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沉思半晌,斟酌著說辭,道:“我覺得劉瀾入兗的可能有,但並不大,首先如果劉瀾當真有攻主公的意思,這完全失去了留呂布在豐縣的意義,也就是說劉瀾之所以留呂布完全是為了防備主公,所以我覺得劉瀾今次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南下而不是入兗州,!”
曹操搖搖頭,道:“奉孝此話雖然說得不錯,可如果單憑劉瀾留呂布在豐縣就言其不會入兗就太多臆斷了,不要忘了這完全有可能是劉瀾一早就設計好的煙霧彈,這麽說吧,也許從始至終劉瀾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掩人耳目,偷偷入兗,打我等一個措手不及。”
“不會。”郭嘉冷笑一聲,緩緩道:“說實話,臣並不相信劉瀾會選擇這個時候攻打經曆蝗災兵禍之後荒蕪凋敝的兗州,得不償失。主公應知兗州與青州在久曆天災兵禍之後百姓思定,是以劉瀾才能夠輕易入青,而主公在兗則威望日重,是以劉瀾若攻兗,則不能如在青州通過賑濟災民迅速收獲兗州民心,到時主公隻需振臂一呼,兗州百姓必同仇敵愾,劉瀾想要攻下兗州,難上加難。
其次若其果真來犯,必定會使得剛從戰爭創傷恢複過來的兗州百姓怨聲載道,甚至會引起徐州百官與百姓不滿,主公應該知曉,自劉瀾支援青州蝗災後,徐州百官與民間就出現了青州是負擔的流言蜚語。可見對青州的態度在徐州內部有一大部分人認為其乃是徐州的抱負,不然也不會出現這等流言,既然如此,那他們還會在坐視第二個青州的出現嗎?而且還是一個比之青州人口更多的兗州,那時徐州百官必然憤懣,施壓之下劉瀾還會一意孤行?
而且徐州雖未經曆蝗災,可卻同樣深受旱災影響,以徐州如今狀況,同時兼顧青、徐也許還行,可要再多出一個兗州,那對現在的徐州來說無疑於癡人說夢,既然攻兗會落一個吃力不討好的結果,所以如果劉瀾聰明的話,就算他想要攻打兗州,也一定不會選擇在現在而是在青州能夠自足,最不濟也要等到青州無須賑濟之時。”
“主公,奉孝所言不差,而且今年兗州糧食欠收,如果劉瀾真要來攻,那時隻需守住甄城、陳留、許縣這等大縣,至於其他縣城,完全可以放棄,到時用徐州之糧來養兗州之民,我等反而還要感謝劉瀾為我減輕負擔,隻不過這替咱們賑濟了百姓的劉瀾到最後還要落一個惡名,如果我是劉瀾,一定不會做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照你二人如此說,劉瀾入兗非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了?”曹操完全跟不上兩人的節奏,他好不容易收回來的郡縣怎麽可能就這麽輕易失去?雖然兩人話說的好聽,是劉瀾幫他養兗州之民,可之後呢,不管是劉瀾繼續西擴還是曹操要收回整個兗州,這些郡縣同樣是不可忽略的,搖搖頭,道:“不行,不行,兗州郡縣絕不能再失一處。”
荀彧與郭嘉對視一眼,主公似這樣的情況這是他們第二次見到,上一次還是袁紹來勸主公入冀州,那時主公就似現在這般,失去了分析判斷的能力,完全沒有了主意,若非是他二人與程昱極力規勸,隻怕主公真就棄了兗州投冀州去了,可是現在的情況與當時完全不同,那時主公隻掌了兗州數縣,而且還發生了蝗災,所以才會那般,可如今兗州盡在手中而劉瀾又沒有出現在兗,為何主公還會出現一團亂麻的情況,根本就沒有去分析二人此話背後真正的深意,難不成……
兩人相視一笑,好似都明白了主公為何會出現現在這樣的情況,暗示一番,最後由郭嘉來未寬主公之心:“主公,我與文若一致認為劉瀾絕不會入兗州,而其真正的目的隻有南下丹陽,首先劉瀾絕不願意見到劉繇為袁術所滅,不然丹陽一破,袁術下一個就會對徐州發起進攻,所以看似丹陽與徐州毫無瓜葛,可往深了看,丹陽與徐州卻乃唇齒相依,劉瀾絕不會坐視丹陽被袁術所破,所以臣與文若最後一致得出的結論就是劉瀾此次真正的目的隻有丹陽一郡。”
曹操看看郭嘉,又看看旁邊的荀彧,見其極為讚同郭嘉的觀點連連地點頭時,不由的苦笑出聲,道:“奉孝,我知道你與劉瀾有過一些交集,但其實你與文若一般對他都不了解。”曹操頹然落座,敲擊著矮幾,每一聲都好似震顫著二人心靈一般,尤其是聽到了曹操說出接下來的話後,兩人心中更是為之一驚,難道當真是他們猜錯了?
