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連沮授自己都是有些矛盾的,如果是在第三次徐州之戰沒有開啟之前,沮授的最樂意見到的局麵自然是他們與曹操的結盟,對付劉瀾從而奪取青州,然後緩緩向南蠶食,但如今這種局麵不複存在,擺在她麵前的情況,要麽就是一戰擊敗劉瀾一勞永逸,要麽就是徐徐發展,用三到五年時間奪取中原。


    對於前者,擊敗劉瀾容易,但要消滅劉瀾卻難,放眼天下,也沒誰有這個底氣放出這等豪言壯語,更何況要擊敗劉瀾並沒那麽容易。


    所以這個時候,他隻能不斷建議袁紹,讓他保持耐心,續續發展,可戰勝了公孫瓚之後的袁紹又怎麽可能保持耐心,實力擺在那裏,他迫切需要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實力,此時沮授已無法阻止他,既然這樣,那麽與曹操等聯盟奪取青州,就勢必要提上日程。


    可就在這時,劉瀾主動讓出青州,消息肯定是好消息,雖然打亂了之前的所有部署,但最少卻能在不費一兵一卒的前提下奪取青州,如果這時候他們能夠一直作壁上觀,不用等劉瀾和曹操分出勝負,再出兵的話,那麽結果一勞永逸解決劉瀾這最大的麻煩則成為可能。


    可惜最後卻因為顏良而使得局麵發生了翻天的逆轉,如果說之前,他們一直掌握著主動權,那麽現在就必須要穩紮穩打,不能再走錯哪怕隻是微小的一步。


    一步錯最後可能便會滿盤皆輸,好在曹操又讓這樣的局麵延續下來,雖然他現在迫切希望他們來攻打劉瀾,這樣不僅能給化解他們的危機,還能讓他們漁翁得利,不過曹操還是有些異想天開了,因為他們巴不得劉瀾和他兩敗俱傷,到時候好漁翁得利。


    徐州之戰好像經過顏良之敗又回到了原點,最初想隔岸觀火然後一勞永逸解決劉瀾和曹操的局麵又出現了。


    兩人談完這件事情之後,袁紹又說起了冀州主將的問題,剛才沮授對徐州將領的哪一方分析還是很在理的,這個時候部隊得穩定下來,而選出信的主將來,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不過到底該選擇誰,這是個問題,在他心中最少有三道四個不錯的人選,而在這些人裏卻隻能選擇一人,而這無疑是最幸福的苦惱,其實之所以會難以選擇,還是因為缺少像顏良這樣能服眾的將領。


    畢竟文醜隻是一介武將,讓他來領兵,袁紹多少有些顧慮,而高覽,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隻是因為他的資曆又遠遠無法與文醜相提並論,更別提別人了。


    思來想去,其實袁紹心中更傾向文醜,而沮授其實也沒有什麽更好的建議,畢竟能夠有資格的也就這兩人了。


    袁紹點點頭,道“既然這樣,那就任命文醜吧,換恰如也不大合適。“他說著心中歎了口氣,其實不管是文醜還是高覽都不是他心目中最合適的人選,首先兩人都在青州被劉瀾擊敗過,對於敗給劉瀾的將領,袁紹很少終於,就好像高覽,其實在青州之戰後就再沒有資格領兵了。


    這一點和文醜很像,可別忘了,雖然他既然有河北四庭柱的雅稱,可不要忘了,文醜才是根正苗紅的袁紹舊部,而高覽則是韓馥大將,雖然原先冀州文武都被接收了過來,可畢竟文職與武將不同,他自然對文醜要更寬容。


    而在選擇將領的時候,文醜和高覽,自然也就更傾向於前者,不過他也知道,選擇了文醜,有些話得提醒他,而且他同樣會效仿當年麴義和顏良的正副配置,這種配置有的時候會讓二人因為某一件事變得矛盾重重,但也有可能會相輔相成。


    袁紹更希望二人能有默契的表現,不要像當年的麴義和顏良,鬧到不可開交,差一點就要兵戎相向了。


    如果是以前,袁紹也不會特意叮囑,但現在這個時候,內部不能再發現這類的事情了,經過麴義這件事情之後,使得冀州一度元氣大傷,其後遺症一直到現在還存在著,畢竟部隊內部最後分裂發生一場大規模的內戰,對士氣影響確實蠻大的。


