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關羽擔憂著管亥是不是遭遇到了夏侯惇襲擊的時候,他派回來的斥候傳來了最新情報,一切都非常順利,並沒有遇到任何危險。


    關羽歎了一口氣,和他想的一樣,甚至他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可是如果夏侯惇不抓住這次機會,那隻要他把主公等來了,到時候他可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雖然關羽越來越相信夏侯惇不敢出現,而在之前他卻堅定不移的認為夏侯惇一定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無論如何都會現身的,最少也會和他們對峙,可夏侯惇卻沒有露麵,既然如此,關羽隻好按照之前的計劃繼續進行下去。最好能夠順利返回廣陵。


    比起夏侯惇,連夜行軍的劉瀾卻有著自己的憂慮,隻不過在徐庶麵前,劉瀾沒有表現出來罷了。徐州之戰顯然隻是擺在眼前的一道難關,而劉瀾除了考慮眼前如何渡過難關外,還要為日後著想。


    隨著撤往廣陵之後,戰略中心勢必要隨之轉移和改變,最少在他所期待的官渡之戰開始之前打會琅琊甚至是青州都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哪怕有機會,劉瀾都不會主隊出兵,讓二人再次協作對付自己,所以他的重心勢必就得轉移到南方。


    但是在吳郡許貢還是孫策這件事情上,劉瀾有些拿不定主意,首先他是不允許給孫策任何機會,讓他起死回生的,所以劉瀾心中還是更願意先徹底消滅也不能讓他起死回生,再次發展的機會。


    至於許貢還有那個到現在還不知道是個什麽情況的嚴白虎,雖然已經派了簡雍前往烏程,但劉瀾不會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所以準備是必須要做好的,但如果能夠讓他先騰出手的話,劉瀾其實更願意先對付孫策,隻有這樣,劉瀾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做到沒有後顧之憂。


    劉瀾這個想法或者說戰略目的,換成這個時代任何一人都不會有劉瀾現在的想法,但是劉瀾這樣的選擇完全是因為對後世的熟知,再結合現實的情況進行的決定,也許現在很多人看起來劉瀾是在舍本逐末,但他卻明白這是最好的選擇。


    不管別人如何說他沒有戰略眼光,首先他自己明白其中的情況,而更為現實的一點就是,隻要不消滅孫策,那麽秣陵隨時都會在孫策的威脅之下,這麽長的長江,劉瀾顧頭不顧尾,如果被其有機可乘,首先秣陵就會遭受到戰亂之苦,他見過兗州豫州甚至是青州赤野千裏的慘狀,明白戰爭對百姓會造成多大的重創,更何況在他眼中,秣陵甚至是整個南方,未來就是他的糧草重地,他又怎麽可能讓秣陵隨時都遭受兵禍的威脅?


    相反,要防禦許貢則要容易的多,幾萬人就能夠保證他們無法進入丹陽郡,而且就他們的那點戰鬥力,根本就不被劉瀾所重視,實力是在是太弱了,哪怕他們在強一些,就算比不了孫策的戰鬥力,隻要能達到壽春軍劉瀾可能都會先解決他們。


    這一點劉瀾非常清楚,拿下許貢還有嚴白虎這波悍匪,拿下嚴白虎又會受到會稽的威脅,在一鼓作氣平定吳郡和會稽還是先解決孫策這件事情上,劉瀾自然要選擇花費時間較短,威脅最大的劉瀾下手,而不是長途跋涉去奪取吳郡和會稽,那反而會給一些人可趁之機。


    劉瀾這一路之上,一直在做著規劃,不管秣陵乃至南方需要多久才能夠成為何況的產糧地,他都會等,隻要遼東不丟,他就不會害怕沒有兵源地,當然遼東主要還是騎兵,而丹陽,在三國時期,那可是出產悍卒的地方,幾百年來,他們跟著項羽推翻過秦朝,跟著李陵殺入匈奴腹地,跟著孫堅征戰四方,丹陽步兵成為世上公認的步兵第一。


