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西北,原襄陽縣令府,後被擴建成為荊州州牧府,不過現在它還有另一個名字,鎮南將軍府。
這裏是荊州的政治中心,荊州大小官員每日都會在這裏辦公,此時,在將軍府官房議事廳內,劉表正和蔡瑁、蒯越兩人商議要事。
第一件要務,自然是如此如火如荼的宛城之戰,曹操的幾番到來,許以厚利,甚至願意將鎮南將軍的征字變為一個征字,甚至還許諾將宛城還與劉瀾,可全天下的人都以為是張繡占據宛城,卻全然不知宛城完全是劉表割讓給張繡,張繡說白了就是劉表效仿當年的陶謙對待劉瀾,使其駐守宛城為藩籬罷了。
可以說這件事劉表欺騙了全天下,並讓全天下人都以為劉表連年出兵宛城是要攻下宛城趕走張繡,可這其實都是幌子,是間接在為張繡輸送軍械與糧秣,如今劉表的良苦用心終於收到成果,那曹操還想方設法來討好他,希望他出兵與之南北夾擊,可這可能嗎,劉表就算出兵,也一定是幫著張繡對付曹操。
不過這件事必須要隱秘進行,所以他今日再一次見到曹操手書之後,見到他以私人的名義與官方天下名義的手書要求出兵宛城後,他將梁大心腹召喚而來,他在考慮該如何才能既不被曹操發現端倪,又能夠幫著張繡將其擊退曹操。
這事的難度太大,想要蒙騙曹操也並不容易,才使得劉表一直猶豫不絕,如今聽聞張繡的情況不妙,所以必須要盡快想個辦法出來,而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那就是關於劉瀾,這件事在荊州內部影響巨大,首先是與袁紹的結盟是所有大臣都看重的,其次則是與劉瀾結盟沒有絲毫好處,對他們來說百害而無一利,雖然蔡瑁等人一致表示支持,可是反對的聲音無疑是巨大的,劉表必須要考慮清楚,當然還有些人的想法就更大膽了,不僅不讚成與劉瀾結盟,甚至還建議趁著劉瀾立足未穩,完全可以奪下江東取而代之,順著荊南四郡一路北上,占據豫章並奪下江東,然後南下奪取吳郡、會稽甚至是交州,繼而再與袁術決一死戰,若能一戰勝之,則占據天下半壁,雖隻三州,但地域最廣,人口眾多,繼而可與北方諸侯爭雄,重而再整山河,匡扶漢室!
三大選項,讓劉表有些焦頭爛額,劉瀾現在雖然弱小,但絕非易於之輩,更何況劉表與劉元起乃舊識,不看僧麵看佛麵,雖然隻是螟蛉義子,可與親子無疑,劉表很難做出這等事情來,當然這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蔡家的阻擾,在荊州,很多事情,絕不是他想如何就能如何,沒有世家的支持,一件事情很難成功。
更何況他就算想是去爭霸天下,可沒世家支持,沒世家出人出力,拿什麽奪天下?拿什麽去奪江東,連一個孫策都身不由已說對付就去對付,更別指望著去對付更強大的劉瀾,更何況劉瀾就真那麽容易對付?
如果是這樣,袁氏兄弟甚至是曹操早把他收拾了,劉瀾還能是今天這個樣子?
