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王修還是黃忠,兩人都是官場老江湖,都深明為官之道,就說黃忠,他借屍還魂到了荊州,瞞過了所有人。
離開許都,這裏麵的原因很多,但終歸到底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曹操身上。
可以說這世上罵劉瀾、罵袁紹眾多,但那曹操就當真是忠心耿耿之臣?顯然不是,雖然很多人都把他看做中興之臣,但他卻不這樣認為,雖然他到現在沒有篡權之實,不像董卓,李傕、郭汜那般過分,但同樣也是當皇帝為無物,早已逾越了君臣之界,雖然他嘴上說的好聽,現在以戡亂為要務,待天下大定在還權天子,可這樣的承諾又如何能夠保證,他現在都不把天子放在眼中,不願交出權利,到時天下當真被他平定,讓聲望權利都達到巔峰的曹操交權?
癡人做夢。
而如果說曹操不忠,大奸似忠的話,又不盡然,因為他與董卓,李傕、郭汜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雖然他們忠,都不是對皇帝之忠,甚至不是對漢室江山之忠,但現在來說,曹操並沒有像此三人那般過分,可以說曹操與他們最大的區別,也許就是他更看重現在的權利。
當然了,曹操與這三人之所以不同,也許正是吸取了三人的經驗,經過這三人,他看明白了當今天下的形勢,雖然天下各地都在唱衰漢室,可他明白,漢室並沒有真正到崩潰邊緣,從身邊之人的反應就能看出來,所以曹操斷不會再犯董卓等人的錯誤,反害了自己。
反正就算他不反,現在在許都雖然沒皇帝之名,但所作所為卻有皇帝之實,如果造反,那現在的這點利益,不就都成空了嘛,換做是誰,也不會多此一舉,把自己陷入絕境。
所以,通過種種跡象,黃忠果斷離開,不願乘上曹操這艘船,因為按照現在的情況發展,他最終的結局隻有兩種,要麽就是落得一個霍光的結局,死後全族被殺,要麽就是第二個王莽,篡漢而立,所以黃忠出走,是他認為明知的選擇。
而至於投效劉瀾,絕對是機緣巧合之下做出的決定,雖然世間對劉瀾所表露出來的野心評價比曹操還要不堪,但通過了解之後,雖然劉瀾也遮遮掩掩,但是卻並沒有否認逐鹿中原的想法,這一點對黃忠來說,確實要比曹操要更好一些。
雖然他知道這是因為曹操和劉瀾兩人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結果,但這絕非關鍵,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其實是因為劉瀾對治理郡縣所表現出來的才華與頭腦,對比腐朽的大漢朝,與曹操治下的兗州,劉瀾治下表現出的勃勃生機讓他看到了改變的希望。
現在的天下,已經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時期,但不管是袁紹還是曹操,都沒這個能力,也許這就是劉瀾身邊為何會匯聚如此多人才的原因吧,不僅在治理國家這一項讓他看到希望,更在軍事上,讓他看到了其最終必會逐鹿中原的可能。
而這一點,與王修又完全一致,王修徹底轉投劉瀾,絕不是因為孔融,而是被劉瀾個人說折服,而自古以來,散財聚人,這一點劉瀾幾乎是天下各路諸侯做得最好的,從早期在遼東就能看出,現在劉瀾的左膀右臂幾乎都是那個時期投軍之人,可以說這是劉瀾成功的關鍵,有這麽一幫忠心耿耿之人輔佐,他自然要高看一頭,真說起來,曹操在散財聚人這一點上表現的也很不錯,不過他起家那還是靠著本族,說白了和袁術兄弟的沒區別,但劉瀾不同,他就是一介白丁,但能有今天,無外乎四個字:用友者霸。
在加上對劉瀾的觀察,這樣的人確實值得輔佐,而且他也並不是那欺世盜名之徒,他能有今日,每一戰下來的戰功雖然有真有偽,但不管被傳得如何神乎其神,偏離真相有多遠,但有一點卻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始終都是劉瀾。