    甚至袁紹一度認為,冀州軍之所以會敗給關羽,部隊少了原先那種向心力是很大的關鍵,而要讓這樣的局麵好轉,確實需要幾年消化。


    這也是當初為何沮授提出要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再向南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需要部隊休整,來徹底根除麴義餘毒,不然的話,部隊很難有更大的作為。


    這件事其實對於袁紹是最為記憶深刻的,畢竟親自處斬麴義,親自帶兵剿滅麴義部下造反,看著那麽多的部下一個個被殺,死在自己人手裏,他的心如同刀絞一樣。


    但正因為這件事,讓他明白一個道理,這些年為了奪回河間,為了擊敗公孫瓚,袁紹對部隊放任不管,把他全都交給了麴義去負責,說實話他在軍事上的能力確實出眾,甚至遠比冀州的將領強,用袁紹的眼光來看,他應該能與徐榮相提並論。


    隻可惜麴義這人的品性有問題,不懂得感恩,他也不想想,若沒有他,麴義他算什麽?不過依然是涼州的一名小將,天下誰人知他?可惜就是這樣被他重用的人才,最後卻與他反目成仇,一點都沒有感恩,就更不要提什麽知遇之恩了。


    在這件事情上,他是有些羨慕劉瀾的,如果說這個時代,用外姓用的最好的人,無疑就是劉瀾了,沒有本族更沒有世家的身份,就是一介白丁,卻能網絡一群外姓文臣武將在他身邊,若說他們之中有沒有第二個麴義,他不知道,但想讓關羽張飛趙雲甚至是張頜他們這些人相安無事,可絕沒那麽簡單。


    這一點,經曆了麴義這件事之後,袁紹是很有發言權的。


    不過這其中的道理,也許袁紹永遠也不會知道,為何似麴義這樣的外姓武將一個個都離他而去,可以說他和劉瀾就是兩個極端。


    這樣的極端,在這個時代,注定了袁紹能夠在短期內崛起,因為他有著家族幾百年底蘊和積累,振臂一呼,自然是群起而呼應,這一點自然不是劉瀾可用媲美的,因為這些人本來就是依附著袁家,他們有著共同的利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可是麴義不僅不是袁氏族人,更不是門生故吏。


    那麽他在徐州,其實說白了就是自己一個人與一群人,遇到一些事情,肯定受到排擠,如果袁紹能一視同仁,那麽問題也就不會演變成最後反目成仇的結局,畢竟麴義對袁紹還是感激的,可是對於別人,就不會了。


    不僅如此,他在成功之後還要極力去貶低和挖苦他們,很多人說著是他居功自傲的表現,可這說白了就是一種長期被積壓後的爆發,如果這時候袁紹能夠調節一下,也許情況會好一點,但他聽風就是雨,一出頭,本就心裏不服氣的麴義自然就出言對他頂撞了一二句。


    似他這樣的粗人,脾氣上來了,哪裏還能顧得了這些,可對於袁紹來說,他不容任何人來挑戰自己的威嚴,所以也就造成了最後兩人反目乃至袁紹大開殺戒。


    但類似的事情卻不會在劉瀾身上發生,道理很簡單,他並沒有所謂的舊部,而所謂的嫡係則都是與他一道從遼東走出來的老部下們,他們一同出生入死,大家互相知曉根底,所以就算有些口角,也都習以為常,更何況對於做到一視同仁的劉瀾,又不大可能發生類似的事情。


    而部隊將領之間出現矛盾,要麽當和事老去化解,要麽就選擇調離,誰更有能耐,誰留下,這個評判,當然是以劉瀾覺得誰的決定和建議更符合實際為標準,所以就算有誰不合,但是在部隊之中,卻並不會出現麴義和顏良這樣因為一件事情而鬧到不可開交的情況。


