擇先打廣陵,政治他不懂,可是軍事尤其是前線指揮,他對全局或者看得不如後方大將軍和那些謀主們長遠,但就眼下的局麵來說,打劉瀾迫在眉睫,有些事情在後方的主公自然不明白,可是他在前線,非常清楚,徐州一戰,所謂的大勝,消滅多少徐州軍,都是被誇大了的,如此匯報,當然不是他為了功績,可他不為政績不為軍功,但帳下的士兵卻需要這樣去做,拿百姓的首級冒領軍功,可以說這種事這天下大部分的部隊都會做,就算文醜也清楚這裏麵水分很大,可是他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一來向上匯報的時候,並不是徐州軍的首級就隻能匯報成被消滅的徐州軍,這一來二去其實徐州軍並沒有被消滅多少人,但是在軍報之上,徐州軍現在已經損失了大半主力。
可真實的情況卻是,徐州軍幾乎沒有損失多少人馬,但是在大將軍那裏掌握的情況,卻是徐州軍已經不堪一擊,這樣的後果非常嚴重,一旦東窗事發,連他自己都會有麻煩,所以他需要盡可能的出兵廣陵,如果能夠順利拿下廣陵甚至是消滅劉瀾最好,就算是劉瀾退到秣陵,那也不用再去擔心了,那時候的劉瀾治下不過秣陵一郡,還能翻起什麽大浪來?
那個時候,主公再去打兗州和豫州,拿下了,想怎麽發展兩州的民生都沒有問題,甚至他還巴不得主公去發展兩州的民生,因為那時控製了數州的大將軍對上不過一郡的劉瀾,不管是速戰還是消耗,必死無疑。
至於曹操攻打河內的愁和怨,說白了是完全可以放下來的,甚至還能夠繼續與曹操聯手對付劉瀾,當然現在再聯手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所以讓他自己與劉瀾正麵作戰,雖然他的底氣並不是很足。
這一點說白了也是他自己為難的地方,如果讓他自己選擇,他肯定不願意與劉瀾作戰,實力懸殊,對就是懸殊,看起來雙方兵力相等,但就戰鬥力來說,要戰勝徐州軍非常困難,尤其是缺少了曹操這樣的外援,獨自麵對劉瀾。
可是換個角度來說,難道曹操就是軟柿子了嗎,也不是,那麽既然都不輕鬆,那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自然選擇劉瀾是最好的結果,畢竟他和劉瀾之間的仇太大了,這一仗他到徐州,始終沒有忘記的一件事就是替顏良報仇,反觀曹操,不說這麽多年來一直協同作戰,光是他自己就與曹操有著不錯的私交。
而這幾點原因,再加上楊弘哪天的一番話,可以說直擊他的內心深處,這才有了他今日與楊弘的再次見麵,而再一次的見麵,對於結果文醜是非常滿意的,因為二人很快就在所有的問題上取得了一致,這讓他非常滿意,甚至連煩惱都消失不見了,雖然最終的結果還要等待,可是他發現這個楊弘真的是人才,不愧是袁術帳下的長史,文官第一人這個位置自然不是普普通通什麽人都能當的,最少是有點真本事的人,而從他來徐州這一係列的表現,說句實話已經讓他刮目相看了,他甚至有那麽一刻的衝動,想收他到自己的府中,為自己的幕僚,但是給他安排什麽職位才好呢,或者說就算是讓他當自己的主簿,都難免屈了他的才華,這樣的人就該舉薦給大將軍。
這封信有沒有用文醜不清楚,傳到鄴城之後的反響如何,也很難判斷,但是他知曉的一個情況也許會幫到他,那就是袁紹一直以來在冀州可以把內部分為的三大派係,而在這三大派係之間的矛盾幾乎已經到了公開的程度,而在政見上,如果有一方出現支持攻打兗州的情況,勢必就會有反對的一方,所以他這封信一旦傳到鄴城,一定會引起非常大的震動,最少能夠讓他們包括主公在內就自己的看法進行再一次探討,這就是文醜所希望看到的結果,當然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他都接受,他隻是缺少一個能夠讓主公聽到他聲音的機會,而現在因為楊弘,這個機會出現了,而這已經足夠了。
文醜會希望攻打廣陵,雖然有劉瀾的原因,但是就如楊弘說的那樣,大將軍主政冀州,都說他是靠著軍力的強盛主政一方,但其實很少有人知曉的一點是,比起軍事袁紹更為注視民生,假如沒有他對民生的重視,冀州的經濟絕對不會恢複的這麽多,更不可能保證他在冀州之戰大敗之後戰勝公孫瓚,而這一切說白了都是因為袁紹對民生的重視才有了幾天的成功,反之如果真選擇攻打兗州和豫州的話,到時候肯定會被這兩州拖延攻打劉瀾的戰事,就這一點他就必須要選擇先打廣陵,政治他不懂,可是軍事尤其是前線指揮,他對全局或者看得不如後方大將軍和那些謀主們長遠,但就眼下的局麵來說,打劉瀾迫在眉睫,有些事情在後方的主公自然不明白,可是他在前線,非常清楚,徐州一戰,所謂的大勝,消滅多少徐州軍,都是被誇大了的,如此匯報,當然不是他為了功績,可他不為政績不為軍功,但帳下的士兵卻需要這樣去做,拿百姓的首級冒領軍功,可以說這種事這天下大部分的部隊都會做,就算文醜也清楚這裏麵水分很大,可是他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一來向上匯報的時候,並不是徐州軍的首級就隻能匯報成被消滅的徐州軍,這一來二去其實徐州軍並沒有被消滅多少人,但是在軍報之上,徐州軍現在已經損失了大半主力。
可真實的情況卻是,徐州軍幾乎沒有損失多少人馬,但是在大將軍那裏掌握的情況,卻是徐州軍已經不堪一擊,這樣的後果非常嚴重,一旦東窗事發,連他自己都會有麻煩,所以他需要盡可能的出兵廣陵,如果能夠順利拿下廣陵甚至是消滅劉瀾最好,就算是劉瀾退到秣陵,那也不用再去擔心了,那時候的劉瀾治下不過秣陵一郡,還能翻起什麽大浪來?