劉表雖然是文士,但對天下的局勢判斷的很清楚,荊州主政武事的隻有兩人,黃祖在江夏動彈不得,蔡瑁和劉瀾曖昧已久,聽說劉瀾每次派人來荊州都會帶著厚利去拜訪他,吃人嘴短拿人手段,蔡瑁怎麽可能自己領兵去攻打劉瀾呢。
如果劉表知曉蔡瑁和劉瀾還是早年的之交好友的話,就更不指望他能帶兵前往了,所以在議事廳裏,他壓根就沒提這件事,更沒提見劉瀾的事情,倒不是要先把他晾在一邊,而是就算提也不能現在提,不然一個強烈反對一個強烈同意,煩都快煩死了。
劉表的話題剛一說到宛城,蒯良就已經搶先一步,道:“當年我便勸主公收容張繡,張繡果然不負眾望,第一戰便大敗曹氏,如今更與曹氏對持,使我超脫世外,沒有與曹操正麵交惡,曹操其人,用兵有方,智計百出,如今奉天子以令諸侯,以天下之令要求我軍出兵與其兩麵夾擊張繡,這時候主公無論如何也要拒絕,千萬不可優柔寡斷,一旦張繡被敗,就算曹操當真言而有信將宛城交還我方,可我方卻與曹操接壤,遲早一戰,這與劉瀾置呂布與豐縣不可同日而語,呂布狼子野心,最後與劉瀾反目成仇,才造成被滅局麵,屬於特例,要卑職說,荊州有些人拿呂布說事末將並不認同,反而覺得應該將張繡看做是當年的劉瀾而主公則與陶徐州相似,今日張繡和曹軍再戰,唇亡齒寒,我軍必傾盡全力,不然張繡必敗也!”
不錯。劉表心中很是讚成蒯良的說法,但荊州勢力最大的兩大世家,南陽郡的蒯家蒯良說話了,怎麽也要聽聽南郡蔡家的看法,這是劉表的平衡之道,也是他立足荊州的成功之本,微笑著轉向蔡瑁,笑問,道:“德珪以為如何?”
兩大家族勢力,一在北麵一在南麵,就家族來說,並沒有任何利益之爭,但在劉表帳下效力,卻必然會產生權利之爭,而隨著權利之爭變得尖銳,家族族利益之爭也就隨之而來,再加上劉表將治所從江陵移到襄陽,看似有向北方的蒯家示好之意,可也僅此而已,治所始終都在南郡,也就是在蔡家的勢力範圍之內,更何況蔡家與劉表乃姻親,在劉表身上獲得更多的利益。
雖然劉表對蔡家無比信任,但對蒯家的重視程度其實比蔡家更重,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所以兩人因為利益導致一方讚成一方必然會反對,可在張繡這件事情上,兩人卻出奇的一致,其實這件事當年也是蔡瑁強烈支持,由張繡取代其叔,這才有了得到駐軍宛城消息後的張繡徹底投靠劉表,並對其俯首稱臣。
若非為了不讓中原的幾大諸侯反應太過強烈,所以才演了這麽一出無間道,而就最終的結果來看,效果出奇的好,而這件事若論首功,那自然是他蔡瑁無疑,可現在看來,蒯家卻要搶功甚至想分一杯羹,簡直就是不知廉恥,當他蔡瑁不知道蒯家是什麽打算?
一早就選好了退路,私下裏與曹操過從甚密,雖然他與劉瀾也往來親密,可他的心始終向著劉表,不管怎麽說兩家都乃姻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到萬不得已也絕不會改換門庭,可蒯家卻不一樣,腳踩兩條船甚至三條船,當真是有備無患,不管最後誰主政荊州,他蒯家都會屹立不倒,可劉表還一副無關緊要的樣子,也不知心裏是怎麽想的。
蔡瑁心裏本就憋著氣,此時再聽蒯良如此發聲,當即冷笑一聲,道:“當年我怎麽記得有人是對張繡入駐宛城是持保留意見的,怎麽今時今日,反倒一臉自己深謀遠慮的樣子了,若非當年蔡某堅持,今時今日與曹操交戰的恐怕就不是張繡,而是我們,還有這些年是誰一直一力主張與袁紹曹操結盟的,不說張繡到底與我們是否交戰,但曹操他能不知道我們這些年一直對‘宛城用兵’,當年他實力弱小之時視而不見,現在他實力強盛了,便來橫插一腳?這真的是為了盟友?還是他又意借攻破宛城從而染指荊州?雖然現在曹操因為各種原因不可能向我開戰,可是日後呢?當其大舉南下,我軍又有幾成勝算?”