    這一點顯然是袁紹沒有處理好的,因為他不可能像劉瀾那樣做到一視同仁,就好像他對顏良文醜這些原有的嫡係肯定會好過冀州投降過來的將領,而對河北士人,又要好過南陽和潁川士人。


    這個平衡他做不到,那麽結果就是文人集團矛盾重重,武將集團統一矛盾重重,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其實是他現在最大的困境,要想改變,先必須要解決這些問題,可是這就好像一部已經行駛了幾百年的巨輪,讓他一直按照原有的速度向前沒有問題,可想讓他停下來,卻很困難。


    袁紹沒這個本事,也沒這個能耐,而與袁紹有著相同情況的曹操,同樣也沒這個本事,但他卻又這個能耐,他用唯才是舉來打破了傳統格局,但最後曹丕又讓這樣這樣的格局回歸傳統。


    不得不說,像劉備這樣的人最後能出來,真的是一大幸運,沒有勢力隻能這裏騙一騙那裏騙一騙,最後還真就成功了,但這樣的情況在這個時代畢竟是異類,可又充分揭示了一個真理,用友者霸。


    袁紹隻氣氛麴義,說他不懂得感恩,不急著自己知遇之恩,可他從來沒有把他當初不可獲取的嫡係將領,更沒有像劉瀾那樣把帳下所有將領當做知己朋友,麴義心中不憤情理之中。


    哪怕袁紹能稍微對他能如其他人那樣,不求一視同仁,也不會是現在這個局麵,甚至,袁紹在知曉兩人出現問題之後,把顏良或者麴義其中一人調離,也不會出現後來的情況,這一切都是他這一手製衡搞的鬼,可他偏生忘記了,這製衡用在文人頭上有效果,大軍都是軟刀子殺人,表麵笑嘻嘻,背後捅刀子。


    可是武人就沒那麽多花花腸子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會拐彎抹角,最後矛盾不可調和。


    所以袁紹在將文醜和高覽招來之後,就當著沮授的麵,把該交代的都交代一番,這些叮囑讓二人莫名其妙,最上雖然說著不會讓袁紹失望,可這種話,就如同場麵話一樣,就如同袁紹每次議事的時候問他們聽明白了沒有,不管是聽明白的還是沒聽明白的都會說聽明白了一樣。


    但矛盾,並不是說直接就會出現的,就好像麴義和顏良,最初也沒有矛盾,可是在一起共事之後,在某件事情上自然就會出現分歧,時間久了,分歧越來越多,最初也許還能忍忍,可最後到了忍不了的時候,那麽矛盾自然就加深了,最後不可調和。


    如今的冀州主力部隊正在平原郡集結休整,兩人得到任命後直接就啟程去了平原。


    平原土地肥沃,靠近黃河灌溉也充足,雖然緊鄰著冀州,卻屬於青州,隻不過被袁紹所占據著,每年平原的稅賦收取可一點都不必冀州各郡少,在這個時代,能與冀州一郡相提並論的郡縣可不多,可知平原郡的富庶程度。


    不過這情形在幾年之前可不是,那時候平原因為黃巾之亂變得十分荒蕪,正是他們到來才開始恢複。


    而且袁紹對於民生的重視程度有時候會讓人發指,如果不是看到一道道關羽袁紹的內衛概述,劉瀾顯然在心目中依然把他當做演義裏那個幹什麽都不行的廢物,但現在他才明白,袁紹也許在某些方麵比如軍事上沒有多少過人天賦,但是在民生上,確實算得上這個時代的佼佼者了。


    興修水利,開墾阡陌,對百姓能殲滅苛捐雜稅,在冀州的威望是極高的,如果這人生在盛世,又或者他是第二代的君王,那麽他一定能名留青史,隻可惜這是亂世,他現在的努力,最終隻會變成日後曹操看到冀州戶籍時的仰天長笑。


    為曹操做了嫁衣,這也許是袁紹臨死最後悔的一件事了,畢竟被曾經的馬仔取代,沒有誰能好受。而袁紹就更不會好受了,他又太多機會解決曹操這樣的後患,包括張邈因他而反之時就應該解決所有麻煩。


    可惜他還是婦人之仁了,最後便宜了曹操,讓他坐穩了兗州。46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