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反對的聲音如此之大,讓袁紹非常鬱悶,他本想用徐州之戰來轉移視線,但比起比起鄴侯與世子之位,世家以及老大老二背後的勢力卻根本不在乎徐州之戰的結果,他心裏明白,現在還隻是開端,他們各自為戰,一旦自己不鬆口,那麽這兩方麵為了扭轉局麵,必然會選擇聯合,那樣的話巨大的壓力施加給他,他就算想不重視都不行。
經這一係列的試探,袁紹越發覺得沮授對他的勸告必須得到重視,雖然他清楚沮授為了支持袁譚,有一部分的誇大其詞,但也足以讓他認真考慮,甚至通過這件事,使袁紹真正認清了他要麵對的內部敵人都是誰。
成也世家,敗也世家,他又想起了當年鳳來樓上,劉瀾與曹操對世家的那番高論,當時他嗤之以鼻,所以在世家的支持下他才能有今天的身份和地位,但世家的危害也險先出來,對於朝政的把控,從光武中興以來就一直存在,曹操和劉瀾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改變著現狀,而他卻幾乎被世家把持。
他好像終於理解和明白了這幾百年來漢室與世家直接的爭鬥原因了,雖然看起來幾百年來賑災在權力巔峰的一支都是外戚和宦黨之間交替掌權,可是背後世家的勢力又怎能被忽視。
袁紹深深感受到了自己此刻的物力,曹軍他的豪情萬丈好像一下子都消失不見了,他為了今日,所倚重的河北世人確實成就了他,但所有的政務也全都落入他們的手中,現在他們要按照傳統來扶植嫡長子,使得袁譚有著近五成官員與世家的背後支持。
再加上袁熙背後的勢力,他們一旦聯合,那就是絕對的壓倒性優勢,袁紹在這一刻是徹底感受到了恐懼以及出於極大被動之中的無奈,之前他不迎獻帝是怕被套上枷鎖,現在看其實他一直都在枷鎖之中上不自知。
曹操現在在許都做的,讓他開始反思,曹操的所謂招賢令,其實對世家的影響根本就不大,也威脅不到世家的地位,但是招賢令的意義卻再也他能夠給更多人以出仕的機會,也就是說在官職上,世家是很難進行壟斷的,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在冀州,現在居然出現了一個聲音,就是門第入仕,給予世家更多更方便的資格,這件事他本來是想答應的,可現在看起來好像必須要延後了。
同樣是出仕,曹操的選擇是唯才是舉,而劉瀾則是通過考核,雖然最後依然是世家子弟出仕,但是他們能夠在仕途上有所作為,並非是因為門第和出生,而是因為在考核上出類拔萃,雖然這同樣是門第與家族的功勞,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學識是寒門子弟永遠無法比擬的,可是劉瀾為何沒有使用類似的出仕方法給予世家更多更方便快捷的的入仕捷徑,反而大費周章,進行考核?
最後雖然都是世家子弟掌握要職,但他卻用這樣的方式來讓天下人知曉,隻要你夠優秀,你就能有所作為,但是如果他用了冀州這些世家的建議,那麽天下人首先就會覺得他袁紹選官,首先看的是門第以及是否有世家的背景,那麽最後背上黑鍋的也同樣是他而不是世家。
這些人各種巧立名目簡直讓他恐懼害怕,可是從劉瀾和曹操對世家的態度來說,他們顯然都清楚世家的危害,卻有無法解決,大漢朝的世家發展至今,數百年來早已根深蒂固,想要在短時間內解決他們,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是他袁紹,舉世公族,天下世家皆以他袁家馬首是瞻,可是在涉及到真正的利益麵前,哪裏還有什麽交情可言,他們的追隨說白了就是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而他們要求袁紹重門第出生,也自然是為了更方便他們自己,不然他們又何必去支持袁紹?
