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郡城樓之上,劉瀾望著城外,旌旗招展,密密麻麻的營帳延綿數裏,這些是從青州而來的士兵,就在城外駐紮,但此時,劉瀾心中所想,還是三日前杜義與曹軍的交手,說實話,這件事確實超乎他的意料,如果沒有任命黃忠,還是有他來負責琅琊戰場的話,他是不會派杜義前往費縣冒險的,但是黃忠不一樣,既然他已經明確提出了要找舌頭,那麽他就不可能去考慮任何可能出現的危險,為此甚至將杜義派往費縣時,劉瀾都不知曉,第二天黃忠才向他說了起來,木已成舟,這時候劉瀾想說什麽也晚了,隻能耐心等待最終的結果。
劉瀾背著手,轉身下了城樓,喜怒不形於色,這就是現在的他,至於黃忠也沒什麽對與錯之分,畢竟他的出發點是好的,而且結果也是不錯的,也許曾幾何時劉瀾有些許無奈,但他心裏有數,這就是黃忠的風格,他懂得如何去替自己分憂,說實話,他和張飛許褚有些想,但也有些不同,張飛和許褚,對於他的命令是無條件去完成的,不會去管任何後過,你可以說他們想不到,但是黃忠不一樣,他就算想到了,也不會退縮。
劉瀾心中感歎著,這樣的人,是他以往從未遇到過的,在某些事情上,為達目的,他可以做到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是不擇手段,這會讓人有些擔心,不過大家現在同在一條船上,至於以後可能會出現的危機,交由時間,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劉瀾下了城樓,並沒有打算去見見青州軍,到時候誤會隻會更多,現在看著青州這幫人好像對他惟命是從,可是他明白,隻要他一出現,勢必就會讓他們之中的某些人神經緊繃,對於接下來的徐州之戰,可不是什麽好事。
對於私曲,還是臧霸這樣的私曲,劉瀾是不可能允許的,不過這需要時間,畢竟一直對外的時候,搞這些,那就是自斷雙臂,雖然他不會用對付丹陽軍的手段對付青州軍,但是改編是遲早的事情。
劉瀾回到琅琊官邸不久,被派往趙雲處的信使便趕到了徐州城,幾名親兵領著他來到了趙雲麵前,來者趙雲認識,劉瀾身邊的親衛,笑著道:“主公有什麽吩咐?”
信使將書信遞向了趙雲,道:“主公沒有說,隻是讓卑職將這封書信交給將軍。”
“哦。”趙雲點了點頭,其實在他到來的同時,從琅琊而來的飛鴿也到了,隻不過因為幾乎是同時趕到,所以他並沒有看到飛鴿傳書的內容,接過了書信,快速將信中的內容掃了一眼,臉色變得難看起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問道:“主公還有什麽話吩咐?
信上的內容其實寫的並不是多麽詳細,所以他要確定,不過對方卻開始搖頭,主公沒有對他透露一個字,而且木盒的蠟封還是完整的,他也不可能知曉信中的內容,所以也就可以說,這件事他需要在大海裏撈針,至於能不能找到所謂的曹軍主力,都是未知數的,甚至那南下的曹軍到底存不存在都是未知數的。
趙雲歎了口氣,道:“我已經知曉了,你回去告訴主公,就說我會盡力的。”
來人不慌不忙,又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道:“這是主公的第二封信。”
這情況及其特殊,但是趙雲經曆這麽多,又如何不知曉這是怎麽回事,如果他不說之前那番話,會盡力完成第一封書信內容的話,信使是不會掏出這份書信的,這到不是信使疏漏,反而是主公對他有過叮囑。
趙雲接過第二封書信之後,快速瀏覽起來,這一封書信,則讓他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其實內容很簡單,就是讓他與張飛、關羽取得聯係,如果在找不到曹操主力的話,就盯住張勳,如果曹軍出現,則務必將其擊退,如果沒有出現,則不惜一切代價,要在徐州之戰開始之後將其消滅,甚至是將張勳趕回壽春。
趙雲看完書信,默默點了點頭,如果隻是大海裏撈針,他不可能有什麽結果,畢竟曹軍想要在兗州躲起來的話,有一千一萬種辦法來躲避他們的斥候偵查,試問連內衛諜子都察覺不出他們的存在,靠斥候又怎麽可能找出他們的蹤影,所以這件事十有八九是要無疾而終的,但是如果是從一開始防禦重心就是壽春軍的話,那麽能不能找到曹軍就不在重要。
這一刻,趙雲可以說徹底明白了劉瀾的心思,他這就是要拿壽春軍下手,至於曹操對他的威脅,其實並不他並不害怕,因為曹操對他的威脅,不大,因為劉瀾已經用袁紹對他進行的抑製,到時候他們隻要能將張勳的壽春軍擊退,那麽在雙重威脅之下,曹操敢不退步?