而有著一點,就足夠了,王修為此要投效劉瀾,自然是情理之中,而且如果他不投效劉瀾,他也不可能這麽安心的留他在青州,更不可能把臧霸放在青州刺史的位置上。
對於臧霸,王修黃忠兩人都沒有繼續說下去,兩人都明白青州之戰,臧霸才是關鍵,對此兩人自然都不會有疑義,點到即止,然後便轉換話題,當然這並不等於二人就真的在臧霸麵前投降認輸了,隻不過是權宜之計。
當然了,這件事情上,真正要頭疼的,還是黃忠,其實臧霸的決定,對王修並沒有任何幹係,不過他明白,這事要是被劉瀾知曉了,到最後還是自己的麻煩,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到時候時間被拖了下去,對青州來說是最糟糕的情況,可黃忠卻始終往別的事情上去扯,好像再也不想去談臧霸了,這讓王修不由在心底裏罵了一句這個黃忠當真是會裝模作樣,都這樣了,還能沉得住氣,這要是換了別人,估摸著早就急不可耐了,可現在反倒成了他是那個急不可耐之人,見了他的表現,甚至恨不得上去抽他,從這一點就不得不服這個黃忠,還真是有一套。
王修剛要開口,不想黃忠居然漫不經心的說了一句:“看來我今天是來錯了,王別駕,我想這個時候我們該坦誠一些吧,而不是像現在雞同鴨講,你應該明白,我既然會直接登門來見你,那一定是受到了主公的明示,所以你我之間就不必這麽試探來試探去了,有些事情,最好還是更直接一點。”
~~~~~~~~~~~
一天之內,諸葛玄接到了二封書信,不過與侄子諸葛瑾的第一封書信不同,第二封書信卻是匿名,信中的內容也很簡單,大抵就是把諸葛瑾自他離開琅琊之後的一切行跡都做出了一個詳細的匯報,不過唯獨缺少了最近一年的行蹤,好像是刻意被人抹掉了一樣,也許這封信的關鍵信息,就是這消失的一年行蹤,畢竟這一年諸葛瑾到底做了什麽,沒人知曉,這完全符合他的猜測,最少他的嫌疑是可要確定了。
而且,他聽說劉瀾帳下的一些內衛,在進入內衛之後,所有的身份都會被隱匿,根本就查不出任何行跡,畢竟是搞諜探情報工作,保密是最為緊要的一點,可是像諸葛瑾這樣,隻隱匿一年的行蹤,卻有點古怪,也就是說,諸葛瑾並非劉瀾內衛諜探。
但就算他沒做諜探,但是劉瀾的說客,終歸是跑不掉了,諸葛玄收起書信,閉上眼睛,沉默許久,然後睜眼對老管家說道:“這個送信人在哪裏?”
“沒有蹤跡,是府前兵丁在府門前發覺的。”
書信的來源有些古怪,首先你並不確定他的來頭,也不確定他為何會把諸葛瑾的消息傳給他,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完全無跡可循,因為你根本就猜不透對付的動機,這讓他很不放心,甚至擔心是有些人想要對他們叔侄下手,如果真是這樣,那麽最有可能之人隻有朱皓一人,因為他又這個精力,也有這個必要去調查一切可能對他造成潛在威脅的存在,而諸葛瑾與劉瀾走得如此近,他必然會害怕,那麽這封信送來,別看把最關鍵的部分去掉,可是卻足夠起到離間的效果,一旦他們叔侄反目,那麽他就等於間接得罪劉瀾,最後朱皓自然是賺的好處的那一個,他自然會在這件事情上奪下功夫。
諸葛玄突然有點毛孔悚然,汗流浹背,如果真是朱皓,那麽他在劉瀾身邊一定有諜探,不然關羽諸葛瑾的事情他是不可能知曉並送這樣一封書信過來,現在他已經變得格外被動,因為在這個關鍵時刻,劉瀾的身邊主意絕對豫章最後的走向,一旦讓朱皓的奸計得逞,那他可就徹底失去了控製豫章的可能。
當然,這也許隻是他的猜測,根本就不可能發生,不過,以劉瀾現在的情況,對豫章如果沒有任何想法的話,那是完全不可能的,隻不過他是要在他與朱皓之間做出一個選擇還是自己直接掌握,這件事上,以訛傳訛的版本不少,無法確定,卻也讓他更加對豫章郡守的位置覺得不踏實不安穩起來。
看起來,在這件事情上,確實要與他那個侄子好好談一談了。
原本還在猶豫著是否與諸葛瑾見麵的諸葛玄堅定了信心,對老管家說道:“現在派人,去找到諸葛瑾,稍話給他,讓他以最快的速度來南昌,我有要事與他商量。”
