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上很多人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劉瀾的威名,最典型的莫過於陳珪嫡次子陳應了,可以說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人物,很小的時候就聽說了劉瀾,並將他視為崇拜之人,這也是為何他不顧父親的反對進入軍伍之中的原因,可當他第一次見到劉瀾的時候,卻發現,劉瀾進入如此年輕,要知道他第一次聽說劉瀾的時候,還是靈帝中平三年,那時候他才十歲,可當他看到劉瀾的一刻,他大為吃驚,在他的感覺裏,劉瀾應該是和父親這樣的年紀或者是皇甫嵩這樣的年紀,但沒想到,他的年齡並不大,而且,與他認識中的劉瀾不同,畢竟很糟他聽說的劉瀾,是領兵征戰的將,所向披靡,他的屠龍刀還有白金弓,還有那匹汗血馬是他的標誌,如果說皇甫嵩當時算得上當世第一帥,那劉瀾一定是當世第一將,可是當他真正對劉瀾了解,甚至是在徐州從軍之後他才明白,劉瀾最厲害的不是戰場殺敵,而是統帥千軍萬馬,不然的話,也不會有今日的成就。


    此時的徐州完全進入到了戰備的狀態,與以往不同,作為郡治的徐州每當有戰事大多都會以守為主,最少很少出現主隊出擊的情況,但現在不同以往了,隨著治所的南遷,在徐州的趙雲在攻守之間能夠更靈活的做出選擇,對於劉瀾給他的任務,趙雲在徐州做出了部署,張承與陳應,這是他目前為止帳下最得力的兩員幹將,但這裏還有一人,卻不得不說,一名少年郎袁綝,今年隻有十八歲,說起這孩子,其實還有一段淵源,當年劉瀾在沛縣收留虎子之後便起了一個收留少年的念頭,而他也真是那時被收留的少年,不過相比於虎子無名無姓連親生父母都不知曉,袁綝不僅有名字,還知道自己的籍貫,隻不過因為兵禍隨父母來到沛縣之後又遇到了曹操攻打徐州,父母慘死才淪落街頭,被劉瀾收留之後,這孩子就展現出了超越同齡人的天賦,可以說在那波被收留的孤兒之中,隻有袁綝一人小小年紀便冒頭,而且他的才華更是得到了趙雲的欣賞,破格提拔,在趙雲的眼裏,袁綝未來的成就,絕對要超過陳應乃至張承的。


    當然因為他的年紀原因,他現在還不可能像張承陳應那樣獨自帶兵,隻是留在趙雲身邊,這一點有點像劉瀾身邊的近衛軍,主將中堅將軍許褚是雷打不動的,可是副將到現在已經換了三五人,他們在劉瀾的身邊,長則二三年,短則七八月,然後便去了各軍,莫不是故當一麵的統兵將領。


    就拿最早的閆誌來說,這些年在遼東憑借著自己的表現,以及功績,甚至取代了李翔等人,成為了遼東第二人,僅次於徐晃的副督,而張萍更是在張飛的副將,與閆誌一樣獨當一麵,而要是混得最好的一個,則要屬陳果,斥候將軍,就官職來說,以及能夠與關張趙等人相提並論了。


    而劉瀾對袁綝,便是學著劉瀾的方式培養著這些極具潛力的年輕人,就好比現在,對於徐州的戰備,袁綝自然是沒資格與會的,可趙雲偏偏破例讓他在廳內旁聽,除非有什麽好的想法或者是建議,不然隻能靜靜的旁聽。


    但這樣的機會,對於年紀輕輕的袁綝來講,已經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了,不僅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如今主公政策的大方向,更能夠提升豐富自己的眼界。就好比子龍將軍的一些部署,可遠比他看什麽曹穢論戰、孫子兵法,這些兵書隻能讓他知其然,而親身去感受子龍將軍的部署,則能夠知其所以然,這是本質的不同,所以他也學著子龍將軍將他房間的兵書都收了起來,不是說兵書沒有用,而是在子龍將軍身邊切身去琢磨去感受,在戰場之上去觀察去體會。


    就好像現在,子龍將軍的每一個部署,他都會去想為什麽要如此安排,如果是自己他有該如何去布置,會不會與子龍將軍所想的一樣,又或者是為何沒有想到甚至是想到了更好的辦法。


