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方才還說是暢所欲言,如今大家一個個暢所欲言了,可都變成了出言無忌,一個個讓他大為不滿,若非關鍵時刻楊弘出馬,還真不一定被張勳等人引向與劉瀾開戰的地步,看著張勳告退回到了席前坐定,袁術這才微笑著轉向楊弘,道:“楊長史所言不錯,諸位以為楊長史建議可行嗎,如果可行,那接下來我們就按照……”


    他話還沒說完,隻見下首位置上兒子袁耀站起身,朝他施了一禮,道:“將軍,楊長史的建議孩兒讚成,但張將軍的提議孩兒覺得也不無道理,反倒孩兒覺得,楊長史之提議有些小家子氣了,父親雄心在四海寰宇之內,天下尚且能夠容得下,區區一個孫策又怎麽能容不下,更何況其父與父親乃至交,如果今日之事被天下人所知曉,父親對孫策見死不救,到時必會招致天下人口舌,說父親心胸狹隘,無容人之量,這區區幾字,看似無足掛齒,可對於父親卻舉足輕重,尤其父親這般胸懷天下,不管孫策這話可絕不能說出口,更不能幹出來啊。


    袁耀說的很明白,也講得很清楚,父親您放眼的是天下,而不是區區淮南一地,如果隻是淮南,那救不救孫策是不重要,可如果心懷天下,可就不一樣了,這隻會讓世人覺得袁術心胸狹隘,無容人之量,日後誰還敢來投效?


    袁耀此話一出口,立時又引來了一片爭論,連袁術都明顯愣了一下,如果是別人說這話,他還真不會當回事,危言聳聽,但是兒子說出來的話,不管讓他舒服不舒服,他都會在心中過濾一遍,這一琢磨,還真有些猶豫起來了,而這時駁了建議的閻象又站了出來,道:“啟稟主公,長公子說得不錯,將軍乃舉世公族,天下有識之士心向往之,若贏此等區區小事而使主公聲望有損,實乃不智之舉,上次主公攻打徐州,孫策雖拒絕了主公出兵之令,可今次若劉瀾進攻柴桑,而主公又能不計前嫌,不僅天下人會人人稱讚主公,便是孫策也會對主公感恩戴德,借此良機,主公正可再收孫策入帳下,如今孫策有霸王之名,不輸劉瀾帳下關張,主公得之,其對我淮南必是一大助力,那時,又何懼劉瀾!


    因為袁耀的一番話,原本一邊倒的局勢徹底發生了逆轉,尤其是在最關鍵的一刻,袁術的從弟袁胤步出階,對袁術施一禮道:“啟稟主公,袁耀和閻主簿說得確實有道理,不管孫策,雖能解一時之恨,但對主公影響實在太大,所以卑職以為,主公就算要解心頭之恨,也完全可以將孫策帶至壽春,孫策拒絕主公征調之令,完全是因為帳下私兵,方才有此底氣,一旦將其帶至壽春,收其私兵,那時孫策必為魚肉,焉能不聽主公調度?如此一來主公在世上麵前表現出了應有的大度,而孫策又完全在主公掌控之下,到時是用他還是閑置他,全在您個人喜好,何樂不為?”


    提議之後就一直沒有再說哈的袁耀終於再次開口,道:“父親,叔父所言不差,因一個孫策,父親完全沒有必要背上這一名聲,反而可以用實際行動,讓孫策明白,您始終是拿他當晚輩來看,不管他做出什麽樣違逆之事來,您都能夠寬容他,這般一來,孫策感念父親之恩德,自然不會再有任何他想,全心全力為父親效力!”