    而這還不算陶謙以及曹豹為此不惜重金打造了丹陽軍,就算是劉瀾,現在的攝山營,也完全是以丹陽軍為主建立起來的,可見丹陽軍的恐怖。


    而會稽,其實也一樣,南越之地,同樣也是盛產豪傑之士的地方,而那句三千越甲可吞吳更是劉瀾從小就聽到的一句話,可以說這裏的士兵是有著輝煌傳統的,而遼東的騎兵同樣如此,劉瀾其實並不缺少兵源地,他現在需要的就是能夠盛產足夠糧食的地方,如果不是遼東客觀的環境與氣候,這個時代不太適合大規模移民的話,那裏還真的是劉瀾的首先。


    所以劉瀾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來讓自己變得強大,糧草不在成為拖累,在沒有戰爭的前提之下,隻需發展幾年,劉瀾就完全可以借北方動亂而在此爭霸中原,可以說著就是劉瀾真正的目的,也是他最快問鼎天下的時機。


    戰爭,是士兵在前線,可是錢糧輜重,劉瀾卻清楚其重要性,但以前知道歸知道,但不當家不知柴迷油鹽貴,他幾乎是沒有什麽概念的,可是在徐州這三年多的時間年年的戰爭居然讓他耗盡了陶謙所攢下的所有積蓄,而此刻的第三次徐州之戰,如果不是甄家與糜家,他都無法繼續堅持,可見戰爭對錢糧的消耗有多大,而這也是徹底讓劉瀾對糧食變得格外看重的原因。


    要保證競爭裏,要保證部隊不會被迫裁撤,首先就要保證錢糧充足,不然就算將士還在,也難以讓他們效命,而想要爭霸天下,劉瀾要麽得到世家的定力支持,就好像現在的糜家和甄家,未來還需要江東的世家之外,就隻能保證百姓的產糧,這也是劉瀾最終選擇丹陽的原因。


    江南需要開發,甚至由他來推動改變以往的生產方式,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必須被先進的工具所替代,隻要這一糧產才能夠提高,而南方的糧食產量提高了,才能夠保證部隊的糧食供應,那麽他不管是向哪裏發展,也才能有機會。


    而劉瀾始終都相信,官渡之戰前,他最大的敵人就是袁紹,與他拚消耗,劉瀾沒那個財力,也沒那個人力,而如果曹袁發生官渡,雖然不確定曆史是否會重新上演,但不管二人誰笑到最後,他都將失去最後的機會。


    就在關羽擔憂著管亥是不是遭遇到了夏侯惇襲擊的時候,他派回來的斥候傳來了最新情報,一切都非常順利,並沒有遇到任何危險。


    關羽歎了一口氣,和他想的一樣,甚至他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可是如果夏侯惇不抓住這次機會,那隻要他把主公等來了,到時候他可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雖然關羽越來越相信夏侯惇不敢出現,而在之前他卻堅定不移的認為夏侯惇一定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無論如何都會現身的,最少也會和他們對峙,可夏侯惇卻沒有露麵,既然如此,關羽隻好按照之前的計劃繼續進行下去。最好能夠順利返回廣陵。


    比起夏侯惇,連夜行軍的劉瀾卻有著自己的憂慮,隻不過在徐庶麵前,劉瀾沒有表現出來罷了。徐州之戰顯然隻是擺在眼前的一道難關,而劉瀾除了考慮眼前如何渡過難關外,還要為日後著想。


    隨著撤往廣陵之後,戰略中心勢必要隨之轉移和改變,最少在他所期待的官渡之戰開始之前打會琅琊甚至是青州都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哪怕有機會,劉瀾都不會主隊出兵,讓二人再次協作對付自己,所以他的重心勢必就得轉移到南方。


    但是在吳郡許貢還是孫策這件事情上,劉瀾有些拿不定主意,首先他是不允許給孫策任何機會,讓他起死回生的,所以劉瀾心中還是更願意先徹底消滅也不能讓他起死回生,再次發展的機會。


    至於許貢還有那個到現在還不知道是個什麽情況的嚴白虎,雖然已經派了簡雍前往烏程,但劉瀾不會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所以準備是必須要做好的,但如果能夠讓他先騰出手的話,劉瀾其實更願意先對付孫策,隻有這樣,劉瀾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做到沒有後顧之憂。


    劉瀾這個想法或者說戰略目的,換成這個時代任何一人都不會有劉瀾現在的想法,但是劉瀾這樣的選擇完全是因為對後世的熟知,再結合現實的情況進行的決定,也許現在很多人看起來劉瀾是在舍本逐末,但他卻明白這是最好的選擇。


    不管別人如何說他沒有戰略眼光,首先他自己明白其中的情況,而更為現實的一點就是,隻要不消滅孫策,那麽秣陵隨時都會在孫策的威脅之下,這麽長的長江,劉瀾顧頭不顧尾,如果被其有機可乘,首先秣陵就會遭受到戰亂之苦,他見過兗州豫州甚至是青州赤野千裏的慘狀,明白戰爭對百姓會造成多大的重創,更何況在他眼中,秣陵甚至是整個南方,未來就是他的糧草重地,他又怎麽可能讓秣陵隨時都遭受兵禍的威脅?