他們現在也有些難以決斷了,但有一點卻必須要承認,主公之前的反應並不是怕了劉瀾,反而是太了解劉瀾了,比他們二人了解的多的多。
隻聽曹操喃喃,道:“劉瀾用兵,當世無人出其右,若某與之對敵,拋去天時地利人和,亦未有勝算,似這等當世名將,既然出兵入丹陽,必當無聲無息,以雷霆手段化解丹陽之危,可如今,戰事未起,而天下盡知劉瀾北上南下,似這等大張旗鼓,完全不似劉瀾用兵之風,反而像是他刻意要讓全天下人都知曉他要北上冀州南下丹陽一樣,所以劉瀾這樣大戰旗鼓,反而讓某更為確定他絕不會南下與北上,他是要以此來隱藏他真正的目的,此正兵法所雲聲東而擊西,聲彼而擊此,使敵人不知其所備,則我所攻者,乃敵人所不守也。”
也正是曹操這一番結論,忽然讓荀彧意識到主公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這些年他一直研究過一些收集到的劉瀾用兵的情報,通過分析,知此人用兵向來都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就拿冀州之戰來說,可不就是在所有人都沒有防備預料之下劉瀾的突然殺出,殺了袁紹一個措手不及,生生扭轉了界橋之戰,將已經穩操勝券袁紹殺退,也正是這一役,徹底扭轉了整個冀州之戰,使得袁紹最後落了個失敗的結局。
再反觀徐州之戰,同樣是在悄無聲息時劉瀾突然出現,殺了於禁一個措手不及,並最終進攻遲緩,導致最後呂布偷襲兗州,若是這之前能夠早得到劉瀾出兵的消息,早做準備之下,徐州之戰將是另外一個局麵,這樣的案例還有太多太多,都是出自劉瀾的手筆,所以這一次劉瀾絕不會是突然改了性了,就像主公所說他如此大戰旗鼓,一定是在隱藏真正的目的,可是劉瀾的真實目的到底會是哪呢?難道……荀彧心中嘀咕起來,有些相信主公的說法了。
荀彧心中思慮良久,苦笑著搖頭,道:“主公的擔憂不無道理,如果劉瀾真正的目的隻是冀州和丹陽的話,那麽他絕不會放出任何消息,既然放出消息,那麽丹陽與冀州必然會有所提防,反之我們所在的兗州就會出現沒有威脅的錯覺,而就在我兗州高枕無憂之時,劉瀾帶軍突然殺來,那時……”荀彧已經不敢往下說了,如果不是主公提早預見,一旦這等恐怖的情況一旦發生,隻怕個把月,劉瀾就會席卷整個兗州。
“主公,其實考慮到了劉瀾聲東擊西,可卻忽視了劉瀾本人。”郭嘉還是不相信劉瀾會進攻兗州,說道:“我始終認為劉瀾的目的是丹陽,而這一次隻不過他的聲東擊西之計更高明罷了,首先他號稱北上冀州南下丹陽,前者隻不過是為了引誘冀州分兵南下,為公孫瓚減輕壓力,而其實他根本就沒有打算進攻冀州,他真正的目的隻有一處,那就是丹陽。”
“奉孝的意思是劉瀾分兵兩路下丹陽?”
