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忙碌之中,兵員的素質在一天天提高,而劉瀾則要開始從中遴選佼佼者,補充到他的部曲之中,而最讓他頭疼的是盧龍的老兄弟們沒來,所以無法讓他們充當什長佰長,但這難不倒劉瀾,他身邊還有百人,把他們分派下去也一樣,隻不過他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親衛體係算是徹底終結了。
漢朝的的軍製是部曲製,最高為軍,其次為部(1000),五曲為一部。再次為曲(200),兩屯為一曲。再次為屯(100),兩隊為一屯。再次為隊(50),五什為一隊。再次為什(10),兩伍為什。最後是伍(5),以伍人為隊,設伍長一人。
劉瀾如果是軍司馬,他的編製就隻有一千人,但因為劉瀾是別部司馬,能夠超額編製,所以他雖然是別部司馬但所帶之兵卻是一部五千人相當於校尉。也因為如此,所以他部隊的編製又與漢朝不同,基礎如五人為伍(伍長)兩伍為什(什長)五什為隊(隊長)兩隊為屯(屯長、都伯、佰長)不變,但在曲這裏卻變成了十屯一曲,中軍千人則由劉瀾親自統領。
除了他與安平所領中軍千人外,其餘四位部曲都分別是:梁大,李翔,徐阿泰,荊守。而他帶來的百名士卒則分別被任命為屯長,至於張飛則在安平充當中軍部曲督後代替了他原先的職位成為了五十人的親衛兵首領,這樣的任命劉瀾是不怕士卒們不服氣的,因為在選親衛前的遴選劉瀾就已經放話在這些身手矯捷的親衛中選出佼佼者出任首領,而張飛自然勇奪第一,實至名歸。
張飛搞定了之後就剩下了關羽,不想搞定他又不想讓人說閑話,所以劉瀾的打算還是把他招到身邊來,最多安排一個正副職,關羽正張飛副也就解決了這一難題,可去找徐阿泰時卻遭到了拒絕,他可還記得當初他是如何痛心疾首的要讓自己把關羽收回去,現在倒好還不放人了。
劉瀾和他擺現實,講證據,還拋**說隻要放人當初的誓言就不作數,可這悶葫蘆也硬氣,就倆字不行就想把司馬打發回去。
可司馬能走,眼見軟的不行就來了硬的,說當初是誰說讓他走的,現在不走都不行。
徐阿泰見司馬動了怒,賠著笑臉說他當初不是有眼不識泰山,有眼無珠嘛,這個人不能走,除非我死了。
聽著徐阿泰說出的狠話劉瀾能妥協?當然不能,可他就是拿這悶葫蘆沒辦法,反而把這小子逼急了說了句我這部曲都不幹了讓給雲長,隻要你同意我去當小兵,當夥夫都成。
劉瀾徹底敗在了徐阿泰手裏,而最要命的卻是關羽在關鍵的時刻出現發聲說他願意留在徐阿泰部曲之中,眼見著兩人都發聲了,一個願要一個願留劉瀾也不能強行帶走關羽,讓‘有**’一個怒一個怨吧,便讚同了下來,隻是臨走時說了句關羽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老子第一個要了你的腦袋。
不是劉瀾不相信關羽的實力,而是他怕呀,幾千幾萬人的戰場,他關羽武功再高也照樣不好使,所以提前給徐阿泰打個預防針,當然更重要的卻是要讓關羽知道自己對其的重視。不過想想讓關羽從基層幹起也挺好,也許能打熬打熬他的傲氣。不過想想還真的難,大凡才華出眾者總會是不合於眾,恃才傲物的,就像他後世的那位偶像周星星不正是這種人嗎?不通人情,為人疏遠,性格孤僻,會在某些事上極度認真,甚至是較真,隻不過是為了力求完善罷了。
也許這就是關羽與很多人所不同的地方,在很多人眼中也許他不與世俗同流傲慢偏執,但隨著功成名就自主力增強之後,他這樣的人也就再也不會在乎現實中的種種桎梏了。