而袁紹還知道的一點就是,他們的手腕足以對他構成從危險,所以一旦老大老二背後這些世家聯合起來,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而要改變這一情況,世子之位首先就得繼續拖延著,他雖然不想學獻帝,但獻帝當時的無能與舉步維艱他算是真正體會到了。
他必須得用一些方式,來打壓他們,不斷扶植自己的勢力,甚至是支持袁尚的官吏,隻有讓實力平衡甚至呈壓倒性的優勢之後,那麽立老三為世子的事情也就能夠如願以償了,經過這件事情之後,他是徹底堅定了立老三袁尚為世子的想法了。
連他都在這些世家麵前舉步維艱,如果他妥協,那麽以袁譚的能力,又怎麽可能鬥得過他們,而老三的手腕雖然也軟了一些,但是比起他大哥,在權謀上的手腕,卻是袁譚永遠也無法追上的,有次一點,袁尚自然是最合適的繼承人,雖然他現在年輕輕一些,處理事情更顯稚嫩,可隻要給他時間,袁尚會成為合格的繼承人,而那個時候,冀州的勢力,他也許徹底厘清。
最近反對的聲音如此之大,讓袁紹非常鬱悶,他本想用徐州之戰來轉移視線,但比起比起鄴侯與世子之位,世家以及老大老二背後的勢力卻根本不在乎徐州之戰的結果,他心裏明白,現在還隻是開端,他們各自為戰,一旦自己不鬆口,那麽這兩方麵為了扭轉局麵,必然會選擇聯合,那樣的話巨大的壓力施加給他,他就算想不重視都不行。
經這一係列的試探,袁紹越發覺得沮授對他的勸告必須得到重視,雖然他清楚沮授為了支持袁譚,有一部分的誇大其詞,但也足以讓他認真考慮,甚至通過這件事,使袁紹真正認清了他要麵對的內部敵人都是誰。
成也世家,敗也世家,他又想起了當年鳳來樓上,劉瀾與曹操對世家的那番高論,當時他嗤之以鼻,所以在世家的支持下他才能有今天的身份和地位,但世家的危害也險先出來,對於朝政的把控,從光武中興以來就一直存在,曹操和劉瀾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改變著現狀,而他卻幾乎被世家把持。
他好像終於理解和明白了這幾百年來漢室與世家直接的爭鬥原因了,雖然看起來幾百年來賑災在權力巔峰的一支都是外戚和宦黨之間交替掌權,可是背後世家的勢力又怎能被忽視。
袁紹深深感受到了自己此刻的物力,曹軍他的豪情萬丈好像一下子都消失不見了,他為了今日,所倚重的河北世人確實成就了他,但所有的政務也全都落入他們的手中,現在他們要按照傳統來扶植嫡長子,使得袁譚有著近五成官員與世家的背後支持。
再加上袁熙背後的勢力,他們一旦聯合,那就是絕對的壓倒性優勢,袁紹在這一刻是徹底感受到了恐懼以及出於極大被動之中的無奈,之前他不迎獻帝是怕被套上枷鎖,現在看其實他一直都在枷鎖之中上不自知。
曹操現在在許都做的,讓他開始反思,曹操的所謂招賢令,其實對世家的影響根本就不大,也威脅不到世家的地位,但是招賢令的意義卻再也他能夠給更多人以出仕的機會,也就是說在官職上,世家是很難進行壟斷的,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在冀州,現在居然出現了一個聲音,就是門第入仕,給予世家更多更方便的資格,這件事他本來是想答應的,可現在看起來好像必須要延後了。
同樣是出仕,曹操的選擇是唯才是舉,而劉瀾則是通過考核,雖然最後依然是世家子弟出仕,但是他們能夠在仕途上有所作為,並非是因為門第和出生,而是因為在考核上出類拔萃,雖然這同樣是門第與家族的功勞,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學識是寒門子弟永遠無法比擬的,可是劉瀾為何沒有使用類似的出仕方法給予世家更多更方便快捷的的入仕捷徑,反而大費周章,進行考核?
