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花開,廂院的幾株桂花掛滿枝頭,淡雅花香飄飛雲外,十裏飄香,秋日便在這樣詩情畫意之中悄悄來臨,同時伴隨著秋日腳步而來的還有劉瀾祈盼日久的陳群,他的到來讓劉瀾別提多振奮,更讓他心中充滿了希望。
劉瀾相當重視對陳群的到來,親自出城五裏迎迓,使其陳群受寵若驚。
陳群年紀約在二十三四左右,與崔琰一般都是典型的儒士,腰間配著文士劍,寬大的儒服,衣袂飄揚。對潁川文士劉瀾見過不少,就禮、儀便可從中分辨一二,這陳群便屬於繁縟禮節型的,想來與郭家、荀家這樣以禮儀治國的世家一般無二,而似崔琰這般以仁德理念治國者就少了些繁縟禮節而多了些仁義道德,不過對劉瀾這種似儒非儒者來講都不舒服,並沒有和關羽、張飛他們在一起那麽舒服,沐春風的感覺,
一路閑聊,規規矩矩,沒有半點逾越,可隨著逐漸相熟後,讓劉瀾目瞪口呆的事發生了,他有了重大發現,原來陳群絕非第一印象中那種不苟言笑的儒生,有時居然會表現出詼諧的一麵,這一路便也徹底變得融洽,可以說笑聲從未中斷過。
就在這樣熱烈的氛圍中,幾人回到了府衙,直抵議事廳內。
議事廳內並無太多裝飾,隻是在牆麵上掛著幾幅山水百鳥圖,不得不說有了女人當家後欣賞的眼光確實要比以往強不少,可同樣一旦離開,男人又會變回從前那樣,便如劉瀾現在的議事廳,完全和黃縣、襄平不可同日而語,當然除了那幾幅劉瀾精挑細選而出的裝飾畫卷。
幾人坐在廳中,劉瀾熱情的招待二人落座,同時吩咐張萍一幹兵丁添茶倒水之後便即讓他去通知簡雍與甄儼前來。
等張萍退下,劉瀾這才進入正題,道:“想來先生已知瀾為何事相邀了吧!”說著起身一躬到底。道:“瀾在此先謝過先生相助之功。”
陳群徹底傻眼了,一頭霧水,但他是何等聰明之人,立時看向崔琰。見他一臉尷尬,這才明白哪是什麽恩師相招,對著他笑罵一聲,道:“好你個崔季珪啊,竟然用言語誆我來小沛。”
劉瀾瞠目結舌的看向崔琰。正要開口詢問到底是這麽回事,不想卻見崔琰一臉得意,道:“文長啊,並非是我要誆你,實在是不行如此下策必然無法使你前來小沛,所以我也是迫不得已才行此下策,所求無非不是想請你助我家主公一臂之力。”
“好你個崔季珪啊。”陳群無奈搖頭,驀地想到崔琰竟然稱呼劉瀾謂主公,詫異的看向他道:“季珪竟然出仕了?”
“正是。”崔琰笑道:“有此機緣,全賴恩師舉薦。”
“老師?”
陳群難以置信的看向崔琰。又看了眼劉瀾,萬沒想到恩師竟會舉薦季珪在劉瀾處出仕,真真奇哉怪也!他可不敢懷疑,畢竟這是崔琰可萬萬不敢拿來玩笑,而一旁的劉瀾完全就被忽視了存在,雖然也能插畫,但這個時候他更要弄明白是怎麽回事,耐著性子坐在上首默默去聽二人言語,到最後差不多算是弄懂了是個怎麽回事,而在你來我往之間。崔琰以徹底換成了說客的身份,開始說服著陳群,就見他說著說著突然變起身對陳群一揖到底,格外誠懇。道:“我家主公欲行民屯之法以富民,然此非季珪所長,是以某便在主公麵前力薦了文長你,不想主公對文長亦是如雷貫耳,一拍即合這才有了今日相見,還望文長不可推卻。務必幫主公將民屯事宜處置妥當。”
“為了民屯?”