諸葛玄現在必須要確定,劉瀾的真實想法是什麽,隻要確定了這一點,那他就會做出最終的選擇,是走還是留。
他當然希望能留下來,不過這卻需要看劉瀾的臉色,如果劉瀾對豫章勢在必得,就算現在他留下來,但用不了多久,最多一兩年,劉瀾的大軍就會壓境,他照樣沒有任何希望,隻能選擇離開。
既然遲早都要離開,等人家兵臨城下狼狽而逃,還是在現在換一個好結果,他心中自然知道該如何抉擇。
老管家起身,有些不甘心,他是看過信中內容的,不然的話,他也不敢把門前侍衛拾到的一封書信直接拿給諸葛玄,真因為這一點,所以他明白諸葛玄這一句話意味著什麽,猶豫了一下,在心中做著權衡,最終,壯起膽子說道:“家主,瑾公子現在在哪,我們根本就不知曉,而且他從那條官道而來,是從柴桑還是從南城甚至是鄱陽縣根本無從知曉,這樣去找,也許會一無所獲。
“那也得找,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一定要給我盡快找到他!”
諸葛玄焦急的說著,雖然這就好像是大海撈針,想要找到諸葛瑾十分困難,但現在沒有其他選擇了:“讓軍中的斥候都出去找,一定要把他找到,護送他來見我,這件事辦成了,找到之人,都有功勞,賞千錢,絹三匹。”
諸葛玄給出了重賞,這些獎賞,聽著也許不多,可在如今的豫章,主公他們這些斥候兵丁娶妻生子置辦幾畝薄田的了,隻要老管家把這番話說出去,他相信斥候一定會瞪大了眼睛,把那諸葛瑾給他找出來,帶到麵前。”
“家主,這是不是有些……”
“此一時彼一時,諸葛瑾的信中,對他的近況並沒有過多筆墨,如果他隻是做說客,呢麽他的身份到底如何就值得懷疑了,甚至連在劉瀾帳前出仕都未必,就算出仕,也可能是因為我的關係,劉瀾才給了他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職。
可是這封書信,就不同了,最少說明,諸葛瑾已經在劉瀾帳下出仕了,而且就在這一年之內,那麽諸葛瑾能夠來見我,完全是因為他先在劉瀾帳下出仕,其後又因為我與他的關係,被劉瀾招到了柴桑,這樣看來,他這些年的成長還是很不錯的,不然也不會在劉瀾帳中出仕,也算沒有辱沒我諸葛家的名聲。
既然他不是打著我的名頭而出仕,那麽我就要瞧瞧,這一回劉瀾派他而來,目的到底為何,他又憑什麽讓我放棄豫章!
老管家幾乎已經不在對諸葛瑾抱有任何希望了,甚至有些擔心叔侄兩人會因此墳墓,但現在看起來是他多慮了,而諸葛玄迫切要見諸葛瑾,也完全是因為想要了解劉瀾的對豫章的真正目的。
隻有了解劉瀾的目的,他才能想辦法,可以說,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劉瀾還沒有想過拿豫章,又或者是先要他一個口頭承諾,畢竟他的麻煩在青徐,隻要把哪裏的危機解除,才會考慮豫章。
可是他的機會也正在這裏,如果劉瀾敗了,那麽他的口頭承諾,自然也就不會在作數了,所以他現在最害怕的是,劉瀾逼著他現在就交出豫章太守的印璽,如果是這樣,那他可就連一點選擇都沒有了,但如果是後者,那麽他大可盼望著劉瀾敗在曹操或是袁氏手中,就算劉瀾最後勝了,可有了這充足的時間,就足夠讓他將手頭的一些事情處置過後再離開。
離開許都,這裏麵的原因很多,但終歸到底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曹操身上。
可以說這世上罵劉瀾、罵袁紹眾多,但那曹操就當真是忠心耿耿之臣?顯然不是,雖然很多人都把他看做中興之臣,但他卻不這樣認為,雖然他到現在沒有篡權之實,不像董卓,李傕、郭汜那般過分,但同樣也是當皇帝為無物,早已逾越了君臣之界,雖然他嘴上說的好聽,現在以戡亂為要務,待天下大定在還權天子,可這樣的承諾又如何能夠保證,他現在都不把天子放在眼中,不願交出權利,到時天下當真被他平定,讓聲望權利都達到巔峰的曹操交權?