最後雖然都是世家子弟掌握要職,但他卻用這樣的方式來讓天下人知曉,隻要你夠優秀,你就能有所作為,但是如果他用了冀州這些世家的建議,那麽天下人首先就會覺得他袁紹選官,首先看的是門第以及是否有世家的背景,那麽最後背上黑鍋的也同樣是他而不是世家。
這些人各種巧立名目簡直讓他恐懼害怕,可是從劉瀾和曹操對世家的態度來說,他們顯然都清楚世家的危害,卻有無法解決,大漢朝的世家發展至今,數百年來早已根深蒂固,想要在短時間內解決他們,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是他袁紹,舉世公族,天下世家皆以他袁家馬首是瞻,可是在涉及到真正的利益麵前,哪裏還有什麽交情可言,他們的追隨說白了就是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而他們要求袁紹重門第出生,也自然是為了更方便他們自己,不然他們又何必去支持袁紹?
而袁紹還知道的一點就是,他們的手腕足以對他構成從危險,所以一旦老大老二背後這些世家聯合起來,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而要改變這一情況,世子之位首先就得繼續拖延著,他雖然不想學獻帝,但獻帝當時的無能與舉步維艱他算是真正體會到了。
他必須得用一些方式,來打壓他們,不斷扶植自己的勢力,甚至是支持袁尚的官吏,隻有讓實力平衡甚至呈壓倒性的優勢之後,那麽立老三為世子的事情也就能夠如願以償了,經過這件事情之後,他是徹底堅定了立老三袁尚為世子的想法了。
連他都在這些世家麵前舉步維艱,如果他妥協,那麽以袁譚的能力,又怎麽可能鬥得過他們,而老三的手腕雖然也軟了一些,但是比起他大哥,在權謀上的手腕,卻是袁譚永遠也無法追上的,有次一點,袁尚自然是最合適的繼承人,雖然他現在年輕輕一些,處理事情更顯稚嫩,可隻要給他時間,袁尚會成為合格的繼承人,而那個時候,冀州的勢力,他也許徹底厘清。
最近反對的聲音如此之大,讓袁紹非常鬱悶,他本想用徐州之戰來轉移視線,但比起比起鄴侯與世子之位,世家以及老大老二背後的勢力卻根本不在乎徐州之戰的結果,他心裏明白,現在還隻是開端,他們各自為戰,一旦自己不鬆口,那麽這兩方麵為了扭轉局麵,必然會選擇聯合,那樣的話巨大的壓力施加給他,他就算想不重視都不行。
經這一係列的試探,袁紹越發覺得沮授對他的勸告必須得到重視,雖然他清楚沮授為了支持袁譚,有一部分的誇大其詞,但也足以讓他認真考慮,甚至通過這件事,使袁紹真正認清了他要麵對的內部敵人都是誰。
成也世家,敗也世家,他又想起了當年鳳來樓上,劉瀾與曹操對世家的那番高論,當時他嗤之以鼻,所以在世家的支持下他才能有今天的身份和地位,但世家的危害也險先出來,對於朝政的把控,從光武中興以來就一直存在,曹操和劉瀾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改變著現狀,而他卻幾乎被世家把持。
他好像終於理解和明白了這幾百年來漢室與世家直接的爭鬥原因了,雖然看起來幾百年來賑災在權力巔峰的一支都是外戚和宦黨之間交替掌權,可是背後世家的勢力又怎能被忽視。
袁紹深深感受到了自己此刻的物力,曹軍他的豪情萬丈好像一下子都消失不見了,他為了今日,所倚重的河北世人確實成就了他,但所有的政務也全都落入他們的手中,現在他們要按照傳統來扶植嫡長子,使得袁譚有著近五成官員與世家的背後支持。