“對,雖然這隻是卑職猜測,但卑職敢肯定,劉瀾絕不會攻兗州,他今次聲東擊西絕對於我兗州無關。”
郭嘉雖然看不出劉瀾的真實用意,但他卻可以肯定劉瀾絕不會攻兗州,堂內立時沉默了下來,好半晌,隻聽曹操說道:“不管劉瀾的真實目的怎樣,我們必須嚴加防範,尤其要讓再徐州的斥候務必要搞到劉瀾的準確消息,隻有知道劉瀾的真正目的是什麽,我們才能夠安心西迎獻帝……”
說道獻帝的一瞬間,屋內的三人幾乎同時起身,這一刻三人幾乎前所未有的默契,難不成劉瀾的真正目的與他們一樣,是要迎獻帝入徐?
在鄴城將軍府內袁紹正在問詢著沮授幽州最新的戰報,得到最新戰報後他滿意的點點頭,道:“如今已入秋,秋裝冬衣一定要準備齊,絕不能讓前線的將士們受凍。”與公孫瓚這一戰立時一年多,如今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他相信最早入冬最晚明年開春,顏良與麴義將一舉消滅公孫瓚。,凡是與幽州有關的消息,事無巨細他都會親自過問,尤其在此關鍵時刻,他更不容不容半點有失,哪怕隻是軍衣這最微不足道的細末小事。
“諾。”沮授應諾一聲,正要向袁紹匯報從徐州傳來的最新情報,卻見一名親衛掩開門,低聲,道:“主公,袁尚公子求見。”
要是換了別人,議事之時就這麽冒失的打擾袁紹必定不會饒了他,可一定是最疼愛的小兒子求見,立時難看的臉色露出了寵溺般的笑容,道:“快讓我兒進來。”
須臾,袁尚跟著之前傳話的親兵快步走了議事廳,躬身施禮:“孩兒拜見父親!”隨後又朝沮授施禮,道:“見過沮先生。”
“公子不必多禮。”沮授還禮道。
“免了吧。”袁尚對自己這個兒子最是喜愛,今天他已有十八歲,活脫脫就是當年的自己,不僅能禮賢下士,更能屈節下交,尤其對百姓民間疾苦十分關注,這讓他如何能不對這個小兒子倍加疼愛,而且他與其他二子袁譚袁熙不同,無領軍之才卻對軍權極其癡迷,曾經袁紹當著他們三兄弟的麵,許諾,日後若攻下青、幽、並三州,三子將各據一州,袁譚、袁熙欣然接受,而這個小兒子卻婉言謝絕了,反而極力推薦高幹為並州刺史,這大大出乎袁紹的意料。
這種謙讓使袁紹大感欣慰,他隨即單獨見了小兒子一麵,詢問他為何拒辭並州刺史一職,他還記得當時這個小兒子對他說:孩兒自知無有領兵之才,與其貽誤軍機,反不如讓與能者。”
這番話無疑在袁紹心中徹底加重了他的分量,人必須要有自知之明,這也是為何袁紹會說小兒子袁尚最像他的原因,就好比他袁紹領兵,從不會像曹操劉瀾一眼親自上戰場,為何,就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他能夠毫不幹預在前線領兵作戰的麴義,讓他能夠安心指揮部隊滅公孫瓚,反之,如果輪到他親自上了戰場,那估摸著就是冀州最危急的時刻,好比當初的冀州之戰一般,一旦戰敗,則身亡命殞。
所以他不會像劉瀾那樣每戰衝鋒在前,因為他有自知之明,但他的大兒子袁譚和二兒子袁熙卻不是這樣,沒本事還不省事,這就是沒有自知之明,空有滿肚學文,卻與那莽夫無異,試問,三子袁尚在他的心中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他心目中最合適的繼承人,看著三子前來,袁紹問道:“我兒有什麽緊急之事要稟報啊?”
“回稟父親,今日孩兒從坊間聞得一些消息,不敢怠慢,這才匆忙前來稟報。”說著袁尚將聞聽的消息一五一十說了出來,而袁紹再聽聞兒子的消息之後臉上的笑容立時消失的無影無蹤,神情異常嚴肅,匆匆看向了沮授,好似在向他確定劉瀾是否真要進攻冀州一般。
“主公,根據徐州線報傳來的消息,此事多半是真,就算隻是流言,也不可等閑視之,必須早做提防!”