陳群心念電轉,臉色瞬間變化,埋怨道:“季珪啊季珪,你為何不早和我提及……”
劉瀾見陳群滿臉怨責,心中一喜,還當陳群是因為沒有向他早明言是來幫助自己,瞅了個空擋,笑著插話,道:“此時提及也不晚,隻要文長肯主持民屯事宜……”
陳群苦笑一聲,打斷劉瀾道:“晚了,晚了。“隨即又看向崔琰道:“屯田的事情,季珪卻是舉薦錯人了,此事非他不成。”
“非他不成?他?他是誰?”劉瀾與崔琰幾乎同時開口問道,而劉瀾卻是心中想這個‘他’又會是誰?在自己印象中一個小小的屯田,難道當真如此費事?
崔琰與劉瀾心中一般,都有著三分疑惑,但劉瀾曆事以久,口氣中自然不會表露出來,但崔琰這一問,明顯的口氣中就表露出了一絲迫切,還以為是陳群的推托之詞。
陳群聽出崔琰口氣中似乎有懷疑的意思,斂容道:“季珪怎能將他忘卻?此人乃是青州……”
這‘青州’二字仿若醍醐灌頂一般,立時讓崔琰想起一人,一拍額角,懊悔不及道:“哎呀,我怎麽把他給忘了。”他因陳群提起此人,早已變得有些失態,對之前懷疑陳群的事情更是早已拋到了爪哇國去了。
陳群見崔琰終於想起了此人是誰,淡然一笑,正欲說話,卻見上首的劉瀾早已探著身子問道:“這位大賢是誰?”
陳群回道:“此人乃青州人,姓國名淵表字子尼,亦是恩師高徒,若德然公欲行屯田之法,當將此人辟之,則事皆成矣。”
劉瀾聽得很留神,怕自己誤過了什麽牛叉的人物,可當聽他說出此人名號後,卻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名字,口中卻是喃喃道:“國淵?國淵?”心中苦思半晌,仍就對此人毫無印象,哪知道三國時期還有這麽一號人物,又見他二人模樣,想必此人對屯田有所造詣,心中立時認為這人必然是三國時期又一隱士大才,不免追問二人,道:“卻不知這位大賢如今身在何處?”
崔琰起身拱手道:“此人亦在恩師處,季珪願親走一遭,替主公遊說此人前來。”
“那便有勞季珪了。”
陳群見他主臣答話,沒有立即插答,隻是眯著眼在心中苦苦思索,過了片刻才說道:“德然公,屯田雖乃善政,但當此亂世。首當以戈止戈,行軍屯之法,隻有如此還天下朗朗再行善政,當此兵戈不息之際。德然若無守土之力,民屯非但不是善政,反而還會害了他們,使百姓居無定所,如此豈非徒勞?”
劉瀾自然明白陳群的意思。這也是為什麽曹操,袁術都盯著徐州的原因,無他,富足二字罷了,看了一眼陳群和崔琰,笑道:“文長所言非瀾不知,但某卻覺得士卒貴精不貴多,所以我相信手中的兵卒能夠守護小沛安妥。”他頓了頓又道:“當此之時,卻不可因噎廢食,民屯之政,乃富民之關鍵。若民富則郡富,郡富則兵卒勤修武備,又何須軍屯?所以說隻要能給劉某三五年時間,焉能不富民強兵?”
陳群沉思了一下,搖搖頭又道:“雖是如此,富民有餘,隻是強兵恐怕……”
對於劉瀾,他隻不過是拿小沛來當做試驗田,真正著手籌備的卻是日後的遼東乃至於青州、徐州,他不知道如此行事能不能真的富民強兵。但若小沛模式得以成功,那麽他就能大膽嚐試,但若小沛模式失敗,那他自然可以從中總結經驗。以達到最終以遼東為根基,立足青徐二州爭霸天下之目的。
隻是他此時不敢對陳群過多言及其他,比如他心中想著鼓勵工商發展的事情,隻是隨口說道:“隻要士卒勤修武技,熟諳戰陣,無需分心他事。若再能使器利甲堅,長文認為能否強兵?”
陳群先是微微搖頭,但看了一眼劉瀾,又覺得他說的好像又很正確,畢竟他可是整個大漢朝有名的將軍,上將之元小衛青可不會是徒有虛名之輩,隨即又讚同也似的點點頭,道:“倒是文長孤陋寡聞了。”
“文長,像你這樣的大才,若不出仕,卻也可惜,備帳下現有別駕一職,還望文長萬勿推脫。”
“這……”
陳群有些猶豫,他沒想到劉瀾會招攬他,而且還是在沒有展現自己有何所長之際,他偷眼打量劉瀾一眼,不知是該拒絕還是接受,他對劉瀾耳聞已久,可以說少年時他就知道他,而且就他父輩、祖父的關係他也應該答應他,可方今亂世,這些都變得無足輕重,禮賢下士,知人善任才是重中之重,不然最後落個明珠暗投的結局豈非太也不智?