劉瀾在將“曲屯”任命完後,便開始著手對隊、什、伍進行編製。之所以要求鮮於輔打亂打散郡國兵的編製首先是因為他們都是本郡青年服的兵役,所以這些郡國兵們與義兵的區別也不算大,多是同族同裏或是同亭之間,相互比較熟悉,這樣的好處是便於指揮訓練,隻要選擇他們中聲望隆的男子來當隊、什、伍長就行。可一旦隊、什、伍長與屯長甚至是部曲督出現矛盾,那麽他們就會在隊、什、伍長的帶領下各種的陽奉陰違,甚至還可能抱成團兒來反抗上官,所以劉瀾是不會想見漢朝內這種普遍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他要的是一群如臂使指的郡國兵,而不是混吃等死熬日子的郡國兵。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擔心,所以他才把隊伍打散,這樣一來同族同裏者就少了很多,就算有幾人是同亭可更多的卻都是外縣人,並不熟悉。
一什兩伍,十人中就沒有相識的,所以劉瀾就讓各十之間自己推舉,怎麽舉劉瀾就不管了,反正別鬧出人命別致人殘廢就好了,當然他還補充了一句那就是現在一切都隻是暫時的,就是屯長部曲督也是暫時的,隻要立了軍功,那就會論功行賞。
他這話一出所有人都明白了劉瀾的意思,但明白是明白了但眼下想推舉出暫時伍長什長是不可能了隻能比試拳腳了。
很快,一群人鼻青臉腫的出來了,而伍長什長也就這麽選了出來。
而在選擇隊長時,劉瀾卻讓識字的站出來,原以為這五千人中怎麽也能有幾千幾百人走出來,但出人意料,沒有一人,這也沒辦法,與其說是漢朝的識字率低,不如說是整個中國古代的識字率都很低,不到一成左右,即使到了民國時期也不過隻有一成五左右,要知道始皇焚書雖然是看不上儒家的言論可從其將孤本收藏到‘皇家圖書館’來看曆代帝王不使民間有書的愚化民智想法的可能性還是更大的。
既然沒有人識字,劉瀾隻能讓他們中間認識旗語者出列,這一次倒是出現了很多人,很容易就湊齊了隊長,這樣一來劉瀾的別部部曲也算是徹底成型了,現在他唯一要等待的除了張正所率領的騎兵,就是黃巾大起義的浪潮了,當然在這股浪潮席卷到幽州之前他還需要將這支隊伍訓練成一支真正的精銳部曲。
~~~~~~~~~~
注1:
屯長、佰長、都伯,伯,百也。十人為什,百人為伯。都,頭目也。都伯,可以理解為“佰人長”。管一百個士兵。以上是軍隊最基層建設,“什伯”泛指軍隊基層隊伍。曹操有《步戰令》曰:“伍中有不進者,伍長殺之;伍長有不進者,什長殺之;什長有不進者,都伯殺之。”
而在佰長之上應該還有百人將的,不過卻因為不理解百人將的具體職權範圍所以沒有寫出來,概因佰長已經管理百名士兵了,並有權斬殺臨陣脫逃者。而“百”而沒寫作“佰”,是泛指不止一百,因為“佰”是單純的一百個的意思。這個“百人將”沒有寫作“佰人將”,必然是有原因的,也許是都督若幹個屯長,也即若幹個百人作戰單位。但是,雖然叫“將”,卻和將官序列差很遠,因為還不及“尉”的級別高。不過不管怎樣,百人將已經算是基礎作戰序列中的佼佼者了。曹魏有個特殊作戰兵種---虎豹騎。這個特殊部隊作戰及其勇猛,如有作戰損失,都是由“百人將”來填補。管理這個虎豹騎的將領先是曹仁後是曹純,都是曹操的自家人。後來曹純去世,曹操幹脆自己直接管理虎豹騎。當初曹操日行百裏追擊劉備,在當陽擊破劉備軍,如此強的機動力,用得可能就是虎豹騎。
注2:
