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幾日,張遼抵達沛縣,陳宮在臨時將軍府接見了他,一年多沒見,再見麵原以為會是一番敘舊與感慨,但陳宮除了看起來更老頭發更花白之外一切都和以往沒什麽兩樣,還是那麽雷厲風行,甚至連客套都沒客套直接就打算進入正題。
坐在下手的張遼望著他的眼神有些複雜,其實自此投降劉瀾以來,有寧死不降被看押的高順,同樣也有他這樣的,不過比起陳宮,他的情況要曖昧許多,雖然具體情況不清楚,但是從他之前一直被閑置到現在被啟用,這裏邊一定發生了一些情況,所以他會有些複雜,首先似陳宮這樣的情況,確實有些與他不同,畢竟他與劉瀾這邊還是有些交情的,改換門庭沒有那麽大的心裏壓力,可是陳宮不一樣,而這也就造成他之前對於劉瀾的重用是極為複雜的,又想被重用,想要去證明自己,可又覺得這樣做會對不起呂布。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才導致陳宮一直沒能受到劉瀾的重用,或者說他巴不得就這樣安度晚年,但是一切都為之改變了,雖然不太清楚具體原因,但是就衝劉瀾能讓他成為沛縣大軍的主帥這一點,別說是他了,隻怕就是高順,也難抵這樣的誘惑吧。
像他這樣的人,一輩子能跟對一位明主才是最幸運的,如果還受到格外的信任,那麽他們自然會付出幾百倍的努力去回報,他們在兗州之所以失敗,其實就是呂布導致,如果呂布能更為信任陳宮,又或者他幹脆直接重用高順,那麽這兩人也不會內耗,他們也就不會敗得那麽快了,或者呂布同時重用二人,而不是用二人互相牽製,那麽結果也會比現在好,可是呂布沒有,所以說著就更為凸顯劉瀾的可貴。
瞧瞧這半個月的時間劉瀾都做了什麽吧,調離了關羽和張飛,調回了趙雲,這樣的調離,就使得沛縣陳宮擁有者絕對的指揮權,沒有人能夠去動搖他的命令,他就是沛縣的最高長官,有著最高的權利,可是在兗州的時候,高順和陳宮對戰爭的理解不同,政見有著分歧,這般水火不容的局麵之下,偏生呂布還又希望把兩人放在一起,二兩人又都是直接聽命呂布,沒有高低之分,這就隻會讓二人的爭鬥更為猛烈。
可是現在的沛縣,陳宮就沒有這些掣肘,一切的麻煩或者說可能變成麻煩的人都被劉瀾調走了,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陳宮還沒能有所成效的話,那麽隻怕陳宮日後也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但就現在來說,陳宮卻有了一個似他這樣的人一輩子都夢寐以求的機會。
就算不成功,也不枉世上走一遭了。
許久之後,陳宮突然把頭轉向了張遼,一臉嚴肅看著他說:“文遠,你的破天戈還鋒利否,可還能上陣殺敵嗎?”
張遼愣了一下,隨即出階拱手到:“破天戈一日未曾變鈍,張文遠更不敢有絲毫懈怠!”