再加上袁熙背後的勢力,他們一旦聯合,那就是絕對的壓倒性優勢,袁紹在這一刻是徹底感受到了恐懼以及出於極大被動之中的無奈,之前他不迎獻帝是怕被套上枷鎖,現在看其實他一直都在枷鎖之中上不自知。
經這一係列的試探,袁紹越發覺得沮授對他的勸告必須得到重視,雖然他清楚沮授為了支持袁譚,有一部分的誇大其詞,但也足以讓他認真考慮,甚至通過這件事,使袁紹真正認清了他要麵對的內部敵人都是誰。
成也世家,敗也世家,他又想起了當年鳳來樓上,劉瀾與曹操對世家的那番高論,當時他嗤之以鼻,所以在世家的支持下他才能有今天的身份和地位,但世家的危害也險先出來,對於朝政的把控,從光武中興以來就一直存在,曹操和劉瀾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改變著現狀,而他卻幾乎被世家把持。
他好像終於理解和明白了這幾百年來漢室與世家直接的爭鬥原因了,雖然看起來幾百年來賑災在權力巔峰的一支都是外戚和宦黨之間交替掌權,可是背後世家的勢力又怎能被忽視。
袁紹深深感受到了自己此刻的物力,曹軍他的豪情萬丈好像一下子都消失不見了,他為了今日,所倚重的河北世人確實成就了他,但所有的政務也全都落入他們的手中,現在他們要按照傳統來扶植嫡長子,使得袁譚有著近五成官員與世家的背後支持。
再加上袁熙背後的勢力,他們一旦聯合,那就是絕對的壓倒性優勢,袁紹在這一刻是徹底感受到了恐懼以及出於極大被動之中的無奈,之前他不迎獻帝是怕被套上枷鎖,現在看其實他一直都在枷鎖之中上不自知。
曹操現在在許都做的,讓他開始反思,曹操的所謂招賢令,其實對世家的影響根本就不大,也威脅不到世家的地位,但是招賢令的意義卻再也他能夠給更多人以出仕的機會,也就是說在官職上,世家是很難進行壟斷的,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在冀州,現在居然出現了一個聲音,就是門第入仕,給予世家更多更方便的資格,這件事他本來是想答應的,可現在看起來好像必須要延後了。
同樣是出仕,曹操的選擇是唯才是舉,而劉瀾則是通過考核,雖然最後依然是世家子弟出仕,但是他們能夠在仕途上有所作為,並非是因為門第和出生,而是因為在考核上出類拔萃,雖然這同樣是門第與家族的功勞,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學識是寒門子弟永遠無法比擬的,可是劉瀾為何沒有使用類似的出仕方法給予世家更多更方便快捷的的入仕捷徑,反而大費周章,進行考核?
最後雖然都是世家子弟掌握要職,但他卻用這樣的方式來讓天下人知曉,隻要你夠優秀,你就能有所作為,但是如果他用了冀州這些世家的建議,那麽天下人首先就會覺得他袁紹選官,首先看的是門第以及是否有世家的背景,那麽最後背上黑鍋的也同樣是他而不是世家。
這些人各種巧立名目簡直讓他恐懼害怕,可是從劉瀾和曹操對世家的態度來說,他們顯然都清楚世家的危害,卻有無法解決,大漢朝的世家發展至今,數百年來早已根深蒂固,想要在短時間內解決他們,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是他袁紹,舉世公族,天下世家皆以他袁家馬首是瞻,可是在涉及到真正的利益麵前,哪裏還有什麽交情可言,他們的追隨說白了就是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而他們要求袁紹重門第出生,也自然是為了更方便他們自己,不然他們又何必去支持袁紹?
