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夏侯惇的事情,文醜和高覽都沒法做出決斷,他們隻能向冀州請示,可這樣一來,來回最少又得一個來月,這個時間拖得太久了,別說什麽糧草消耗,光是對戰局就極為不利,他們不能這麽一直耗下去。


    文醜和高覽最後商議決定,出兵已經刻不容緩,那麽就先把糧草這些安排妥當了,反正就是最好不要太過倉促,這樣一來等他們與劉瀾在徐州交戰之時,主公的回信也會抵達,到那個時候是借助夏侯惇這一助力還是無須他們協助,他們心中也算是有數了。


    當然了就戰爭來說,兩人當然希望能有曹操這樣的助力從旁協助,雖然時候其必然會與己瓜分徐州,可就算讓出半個徐州又能如何,戰勝了劉瀾比這些都強,就算是換個角度去想,從曹操手中奪徐州南部也要比從劉瀾手中奪更容易。


    這番話,高覽想說又有些猶豫,可最後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希望文醜能和自己聯名表達這類想法,可最後文醜嘴唇動了動卻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不是他不想,而是他知道就算他們上了文書,也不會有改變主公的可能,與其給主公傳書,倒不如給沮授、荀湛等人傳書,能讓大將軍改變主意的人隻有他們。


    不得不說,文醜還是比自己更了解主公啊,高覽當即就說道:“好,我這就傳書。”


    文醜雖然不打算與高覽一道傳書,可在這個時候,他還是不吝賜教著高覽,說道:“傳書歸傳書,但這個表,你也要上,而我則不能與你聯名,首先主公怪罪下來,我還能幫你兜著,其次如果我和你一同上書,那就會讓主公覺得我二人聯名逼宮,這樣絕不會讓主公就範的,所以這件事你出麵比我更合適,畢竟你我現在在一起,大將軍清楚這份文書的內容,我肯定是知情的,所以主公多半會找幾位謀主商議,那麽這件事成功的機會就大了。”


    “末將知曉了。”這件事多虧有文醜提醒,所以該如何動筆,需要仔細斟酌,當然寫給沮授和寫給大將軍的內容肯定不能相同,比如寫給大將軍的的書信,要盡可能的把劉瀾的威脅放大,讓主公有一種勝算六四開甚至是五五開的感覺,這樣一來尋求曹操的幫助則能夠讓他們提高勝算。


    而對沮授的書信,則完全可以把真實的想法說出來,讓他了解一點,那就是和劉瀾拚命之後,他們的實力必然會大損,其實他們現在與公孫瓚的戰爭創傷都還沒有走出來,如果再與劉瀾這樣對決,最少三到五年不能再主動挑起戰爭了,而且徐州之戰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尤其是在缺少了曹操這樣的強力盟友下,所以現在曹操主動示好,大可以給他們一些糧草實惠,讓他們替我們賣命,就算是把大半徐州甚至是整個徐州都讓曹操得了,都無妨,就曹操現在實力,根本就無法與劉瀾相提並論,甚至是得到整個徐州,也需要幾年的發展,而那個時候我們可以隨時從他手中拿下徐州,也比起與劉瀾對決,會輕鬆很多。


    這件事最簡單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曹操就算得到了徐州,那他也不會在一年之內就徹底奠定自己的地位,那個時候他們趁其在徐州立足不穩,奪下徐州也輕而易舉,這個情況與當年的冀州之戰有幾分相似之處。


    高覽連傳了兩份書信會冀州,對於信中的內容文醜沒多大的興趣,知道知曉內容就行了,但對於出兵的世家他卻比較在意,原本他以為高覽準備糧草會花費些許時間,可沒想到這個時間來的那麽快,隻用了不到一天時間,當第二日高覽來大營匯報的時候,文醜直接歎了口氣,讓他坐下來道:“我以為你會用三五天才能把糧草準備好,卻忘了這幾個月你一直早負責此事,可我從東萊趕回來,現在對徐州之戰千頭萬緒,不知該如何入手,倒不如你來說說?”


