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和徐庶走出了房間,近衛騎傳來關於陳矯的消息,雖然不多,但也算得上是罕見了,如此平靜,居然在拿到‘尚方寶劍’的第二日回府,這事說出來,任誰也都會有所懷疑吧。
陳矯如此沉得住氣,他這回府,閉門不出,到底葫蘆裏賣著什麽藥,沒人能猜透,但可以確定,這裏邊一定是暴風雨前夕,不然絕不會這麽平靜。
也許未來十天,甚至是半個月,乃至於半年之內,陳矯都不會有所動靜,他會放任這幫胥吏們折騰,最後的折騰,這是符合常理的,站得越高,摔得越慘,他們折騰的越凶,好像在廣陵沒有誰能治得了他們了,那個時候,才會露出破綻,陳矯才能找到機會,而現在,有劉瀾在,這些地頭蛇,必然是安分的,不會有太出格的舉動,所以陳矯是不是認為現在並不是一個好時機?
劉瀾與徐庶在府內閑逛的時候笑著說道,而徐庶則搖著頭,他當然也猜不透陳矯的目的是什麽:“也許正如主公所說的那樣,他是在縱敵,讓他們放鬆警惕,但也有可能,他是在給某些人機會,看看哪些人能為其所用,哪些人又是要與他對抗到底,再分清了敵我之後,再出手時,也就能更有針對性,穩準狠,一口氣全部解決。”
“其實陳矯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廣陵人,但他在廣陵為官也不過幾個月的時間,這麽短的時間,把廣陵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官員全認清了都夠嗆,更別說調查他們是什麽黨什麽派了,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露一點馬腳,隱藏在暗地裏,找一些小魚小蝦做代言人,你把這些小魚小蝦解決了,又能如何,治標不治本,反而還打草驚蛇,到時候,人家隻會更小心,這樣一來,原本在暗麵的陳家反而到了明麵,而人家卻始終都在暗麵,你陳家就算有通天的能耐,又能拿人家怎樣,反而還會讓人家暗算。
廣陵的恩怨糾纏,絕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說起自張超時期,自那個時期,廣陵原本屬於徐州一郡的關係就變得與陶謙無比微妙,甚至相當敵對,如果不是張超自廢武功,和其兄張邈一道奪了曹操的兗州,那麽也就不會給笮融機會,所以說,廣陵有今天的情況,絕不是一兩天造成的。
再加上劉瀾在廣陵限佛,可以說,不管是與陶謙對抗還是劉瀾對抗,這幾乎是薪火相傳,如今衣缽傳到陳登,沒有了帶領他們的話事人,可是他們卻並不會有所改變,隻不過他們的對抗對象,從劉瀾變成了身在廣陵的陳登和現在的張南。
當然他們以前有張超,張超何許人也,聞名天下的河北四友,文武雙全,足智多謀,跟著他他們有實力也有能力抗衡陶謙,就算是笮融,雖然就個人的能力來說無法與張超相提並論,但他手底下有兵,一方出錢一方出人,陶謙拿他們也無可奈何。
但是現在沒有了這兩人,他們就算想抗衡,也沒誰有那個能耐站到台前,最後十有八九就要被株連九族了。要和劉瀾鬥,要和陳群甚至是劉瀾鬥,那他們就得用自己的方式,官場之爭,這才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畢竟這根世族豪門之間的明爭暗鬥差不多,也是他們的拿手好戲,隻好有他們出麵牽線,這廣陵城內上上下下的胥吏,那一個不行動起來,畢竟大家的利益都牽涉在其中,尤其是那劉瀾遷徙大量的百姓,這讓他們這些世家家中有近半數的土地成為荒地,找不到佃農了,這可觸及到他們的利益根本了,他們又怎麽可能坐視不理。
