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腳步聲響起,脫離戰團的龍騎軍與襄平軍同時望向了南方,在漆黑的夜空裏,一道道火把如同群星閃耀的明星,在遠方閃爍,越來越密,越來越多,映紅了天空,照亮了大地。
陽儀心中狂喜,金廣趕回來了:“兄弟們,舉起你們的兵刃,與我們的部隊一起解決新昌軍! ”
可是金廣身邊出現的那道身影映入眼簾的一刻,他卻突然沉默了,進攻的號令在瞬間被取消,眼前出現了一道原本不該出現的身影,白鉉的身影。
他怎麽會在這裏?
他不是該去援助少將軍嗎?
一連串的問號浮現在心田,可還不等他詢問他怎麽會出現在金廣身邊時,金廣率領的襄平軍卻在一瞬間調轉矛頭殺向了他們,陽儀笑容在這一刻消失不見,再也笑不出聲了。
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原本一同並肩戰鬥的襄平軍,離開不到一刻鍾後就變成了敵人。
“撤退!撤退!”
陽儀下令部隊開始撤退,與此同時,龍騎軍再次吹響了衝鋒的號角聲。
陽儀帶領著部隊開始瘋狂逃竄,此刻他早已聽不到龍騎軍的號角聲,聽不到隆隆馬蹄聲,更聽不到金廣與白鉉帶領著襄平軍發出的怒喝聲,甚至聽不到龍騎軍追上逃竄的部隊瘋狂殺戮時的慘叫痛呼聲。
此時此刻,在他心中,隻在意一件事,隻想著金廣投降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在金廣向新昌城開進之時,襄平軍到底發生了什麽,是什麽使得金廣反戈一擊。
很快,他想到了一件事,公孫度曾經提起的一件事。
金廣乃是白鉉的老部下,現在他配合龍騎軍攻打他們。就說明白鉉已經投敵了,而他則跟著白鉉一同投敵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般情形出現,真不是劉瀾有多順應民心。而是公孫度在襄平上任之初就對付各大家族甚至還鞭死了襄平令,這讓整個襄平百姓包括襄平軍都變得人人自危,所以才出現了金廣在白鉉勸服之下帶領部隊嘩變的事。
公孫度操之過急了,如果他能徹底掌控襄平軍再去對付大族與襄平令……
但可惜,這世上並沒有假設。
陽儀長歎一聲。大事去矣!
就像陽儀所料想的那樣,原本會是場持久戰的遼東爭奪戰因金廣的投誠而使局勢徹底倒向了劉瀾,現在他不僅有與公孫度抗衡的實力,甚至有攻破襄平城的實力。
這一點劉瀾完全沒有想到。
最少在戰爭之初他是不敢想象的。
~~~~~
陽儀瘋狂打馬沿著官道逃竄著,逃出敵軍的追擊,逃至安全的地方。
可是,現在又有哪是安全的地方?襄平城?陽儀發出了一聲痛苦的叫聲,那裏現在就算回去,也隻是死亡的通道,他們戰敗了。而他卻帶回不足一萬襄平軍,甚至還損了公孫康,他怎麽能有臉回去,回去之後公孫康又怎麽會饒了他!
絕望,心中充滿了絕望,漫無目的的逃竄著,不知將要去哪裏。
兵敗如山倒。
在選擇撤退的一刻就注定了結局。
麵對著龍騎軍的進攻,陽儀雖然組起部隊結陣抵禦,但這些部隊又有幾人會去拚死拒敵,在龍騎軍的勸降下。很多人選擇了投降,但仍有反抗的士卒,很快,他們就被龍騎軍接二連三砍殺。
攻擊一直在繼續。陽儀身邊的襄平軍越來越少,無法再組織抵禦,他隻能下令丟棄一些輜重阻擋交通,但這些卻並沒有真正擋下他們的腳步,龍騎軍放棄清理官道敵軍留下的障礙物,全部繞道追擊。這些障礙物留給後續部隊來打掃。
劉瀾一馬當先率領著部隊繞過官道繼續向敵追擊。
陽儀與他的親兵騎著馬,很快就甩掉了繞道的劉瀾,可襄平軍全是步兵,兩腿再快,也很容易被龍騎軍追上,這一回已經跑的筋疲力盡的襄平軍全部選擇了投降,而這時劉瀾卻收到了李翔送來的一條重要消息。
~~~~~~
陽儀策馬一路狂奔了近半個時辰,終於甩脫了龍騎軍的追趕,此刻身後再也聽不到一絲半點喊殺聲。
“籲~~!”長長吐了一口大氣後,陽儀才望了眼身邊的襄平士兵,何其淒然,來時足有五萬大軍跟隨,可這才過了多久,五萬襄平軍還能跟隨自己的已不足六千人。
該死的金廣,該死的白鉉,該死的劉瀾!