    “後勤的事情將軍無須考慮,末將早就準備好了,至於如何攻打徐州,其實現在的情形也簡單,劉瀾把攝山營調走之後,現在開城不過就徐方一萬人馬,不足為慮,到時候我軍過去,攻城掠地,自然不在話下。等拿下開城之後,到時候再研究如何南下事宜,到時候我想主公的命令也會傳遞過來,有夏侯惇相助,甚至連曹操都能再次出兵,收拾劉瀾,也就容易了。”


    本來攻打青州就沒有什麽太好的主意,現在聽高覽這麽一說,文醜當下就笑了起來,其實是他把事情想的太過複雜了,或者說是劉瀾根本就沒給他們多好的機會,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畢竟這是他第一次獨立領兵,他的壓力可想而知,這樣怕輸想贏的感覺可是前所未有的,以前文醜大可以不顧一切,請令前去廝殺,可現在身份位置調換了之後,再這麽莽莽撞撞顯然是不行的,但高覽這番話,卻提醒了他,既然劉瀾沒給他們任何破綻,那就步步為營,隻要你露出了馬腳,再給你致命一擊。


    這倆人其實都在劉瀾手中吃過苦頭,所謂的敗軍之將說的就是二人,可正因為有過失敗的經曆,才會讓二人更加小心謹慎,而高覽在經過認真總結之前的經驗教訓之後,覺得他每一次失利,其實就是因為他輕兵冒進,完全是因為輕敵大意導致的失敗,並不是他們當真沒有與徐州軍一戰的能力。


    既然這樣,那麽這一次就必須要吸取教訓,步步為營,首先不給劉瀾機會,這樣一來看他如何來應對,如果他趕來與他們正麵對決,那到簡單了,如果他一直退,還用以前那套誘敵深入的老辦法,他們則步步為營,到時候看你的反應,再做出應對。


    其實就高覽的想法來說,他對此戰是並不支持的,最少他並不覺得在這個時期合適開戰,但主公把劉瀾看得太重了,再加上顏良之死,這讓冀州內部的將領們空前團結起來,這個時候這一仗就算不打都不行了。


    可他自己卻清楚,這一仗其實並沒有意義,甚至連主公都忘記了他當時專程抵達平原對他們說的那番話了,當時主公的想法是什麽,是要在劉瀾與曹袁聯軍交鋒時撈好處,而現在呢,聯軍退兵了,他們卻成了與劉瀾交戰的主力,而這一切的改變,說白了就是劉瀾在青州的那一係列小動作徹底激怒了大將軍,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在幽州,看來主公已經真正意識到劉瀾對他的威脅有多大了,他們不僅僅得到了青州就能保證大後方的安全,就算得到青州,大後方其實也一直都在劉瀾的威脅之下。


    而擊敗劉瀾,說白了就是為了更好的平定遼東,徹底穩固後枋,雖然這隻是猜測,但劉瀾的威脅,卻是最主要的原因。


    部隊開始出發,從諸縣到開城,如果是快馬的話三天就能抵達,可大部隊行軍則需要七八天才能趕到。


    不過這些情況一早就被杜義的近衛軍偵查到了,敵軍從諸縣出發的第一時間,消息就被傳回了開城,大戰一觸即發,黃忠把消息傳回了徐州,等待劉瀾的指令,其實這一仗沒有什麽防守的必要,兵力懸殊太大,既然必敗無疑,倒不如撤回來。


    以前開城的位置十分重要,但現在主公的重心明顯已經轉移到了琰城,而他們繼續留在開城根本就沒有什麽太大的意義,反而會讓他們的兵力分散,易被文醜哥哥擊破,如果他們現在撤到琰城,與關羽匯合,到時候文醜就算南下,他們就能在琰縣與其大戰一場,雖然勝利不會太過容易,但文醜想要突破琰城,也不會輕鬆。


    開城當年是曹操入侵徐州後唯一沒有入侵過的城鎮,防禦很強,可別忘了琰城卻也是陶謙防禦曹操的最後堡壘,隻不過因為劉瀾的出現,陶謙沒有放棄徐州轉戰琰城,可別忘了陶謙之所以會選擇退往琰城,最主要的原因卻是陶謙很早就把琰城當做了他的大後方,哪裏被修築的固若金湯,文醜來了,還真不會討到好處。