    風口轉變,甚至連楊弘都改了口,立即接口道:“主公,卑職也讚成公子的意見。”


    袁術根本就沒去瞧那些如同雕塑一樣在座位上始終未曾挪動過一步的謀士,這些人向來如此,隻知道符合,從沒有提過什麽實質性的建議,而往往是這些站在階前之人,決定了淮南最終的走向,本來他還想看看有沒有不同的意見,比如楊弘,是不是還有其他想法,結果此刻連楊弘也同意了兒子的提議,居然沒有一人提出反對意見,那他自然沒有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點了點頭道:“既然大軍都讚成,那就這麽決定了,如果劉瀾膽敢進攻孫策,便即調遣大軍支援孫策,幫助他守柴桑,另外濡須水的事情還按照之前的提議,隻要劉瀾出兵,立即抽調部隊,攻打張頜。”


    可這樣一來,又有一個問題出來了,由誰來指揮部隊援救孫策又由誰來統帥部隊去攻打濡須塢的張頜所部?


    其實人選無須考慮,幾乎是同一時刻,所有人的眼睛都向紀靈和張勳二人看去,他們都明白率軍出征肯定是這二人了,可到底主公會如何調遣這二人呢,是誰去柴桑又會是誰去濡須水呢?


    這個是關鍵,誰去柴桑就說明主公更信任誰,畢竟與劉瀾主力交戰才是真正的考驗,而與張頜交鋒,就顯得不足為道了,或者說,這兩人一同去柴桑,而再遣別將前往濡須水,可這樣一來,會不會在發生兩將奪權的事情?到時候在指揮上又要出現問題。


    經過徐州之戰,大家心裏都明白,兩人在軍中的聲望,雖然互相信服,可帳下磨蹭矛盾太嚴重,這就造成了就算兩人能夠達成默契,可底下卻難以協調的情況,如果任命兩員主將,帶兩支部隊前往,部隊無法形成合力,各自為戰,肯定是要出現大麻煩,可如果直接任命一人為主將一人為副將,那被任命為副將的那一個就算表麵接受,可心裏也不會服氣,所以這事隻能安排一個人去,而以袁耀對袁術的了解,八成是紀靈了,所以他連忙建議,道:“父親,張勳將軍與孫策有私交,更視其為晚輩,以他為主帥,必能全力以為,也能夠得到孫策的權利支持,所以孩兒認為張勳將軍為主將最為合適。”


    楊弘也立時附和起來,道:“主公,臣讚成公子的提議,張勳將軍


    袁術方才還說是暢所欲言,如今大家一個個暢所欲言了,可都變成了出言無忌,一個個讓他大為不滿,若非關鍵時刻楊弘出馬,還真不一定被張勳等人引向與劉瀾開戰的地步,看著張勳告退回到了席前坐定,袁術這才微笑著轉向楊弘,道:“楊長史所言不錯,諸位以為楊長史建議可行嗎,如果可行,那接下來我們就按照……”


    他話還沒說完,隻見下首位置上兒子袁耀站起身,朝他施了一禮,道:“將軍,楊長史的建議孩兒讚成,但張將軍的提議孩兒覺得也不無道理,反倒孩兒覺得,楊長史之提議有些小家子氣了,父親雄心在四海寰宇之內,天下尚且能夠容得下,區區一個孫策又怎麽能容不下,更何況其父與父親乃至交,如果今日之事被天下人所知曉,父親對孫策見死不救,到時必會招致天下人口舌,說父親心胸狹隘,無容人之量,這區區幾字,看似無足掛齒,可對於父親卻舉足輕重,尤其父親這般胸懷天下,不管孫策這話可絕不能說出口,更不能幹出來啊。


    袁耀說的很明白,也講得很清楚,父親您放眼的是天下,而不是區區淮南一地,如果隻是淮南,那救不救孫策是不重要,可如果心懷天下,可就不一樣了,這隻會讓世人覺得袁術心胸狹隘,無容人之量,日後誰還敢來投效?


    袁耀此話一出口,立時又引來了一片爭論,連袁術都明顯愣了一下,如果是別人說這話,他還真不會當回事,危言聳聽,但是兒子說出來的話,不管讓他舒服不舒服,他都會在心中過濾一遍,這一琢磨,還真有些猶豫起來了,而這時駁了建議的閻象又站了出來,道:“啟稟主公,長公子說得不錯,將軍乃舉世公族,天下有識之士心向往之,若贏此等區區小事而使主公聲望有損,實乃不智之舉,上次主公攻打徐州,孫策雖拒絕了主公出兵之令,可今次若劉瀾進攻柴桑,而主公又能不計前嫌,不僅天下人會人人稱讚主公,便是孫策也會對主公感恩戴德,借此良機,主公正可再收孫策入帳下,如今孫策有霸王之名,不輸劉瀾帳下關張,主公得之,其對我淮南必是一大助力,那時,又何懼劉瀾!