    相反,要防禦許貢則要容易的多,幾萬人就能夠保證他們無法進入丹陽郡,而且就他們的那點戰鬥力,根本就不被劉瀾所重視,實力是在是太弱了,哪怕他們在強一些,就算比不了孫策的戰鬥力,隻要能達到壽春軍劉瀾可能都會先解決他們。


    這一點劉瀾非常清楚,拿下許貢還有嚴白虎這波悍匪,拿下嚴白虎又會受到會稽的威脅,在一鼓作氣平定吳郡和會稽還是先解決孫策這件事情上,劉瀾自然要選擇花費時間較短,威脅最大的劉瀾下手,而不是長途跋涉去奪取吳郡和會稽,那反而會給一些人可趁之機。


    劉瀾這一路之上,一直在做著規劃,不管秣陵乃至南方需要多久才能夠成為何況的產糧地,他都會等,隻要遼東不丟,他就不會害怕沒有兵源地,當然遼東主要還是騎兵,而丹陽,在三國時期,那可是出產悍卒的地方,幾百年來,他們跟著項羽推翻過秦朝,跟著李陵殺入匈奴腹地,跟著孫堅征戰四方,丹陽步兵成為世上公認的步兵第一。


    而這還不算陶謙以及曹豹為此不惜重金打造了丹陽軍,就算是劉瀾,現在的攝山營,也完全是以丹陽軍為主建立起來的,可見丹陽軍的恐怖。


    而會稽,其實也一樣,南越之地,同樣也是盛產豪傑之士的地方,而那句三千越甲可吞吳更是劉瀾從小就聽到的一句話,可以說這裏的士兵是有著輝煌傳統的,而遼東的騎兵同樣如此,劉瀾其實並不缺少兵源地,他現在需要的就是能夠盛產足夠糧食的地方,如果不是遼東客觀的環境與氣候,這個時代不太適合大規模移民的話,那裏還真的是劉瀾的首先。


    所以劉瀾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來讓自己變得強大,糧草不在成為拖累,在沒有戰爭的前提之下,隻需發展幾年,劉瀾就完全可以借北方動亂而在此爭霸中原,可以說著就是劉瀾真正的目的,也是他最快問鼎天下的時機。


    戰爭,是士兵在前線,可是錢糧輜重,劉瀾卻清楚其重要性,但以前知道歸知道,但不當家不知柴迷油鹽貴,他幾乎是沒有什麽概念的,可是在徐州這三年多的時間年年的戰爭居然讓他耗盡了陶謙所攢下的所有積蓄,而此刻的第三次徐州之戰,如果不是甄家與糜家,他都無法繼續堅持,可見戰爭對錢糧的消耗有多大,而這也是徹底讓劉瀾對糧食變得格外看重的原因。


    要保證競爭裏,要保證部隊不會被迫裁撤,首先就要保證錢糧充足,不然就算將士還在,也難以讓他們效命,而想要爭霸天下,劉瀾要麽得到世家的定力支持,就好像現在的糜家和甄家,未來還需要江東的世家之外,就隻能保證百姓的產糧,這也是劉瀾最終選擇丹陽的原因。


    江南需要開發,甚至由他來推動改變以往的生產方式,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必須被先進的工具所替代,隻要這一糧產才能夠提高,而南方的糧食產量提高了,才能夠保證部隊的糧食供應,那麽他不管是向哪裏發展,也才能有機會。


    而劉瀾始終都相信,官渡之戰前,他最大的敵人就是袁紹,與他拚消耗,劉瀾沒那個財力,也沒那個人力,而如果曹袁發生官渡,雖然不確定曆史是否會重新上演,但不管二人誰笑到最後,他都將失去最後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