而袁紹還知道的一點就是,他們的手腕足以對他構成從危險,所以一旦老大老二背後這些世家聯合起來,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而要改變這一情況,世子之位首先就得繼續拖延著,他雖然不想學獻帝,但獻帝當時的無能與舉步維艱他算是真正體會到了。
他必須得用一些方式,來打壓他們,不斷扶植自己的勢力,甚至是支持袁尚的官吏,隻有讓實力平衡甚至呈壓倒性的優勢之後,那麽立老三為世子的事情也就能夠如願以償了,經過這件事情之後,他是徹底堅定了立老三袁尚為世子的想法了。
連他都在這些世家麵前舉步維艱,如果他妥協,那麽以袁譚的能力,又怎麽可能鬥得過他們,而老三的手腕雖然也軟了一些,但是比起他大哥,在權謀上的手腕,卻是袁譚永遠也無法追上的,有次一點,袁尚自然是最合適的繼承人,雖然他現在年輕輕一些,處理事情更顯稚嫩,可隻要給他時間,袁尚會成為合格的繼承人,而那個時候,冀州的勢力,他也許徹底厘清。
最近反對的聲音如此之大,讓袁紹非常鬱悶,他本想用徐州之戰來轉移視線,但比起比起鄴侯與世子之位,世家以及老大老二背後的勢力卻根本不在乎徐州之戰的結果,他心裏明白,現在還隻是開端,他們各自為戰,一旦自己不鬆口,那麽這兩方麵為了扭轉局麵,必然會選擇聯合,那樣的話巨大的壓力施加給他,他就算想不重視都不行。
經這一係列的試探,袁紹越發覺得沮授對他的勸告必須得到重視,雖然他清楚沮授為了支持袁譚,有一部分的誇大其詞,但也足以讓他認真考慮,甚至通過這件事,使袁紹真正認清了他要麵對的內部敵人都是誰。
成也世家,敗也世家,他又想起了當年鳳來樓上,劉瀾與曹操對世家的那番高論,當時他嗤之以鼻,所以在世家的支持下他才能有今天的身份和地位,但世家的危害也險先出來,對於朝政的把控,從光武中興以來就一直存在,曹操和劉瀾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改變著現狀,而他卻幾乎被世家把持。
他好像終於理解和明白了這幾百年來漢室與世家直接的爭鬥原因了,雖然看起來幾百年來賑災在權力巔峰的一支都是外戚和宦黨之間交替掌權,可是背後世家的勢力又怎能被忽視。
袁紹深深感受到了自己此刻的物力,曹軍他的豪情萬丈好像一下子都消失不見了,他為了今日,所倚重的河北世人確實成就了他,但所有的政務也全都落入他們的手中,現在他們要按照傳統來扶植嫡長子,使得袁譚有著近五成官員與世家的背後支持。
再加上袁熙背後的勢力,他們一旦聯合,那就是絕對的壓倒性優勢,袁紹在這一刻是徹底感受到了恐懼以及出於極大被動之中的無奈,之前他不迎獻帝是怕被套上枷鎖,現在看其實他一直都在枷鎖之中上不自知。
曹操現在在許都做的,讓他開始反思,曹操的所謂招賢令,其實對世家的影響根本就不大,也威脅不到世家的地位,但是招賢令的意義卻再也他能夠給更多人以出仕的機會,也就是說在官職上,世家是很難進行壟斷的,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在冀州,現在居然出現了一個聲音,就是門第入仕,給予世家更多更方便的資格,這件事他本來是想答應的,可現在看起來好像必須要延後了。
同樣是出仕,曹操的選擇是唯才是舉,而劉瀾則是通過考核,雖然最後依然是世家子弟出仕,但是他們能夠在仕途上有所作為,並非是因為門第和出生,而是因為在考核上出類拔萃,雖然這同樣是門第與家族的功勞,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學識是寒門子弟永遠無法比擬的,可是劉瀾為何沒有使用類似的出仕方法給予世家更多更方便快捷的的入仕捷徑,反而大費周章,進行考核?