陳宮聽了他這番話,臉色開始緩和,笑道:“既然你張遼還是那個張遼,我陳宮,依然還是那個陳宮,但是我卻終於等到了今天這樣的機會,可是文遠你,雖然一字領兵,可是真要說起來,不說能夠與關張趙並駕齊驅,就算是張頜太史慈和魯肅,你也有所不如,你的機會在哪裏?你的才幹如何展現?也許你要用三五年甚至十餘年的時間才能像劉瀾正麵自己,甚至是像世人證明自己,但是這個時間太久了,那麽遠的事情你敢去想嗎?所以今時今日就是你最好的機會,我像主公點了你的將,由你到沛縣來輔佐我,如果你我二人能夠取得一些功績,不管大小,隻要能夠扭轉現在不利的局麵,那麽就會讓劉瀾對我們刮目相看,我們也會因這一戰徹底證明自己,此戰之後,就算你張文遠的地位還會在關張趙之下,但卻對能夠與張頜太史慈相提並論!“
陳宮這番話更像是在畫餅,但也是說出了一些事情,他們比較是降將,就算他之前與關羽劉瀾有些交情,但也僅此而已罷了,就好像九江之戰那樣,他的存在根本就是打醬油,說得好聽是與張頜一同攻潯縣,可不管是之前受張頜節製還是後來受關羽節製,他更像是軍中的偏將,這與他在呂布帳下的地位相去甚遠。
可相較於個人他更應該服從與整個團隊和戰役,所以他不會有什麽怨言,而且當時也是他第一次為劉瀾出戰,人家保守一些不奇怪,但是徐州這樣的大戰,他同樣還是打醬油,甚至在是在後方駐守,這樣的地位可見一斑,雖然因為呂布在兗州,劉瀾不大可鞥用他們到沛縣,怕出現反複,可不去沛縣,那也該去琅琊啊,可同樣沒有這個機會。
他的首功遙遙無期,但是因為陳宮,他來到了沛縣,就像陳宮說的那樣,這是他短時間內最好的一次展示機會了,畢竟他和陳宮不一樣,陳宮是文職,機會多,隻要在關鍵時刻能出一策良謀就成,可他要等到像張頜太史慈這樣獨自領兵出征的機會,短時間內幾乎沒有可能。
如果說之前陳宮問他的破天戈是否鋒利更像是在嘲諷他這半年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話,那麽後麵的話卻無疑激起了他的鬥誌。
說實話,在徐州,沒有幾個人能擁有私兵,太史慈是例外,但其實太史慈指揮的原丹陽軍更多是忠於劉繇的,所以這些部隊並不能稱之為太史慈的私兵,尤其是隨著劉繇從豫章返回秣陵,這支部隊更像是由太史慈收編而成,而劉瀾用太史慈為將,也是為了穩定軍心。
而另一人則是臧霸,他的情況更像是與劉瀾的一種合作,劉瀾用他守衛青州,防禦袁紹,而隨著劉瀾戰略性的放棄青州,臧霸的私兵肯定不會繼續存在。
而他的情況,其實更有些像臧霸,或者說在劉瀾眼中,比臧霸還要頭疼,雖然說私兵的情況始於黃巾之亂,當時天子為了地域黃巾軍,準許各地官府世家阻止武裝進行抵禦,自此尾大難除,但是這樣的現象在劉瀾治下卻被有效遏製,不管是世家還是軍中將領,都沒有私兵的存在。
而他的部隊,在劉瀾看來,可以說是私兵,但也可以說是一支不穩定的因素,他們到效忠誰,不清楚,是不是迫於形式,不清楚,一旦與曹操開戰,會不會出現大規模叛逃,逃到呂布那裏?
這些可以說都是張遼被閑置的因素,劉瀾不可能在如此關鍵的戰役中用他出征,一旦出現任何苦果,對他來說都是極大的打擊,如果在情勢不利的情況下發生,更會對戰局造成影響。
但是因為重用陳宮,劉瀾在和他商量的時候,主動提及了張遼,至於陳宮說推薦張遼,更像是邀功讓張遼感恩的表現,這本就是禦下之道,無可厚非,但可以看得出一點,劉瀾對於陳宮是極其信任的,因為他知道,陳宮是不可能再回到兗州了。