而且,隨著他親自到廣陵,說反饋來的消息也變得越來越多,對於陳群,劉瀾也開始意識到,是不是真像是一些人所說的那樣,真是他誤會了,他並沒有暗中資助廣陵的一些世家,反倒是因為他們明裏暗裏的製約讓他難以達成既定的改革,就好比在陳群的指揮下,義倉推行的效果當真不錯,可是在廣陵,從他現在手裏回饋的消息來看,義倉由官轉民這一件事情上,推進的效果不是不快,可以說,陳群在這件事情上做出了不少部署,然而最後的改革卻變成了一紙空文,而這一紙空文還不是他們沒有改製,而是在改革的時候做了手腳,也就是說從原來的官辦變民辦,變成了胥吏變平民,也就是說這也人隻不過是換了一重身份,原來負責管理與監督的那些人,如今依舊負責著管理與監督,換擋不換藥,所謂由民間來管理義倉,變成了一紙空文。
怪不得百姓那麽容易就被煽動了呢,看起來還真不是陳群放任不管或者是他在背後搗鬼,就這類的事情,別說有氏族在背後推動了,就算不推動,百姓也不會相信官府啊。
就說嘛,以他對陳登的了解,他絕不是格局太低之人,就算稍遜陳群,可也不會傻到在義倉這件事情上糊弄他啊,他怎麽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如果他真想在背地裏搞動作,完全可以在築高家堰,修破釜塘,開邗溝西道的時候稍作些小動作,可遠比義倉撈取的好處多更多,畢竟義倉也不過就是巧取些糧食,可是這些河曲如果發生洪災,那他得到的,可就是用糧食換取這些千畝良田。
可是陳登並沒有這樣做,甚至他為政廣陵,沒有在縣內添一間宅院,一畝田地,更不要說商鋪和工坊了,可以說,他這個太守,可要比現在他說任命的那些個太守廉潔太多了,如果不是發生義倉一事,劉瀾甚至還打算以他為標榜做模範呢。
現在劉瀾在今早的一些反饋信息中算是徹底看透了這一點,如果不是九江之戰,恐怕這類事情他能一早發現,但可惜,這畢竟是戰爭年代,有些事情,都是以服務戰爭為首要,這類事情被耽誤,甚至永遠也看不到一點也不奇怪,劉瀾真是清楚這一點,此刻才會如此唏噓,要知道,就在方才,陳登在他心目中,與糜竺一點區別也沒有。
不過看樣子,湖海之士的陳登終歸比糜竺糜芳兄弟的格局大得太多,當然這裏麵有沒有怕劉瀾秋後算賬就不得而知了,畢竟劉瀾用他主政一方,不說做出什麽成績,就說出現了矛盾和問題,那麽劉瀾能放過糜竺,會放過他?
以前劉瀾羽翼未豐之時,也許還會猶豫,可現在,劉瀾已經在開始整治徐州世家了,別說懲處他,就算是滿門抄斬,也一點不奇怪。甚至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劉瀾可以說會毫不心軟的殺他陳家全族。
在徐州數百年的陳家被滅族,聽起來好像天方夜譚,可這類事情在這個年代一點也不稀奇,雖然劉瀾還不是什麽帝王,可是他在徐州和土皇帝又有什麽區別,雖然帝王心術還談不上,但帝王之術的卸磨殺驢,用起來可一點也不比皇帝弱分毫。
他陳登甚至陳家被當殺,當做警告徐州世家的雞奇怪嘛,不奇怪,按道理,他最多也不過就是隻猴,可誰叫人家正在的雞把妹子都送到劉瀾的床邊了呢,如今雞變猴,他們陳家也就不管是什麽了,隻要有用,拿起來宰了再說。
好在劉瀾並沒有真的卸磨殺驢,隻是明升暗降,這是劉瀾常用的執政手段,當年對付曹豹的時候,不就是這一套?你說就曹豹那點能耐,一個兵曹就已經不堪大任了,居然在他入主徐州之後,原職不動,還給他統兵之權,這看起來是極大的信任,可說白了這何嚐不是他的陰謀,讓他去與那笮融拚命,說白了就是要他們丹陽軍內鬥罷了。
曹豹明知到劉瀾是要利用它,可他再警惕也沒用啊,最後劉瀾可就不留了一手,趁著他曹豹攻城不利就把他拿下了?