趙雲深深地望了信使一眼,轉向侍衛,一擺手,道:“帶她下去好生休息,安排最好的廂房和夥食。”
“諾!”
信使退了下去,趙雲派人去接來了軍師徐庶,這幾日因為應酬從許都董承派來的使節,徐庶可以說是真的有些焦頭爛額,和這樣的人打交道,他這位智囊還真有些力不從心,今日又與他喝著酒時,突然聽聞趙雲有事相商,這簡直就是在接她脫離苦海,打了一聲招呼,匆匆忙忙便離開了驛館。
一路以最快的速度逃也似的來到了郡守府,在中堂見到了趙雲,還沒開口,趙雲已經把一切一五一十告訴了他,令徐庶有些沒有預料到的是劉瀾會有這兩道思慮深遠的命令傳來,可以說從一開始他們在協商的時候就覺得可以在兩軍之中做些文章,而現在的局勢,這辦法更是完全可行,可以說劉瀾已經完全看透了曹操的心思,現在的曹操確實有些托大了,如果這一仗是劉瀾主攻的話,他們兩家聯軍也許還能有機會,但偏生他們要選擇主動進攻,那麽在合兵之後實力也不過持平的前提下,劉瀾有許多辦法來對付他們,就算曹操能執掌兩軍大權。
坐了下來的徐庶說道:“主公的決定我完全支持,不過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子龍打算怎麽做?”
“主公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雖然我肩負著守土之責,而且不管是琅琊還是下邳隻要出現任何不利軍情,我居中都可以策應,如果擅離,反倒不美,而下邳的關羽和廣陵張飛卻沒有這些困擾,我想尋找曹軍的事情,我可以派斥候入兗州,但對付壽春軍,我覺得還是交給雲長和翼德最好。”
聽了趙雲的打算,徐庶沉吟半晌,趙雲不打算出兵,是持重之語,尤其徐州城幹係重大,所有的糧草輜重這裏可存有了三分之二,這裏不能發生任何問題,然後是對付曹軍,如果找到曹軍的話,那麽一切問題都好解決,如果找不到的話,徐州城暫時觀望,由正在休整的雲長和翼德將軍出兵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不管是雲長還是翼德都是剛經曆過九江之戰的,而他們的對手壽春軍同樣如此,所以如果讓他們去與曹軍決戰,在士氣戰鬥意誌等方麵顯然是遜色不少的,但是對付壽春軍,卻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說道:“我讚成,但是在這件事情上,你在傳達給雲長和翼德的時候,最好還是要假托主公的名義。”
“這個……”
趙雲有些猶豫,但顯然,徐庶更清楚關張二人,不說這一仗由誰來掌握指揮權,就說假托主公名義的好處就是可要盡可能的化解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比方說指揮權,按照常理,關羽必然是本戰的主將,不僅因為他的資曆老,更因為他手中掌握了重兵,徐州三分之二的兵力,而且還是中領軍,對他下命令,本來就是僭越,到時候出現問題了,那可就是他的問題,如果徐州戰場之上,劉瀾不在,他趙雲確實當得起這個主帥,但關羽在,所有人都要聽他的。
當然現在的關羽說白了隻是在休整,參不參加徐州之戰,那都是主公來決定,所以在這件事情之上,在劉瀾沒有明確命令的前提下,他善意的去提醒是不行的,隻能假托主公的命令來讓關羽知曉,這件事是主公的命令,而出於機密,所以需要他代為轉達。
至於張飛那裏,就更不要說了,想讓張飛不折不扣做什麽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和主公扯上關係,主公會高興啊,主公心中是這麽想的啊,這是主公的命令啊,那他會比任何人都上心,甚至會做到最好乃至極致。
可以說徐庶從之前不受人待見到現在能在劉瀾帳下坐穩軍師的位置,就是摸到了這幾位將領的喜好,他知道該如何讓他們百倍用命,這可不是手段,這是對人心的把握,起初,徐庶並不會太明白,年紀輕,做什麽事情都談仁義,隻以為聖人教義能夠讓他取得成功,但後來連他自己都開始懷疑了,對就是對聖人教義開始懷疑了,很多事情不是聖人說的不對,而是這番話要對什麽人說,你去對飽讀詩書的士子說,那肯定對,因為大家都是這般要求自己的,可你去對這些戰場之上殺人不眨眼的士兵去說什麽仁義道德,誰會聽你的?
