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徐州之後,劉瀾帳下逐漸形成了以關羽、簡雍等為首的元老派係,也就是所謂的武將派係,這些人跟隨劉瀾最早,對劉瀾所謂的尊漢並不重視,更多的還是對劉瀾的忠心。
而最最最關鍵的則是他們在徐州並沒有任何家族與個人利益,而這勢必就會與以糜竺、陳宮等為首的徐州世家集團產生分歧。
這樣的情況與當年曹操南下徐州文武的分歧何其相似?
文官入張昭等是主張臣服曹操的,而武將如周瑜則是堅決反對臣服曹操,在他看來當時的孫家在江東曆經三代耕耘,江東已經成為最堅實的根基,有自己忠實的部隊,憑什麽窩窩囊囊的臣服曹操,所以他的建議是靜觀其變,再尋求良謀以禦之。
他的建議得到了孫權的母親的讚成,可文官氏族集團卻大加反對,也就發生了後來的爭論。
而在最關鍵的時刻,魯肅的一番話徹底打消了孫權的顧慮,他直接點出了這些世家的精明算盤,孫權投降曹操,他們還能繼續去做一州之官,既可以有地位也可以保護財產,最重要的是沒有生命安全。
然而一旦和曹操開戰,在當時看來,取勝是絕無可能的,那麽一旦失敗,他們就將一無所有,在如此情況之下,江東氏族集團自然要反對。就算最後勝利了,出錢出力的還不是他們,可是授官封爵,享受榮譽的一定不會是他們,兩相對比,世家自然要竭力反對。
反過來再看徐州氏族陳家與糜家從最後的聯手到爭權再到現在的通力合作結成徐州氏族集團完全是為了與劉瀾舊有勢力的抗衡,而舊有勢力其實也是從最初的單槍匹馬走向聯合,聚攏在關羽簡雍身邊,為的也是與徐州世家抗衡。
而看兩大集團的成分,以關羽等元老勢力所組成的集團無疑是來自軍方的武將集團,他們大多都是寒門庶族,不管是關羽還是張飛,不管是趙雲、簡雍,所以徐州的矛盾其實也就是寒門與氏族的矛盾,而劉瀾則從中充當著乳化劑的作用。
當然了,劉瀾的手腕高明是主因,可矛盾沒有爆發的關鍵還是徐州並沒有一位能拿得出手的武將去分元老勢力在軍隊的一杯羹,雖然陳家的陳應、張家的張承乃至於糜家的糜竺都在滲透著軍隊,但他們終歸算不上優秀的將領,根本無法取代關張趙的地位。
而且,元老勢力其實在徐州並沒有個人利益乃至家族利益,他們的利益說白了就是軍隊的利益,而軍隊的利益又必然是要以戰爭來得以實現,那麽隻要有戰爭有仗可打,那麽不管徐州世家願不願意承認,元老勢力就必然始終占據著徐州政權的話語權。
這樣一來,徐州世家的聯合,看似是一場正對元老派的鬥爭,其實說白了就是要在徐州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政治利益乃至於經濟利益,不然啊在劉瀾實施限田之策後,又有誰能來抱著他們的利益呢?
