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派出的騎兵在外,可袁術派出的部隊卻一點消息都沒有,他隻能不斷催楊弘,而再由楊弘轉給袁術,袁術再下令催張勳,一來二去,曹操自然等不來任何消息。
而在壽春內部,其實對於徐州之戰的反應依舊強烈,尤其是在主戰的楊弘前往兗州之後,內部的反對聲音越來越大,尤其是對於聯合曹操攻打徐州,更是被他們視作引狼入室,如果曹操最初出兵隻是為了救他們與水火的話,那麽他們確實該感激,可如果隻是為了去對付劉瀾的話,那麽絕不能中了曹操的詭計。
畢竟曹操其人,吃人可是連骨頭都不吐,到時候他們能得到什麽好處?
說實話,沒有了楊弘,袁術在壽春真的被影響了,甚至開始有些矛盾,可他也知道,他們說的對,可是對他們最大的威脅終歸還是劉瀾,換一個角度來看,被劉瀾擊敗了,他是沒有任何活路的,可是被曹操擊敗了,至少還能給他一條生路,雖然不可能在有什麽高官厚祿,但給他一個虛職,任一個雜號將軍還是可能的,最不濟也能去當個富家翁安享晚年。
袁術很明白自己該幹什麽不該做什麽,既然劉瀾不讓他好過,那麽他就算拚盡身家性命也絕不能讓他好過。
重要的是,現在的曹操並不能與當年相提並論,他承認曹軍當年確實讓他很難看,但是別忘了當年可有著袁紹朱靈部協作,看起來他的實力和曹操相當,其實曹操實力再他之上,但如今,他們出兵五萬,而曹操也不過是五萬兵力,不相上下,對付劉瀾雖然不敢說十拿九穩,但也有一戰之力,如果能擊敗劉瀾,那麽曹操又憑什麽和他們爭徐州?到時候除了平分徐州,曹操敢再和他去爭徐州?
那個時候,曹操沒那個實力,就算翻臉也是數年之後,而有了一年半載的時間,兩家就算真的交戰,曹操難道真有把握?更何況還有一個袁紹呢,以前曹操也許還能和袁紹一起對付他,但是到那個時候,恐怕曹操先得想著該如何拉攏自己來對付袁紹才是。
袁術根本就無須過多考慮,也不願再多聽他們的解釋,甚至當眾對他們說出不要再來逼我這樣的話,壽春眾人,跟隨袁術多年,就算不了解他的脾性,可話都說到這種程度,再勸下去,袁術如果有耐心,也不過是敷衍幾句,沒耐心,直接翻臉,到時候隻會是給自己找麻煩,眼見如此,雖然心中滿是失望之情,卻隻得躬身告退。
徐州之戰,最終的走向會如何,成為很多人要麵對的一道坎,他們雖然回到府中,卻一直在考慮著一旦再敗劉瀾手中,他們就真的要考慮後路了。
這不是危言損聽,這是最現實的問題,雖然與曹操聯合看上去聲勢浩大,可是從各方麵單拎出來看,並沒有戰勝劉瀾的實力。
這是最現實的問題,如果再敗給劉瀾的話,那壽春可就真到了生死關頭的時刻,他們就算不為前程考慮,但也得喂家人去想,這無關大是大非,投靠哪一方勢力,甚至改換門庭已經成為很多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袁術處遲遲沒有進展,而在費縣,也陷入到僵局,當然,在沒有察覺城外有敵軍伏兵的消息之後,曹操還是果斷下令,第二日由夏侯惇出城與敵軍進行交戰,來試探敵軍的真實意圖。