他陳登現在去秣陵,這一去,說好聽是入了將軍府,說不好聽就是等著劉瀾像對付曹豹一樣對付他。
當然陳登要比曹豹坦然,他明白自己的可用之處,也明白當劉瀾動手之時該如何去說服他,事情其實很簡單,不過看樣子他把事情想複雜了,現在當劉瀾親自到了廣陵之後,一切也就變得格外簡單起來。
劉瀾解除了對陳登的誤解,甚至在徐州太守的任命之上有了新的想法,不過這件事情並非是當務之急,最後到底是陳登還是陳矯或是趙雲,那都是後話,眼下他要做的,不說徐州之戰,在廣陵就有許多麻煩事情,雖然不需要他去處理,但有些事情還得要他來把控大局,也就是說他不需要出麵,不動用近衛軍,不管是張南和陳矯,雖然全權交給了兩人,可他們的動向得明白啊。
徐庶笑道:“其實,隻要主公把張南這裏解決好,廣陵應該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問題,畢竟張南一直在軍隊,並沒有治理郡縣的經驗,而陳矯就不同了,這些年也算是從文吏一步步升上來的,雖然格局難免不如陳登,可我看廣陵這件事情,其實根子裏還在與掌權者是不是真的打算變,陳登想變,可又苦於不敢讓廣陵出亂……“
徐庶沒在往下說了,但他的空白餘韻其實劉瀾現在也算是終於能夠理解了,因為徐州四大世家,在徐州的影響力是空前無比的,這是人盡皆知,劉瀾用陳登到廣陵,就是看重了這一點,用他來鎮住當時剛奪下的廣陵,也算是安撫民心吧,然而他當時卻並不知其實廣陵一郡與徐州的關係十分微妙。
可偏生,劉瀾初來乍到,當時他連徐州這灘渾水都還沒有摸太清呢,更別說廣陵了,所以這是陳登最苦惱的地方,他在廣陵,首先要做出成績,這才不負劉瀾的信任,卻又不能讓廣陵亂,亂了,那劉瀾自然就會認為陳登搗鬼,畢竟他在徐州的影響力,沒有他的按照指示,廣陵人尤其是廣陵的世家怎麽可能生亂呢?
恰恰是因為這一點,才是造成陳登始終沒有改革義倉的原因所在,至於他培植勢力,與其說是無奈之舉,倒不如說是他隻有大量任用心腹,才能穩定住廣陵的局麵。
現在的劉瀾才算是徹底明白了陳矯,這陳矯聰明之處就是,他現在按兵不動,不是要摸廣陵誰是敵,他要知道誰是友,可偏生呢,有些事情,人盡皆知,就算是劉瀾也知道,但就是不能點名,這算是潛規則吧,隻有在掌握誰是友軍之後,那麽陳矯才會動手,一刀下去,就算誤傷,可其中十之七八,那絕對就是隱藏在暗中的敵。
這個時候,陳矯需要去勞心勞力?或者是在廣陵大殺一通,不管敵友,一刀下去就當真能解決問題了?
這番話,雖然是由徐庶說出來,但說實話,劉瀾的神情已經變得極為冷漠了,徐庶對此見怪不怪,甚至還能理解劉瀾此時為何會有一個這樣的反應,其實這是最正常的反應,誰叫他之前對廣陵的局麵估計不足呢,這時候知曉了結果,對陳登,自然是有些愧疚的,而從他這個冷漠的表現來看,劉瀾算是下定決心解決廣陵之事,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徐州刺史在陳群一旦離開之後,看來是不用再去考慮其他了,陳登為刺史,陳矯為別駕。
好半晌之後,劉瀾突然在官邸的廊道中,停了下來,歎了一聲。
他在陳登的事情上,是苦思冥想了許久,硬是處心積慮的把他給調到了秣陵,現在卻發現是自己聰明反被聰明誤,險先鑄成大錯,如果當時他真的不管不顧,連陳家也一道懲治了,那他可不敢去想後果了。
廣陵的麻煩在加上徐州的麻煩,一時間都會發生,到時可就真是雪上加霜啊。
“好在我這人終歸不是那卸磨殺驢之人,不然現在說什麽也於事無補了。“劉瀾自嘲一笑,道:“說實話,當年初出茅廬,什麽也不怕,敢闖敢拚,就算輸了,大不了回礦山重頭再來,老子還是一條好漢,可好不容易爭來了地盤,就怕了,不敢衝了也不敢闖了,甚至變得謹小慎微了,害怕到手的一切最終都變成一場空,原以為這一切束縛了我的手腳,但現在看起來,官越做越大,膽子越來越小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陳矯如此沉得住氣,他這回府,閉門不出,到底葫蘆裏賣著什麽藥,沒人能猜透,但可以確定,這裏邊一定是暴風雨前夕,不然絕不會這麽平靜。
也許未來十天,甚至是半個月,乃至於半年之內,陳矯都不會有所動靜,他會放任這幫胥吏們折騰,最後的折騰,這是符合常理的,站得越高,摔得越慘,他們折騰的越凶,好像在廣陵沒有誰能治得了他們了,那個時候,才會露出破綻,陳矯才能找到機會,而現在,有劉瀾在,這些地頭蛇,必然是安分的,不會有太出格的舉動,所以陳矯是不是認為現在並不是一個好時機?