所以說徐州三大家族從以往陶謙時期的互相傾紮到現在聯合完全是被徐州眾多大大小小的世家所推到這個位置上來的,就好似陶謙執政時期他們的敵對一樣,所謂的完全是為自己家族以及交好家族爭取最大的利益。
而在徐州還有一部分人,也是劉瀾刻意培養出來的一部分不屬於任何兩方勢力者,如魯肅以及陳宮甚至是徐庶、陳果,劉瀾對他們的重用,說白了是劉瀾的一種政治手腕,要做的並非是建立新的派係而是能起到與二方勢力的抗衡。
就好似劉備進位漢中王時法正是益州太守,馬超是左將軍,位在張飛之前,這兩位新來者的地位為何能超過諸葛亮和張飛?就是因為劉備需要新的勢力來舊有勢力與荊州勢力,雖然看起來劉備對待元老係與荊州係很不公平,可這其實就是一種最好的平衡,而並非是說他已經不信任雙方。
甚至可以說劉瀾對軍方是極大的信任,他不信任的是徐州世家,當魯肅提出南遷提議的一刻,就遭到了徐州氏族的集體反對,而直到徐州被偷襲之後,劉瀾放出了堅決遷移治所的風聲,他需要看的是此事在民間的反響,當然更是向徐州世家表明決心,而在這期間,劉瀾最高嗎的一個舉動就是開府之後沒有封賞徐州勢力,這幾乎就是在向他們示威了,高順他們決心已下,一定要南下秣陵,徐州世家集團就算再反對,也不會改變他的計劃,反而還會因為反對而逐漸被他排斥在劉瀾政治中心之外,這一件事上,吃過大虧的陳家和糜家不會不明白劉瀾的打算。
所以陳珪頭一個來表忠心,而得到的是陳宮進入征西將軍府,糜竺第二個到來,同樣進入將軍府,至於張昭,其實張家根本就不在徐州世家集團之中,所以張昭、張紘與陳宮等人都得到了重用。
開府後的第一次封賞,算是劉瀾對徐州氏族的一次公開表態,而對付曹豹,則是劉瀾的殺雞儆猴,要麽繼續全心全意的支持我,要麽就步曹豹的後塵,或者幹脆擦幹自己的脖子和自己對著幹,到時候看看是誰的腦袋喂飽對方的屠刀。
不是劉瀾瘋了,是他必須要有所表態,因為在曹豹勾連呂布這件事情上,出現了很多徐州世家的身影,雖然他們沒有出力,可是曖昧的態度卻讓劉瀾徹底瘋狂,這是一群喂不飽的狼,與其等著他們背後擦刀,不如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給他們選擇,而這個氣機無疑是最適合的,因為劉瀾擊敗了呂布,嚇退了曹操。
在這個時候沒人敢想換一個統治者,也沒有人去傻到再找代言人,連呂布都敗了,哪還有合適的代言?
所以徐州氏族妥協了,而這一點上,劉瀾所處的位置與當初孫權所處的位置並不同,因為孫權並不足以取信江東世家,因為他的年紀,因為他的能力,當時的孫權還沒有展現出自己的能力來取信江東世家,可劉瀾不同,尤其是在擊敗呂布之後,更沒有人會質疑。就好比赤壁一戰徹底奠定了孫權的統治一樣,文臣武將,寒門世家都認可了他的統治,此時的劉瀾在徐州就是如此。
而且劉瀾對於徐州世家來說,並沒有侵害他們的利益,所謂的限田之策隻是限製,而分派的土地又因為曹操入侵徐州造成的大量荒地,而在其他方麵,尤其是開放工商之後,他們獲得的利益其實是大於他們所失去的,在這樣的利弊下,劉瀾自然是他們心目中那個最合適之人,換一個來,他們的利益可就不一定能保了。
既然如此,而且劉瀾又是以徐州城離敵太近為借口遷郡治,讓他們還真找不到任何反對的借口,而且遷移郡治之後,最少像呂布奔襲徐州這樣的血戰就不會發生了。
可劉瀾同樣知道,徐州世家對他的支持是有限的,而且通過呂布一事與遷府這件事情讓他更加清楚他和徐州世家的關係遠非與元老派係那麽穩固,這件事情上,劉瀾差一點就與糜家陳家決裂,雖然沒有發生糜箴尋死覓活,但他卻必須再尋找一個勢力來抗衡徐州世家,這個勢力元老係不足以與之抗衡,畢竟元老係的利益在軍隊,徐州世家的利益在地方,除了發生戰爭,雙方不可能產生正麵衝突。
可是劉瀾南遷,就勢必要啟用江東士人來穩固江東的統治,這樣一來,江東勢力就會同原來的徐州勢力乃至於元老勢力一樣,逐漸匯聚在一起,而兩方抗衡,讓徐州世家與江東世家傾軋去吧,隻要他控製的軍隊,隻要他的元老係無恙,那麽不管是兩方哪一方撤後退,都不重要。