蔡瑁針對蒯良,甚至還舊事重提,可這些何嚐不是說給自己聽的,提醒他才是這件事上最應該受到褒獎的那個人,劉瀾心裏明白,可明白歸明白,卻不能發表什麽評論,說什麽,說什麽也會造成其中一大世家不滿,更何況蔡家在荊州的地位以及太龐大了,他也沒什麽可褒獎的了,再褒獎,就隻能讓出他這個征西將軍了。
當然,劉表心裏還是對兩人十分認可的,蔡瑁在軍事上有著很大的才能,而蒯家兄弟在大局規劃乃至內政上麵有著獨到的建樹,所以兩大世家並沒有什麽真正不可調和的矛盾,隻是沒有矛盾的兩大世家又是他異常害怕見到的,所以他們的矛盾必須存在,隻有如此,劉表才能用著兩家,而用借著對付來製約另一方。
他在荊州的根基越來越穩,而兩大家族在荊州的勢力也越來越大,劉表心中著實有些擔心,但也同樣放心,因為他們需要自己,別的諸侯未必能讓他們撈到如此大的利益,但是他還需要提放其他大諸侯,因為這樣龐大的利益,他們必須要謹慎處置,關鍵時刻,放棄自己轉頭他人不是不可能,這也是他明知道兩人一個同曹操走得近一個同劉瀾走得近而始終視而不見的原因,就現在來說,兩人還沒有對他構成威脅,兩人也不可能放棄荊州利益,可一旦曹操滅了張繡,或者劉瀾滅了孫策甚至是袁術,那麽下一個十之八九就會染指荊州?
“現在不是論功行賞的時候,現在當務之急是要討論該如何阻止曹操引兵南下!”劉表重重一拍矮幾,異常氣憤的說道,那樣子讓蔡瑁一怔,劉表動怒了,看樣子可不似作假,忙坐了下來,不再說話了。
劉表看他老實了下來,才又心平氣和的說道:“好了,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先擱一邊,先說說支援宛城的事情吧,這件事該怎麽做,一不暴露我們出來,二呢又能盡最大的可能幫到張繡!”
“主公”蒯良再次起身,拱手作揖,道:“曹操大將曹仁數月前先在宛城大敗,後曹操又在宛城先敗張繡一陣,這才有了如今在宛城對峙,如今看似張繡已是窮途末路,其實在卑職看來,這個時候隻要他一門心思自保的話還是完全有可能的,可是要讓他一門心思的守下去,這就需要主公有所表態了,不然的話,隻怕真到了危急關頭,張繡隻怕會棄城而走,所以主公現在不僅要給張繡堅守宛城的信心,更要讓他看到守城的希望,隻有如此,張繡才會與曹操力拚下去,畢竟縱觀當今之世,願意收留他的,並沒有太多人,所以主公隻需讓他看到希望,那麽他就會付出百倍努力。”
“廢話連篇,說等於沒說。”聽他一番長篇大論之後,蔡瑁在矮幾前冷哼一聲,嘀咕一句,恰巧被劉表聽到:“那你倒是也說說啊,有什麽意見,又有什麽想法?”
“該說的,蒯良都已經說了,我沒什麽可說的,可我要說的是現在不是商量出不出兵,而是該以怎樣的身份出兵,荊州軍出兵,還是偽裝成其它諸侯勢力出兵,但不管是以什麽身份出兵,主公必須要做好心理準備,到時候與曹軍開戰,必然會是一場慘烈交鋒,如果這一仗是我軍直接與曹操開戰倒也好說,完全可用圍魏救趙之計,可現在我們就必須要想一個穩妥的辦法,可在我們附近,能夠出現的勢力,根本就沒有,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了這麽一直部隊,就算隱藏身份,曹操也一定會猜到是我們!”
劉表暗暗歎息一聲,蔡瑁說的不錯,若非如此,他也不會有諸般顧慮,也不會讓他如此糾結,現在是救也得救,可不救又有後患,救了呢又有危機,兩難處境,橫豎是死,偏生,還想著繼續悶聲發大財,可這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
“其實,如果真要將禍水東引也不是沒有可能。”四方臉,留著山羊須的蒯良撫著須微笑道,他乃劉表將軍府主簿,可謂是劉表最為倚重的智謀之士,被劉表稱之為臼犯之謀,從他入荊州之後,就為其定下了一係列安撫荊楚的大致方針,而劉表履行著他的每一步計劃,方才有了今天的基業,
聽其開口,忙問道:“先生有何良策?”