癡人做夢。
而如果說曹操不忠,大奸似忠的話,又不盡然,因為他與董卓,李傕、郭汜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雖然他們忠,都不是對皇帝之忠,甚至不是對漢室江山之忠,但現在來說,曹操並沒有像此三人那般過分,可以說曹操與他們最大的區別,也許就是他更看重現在的權利。
當然了,曹操與這三人之所以不同,也許正是吸取了三人的經驗,經過這三人,他看明白了當今天下的形勢,雖然天下各地都在唱衰漢室,可他明白,漢室並沒有真正到崩潰邊緣,從身邊之人的反應就能看出來,所以曹操斷不會再犯董卓等人的錯誤,反害了自己。
反正就算他不反,現在在許都雖然沒皇帝之名,但所作所為卻有皇帝之實,如果造反,那現在的這點利益,不就都成空了嘛,換做是誰,也不會多此一舉,把自己陷入絕境。
所以,通過種種跡象,黃忠果斷離開,不願乘上曹操這艘船,因為按照現在的情況發展,他最終的結局隻有兩種,要麽就是落得一個霍光的結局,死後全族被殺,要麽就是第二個王莽,篡漢而立,所以黃忠出走,是他認為明知的選擇。
而至於投效劉瀾,絕對是機緣巧合之下做出的決定,雖然世間對劉瀾所表露出來的野心評價比曹操還要不堪,但通過了解之後,雖然劉瀾也遮遮掩掩,但是卻並沒有否認逐鹿中原的想法,這一點對黃忠來說,確實要比曹操要更好一些。
雖然他知道這是因為曹操和劉瀾兩人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結果,但這絕非關鍵,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其實是因為劉瀾對治理郡縣所表現出來的才華與頭腦,對比腐朽的大漢朝,與曹操治下的兗州,劉瀾治下表現出的勃勃生機讓他看到了改變的希望。
現在的天下,已經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時期,但不管是袁紹還是曹操,都沒這個能力,也許這就是劉瀾身邊為何會匯聚如此多人才的原因吧,不僅在治理國家這一項讓他看到希望,更在軍事上,讓他看到了其最終必會逐鹿中原的可能。
而這一點,與王修又完全一致,王修徹底轉投劉瀾,絕不是因為孔融,而是被劉瀾個人說折服,而自古以來,散財聚人,這一點劉瀾幾乎是天下各路諸侯做得最好的,從早期在遼東就能看出,現在劉瀾的左膀右臂幾乎都是那個時期投軍之人,可以說這是劉瀾成功的關鍵,有這麽一幫忠心耿耿之人輔佐,他自然要高看一頭,真說起來,曹操在散財聚人這一點上表現的也很不錯,不過他起家那還是靠著本族,說白了和袁術兄弟的沒區別,但劉瀾不同,他就是一介白丁,但能有今天,無外乎四個字:用友者霸。
在加上對劉瀾的觀察,這樣的人確實值得輔佐,而且他也並不是那欺世盜名之徒,他能有今日,每一戰下來的戰功雖然有真有偽,但不管被傳得如何神乎其神,偏離真相有多遠,但有一點卻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始終都是劉瀾。
而有著一點,就足夠了,王修為此要投效劉瀾,自然是情理之中,而且如果他不投效劉瀾,他也不可能這麽安心的留他在青州,更不可能把臧霸放在青州刺史的位置上。
對於臧霸,王修黃忠兩人都沒有繼續說下去,兩人都明白青州之戰,臧霸才是關鍵,對此兩人自然都不會有疑義,點到即止,然後便轉換話題,當然這並不等於二人就真的在臧霸麵前投降認輸了,隻不過是權宜之計。