曆史上在呂布死的時候他能選擇與呂布一同赴死,並不是他對呂布有多忠心,而是因為曹操的因素,所以他寧死也不會向他投降,所以用他他是放心的,至於張遼那邊的情況,劉瀾為了能夠讓陳宮事半功倍,一些不利因素也不去考慮那麽多了。
更何況劉瀾也想通過這一戰來瞧瞧,看看那些投靠過來的並州軍和兗州軍到底有多少會逃走,這些該逃走的人都逃走了,那麽留下來的士兵劉瀾也就可以徹底放心了,畢竟防著張遼這樣一位大將,始終不用也太說不過去了點。
不過有時候他也很是無奈,畢竟他現在看起來部隊很多,可是最多的一支部隊卻是關羽的攝山營,而攝山營又不可能拆分,所以剩下的部隊再分別劃分到趙雲張飛張頜太史慈幾人身上,也就所剩無幾了,甚至遠遠不夠,可以說他現在的武將收集暫時是趨於飽和了,大多都像黃忠這樣的雜號將軍,掛著一個將軍頭銜,平時不領兵不練兵,隻有戰爭的時候才會忙起來,不過這樣的情況隨著控製了整個南方會有所改變,畢竟隨著控製的郡縣越來越多,一些武將的缺口也會越來越大,最不濟可以把他們派去郡裏當都尉。
而現在當陳宮把該說的一些話都說完之後,張遼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坦白說,這是一次劉瀾對他們的考驗,也是一次機會,如果他們能夠變向好,那麽別說是他陳宮了,就是他張遼以後也會有說話權,這是一種被認可的象征,在徐州,你首先要有拿得出手的功績。
其實這一點對張遼來說可說的並不多,雖然與劉瀾關羽交厚,但是在徐州的文武官吏兗州,張遼並沒有什麽可以炫耀的戰功可表,哪怕是在呂布帳下為將時也同樣如此,如果張遼現在名聲在外,如陳宮這樣,其實也到好辦了,可是在徐州,那一個大將不是出於卒伍的,雖然張遼也一樣,可他終歸不是根正苗紅從遼東軍中出來的,這在遼東軍一家獨大的徐州,千難萬阻。
人家平日裏互相一打聽,都是來自遼東,都參與過與東胡的作戰,很容易就能打成一片,這種排外,自然就會形成。
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僅僅隻在徐州發生,在曹操在袁紹那裏也一樣,不然的話袁紹也用不著在殺了麴義之後還剿了他的舊部,為什麽,舊部直接就反了。畢竟這些人都是他從涼州帶來的士兵,隻認麴義,麴義被害了,他們能不跟著就反?
麴義當權時,這些人自然是趾高氣揚,可失勢後,那就是牆倒眾人推了,冀州軍自然不會手下留情,這樣一直精銳部隊也就在政治之鬥下被前部鏟除,所以說部隊更容易被打上一個人的烙印,就好像現在的攝山營,他們就是關羽的化身,說起關羽或者攝山營,那麽就會想到對方。
張遼沒有可能拒絕,也不會拒絕,這可是劉瀾最精銳的部隊啊,不說在九江親眼所見,就是在討董之時就有所耳聞,如此犀利的數萬大軍,對每一名將領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士兵,當然張遼更希望自己能夠親自訓練一支這樣的部隊,所以他對於攝山營平日裏的訓練十分好奇,有一段時間他整日裏都窩在關羽的大營,去觀察他訓練士兵的方式。
不得不說,關羽練兵是真的往死裏練,這要是換給任何一支部隊,絕不可能有這般大的強度,一個個都得練死了,根本就不會有人受得了,但是張遼卻發現了問題的關鍵,這些士兵每日裏都精神飽滿,好像這樣的訓練對他們如同小兒科一樣,這讓他充滿了好奇,直到他隨關羽吃了一頓軍餐之後才終於恍然大悟。