在百人將之下是部曲督、騎督、牙門將等等,有人會有疑問牙門將為什麽出現在這裏,其實我也不知道,看字麵意思牙門將應該是屬於雜號將軍序列當中的,但曹操《步戰令》:“牙門將騎督明受都令。”又可以看出牙門將與騎督、部曲督等屬於一個級別了。騎督、部曲督,都是具體管理騎兵和步兵的長官,負責臨陣監督指揮基層士兵的作戰,所以這個牙門將就有些糊塗了。
漢朝的的軍製是部曲製,最高為軍,其次為部(1000),五曲為一部。再次為曲(200),兩屯為一曲。再次為屯(100),兩隊為一屯。再次為隊(50),五什為一隊。再次為什(10),兩伍為什。最後是伍(5),以伍人為隊,設伍長一人。
劉瀾如果是軍司馬,他的編製就隻有一千人,但因為劉瀾是別部司馬,能夠超額編製,所以他雖然是別部司馬但所帶之兵卻是一部五千人相當於校尉。也因為如此,所以他部隊的編製又與漢朝不同,基礎如五人為伍(伍長)兩伍為什(什長)五什為隊(隊長)兩隊為屯(屯長、都伯、佰長)不變,但在曲這裏卻變成了十屯一曲,中軍千人則由劉瀾親自統領。
除了他與安平所領中軍千人外,其餘四位部曲都分別是:梁大,李翔,徐阿泰,荊守。而他帶來的百名士卒則分別被任命為屯長,至於張飛則在安平充當中軍部曲督後代替了他原先的職位成為了五十人的親衛兵首領,這樣的任命劉瀾是不怕士卒們不服氣的,因為在選親衛前的遴選劉瀾就已經放話在這些身手矯捷的親衛中選出佼佼者出任首領,而張飛自然勇奪第一,實至名歸。
張飛搞定了之後就剩下了關羽,不想搞定他又不想讓人說閑話,所以劉瀾的打算還是把他招到身邊來,最多安排一個正副職,關羽正張飛副也就解決了這一難題,可去找徐阿泰時卻遭到了拒絕,他可還記得當初他是如何痛心疾首的要讓自己把關羽收回去,現在倒好還不放人了。
劉瀾和他擺現實,講證據,還拋**說隻要放人當初的誓言就不作數,可這悶葫蘆也硬氣,就倆字不行就想把司馬打發回去。
可司馬能走,眼見軟的不行就來了硬的,說當初是誰說讓他走的,現在不走都不行。
徐阿泰見司馬動了怒,賠著笑臉說他當初不是有眼不識泰山,有眼無珠嘛,這個人不能走,除非我死了。
聽著徐阿泰說出的狠話劉瀾能妥協?當然不能,可他就是拿這悶葫蘆沒辦法,反而把這小子逼急了說了句我這部曲都不幹了讓給雲長,隻要你同意我去當小兵,當夥夫都成。
劉瀾徹底敗在了徐阿泰手裏,而最要命的卻是關羽在關鍵的時刻出現發聲說他願意留在徐阿泰部曲之中,眼見著兩人都發聲了,一個願要一個願留劉瀾也不能強行帶走關羽,讓‘有**’一個怒一個怨吧,便讚同了下來,隻是臨走時說了句關羽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老子第一個要了你的腦袋。
不是劉瀾不相信關羽的實力,而是他怕呀,幾千幾萬人的戰場,他關羽武功再高也照樣不好使,所以提前給徐阿泰打個預防針,當然更重要的卻是要讓關羽知道自己對其的重視。不過想想讓關羽從基層幹起也挺好,也許能打熬打熬他的傲氣。不過想想還真的難,大凡才華出眾者總會是不合於眾,恃才傲物的,就像他後世的那位偶像周星星不正是這種人嗎?不通人情,為人疏遠,性格孤僻,會在某些事上極度認真,甚至是較真,隻不過是為了力求完善罷了。
也許這就是關羽與很多人所不同的地方,在很多人眼中也許他不與世俗同流傲慢偏執,但隨著功成名就自主力增強之後,他這樣的人也就再也不會在乎現實中的種種桎梏了。