得到沮授肯定後的袁紹肉顫心驚,怎麽可能,他明明和劉瀾簽署了互不進攻的協議,他怎能如此不守信用。怒不可遏,道:“子予(沮授的字號),絕不能讓劉瀾打亂我們消滅公孫瓚的計劃,此事你務必要想出一個妥善之法以應對。”(未完待續。)
曹操搖搖頭,道:“奉孝此話雖然說得不錯,可如果單憑劉瀾留呂布在豐縣就言其不會入兗就太多臆斷了,不要忘了這完全有可能是劉瀾一早就設計好的煙霧彈,這麽說吧,也許從始至終劉瀾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掩人耳目,偷偷入兗,打我等一個措手不及。”
“不會。”郭嘉冷笑一聲,緩緩道:“說實話,臣並不相信劉瀾會選擇這個時候攻打經曆蝗災兵禍之後荒蕪凋敝的兗州,得不償失。主公應知兗州與青州在久曆天災兵禍之後百姓思定,是以劉瀾才能夠輕易入青,而主公在兗則威望日重,是以劉瀾若攻兗,則不能如在青州通過賑濟災民迅速收獲兗州民心,到時主公隻需振臂一呼,兗州百姓必同仇敵愾,劉瀾想要攻下兗州,難上加難。
其次若其果真來犯,必定會使得剛從戰爭創傷恢複過來的兗州百姓怨聲載道,甚至會引起徐州百官與百姓不滿,主公應該知曉,自劉瀾支援青州蝗災後,徐州百官與民間就出現了青州是負擔的流言蜚語。可見對青州的態度在徐州內部有一大部分人認為其乃是徐州的抱負,不然也不會出現這等流言,既然如此,那他們還會在坐視第二個青州的出現嗎?而且還是一個比之青州人口更多的兗州,那時徐州百官必然憤懣,施壓之下劉瀾還會一意孤行?
而且徐州雖未經曆蝗災,可卻同樣深受旱災影響,以徐州如今狀況,同時兼顧青、徐也許還行,可要再多出一個兗州,那對現在的徐州來說無疑於癡人說夢,既然攻兗會落一個吃力不討好的結果,所以如果劉瀾聰明的話,就算他想要攻打兗州,也一定不會選擇在現在而是在青州能夠自足,最不濟也要等到青州無須賑濟之時。”
“主公,奉孝所言不差,而且今年兗州糧食欠收,如果劉瀾真要來攻,那時隻需守住甄城、陳留、許縣這等大縣,至於其他縣城,完全可以放棄,到時用徐州之糧來養兗州之民,我等反而還要感謝劉瀾為我減輕負擔,隻不過這替咱們賑濟了百姓的劉瀾到最後還要落一個惡名,如果我是劉瀾,一定不會做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照你二人如此說,劉瀾入兗非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了?”曹操完全跟不上兩人的節奏,他好不容易收回來的郡縣怎麽可能就這麽輕易失去?雖然兩人話說的好聽,是劉瀾幫他養兗州之民,可之後呢,不管是劉瀾繼續西擴還是曹操要收回整個兗州,這些郡縣同樣是不可忽略的,搖搖頭,道:“不行,不行,兗州郡縣絕不能再失一處。”
荀彧與郭嘉對視一眼,主公似這樣的情況這是他們第二次見到,上一次還是袁紹來勸主公入冀州,那時主公就似現在這般,失去了分析判斷的能力,完全沒有了主意,若非是他二人與程昱極力規勸,隻怕主公真就棄了兗州投冀州去了,可是現在的情況與當時完全不同,那時主公隻掌了兗州數縣,而且還發生了蝗災,所以才會那般,可如今兗州盡在手中而劉瀾又沒有出現在兗,為何主公還會出現一團亂麻的情況,根本就沒有去分析二人此話背後真正的深意,難不成……
兩人相視一笑,好似都明白了主公為何會出現現在這樣的情況,暗示一番,最後由郭嘉來未寬主公之心:“主公,我與文若一致認為劉瀾絕不會入兗州,而其真正的目的隻有南下丹陽,首先劉瀾絕不願意見到劉繇為袁術所滅,不然丹陽一破,袁術下一個就會對徐州發起進攻,所以看似丹陽與徐州毫無瓜葛,可往深了看,丹陽與徐州卻乃唇齒相依,劉瀾絕不會坐視丹陽被袁術所破,所以臣與文若最後一致得出的結論就是劉瀾此次真正的目的隻有丹陽一郡。”
曹操看看郭嘉,又看看旁邊的荀彧,見其極為讚同郭嘉的觀點連連地點頭時,不由的苦笑出聲,道:“奉孝,我知道你與劉瀾有過一些交集,但其實你與文若一般對他都不了解。”曹操頹然落座,敲擊著矮幾,每一聲都好似震顫著二人心靈一般,尤其是聽到了曹操說出接下來的話後,兩人心中更是為之一驚,難道當真是他們猜錯了?