那個時候,主公再去打兗州和豫州,拿下了,想怎麽發展兩州的民生都沒有問題,甚至他還巴不得主公去發展兩州的民生,因為那時控製了數州的大將軍對上不過一郡的劉瀾,不管是速戰還是消耗,必死無疑。
至於曹操攻打河內的愁和怨,說白了是完全可以放下來的,甚至還能夠繼續與曹操聯手對付劉瀾,當然現在再聯手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所以讓他自己與劉瀾正麵作戰,雖然他的底氣並不是很足。
這一點說白了也是他自己為難的地方,如果讓他自己選擇,他肯定不願意與劉瀾作戰,實力懸殊,對就是懸殊,看起來雙方兵力相等,但就戰鬥力來說,要戰勝徐州軍非常困難,尤其是缺少了曹操這樣的外援,獨自麵對劉瀾。
可是換個角度來說,難道曹操就是軟柿子了嗎,也不是,那麽既然都不輕鬆,那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自然選擇劉瀾是最好的結果,畢竟他和劉瀾之間的仇太大了,這一仗他到徐州,始終沒有忘記的一件事就是替顏良報仇,反觀曹操,不說這麽多年來一直協同作戰,光是他自己就與曹操有著不錯的私交。
而這幾點原因,再加上楊弘哪天的一番話,可以說直擊他的內心深處,這才有了他今日與楊弘的再次見麵,而再一次的見麵,對於結果文醜是非常滿意的,因為二人很快就在所有的問題上取得了一致,這讓他非常滿意,甚至連煩惱都消失不見了,雖然最終的結果還要等待,可是他發現這個楊弘真的是人才,不愧是袁術帳下的長史,文官第一人這個位置自然不是普普通通什麽人都能當的,最少是有點真本事的人,而從他來徐州這一係列的表現,說句實話已經讓他刮目相看了,他甚至有那麽一刻的衝動,想收他到自己的府中,為自己的幕僚,但是給他安排什麽職位才好呢,或者說就算是讓他當自己的主簿,都難免屈了他的才華,這樣的人就該舉薦給大將軍。
這封信有沒有用文醜不清楚,傳到鄴城之後的反響如何,也很難判斷,但是他知曉的一個情況也許會幫到他,那就是袁紹一直以來在冀州可以把內部分為的三大派係,而在這三大派係之間的矛盾幾乎已經到了公開的程度,而在政見上,如果有一方出現支持攻打兗州的情況,勢必就會有反對的一方,所以他這封信一旦傳到鄴城,一定會引起非常大的震動,最少能夠讓他們包括主公在內就自己的看法進行再一次探討,這就是文醜所希望看到的結果,當然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他都接受,他隻是缺少一個能夠讓主公聽到他聲音的機會,而現在因為楊弘,這個機會出現了,而這已經足夠了。
文醜會希望攻打廣陵,雖然有劉瀾的原因,但是就如楊弘說的那樣,大將軍主政冀州,都說他是靠著軍力的強盛主政一方,但其實很少有人知曉的一點是,比起軍事袁紹更為注視民生,假如沒有他對民生的重視,冀州的經濟絕對不會恢複的這麽多,更不可能保證他在冀州之戰大敗之後戰勝公孫瓚,而這一切說白了都是因為袁紹對民生的重視才有了幾天的成功,反之如果真選擇攻打兗州和豫州的話,到時候肯定會被這兩州拖延攻打劉瀾的戰事,就這一點他就必須要選擇先打廣陵,政治他不懂,可是軍事尤其是前線指揮,他對全局或者看得不如後方大將軍和那些謀主們長遠,但就眼下的局麵來說,打劉瀾迫在眉睫,有些事情在後方的主公自然不明白,可是他在前線,非常清楚,徐州一戰,所謂的大勝,消滅多少徐州軍,都是被誇大了的,如此匯報,當然不是他為了功績,可他不為政績不為軍功,但帳下的士兵卻需要這樣去做,拿百姓的首級冒領軍功,可以說這種事這天下大部分的部隊都會做,就算文醜也清楚這裏麵水分很大,可是他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一來向上匯報的時候,並不是徐州軍的首級就隻能匯報成被消滅的徐州軍,這一來二去其實徐州軍並沒有被消滅多少人,但是在軍報之上,徐州軍現在已經損失了大半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