    因為袁耀的一番話,原本一邊倒的局勢徹底發生了逆轉,尤其是在最關鍵的一刻,袁術的從弟袁胤步出階,對袁術施一禮道:“啟稟主公,袁耀和閻主簿說得確實有道理,不管孫策,雖能解一時之恨,但對主公影響實在太大,所以卑職以為,主公就算要解心頭之恨,也完全可以將孫策帶至壽春,孫策拒絕主公征調之令,完全是因為帳下私兵,方才有此底氣,一旦將其帶至壽春,收其私兵,那時孫策必為魚肉,焉能不聽主公調度?如此一來主公在世上麵前表現出了應有的大度,而孫策又完全在主公掌控之下,到時是用他還是閑置他,全在您個人喜好,何樂不為?”


    提議之後就一直沒有再說哈的袁耀終於再次開口,道:“父親,叔父所言不差,因一個孫策,父親完全沒有必要背上這一名聲,反而可以用實際行動,讓孫策明白,您始終是拿他當晚輩來看,不管他做出什麽樣違逆之事來,您都能夠寬容他,這般一來,孫策感念父親之恩德,自然不會再有任何他想,全心全力為父親效力!”


    風口轉變,甚至連楊弘都改了口,立即接口道:“主公,卑職也讚成公子的意見。”


    袁術根本就沒去瞧那些如同雕塑一樣在座位上始終未曾挪動過一步的謀士,這些人向來如此,隻知道符合,從沒有提過什麽實質性的建議,而往往是這些站在階前之人,決定了淮南最終的走向,本來他還想看看有沒有不同的意見,比如楊弘,是不是還有其他想法,結果此刻連楊弘也同意了兒子的提議,居然沒有一人提出反對意見,那他自然沒有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點了點頭道:“既然大軍都讚成,那就這麽決定了,如果劉瀾膽敢進攻孫策,便即調遣大軍支援孫策,幫助他守柴桑,另外濡須水的事情還按照之前的提議,隻要劉瀾出兵,立即抽調部隊,攻打張頜。”


    可這樣一來,又有一個問題出來了,由誰來指揮部隊援救孫策又由誰來統帥部隊去攻打濡須塢的張頜所部?


    其實人選無須考慮,幾乎是同一時刻,所有人的眼睛都向紀靈和張勳二人看去,他們都明白率軍出征肯定是這二人了,可到底主公會如何調遣這二人呢,是誰去柴桑又會是誰去濡須水呢?


    這個是關鍵,誰去柴桑就說明主公更信任誰,畢竟與劉瀾主力交戰才是真正的考驗,而與張頜交鋒,就顯得不足為道了,或者說,這兩人一同去柴桑,而再遣別將前往濡須水,可這樣一來,會不會在發生兩將奪權的事情?到時候在指揮上又要出現問題。


    經過徐州之戰,大家心裏都明白,兩人在軍中的聲望,雖然互相信服,可帳下磨蹭矛盾太嚴重,這就造成了就算兩人能夠達成默契,可底下卻難以協調的情況,如果任命兩員主將,帶兩支部隊前往,部隊無法形成合力,各自為戰,肯定是要出現大麻煩,可如果直接任命一人為主將一人為副將,那被任命為副將的那一個就算表麵接受,可心裏也不會服氣,所以這事隻能安排一個人去,而以袁耀對袁術的了解,八成是紀靈了,所以他連忙建議,道:“父親,張勳將軍與孫策有私交,更視其為晚輩,以他為主帥,必能全力以為,也能夠得到孫策的權利支持,所以孩兒認為張勳將軍為主將最為合適。”


    楊弘也立時附和起來,道:“主公,臣讚成公子的提議,張勳將軍(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