他們現在也有些難以決斷了,但有一點卻必須要承認,主公之前的反應並不是怕了劉瀾,反而是太了解劉瀾了,比他們二人了解的多的多。
隻聽曹操喃喃,道:“劉瀾用兵,當世無人出其右,若某與之對敵,拋去天時地利人和,亦未有勝算,似這等當世名將,既然出兵入丹陽,必當無聲無息,以雷霆手段化解丹陽之危,可如今,戰事未起,而天下盡知劉瀾北上南下,似這等大張旗鼓,完全不似劉瀾用兵之風,反而像是他刻意要讓全天下人都知曉他要北上冀州南下丹陽一樣,所以劉瀾這樣大戰旗鼓,反而讓某更為確定他絕不會南下與北上,他是要以此來隱藏他真正的目的,此正兵法所雲聲東而擊西,聲彼而擊此,使敵人不知其所備,則我所攻者,乃敵人所不守也。”
也正是曹操這一番結論,忽然讓荀彧意識到主公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這些年他一直研究過一些收集到的劉瀾用兵的情報,通過分析,知此人用兵向來都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就拿冀州之戰來說,可不就是在所有人都沒有防備預料之下劉瀾的突然殺出,殺了袁紹一個措手不及,生生扭轉了界橋之戰,將已經穩操勝券袁紹殺退,也正是這一役,徹底扭轉了整個冀州之戰,使得袁紹最後落了個失敗的結局。
再反觀徐州之戰,同樣是在悄無聲息時劉瀾突然出現,殺了於禁一個措手不及,並最終進攻遲緩,導致最後呂布偷襲兗州,若是這之前能夠早得到劉瀾出兵的消息,早做準備之下,徐州之戰將是另外一個局麵,這樣的案例還有太多太多,都是出自劉瀾的手筆,所以這一次劉瀾絕不會是突然改了性了,就像主公所說他如此大戰旗鼓,一定是在隱藏真正的目的,可是劉瀾的真實目的到底會是哪呢?難道……荀彧心中嘀咕起來,有些相信主公的說法了。
荀彧心中思慮良久,苦笑著搖頭,道:“主公的擔憂不無道理,如果劉瀾真正的目的隻是冀州和丹陽的話,那麽他絕不會放出任何消息,既然放出消息,那麽丹陽與冀州必然會有所提防,反之我們所在的兗州就會出現沒有威脅的錯覺,而就在我兗州高枕無憂之時,劉瀾帶軍突然殺來,那時……”荀彧已經不敢往下說了,如果不是主公提早預見,一旦這等恐怖的情況一旦發生,隻怕個把月,劉瀾就會席卷整個兗州。
“主公,其實考慮到了劉瀾聲東擊西,可卻忽視了劉瀾本人。”郭嘉還是不相信劉瀾會進攻兗州,說道:“我始終認為劉瀾的目的是丹陽,而這一次隻不過他的聲東擊西之計更高明罷了,首先他號稱北上冀州南下丹陽,前者隻不過是為了引誘冀州分兵南下,為公孫瓚減輕壓力,而其實他根本就沒有打算進攻冀州,他真正的目的隻有一處,那就是丹陽。”
“奉孝的意思是劉瀾分兵兩路下丹陽?”
“對,雖然這隻是卑職猜測,但卑職敢肯定,劉瀾絕不會攻兗州,他今次聲東擊西絕對於我兗州無關。”
郭嘉雖然看不出劉瀾的真實用意,但他卻可以肯定劉瀾絕不會攻兗州,堂內立時沉默了下來,好半晌,隻聽曹操說道:“不管劉瀾的真實目的怎樣,我們必須嚴加防範,尤其要讓再徐州的斥候務必要搞到劉瀾的準確消息,隻有知道劉瀾的真正目的是什麽,我們才能夠安心西迎獻帝……”
說道獻帝的一瞬間,屋內的三人幾乎同時起身,這一刻三人幾乎前所未有的默契,難不成劉瀾的真正目的與他們一樣,是要迎獻帝入徐?