劉瀾與徐庶在府內閑逛的時候笑著說道,而徐庶則搖著頭,他當然也猜不透陳矯的目的是什麽:“也許正如主公所說的那樣,他是在縱敵,讓他們放鬆警惕,但也有可能,他是在給某些人機會,看看哪些人能為其所用,哪些人又是要與他對抗到底,再分清了敵我之後,再出手時,也就能更有針對性,穩準狠,一口氣全部解決。”
“其實陳矯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廣陵人,但他在廣陵為官也不過幾個月的時間,這麽短的時間,把廣陵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官員全認清了都夠嗆,更別說調查他們是什麽黨什麽派了,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露一點馬腳,隱藏在暗地裏,找一些小魚小蝦做代言人,你把這些小魚小蝦解決了,又能如何,治標不治本,反而還打草驚蛇,到時候,人家隻會更小心,這樣一來,原本在暗麵的陳家反而到了明麵,而人家卻始終都在暗麵,你陳家就算有通天的能耐,又能拿人家怎樣,反而還會讓人家暗算。
廣陵的恩怨糾纏,絕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說起自張超時期,自那個時期,廣陵原本屬於徐州一郡的關係就變得與陶謙無比微妙,甚至相當敵對,如果不是張超自廢武功,和其兄張邈一道奪了曹操的兗州,那麽也就不會給笮融機會,所以說,廣陵有今天的情況,絕不是一兩天造成的。
再加上劉瀾在廣陵限佛,可以說,不管是與陶謙對抗還是劉瀾對抗,這幾乎是薪火相傳,如今衣缽傳到陳登,沒有了帶領他們的話事人,可是他們卻並不會有所改變,隻不過他們的對抗對象,從劉瀾變成了身在廣陵的陳登和現在的張南。
當然他們以前有張超,張超何許人也,聞名天下的河北四友,文武雙全,足智多謀,跟著他他們有實力也有能力抗衡陶謙,就算是笮融,雖然就個人的能力來說無法與張超相提並論,但他手底下有兵,一方出錢一方出人,陶謙拿他們也無可奈何。
但是現在沒有了這兩人,他們就算想抗衡,也沒誰有那個能耐站到台前,最後十有八九就要被株連九族了。要和劉瀾鬥,要和陳群甚至是劉瀾鬥,那他們就得用自己的方式,官場之爭,這才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畢竟這根世族豪門之間的明爭暗鬥差不多,也是他們的拿手好戲,隻好有他們出麵牽線,這廣陵城內上上下下的胥吏,那一個不行動起來,畢竟大家的利益都牽涉在其中,尤其是那劉瀾遷徙大量的百姓,這讓他們這些世家家中有近半數的土地成為荒地,找不到佃農了,這可觸及到他們的利益根本了,他們又怎麽可能坐視不理。
而且,隨著他親自到廣陵,說反饋來的消息也變得越來越多,對於陳群,劉瀾也開始意識到,是不是真像是一些人所說的那樣,真是他誤會了,他並沒有暗中資助廣陵的一些世家,反倒是因為他們明裏暗裏的製約讓他難以達成既定的改革,就好比在陳群的指揮下,義倉推行的效果當真不錯,可是在廣陵,從他現在手裏回饋的消息來看,義倉由官轉民這一件事情上,推進的效果不是不快,可以說,陳群在這件事情上做出了不少部署,然而最後的改革卻變成了一紙空文,而這一紙空文還不是他們沒有改製,而是在改革的時候做了手腳,也就是說從原來的官辦變民辦,變成了胥吏變平民,也就是說這也人隻不過是換了一重身份,原來負責管理與監督的那些人,如今依舊負責著管理與監督,換擋不換藥,所謂由民間來管理義倉,變成了一紙空文。