按正常情況,劉瀾既然敢派近衛軍來,那麽就算城外沒有伏兵,那也一定是大部隊正在路上的情況,不然近衛軍實在沒必要過來,換了他,是不會來主動挑釁的,除非劉瀾已經知道他在費縣並沒有多少兵力,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很可能曹仁那邊的行蹤已經暴露,不過這一點應該不會。
第二日一早,夏侯惇親自披掛上陣,出城交戰,而在城外,整裝的杜義很快就從帳下口中得到這樣的消息,遠眺費縣,浩浩蕩蕩出城的士兵最少有上萬人,他們這三千騎兵能吸引曹軍大規模部隊出城應戰有些超乎杜義的預料。
從昨天的情況來看,曹軍是很謹慎的,一臉派出數支斥候部隊進行偵查,雖然杜義沒有理會,但看得出,他們顯然是發覺了自己並沒有後援,所以出城來戰,就是要給予他們當頭棒喝。
杜義眼珠急轉,立即指揮部隊做好撤退的準備,與夏侯惇主力交鋒,他沒有勝算,而且可能還會全軍覆沒,但如果先撤退的話,就能打亂夏侯惇的部署,就算他不敢來追,那麽到時候殺他們一個回頭,能俘虜幾敵兵將,也就能回去完成使命了。
而且,費縣的兵力應該有六萬人,而眼前最少得有一萬五甚至更多,但他們都是步兵,這樣交戰,如果他們撤退的話,肯定追趕不上,可杜義心中卻有一點擔心,如果敵軍另有安排呢,或者他們昨夜就已經暗中調出了少部主力,繞道他們身後,這樣的話,一旦他下令撤兵,曹軍很可能會對他們進行合圍。
而且他現在所處的位置,恰好是在敵軍前沿巡哨和費縣之間,就算沒有敵軍主力繞道身後,可如果夏侯惇讓這些巡哨進行阻截的話,不需要拖延太久的世家,就能追趕上他們,讓他們有來無回。
杜義在敵軍快速集結的一刻快速打開地圖,說實話這一仗他是有些冒險的,雖然黃忠默許,但他明白這一仗不是來和曹操硬拚來的,可他卻低估了對手,他們並沒有上當,反而十分謹慎,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能否達成目的已經是後話了,安全才至關重要。
劉瀾絕不會想到,徐州之戰會以這樣一種方式開啟,也許曹操會把這一次近衛軍的出現看做是劉瀾小試牛刀的一次警告,既然他出現了所以就肯定要讓他明白什麽是恐懼。
盯著地圖的杜義手掌直接按在在邊境線上曹軍的巡哨所,高喊,道:“柳潭,你現在帶上一曲部隊,去把這些哨所都給我毀了,路上遇到的敵軍斥候一個不留!“
“諾!”
柳潭帶著五千近衛軍離去,不管做出何種猜測,他首先要保證的是後路的暢通,隻有如此才能與曹操交戰,這一次確實是他魯莽了,不管他是否想到的決定完美還是愚蠢,首先是他低估了曹操,這樣的對手,是他在遼東時所沒有遇到過的。
其實從他到劉瀾身邊的第一天起,不管是他大哥杜普還是許褚,都對他有過提醒,他所麵對的敵人,不再是遼東的胡人,他必須要有所轉變,不能再拿對付胡人那一套來麵對現在的對手,但是他還是犯了錯。
這一點實話實說,連劉瀾都吃過虧,那就是討董時遇到的徐榮,才發現,不是他和龍騎軍真的所向披靡,而是遇到的對手太弱了。
按道理,這一次主動挑釁,杜義犯了錯,可黃忠不應該看不出來啊,但他卻並沒有進行勸阻,說白了,這還是因為劉瀾的命令,所以他會不惜任何代價來完成,所以他是明知就範,當然首先他是知曉,近衛軍會是比較安全的,因為他們是騎兵,來去如風,也許抓舌頭要難些,可要保證自己安全,那還不簡單?