    不過對於他這樣的年輕人,他的一些想法是足夠大膽的,甚至是冒險,雖然成功之後會獲取最大的利益,但是一旦失敗,卻同樣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當然了,這是年輕人所特有的,就好像現在袁綝的一些建議就能夠得到陳應與張承的讚成,卻必然會被趙雲所拒絕,不是現在的趙雲不敢冒險,而是所處的位置必須要讓他老成持重。


    因為治所遷移了,看似徐州變得相對不重要,其實不然,徐州反而變得更為重要,隨著治所南遷秣陵,徐州已經悄然轉變成為軍事重地,而身為徐州主帥,他要做的,就是一個字,穩。


    徐州不能丟,更不能亂,一切都要謀定而後動,雖然,主公在傳達命令之前已經為他把握好了一個大方向,可以說已經盡在掌握之中,可是要把手中這幅好牌打出去,卻同樣考驗著趙雲,不能大意,更不能冒險,但這又並不等同於保守,所以在攻與守直接作出抉擇是很困難的,就比如此刻,主公隻是讓他做好準備,先是防袁紹,現在又要防曹操,但這對於趙雲的部署來說,卻根本不礙事。


    如果一開始,趙雲就隻是對如何防禦袁紹進行了布置的話,那麽現在一定會措手不及,因為主公的最新命令等於徹底打亂了他之前的所有部署,雖然現在再去部署也無妨,可這樣一來二去,士兵就會會所疑慮,因為在如此倉促之下改變之前計劃的前提下,他們會不確定將領的真實意圖。


    可趙雲並沒有,他提前就做出了預判,雖然那時候的曹操還在宛城,但是他提前就對兗州和冀州做出了一套方案,而這套方案,不管是隻有袁紹出兵還是曹操出兵甚至是兩人一起出兵,都有了妥善的布置,隻要他們趕來,就能第一時間做出應對,不會太過被動。”


    可是,此刻,不管是袁綝還是陳應甚至是張承,他們在見到趙雲的的一刻,都看到了他眼中透出的那一道深深憂慮之色,三人都感受到了這一仗的困難,也許這一仗遠沒有他們看起來的那麽樂觀,尤其是之前趙雲在部署時看起來很是從容的樣子,此刻的反應反而說明,他對這一仗其實一點把握都沒有。


    相比於陳應和張承,二人跟隨趙雲的時間雖然不能算太長,但經過第二次徐州之戰並肩戰鬥,也算是對彼此都有所了解,反而是年輕的袁綝,他是近衛少年營被趙雲直接挑選而出的,對於這位年輕的徐州主將,他是久仰其名,可畢竟對於趙雲,就好像陳應對於劉瀾一樣,所有的了解,都隻是道聽途說。


    趙雲並沒有傳聞中所謂的儒將風采,反而和關羽一樣都有著一股說不上來的大將風度,這樣的感覺,其實會讓人覺得十萬安全的,可是他此刻表現出來的憂慮,卻讓肌肉心裏都有些沒底氣。


    這樣的憂慮,他們現在所能想到的,是趙雲很害怕這個時候袁紹和曹操就來進攻,到時候兩線作戰之下,徐州自然危險,除非主公放棄九江又或是他們放棄徐州,可是就現在的情況來說,主公不可能輕易退出九江,而子龍將軍也沒那個單子放棄徐州,所以這估摸著才是真正讓趙雲將軍趕到憂慮的原因所在,他不得不在極其困難的處境下對敵作戰。


    但其實他們的猜測都不對,真正的困難不是兩線作戰,而是袁紹的大軍南下,劉瀾已經想到了,而趙雲自然也想到了,這一仗將是無比困難的,所以現在的九江之戰,更像是為他們提供一個穩定的大後方,而並非是他不願意放棄九江,寧願兩線作戰的大膽之舉。