他不管當初在丁原帳下還是董卓甚至是後來去了冀州再到兗州,所見到的部隊,都隻有白飯或者大餅,可是在攝山營,士兵們夥食簡直比他平日裏吃到的都要好,在以往的軍營裏,主食解決了一切問題,可在這裏主食卻是副食,士兵們主要以肉和菜為主,而且飯後還有各種水果,平日裏也不僅有牛羊肉,還會有些水產生鮮。
這夥食這麽好,可想而知劉瀾的士兵自然就有更多的體力參與平日裏的訓練之中去,在其他諸侯營中,士兵如果最多隻能訓練一個甚至二個時辰,在這裏,全天候的訓練都沒有問題,因為人家肚子裏有油水,抗餓,而那些整日吃白飯大餅的士兵,訓練沒過多久,就會餓,這情況之下,怎麽可能用最短的時間就成為精銳呢。
可以說著隻是精銳的攝山營的一個縮影,因為他們的優秀並不僅僅是這一點,而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但是他們能夠成為天下間最為知名的部隊,又離不開這一係列的細小環節,可以說劉瀾和關羽為這支精銳步兵傾注了全部心血,可是是當他看到龍騎軍之後,他卻徹底傻眼了。
坐在下手的張遼望著他的眼神有些複雜,其實自此投降劉瀾以來,有寧死不降被看押的高順,同樣也有他這樣的,不過比起陳宮,他的情況要曖昧許多,雖然具體情況不清楚,但是從他之前一直被閑置到現在被啟用,這裏邊一定發生了一些情況,所以他會有些複雜,首先似陳宮這樣的情況,確實有些與他不同,畢竟他與劉瀾這邊還是有些交情的,改換門庭沒有那麽大的心裏壓力,可是陳宮不一樣,而這也就造成他之前對於劉瀾的重用是極為複雜的,又想被重用,想要去證明自己,可又覺得這樣做會對不起呂布。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才導致陳宮一直沒能受到劉瀾的重用,或者說他巴不得就這樣安度晚年,但是一切都為之改變了,雖然不太清楚具體原因,但是就衝劉瀾能讓他成為沛縣大軍的主帥這一點,別說是他了,隻怕就是高順,也難抵這樣的誘惑吧。
像他這樣的人,一輩子能跟對一位明主才是最幸運的,如果還受到格外的信任,那麽他們自然會付出幾百倍的努力去回報,他們在兗州之所以失敗,其實就是呂布導致,如果呂布能更為信任陳宮,又或者他幹脆直接重用高順,那麽這兩人也不會內耗,他們也就不會敗得那麽快了,或者呂布同時重用二人,而不是用二人互相牽製,那麽結果也會比現在好,可是呂布沒有,所以說著就更為凸顯劉瀾的可貴。
瞧瞧這半個月的時間劉瀾都做了什麽吧,調離了關羽和張飛,調回了趙雲,這樣的調離,就使得沛縣陳宮擁有者絕對的指揮權,沒有人能夠去動搖他的命令,他就是沛縣的最高長官,有著最高的權利,可是在兗州的時候,高順和陳宮對戰爭的理解不同,政見有著分歧,這般水火不容的局麵之下,偏生呂布還又希望把兩人放在一起,二兩人又都是直接聽命呂布,沒有高低之分,這就隻會讓二人的爭鬥更為猛烈。
可是現在的沛縣,陳宮就沒有這些掣肘,一切的麻煩或者說可能變成麻煩的人都被劉瀾調走了,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陳宮還沒能有所成效的話,那麽隻怕陳宮日後也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但就現在來說,陳宮卻有了一個似他這樣的人一輩子都夢寐以求的機會。
就算不成功,也不枉世上走一遭了。
許久之後,陳宮突然把頭轉向了張遼,一臉嚴肅看著他說:“文遠,你的破天戈還鋒利否,可還能上陣殺敵嗎?”
張遼愣了一下,隨即出階拱手到:“破天戈一日未曾變鈍,張文遠更不敢有絲毫懈怠!”