除非是他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想撤,不然誰能攔得下他們來。
而杜義把問題想複雜,或者說是想簡單,是他壓根就沒想過曹操會派出五倍的兗州軍來迎戰他們,這如果是在遼東和胡人交戰,地方就算不派出同等數量的胡騎先來衝殺一陣,也隻會派出一倍的兵力來迎戰,不然會被瞧不起,可這樣的情況,顯然是不會在中原戰場出現。
不要說是熟讀孫子兵法的將軍們,就連婦孺也知道該用何種方式去戰勝自己的敵人。
敵軍在集結,五個大型方陣,井然有序的排列起來,雖然離得很遠,但是那高亢的吆喝聲還是傳到了他們耳中,那是佰長千長的身影,在指揮著部隊進行著集結,隻是極為短暫的瞬間,方陣便集結,開始前進,如果猛獸一樣,緩慢而悄無聲息,向著獵物靠近。
這又是與遼東時所遇到的敵人不同之處,說實話杜義來到主公身邊也不過一年半,參加的戰鬥除了第二次徐州之戰,真正交手的敵人還都是遼東的胡人,就算是第二次徐州之戰,那也是和陷陣營交鋒,但和陷陣營交鋒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以三千戰敵人八百,他自己一人就砍殺了數十名敵人,可類似現在的情況,卻並沒有出現過。
敵人沒有向胡人那樣衝殺過來,同時也沒有像陷陣營那樣進攻,而是緩慢並始終保持著隊形,龜步一樣緩慢向他們靠近。
這個速度,別說是一兩個時辰,就算是到了下午朝食的時候能蠕動到他們麵前都難,但是杜義卻不敢大意,他不斷提醒著士兵們,不可大意,也許敵人這就是在麻痹我們,當我們有所放鬆時,他們便會快速進攻。
雖然杜義如此說,但他覺得敵人最大的可能還是想著緩緩靠近他們,先不讓他受到驚擾,在到達一個他們認為比較合適的距離之後,就會大舉進攻。
不過杜義不可能給他這樣計劃,他在等著消息,柳潭的消息,隻要他能把背後的麻煩解決了,那他就可以安心的和夏侯惇鬥一場。
這一點實話實說,連劉瀾都吃過虧,那就是討董時遇到的徐榮,才發現,不是他和龍騎軍真的所向披靡,而是遇到的對手太弱了。
按道理,這一次主動挑釁,杜義犯了錯,可黃忠不應該看不出來啊,但他卻並沒有進行勸阻,說白了,這還是因為劉瀾的命令,所以他會不惜任何代價來完成,所以他是明知就範,當然首先他是知曉,近衛軍會是比較安全的,因為他們是騎兵,來去如風,也許抓舌頭要難些,可要保證自己安全,那還不簡單?
除非是他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想撤,不然誰能攔得下他們來。
而杜義把問題想複雜,或者說是想簡單,是他壓根就沒想過曹操會派出五倍的兗州軍來迎戰他們,這如果是在遼東和胡人交戰,地方就算不派出同等數量的胡騎先來衝殺一陣,也隻會派出一倍的兵力來迎戰,不然會被瞧不起,可這樣的情況,顯然是不會在中原戰場出現。
不要說是熟讀孫子兵法的將軍們,就連婦孺也知道該用何種方式去戰勝自己的敵人。
敵軍在集結,五個大型方陣,井然有序的排列起來,雖然離得很遠,但是那高亢的吆喝聲還是傳到了他們耳中,那是佰長千長的身影,在指揮著部隊進行著集結,隻是極為短暫的瞬間,方陣便集結,開始前進,如果猛獸一樣,緩慢而悄無聲息,向著獵物靠近。
這又是與遼東時所遇到的敵人不同之處,說實話杜義來到主公身邊也不過一年半,參加的戰鬥除了第二次徐州之戰,真正交手的敵人還都是遼東的胡人,就算是第二次徐州之戰,那也是和陷陣營交鋒,但和陷陣營交鋒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以三千戰敵人八百,他自己一人就砍殺了數十名敵人,可類似現在的情況,卻並沒有出現過。
敵人沒有向胡人那樣衝殺過來,同時也沒有像陷陣營那樣進攻,而是緩慢並始終保持著隊形,龜步一樣緩慢向他們靠近。
這個速度,別說是一兩個時辰,就算是到了下午朝食的時候能蠕動到他們麵前都難,但是杜義卻不敢大意,他不斷提醒著士兵們,不可大意,也許敵人這就是在麻痹我們,當我們有所放鬆時,他們便會快速進攻。
雖然杜義如此說,但他覺得敵人最大的可能還是想著緩緩靠近他們,先不讓他受到驚擾,在到達一個他們認為比較合適的距離之後,就會大舉進攻。
不過杜義不可能給他這樣計劃,他在等著消息,柳潭的消息,隻要他能把背後的麻煩解決了,那他就可以安心的和夏侯惇鬥一場。
而在壽春內部,其實對於徐州之戰的反應依舊強烈,尤其是在主戰的楊弘前往兗州之後,內部的反對聲音越來越大,尤其是對於聯合曹操攻打徐州,更是被他們視作引狼入室,如果曹操最初出兵隻是為了救他們與水火的話,那麽他們確實該感激,可如果隻是為了去對付劉瀾的話,那麽絕不能中了曹操的詭計。
畢竟曹操其人,吃人可是連骨頭都不吐,到時候他們能得到什麽好處?
