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汗縣,對劉瀾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後世名叫鷹潭,道教發祥地龍虎山便在縣內,傳聞張道陵曾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因此得名,不過可還沒有天師,要等到幾十年後的天師張盛為始,曆代天師華居此地。
對於徐庶把戰場選擇在餘汗縣,劉瀾並沒有發表意見,他要看到的是結果,是賞罰分明,至於戰場上的指揮,那是前線將領的事情,劉瀾不會過問,他們有自己對形式的判斷,劉瀾隻要做好問責就好了。
更何況,徐庶他還是比較放心的,比較這些年徐庶在他身邊在已不是當年的矛頭小子,而且隨著劉瀾給了他數次領兵外出的機會,他也漸漸從參謀、軍師的角色升華,有他在餘汗,紀靈如果當真從他那裏撤兵,那就幾乎是等於自投羅網。
劉瀾這可絕不是什麽盲目自信,而是對兩軍做了全方位的對比之後得出的結論,讓徐庶跟紀靈鬥將那每什麽勝算、可就證明交鋒或者是單純的防守,紀靈又怎麽可能是其對手?
而且徐庶到了餘汗縣,首先做的就是在餘汗官道設置了三道屏障,第一道為拒馬絆索,第二道為陷坑地刺,最後一道則是他的步兵陣,徐庶幾乎能將他手頭調動的資源全都用了到了。
餘汗縣的官道上,軍旗遮天蔽日,營帳各延綿數裏,徐庶已經抵達餘汗半月,他就抱定了一個主意,餘汗縣不重要,隻要守住了官道,守住了顏良逃竄的必經之路,那他就算插上翅膀,也不可能逃走,畢竟顏良進入餘汗縣的可能性隻有不到兩成,試想他要逃走,必然是要盡快撤離,又怎麽可能會在餘汗縣多做停留,所以把控住了馳道,就絕不可能有意外,除非是顏良並沒有周餘汗這一路線。
不過徐庶對此並不著急,這一月來,他指揮著部隊不慌不忙進行著防禦工作,深信著顏良回來,而且每日都會派出一支斥候隊偵查,當然,徐庶還不忘派出信使,與張飛那邊傳遞信息,為此不管是顏良從他這邊來還是從張飛那邊去,徐庶都能夠及時掌握情報。
徐庶在官道,第三道防禦不僅設立了大陣,更設立了大寨,寨立望台,可以將他設置的三道防線統統收入眼中,每日裏徐庶隻要在此,便能將三道防線的布置情況以及準備情況盡收眼底。
徐庶表現出了自己信心的一麵,但是在他心中卻充滿了不確定性,畢竟紀靈會不會按照他所想的那樣撤退,這都隻是猜測而不是事實,所以他現在的自信,說白了就是給外人看的,他害怕一旦紀靈沒有按照他的布撤兵,如果是那樣,他的所有部署都將成空,這是他這一個月來心底一直無法掩飾的恐懼,尤其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恐懼變得越來越深。
甚至沒到夜裏,他會感到無助,甚至在夢境之中,他看到了安全回返了壽春城的紀靈回頭對著追擊而來的他露出了勝利者的微笑。
徐庶所經曆的戰爭有很多,但是自己作為將領統兵,其實也不過隻有兩次,算是這回才是第三次,前兩次,丹陽之戰、徐州之戰都沒有對他又太大的考驗,可這一回,都變了,他不解要防守住紀靈,更要擊敗紀靈,他有一點沒底氣,麵對勢必會拚命逃走的紀靈與壽春軍,他心中真的沒有譜,這可不是僅僅害怕紀靈不會從餘汗而走,更是害怕他出現了,也沒有能力將他攔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就必須對放棄圍困南城付出責任,而責任可不會僅僅隻是一番責罵,甚至是罰俸這麽簡單。