    因為接下來,隻要一旦與袁紹開戰,那戰況將是自群雄討董、袁紹與公孫瓚的冀州之戰、曹操與袁術的匡亭之戰後規模最為龐大的一場大戰。


    到時候雙方投入的兵力,戰鬥的規模甚至完全可能超越上述兩戰,就算無法超過,那也一定是最近幾年甚至是未來幾年中原乃至整個天下規模最為龐大的一次大決戰。


    這一仗可以說將拉開天下由亂而治的序幕,亦可以說將決定天下最後的走向,誰在這場戰鬥能笑到最後,哪一方很可能就會在爭奪天下時笑到最後。


    屆時,交戰的雙方,絕對不僅僅隻是袁紹和他之間的正麵較量,到時曹操和袁術也必定會來分杯羹,這是劉瀾對接下來他與袁紹之間決戰的分析,也正因為如此,他在九江之戰中就必須要留下紀靈。


    為日後的袁劉之戰消除一些心腹大患,最少在那時劉瀾所要應對的敵人隻是曹操和袁紹,而不是袁氏兄弟和曹操。


    少一路諸侯,就能少三分危險,到時候三線作戰變成兩線作戰,劉瀾才能有取勝的機會,這完全是從全局謀劃的結果,不然的話,就他現在的兵力,擋住袁紹與曹操的主力都困難,就更不要說在三路諸侯的圍攻之下了。


    這一回,袁紹可再也不是小打小鬧了,他擊敗了公孫瓚,主力徹底南下,可以說他現在所放眼的乃是天下,一個黃河對於劉瀾現在算得上是防禦袁紹的屏障並不會阻擋他南下的步伐,所以在此次南下時,他必然要徹底取得青州,消滅劉瀾這一心腹大患。


    畢竟,如今在中原,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劉瀾脫穎而出,已經算得上是中原最為強勢的一路諸侯了,而且他還掌握著遼東,這一嘴有可能影響到他後方的根基所在,袁紹要立帝王基業,就不可能坐視不理,而且劉瀾的表現,尤其是這些年與袁紹所展現出來的強勢,也是他必須要消滅劉瀾的原因所在。


    因為在他的心目中,真正能威脅到他的,隻有劉瀾,至於曹操和袁術,還真沒在他的眼中。


    所以這一仗,一旦主公沒有結束九江之戰,而袁紹或者是曹操一旦出兵,他們在徐州將承受極大的壓力,以少敵眾,以弱對強,付出慘重的代價是絕對可能的,很多人都還記得去年的第二次徐州之戰,那一仗死了多少人,光是徐州精兵就足以近萬人,這還不算青州和關羽帳下的攝山營,最後雖然徐州保住了,可是各縣被毀,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農業一夜之間又變為零,這幾乎把劉瀾在徐州這些年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化為泡影,更毀掉了劉瀾短時間內稱霸中原,取曹操而代之的希望。


    可以說,這一戰雖然徐州保證了,可是最後付出的代價卻是難以想象的,雖然一切都以進入正軌,可是損失的人口,卻難以短時間彌補,早知如此,劉瀾還真有些後悔從廣陵遷民。


    趙雲望向了張承,下達了第一道命令,而此刻在餘汗,戰場之上的交鋒卻變得越來越激烈,兩軍對壘,幾乎是一瞬間混戰在一起,戰場之上刀槍戟戈不停舞動,秣陵軍勇往無前,為了突破敵軍的胃口,瘋狂前衝。


    壽春軍占據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他們在紀靈的指揮下,不停歇的把包圍圈加固,不管是岑寧還是樂蒙,他們已經連續突擊了數十次,可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此刻的二人早已筋疲力盡,氣喘籲籲喘著大氣,可是別看兩人好似是強弩之末一般,可是兩人還有他們身後的秣陵軍卻從沒有放棄,樂蒙再一次將長槍高舉而起,指向了正前方的官道,那裏是軍師的第三道防線,由張萍將軍親自駐守,他們唯一的希望就在哪裏。


    可同樣,一旦到了那裏,也就意味著軍師給他們各布置的抵禦壽春軍一天的任務徹底失敗。


    這對他們來說,絕對是可恥的,沒有守住兩夜,甚至連一天一夜的任務都沒有完成,如此恥辱,是兩人所無法接受的,可是兩人卻不得不麵對現實,對於壽春軍,他們已經盡力了,畢竟在求生意誌麵前,他們的士卒遠無法與壽春軍相提並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