說實話,沒有了楊弘,袁術在壽春真的被影響了,甚至開始有些矛盾,可他也知道,他們說的對,可是對他們最大的威脅終歸還是劉瀾,換一個角度來看,被劉瀾擊敗了,他是沒有任何活路的,可是被曹操擊敗了,至少還能給他一條生路,雖然不可能在有什麽高官厚祿,但給他一個虛職,任一個雜號將軍還是可能的,最不濟也能去當個富家翁安享晚年。
袁術很明白自己該幹什麽不該做什麽,既然劉瀾不讓他好過,那麽他就算拚盡身家性命也絕不能讓他好過。
重要的是,現在的曹操並不能與當年相提並論,他承認曹軍當年確實讓他很難看,但是別忘了當年可有著袁紹朱靈部協作,看起來他的實力和曹操相當,其實曹操實力再他之上,但如今,他們出兵五萬,而曹操也不過是五萬兵力,不相上下,對付劉瀾雖然不敢說十拿九穩,但也有一戰之力,如果能擊敗劉瀾,那麽曹操又憑什麽和他們爭徐州?到時候除了平分徐州,曹操敢再和他去爭徐州?
那個時候,曹操沒那個實力,就算翻臉也是數年之後,而有了一年半載的時間,兩家就算真的交戰,曹操難道真有把握?更何況還有一個袁紹呢,以前曹操也許還能和袁紹一起對付他,但是到那個時候,恐怕曹操先得想著該如何拉攏自己來對付袁紹才是。
袁術根本就無須過多考慮,也不願再多聽他們的解釋,甚至當眾對他們說出不要再來逼我這樣的話,壽春眾人,跟隨袁術多年,就算不了解他的脾性,可話都說到這種程度,再勸下去,袁術如果有耐心,也不過是敷衍幾句,沒耐心,直接翻臉,到時候隻會是給自己找麻煩,眼見如此,雖然心中滿是失望之情,卻隻得躬身告退。
徐州之戰,最終的走向會如何,成為很多人要麵對的一道坎,他們雖然回到府中,卻一直在考慮著一旦再敗劉瀾手中,他們就真的要考慮後路了。
這不是危言損聽,這是最現實的問題,雖然與曹操聯合看上去聲勢浩大,可是從各方麵單拎出來看,並沒有戰勝劉瀾的實力。
這是最現實的問題,如果再敗給劉瀾的話,那壽春可就真到了生死關頭的時刻,他們就算不為前程考慮,但也得喂家人去想,這無關大是大非,投靠哪一方勢力,甚至改換門庭已經成為很多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袁術處遲遲沒有進展,而在費縣,也陷入到僵局,當然,在沒有察覺城外有敵軍伏兵的消息之後,曹操還是果斷下令,第二日由夏侯惇出城與敵軍進行交戰,來試探敵軍的真實意圖。
按正常情況,劉瀾既然敢派近衛軍來,那麽就算城外沒有伏兵,那也一定是大部隊正在路上的情況,不然近衛軍實在沒必要過來,換了他,是不會來主動挑釁的,除非劉瀾已經知道他在費縣並沒有多少兵力,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很可能曹仁那邊的行蹤已經暴露,不過這一點應該不會。