一切都在有條不絮的進行著,其實在徐庶心焦意亂之時,徐庶帳下的那些校尉將領們,同樣與他一樣心情複雜,也許他們的名頭不比周倉、宗寇甚至是張北,但他們卻是這些年來湧現出來的優秀將領,都有著很久的帶兵經驗,很多人更是自黃巾時期就跟隨劉瀾南征北戰了,資曆甚至比徐庶都要老,所以他們對戰爭不陌生,自然也就很清楚徐庶這樣的布置所冒的風險有多大,在他們眼中,軍師是軍師,主公劉瀾是主公劉瀾,對於戰爭,並不是因為徐庶到來之後他們才勝利,而是在他成為軍師之前他們就已經是常勝軍,所以徐庶這樣的冒險絕對與劉瀾的冒險有著本質的區別,這就是長期建立起來的信任。
對於劉瀾,他的孤注一擲,甚至是他的劍走偏鋒,都像是一種以小博大,因為當時他們太渺小了,不如此,不冒險,沒有任何勝算。
可是,徐庶不同了,所處的形式不同了,他們從弱小變為強大,而徐庶現在又在冒險,可就不是什麽以小博大而是在賭博,一旦敵軍沒有出現在餘汗,那麽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成空。
這就是他們對於徐庶的不信任,畢竟一直以來徐庶都太低調了,不似許關張趙等人那麽聞名於天下,而在這個時代,甚至是以後的時代,聲望決定了一切,會讓大家空前團結在你的身邊,就算是你在博賭。
但很快,這樣的擔憂便即煙消雲散,徐庶的賭博成了,不,更應該說,他看懂了紀靈,也讀懂了紀靈,真是掌握了他的內心所想,正因如此,方才能夠知己知彼,在他進入餘汗縣的一刻,徐庶接到了斥候的消息,聽到這一消息的一刻,他並沒有狂喜,也沒有如釋重負的長籲,而是久久沒有回應。
這一刻他等了太久,這一刻他也壓抑了太久,這就好像是足球比賽,明知主隊會贏,可開賽就進球與補時最後時刻進球是絕對不同的,現在的徐庶便是這樣的心情,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他口中呢喃著,帳下由衷佩服著,對他開始了各式各樣的讚揚,但徐庶對此的反應卻很平常,揮手阻止了他們,並讓他們抓緊時間部署,他們的時間不多了,最遲下午,最晚明天,戰鬥就會打響。
一切部署都布置下去,張飛那邊也及時通知,現在徐庶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隻要紀靈一來,徐庶就要拚命把他們拖在餘汗,堅持到張飛和他的騎兵到來,到時候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打擊,可是,他能守得住幾天,又是否能守得住呢?
這是他最為擔心的,畢竟這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獨挑大梁,他發現出謀劃策時與現在獨自領兵完全不同,因為出謀劃策時不會有太大的負擔,能夠毫無顧慮的做出任何計劃,可是現在輪到自己領兵,一切都變了,說不緊張肯定是假的,可是他必須要保證著從容冷靜,就好像剛才在眾將麵前,就算對紀靈出現心中再激動,也得裝作若無其事,章我隻在,可是當他們離開之後又會變得欣喜若狂。
但很快,他又像是熱鍋上的螞蟻,顧慮重重,再也不像之前那般穩坐條魚台,他發現自己的計劃各種的不安全,各種的漏洞百出,回到主位之上,再次修補著可能的錯漏,畢竟現在留給她修補錯誤的世家不多了。
緩緩跪坐在木枰之上的徐庶又一次在地圖之上推演一些可能的情況,他盡可能的用紀靈的思維,甚至是主公與關羽的思維來考慮問題,可是如此三番之後,卻發現,三盤推演的結果都不甚理想,尤其是對關羽的那一番推演,幾乎是全軍覆沒的結局,就算是紀靈也都讓他成功逃走了。
但真因為如此,他才看到了漏洞百出的計劃最致命的點在哪,現在還能修補,甚至徐庶覺得,可以把這些漏洞,掩飾起來,不是裝作沒有,而是在這裏麵大做文章,讓他們誤以為這是安全的路線,當他們果真從此突破之時,便可將他們徹底擊潰。