劉瀾此次南下的目的,有太多太多了。
抵達秣陵的劉瀾並沒有急著去見世家,但招賢令已經在起草,未來的而到三天就會頒布,為此劉瀾還專程在秣陵設立了一座招賢館,這件事處置完後,劉瀾便去視察倉庫等建設,在他南下的同一時刻,徐州儲備的物資便依舊開始向南轉移了,因為徐州物資數量太過龐大,劉瀾必須要確保物資抵達後能夠得到及時儲存,尤其是糧食。
當然還有就是願意南下的百姓,耕地這些劉瀾到不擔心,地廣人稀的丹陽郡足夠容納他們,可是房屋建設很顯然已經來不及了,尤其是冬天,雖然江南的冬天比之北方並不算太冷,可在這個連棉花都沒有的年代,劉瀾必須要考慮該如何為他們禦寒。
“傳訊徐州,百姓南遷事宜暫且先放一放,讓他們暫且留在徐州,待明年開春再整體遷移,而在這個期間丹陽郡要抓緊建設,雖然劉瀾已經派出半數徐州軍,可算上房屋,建設的項目太多,壓力太大了。
可劉瀾已經下了死命令,就算困難再大,甄儼也隻有迎難而上了。
整個冬日,長江上到處可見渡船往來,船隊向南方緩緩前行,每一次都會有數百艘之多,先期船上都是滿載著的糧食,期間還夾雜官兵所做的渡船,徐州軍正陸續南遷,當然還有徐州家眷,他們的安全劉瀾則交給了許褚負責。
可是隊伍的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尤其是當劉瀾下令調半數徐州軍南下秣陵之後,運輸的壓力一下就就變得格外大,整個馳道,排滿了長長的隊伍,延綿十餘裏,一眼望不到邊,為此劉瀾不得不再派出張飛去與許褚一同負責遷移事宜。
兩位多年的‘冤家’再次見麵,客套那是不可能的,太熟悉了。而且這所謂的負責運輸,其實就是一個協調渡河等工作,二人每天根本就沒啥工作,安排好住宿工作,安排好渡船順序,每次走八成糧食二成士兵,再由士兵護送到秣陵送入糧倉。
“仲康,我家苞兒滿月你可得來吃酒啊。”閑來無事的二人看著渡船離開後,張飛說道,轉眼一年多,張苞已快一周歲了,這一天不僅要吃滿月酒,更要給孩子抓周,張飛幾乎把能叫的人都叫了一個遍,甚至連劉瀾那裏都舔著臉打了招呼,他也知道主公未必能有時間過來,這可不是他的虛榮心作祟,更不是因為劉瀾抵達能掙到臉麵,而是張飛覺得應該通知主公一聲,更像是口無遮攔希望得到祝福。
這些邀請之中,劉瀾是未知數,但關羽和許褚那是他最希望到來的,至於趙雲,估計不可能了,他現在鎮守徐州,想到秣陵也沒機會,更何況在這個時間點對他發出邀請,簡直就是兒戲,太刺激他了,到時候看到他們夫妻二人嗬護張苞,趙雲快要忘記李鴻雁估計也會再次想起來。
對於張飛的邀請,雖然一直拆他的台,和他唱反調,可在這樣的實權上許褚自然一口答應,也沒有拒絕的理由,莫說他將要下江東,就算還留在徐州也得專程趕往秣陵,這樣的大喜事啊,他又怎麽可能錯過呢。
在很多人看來,兩人的關係其實並不好,可這畢竟是在不知情的外人看來,雖然兩人吵吵鬧鬧,動不動就校場比武,而且為了一件事往往會掙得麵紅耳赤,你罵他莽夫他說你瘋子,可這都是關係親密的表現。
不然也不會這麽肆無忌憚,而同樣是關羽,張飛就幹不出這樣的事情來,更多的是敬重,雖然兩人同入劉瀾帳下,可是關羽卻始終是他的上司,對於關羽,張飛是絕對的服從,自然就不敢朝他開玩笑,當然這也有關羽性格上的原因,比較嚴肅,就像趙雲,張飛也不是沒和他玩笑過,可根本得不到回應,這樣一來二去,他也就不會再與趙雲玩笑了。
所以在徐州,也就隻有許褚能和他尿到一個壺裏了,是以兩人的胡鬧是根本不分場合的,一見麵就開打的情況更是今次發生,可在外人看來如同笑話的二個人,卻樂在其中。
這份樂趣,也隻有二人才能理解了。(未完待續。)
而最最最關鍵的則是他們在徐州並沒有任何家族與個人利益,而這勢必就會與以糜竺、陳宮等為首的徐州世家集團產生分歧。
這樣的情況與當年曹操南下徐州文武的分歧何其相似?