就在陳群躊躇難決之際,卻聽一旁的崔琰附和道:“文長,恩師都親自舉薦崔某前來輔佐主公,難道你還不明其因?”語重心長道:“此事切莫猶豫,以你的才華,隻要精心輔佐主公,日後莫說飛黃騰達,便是留名青史,也非不能。”
陳群精神為之一震,尤其是那句‘留名青史’四字對他觸動頗大,忙施大禮道:“文長拜見主公。”
沒想到見了鄭玄一麵,竟為自己的‘魅力值’提成了這麽多?可他玩玩不知道,他與陳家的關係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結下,而如今的劉瀾可不就亦如當年陳群祖父所預測一般成長為大漢朝的頭麵人物,是以在崔琰那句留名青史之下才果斷答應。
心中暗暗高興的劉瀾上前攙起陳群,道:“有長文幫我,好似如魚得水,你我二人日後定會相得益彰。”
這話圖一出口,竟然讓一旁的崔琰冷汗直流,心說主公對陳群說的話居然與當初對自己一模一樣,難不成主公隻會這麽一句不成?”
就在這時,簡雍突然匆匆忙忙走了進來,對劉瀾拱手道:“主公。”
“憲和,你來的正好,我為你引薦一位大賢。”說著就要上前介紹,突然見到簡雍向自己急忙眨眼,忙問道:“憲和,發生了什麽事?”
簡雍嘿嘿笑著走到劉瀾身旁,一番耳語後,劉瀾便火急火燎跑出了屋外,邊跑邊說道:“恕德然有要事在身,若有怠慢,還望海涵。”說著卻是對簡雍喊道:“憲和替我好好招待。”
看著風風火火的劉瀾跑出屋外,一旁的崔琰與陳群一臉驚愕,而崔琰卻是尷尬一笑,緩和氣氛起來,指著簡雍說道:“這位乃是簡雍簡憲和,這位乃是陳群陳文長。”(未完待續。)
劉瀾相當重視對陳群的到來,親自出城五裏迎迓,使其陳群受寵若驚。
陳群年紀約在二十三四左右,與崔琰一般都是典型的儒士,腰間配著文士劍,寬大的儒服,衣袂飄揚。對潁川文士劉瀾見過不少,就禮、儀便可從中分辨一二,這陳群便屬於繁縟禮節型的,想來與郭家、荀家這樣以禮儀治國的世家一般無二,而似崔琰這般以仁德理念治國者就少了些繁縟禮節而多了些仁義道德,不過對劉瀾這種似儒非儒者來講都不舒服,並沒有和關羽、張飛他們在一起那麽舒服,沐春風的感覺,
一路閑聊,規規矩矩,沒有半點逾越,可隨著逐漸相熟後,讓劉瀾目瞪口呆的事發生了,他有了重大發現,原來陳群絕非第一印象中那種不苟言笑的儒生,有時居然會表現出詼諧的一麵,這一路便也徹底變得融洽,可以說笑聲從未中斷過。
就在這樣熱烈的氛圍中,幾人回到了府衙,直抵議事廳內。
議事廳內並無太多裝飾,隻是在牆麵上掛著幾幅山水百鳥圖,不得不說有了女人當家後欣賞的眼光確實要比以往強不少,可同樣一旦離開,男人又會變回從前那樣,便如劉瀾現在的議事廳,完全和黃縣、襄平不可同日而語,當然除了那幾幅劉瀾精挑細選而出的裝飾畫卷。
幾人坐在廳中,劉瀾熱情的招待二人落座,同時吩咐張萍一幹兵丁添茶倒水之後便即讓他去通知簡雍與甄儼前來。
等張萍退下,劉瀾這才進入正題,道:“想來先生已知瀾為何事相邀了吧!”說著起身一躬到底。道:“瀾在此先謝過先生相助之功。”
陳群徹底傻眼了,一頭霧水,但他是何等聰明之人,立時看向崔琰。見他一臉尷尬,這才明白哪是什麽恩師相招,對著他笑罵一聲,道:“好你個崔季珪啊,竟然用言語誆我來小沛。”
劉瀾瞠目結舌的看向崔琰。正要開口詢問到底是這麽回事,不想卻見崔琰一臉得意,道:“文長啊,並非是我要誆你,實在是不行如此下策必然無法使你前來小沛,所以我也是迫不得已才行此下策,所求無非不是想請你助我家主公一臂之力。”
“好你個崔季珪啊。”陳群無奈搖頭,驀地想到崔琰竟然稱呼劉瀾謂主公,詫異的看向他道:“季珪竟然出仕了?”