陳宮聽了他這番話,臉色開始緩和,笑道:“既然你張遼還是那個張遼,我陳宮,依然還是那個陳宮,但是我卻終於等到了今天這樣的機會,可是文遠你,雖然一字領兵,可是真要說起來,不說能夠與關張趙並駕齊驅,就算是張頜太史慈和魯肅,你也有所不如,你的機會在哪裏?你的才幹如何展現?也許你要用三五年甚至十餘年的時間才能像劉瀾正麵自己,甚至是像世人證明自己,但是這個時間太久了,那麽遠的事情你敢去想嗎?所以今時今日就是你最好的機會,我像主公點了你的將,由你到沛縣來輔佐我,如果你我二人能夠取得一些功績,不管大小,隻要能夠扭轉現在不利的局麵,那麽就會讓劉瀾對我們刮目相看,我們也會因這一戰徹底證明自己,此戰之後,就算你張文遠的地位還會在關張趙之下,但卻對能夠與張頜太史慈相提並論!“
陳宮這番話更像是在畫餅,但也是說出了一些事情,他們比較是降將,就算他之前與關羽劉瀾有些交情,但也僅此而已罷了,就好像九江之戰那樣,他的存在根本就是打醬油,說得好聽是與張頜一同攻潯縣,可不管是之前受張頜節製還是後來受關羽節製,他更像是軍中的偏將,這與他在呂布帳下的地位相去甚遠。
可相較於個人他更應該服從與整個團隊和戰役,所以他不會有什麽怨言,而且當時也是他第一次為劉瀾出戰,人家保守一些不奇怪,但是徐州這樣的大戰,他同樣還是打醬油,甚至在是在後方駐守,這樣的地位可見一斑,雖然因為呂布在兗州,劉瀾不大可鞥用他們到沛縣,怕出現反複,可不去沛縣,那也該去琅琊啊,可同樣沒有這個機會。
他的首功遙遙無期,但是因為陳宮,他來到了沛縣,就像陳宮說的那樣,這是他短時間內最好的一次展示機會了,畢竟他和陳宮不一樣,陳宮是文職,機會多,隻要在關鍵時刻能出一策良謀就成,可他要等到像張頜太史慈這樣獨自領兵出征的機會,短時間內幾乎沒有可能。
如果說之前陳宮問他的破天戈是否鋒利更像是在嘲諷他這半年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話,那麽後麵的話卻無疑激起了他的鬥誌。
說實話,在徐州,沒有幾個人能擁有私兵,太史慈是例外,但其實太史慈指揮的原丹陽軍更多是忠於劉繇的,所以這些部隊並不能稱之為太史慈的私兵,尤其是隨著劉繇從豫章返回秣陵,這支部隊更像是由太史慈收編而成,而劉瀾用太史慈為將,也是為了穩定軍心。
而另一人則是臧霸,他的情況更像是與劉瀾的一種合作,劉瀾用他守衛青州,防禦袁紹,而隨著劉瀾戰略性的放棄青州,臧霸的私兵肯定不會繼續存在。
而他的情況,其實更有些像臧霸,或者說在劉瀾眼中,比臧霸還要頭疼,雖然說私兵的情況始於黃巾之亂,當時天子為了地域黃巾軍,準許各地官府世家阻止武裝進行抵禦,自此尾大難除,但是這樣的現象在劉瀾治下卻被有效遏製,不管是世家還是軍中將領,都沒有私兵的存在。
而他的部隊,在劉瀾看來,可以說是私兵,但也可以說是一支不穩定的因素,他們到效忠誰,不清楚,是不是迫於形式,不清楚,一旦與曹操開戰,會不會出現大規模叛逃,逃到呂布那裏?
這些可以說都是張遼被閑置的因素,劉瀾不可能在如此關鍵的戰役中用他出征,一旦出現任何苦果,對他來說都是極大的打擊,如果在情勢不利的情況下發生,更會對戰局造成影響。
但是因為重用陳宮,劉瀾在和他商量的時候,主動提及了張遼,至於陳宮說推薦張遼,更像是邀功讓張遼感恩的表現,這本就是禦下之道,無可厚非,但可以看得出一點,劉瀾對於陳宮是極其信任的,因為他知道,陳宮是不可能再回到兗州了。
曆史上在呂布死的時候他能選擇與呂布一同赴死,並不是他對呂布有多忠心,而是因為曹操的因素,所以他寧死也不會向他投降,所以用他他是放心的,至於張遼那邊的情況,劉瀾為了能夠讓陳宮事半功倍,一些不利因素也不去考慮那麽多了。
更何況劉瀾也想通過這一戰來瞧瞧,看看那些投靠過來的並州軍和兗州軍到底有多少會逃走,這些該逃走的人都逃走了,那麽留下來的士兵劉瀾也就可以徹底放心了,畢竟防著張遼這樣一位大將,始終不用也太說不過去了點。