文官入張昭等是主張臣服曹操的,而武將如周瑜則是堅決反對臣服曹操,在他看來當時的孫家在江東曆經三代耕耘,江東已經成為最堅實的根基,有自己忠實的部隊,憑什麽窩窩囊囊的臣服曹操,所以他的建議是靜觀其變,再尋求良謀以禦之。
他的建議得到了孫權的母親的讚成,可文官氏族集團卻大加反對,也就發生了後來的爭論。
而在最關鍵的時刻,魯肅的一番話徹底打消了孫權的顧慮,他直接點出了這些世家的精明算盤,孫權投降曹操,他們還能繼續去做一州之官,既可以有地位也可以保護財產,最重要的是沒有生命安全。
然而一旦和曹操開戰,在當時看來,取勝是絕無可能的,那麽一旦失敗,他們就將一無所有,在如此情況之下,江東氏族集團自然要反對。就算最後勝利了,出錢出力的還不是他們,可是授官封爵,享受榮譽的一定不會是他們,兩相對比,世家自然要竭力反對。
反過來再看徐州氏族陳家與糜家從最後的聯手到爭權再到現在的通力合作結成徐州氏族集團完全是為了與劉瀾舊有勢力的抗衡,而舊有勢力其實也是從最初的單槍匹馬走向聯合,聚攏在關羽簡雍身邊,為的也是與徐州世家抗衡。
而看兩大集團的成分,以關羽等元老勢力所組成的集團無疑是來自軍方的武將集團,他們大多都是寒門庶族,不管是關羽還是張飛,不管是趙雲、簡雍,所以徐州的矛盾其實也就是寒門與氏族的矛盾,而劉瀾則從中充當著乳化劑的作用。
當然了,劉瀾的手腕高明是主因,可矛盾沒有爆發的關鍵還是徐州並沒有一位能拿得出手的武將去分元老勢力在軍隊的一杯羹,雖然陳家的陳應、張家的張承乃至於糜家的糜竺都在滲透著軍隊,但他們終歸算不上優秀的將領,根本無法取代關張趙的地位。
而且,元老勢力其實在徐州並沒有個人利益乃至家族利益,他們的利益說白了就是軍隊的利益,而軍隊的利益又必然是要以戰爭來得以實現,那麽隻要有戰爭有仗可打,那麽不管徐州世家願不願意承認,元老勢力就必然始終占據著徐州政權的話語權。
這樣一來,徐州世家的聯合,看似是一場正對元老派的鬥爭,其實說白了就是要在徐州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政治利益乃至於經濟利益,不然啊在劉瀾實施限田之策後,又有誰能來抱著他們的利益呢?