徐庶帶著親兵親自來到三層防禦之處,做出部署和調整,現在的校尉們,對於徐庶算得上真正的幸福口吻,對於他的命令,自然是付出百倍努力,在敵軍趕來之前,務求能夠提前完美完成。
負責第一道方向的將領,名叫岑寧,在劉瀾奔襲草原時就跟隨著劉瀾,不過別看他外表看起來如同典型的右北平人那麽五大三粗就以為他是粗鄙的莽夫,他可要比那些所謂紙上談兵分子強太多。
畢竟和那些隻會紙上談兵的讀書人比起來,岑寧可是從死人堆裏拍出來的,這麽多年下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不知道參加過多少場,什麽樣的情況都遇到過,對於主公進攻乃至於龜縮防守最是遊刃有餘,尤其是在進攻之上,更是琢磨出自己的一套心得。
沒辦法,畢竟他跟著的將領是張飛,想讓他不主動進攻,簡直就是癡人做夢,所以任何將領對主隊進攻都有著自己一套辦法,不是如何能夠消滅敵軍,而是如何才能盡可能的保全自己帳下的士兵,畢竟跟著張飛的風險太大了,而偏偏主公又把很多危險的局麵或棘手的局麵交給張飛,讓他以他的方式來破局,所以這樣的情況也就讓他們變得一個個不僅能衝,更為善守,畢竟一旦做不到,很可能最後就會在戰場之上陣亡。
也正是因為如此,岑寧才能有了今日的地位,可以說,從草原跟著劉瀾出來的,幾千人中,死的死走的走,真正能獨當一麵的除了那幾位在遼東,在中原的人中,就數他的官職最高,所以徐庶把第一道防線交給他,這完全是出於對他的信任,而他自然也有信心,在徐庶來後,視察完防線並提出最新的意見之後,他便對他做出了保證,一定會在第一道防線給予紀靈
迎頭痛擊!
對此,徐庶沒有說什麽,岑寧也沒有再說什麽,並不覺得徐庶如何傲慢,在張飛營中,將領這樣的反應對他來說早就習以為常了,這可不是自傲,畢竟以前張飛那是不懂,而現在他相信徐庶懂,所以明白他的自信來源,一個點頭,就足夠了。
要知道,他岑寧可是自視甚高,不過對於徐庶這一次用兵,他是真服了,料事如神,就這一點,簡直就像是當年的主公,這是什麽,這才是真正的將才啊,跟著這樣的人,能吃敗仗?要知道敵軍要幹什麽,可一早就被他們掌握了,碰到這樣的對手,別說是那紀靈了,換給了自己,也得敗。
所以,就他這點門道,在人家麵前來說簡直不入流,枉他一開始還有些自傲,對他表現出了一些不友善,現在想想都覺得害臊,自己那點本事連屁都算什麽,又怎麽可能和人家比呢,不然人家這麽可能當軍師,而你跟著主公這麽多年,還是個校尉,就統帥了五千人,這已經說明了一切了。
當然他雖然是武人出身,也是如今當年深入草原在中原將領中職位最高的,可是不管是和徐晃比還是武恪李翔他們比,他更說明都不是了,就這一點,足以說明他的能耐,在主公帳下的將領之中,也不過就是中中,充其量就是一介武夫,連獨自領兵的機會都沒有,還好意思和徐軍師比,還瞧不上甚至是腹誹徐軍事?
此時的岑寧,因為紀靈的出現,是打內心佩服徐庶,畢竟像他這樣的武夫,還是比較淳樸的,恩怨分明,現在是徹底被徐庶折服了,見他沒有說話,心中有些發虛,道:“將軍放心,末將就是死,也會守住第一道防線,隻要第一道防線在,末將就在!”
“第一道防線不重要!”
徐庶瞧他說話的口吻變了,及時叮囑,道:“你隻要按照我的部署布置就好了,我實話告訴你,第一道、第二道防線看似重要,也並不重要,要防守,但不用死守,更不用和紀靈拚命,真要說拚命,那也要留在第三道防線。”
“那我們前兩道的防線布置的意義又是?”岑寧不明白了,既然前兩道防線不重要,那為什麽又要布置,倒不如直接在第三道防線和紀靈決一死戰不就可以了?