想到讓他變得如此狼狽的三人,陽儀便咬牙切齒起來,尤其是金廣,可以說他是失敗的罪魁禍首,他是部隊潰敗的始作俑者,如果不是他投敵,這一仗的主動權仍在他們手中掌握著,可是當金廣率領兩萬襄平軍投敵之後,他完全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敗亡是遲早的事,就算他不下令撤兵,甚至在他看來,如果不是他當機立斷,他們將全軍覆滅而不是還有六千殘兵。
有那麽一刻,他多希望這隻是一場夢魘,少將軍戰敗是假的,金廣、白鉉投敵是假的,可當他睜開眼時,兵敗如山倒的情形再次出現在眼前,他身邊哪裏還有五萬大軍,扔就算眼前這些潰逃的敗軍!
慘敗!
慘敗之後陽儀又該何去何從?
陽儀輕歎一聲,神色黯然地搖了搖頭。
此次的慘敗,固然是因為白鉉因為金廣投敵所致,可一個可怕的對手同樣是不容忽視的,此時,已今非昔比的陽儀回頭去看公孫康所謂的突襲之策無疑犯了兵家大忌,輕敵冒進,如果部隊一直按部就班,就不會被敵分割包圍。
當然他也犯了指揮失當的錯誤,沒有及時支援少將軍,可這卻怪不得他,他是外行,是新手,能把部隊指揮成現在這個樣子已經很不錯了。
這些借口,應該可以回去交代了吧?
陽儀不知道,可不回襄平,他還能去哪?
打定主意,立即回師襄平,可變故卻在一瞬間發生,
敵軍的喊聲再一次響起,陽儀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敵軍又追來了,而且還將他們的前路封堵,已成驚弓之鳥的他望向了一側山梁,當機立斷,下令部隊上山防禦!(未完待續。)
陽儀心中狂喜,金廣趕回來了:“兄弟們,舉起你們的兵刃,與我們的部隊一起解決新昌軍! ”
可是金廣身邊出現的那道身影映入眼簾的一刻,他卻突然沉默了,進攻的號令在瞬間被取消,眼前出現了一道原本不該出現的身影,白鉉的身影。
他怎麽會在這裏?
他不是該去援助少將軍嗎?
一連串的問號浮現在心田,可還不等他詢問他怎麽會出現在金廣身邊時,金廣率領的襄平軍卻在一瞬間調轉矛頭殺向了他們,陽儀笑容在這一刻消失不見,再也笑不出聲了。
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原本一同並肩戰鬥的襄平軍,離開不到一刻鍾後就變成了敵人。
“撤退!撤退!”
陽儀下令部隊開始撤退,與此同時,龍騎軍再次吹響了衝鋒的號角聲。
陽儀帶領著部隊開始瘋狂逃竄,此刻他早已聽不到龍騎軍的號角聲,聽不到隆隆馬蹄聲,更聽不到金廣與白鉉帶領著襄平軍發出的怒喝聲,甚至聽不到龍騎軍追上逃竄的部隊瘋狂殺戮時的慘叫痛呼聲。
此時此刻,在他心中,隻在意一件事,隻想著金廣投降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在金廣向新昌城開進之時,襄平軍到底發生了什麽,是什麽使得金廣反戈一擊。
很快,他想到了一件事,公孫度曾經提起的一件事。
金廣乃是白鉉的老部下,現在他配合龍騎軍攻打他們。就說明白鉉已經投敵了,而他則跟著白鉉一同投敵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般情形出現,真不是劉瀾有多順應民心。而是公孫度在襄平上任之初就對付各大家族甚至還鞭死了襄平令,這讓整個襄平百姓包括襄平軍都變得人人自危,所以才出現了金廣在白鉉勸服之下帶領部隊嘩變的事。
公孫度操之過急了,如果他能徹底掌控襄平軍再去對付大族與襄平令……
但可惜,這世上並沒有假設。
陽儀長歎一聲。大事去矣!