當然了,這件事情上,真正要頭疼的,還是黃忠,其實臧霸的決定,對王修並沒有任何幹係,不過他明白,這事要是被劉瀾知曉了,到最後還是自己的麻煩,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到時候時間被拖了下去,對青州來說是最糟糕的情況,可黃忠卻始終往別的事情上去扯,好像再也不想去談臧霸了,這讓王修不由在心底裏罵了一句這個黃忠當真是會裝模作樣,都這樣了,還能沉得住氣,這要是換了別人,估摸著早就急不可耐了,可現在反倒成了他是那個急不可耐之人,見了他的表現,甚至恨不得上去抽他,從這一點就不得不服這個黃忠,還真是有一套。
王修剛要開口,不想黃忠居然漫不經心的說了一句:“看來我今天是來錯了,王別駕,我想這個時候我們該坦誠一些吧,而不是像現在雞同鴨講,你應該明白,我既然會直接登門來見你,那一定是受到了主公的明示,所以你我之間就不必這麽試探來試探去了,有些事情,最好還是更直接一點。”
~~~~~~~~~~~
一天之內,諸葛玄接到了二封書信,不過與侄子諸葛瑾的第一封書信不同,第二封書信卻是匿名,信中的內容也很簡單,大抵就是把諸葛瑾自他離開琅琊之後的一切行跡都做出了一個詳細的匯報,不過唯獨缺少了最近一年的行蹤,好像是刻意被人抹掉了一樣,也許這封信的關鍵信息,就是這消失的一年行蹤,畢竟這一年諸葛瑾到底做了什麽,沒人知曉,這完全符合他的猜測,最少他的嫌疑是可要確定了。
而且,他聽說劉瀾帳下的一些內衛,在進入內衛之後,所有的身份都會被隱匿,根本就查不出任何行跡,畢竟是搞諜探情報工作,保密是最為緊要的一點,可是像諸葛瑾這樣,隻隱匿一年的行蹤,卻有點古怪,也就是說,諸葛瑾並非劉瀾內衛諜探。
但就算他沒做諜探,但是劉瀾的說客,終歸是跑不掉了,諸葛玄收起書信,閉上眼睛,沉默許久,然後睜眼對老管家說道:“這個送信人在哪裏?”
“沒有蹤跡,是府前兵丁在府門前發覺的。”
書信的來源有些古怪,首先你並不確定他的來頭,也不確定他為何會把諸葛瑾的消息傳給他,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完全無跡可循,因為你根本就猜不透對付的動機,這讓他很不放心,甚至擔心是有些人想要對他們叔侄下手,如果真是這樣,那麽最有可能之人隻有朱皓一人,因為他又這個精力,也有這個必要去調查一切可能對他造成潛在威脅的存在,而諸葛瑾與劉瀾走得如此近,他必然會害怕,那麽這封信送來,別看把最關鍵的部分去掉,可是卻足夠起到離間的效果,一旦他們叔侄反目,那麽他就等於間接得罪劉瀾,最後朱皓自然是賺的好處的那一個,他自然會在這件事情上奪下功夫。
諸葛玄突然有點毛孔悚然,汗流浹背,如果真是朱皓,那麽他在劉瀾身邊一定有諜探,不然關羽諸葛瑾的事情他是不可能知曉並送這樣一封書信過來,現在他已經變得格外被動,因為在這個關鍵時刻,劉瀾的身邊主意絕對豫章最後的走向,一旦讓朱皓的奸計得逞,那他可就徹底失去了控製豫章的可能。
當然,這也許隻是他的猜測,根本就不可能發生,不過,以劉瀾現在的情況,對豫章如果沒有任何想法的話,那是完全不可能的,隻不過他是要在他與朱皓之間做出一個選擇還是自己直接掌握,這件事上,以訛傳訛的版本不少,無法確定,卻也讓他更加對豫章郡守的位置覺得不踏實不安穩起來。
看起來,在這件事情上,確實要與他那個侄子好好談一談了。