最初徐庶還很傻很天真的時候以為仁義能解決一切問題,他也相信仁義可以化解很多麻煩,但後來,他發現自己錯了,他太過盲信了,因為他所要麵對的人,他們不信奉這些,也不依賴這些,你對他們說這些,人家隻會把你當做傻子。
想讓他們認可你,首先你要從他們的角度去想問題,而不是你自己的角度,不然就算你能明辨是非,可是你說出來,那就是矯情,所以當他慢慢與他們接觸,從士兵到軍官,從部曲督到關張趙,他漸漸發現,部隊裏沒什麽仁義道德可言,他們真正可以依賴的,唯有手中的環手刀。
當然現在的關羽說白了隻是在休整,參不參加徐州之戰,那都是主公來決定,所以在這件事情之上,在劉瀾沒有明確命令的前提下,他善意的去提醒是不行的,隻能假托主公的命令來讓關羽知曉,這件事是主公的命令,而出於機密,所以需要他代為轉達。
至於張飛那裏,就更不要說了,想讓張飛不折不扣做什麽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和主公扯上關係,主公會高興啊,主公心中是這麽想的啊,這是主公的命令啊,那他會比任何人都上心,甚至會做到最好乃至極致。
可以說徐庶從之前不受人待見到現在能在劉瀾帳下坐穩軍師的位置,就是摸到了這幾位將領的喜好,他知道該如何讓他們百倍用命,這可不是手段,這是對人心的把握,起初,徐庶並不會太明白,年紀輕,做什麽事情都談仁義,隻以為聖人教義能夠讓他取得成功,但後來連他自己都開始懷疑了,對就是對聖人教義開始懷疑了,很多事情不是聖人說的不對,而是這番話要對什麽人說,你去對飽讀詩書的士子說,那肯定對,因為大家都是這般要求自己的,可你去對這些戰場之上殺人不眨眼的士兵去說什麽仁義道德,誰會聽你的?
最初徐庶還很傻很天真的時候以為仁義能解決一切問題,他也相信仁義可以化解很多麻煩,但後來,他發現自己錯了,他太過盲信了,因為他所要麵對的人,他們不信奉這些,也不依賴這些,你對他們說這些,人家隻會把你當做傻子。
想讓他們認可你,首先你要從他們的角度去想問題,而不是你自己的角度,不然就算你能明辨是非,可是你說出來,那就是矯情,所以當他慢慢與他們接觸,從士兵到軍官,從部曲督到關張趙,他漸漸發現,部隊裏沒什麽仁義道德可言,他們真正可以依賴的,唯有手中的環手刀。
劉瀾背著手,轉身下了城樓,喜怒不形於色,這就是現在的他,至於黃忠也沒什麽對與錯之分,畢竟他的出發點是好的,而且結果也是不錯的,也許曾幾何時劉瀾有些許無奈,但他心裏有數,這就是黃忠的風格,他懂得如何去替自己分憂,說實話,他和張飛許褚有些想,但也有些不同,張飛和許褚,對於他的命令是無條件去完成的,不會去管任何後過,你可以說他們想不到,但是黃忠不一樣,他就算想到了,也不會退縮。
劉瀾心中感歎著,這樣的人,是他以往從未遇到過的,在某些事情上,為達目的,他可以做到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是不擇手段,這會讓人有些擔心,不過大家現在同在一條船上,至於以後可能會出現的危機,交由時間,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劉瀾下了城樓,並沒有打算去見見青州軍,到時候誤會隻會更多,現在看著青州這幫人好像對他惟命是從,可是他明白,隻要他一出現,勢必就會讓他們之中的某些人神經緊繃,對於接下來的徐州之戰,可不是什麽好事。
對於私曲,還是臧霸這樣的私曲,劉瀾是不可能允許的,不過這需要時間,畢竟一直對外的時候,搞這些,那就是自斷雙臂,雖然他不會用對付丹陽軍的手段對付青州軍,但是改編是遲早的事情。
劉瀾回到琅琊官邸不久,被派往趙雲處的信使便趕到了徐州城,幾名親兵領著他來到了趙雲麵前,來者趙雲認識,劉瀾身邊的親衛,笑著道:“主公有什麽吩咐?”
信使將書信遞向了趙雲,道:“主公沒有說,隻是讓卑職將這封書信交給將軍。”
“哦。”趙雲點了點頭,其實在他到來的同時,從琅琊而來的飛鴿也到了,隻不過因為幾乎是同時趕到,所以他並沒有看到飛鴿傳書的內容,接過了書信,快速將信中的內容掃了一眼,臉色變得難看起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問道:“主公還有什麽話吩咐?