不過有時候他也很是無奈,畢竟他現在看起來部隊很多,可是最多的一支部隊卻是關羽的攝山營,而攝山營又不可能拆分,所以剩下的部隊再分別劃分到趙雲張飛張頜太史慈幾人身上,也就所剩無幾了,甚至遠遠不夠,可以說他現在的武將收集暫時是趨於飽和了,大多都像黃忠這樣的雜號將軍,掛著一個將軍頭銜,平時不領兵不練兵,隻有戰爭的時候才會忙起來,不過這樣的情況隨著控製了整個南方會有所改變,畢竟隨著控製的郡縣越來越多,一些武將的缺口也會越來越大,最不濟可以把他們派去郡裏當都尉。
而現在當陳宮把該說的一些話都說完之後,張遼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坦白說,這是一次劉瀾對他們的考驗,也是一次機會,如果他們能夠變向好,那麽別說是他陳宮了,就是他張遼以後也會有說話權,這是一種被認可的象征,在徐州,你首先要有拿得出手的功績。
其實這一點對張遼來說可說的並不多,雖然與劉瀾關羽交厚,但是在徐州的文武官吏兗州,張遼並沒有什麽可以炫耀的戰功可表,哪怕是在呂布帳下為將時也同樣如此,如果張遼現在名聲在外,如陳宮這樣,其實也到好辦了,可是在徐州,那一個大將不是出於卒伍的,雖然張遼也一樣,可他終歸不是根正苗紅從遼東軍中出來的,這在遼東軍一家獨大的徐州,千難萬阻。
人家平日裏互相一打聽,都是來自遼東,都參與過與東胡的作戰,很容易就能打成一片,這種排外,自然就會形成。
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僅僅隻在徐州發生,在曹操在袁紹那裏也一樣,不然的話袁紹也用不著在殺了麴義之後還剿了他的舊部,為什麽,舊部直接就反了。畢竟這些人都是他從涼州帶來的士兵,隻認麴義,麴義被害了,他們能不跟著就反?
麴義當權時,這些人自然是趾高氣揚,可失勢後,那就是牆倒眾人推了,冀州軍自然不會手下留情,這樣一直精銳部隊也就在政治之鬥下被前部鏟除,所以說部隊更容易被打上一個人的烙印,就好像現在的攝山營,他們就是關羽的化身,說起關羽或者攝山營,那麽就會想到對方。
張遼沒有可能拒絕,也不會拒絕,這可是劉瀾最精銳的部隊啊,不說在九江親眼所見,就是在討董之時就有所耳聞,如此犀利的數萬大軍,對每一名將領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士兵,當然張遼更希望自己能夠親自訓練一支這樣的部隊,所以他對於攝山營平日裏的訓練十分好奇,有一段時間他整日裏都窩在關羽的大營,去觀察他訓練士兵的方式。
不得不說,關羽練兵是真的往死裏練,這要是換給任何一支部隊,絕不可能有這般大的強度,一個個都得練死了,根本就不會有人受得了,但是張遼卻發現了問題的關鍵,這些士兵每日裏都精神飽滿,好像這樣的訓練對他們如同小兒科一樣,這讓他充滿了好奇,直到他隨關羽吃了一頓軍餐之後才終於恍然大悟。
他不管當初在丁原帳下還是董卓甚至是後來去了冀州再到兗州,所見到的部隊,都隻有白飯或者大餅,可是在攝山營,士兵們夥食簡直比他平日裏吃到的都要好,在以往的軍營裏,主食解決了一切問題,可在這裏主食卻是副食,士兵們主要以肉和菜為主,而且飯後還有各種水果,平日裏也不僅有牛羊肉,還會有些水產生鮮。
這夥食這麽好,可想而知劉瀾的士兵自然就有更多的體力參與平日裏的訓練之中去,在其他諸侯營中,士兵如果最多隻能訓練一個甚至二個時辰,在這裏,全天候的訓練都沒有問題,因為人家肚子裏有油水,抗餓,而那些整日吃白飯大餅的士兵,訓練沒過多久,就會餓,這情況之下,怎麽可能用最短的時間就成為精銳呢。
可以說著隻是精銳的攝山營的一個縮影,因為他們的優秀並不僅僅是這一點,而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但是他們能夠成為天下間最為知名的部隊,又離不開這一係列的細小環節,可以說劉瀾和關羽為這支精銳步兵傾注了全部心血,可是是當他看到龍騎軍之後,他卻徹底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