第二日一早,夏侯惇親自披掛上陣,出城交戰,而在城外,整裝的杜義很快就從帳下口中得到這樣的消息,遠眺費縣,浩浩蕩蕩出城的士兵最少有上萬人,他們這三千騎兵能吸引曹軍大規模部隊出城應戰有些超乎杜義的預料。
從昨天的情況來看,曹軍是很謹慎的,一臉派出數支斥候部隊進行偵查,雖然杜義沒有理會,但看得出,他們顯然是發覺了自己並沒有後援,所以出城來戰,就是要給予他們當頭棒喝。
杜義眼珠急轉,立即指揮部隊做好撤退的準備,與夏侯惇主力交鋒,他沒有勝算,而且可能還會全軍覆沒,但如果先撤退的話,就能打亂夏侯惇的部署,就算他不敢來追,那麽到時候殺他們一個回頭,能俘虜幾敵兵將,也就能回去完成使命了。
而且,費縣的兵力應該有六萬人,而眼前最少得有一萬五甚至更多,但他們都是步兵,這樣交戰,如果他們撤退的話,肯定追趕不上,可杜義心中卻有一點擔心,如果敵軍另有安排呢,或者他們昨夜就已經暗中調出了少部主力,繞道他們身後,這樣的話,一旦他下令撤兵,曹軍很可能會對他們進行合圍。
而且他現在所處的位置,恰好是在敵軍前沿巡哨和費縣之間,就算沒有敵軍主力繞道身後,可如果夏侯惇讓這些巡哨進行阻截的話,不需要拖延太久的世家,就能追趕上他們,讓他們有來無回。
杜義在敵軍快速集結的一刻快速打開地圖,說實話這一仗他是有些冒險的,雖然黃忠默許,但他明白這一仗不是來和曹操硬拚來的,可他卻低估了對手,他們並沒有上當,反而十分謹慎,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能否達成目的已經是後話了,安全才至關重要。
劉瀾絕不會想到,徐州之戰會以這樣一種方式開啟,也許曹操會把這一次近衛軍的出現看做是劉瀾小試牛刀的一次警告,既然他出現了所以就肯定要讓他明白什麽是恐懼。
盯著地圖的杜義手掌直接按在在邊境線上曹軍的巡哨所,高喊,道:“柳潭,你現在帶上一曲部隊,去把這些哨所都給我毀了,路上遇到的敵軍斥候一個不留!“
“諾!”
柳潭帶著五千近衛軍離去,不管做出何種猜測,他首先要保證的是後路的暢通,隻有如此才能與曹操交戰,這一次確實是他魯莽了,不管他是否想到的決定完美還是愚蠢,首先是他低估了曹操,這樣的對手,是他在遼東時所沒有遇到過的。
其實從他到劉瀾身邊的第一天起,不管是他大哥杜普還是許褚,都對他有過提醒,他所麵對的敵人,不再是遼東的胡人,他必須要有所轉變,不能再拿對付胡人那一套來麵對現在的對手,但是他還是犯了錯。
這一點實話實說,連劉瀾都吃過虧,那就是討董時遇到的徐榮,才發現,不是他和龍騎軍真的所向披靡,而是遇到的對手太弱了。
按道理,這一次主動挑釁,杜義犯了錯,可黃忠不應該看不出來啊,但他卻並沒有進行勸阻,說白了,這還是因為劉瀾的命令,所以他會不惜任何代價來完成,所以他是明知就範,當然首先他是知曉,近衛軍會是比較安全的,因為他們是騎兵,來去如風,也許抓舌頭要難些,可要保證自己安全,那還不簡單?