“豫州黃巾!”(未完待續。)
這裏是荊州的政治中心,荊州大小官員每日都會在這裏辦公,此時,在將軍府官房議事廳內,劉表正和蔡瑁、蒯越兩人商議要事。
第一件要務,自然是如此如火如荼的宛城之戰,曹操的幾番到來,許以厚利,甚至願意將鎮南將軍的征字變為一個征字,甚至還許諾將宛城還與劉瀾,可全天下的人都以為是張繡占據宛城,卻全然不知宛城完全是劉表割讓給張繡,張繡說白了就是劉表效仿當年的陶謙對待劉瀾,使其駐守宛城為藩籬罷了。
可以說這件事劉表欺騙了全天下,並讓全天下人都以為劉表連年出兵宛城是要攻下宛城趕走張繡,可這其實都是幌子,是間接在為張繡輸送軍械與糧秣,如今劉表的良苦用心終於收到成果,那曹操還想方設法來討好他,希望他出兵與之南北夾擊,可這可能嗎,劉表就算出兵,也一定是幫著張繡對付曹操。
不過這件事必須要隱秘進行,所以他今日再一次見到曹操手書之後,見到他以私人的名義與官方天下名義的手書要求出兵宛城後,他將梁大心腹召喚而來,他在考慮該如何才能既不被曹操發現端倪,又能夠幫著張繡將其擊退曹操。
這事的難度太大,想要蒙騙曹操也並不容易,才使得劉表一直猶豫不絕,如今聽聞張繡的情況不妙,所以必須要盡快想個辦法出來,而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那就是關於劉瀾,這件事在荊州內部影響巨大,首先是與袁紹的結盟是所有大臣都看重的,其次則是與劉瀾結盟沒有絲毫好處,對他們來說百害而無一利,雖然蔡瑁等人一致表示支持,可是反對的聲音無疑是巨大的,劉表必須要考慮清楚,當然還有些人的想法就更大膽了,不僅不讚成與劉瀾結盟,甚至還建議趁著劉瀾立足未穩,完全可以奪下江東取而代之,順著荊南四郡一路北上,占據豫章並奪下江東,然後南下奪取吳郡、會稽甚至是交州,繼而再與袁術決一死戰,若能一戰勝之,則占據天下半壁,雖隻三州,但地域最廣,人口眾多,繼而可與北方諸侯爭雄,重而再整山河,匡扶漢室!
三大選項,讓劉表有些焦頭爛額,劉瀾現在雖然弱小,但絕非易於之輩,更何況劉表與劉元起乃舊識,不看僧麵看佛麵,雖然隻是螟蛉義子,可與親子無疑,劉表很難做出這等事情來,當然這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蔡家的阻擾,在荊州,很多事情,絕不是他想如何就能如何,沒有世家的支持,一件事情很難成功。
更何況他就算想是去爭霸天下,可沒世家支持,沒世家出人出力,拿什麽奪天下?拿什麽去奪江東,連一個孫策都身不由已說對付就去對付,更別指望著去對付更強大的劉瀾,更何況劉瀾就真那麽容易對付?
如果是這樣,袁氏兄弟甚至是曹操早把他收拾了,劉瀾還能是今天這個樣子?
劉表雖然是文士,但對天下的局勢判斷的很清楚,荊州主政武事的隻有兩人,黃祖在江夏動彈不得,蔡瑁和劉瀾曖昧已久,聽說劉瀾每次派人來荊州都會帶著厚利去拜訪他,吃人嘴短拿人手段,蔡瑁怎麽可能自己領兵去攻打劉瀾呢。
如果劉表知曉蔡瑁和劉瀾還是早年的之交好友的話,就更不指望他能帶兵前往了,所以在議事廳裏,他壓根就沒提這件事,更沒提見劉瀾的事情,倒不是要先把他晾在一邊,而是就算提也不能現在提,不然一個強烈反對一個強烈同意,煩都快煩死了。
劉表的話題剛一說到宛城,蒯良就已經搶先一步,道:“當年我便勸主公收容張繡,張繡果然不負眾望,第一戰便大敗曹氏,如今更與曹氏對持,使我超脫世外,沒有與曹操正麵交惡,曹操其人,用兵有方,智計百出,如今奉天子以令諸侯,以天下之令要求我軍出兵與其兩麵夾擊張繡,這時候主公無論如何也要拒絕,千萬不可優柔寡斷,一旦張繡被敗,就算曹操當真言而有信將宛城交還我方,可我方卻與曹操接壤,遲早一戰,這與劉瀾置呂布與豐縣不可同日而語,呂布狼子野心,最後與劉瀾反目成仇,才造成被滅局麵,屬於特例,要卑職說,荊州有些人拿呂布說事末將並不認同,反而覺得應該將張繡看做是當年的劉瀾而主公則與陶徐州相似,今日張繡和曹軍再戰,唇亡齒寒,我軍必傾盡全力,不然張繡必敗也!”