“正是。”崔琰笑道:“有此機緣,全賴恩師舉薦。”
“老師?”
陳群難以置信的看向崔琰。又看了眼劉瀾,萬沒想到恩師竟會舉薦季珪在劉瀾處出仕,真真奇哉怪也!他可不敢懷疑,畢竟這是崔琰可萬萬不敢拿來玩笑,而一旁的劉瀾完全就被忽視了存在,雖然也能插畫,但這個時候他更要弄明白是怎麽回事,耐著性子坐在上首默默去聽二人言語,到最後差不多算是弄懂了是個怎麽回事,而在你來我往之間。崔琰以徹底換成了說客的身份,開始說服著陳群,就見他說著說著突然變起身對陳群一揖到底,格外誠懇。道:“我家主公欲行民屯之法以富民,然此非季珪所長,是以某便在主公麵前力薦了文長你,不想主公對文長亦是如雷貫耳,一拍即合這才有了今日相見,還望文長不可推卻。務必幫主公將民屯事宜處置妥當。”
“為了民屯?”
陳群心念電轉,臉色瞬間變化,埋怨道:“季珪啊季珪,你為何不早和我提及……”
劉瀾見陳群滿臉怨責,心中一喜,還當陳群是因為沒有向他早明言是來幫助自己,瞅了個空擋,笑著插話,道:“此時提及也不晚,隻要文長肯主持民屯事宜……”
陳群苦笑一聲,打斷劉瀾道:“晚了,晚了。“隨即又看向崔琰道:“屯田的事情,季珪卻是舉薦錯人了,此事非他不成。”
“非他不成?他?他是誰?”劉瀾與崔琰幾乎同時開口問道,而劉瀾卻是心中想這個‘他’又會是誰?在自己印象中一個小小的屯田,難道當真如此費事?
崔琰與劉瀾心中一般,都有著三分疑惑,但劉瀾曆事以久,口氣中自然不會表露出來,但崔琰這一問,明顯的口氣中就表露出了一絲迫切,還以為是陳群的推托之詞。
陳群聽出崔琰口氣中似乎有懷疑的意思,斂容道:“季珪怎能將他忘卻?此人乃是青州……”
這‘青州’二字仿若醍醐灌頂一般,立時讓崔琰想起一人,一拍額角,懊悔不及道:“哎呀,我怎麽把他給忘了。”他因陳群提起此人,早已變得有些失態,對之前懷疑陳群的事情更是早已拋到了爪哇國去了。
陳群見崔琰終於想起了此人是誰,淡然一笑,正欲說話,卻見上首的劉瀾早已探著身子問道:“這位大賢是誰?”
陳群回道:“此人乃青州人,姓國名淵表字子尼,亦是恩師高徒,若德然公欲行屯田之法,當將此人辟之,則事皆成矣。”
劉瀾聽得很留神,怕自己誤過了什麽牛叉的人物,可當聽他說出此人名號後,卻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名字,口中卻是喃喃道:“國淵?國淵?”心中苦思半晌,仍就對此人毫無印象,哪知道三國時期還有這麽一號人物,又見他二人模樣,想必此人對屯田有所造詣,心中立時認為這人必然是三國時期又一隱士大才,不免追問二人,道:“卻不知這位大賢如今身在何處?”
崔琰起身拱手道:“此人亦在恩師處,季珪願親走一遭,替主公遊說此人前來。”
“那便有勞季珪了。”
陳群見他主臣答話,沒有立即插答,隻是眯著眼在心中苦苦思索,過了片刻才說道:“德然公,屯田雖乃善政,但當此亂世。首當以戈止戈,行軍屯之法,隻有如此還天下朗朗再行善政,當此兵戈不息之際。德然若無守土之力,民屯非但不是善政,反而還會害了他們,使百姓居無定所,如此豈非徒勞?”