劉瀾在將“曲屯”任命完後,便開始著手對隊、什、伍進行編製。之所以要求鮮於輔打亂打散郡國兵的編製首先是因為他們都是本郡青年服的兵役,所以這些郡國兵們與義兵的區別也不算大,多是同族同裏或是同亭之間,相互比較熟悉,這樣的好處是便於指揮訓練,隻要選擇他們中聲望隆的男子來當隊、什、伍長就行。可一旦隊、什、伍長與屯長甚至是部曲督出現矛盾,那麽他們就會在隊、什、伍長的帶領下各種的陽奉陰違,甚至還可能抱成團兒來反抗上官,所以劉瀾是不會想見漢朝內這種普遍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他要的是一群如臂使指的郡國兵,而不是混吃等死熬日子的郡國兵。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擔心,所以他才把隊伍打散,這樣一來同族同裏者就少了很多,就算有幾人是同亭可更多的卻都是外縣人,並不熟悉。
一什兩伍,十人中就沒有相識的,所以劉瀾就讓各十之間自己推舉,怎麽舉劉瀾就不管了,反正別鬧出人命別致人殘廢就好了,當然他還補充了一句那就是現在一切都隻是暫時的,就是屯長部曲督也是暫時的,隻要立了軍功,那就會論功行賞。
他這話一出所有人都明白了劉瀾的意思,但明白是明白了但眼下想推舉出暫時伍長什長是不可能了隻能比試拳腳了。
很快,一群人鼻青臉腫的出來了,而伍長什長也就這麽選了出來。
而在選擇隊長時,劉瀾卻讓識字的站出來,原以為這五千人中怎麽也能有幾千幾百人走出來,但出人意料,沒有一人,這也沒辦法,與其說是漢朝的識字率低,不如說是整個中國古代的識字率都很低,不到一成左右,即使到了民國時期也不過隻有一成五左右,要知道始皇焚書雖然是看不上儒家的言論可從其將孤本收藏到‘皇家圖書館’來看曆代帝王不使民間有書的愚化民智想法的可能性還是更大的。
既然沒有人識字,劉瀾隻能讓他們中間認識旗語者出列,這一次倒是出現了很多人,很容易就湊齊了隊長,這樣一來劉瀾的別部部曲也算是徹底成型了,現在他唯一要等待的除了張正所率領的騎兵,就是黃巾大起義的浪潮了,當然在這股浪潮席卷到幽州之前他還需要將這支隊伍訓練成一支真正的精銳部曲。
~~~~~~~~~~
注1:
屯長、佰長、都伯,伯,百也。十人為什,百人為伯。都,頭目也。都伯,可以理解為“佰人長”。管一百個士兵。以上是軍隊最基層建設,“什伯”泛指軍隊基層隊伍。曹操有《步戰令》曰:“伍中有不進者,伍長殺之;伍長有不進者,什長殺之;什長有不進者,都伯殺之。”
而在佰長之上應該還有百人將的,不過卻因為不理解百人將的具體職權範圍所以沒有寫出來,概因佰長已經管理百名士兵了,並有權斬殺臨陣脫逃者。而“百”而沒寫作“佰”,是泛指不止一百,因為“佰”是單純的一百個的意思。這個“百人將”沒有寫作“佰人將”,必然是有原因的,也許是都督若幹個屯長,也即若幹個百人作戰單位。但是,雖然叫“將”,卻和將官序列差很遠,因為還不及“尉”的級別高。不過不管怎樣,百人將已經算是基礎作戰序列中的佼佼者了。曹魏有個特殊作戰兵種---虎豹騎。這個特殊部隊作戰及其勇猛,如有作戰損失,都是由“百人將”來填補。管理這個虎豹騎的將領先是曹仁後是曹純,都是曹操的自家人。後來曹純去世,曹操幹脆自己直接管理虎豹騎。當初曹操日行百裏追擊劉備,在當陽擊破劉備軍,如此強的機動力,用得可能就是虎豹騎。
注2:
在百人將之下是部曲督、騎督、牙門將等等,有人會有疑問牙門將為什麽出現在這裏,其實我也不知道,看字麵意思牙門將應該是屬於雜號將軍序列當中的,但曹操《步戰令》:“牙門將騎督明受都令。”又可以看出牙門將與騎督、部曲督等屬於一個級別了。騎督、部曲督,都是具體管理騎兵和步兵的長官,負責臨陣監督指揮基層士兵的作戰,所以這個牙門將就有些糊塗了。