怪不得百姓那麽容易就被煽動了呢,看起來還真不是陳群放任不管或者是他在背後搗鬼,就這類的事情,別說有氏族在背後推動了,就算不推動,百姓也不會相信官府啊。
就說嘛,以他對陳登的了解,他絕不是格局太低之人,就算稍遜陳群,可也不會傻到在義倉這件事情上糊弄他啊,他怎麽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如果他真想在背地裏搞動作,完全可以在築高家堰,修破釜塘,開邗溝西道的時候稍作些小動作,可遠比義倉撈取的好處多更多,畢竟義倉也不過就是巧取些糧食,可是這些河曲如果發生洪災,那他得到的,可就是用糧食換取這些千畝良田。
可是陳登並沒有這樣做,甚至他為政廣陵,沒有在縣內添一間宅院,一畝田地,更不要說商鋪和工坊了,可以說,他這個太守,可要比現在他說任命的那些個太守廉潔太多了,如果不是發生義倉一事,劉瀾甚至還打算以他為標榜做模範呢。
現在劉瀾在今早的一些反饋信息中算是徹底看透了這一點,如果不是九江之戰,恐怕這類事情他能一早發現,但可惜,這畢竟是戰爭年代,有些事情,都是以服務戰爭為首要,這類事情被耽誤,甚至永遠也看不到一點也不奇怪,劉瀾真是清楚這一點,此刻才會如此唏噓,要知道,就在方才,陳登在他心目中,與糜竺一點區別也沒有。
不過看樣子,湖海之士的陳登終歸比糜竺糜芳兄弟的格局大得太多,當然這裏麵有沒有怕劉瀾秋後算賬就不得而知了,畢竟劉瀾用他主政一方,不說做出什麽成績,就說出現了矛盾和問題,那麽劉瀾能放過糜竺,會放過他?
以前劉瀾羽翼未豐之時,也許還會猶豫,可現在,劉瀾已經在開始整治徐州世家了,別說懲處他,就算是滿門抄斬,也一點不奇怪。甚至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劉瀾可以說會毫不心軟的殺他陳家全族。
在徐州數百年的陳家被滅族,聽起來好像天方夜譚,可這類事情在這個年代一點也不稀奇,雖然劉瀾還不是什麽帝王,可是他在徐州和土皇帝又有什麽區別,雖然帝王心術還談不上,但帝王之術的卸磨殺驢,用起來可一點也不比皇帝弱分毫。
他陳登甚至陳家被當殺,當做警告徐州世家的雞奇怪嘛,不奇怪,按道理,他最多也不過就是隻猴,可誰叫人家正在的雞把妹子都送到劉瀾的床邊了呢,如今雞變猴,他們陳家也就不管是什麽了,隻要有用,拿起來宰了再說。
好在劉瀾並沒有真的卸磨殺驢,隻是明升暗降,這是劉瀾常用的執政手段,當年對付曹豹的時候,不就是這一套?你說就曹豹那點能耐,一個兵曹就已經不堪大任了,居然在他入主徐州之後,原職不動,還給他統兵之權,這看起來是極大的信任,可說白了這何嚐不是他的陰謀,讓他去與那笮融拚命,說白了就是要他們丹陽軍內鬥罷了。
曹豹明知到劉瀾是要利用它,可他再警惕也沒用啊,最後劉瀾可就不留了一手,趁著他曹豹攻城不利就把他拿下了?