所以說徐州三大家族從以往陶謙時期的互相傾紮到現在聯合完全是被徐州眾多大大小小的世家所推到這個位置上來的,就好似陶謙執政時期他們的敵對一樣,所謂的完全是為自己家族以及交好家族爭取最大的利益。
而在徐州還有一部分人,也是劉瀾刻意培養出來的一部分不屬於任何兩方勢力者,如魯肅以及陳宮甚至是徐庶、陳果,劉瀾對他們的重用,說白了是劉瀾的一種政治手腕,要做的並非是建立新的派係而是能起到與二方勢力的抗衡。
就好似劉備進位漢中王時法正是益州太守,馬超是左將軍,位在張飛之前,這兩位新來者的地位為何能超過諸葛亮和張飛?就是因為劉備需要新的勢力來舊有勢力與荊州勢力,雖然看起來劉備對待元老係與荊州係很不公平,可這其實就是一種最好的平衡,而並非是說他已經不信任雙方。
甚至可以說劉瀾對軍方是極大的信任,他不信任的是徐州世家,當魯肅提出南遷提議的一刻,就遭到了徐州氏族的集體反對,而直到徐州被偷襲之後,劉瀾放出了堅決遷移治所的風聲,他需要看的是此事在民間的反響,當然更是向徐州世家表明決心,而在這期間,劉瀾最高嗎的一個舉動就是開府之後沒有封賞徐州勢力,這幾乎就是在向他們示威了,高順他們決心已下,一定要南下秣陵,徐州世家集團就算再反對,也不會改變他的計劃,反而還會因為反對而逐漸被他排斥在劉瀾政治中心之外,這一件事上,吃過大虧的陳家和糜家不會不明白劉瀾的打算。
所以陳珪頭一個來表忠心,而得到的是陳宮進入征西將軍府,糜竺第二個到來,同樣進入將軍府,至於張昭,其實張家根本就不在徐州世家集團之中,所以張昭、張紘與陳宮等人都得到了重用。
開府後的第一次封賞,算是劉瀾對徐州氏族的一次公開表態,而對付曹豹,則是劉瀾的殺雞儆猴,要麽繼續全心全意的支持我,要麽就步曹豹的後塵,或者幹脆擦幹自己的脖子和自己對著幹,到時候看看是誰的腦袋喂飽對方的屠刀。
不是劉瀾瘋了,是他必須要有所表態,因為在曹豹勾連呂布這件事情上,出現了很多徐州世家的身影,雖然他們沒有出力,可是曖昧的態度卻讓劉瀾徹底瘋狂,這是一群喂不飽的狼,與其等著他們背後擦刀,不如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給他們選擇,而這個氣機無疑是最適合的,因為劉瀾擊敗了呂布,嚇退了曹操。
在這個時候沒人敢想換一個統治者,也沒有人去傻到再找代言人,連呂布都敗了,哪還有合適的代言?
所以徐州氏族妥協了,而這一點上,劉瀾所處的位置與當初孫權所處的位置並不同,因為孫權並不足以取信江東世家,因為他的年紀,因為他的能力,當時的孫權還沒有展現出自己的能力來取信江東世家,可劉瀾不同,尤其是在擊敗呂布之後,更沒有人會質疑。就好比赤壁一戰徹底奠定了孫權的統治一樣,文臣武將,寒門世家都認可了他的統治,此時的劉瀾在徐州就是如此。
而且劉瀾對於徐州世家來說,並沒有侵害他們的利益,所謂的限田之策隻是限製,而分派的土地又因為曹操入侵徐州造成的大量荒地,而在其他方麵,尤其是開放工商之後,他們獲得的利益其實是大於他們所失去的,在這樣的利弊下,劉瀾自然是他們心目中那個最合適之人,換一個來,他們的利益可就不一定能保了。
既然如此,而且劉瀾又是以徐州城離敵太近為借口遷郡治,讓他們還真找不到任何反對的借口,而且遷移郡治之後,最少像呂布奔襲徐州這樣的血戰就不會發生了。
可劉瀾同樣知道,徐州世家對他的支持是有限的,而且通過呂布一事與遷府這件事情讓他更加清楚他和徐州世家的關係遠非與元老派係那麽穩固,這件事情上,劉瀾差一點就與糜家陳家決裂,雖然沒有發生糜箴尋死覓活,但他卻必須再尋找一個勢力來抗衡徐州世家,這個勢力元老係不足以與之抗衡,畢竟元老係的利益在軍隊,徐州世家的利益在地方,除了發生戰爭,雙方不可能產生正麵衝突。