信上的內容其實寫的並不是多麽詳細,所以他要確定,不過對方卻開始搖頭,主公沒有對他透露一個字,而且木盒的蠟封還是完整的,他也不可能知曉信中的內容,所以也就可以說,這件事他需要在大海裏撈針,至於能不能找到所謂的曹軍主力,都是未知數的,甚至那南下的曹軍到底存不存在都是未知數的。
趙雲歎了口氣,道:“我已經知曉了,你回去告訴主公,就說我會盡力的。”
來人不慌不忙,又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道:“這是主公的第二封信。”
這情況及其特殊,但是趙雲經曆這麽多,又如何不知曉這是怎麽回事,如果他不說之前那番話,會盡力完成第一封書信內容的話,信使是不會掏出這份書信的,這到不是信使疏漏,反而是主公對他有過叮囑。
趙雲接過第二封書信之後,快速瀏覽起來,這一封書信,則讓他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其實內容很簡單,就是讓他與張飛、關羽取得聯係,如果在找不到曹操主力的話,就盯住張勳,如果曹軍出現,則務必將其擊退,如果沒有出現,則不惜一切代價,要在徐州之戰開始之後將其消滅,甚至是將張勳趕回壽春。
趙雲看完書信,默默點了點頭,如果隻是大海裏撈針,他不可能有什麽結果,畢竟曹軍想要在兗州躲起來的話,有一千一萬種辦法來躲避他們的斥候偵查,試問連內衛諜子都察覺不出他們的存在,靠斥候又怎麽可能找出他們的蹤影,所以這件事十有八九是要無疾而終的,但是如果是從一開始防禦重心就是壽春軍的話,那麽能不能找到曹軍就不在重要。
這一刻,趙雲可以說徹底明白了劉瀾的心思,他這就是要拿壽春軍下手,至於曹操對他的威脅,其實並不他並不害怕,因為曹操對他的威脅,不大,因為劉瀾已經用袁紹對他進行的抑製,到時候他們隻要能將張勳的壽春軍擊退,那麽在雙重威脅之下,曹操敢不退步?
趙雲深深地望了信使一眼,轉向侍衛,一擺手,道:“帶她下去好生休息,安排最好的廂房和夥食。”
“諾!”
信使退了下去,趙雲派人去接來了軍師徐庶,這幾日因為應酬從許都董承派來的使節,徐庶可以說是真的有些焦頭爛額,和這樣的人打交道,他這位智囊還真有些力不從心,今日又與他喝著酒時,突然聽聞趙雲有事相商,這簡直就是在接她脫離苦海,打了一聲招呼,匆匆忙忙便離開了驛館。
一路以最快的速度逃也似的來到了郡守府,在中堂見到了趙雲,還沒開口,趙雲已經把一切一五一十告訴了他,令徐庶有些沒有預料到的是劉瀾會有這兩道思慮深遠的命令傳來,可以說從一開始他們在協商的時候就覺得可以在兩軍之中做些文章,而現在的局勢,這辦法更是完全可行,可以說劉瀾已經完全看透了曹操的心思,現在的曹操確實有些托大了,如果這一仗是劉瀾主攻的話,他們兩家聯軍也許還能有機會,但偏生他們要選擇主動進攻,那麽在合兵之後實力也不過持平的前提下,劉瀾有許多辦法來對付他們,就算曹操能執掌兩軍大權。
坐了下來的徐庶說道:“主公的決定我完全支持,不過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子龍打算怎麽做?”