劉瀾自然明白陳群的意思。這也是為什麽曹操,袁術都盯著徐州的原因,無他,富足二字罷了,看了一眼陳群和崔琰,笑道:“文長所言非瀾不知,但某卻覺得士卒貴精不貴多,所以我相信手中的兵卒能夠守護小沛安妥。”他頓了頓又道:“當此之時,卻不可因噎廢食,民屯之政,乃富民之關鍵。若民富則郡富,郡富則兵卒勤修武備,又何須軍屯?所以說隻要能給劉某三五年時間,焉能不富民強兵?”
陳群沉思了一下,搖搖頭又道:“雖是如此,富民有餘,隻是強兵恐怕……”
對於劉瀾,他隻不過是拿小沛來當做試驗田,真正著手籌備的卻是日後的遼東乃至於青州、徐州,他不知道如此行事能不能真的富民強兵。但若小沛模式得以成功,那麽他就能大膽嚐試,但若小沛模式失敗,那他自然可以從中總結經驗。以達到最終以遼東為根基,立足青徐二州爭霸天下之目的。
隻是他此時不敢對陳群過多言及其他,比如他心中想著鼓勵工商發展的事情,隻是隨口說道:“隻要士卒勤修武技,熟諳戰陣,無需分心他事。若再能使器利甲堅,長文認為能否強兵?”
陳群先是微微搖頭,但看了一眼劉瀾,又覺得他說的好像又很正確,畢竟他可是整個大漢朝有名的將軍,上將之元小衛青可不會是徒有虛名之輩,隨即又讚同也似的點點頭,道:“倒是文長孤陋寡聞了。”
“文長,像你這樣的大才,若不出仕,卻也可惜,備帳下現有別駕一職,還望文長萬勿推脫。”
“這……”
陳群有些猶豫,他沒想到劉瀾會招攬他,而且還是在沒有展現自己有何所長之際,他偷眼打量劉瀾一眼,不知是該拒絕還是接受,他對劉瀾耳聞已久,可以說少年時他就知道他,而且就他父輩、祖父的關係他也應該答應他,可方今亂世,這些都變得無足輕重,禮賢下士,知人善任才是重中之重,不然最後落個明珠暗投的結局豈非太也不智?
就在陳群躊躇難決之際,卻聽一旁的崔琰附和道:“文長,恩師都親自舉薦崔某前來輔佐主公,難道你還不明其因?”語重心長道:“此事切莫猶豫,以你的才華,隻要精心輔佐主公,日後莫說飛黃騰達,便是留名青史,也非不能。”
陳群精神為之一震,尤其是那句‘留名青史’四字對他觸動頗大,忙施大禮道:“文長拜見主公。”
沒想到見了鄭玄一麵,竟為自己的‘魅力值’提成了這麽多?可他玩玩不知道,他與陳家的關係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結下,而如今的劉瀾可不就亦如當年陳群祖父所預測一般成長為大漢朝的頭麵人物,是以在崔琰那句留名青史之下才果斷答應。
心中暗暗高興的劉瀾上前攙起陳群,道:“有長文幫我,好似如魚得水,你我二人日後定會相得益彰。”
這話圖一出口,竟然讓一旁的崔琰冷汗直流,心說主公對陳群說的話居然與當初對自己一模一樣,難不成主公隻會這麽一句不成?”
就在這時,簡雍突然匆匆忙忙走了進來,對劉瀾拱手道:“主公。”
“憲和,你來的正好,我為你引薦一位大賢。”說著就要上前介紹,突然見到簡雍向自己急忙眨眼,忙問道:“憲和,發生了什麽事?”
簡雍嘿嘿笑著走到劉瀾身旁,一番耳語後,劉瀾便火急火燎跑出了屋外,邊跑邊說道:“恕德然有要事在身,若有怠慢,還望海涵。”說著卻是對簡雍喊道:“憲和替我好好招待。”
看著風風火火的劉瀾跑出屋外,一旁的崔琰與陳群一臉驚愕,而崔琰卻是尷尬一笑,緩和氣氛起來,指著簡雍說道:“這位乃是簡雍簡憲和,這位乃是陳群陳文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