“等翼德將軍!”
對於徐庶把戰場選擇在餘汗縣,劉瀾並沒有發表意見,他要看到的是結果,是賞罰分明,至於戰場上的指揮,那是前線將領的事情,劉瀾不會過問,他們有自己對形式的判斷,劉瀾隻要做好問責就好了。
更何況,徐庶他還是比較放心的,比較這些年徐庶在他身邊在已不是當年的矛頭小子,而且隨著劉瀾給了他數次領兵外出的機會,他也漸漸從參謀、軍師的角色升華,有他在餘汗,紀靈如果當真從他那裏撤兵,那就幾乎是等於自投羅網。
劉瀾這可絕不是什麽盲目自信,而是對兩軍做了全方位的對比之後得出的結論,讓徐庶跟紀靈鬥將那每什麽勝算、可就證明交鋒或者是單純的防守,紀靈又怎麽可能是其對手?
而且徐庶到了餘汗縣,首先做的就是在餘汗官道設置了三道屏障,第一道為拒馬絆索,第二道為陷坑地刺,最後一道則是他的步兵陣,徐庶幾乎能將他手頭調動的資源全都用了到了。
餘汗縣的官道上,軍旗遮天蔽日,營帳各延綿數裏,徐庶已經抵達餘汗半月,他就抱定了一個主意,餘汗縣不重要,隻要守住了官道,守住了顏良逃竄的必經之路,那他就算插上翅膀,也不可能逃走,畢竟顏良進入餘汗縣的可能性隻有不到兩成,試想他要逃走,必然是要盡快撤離,又怎麽可能會在餘汗縣多做停留,所以把控住了馳道,就絕不可能有意外,除非是顏良並沒有周餘汗這一路線。
不過徐庶對此並不著急,這一月來,他指揮著部隊不慌不忙進行著防禦工作,深信著顏良回來,而且每日都會派出一支斥候隊偵查,當然,徐庶還不忘派出信使,與張飛那邊傳遞信息,為此不管是顏良從他這邊來還是從張飛那邊去,徐庶都能夠及時掌握情報。
徐庶在官道,第三道防禦不僅設立了大陣,更設立了大寨,寨立望台,可以將他設置的三道防線統統收入眼中,每日裏徐庶隻要在此,便能將三道防線的布置情況以及準備情況盡收眼底。
徐庶表現出了自己信心的一麵,但是在他心中卻充滿了不確定性,畢竟紀靈會不會按照他所想的那樣撤退,這都隻是猜測而不是事實,所以他現在的自信,說白了就是給外人看的,他害怕一旦紀靈沒有按照他的布撤兵,如果是那樣,他的所有部署都將成空,這是他這一個月來心底一直無法掩飾的恐懼,尤其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恐懼變得越來越深。
甚至沒到夜裏,他會感到無助,甚至在夢境之中,他看到了安全回返了壽春城的紀靈回頭對著追擊而來的他露出了勝利者的微笑。
徐庶所經曆的戰爭有很多,但是自己作為將領統兵,其實也不過隻有兩次,算是這回才是第三次,前兩次,丹陽之戰、徐州之戰都沒有對他又太大的考驗,可這一回,都變了,他不解要防守住紀靈,更要擊敗紀靈,他有一點沒底氣,麵對勢必會拚命逃走的紀靈與壽春軍,他心中真的沒有譜,這可不是僅僅害怕紀靈不會從餘汗而走,更是害怕他出現了,也沒有能力將他攔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就必須對放棄圍困南城付出責任,而責任可不會僅僅隻是一番責罵,甚至是罰俸這麽簡單。
一切都在有條不絮的進行著,其實在徐庶心焦意亂之時,徐庶帳下的那些校尉將領們,同樣與他一樣心情複雜,也許他們的名頭不比周倉、宗寇甚至是張北,但他們卻是這些年來湧現出來的優秀將領,都有著很久的帶兵經驗,很多人更是自黃巾時期就跟隨劉瀾南征北戰了,資曆甚至比徐庶都要老,所以他們對戰爭不陌生,自然也就很清楚徐庶這樣的布置所冒的風險有多大,在他們眼中,軍師是軍師,主公劉瀾是主公劉瀾,對於戰爭,並不是因為徐庶到來之後他們才勝利,而是在他成為軍師之前他們就已經是常勝軍,所以徐庶這樣的冒險絕對與劉瀾的冒險有著本質的區別,這就是長期建立起來的信任。