可是劉瀾南遷,就勢必要啟用江東士人來穩固江東的統治,這樣一來,江東勢力就會同原來的徐州勢力乃至於元老勢力一樣,逐漸匯聚在一起,而兩方抗衡,讓徐州世家與江東世家傾軋去吧,隻要他控製的軍隊,隻要他的元老係無恙,那麽不管是兩方哪一方撤後退,都不重要。
劉瀾此次南下的目的,有太多太多了。
抵達秣陵的劉瀾並沒有急著去見世家,但招賢令已經在起草,未來的而到三天就會頒布,為此劉瀾還專程在秣陵設立了一座招賢館,這件事處置完後,劉瀾便去視察倉庫等建設,在他南下的同一時刻,徐州儲備的物資便依舊開始向南轉移了,因為徐州物資數量太過龐大,劉瀾必須要確保物資抵達後能夠得到及時儲存,尤其是糧食。
當然還有就是願意南下的百姓,耕地這些劉瀾到不擔心,地廣人稀的丹陽郡足夠容納他們,可是房屋建設很顯然已經來不及了,尤其是冬天,雖然江南的冬天比之北方並不算太冷,可在這個連棉花都沒有的年代,劉瀾必須要考慮該如何為他們禦寒。
“傳訊徐州,百姓南遷事宜暫且先放一放,讓他們暫且留在徐州,待明年開春再整體遷移,而在這個期間丹陽郡要抓緊建設,雖然劉瀾已經派出半數徐州軍,可算上房屋,建設的項目太多,壓力太大了。
可劉瀾已經下了死命令,就算困難再大,甄儼也隻有迎難而上了。
整個冬日,長江上到處可見渡船往來,船隊向南方緩緩前行,每一次都會有數百艘之多,先期船上都是滿載著的糧食,期間還夾雜官兵所做的渡船,徐州軍正陸續南遷,當然還有徐州家眷,他們的安全劉瀾則交給了許褚負責。
可是隊伍的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尤其是當劉瀾下令調半數徐州軍南下秣陵之後,運輸的壓力一下就就變得格外大,整個馳道,排滿了長長的隊伍,延綿十餘裏,一眼望不到邊,為此劉瀾不得不再派出張飛去與許褚一同負責遷移事宜。
兩位多年的‘冤家’再次見麵,客套那是不可能的,太熟悉了。而且這所謂的負責運輸,其實就是一個協調渡河等工作,二人每天根本就沒啥工作,安排好住宿工作,安排好渡船順序,每次走八成糧食二成士兵,再由士兵護送到秣陵送入糧倉。
“仲康,我家苞兒滿月你可得來吃酒啊。”閑來無事的二人看著渡船離開後,張飛說道,轉眼一年多,張苞已快一周歲了,這一天不僅要吃滿月酒,更要給孩子抓周,張飛幾乎把能叫的人都叫了一個遍,甚至連劉瀾那裏都舔著臉打了招呼,他也知道主公未必能有時間過來,這可不是他的虛榮心作祟,更不是因為劉瀾抵達能掙到臉麵,而是張飛覺得應該通知主公一聲,更像是口無遮攔希望得到祝福。
這些邀請之中,劉瀾是未知數,但關羽和許褚那是他最希望到來的,至於趙雲,估計不可能了,他現在鎮守徐州,想到秣陵也沒機會,更何況在這個時間點對他發出邀請,簡直就是兒戲,太刺激他了,到時候看到他們夫妻二人嗬護張苞,趙雲快要忘記李鴻雁估計也會再次想起來。
對於張飛的邀請,雖然一直拆他的台,和他唱反調,可在這樣的實權上許褚自然一口答應,也沒有拒絕的理由,莫說他將要下江東,就算還留在徐州也得專程趕往秣陵,這樣的大喜事啊,他又怎麽可能錯過呢。
在很多人看來,兩人的關係其實並不好,可這畢竟是在不知情的外人看來,雖然兩人吵吵鬧鬧,動不動就校場比武,而且為了一件事往往會掙得麵紅耳赤,你罵他莽夫他說你瘋子,可這都是關係親密的表現。
不然也不會這麽肆無忌憚,而同樣是關羽,張飛就幹不出這樣的事情來,更多的是敬重,雖然兩人同入劉瀾帳下,可是關羽卻始終是他的上司,對於關羽,張飛是絕對的服從,自然就不敢朝他開玩笑,當然這也有關羽性格上的原因,比較嚴肅,就像趙雲,張飛也不是沒和他玩笑過,可根本得不到回應,這樣一來二去,他也就不會再與趙雲玩笑了。
所以在徐州,也就隻有許褚能和他尿到一個壺裏了,是以兩人的胡鬧是根本不分場合的,一見麵就開打的情況更是今次發生,可在外人看來如同笑話的二個人,卻樂在其中。
這份樂趣,也隻有二人才能理解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