不錯。劉表心中很是讚成蒯良的說法,但荊州勢力最大的兩大世家,南陽郡的蒯家蒯良說話了,怎麽也要聽聽南郡蔡家的看法,這是劉表的平衡之道,也是他立足荊州的成功之本,微笑著轉向蔡瑁,笑問,道:“德珪以為如何?”
兩大家族勢力,一在北麵一在南麵,就家族來說,並沒有任何利益之爭,但在劉表帳下效力,卻必然會產生權利之爭,而隨著權利之爭變得尖銳,家族族利益之爭也就隨之而來,再加上劉表將治所從江陵移到襄陽,看似有向北方的蒯家示好之意,可也僅此而已,治所始終都在南郡,也就是在蔡家的勢力範圍之內,更何況蔡家與劉表乃姻親,在劉表身上獲得更多的利益。
雖然劉表對蔡家無比信任,但對蒯家的重視程度其實比蔡家更重,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所以兩人因為利益導致一方讚成一方必然會反對,可在張繡這件事情上,兩人卻出奇的一致,其實這件事當年也是蔡瑁強烈支持,由張繡取代其叔,這才有了得到駐軍宛城消息後的張繡徹底投靠劉表,並對其俯首稱臣。
若非為了不讓中原的幾大諸侯反應太過強烈,所以才演了這麽一出無間道,而就最終的結果來看,效果出奇的好,而這件事若論首功,那自然是他蔡瑁無疑,可現在看來,蒯家卻要搶功甚至想分一杯羹,簡直就是不知廉恥,當他蔡瑁不知道蒯家是什麽打算?
一早就選好了退路,私下裏與曹操過從甚密,雖然他與劉瀾也往來親密,可他的心始終向著劉表,不管怎麽說兩家都乃姻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到萬不得已也絕不會改換門庭,可蒯家卻不一樣,腳踩兩條船甚至三條船,當真是有備無患,不管最後誰主政荊州,他蒯家都會屹立不倒,可劉表還一副無關緊要的樣子,也不知心裏是怎麽想的。
蔡瑁心裏本就憋著氣,此時再聽蒯良如此發聲,當即冷笑一聲,道:“當年我怎麽記得有人是對張繡入駐宛城是持保留意見的,怎麽今時今日,反倒一臉自己深謀遠慮的樣子了,若非當年蔡某堅持,今時今日與曹操交戰的恐怕就不是張繡,而是我們,還有這些年是誰一直一力主張與袁紹曹操結盟的,不說張繡到底與我們是否交戰,但曹操他能不知道我們這些年一直對‘宛城用兵’,當年他實力弱小之時視而不見,現在他實力強盛了,便來橫插一腳?這真的是為了盟友?還是他又意借攻破宛城從而染指荊州?雖然現在曹操因為各種原因不可能向我開戰,可是日後呢?當其大舉南下,我軍又有幾成勝算?”