對於劉瀾,他的孤注一擲,甚至是他的劍走偏鋒,都像是一種以小博大,因為當時他們太渺小了,不如此,不冒險,沒有任何勝算。
可是,徐庶不同了,所處的形式不同了,他們從弱小變為強大,而徐庶現在又在冒險,可就不是什麽以小博大而是在賭博,一旦敵軍沒有出現在餘汗,那麽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成空。
這就是他們對於徐庶的不信任,畢竟一直以來徐庶都太低調了,不似許關張趙等人那麽聞名於天下,而在這個時代,甚至是以後的時代,聲望決定了一切,會讓大家空前團結在你的身邊,就算是你在博賭。
但很快,這樣的擔憂便即煙消雲散,徐庶的賭博成了,不,更應該說,他看懂了紀靈,也讀懂了紀靈,真是掌握了他的內心所想,正因如此,方才能夠知己知彼,在他進入餘汗縣的一刻,徐庶接到了斥候的消息,聽到這一消息的一刻,他並沒有狂喜,也沒有如釋重負的長籲,而是久久沒有回應。
這一刻他等了太久,這一刻他也壓抑了太久,這就好像是足球比賽,明知主隊會贏,可開賽就進球與補時最後時刻進球是絕對不同的,現在的徐庶便是這樣的心情,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他口中呢喃著,帳下由衷佩服著,對他開始了各式各樣的讚揚,但徐庶對此的反應卻很平常,揮手阻止了他們,並讓他們抓緊時間部署,他們的時間不多了,最遲下午,最晚明天,戰鬥就會打響。
一切部署都布置下去,張飛那邊也及時通知,現在徐庶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隻要紀靈一來,徐庶就要拚命把他們拖在餘汗,堅持到張飛和他的騎兵到來,到時候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打擊,可是,他能守得住幾天,又是否能守得住呢?
這是他最為擔心的,畢竟這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獨挑大梁,他發現出謀劃策時與現在獨自領兵完全不同,因為出謀劃策時不會有太大的負擔,能夠毫無顧慮的做出任何計劃,可是現在輪到自己領兵,一切都變了,說不緊張肯定是假的,可是他必須要保證著從容冷靜,就好像剛才在眾將麵前,就算對紀靈出現心中再激動,也得裝作若無其事,章我隻在,可是當他們離開之後又會變得欣喜若狂。
但很快,他又像是熱鍋上的螞蟻,顧慮重重,再也不像之前那般穩坐條魚台,他發現自己的計劃各種的不安全,各種的漏洞百出,回到主位之上,再次修補著可能的錯漏,畢竟現在留給她修補錯誤的世家不多了。
緩緩跪坐在木枰之上的徐庶又一次在地圖之上推演一些可能的情況,他盡可能的用紀靈的思維,甚至是主公與關羽的思維來考慮問題,可是如此三番之後,卻發現,三盤推演的結果都不甚理想,尤其是對關羽的那一番推演,幾乎是全軍覆沒的結局,就算是紀靈也都讓他成功逃走了。
但真因為如此,他才看到了漏洞百出的計劃最致命的點在哪,現在還能修補,甚至徐庶覺得,可以把這些漏洞,掩飾起來,不是裝作沒有,而是在這裏麵大做文章,讓他們誤以為這是安全的路線,當他們果真從此突破之時,便可將他們徹底擊潰。
徐庶帶著親兵親自來到三層防禦之處,做出部署和調整,現在的校尉們,對於徐庶算得上真正的幸福口吻,對於他的命令,自然是付出百倍努力,在敵軍趕來之前,務求能夠提前完美完成。