“主公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雖然我肩負著守土之責,而且不管是琅琊還是下邳隻要出現任何不利軍情,我居中都可以策應,如果擅離,反倒不美,而下邳的關羽和廣陵張飛卻沒有這些困擾,我想尋找曹軍的事情,我可以派斥候入兗州,但對付壽春軍,我覺得還是交給雲長和翼德最好。”
聽了趙雲的打算,徐庶沉吟半晌,趙雲不打算出兵,是持重之語,尤其徐州城幹係重大,所有的糧草輜重這裏可存有了三分之二,這裏不能發生任何問題,然後是對付曹軍,如果找到曹軍的話,那麽一切問題都好解決,如果找不到的話,徐州城暫時觀望,由正在休整的雲長和翼德將軍出兵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不管是雲長還是翼德都是剛經曆過九江之戰的,而他們的對手壽春軍同樣如此,所以如果讓他們去與曹軍決戰,在士氣戰鬥意誌等方麵顯然是遜色不少的,但是對付壽春軍,卻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說道:“我讚成,但是在這件事情上,你在傳達給雲長和翼德的時候,最好還是要假托主公的名義。”
“這個……”
趙雲有些猶豫,但顯然,徐庶更清楚關張二人,不說這一仗由誰來掌握指揮權,就說假托主公名義的好處就是可要盡可能的化解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比方說指揮權,按照常理,關羽必然是本戰的主將,不僅因為他的資曆老,更因為他手中掌握了重兵,徐州三分之二的兵力,而且還是中領軍,對他下命令,本來就是僭越,到時候出現問題了,那可就是他的問題,如果徐州戰場之上,劉瀾不在,他趙雲確實當得起這個主帥,但關羽在,所有人都要聽他的。
當然現在的關羽說白了隻是在休整,參不參加徐州之戰,那都是主公來決定,所以在這件事情之上,在劉瀾沒有明確命令的前提下,他善意的去提醒是不行的,隻能假托主公的命令來讓關羽知曉,這件事是主公的命令,而出於機密,所以需要他代為轉達。
至於張飛那裏,就更不要說了,想讓張飛不折不扣做什麽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和主公扯上關係,主公會高興啊,主公心中是這麽想的啊,這是主公的命令啊,那他會比任何人都上心,甚至會做到最好乃至極致。
可以說徐庶從之前不受人待見到現在能在劉瀾帳下坐穩軍師的位置,就是摸到了這幾位將領的喜好,他知道該如何讓他們百倍用命,這可不是手段,這是對人心的把握,起初,徐庶並不會太明白,年紀輕,做什麽事情都談仁義,隻以為聖人教義能夠讓他取得成功,但後來連他自己都開始懷疑了,對就是對聖人教義開始懷疑了,很多事情不是聖人說的不對,而是這番話要對什麽人說,你去對飽讀詩書的士子說,那肯定對,因為大家都是這般要求自己的,可你去對這些戰場之上殺人不眨眼的士兵去說什麽仁義道德,誰會聽你的?
最初徐庶還很傻很天真的時候以為仁義能解決一切問題,他也相信仁義可以化解很多麻煩,但後來,他發現自己錯了,他太過盲信了,因為他所要麵對的人,他們不信奉這些,也不依賴這些,你對他們說這些,人家隻會把你當做傻子。
想讓他們認可你,首先你要從他們的角度去想問題,而不是你自己的角度,不然就算你能明辨是非,可是你說出來,那就是矯情,所以當他慢慢與他們接觸,從士兵到軍官,從部曲督到關張趙,他漸漸發現,部隊裏沒什麽仁義道德可言,他們真正可以依賴的,唯有手中的環手刀。
當然現在的關羽說白了隻是在休整,參不參加徐州之戰,那都是主公來決定,所以在這件事情之上,在劉瀾沒有明確命令的前提下,他善意的去提醒是不行的,隻能假托主公的命令來讓關羽知曉,這件事是主公的命令,而出於機密,所以需要他代為轉達。
至於張飛那裏,就更不要說了,想讓張飛不折不扣做什麽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和主公扯上關係,主公會高興啊,主公心中是這麽想的啊,這是主公的命令啊,那他會比任何人都上心,甚至會做到最好乃至極致。
可以說徐庶從之前不受人待見到現在能在劉瀾帳下坐穩軍師的位置,就是摸到了這幾位將領的喜好,他知道該如何讓他們百倍用命,這可不是手段,這是對人心的把握,起初,徐庶並不會太明白,年紀輕,做什麽事情都談仁義,隻以為聖人教義能夠讓他取得成功,但後來連他自己都開始懷疑了,對就是對聖人教義開始懷疑了,很多事情不是聖人說的不對,而是這番話要對什麽人說,你去對飽讀詩書的士子說,那肯定對,因為大家都是這般要求自己的,可你去對這些戰場之上殺人不眨眼的士兵去說什麽仁義道德,誰會聽你的?
最初徐庶還很傻很天真的時候以為仁義能解決一切問題,他也相信仁義可以化解很多麻煩,但後來,他發現自己錯了,他太過盲信了,因為他所要麵對的人,他們不信奉這些,也不依賴這些,你對他們說這些,人家隻會把你當做傻子。
想讓他們認可你,首先你要從他們的角度去想問題,而不是你自己的角度,不然就算你能明辨是非,可是你說出來,那就是矯情,所以當他慢慢與他們接觸,從士兵到軍官,從部曲督到關張趙,他漸漸發現,部隊裏沒什麽仁義道德可言,他們真正可以依賴的,唯有手中的環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