    本來攻打青州就沒有什麽太好的主意,現在聽高覽這麽一說,文醜當下就笑了起來,其實是他把事情想的太過複雜了,或者說是劉瀾根本就沒給他們多好的機會,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畢竟這是他第一次獨立領兵,他的壓力可想而知,這樣怕輸想贏的感覺可是前所未有的,以前文醜大可以不顧一切,請令前去廝殺,可現在身份位置調換了之後,再這麽莽莽撞撞顯然是不行的,但高覽這番話,卻提醒了他,既然劉瀾沒給他們任何破綻,那就步步為營,隻要你露出了馬腳,再給你致命一擊。


    這倆人其實都在劉瀾手中吃過苦頭,所謂的敗軍之將說的就是二人,可正因為有過失敗的經曆,才會讓二人更加小心謹慎,而高覽在經過認真總結之前的經驗教訓之後,覺得他每一次失利,其實就是因為他輕兵冒進,完全是因為輕敵大意導致的失敗,並不是他們當真沒有與徐州軍一戰的能力。


    既然這樣,那麽這一次就必須要吸取教訓,步步為營,首先不給劉瀾機會,這樣一來看他如何來應對,如果他趕來與他們正麵對決,那到簡單了,如果他一直退,還用以前那套誘敵深入的老辦法,他們則步步為營,到時候看你的反應,再做出應對。


    其實就高覽的想法來說,他對此戰是並不支持的,最少他並不覺得在這個時期合適開戰,但主公把劉瀾看得太重了,再加上顏良之死,這讓冀州內部的將領們空前團結起來,這個時候這一仗就算不打都不行了。


    可他自己卻清楚,這一仗其實並沒有意義,甚至連主公都忘記了他當時專程抵達平原對他們說的那番話了,當時主公的想法是什麽,是要在劉瀾與曹袁聯軍交鋒時撈好處,而現在呢,聯軍退兵了,他們卻成了與劉瀾交戰的主力,而這一切的改變,說白了就是劉瀾在青州的那一係列小動作徹底激怒了大將軍,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在幽州,看來主公已經真正意識到劉瀾對他的威脅有多大了,他們不僅僅得到了青州就能保證大後方的安全,就算得到青州,大後方其實也一直都在劉瀾的威脅之下。


    而擊敗劉瀾,說白了就是為了更好的平定遼東,徹底穩固後枋,雖然這隻是猜測,但劉瀾的威脅,卻是最主要的原因。


    部隊開始出發,從諸縣到開城,如果是快馬的話三天就能抵達,可大部隊行軍則需要七八天才能趕到。


    不過這些情況一早就被杜義的近衛軍偵查到了,敵軍從諸縣出發的第一時間,消息就被傳回了開城,大戰一觸即發,黃忠把消息傳回了徐州,等待劉瀾的指令,其實這一仗沒有什麽防守的必要,兵力懸殊太大,既然必敗無疑,倒不如撤回來。


    以前開城的位置十分重要,但現在主公的重心明顯已經轉移到了琰城,而他們繼續留在開城根本就沒有什麽太大的意義,反而會讓他們的兵力分散,易被文醜哥哥擊破,如果他們現在撤到琰城,與關羽匯合,到時候文醜就算南下,他們就能在琰縣與其大戰一場,雖然勝利不會太過容易,但文醜想要突破琰城,也不會輕鬆。


    開城當年是曹操入侵徐州後唯一沒有入侵過的城鎮,防禦很強,可別忘了琰城卻也是陶謙防禦曹操的最後堡壘,隻不過因為劉瀾的出現,陶謙沒有放棄徐州轉戰琰城,可別忘了陶謙之所以會選擇退往琰城,最主要的原因卻是陶謙很早就把琰城當做了他的大後方,哪裏被修築的固若金湯,文醜來了,還真不會討到好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