原本還在猶豫著是否與諸葛瑾見麵的諸葛玄堅定了信心,對老管家說道:“現在派人,去找到諸葛瑾,稍話給他,讓他以最快的速度來南昌,我有要事與他商量。”
諸葛玄現在必須要確定,劉瀾的真實想法是什麽,隻要確定了這一點,那他就會做出最終的選擇,是走還是留。
他當然希望能留下來,不過這卻需要看劉瀾的臉色,如果劉瀾對豫章勢在必得,就算現在他留下來,但用不了多久,最多一兩年,劉瀾的大軍就會壓境,他照樣沒有任何希望,隻能選擇離開。
既然遲早都要離開,等人家兵臨城下狼狽而逃,還是在現在換一個好結果,他心中自然知道該如何抉擇。
老管家起身,有些不甘心,他是看過信中內容的,不然的話,他也不敢把門前侍衛拾到的一封書信直接拿給諸葛玄,真因為這一點,所以他明白諸葛玄這一句話意味著什麽,猶豫了一下,在心中做著權衡,最終,壯起膽子說道:“家主,瑾公子現在在哪,我們根本就不知曉,而且他從那條官道而來,是從柴桑還是從南城甚至是鄱陽縣根本無從知曉,這樣去找,也許會一無所獲。
“那也得找,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一定要給我盡快找到他!”
諸葛玄焦急的說著,雖然這就好像是大海撈針,想要找到諸葛瑾十分困難,但現在沒有其他選擇了:“讓軍中的斥候都出去找,一定要把他找到,護送他來見我,這件事辦成了,找到之人,都有功勞,賞千錢,絹三匹。”
諸葛玄給出了重賞,這些獎賞,聽著也許不多,可在如今的豫章,主公他們這些斥候兵丁娶妻生子置辦幾畝薄田的了,隻要老管家把這番話說出去,他相信斥候一定會瞪大了眼睛,把那諸葛瑾給他找出來,帶到麵前。”
“家主,這是不是有些……”
“此一時彼一時,諸葛瑾的信中,對他的近況並沒有過多筆墨,如果他隻是做說客,呢麽他的身份到底如何就值得懷疑了,甚至連在劉瀾帳前出仕都未必,就算出仕,也可能是因為我的關係,劉瀾才給了他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職。
可是這封書信,就不同了,最少說明,諸葛瑾已經在劉瀾帳下出仕了,而且就在這一年之內,那麽諸葛瑾能夠來見我,完全是因為他先在劉瀾帳下出仕,其後又因為我與他的關係,被劉瀾招到了柴桑,這樣看來,他這些年的成長還是很不錯的,不然也不會在劉瀾帳中出仕,也算沒有辱沒我諸葛家的名聲。
既然他不是打著我的名頭而出仕,那麽我就要瞧瞧,這一回劉瀾派他而來,目的到底為何,他又憑什麽讓我放棄豫章!
老管家幾乎已經不在對諸葛瑾抱有任何希望了,甚至有些擔心叔侄兩人會因此墳墓,但現在看起來是他多慮了,而諸葛玄迫切要見諸葛瑾,也完全是因為想要了解劉瀾的對豫章的真正目的。
隻有了解劉瀾的目的,他才能想辦法,可以說,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劉瀾還沒有想過拿豫章,又或者是先要他一個口頭承諾,畢竟他的麻煩在青徐,隻要把哪裏的危機解除,才會考慮豫章。
可是他的機會也正在這裏,如果劉瀾敗了,那麽他的口頭承諾,自然也就不會在作數了,所以他現在最害怕的是,劉瀾逼著他現在就交出豫章太守的印璽,如果是這樣,那他可就連一點選擇都沒有了,但如果是後者,那麽他大可盼望著劉瀾敗在曹操或是袁氏手中,就算劉瀾最後勝了,可有了這充足的時間,就足夠讓他將手頭的一些事情處置過後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