除非是他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想撤,不然誰能攔得下他們來。
而杜義把問題想複雜,或者說是想簡單,是他壓根就沒想過曹操會派出五倍的兗州軍來迎戰他們,這如果是在遼東和胡人交戰,地方就算不派出同等數量的胡騎先來衝殺一陣,也隻會派出一倍的兵力來迎戰,不然會被瞧不起,可這樣的情況,顯然是不會在中原戰場出現。
不要說是熟讀孫子兵法的將軍們,就連婦孺也知道該用何種方式去戰勝自己的敵人。
敵軍在集結,五個大型方陣,井然有序的排列起來,雖然離得很遠,但是那高亢的吆喝聲還是傳到了他們耳中,那是佰長千長的身影,在指揮著部隊進行著集結,隻是極為短暫的瞬間,方陣便集結,開始前進,如果猛獸一樣,緩慢而悄無聲息,向著獵物靠近。
這又是與遼東時所遇到的敵人不同之處,說實話杜義來到主公身邊也不過一年半,參加的戰鬥除了第二次徐州之戰,真正交手的敵人還都是遼東的胡人,就算是第二次徐州之戰,那也是和陷陣營交鋒,但和陷陣營交鋒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以三千戰敵人八百,他自己一人就砍殺了數十名敵人,可類似現在的情況,卻並沒有出現過。
敵人沒有向胡人那樣衝殺過來,同時也沒有像陷陣營那樣進攻,而是緩慢並始終保持著隊形,龜步一樣緩慢向他們靠近。
這個速度,別說是一兩個時辰,就算是到了下午朝食的時候能蠕動到他們麵前都難,但是杜義卻不敢大意,他不斷提醒著士兵們,不可大意,也許敵人這就是在麻痹我們,當我們有所放鬆時,他們便會快速進攻。
雖然杜義如此說,但他覺得敵人最大的可能還是想著緩緩靠近他們,先不讓他受到驚擾,在到達一個他們認為比較合適的距離之後,就會大舉進攻。
不過杜義不可能給他這樣計劃,他在等著消息,柳潭的消息,隻要他能把背後的麻煩解決了,那他就可以安心的和夏侯惇鬥一場。
這一點實話實說,連劉瀾都吃過虧,那就是討董時遇到的徐榮,才發現,不是他和龍騎軍真的所向披靡,而是遇到的對手太弱了。
按道理,這一次主動挑釁,杜義犯了錯,可黃忠不應該看不出來啊,但他卻並沒有進行勸阻,說白了,這還是因為劉瀾的命令,所以他會不惜任何代價來完成,所以他是明知就範,當然首先他是知曉,近衛軍會是比較安全的,因為他們是騎兵,來去如風,也許抓舌頭要難些,可要保證自己安全,那還不簡單?
除非是他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想撤,不然誰能攔得下他們來。
而杜義把問題想複雜,或者說是想簡單,是他壓根就沒想過曹操會派出五倍的兗州軍來迎戰他們,這如果是在遼東和胡人交戰,地方就算不派出同等數量的胡騎先來衝殺一陣,也隻會派出一倍的兵力來迎戰,不然會被瞧不起,可這樣的情況,顯然是不會在中原戰場出現。
不要說是熟讀孫子兵法的將軍們,就連婦孺也知道該用何種方式去戰勝自己的敵人。
敵軍在集結,五個大型方陣,井然有序的排列起來,雖然離得很遠,但是那高亢的吆喝聲還是傳到了他們耳中,那是佰長千長的身影,在指揮著部隊進行著集結,隻是極為短暫的瞬間,方陣便集結,開始前進,如果猛獸一樣,緩慢而悄無聲息,向著獵物靠近。
這又是與遼東時所遇到的敵人不同之處,說實話杜義來到主公身邊也不過一年半,參加的戰鬥除了第二次徐州之戰,真正交手的敵人還都是遼東的胡人,就算是第二次徐州之戰,那也是和陷陣營交鋒,但和陷陣營交鋒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以三千戰敵人八百,他自己一人就砍殺了數十名敵人,可類似現在的情況,卻並沒有出現過。
敵人沒有向胡人那樣衝殺過來,同時也沒有像陷陣營那樣進攻,而是緩慢並始終保持著隊形,龜步一樣緩慢向他們靠近。
這個速度,別說是一兩個時辰,就算是到了下午朝食的時候能蠕動到他們麵前都難,但是杜義卻不敢大意,他不斷提醒著士兵們,不可大意,也許敵人這就是在麻痹我們,當我們有所放鬆時,他們便會快速進攻。
雖然杜義如此說,但他覺得敵人最大的可能還是想著緩緩靠近他們,先不讓他受到驚擾,在到達一個他們認為比較合適的距離之後,就會大舉進攻。
不過杜義不可能給他這樣計劃,他在等著消息,柳潭的消息,隻要他能把背後的麻煩解決了,那他就可以安心的和夏侯惇鬥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