負責第一道方向的將領,名叫岑寧,在劉瀾奔襲草原時就跟隨著劉瀾,不過別看他外表看起來如同典型的右北平人那麽五大三粗就以為他是粗鄙的莽夫,他可要比那些所謂紙上談兵分子強太多。
畢竟和那些隻會紙上談兵的讀書人比起來,岑寧可是從死人堆裏拍出來的,這麽多年下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不知道參加過多少場,什麽樣的情況都遇到過,對於主公進攻乃至於龜縮防守最是遊刃有餘,尤其是在進攻之上,更是琢磨出自己的一套心得。
沒辦法,畢竟他跟著的將領是張飛,想讓他不主動進攻,簡直就是癡人做夢,所以任何將領對主隊進攻都有著自己一套辦法,不是如何能夠消滅敵軍,而是如何才能盡可能的保全自己帳下的士兵,畢竟跟著張飛的風險太大了,而偏偏主公又把很多危險的局麵或棘手的局麵交給張飛,讓他以他的方式來破局,所以這樣的情況也就讓他們變得一個個不僅能衝,更為善守,畢竟一旦做不到,很可能最後就會在戰場之上陣亡。
也正是因為如此,岑寧才能有了今日的地位,可以說,從草原跟著劉瀾出來的,幾千人中,死的死走的走,真正能獨當一麵的除了那幾位在遼東,在中原的人中,就數他的官職最高,所以徐庶把第一道防線交給他,這完全是出於對他的信任,而他自然也有信心,在徐庶來後,視察完防線並提出最新的意見之後,他便對他做出了保證,一定會在第一道防線給予紀靈
迎頭痛擊!
對此,徐庶沒有說什麽,岑寧也沒有再說什麽,並不覺得徐庶如何傲慢,在張飛營中,將領這樣的反應對他來說早就習以為常了,這可不是自傲,畢竟以前張飛那是不懂,而現在他相信徐庶懂,所以明白他的自信來源,一個點頭,就足夠了。
要知道,他岑寧可是自視甚高,不過對於徐庶這一次用兵,他是真服了,料事如神,就這一點,簡直就像是當年的主公,這是什麽,這才是真正的將才啊,跟著這樣的人,能吃敗仗?要知道敵軍要幹什麽,可一早就被他們掌握了,碰到這樣的對手,別說是那紀靈了,換給了自己,也得敗。
所以,就他這點門道,在人家麵前來說簡直不入流,枉他一開始還有些自傲,對他表現出了一些不友善,現在想想都覺得害臊,自己那點本事連屁都算什麽,又怎麽可能和人家比呢,不然人家這麽可能當軍師,而你跟著主公這麽多年,還是個校尉,就統帥了五千人,這已經說明了一切了。
當然他雖然是武人出身,也是如今當年深入草原在中原將領中職位最高的,可是不管是和徐晃比還是武恪李翔他們比,他更說明都不是了,就這一點,足以說明他的能耐,在主公帳下的將領之中,也不過就是中中,充其量就是一介武夫,連獨自領兵的機會都沒有,還好意思和徐軍師比,還瞧不上甚至是腹誹徐軍事?
此時的岑寧,因為紀靈的出現,是打內心佩服徐庶,畢竟像他這樣的武夫,還是比較淳樸的,恩怨分明,現在是徹底被徐庶折服了,見他沒有說話,心中有些發虛,道:“將軍放心,末將就是死,也會守住第一道防線,隻要第一道防線在,末將就在!”
“第一道防線不重要!”
徐庶瞧他說話的口吻變了,及時叮囑,道:“你隻要按照我的部署布置就好了,我實話告訴你,第一道、第二道防線看似重要,也並不重要,要防守,但不用死守,更不用和紀靈拚命,真要說拚命,那也要留在第三道防線。”
“那我們前兩道的防線布置的意義又是?”岑寧不明白了,既然前兩道防線不重要,那為什麽又要布置,倒不如直接在第三道防線和紀靈決一死戰不就可以了?
“等翼德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