最後雖然都是世家子弟掌握要職,但他卻用這樣的方式來讓天下人知曉,隻要你夠優秀,你就能有所作為,但是如果他用了冀州這些世家的建議,那麽天下人首先就會覺得他袁紹選官,首先看的是門第以及是否有世家的背景,那麽最後背上黑鍋的也同樣是他而不是世家。
這些人各種巧立名目簡直讓他恐懼害怕,可是從劉瀾和曹操對世家的態度來說,他們顯然都清楚世家的危害,卻有無法解決,大漢朝的世家發展至今,數百年來早已根深蒂固,想要在短時間內解決他們,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是他袁紹,舉世公族,天下世家皆以他袁家馬首是瞻,可是在涉及到真正的利益麵前,哪裏還有什麽交情可言,他們的追隨說白了就是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而他們要求袁紹重門第出生,也自然是為了更方便他們自己,不然他們又何必去支持袁紹?
而袁紹還知道的一點就是,他們的手腕足以對他構成從危險,所以一旦老大老二背後這些世家聯合起來,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而要改變這一情況,世子之位首先就得繼續拖延著,他雖然不想學獻帝,但獻帝當時的無能與舉步維艱他算是真正體會到了。
他必須得用一些方式,來打壓他們,不斷扶植自己的勢力,甚至是支持袁尚的官吏,隻有讓實力平衡甚至呈壓倒性的優勢之後,那麽立老三為世子的事情也就能夠如願以償了,經過這件事情之後,他是徹底堅定了立老三袁尚為世子的想法了。
連他都在這些世家麵前舉步維艱,如果他妥協,那麽以袁譚的能力,又怎麽可能鬥得過他們,而老三的手腕雖然也軟了一些,但是比起他大哥,在權謀上的手腕,卻是袁譚永遠也無法追上的,有次一點,袁尚自然是最合適的繼承人,雖然他現在年輕輕一些,處理事情更顯稚嫩,可隻要給他時間,袁尚會成為合格的繼承人,而那個時候,冀州的勢力,他也許徹底厘清。
最近反對的聲音如此之大,讓袁紹非常鬱悶,他本想用徐州之戰來轉移視線,但比起比起鄴侯與世子之位,世家以及老大老二背後的勢力卻根本不在乎徐州之戰的結果,他心裏明白,現在還隻是開端,他們各自為戰,一旦自己不鬆口,那麽這兩方麵為了扭轉局麵,必然會選擇聯合,那樣的話巨大的壓力施加給他,他就算想不重視都不行。
經這一係列的試探,袁紹越發覺得沮授對他的勸告必須得到重視,雖然他清楚沮授為了支持袁譚,有一部分的誇大其詞,但也足以讓他認真考慮,甚至通過這件事,使袁紹真正認清了他要麵對的內部敵人都是誰。
成也世家,敗也世家,他又想起了當年鳳來樓上,劉瀾與曹操對世家的那番高論,當時他嗤之以鼻,所以在世家的支持下他才能有今天的身份和地位,但世家的危害也險先出來,對於朝政的把控,從光武中興以來就一直存在,曹操和劉瀾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改變著現狀,而他卻幾乎被世家把持。
他好像終於理解和明白了這幾百年來漢室與世家直接的爭鬥原因了,雖然看起來幾百年來賑災在權力巔峰的一支都是外戚和宦黨之間交替掌權,可是背後世家的勢力又怎能被忽視。
袁紹深深感受到了自己此刻的物力,曹軍他的豪情萬丈好像一下子都消失不見了,他為了今日,所倚重的河北世人確實成就了他,但所有的政務也全都落入他們的手中,現在他們要按照傳統來扶植嫡長子,使得袁譚有著近五成官員與世家的背後支持。
再加上袁熙背後的勢力,他們一旦聯合,那就是絕對的壓倒性優勢,袁紹在這一刻是徹底感受到了恐懼以及出於極大被動之中的無奈,之前他不迎獻帝是怕被套上枷鎖,現在看其實他一直都在枷鎖之中上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