就像陽儀所料想的那樣,原本會是場持久戰的遼東爭奪戰因金廣的投誠而使局勢徹底倒向了劉瀾,現在他不僅有與公孫度抗衡的實力,甚至有攻破襄平城的實力。
這一點劉瀾完全沒有想到。
最少在戰爭之初他是不敢想象的。
~~~~~
陽儀瘋狂打馬沿著官道逃竄著,逃出敵軍的追擊,逃至安全的地方。
可是,現在又有哪是安全的地方?襄平城?陽儀發出了一聲痛苦的叫聲,那裏現在就算回去,也隻是死亡的通道,他們戰敗了。而他卻帶回不足一萬襄平軍,甚至還損了公孫康,他怎麽能有臉回去,回去之後公孫康又怎麽會饒了他!
絕望,心中充滿了絕望,漫無目的的逃竄著,不知將要去哪裏。
兵敗如山倒。
在選擇撤退的一刻就注定了結局。
麵對著龍騎軍的進攻,陽儀雖然組起部隊結陣抵禦,但這些部隊又有幾人會去拚死拒敵,在龍騎軍的勸降下。很多人選擇了投降,但仍有反抗的士卒,很快,他們就被龍騎軍接二連三砍殺。
攻擊一直在繼續。陽儀身邊的襄平軍越來越少,無法再組織抵禦,他隻能下令丟棄一些輜重阻擋交通,但這些卻並沒有真正擋下他們的腳步,龍騎軍放棄清理官道敵軍留下的障礙物,全部繞道追擊。這些障礙物留給後續部隊來打掃。
劉瀾一馬當先率領著部隊繞過官道繼續向敵追擊。
陽儀與他的親兵騎著馬,很快就甩掉了繞道的劉瀾,可襄平軍全是步兵,兩腿再快,也很容易被龍騎軍追上,這一回已經跑的筋疲力盡的襄平軍全部選擇了投降,而這時劉瀾卻收到了李翔送來的一條重要消息。
~~~~~~
陽儀策馬一路狂奔了近半個時辰,終於甩脫了龍騎軍的追趕,此刻身後再也聽不到一絲半點喊殺聲。
“籲~~!”長長吐了一口大氣後,陽儀才望了眼身邊的襄平士兵,何其淒然,來時足有五萬大軍跟隨,可這才過了多久,五萬襄平軍還能跟隨自己的已不足六千人。
該死的金廣,該死的白鉉,該死的劉瀾!
想到讓他變得如此狼狽的三人,陽儀便咬牙切齒起來,尤其是金廣,可以說他是失敗的罪魁禍首,他是部隊潰敗的始作俑者,如果不是他投敵,這一仗的主動權仍在他們手中掌握著,可是當金廣率領兩萬襄平軍投敵之後,他完全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敗亡是遲早的事,就算他不下令撤兵,甚至在他看來,如果不是他當機立斷,他們將全軍覆滅而不是還有六千殘兵。
有那麽一刻,他多希望這隻是一場夢魘,少將軍戰敗是假的,金廣、白鉉投敵是假的,可當他睜開眼時,兵敗如山倒的情形再次出現在眼前,他身邊哪裏還有五萬大軍,扔就算眼前這些潰逃的敗軍!
慘敗!
慘敗之後陽儀又該何去何從?
陽儀輕歎一聲,神色黯然地搖了搖頭。
此次的慘敗,固然是因為白鉉因為金廣投敵所致,可一個可怕的對手同樣是不容忽視的,此時,已今非昔比的陽儀回頭去看公孫康所謂的突襲之策無疑犯了兵家大忌,輕敵冒進,如果部隊一直按部就班,就不會被敵分割包圍。
當然他也犯了指揮失當的錯誤,沒有及時支援少將軍,可這卻怪不得他,他是外行,是新手,能把部隊指揮成現在這個樣子已經很不錯了。
這些借口,應該可以回去交代了吧?
陽儀不知道,可不回襄平,他還能去哪?
打定主意,立即回師襄平,可變故卻在一瞬間發生,
敵軍的喊聲再一次響起,陽儀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敵軍又追來了,而且還將他們的前路封堵,已成驚弓之鳥的他望向了一側山梁,當機立斷,下令部隊上山防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