在鄴城將軍府內袁紹正在問詢著沮授幽州最新的戰報,得到最新戰報後他滿意的點點頭,道:“如今已入秋,秋裝冬衣一定要準備齊,絕不能讓前線的將士們受凍。”與公孫瓚這一戰立時一年多,如今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他相信最早入冬最晚明年開春,顏良與麴義將一舉消滅公孫瓚。,凡是與幽州有關的消息,事無巨細他都會親自過問,尤其在此關鍵時刻,他更不容不容半點有失,哪怕隻是軍衣這最微不足道的細末小事。
“諾。”沮授應諾一聲,正要向袁紹匯報從徐州傳來的最新情報,卻見一名親衛掩開門,低聲,道:“主公,袁尚公子求見。”
要是換了別人,議事之時就這麽冒失的打擾袁紹必定不會饒了他,可一定是最疼愛的小兒子求見,立時難看的臉色露出了寵溺般的笑容,道:“快讓我兒進來。”
須臾,袁尚跟著之前傳話的親兵快步走了議事廳,躬身施禮:“孩兒拜見父親!”隨後又朝沮授施禮,道:“見過沮先生。”
“公子不必多禮。”沮授還禮道。
“免了吧。”袁尚對自己這個兒子最是喜愛,今天他已有十八歲,活脫脫就是當年的自己,不僅能禮賢下士,更能屈節下交,尤其對百姓民間疾苦十分關注,這讓他如何能不對這個小兒子倍加疼愛,而且他與其他二子袁譚袁熙不同,無領軍之才卻對軍權極其癡迷,曾經袁紹當著他們三兄弟的麵,許諾,日後若攻下青、幽、並三州,三子將各據一州,袁譚、袁熙欣然接受,而這個小兒子卻婉言謝絕了,反而極力推薦高幹為並州刺史,這大大出乎袁紹的意料。
這種謙讓使袁紹大感欣慰,他隨即單獨見了小兒子一麵,詢問他為何拒辭並州刺史一職,他還記得當時這個小兒子對他說:孩兒自知無有領兵之才,與其貽誤軍機,反不如讓與能者。”
這番話無疑在袁紹心中徹底加重了他的分量,人必須要有自知之明,這也是為何袁紹會說小兒子袁尚最像他的原因,就好比他袁紹領兵,從不會像曹操劉瀾一眼親自上戰場,為何,就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他能夠毫不幹預在前線領兵作戰的麴義,讓他能夠安心指揮部隊滅公孫瓚,反之,如果輪到他親自上了戰場,那估摸著就是冀州最危急的時刻,好比當初的冀州之戰一般,一旦戰敗,則身亡命殞。
所以他不會像劉瀾那樣每戰衝鋒在前,因為他有自知之明,但他的大兒子袁譚和二兒子袁熙卻不是這樣,沒本事還不省事,這就是沒有自知之明,空有滿肚學文,卻與那莽夫無異,試問,三子袁尚在他的心中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他心目中最合適的繼承人,看著三子前來,袁紹問道:“我兒有什麽緊急之事要稟報啊?”
“回稟父親,今日孩兒從坊間聞得一些消息,不敢怠慢,這才匆忙前來稟報。”說著袁尚將聞聽的消息一五一十說了出來,而袁紹再聽聞兒子的消息之後臉上的笑容立時消失的無影無蹤,神情異常嚴肅,匆匆看向了沮授,好似在向他確定劉瀾是否真要進攻冀州一般。
“主公,根據徐州線報傳來的消息,此事多半是真,就算隻是流言,也不可等閑視之,必須早做提防!”
得到沮授肯定後的袁紹肉顫心驚,怎麽可能,他明明和劉瀾簽署了互不進攻的協議,他怎能如此不守信用。怒不可遏,道:“子予(沮授的字號),絕不能讓劉瀾打亂我們消滅公孫瓚的計劃,此事你務必要想出一個妥善之法以應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