蔡瑁針對蒯良,甚至還舊事重提,可這些何嚐不是說給自己聽的,提醒他才是這件事上最應該受到褒獎的那個人,劉瀾心裏明白,可明白歸明白,卻不能發表什麽評論,說什麽,說什麽也會造成其中一大世家不滿,更何況蔡家在荊州的地位以及太龐大了,他也沒什麽可褒獎的了,再褒獎,就隻能讓出他這個征西將軍了。
當然,劉表心裏還是對兩人十分認可的,蔡瑁在軍事上有著很大的才能,而蒯家兄弟在大局規劃乃至內政上麵有著獨到的建樹,所以兩大世家並沒有什麽真正不可調和的矛盾,隻是沒有矛盾的兩大世家又是他異常害怕見到的,所以他們的矛盾必須存在,隻有如此,劉表才能用著兩家,而用借著對付來製約另一方。
他在荊州的根基越來越穩,而兩大家族在荊州的勢力也越來越大,劉表心中著實有些擔心,但也同樣放心,因為他們需要自己,別的諸侯未必能讓他們撈到如此大的利益,但是他還需要提放其他大諸侯,因為這樣龐大的利益,他們必須要謹慎處置,關鍵時刻,放棄自己轉頭他人不是不可能,這也是他明知道兩人一個同曹操走得近一個同劉瀾走得近而始終視而不見的原因,就現在來說,兩人還沒有對他構成威脅,兩人也不可能放棄荊州利益,可一旦曹操滅了張繡,或者劉瀾滅了孫策甚至是袁術,那麽下一個十之八九就會染指荊州?
“現在不是論功行賞的時候,現在當務之急是要討論該如何阻止曹操引兵南下!”劉表重重一拍矮幾,異常氣憤的說道,那樣子讓蔡瑁一怔,劉表動怒了,看樣子可不似作假,忙坐了下來,不再說話了。
劉表看他老實了下來,才又心平氣和的說道:“好了,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先擱一邊,先說說支援宛城的事情吧,這件事該怎麽做,一不暴露我們出來,二呢又能盡最大的可能幫到張繡!”
“主公”蒯良再次起身,拱手作揖,道:“曹操大將曹仁數月前先在宛城大敗,後曹操又在宛城先敗張繡一陣,這才有了如今在宛城對峙,如今看似張繡已是窮途末路,其實在卑職看來,這個時候隻要他一門心思自保的話還是完全有可能的,可是要讓他一門心思的守下去,這就需要主公有所表態了,不然的話,隻怕真到了危急關頭,張繡隻怕會棄城而走,所以主公現在不僅要給張繡堅守宛城的信心,更要讓他看到守城的希望,隻有如此,張繡才會與曹操力拚下去,畢竟縱觀當今之世,願意收留他的,並沒有太多人,所以主公隻需讓他看到希望,那麽他就會付出百倍努力。”
“廢話連篇,說等於沒說。”聽他一番長篇大論之後,蔡瑁在矮幾前冷哼一聲,嘀咕一句,恰巧被劉表聽到:“那你倒是也說說啊,有什麽意見,又有什麽想法?”
“該說的,蒯良都已經說了,我沒什麽可說的,可我要說的是現在不是商量出不出兵,而是該以怎樣的身份出兵,荊州軍出兵,還是偽裝成其它諸侯勢力出兵,但不管是以什麽身份出兵,主公必須要做好心理準備,到時候與曹軍開戰,必然會是一場慘烈交鋒,如果這一仗是我軍直接與曹操開戰倒也好說,完全可用圍魏救趙之計,可現在我們就必須要想一個穩妥的辦法,可在我們附近,能夠出現的勢力,根本就沒有,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了這麽一直部隊,就算隱藏身份,曹操也一定會猜到是我們!”
劉表暗暗歎息一聲,蔡瑁說的不錯,若非如此,他也不會有諸般顧慮,也不會讓他如此糾結,現在是救也得救,可不救又有後患,救了呢又有危機,兩難處境,橫豎是死,偏生,還想著繼續悶聲發大財,可這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
“其實,如果真要將禍水東引也不是沒有可能。”四方臉,留著山羊須的蒯良撫著須微笑道,他乃劉表將軍府主簿,可謂是劉表最為倚重的智謀之士,被劉表稱之為臼犯之謀,從他入荊州之後,就為其定下了一係列安撫荊楚的大致方針,而劉表履行著他的每一步計劃,方才有了今天的基業,
聽其開口,忙問道:“先生有何良策?”
“豫州黃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