他陳登現在去秣陵,這一去,說好聽是入了將軍府,說不好聽就是等著劉瀾像對付曹豹一樣對付他。
當然陳登要比曹豹坦然,他明白自己的可用之處,也明白當劉瀾動手之時該如何去說服他,事情其實很簡單,不過看樣子他把事情想複雜了,現在當劉瀾親自到了廣陵之後,一切也就變得格外簡單起來。
劉瀾解除了對陳登的誤解,甚至在徐州太守的任命之上有了新的想法,不過這件事情並非是當務之急,最後到底是陳登還是陳矯或是趙雲,那都是後話,眼下他要做的,不說徐州之戰,在廣陵就有許多麻煩事情,雖然不需要他去處理,但有些事情還得要他來把控大局,也就是說他不需要出麵,不動用近衛軍,不管是張南和陳矯,雖然全權交給了兩人,可他們的動向得明白啊。
徐庶笑道:“其實,隻要主公把張南這裏解決好,廣陵應該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問題,畢竟張南一直在軍隊,並沒有治理郡縣的經驗,而陳矯就不同了,這些年也算是從文吏一步步升上來的,雖然格局難免不如陳登,可我看廣陵這件事情,其實根子裏還在與掌權者是不是真的打算變,陳登想變,可又苦於不敢讓廣陵出亂……“
徐庶沒在往下說了,但他的空白餘韻其實劉瀾現在也算是終於能夠理解了,因為徐州四大世家,在徐州的影響力是空前無比的,這是人盡皆知,劉瀾用陳登到廣陵,就是看重了這一點,用他來鎮住當時剛奪下的廣陵,也算是安撫民心吧,然而他當時卻並不知其實廣陵一郡與徐州的關係十分微妙。
可偏生,劉瀾初來乍到,當時他連徐州這灘渾水都還沒有摸太清呢,更別說廣陵了,所以這是陳登最苦惱的地方,他在廣陵,首先要做出成績,這才不負劉瀾的信任,卻又不能讓廣陵亂,亂了,那劉瀾自然就會認為陳登搗鬼,畢竟他在徐州的影響力,沒有他的按照指示,廣陵人尤其是廣陵的世家怎麽可能生亂呢?
恰恰是因為這一點,才是造成陳登始終沒有改革義倉的原因所在,至於他培植勢力,與其說是無奈之舉,倒不如說是他隻有大量任用心腹,才能穩定住廣陵的局麵。
現在的劉瀾才算是徹底明白了陳矯,這陳矯聰明之處就是,他現在按兵不動,不是要摸廣陵誰是敵,他要知道誰是友,可偏生呢,有些事情,人盡皆知,就算是劉瀾也知道,但就是不能點名,這算是潛規則吧,隻有在掌握誰是友軍之後,那麽陳矯才會動手,一刀下去,就算誤傷,可其中十之七八,那絕對就是隱藏在暗中的敵。
這個時候,陳矯需要去勞心勞力?或者是在廣陵大殺一通,不管敵友,一刀下去就當真能解決問題了?
這番話,雖然是由徐庶說出來,但說實話,劉瀾的神情已經變得極為冷漠了,徐庶對此見怪不怪,甚至還能理解劉瀾此時為何會有一個這樣的反應,其實這是最正常的反應,誰叫他之前對廣陵的局麵估計不足呢,這時候知曉了結果,對陳登,自然是有些愧疚的,而從他這個冷漠的表現來看,劉瀾算是下定決心解決廣陵之事,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徐州刺史在陳群一旦離開之後,看來是不用再去考慮其他了,陳登為刺史,陳矯為別駕。
好半晌之後,劉瀾突然在官邸的廊道中,停了下來,歎了一聲。
他在陳登的事情上,是苦思冥想了許久,硬是處心積慮的把他給調到了秣陵,現在卻發現是自己聰明反被聰明誤,險先鑄成大錯,如果當時他真的不管不顧,連陳家也一道懲治了,那他可不敢去想後果了。
廣陵的麻煩在加上徐州的麻煩,一時間都會發生,到時可就真是雪上加霜啊。
“好在我這人終歸不是那卸磨殺驢之人,不然現在說什麽也於事無補了。“劉瀾自嘲一笑,道:“說實話,當年初出茅廬,什麽也不怕,敢闖敢拚,就算輸了,大不了回礦山重頭再來,老子還是一條好漢,可好不容易爭來了地盤,就怕了,不敢衝了也不敢闖了,甚至變得謹小慎微了,害怕到手的一切最終都變成一場空,原以為這一切束縛了我的手腳,但現在看起來,官越做越大,膽子越來越小也不是沒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